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地方病学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ndemiology 중국지방병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哈尔滨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1.5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255
  • 国内刊号: 23-158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4-30
  • 曾用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黑龙江
  • 主编: 孙殿军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儿童尿氟与氟斑牙和龋齿的关系

    作者:杨翠婵;李伯灵;赵新华;黄奕祥;陈俊凯;陈思湖;张桂松;欧汉宏;陈少贤

    目的 评价和分析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改水后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儿童尿氟含量与氟斑牙、龋齿检出率之间的关系,为改水后地氟病病区儿童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2年,在汕头市潮南区选择4个改水后的地氟病病区村(仙港村、范溪村、义英村和溪北村)与1个非地氟病病区村(上南村)进行6~ 12岁儿童龋齿、氟斑牙的检查.并从检查对象中按年龄分层抽取600名儿童,进行尿氟含量的测定.结果 4个地氟病病区村仙港村、范溪村、义英村和溪北村的改水年限分别为6、14、15、17年.仙港村儿童尿氟中位数(0.62 mg/L)高于上南村(0.48 mg/L,P<0.05);范溪村、义英村、溪北村儿童尿氟中位数(0.51、0.36、0.27 mg/L)低于或接近于上南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29,P<0.05);仙港村、范溪村、义英村和溪北村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1.0%(321/1037)、7.8% (22/283)、7.5%(88/1166)和3.9% (31/785),上南村为5.9% (77/13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1.89,P<0.05);仙港村、范溪村、义英村和溪北村儿童龋齿检出率分别为32.0% (332/1037)、65.0%(184/283)、56.3% (657/1166)和45.2%(355/785),上南村为(49.7%,651/130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9.21,P<0.05);不同尿氟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5,P<0.05),不同尿氟的龋齿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8.28,P> 0.05),且随着尿氟含量的改变而呈现U型曲线的变化趋势.结论 4个地氟病病区村儿童尿氟含量、氟斑牙检出率与改水时间有关,随着改水时间的增加,尿氟含量和氟斑牙检出率均降低,而龋齿检出率和尿氟含量有关,与改水时间无关.

  • 2010年河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贾丽辉;马景;杜永贵;马东瑞;梁索理;周朝辉

    目的 了解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动态,评价防治措施的落实效果,为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河北省的10个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市各抽取1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调查10个改水工程运行情况及采集水样,了解改水工程水氟含量.在每个县(市、区)抽取3个村进行病情监测,监测包括改水工程运行情况、水氟含量、8~ 12岁学生氟斑牙检查和成人氟骨症X线检查.结果 共调查93个改水工程,工程正常运转率为94.6%(88/93),水氟含量(国家标准≤1.2 mg/L)合格率为54.8%(51/93),其中9个大型改水工程中,有7个工程水氟含量> 1.2 mg/L.在23个改水村中,水氟合格工程10个,合格率为43.4%(10/23),有3个大型改水工程水氟含量>1.2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3.2%(532/1601),氟斑牙指数为0.74;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为5.7%(66/1155).在7个未改水村中,水氟>2.0 mg/L且≤4.0 mg/L的村有2个,其余5个村水氟含量在正常范围(≤1.2 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33.4%(111/332),氟斑牙指数为0.72;成人氟骨症X线检出率为2.9% (10/350).结论 河北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仍然较为严重,防治措施落实不到位,改水工程水氟(≤1.2 mg/L)合格率较低,应加快改水降氟进度并提高改水工程质量.

  • 2009年江苏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束长亮;王彩生;汪旸;夏玉婷;陈思红

    目的 掌握江苏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的病情动态和防治措施的落实效果,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选择江苏省8个地氟病重点县,每个县根据历史资料将病区村分成轻、中、重3个类型,每个类型各抽取1个村作为监测村.在已改水病区村采集1份出厂水和3份末梢水,在未改水病区村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采集5份水样,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2006)测定水氟.对监测村全部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对监测村全部16岁以上常住人口进行临床氟骨症检查,抽取2个监测县,每个县选择1个村,对有临床氟骨症症状的成人进行X线氟骨症检查,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WS 192-2008).每个监测村采集儿童尿样30份、成人尿样20份,采用《尿中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WS/T 89-1996)检测尿氟.结果 8个县的24个病区村中,20个村已改水,其中18个村的改水工程正常运转,2个村的工程报废.共检测水样102份,改水村的水氟均值为1.10 mg/L,未改水或工程报废村的水氟均值为1.90 mg/L.8~ 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42.51%(854/2009).16岁以上人群临床氟骨症检出率为23.23%(2024/8713),X线氟骨症检出率为32.00%(24/75).共检测儿童尿样664份,尿氟浓度几何均数为1.59 mg/L;共检测成人尿样470份,尿氟浓度几何均数为2.20 mg/L.结论 江苏省地氟病病情尚未完全控制,且有回升迹象,须重视降氟改水措施的落实及改水工程的管理维护,进一步加强地氟病防治工作.

