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病理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중화병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07
  • 国内刊号: 11-215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epathology.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郑杰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腹膜转移性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伴旺炽性间皮细胞增生类似于恶性间皮瘤一例

    作者:赵明;于丽丽;汤琪乐;何向蕾

    患者女,70岁.5年前体检发现肝脏占位,外院MRI检查提示血管瘤,未予治疗.1年前出现进食后上腹部饱胀感.2017年3月我院B超提示左肝不规则偏低回声团,建议进一步检查.入院后肝胆增强 MRI 示肝左外叶见约5.8 cm×3.0 cm混杂信号肿块,边界不清,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肝胃间隙见约8.6 cm×5.6 cm混杂信号肿块,表现与肝左外叶病灶类似;另肝右叶、肝脏膈顶部、腹膜、腹腔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弥散受限,增强后呈结节状、环状强化.影像学考虑为肝脏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伴腹膜、腹腔多发转移.术中探查肝胃间隙见团块状质硬肿瘤,血供丰富,累及胃壁小弯侧至贲门;盆腔、网膜、腹膜、肝镰状韧带等见多发质韧、红润结节.临床无法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取两处腹膜结节予以活检,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提示恶性间皮瘤可能.

    关键词:
  • 内镜下全层切除突触素弥漫阳性的胃体血管球瘤一例

    作者:孙屏;吕慧;金燕

    患者女,52岁.反复上腹部不适半年余,加重2周.患者半年前起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不适,有时有隐痛,进食后明显,无向他处放射,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无腹泻,大便成形,无呕血、黑便,无黏液血便,未予重视,2周来症状加重,发作频率增加,于2017年1月6日入院治疗.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体前壁见半球形黏膜隆起性肿块,表面黏膜光滑.超声胃镜提示肿瘤起源于固有肌层,大小约直径2 cm,考虑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可能性大.腹部CT示胃体肌层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5 cm×2.0 cm).实验室检查:癌胚抗原6.60 μg/L,偏高.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内镜下全层切除手术,术中见胃体一大小约2.5 cm×3.0 cm黏膜下隆起,肿瘤位于肌层直达浆膜,境界较清,无明显包膜,全层切除瘤体处胃壁组织.

    关键词:
  • 隐匿性乳腺癌伴同侧腋窝、颈部淋巴结多发转移一例

    作者:袁静萍;袁修学;高利昆;吴昊;余鑫鑫;阎红琳

    患者女,61岁.因无痛性左颈部包块2年,于2015年8月23日就诊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患者于2年前发现左颈部无痛性包块,未予诊疗,半年内增大明显,曾于当地医院就诊,穿刺活检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胸部、上腹部及盆腔CT示:左侧颈部肿块.后于外院做PET-CT示:左侧颈部可见多个淋巴结肿大.入院体检:左侧颈部可及一肿块,大小10 cm×8 cm,质韧,左侧腋窝可及肿大淋巴结.鼻咽、颈部MRI示:左侧颈根部胸锁乳突肌内侧异常信号,符合转移性腺癌表现;双侧颌下及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图1).乳腺MRI示:双侧乳头、乳房对称,乳头无凹陷,皮肤光滑无皱褶,乳晕无增厚;左侧胸小肌外侧、腋下信号异常,考虑肿大淋巴结,转移性病变可能.患者于2015年9月15日行"左乳单纯乳房切除术+左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负压引流术".

    关键词:
  • 上皮成分为主型成人肾母细胞瘤二例

    作者:张会芳;文雪;吴杉杉;任国平

    例1男,39岁.15年前体检发现肾脏囊肿,现为进一步治疗,于2017年2月入院.2006年于当地医院行肾囊肿穿刺一次(穿刺前囊肿直径约4 cm),穿刺前后无血尿腰痛等不适主诉.2016年10月自述右侧腰痛2 d,有血尿,外院超声示肾周积液,CT示右肾多发囊肿,较大一枚伴囊壁钙化、局部破裂及血肿形成可能大,肾周、腹盆腔少量积液,期间行保守治疗.2017年1月于本院复查CT示右肾上极囊实性占位性病变,伴肾周多发肿大淋巴结,肾盂受累并略扩张,肾恶性肿瘤继发出血考虑.手术探查:术中见右肾中上极占位,与肝脏、腰大肌等周围组织粘连严重.例2女,34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为进一步治疗于2017年5月入院.半个月余前因备孕需求于当地医院体检,发现右肾占位,当地医院B超复检示:右肾占位.自发现以来偶有腰酸痛,无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等不适.本院MRI检查示右肾见一大小约6.6 cm×4.8 cm的异常信号灶,增强后病灶可见结节状不均匀强化,诊断为右肾占位,肾癌可能大.手术所见:分离腹膜外脂肪,打开 Gerota 筋膜,在肾上极外侧见一肿瘤约6.0 cm×6.0 cm×5.0 cm,包膜完整.