  • 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夏孜盖地区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贺金华;徐太平;赵建新;初向东;崔祥军;雷刚;热娜·吐尔地;廖力夫;徐秉臣

    目的 调查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夏孜盖地区的小型动物感染鼠疫状况及其体外寄生蚤类、蜱类的种群结构.方法 白天在鼠洞口布弓形夹,夜晚采用5m夹线法,调查动物种类和密度,同时进行蚤类和蜱类调查;采集检测鼠疫F1抗体和鼠疫菌的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试验(GICA)检测鼠疫抗体;4步检验(显微镜检查、分离培养、噬菌体裂解试验、动物实验)分离鉴定鼠疫菌.结果 夏孜盖地区大沙鼠密度为2~5只/hm2;5 m夹线法夜行鼠捕获率3.6%(56/1551),捕获小型动物5科10种,跳蚤8种1501只;啮齿动物优势种为大沙鼠、红尾沙鼠和子午沙鼠,体蚤指数分别为21.1(1309/62),4.8(114/24)和1.7(27/16);簇鬃客蚤和长吻角头蚤分别占总蚤数的79.1%(1187/1501)和13.1%(197/1501);检测血清和胸腔洗液标本146份,ELISA和GICA法分别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为12、11份;动物样本中未检出鼠疫菌.结论 子午沙鼠、红尾沙鼠和虎鼬参与了夏孜盖地区动物鼠疫流行.

  • 2011年广东省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钟文;刘礼平;杨通;林立丰;池海珊;张姗花

    目的 评价广东省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及碘营养状况.方法 于2011年,在广东省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法抽取30个县(市、区),从每个县(市、区)中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中抽取1所小学,每个小学抽取8~ 10岁儿童40名检查甲状腺及采集家中盐样,用于盐碘测定.从40名儿童中,抽取12名儿童,采集尿样,用于尿碘测定.在抽中的小学校,抽取5年级学生40人进行智商(IQ)测验.在小学校附近,选择3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孕妇和哺乳妇女各5人,采集尿样用于尿碘测定.甲状腺检查采用B超法;盐碘测定采用直接滴定法;尿碘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方法测定;IQ测验采用中国联合型瑞文试验进行.根据地理位置和碘盐落实情况,分析平原及珠三角沿海轻度缺碘地区(碘盐落实地区,简称平原及珠三角)、历史病区(碘盐落实地区)和粤东粤西沿海地区(非碘盐问题地区,简称粤东粤西)的碘缺乏病防治效果.结果 检查8~ 10岁儿童1200名,甲状腺肿大率为3.5%(42/1200),不同地理位置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P<0.05),其中粤东粤西儿童甲状腺肿大率(6.1%)明显高于平原及珠三角和历史病区(3.3%、2.0%,x2值分别为5.6、7.1,P均<0.05).共采集盐样1200份,盐碘均数为31.0 mg/kg,变异系数为23.2%,碘盐覆盖率为97.5%(1170/12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6.1%(1153/1200).1200名8~ 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86.5μg/L,不同地理位置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P<0.05),其中粤东粤西(162.4 μg/L)儿童尿碘中位数明显低于平原及珠三角(207.5 μg/L,x2=8.7,P<0.0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9,P<0.01),其中粤东粤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109.6 μg/L)明显低于历史病区和平原及珠三角(152.9、155.2μg/L,x2值分别为18.3、20.6,P均<0.05).1208名5年级学生IQ平均值为102.8±14.3,其中平原及珠三角(104.3±13.9)和历史病区(102.7±14.3)学生IQ高于粤东粤西(100.3±14.7,t值分别为3.8、2.1,P<0.01或<0.05).结论 广东省碘缺乏病防治效果显著,实现了消除碘缺 乏病目标.普通人群碘营养处于适宜范围,但孕妇碘营养偏低,特别是受非碘盐冲销的粤东粤西应引起重点关注.

  •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鼠类种群的空间格局与动物鼠疫的风险分析

    作者:张涛;李丽;卢世堂;白学礼;田涛;魏浩;祁瑞江;赵建华

    目的 了解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啮齿动物种群的空间格局及动物鼠疫的风险.方法 收集整理2002-2012年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啮齿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监测和调查资料,计算捕获率、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 2002-2012年日行鼠捕获率范围为1.10~ 5.90只/hm2,种群有3种,长爪沙土鼠为优势种群、黄鼠为常见种、达乌尔鼠兔为稀有种.夜行鼠捕获率范围为3.82%~18.97%,种群表现为多样性,隶属于2目6科7属15种.以子午沙鼠、小毛足鼠、三趾跳鼠为优势种群,以黑线仓鼠、小家鼠、灰仓鼠等为习见种,东方田鼠、褐家鼠等为稀有种群.共从鼠及其体表寄生蚤体内检出鼠疫菌123株,其中鼠体检出106株(自毙鼠检出104株、活鼠检出2株),鼠体寄生蚤检出17株.结论 宁夏东部荒漠草原鼠害及动物鼠疫流行的危险增加,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有效控制鼠疫的流行.

  • 辽宁省城市布鲁杆菌病的再现及原因分析

    作者:孙广玖;孙海波;张洁;雷露;滕聪;孙婷婷;王璐璐;王博;孙天水

    目的 了解辽宁省城市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的再现情况,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 2010、2011年,对辽宁省网上直报的城市户籍的新发布病病例进行复核诊断[包括布病试管凝集实验(SAT)和布病病原体分离实验];对辽宁省城、乡人间布病新发病例数进行汇总分析;对城市新发布病病例进行接触史调查.结果 共报告城市布病新发病例57例,追踪核实诊断24例,SAT检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2例患者的静脉血中分离到羊种Ⅲ型布鲁杆菌.2011年城市和农村的新发病例数(36、817)明显高于2010年(21、566),而农村与城市发病比呈现下降趋势(2010、2011年分别为26∶1、22∶1).24例城市新发病例均有牛羊肉接触史,无人传人现象发生.结论 辽宁省城市人间布病已再现,呈散发状态,通过皮肤感染是导致城市疫情产生的重要原因.

  • 黑龙江省桦川县华支睾吸虫病调查分析

    作者:韩甦;葛涛;张晓丽;董云霞;凌虹;张凤民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桦川县居民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2年,在桦川县通过整群随机抽样,采集粪便标本,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粪检华支睾吸虫虫卵,通过问卷调查收集调查对象年龄、性别、职业、饮食习惯等信息,分析感染特点.结果 共计调查了2248名居民,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884例,感染率为39.32%.男性感染率[47.15%(611/1296)]明显高于女性[28.68%(273/952),x2=34.55,P< 0.01].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20~69岁人群感染率较高,其中50~59岁人群感染率高[45.34%(219/483)].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高[47.24%(420/889)],其次为干部职员[38.38%(190/495)].有明确的食鱼生史的居民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53.38%(150/281).结论 桦川县的华支睾吸虫感染率较高,建议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群体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降低人群感染率.

  • 2010年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

    作者:云中杰;陈培忠;边建朝;高杰;王玉涛;尹玉岩

    目的 了解山东省地方性氟中毒的病情现状,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和《山东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试行)》的要求,在全省选择10个县,每个县抽取10个改水工程,调查改水工程运行效果,监测改水工程水氟含量;每个县选择3个病区村作为固定监测村,测定饮用水含氟量,检查全部8~12岁儿童氟斑牙.水氟含量测定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法.结果 ①全省共有改水降氟工程3570个,改水率为87.49%(10 122/11 569),正常运转的工程占89.10%(3181/3570),水氟合格率为73.14%(2611/3570),水氟大值为9.71mg/L.②在10个县中,共监测改水工程86个,正常运转、间歇运转和报废工程分别占95.35%(82/86)、3.49%(3/86)和1.16%(1/86),水氟含量合格率为50.00%(43/86),水氟大值为5.32 mg/L.③在开展监测的27个已改水村中,水氟合格率为74.07% (20/27),水氟大值为4.50 mg/L;在开展监测的3个未改水村中,水氟≤1.20 mg/L和>1.20 mg/L的村分别占33.33%(1/3)和66.67% (2/3),水氟大值为1.53 mg/L.④在监测的27个已改水村中,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7.65%(791/1372),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7.80%(107/1372),氟斑牙指数为1.15;在监测的3个未改水村中,儿童氟斑牙检出率为50.97% (80/155),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为7.10%(11/155),氟斑牙指数为1.16.结论 山东省改水降氟工程的运行情况还需改善,改水工程的水氟超标严重,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需进一步加大防控力度.

  • 2011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杆菌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于敬达;刘志国;王妙;刘日宏;崔步云;韩丽红;张淑云

    目的 调查分析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间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4-6月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地方病防治中心登记检查的320名疑似布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观察对象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职业、主要临床症状等.同时采集观察对象血样,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进行血清筛查,对RBPT试验阳性者,用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确诊.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进行实验结果判定和布病诊断.采用SPSS 17.0软件对性别、年龄、职业分布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320名受调查者中有134人RBPT阳性,其中93人SAT阳性,抗体滴度均在1∶100(++)之上,确诊为布病感染者,构成比为29.1%(93/320);RBPT阳性而SAT阴性的可疑布病人数为41人,构成比为12.8%(41/320).在布病感染者中以从事家畜饲养的农民和牧民的构成比高,分别为63.4%(59/93)和24.7%(23/93);男性患者感染率(30.9%,55/178)高于女性(26.7%,38/142);51岁以上的布病患者多,为39人,构成比为42.0%;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5月和8月份;主要暴露途径为赤手接羔、助产和接触了患病羊只的污染物.结论 羊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提高农牧民防病意识,加大畜间布病的防控力度,是控制人间布病疫情的关键.

  • 重庆市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病调查分析

    作者:肖邦忠;李心术;廖文芳;何建华;吴成果;陈克江;张仁平;廖云贞;李海燕

    目的 探索重庆市全民食盐加碘(USI)后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发病升高,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在永川区大安镇和涪陵区珍溪镇和新妙镇,以当地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逐户调查1990年以后甲亢发病情况,计算发病率;抽取永川大安镇2个村,涪陵区珍溪和新妙镇3个村,每村选择30名18~45岁成人,男女各半,采集尿液检测尿碘;并选择永川区所在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区医院,收集1990-2010年永川区就诊的甲亢病例,记录性别、年龄、甲状腺容积,计算甲状腺肿大率和甲亢发现率;分析甲亢发病率、发现率、甲状腺容积、甲状腺肿大率变化趋势和尿碘水平.结果 1997-2008年居民食用碘盐覆盖率,永川区为93.85%~100.00%,涪陵区1997-2005年为15.00%~72.78%,2006-2008年为86.55%~97.22%;检测18~ 45岁尿碘,永川区尿碘中位数(271.43 μg/L)显著高于涪陵区(130.68 μg/L,t=5.95,P<0.05);USI前(1990-1996年),永川区人群甲亢年均发病率为5.92/10万,涪陵区为4.55/10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6,P>0.05);USI后(1997-2008年),永川区人群甲亢年均发病率为40.51/10万,涪陵区为12.19/10万,永川区显著高于涪陵区(x2=73.20,P<0.01),两地发病率均显著高于USI前(x2=46.26、15.46,P<0.01);医院就诊病例年均发现率USI前、后分别为5.91/10万和30.78/10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8.32,P< 0.01).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USI后甲亢发病率显著上升,碘盐覆盖率和尿碘高,发病率高,相反则发病低,需降低食盐加碘浓度,以保持人群适宜的碘营养水平.

  • 肺吸虫病2例分析

    作者:曾金武;张家洪;马经平;朱传兵

    肺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人群对肺吸虫病普遍易感,主要因误食含有肺吸虫囊蚴的淡水蟹类、蝲蛄类或饮用含有囊蚴的生水而感染.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极易误诊.现将湖北荆州市荆州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2例肺吸虫病情况报道如下.1 临床病例病例1,湖北省公安县人,男,62岁,2012年5月4日,因“咳嗽、咳痰1月”入院.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以及咳嗽症状,咳嗽为刺激性呛咳,伴有白色泡沫痰,痰易咳出.开始未予特殊处理,后咳嗽以及胃痛症状加重,1周后至当地县人民医院就诊,予以相关治疗后胃痛症状好转(输液,雾化治疗等,具体药物不详),咳嗽、咳痰无好转,实验性抗结核治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2周.2012年4月27日,荆州市第一医院胸部CT检查,双肺可见小结节;荆州市胸科医院检查,结核菌素试验(PPD)阴性.

  • 2012年石家庄市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碘营养水平调查

    作者:邹晓华;曹丽玲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碘缺乏病在我国很多地区流行,缺碘可导致胎儿和婴幼儿的脑损伤,造成不可逆转的智力低下和精神运动功能障碍.胎儿及婴幼儿所需要的营养主要由母体提供,哺乳导致碘流失过多,体内会有潜在的碘缺乏,如果不及时补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影响母婴健康[1],因此,了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的碘营养状况很有必要.尿碘水平是评价人群碘摄入量及碘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科学补碘提供依据.作者对石家庄的健康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进行尿碘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孕妇 哺乳期妇女 尿
  • 陕西省燃煤型氟、砷中毒病区健康行为形成情况调查分析

    作者:范中学;李晓茜;李平安

    陕西省是燃煤型氟中毒和砷中毒的重叠病区,分布在安康、汉中市的8个县(区),为减轻氟、砷中毒对病区居民健康的危害,陕西省利用省投、国投资金进行改炉改灶.为了解陕西省燃煤型氟、砷中毒病区人群健康行为形成情况,陕西省地方病防治所于2010-2011年对燃煤型氟、砷中毒病区目标人群进行了健康教育知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燃煤型氟、砷中毒病区内抽取镇坪、平利、汉阴和镇巴4个县(区),每个县(区)抽取2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2个村,每村抽取5户居民,入户调查家庭主妇,并对该村4~6年级全体在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 2006-2013年内蒙古奈曼旗鼠疫疫源地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李玉良;宝扎根;王凤龙;冯淑坤;阿尔斯冷

    内蒙古奈曼旗鼠疫疫源地监测工作自20世纪80年代转入常规流动监测搜索疫源阶段,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在每年的4-6月份,选择历史疫源地或有流行指征及原因不明区作为疫情监测工作点,对该地区的鼠疫宿主动物进行系统监测,搜索疫源.因此,深入了解奈曼旗鼠疫监测结果,分析鼠疫监测数据,是提前预防鼠疫流行的重要保证.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收集2006-2013年奈曼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疫源地监测工作原始记录并汇总.1.2 分析内容:根据汇总的内容,分析2006-2013年间黄鼠鼠密度、寄生蚤数量,野外夜行鼠数量(小型鼠),鼠疫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结果.

    关键词: 鼠疫 疫源地 监测
  • 泡型包虫病脑转移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

    作者:唐群科;张瑛;刘睿年;李永寿;李兰;李人立;冯霖

    泡型包虫病是一种多房棘球蚴感染人体而引起的寄生虫病,晚期经血及淋巴转移至肺、脑等脏器,其治疗极为困难,愈后差.作者就解放军第四医院确诊的10例泡型包虫病脑转移患者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04-2009年解放军第四医院确诊的10例泡型包虫病脑转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调查资料来自于病历.10例患者病程3个月至3年;患者均有畜牧区生活史;经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B超、CT检查确诊.1.2治疗方法:1例患者行脑转移灶手术切除治疗,其余9例均持续口服阿苯达唑20 mg·kg-1·d-1;复方丹参注射液40mg/d,静滴,每日1次.症状改善不明显者予以20%甘露醇125 ml快速静滴,每日2次.必要时予以地塞米松10 mg静推,每日1次.

  • 河南省重点地方病(2005-2010年)防治效果分析

    作者:原春生;王羽;郝宗宇;郑合明;余波;于红阳

    为切实掌握《河南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5-2010年)》目标完成情况,进一步指导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河南省于2011年5月组织卫生、发改委、财政、水利、盐业、工商、教育等部门,对全省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完成情况开展了现场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碘缺乏病防治情况:在18个省辖市各抽取1个县(市、区),在被抽取的县(市、区)按东、西、南、北、中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抽取1所小学及小学所在村进行现场考评.采集8~ 10岁儿童尿样20份,调查8~10岁儿童尿碘水平;问卷调查5年级学生30名,计算碘缺乏病知晓率;采集20户居民食用盐,调查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尿样、盐样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统一检测.知晓率=答对题数/总题数×100%.

  • 二甲基砷暴露大鼠尿中多形态砷检测分析

    作者:张琳;孙清山;刘盛男;宋英利;席淑华;孙贵范

    目的 观察饮用含不同浓度二甲基砷(DMA)水大鼠尿中砷化物的代谢情况.方法 初断乳健康Wistar大鼠36只,雌鼠体质量(60±5)g,雄鼠体质量(50±5)g,按体质量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12只大鼠(雌雄各半).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饮用含100、200 mg/L DMA的水,对照组大鼠饮用蒸馏水.染毒10周后,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尿中无机砷(iAs)、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和三甲基砷(TMA).结果 染毒10周后,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尿中iAs、MMA、DMA、TMA含量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5.441、25.942、25.751、17.767,P均<0.01).其中低剂量组大鼠尿中iAs、MMA、DMA含量中位数(2.541、4.383、24.447 mg/L)均高于对照组(0.784、0.000、0.743 mg/L,P均<0.05],高剂量组大鼠尿中iAs、MMA、DMA、TMA含量中位数(3.978、7.186、35.112、4.518mg/L)均高于对照组(0.784、0.000、0.743、0.000 mg/L,P均<0.05),且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结论 大鼠暴露DMA,大部分以原型从尿中排出,小部分可代谢转化为TMA.

  • 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腺咬合蛋白与紧密连接蛋白-1的表达变化

    作者:冯林森;吴泽生;李靖娟;张爱芬;吴皎;张东葵;段艳萍;王金德

    目的 探讨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结肠腺咬合蛋白(occludin)与紧密连接蛋白-1 (ZO-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50例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9例正常结肠黏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检测occludin与ZO-1在结肠腺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血吸虫病组结肠腺结构不完整、腺体萎缩;慢性血吸虫病组结肠腺上皮细胞occludin与ZO-1阳性颗粒平均灰度值(159.26±6.57、166.07±5.44)明显高于对照组(155.53±5.90、162.16±5.14,P<0.05),阳性单位值(37.27±2.63、34.69±2.19)明显低于对照组(38.85±2.42、36.37±2.11,P<0.05);慢性血吸虫病组结肠腺occludin与ZO-1表达量的减少与性别及年龄无关(P>0.05).结论 血吸虫感染可以损伤结肠腺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蛋白,从而破坏患者结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

  • 慢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海马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和细胞核因子κB的改变

    作者:张凯琳;楼迪栋;官志忠

    目的 研究慢性氟中毒大鼠脑组织海马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和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的表达变化,探讨氟中毒神经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 SD清洁级大鼠60只,体质量为100 ~ 120 g;按体质量分为3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为对照组、小剂量染氟组、大剂量染氟组,饮水含氟(氟化钠,NaF)量分别为<0.5、10、50 mg/L;染氟6个月后,经股动脉放血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海马,采用蛋白印迹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RAGE和NF-κB蛋白、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100.00±2.60)%、(100.00±7.80)%]比较,小剂量染氟组、大剂量染氟组大鼠脑组织海马中RAGE[(205.00±15.30)%、(232.00±10.90)%]和NF-κB[(156.00±12.20)%、(162.00±9.80)%]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5);小剂量染氟组、大剂量染氟组大鼠脑组织海马中RAGE(1.27±0.09、2.60±0.19)和NF-κB(0.83±0.15、1.27±0.19)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0.66±0.18、0.32±0.08,P均<0.05).结论 慢性氟中毒引起大鼠脑组织海马中RAGE和NF-κB表达明显升高,这些改变可能与氟中毒性神经损伤发生机制有一定的关系.

  • 山东省菏泽市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空间聚集性分析

    作者:高杰;肖培瑞;薛付忠;蔺新英;边建朝

    目的 探讨山东省菏泽市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聚集区域,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病因及可能危险因素提供流行病学线索.方法 收集1995-2004年在菏泽市立医院、菏泽单县中心医院、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宣武医院就诊的居住地为山东省菏泽市的342例隔膜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详细居住地址资料.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数据管理和显示平台,综合应用近邻指数、Ripley's K(d)函数、Ripley's L(d)函数和近邻空间系统聚类方法揭示山东省菏泽市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Crimestat 3.0软件进行空间分析.结果 近邻指数为0.6767(Z=-11.4387,P<0.01),即在一阶空间尺度具有聚集性.Ripley's K(d)结果显示,在研究区域内,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第一聚集尺度为6.66 km,第一聚集强度为5.40;强聚集区的平均半径为126.61 km,平均聚集强度为12.52;大强聚集尺度大于222 km.而进行人口校正后,Ripley's L(d)函数与校正前基本一致,聚集强度略高于校正前.近邻空间系统聚类结果显示,菏泽市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一阶空间聚集热点为10个,而95%可信区间的聚集个数为7,聚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阶聚集的基础上产生1个二阶聚集热点见结果,主要分布在牡丹区、单县、鄄城等地.结论 山东省菏泽市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空间分布呈现空间聚集性和异质性,这对于进一步探讨病因具有重要流行病学意义.

  • 云南省鼠疫菌株差异片段基因分型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朱俊洁;王鹏;李伟;宋志忠

    目的 对云南省鼠疫菌株进行基因分型,探究云南各型菌株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取云南家鼠、野鼠及玉龙鼠疫菌共171株进行试验,采用鼠疫菌基因组23个差异片段(DFR)进行分型,并运用BioNumerics 5.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3个差异片段将171株鼠疫菌分为7个基因组型:Genomovar5、Genomovar7、Genomovar9型及4个新发现的基因型.7株玉龙型菌株都为Genomovar5基因型;16株野鼠型(滇西纵谷型)鼠疫菌株被分为3个基因型,其中13株为Genomovar7基因型,2株为Genomovar9基因型,1株为新发现的Genomovar-yn1基因型;148株云南家鼠型(滇闽居民型)鼠疫菌株被分为4个基因型,其中145株为Genomovar9基因型,3株为3个新发现的基因型,分别为Genomovar-yn2、-yn3、-yn4基因型.生态型聚类分析显示,玉龙型鼠疫菌株与滇西纵古型(野鼠型)菌株的基因型较为相似(87.20%),与滇闽居民型(家鼠型)相似度较小(73.75%).2株滇西纵谷型菌株与滇闽居民型的主基因型同为Genomovar9基因型.滇西纵谷型Genomovar-yn1基因型与Genomovar7基因型相似,但缺失DFR11.滇闽居民型Genomovar-yn2、-yn3、-yn4基因型与Genomovar9基因型相似,但分别缺失了DFR10、DFR9、DFR 11.结论 在野鼠型鼠疫菌株中新发现了1种基因型,在家鼠型鼠疫菌株中新发现了3种基因型,在野鼠型鼠疫菌株中发现了家鼠型鼠疫菌株.玉龙鼠疫菌株的基因型与滇西纵谷型(野鼠型)菌株的基因型相似较高,与滇闽居民型(家鼠型)菌株的基因型相似度较小.

  • 日本血吸虫重组质粒pGEX-Sj26GST的构建及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的表达

    作者:张丽;李文桂;向进平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 um,Sj)重组质粒pGEX-Sj26GST,并研究其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 hia coli,E.coli BL21 (DE3)中的表达.方法 使用RNeasy Mini试剂盒提取sj成虫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扩增日本血吸虫26 kDa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编码基因,并将扩增产物定向克隆到pGEX-1λ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GEX-Sj26GST;将重组质粒电穿孔转化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L21(DE3),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及蛋白印迹(Western blot)试验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RT-PCR扩增出676 bp大小的Sj26GST抗原编码基因;双酶切试验证实Sj26GST抗原编码基因成功克隆到pGEX-1λT载体中;SDS-PAGE分析出现相对分子质量(Mr)约52×103的融合蛋白,薄层扫描分析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约占总菌体蛋白的2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融合蛋白可被Sj感染的兔血清识别.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GEX-Sj26GST,其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可获得表达,且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特异的抗原性.

  • 饮食低硒对小鼠肝、肾、脑组织硒结合蛋白1与硒蛋白P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美娜;赵汉东;张一彤;李晖

    目的 探讨饮食低硒对小鼠肝、肾、脑组织硒结合蛋白1(SBP1)和硒蛋白P(Sel P)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C57BL/6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低硒4、12、24周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饲以普通饲料(含硒量为0.300 mg/kg),饮用蒸馏水,第12周断颈处死;低硒各组饲以低硒饲料(含硒量为0.015mg/kg),分别于第4、12、24周时断颈处死.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肾、脑组织SBP1与SelP蛋白表达.结果 低硒4、12、24周组小鼠肝组织中SBP1和Sel P蛋白表达分别为0.11±0.01、0.36±0.01、0.59±0.02和0.41±0.01、0.39±0.02、0.25±0.02;肾脏组织中分别为0.60±0.03、0.20±0.02、0.03±0.01和0.88±0.01、0.73±0.03、0.85±0.02;脑组织中分别为0.54±0.03、0.11±0.01、0.01±0.01和0.50±0.02、0.49±0.03、0.38±0.02.低硒各组小鼠肝脏、肾脏、脑组织SBP1、Sel P蛋白表达与对照组(1.00±0.00、1.00±0.00)比较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各脏器中SBP1的表达量随低硒喂养时间的延长各有不同,肝脏先降低后回升,肾脏和脑组织则持续降低.结论 低硒饮食对小鼠肝、肾、脑组织内Sel P和SBP1的表达量有一定的影响.

  • 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在大肠埃希菌ArcticExpress(DE3)中的表达、纯化和兔抗血清的制备

    作者:周必英;周泠;刘美辰;刘晖;贺莉芳

    目的 构建猪带绦虫pGEX-TSO45W-4B-TSOL18重组质粒,纯化重组融合蛋白及制备兔抗重组蛋白血清.方法 用疏水甘氨酸接头(Gly4Ser)3连接TSO45W-4B和TSOL18编码基因,通过全基因合成猪带绦虫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将融合基因定向克隆到pGEX-1 λT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pGEX-TSO45W-4B-TSOL18,再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 ArcticExpress (DE3).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其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融合蛋白.用纯化的重组蛋白按0.5 mg/只与弗氏完全佐剂(CFA)混合,于兔后腿肌肉及背部皮下多点免疫注射;2周后再用相同剂量的重组蛋白与弗氏不完全佐剂(IFA)混合加强免疫,此后每隔10 d按第2次免疫法重复加强免疫,第4次免疫后6d,采集兔心脏血并分离血清,立即纯化及制备抗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血清的效价,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鉴定抗血清的特异性.结果 全基因合成的TSO45W-4B-TSOL18融合基因片段长度为789 bp.酶切证实pGEX-TSO45W-4B-TSOL18重组质粒成功构建,测序结果获得的基因片段大小为789 bp,与预期大小相符.SDS-PAGE分析和亲和层析后显示,重组质粒在转化E.col ArcticExpress(DE3)后,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103的重组融合蛋白,纯度为85%.ELISA测定兔抗血清的效价为1∶512 000,Western blot证实抗血清能与重组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5×103处出现1条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特异性条带.结论 成功地构建猪带绦虫重组质粒pGEX-TSO45W-4B-TSOL18及制备了高纯度的TSO45W-4B-TSOL18重组融合蛋白和高滴度的兔抗重组蛋白血清.

  • 湖北钉螺体内溶菌酶活力及抑菌作用

    作者:周书林;黄春兰;赵劲松;李朝品

    目的 探讨湖北钉螺体内溶菌酶活力及其抑菌效果.方法 将钉螺软体组织匀浆后,采用浸提法用Tris-HCl-TritonX-114缓冲溶液浸提24 h,10 000×g离心10 min;取上清,37℃水浴15 min,2000×g离心10 min;取沉淀,置于超滤离心管中[截留相对分子质量(Mr)=3000)],在4℃下5000 ×g离心30 min,使之浓缩,即得浓缩溶菌酶.采用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溶菌酶蛋白质含量,浊度法测定溶菌酶的活力,琼脂扩散(K-B)法检查溶菌酶对溶壁微球菌、痢疾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结果 湖北钉螺体内存在溶菌酶,浓缩酶中蛋白质含量为3.428 g/L,活力为(760±120)×103 U/L,总活力为(1520±240)×103 U/L,比活力为(221.70±35.00)U/mg.加入浓缩溶菌酶后,溶壁微球菌、痢疾志贺菌出现抑菌圈,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0~ 12、12~15 mm,生理盐水对照未见抑菌圈.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未见抑菌圈.结论 缓冲液浸提法能从钉螺软体组织中分离出具有活力溶菌酶,溶菌酶对溶壁微球菌、痢疾志贺菌有抑菌作用,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无抑菌作用.

  • 云南省鼠疫耶尔森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

    作者:王鹏;叶蕊;石丽媛;崔志刚;杨光璨;董珊珊;郭英;李伟;宋志忠

    目的 构建云南省鼠疫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图谱库,为云南鼠疫的溯源及分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云南省家、野鼠型以及玉龙鼠疫菌株共29株,分别采用Asc Ⅰ和Fse Ⅰ两种内切酶对菌株进行酶切分析,并使用BioNumerics 6.6软件对图谱聚类.结果 PFGE分析可以将29株鼠疫菌分为20个基因型,这些基因型又归为3大簇,即家鼠基因簇、野鼠基因簇以及玉龙基因簇,家鼠基因簇又可分为德宏亚簇、文山亚簇及临沧亚簇.结论 云南鼠疫菌PFGE分子分型具有区域聚集性;PFGE基因型与菌株生态型能够很好地对应;玉龙鼠疫菌是云南一个独立的PFGE基因型.

  • 2011年青海省湟源县一起人间鼠疫死亡病例的菌株鉴定与分析

    作者:魏柏青;代瑞霞;熊浩明;祁美英;杨晓艳;辛有全;李存香;靳娟;杨汉青

    目的 鉴定与分析青海湟源县一起人间鼠疫死亡病例的菌株感染来源.方法 采集2011年青海湟源县一起人间鼠疫死亡病例的脏器、淋巴液及血液标本进行鼠疫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毒力鉴定及基因差异区段(DFR)分析等.结果 从脏器标本中分离到鼠疫菌,生化鉴定为青藏高原旱獭型;菌株具备F1、P1、Pgm、Pst毒力因子;小鼠绝对致死量(LD100)为1000个菌,半数致死量(LD50)为10个菌.DFR基因分型为5型.结论 死亡病例分离菌株为青藏高原型鼠疫菌.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结合使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进行分析,对及时发现疫情、追溯感染来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用于疟原虫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P.)vivax,Pv]、三日疟原虫(P.malariae,Pm)、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Pf)和卵形疟原虫(P.ovale,Po)是寄生人体的4种疟原虫,分别引起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和卵形疟.疟疾是一种由蚊媒传播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是国家卫生部门规划防治的重点寄生虫病之一.疟疾呈世界性分布,全球有90多个国家为疟疾流行区,每年发病人数约为3亿~5亿,年死亡人数可达100万~200万,其中80%以上发生在非洲.我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存在疟疾传播,其中云南和海南的流行较为严重,江苏、山东、安徽、湖北和河南的流行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 耶尔森杆菌素在鼠疫耶尔森菌致病中的作用

    作者:刘佶

    鼠疫(Plague)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世界上曾发生过三次大流行,对人类的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今鼠疫的防疫措施不断完善,全球仍有区域性的鼠疫流行,因此,深入研究鼠疫的流行病学和耶尔森菌属的致病机制尤其重要.耶尔森菌属根据其对小鼠半数致死剂量(LD50)的不同,分为高致病性组(鼠疫耶尔森菌、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B型),低致病性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5型)和非致病性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A型)[1].上述耶尔森菌中,仅高致病性组具有高致病性毒力岛(high pathogenicity island,HPI),此毒力岛编码了一种铁载体-耶尔森杆菌素(Yersiniabactin,Ybt)[2].Ybt从宿主体内为高致病性耶尔森菌摄取生存所必需的铁元素,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对耶尔森杆菌素的研究概况及毒力机制进行如下综述.

  • 三种方法检测鼠疫抗体在准噶尔盆地鼠疫监测中的应用与分析

    作者:热娜·吐尔地;雷刚;布仁明德;孙石;阿不力米提·买托呼提;王信惠;廖力夫;徐秉臣

    目的 比较鼠疫监测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夹心法(ELISA)与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试验(GICA)检测鼠疫F1抗体的应用效果.方法 三种方法同步检测,比较鼠疫F1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反应滴度.结果 在9个地区,采集血清265份;ELISA、IHA、GICA三种方法检出鼠疫F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0.56%(28/265)、7.17%(19/265)、6.79%(18/265);ELISA的平均滴度(25.107)高于IHA (23.894,t=2.358,P<0.05).结论 ELISA的敏感性高于IHA、GICA;为选定适用的检测鼠疫F1抗体方法提供了参考资料.两种或两种方法以上方法同步用于鼠疫监测,可避免或减少重要数据错误造成的损失.

  • 样品消化条件对尿碘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马巍;李秀维;刘诗川;李淑华;刘列钧

    目的 研究样品消化条件对尿碘测定结果的影响,为2012年新修订尿碘测定标准方法的应用提供支持.方法 根据新修订的尿碘测定标准方法,使用3份标准物质[GWB09108k、GWB09109f、GWB09110m,碘含量分别为(68.2±9.0)、(138.0±10.0)、(221.0±10.0)μg/L]、5份尿样(碘含量为100~300 μg/L),对消解液的浓度(0.8 ~ 1.3 mol/L过硫酸铵溶液,每组间隔0.1 mol/L)、消解设备(恒温消解仪和电热干燥箱)以及消化后放置时间(0.5、1.0、2.0、4.0、22.0 h)等条件进行研究.结果 0.9、1.0、1.1 mol/L过硫酸铵消解液3组间测定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恒温消解仪与电热干燥箱消化效果比较,除1份低浓度标准物质(GBW09108k)外,其余标准物质及样品测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后样品放置0.5~ 22.0 h各组间测定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硫酸铵消解液适宜浓度范围为0.9~1.1 mol/L;消化时推荐使用恒温消解仪,在缺乏时,可使用电热干燥箱替代;消化后的样品放置0.5~ 22 h不影响测定结果.

  • 我国常用血吸虫病诊断方法面临的问题与展望

    作者:苏川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约有6亿人生活在血吸虫病流行区,约有2亿人被感染,其中2千万人有较重临床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我国至2011年底,仍有454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患者约28.7万例[1].血吸虫感染引起的肝脏纤维化,终可导致患者继发门脉高压症等严重后果,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死亡[2-3].当前,虽然我国许多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已经处于低度传播或低度流行状态,但这种流行态势对目前流行区常用诊断方法的可靠性提出了挑战,并对现有诊断方法的改进或新诊断方法的研发提出了新的需求.

  • 云南鼠疫疫源地分布与演变

    作者:宋志忠

    鼠疫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病死率高、传染性强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鼠疫自然疫源地是在具备适宜的地理景观条件下,由宿主动物、传播媒介、鼠疫菌在长期的共同进化中相互适应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1 我国鼠疫的起源关于鼠疫的起源学界仍没有一致共识,有几个观点影响比较大:一是认为鼠疫在太古时代起源于中亚和西亚;二是根据啮齿类动物祖先——东方晓鼠出现的年代(距今5500万~ 6000万年)推测,鼠疫菌在自然疫源地内存在已达5000万年.还有一种观点认为,1500~20 000年前,地球处于冰川末期,气候的剧变致使假结核耶尔森菌发生遗传突变而演化成鼠疫耶尔森菌.

    关键词: 鼠疫 疫源地 分布 演变
  • 2000-2012年青海省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分析

    作者:杨佩珍;胡兰盛;蔡生花;孟献亚;马静;李亚楠;张秀丽;唐艳萍;曹慧萍

    目的 评价2000-2012年青海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以促进检测水平不断提高,为政府部门制订西部地区碘缺乏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对2000-2012年全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参加国家碘缺乏病参照实验室的外质控考核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2年青海省省级尿碘和盐碘实验室考核合格率均为100.0%;地市级尿碘、盐碘实验室考核合格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尿碘合格率分别为50.0%、37.5%、62.5%、50.0%、50.0%、87.5%、62.5%、100.0%、100.0%、100.0%、100.0%、87.5%、100.0%;盐碘合格率分别为37.5%、37.5%、37.5%、37.5%、75.0%、87.5%、62.5%、100.0%、87.5%、100.0%、100.0%、87.5%、100.0%);县级盐碘实验室考核合格率虽有明显提高,但波动较大(盐碘合格率分别为6.7%、23.3%、23.3%、26.7%、50.0%、86.7%、76.7%、70.0%、100.0%、97.7%、86.0%、73.3%、86.7%).结论 青海省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外质控考核结果良好,应继续加强各级碘缺乏病实验室(尤其是县级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并深入持久地开展质量控制考核工作.

    关键词: 实验室 质量控制
  • 中国地方病防治六十余年经验之解析

    作者:孙殿军

    我国曾是世界上地方病病情严重的国家之一[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伊始,以血吸虫病、鼠疫、克山病为代表的地方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积极开展地方病的防治工作.迄今,我国地方病防治已走过六十余年历程,取得了令国内外瞩目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其中根据地方病流行特征和防治工作的特点,总结出“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有效工作机制,以及“预防为主,因时因地制宜”的防治策略[2],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地方病防治工作都有指导意义.现总结如下.

中华地方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