    关键词:
  •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一例

    作者:于丽丽;赵明;陈万远;严益嘉;何向蕾

    患者女,29岁.因"无明显诱因阴道出血2周"于2016年1月入院就诊.患者出血量少,色鲜红,偶伴血块,淋漓不尽.无腹痛,无恶心呕吐及其他伴随症状.外院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提示A7、A9组阳性.PET-CT检查示宫颈增粗伴氟脱氧葡萄糖(FDG)代谢活跃,考虑宫颈癌,病灶与膀胱后壁、直肠前壁分界尚清,病灶向下可能累及阴道上端,未达下1/3,盆壁未见明显浸润,盆腔及腹股沟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及异常FDG代谢增高灶.阴道镜检查宫颈外口见溃疡性肿物直径约4 cm,质脆,组织活检提示为腺癌.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关键词:
  •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赵明;赵同伟;马杰;伍翠云;陈磊;茹国庆;何向蕾

    目的 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并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方法 收集2例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及预后,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复习.结果 例1男, 57岁.临床表现为反复腹痛伴黑便,影像学检查示盆腔部分小肠肠壁增厚,考虑为淋巴瘤;例2男, 24岁.小肠恶性肿瘤术后1年复发,影像学检查示腹腔和盆腔多发肿块,考虑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伴转移.大体检查2例肿瘤主体均位于小肠肌壁间,例1肿瘤直径5.5 cm,例2肿瘤双发,直径分别为4和6 cm.镜下观察:2例肿瘤均由实性排列的小蓝圆和短梭形细胞构成,灶状可见透明细胞;例1散在可见菊形团和假乳头状结构,例2内夹杂大小不等的出血性囊腔.瘤细胞胞质稀少,核仁细小,核分裂象活跃.间质内均可见散在破骨样巨细胞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例均弥漫强表达SOX10和S-100蛋白,弥漫或局灶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CD56或突触素),例2局灶表达细胞角蛋白;均不表达胃肠道间质肿瘤标志物、肌源性标志物、黑色素标志物(HMB45或Melan A)、树突状细胞标志物以及尤文肉瘤标志物.荧光原位杂交分析2例均存在EWSR1基因重排,二代基因测序分析证实例2存在EWSR1-ATF1基因融合.例1随访1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例2术后行多药物联合化疗以及靶向治疗,随访19个月内疾病偶尔稳定但多次复发和转移.结论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小肠,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以及分子遗传学特征,需要与多种胃肠道的小蓝圆细胞和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仔细的形态学观察并适当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遗传学手段可将其准确的鉴别开来.

  •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1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洪芹;邹冰清;王纾宜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和吲哚胺-2,3-双加氧酶1 (IDO-1)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SNM)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86例未接受放化疗、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SNM样本进行染色,观察PD-1/PD-L1和IDO-1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临床病理学分期、脑转移、高龄是SNM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无色素组SNM总生存率较有色素组低.PD-1/PD-L1和IDO-1的表达与色素统计学无相关性,与SNM累及部位相关.SNM中PD-1/PD-L1和IDO-1的阳性率分别为47.6%(41/86)、53.5%(46/86)和58.1%(50/86).PD-1的表达与脑转移有关.PD-1阳性和IDO-1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均较阴性患者长(P=0.031,P=0.0179).PD-1阳性和IDO-1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均较阴性患者长.PD-L1的表达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Ⅲ、ⅣA和ⅣB期PD-1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好(P=0.025),PD-L1阴性和IDO-1阳性患者预后较差(均P>0.05).ⅣC期PD-1阳性和IDO-1阴性患者总生存率较低(均P<0.05).结论 临床病理学分期、脑转移、年龄和色素可作为预后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考指标.PD-1和IDO-1的表达水平可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PD-L1在SNM发病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微滴数字PCR和突变扩增阻滞系统法检测不同类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及血浆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情况比较

    作者:李锐;叶胜兵;何燕;王璇;吴楠;夏秋媛;沈勤;时姗姗

    目的 比较微滴数字PCR(ddPCR)与突变扩增阻滞系统(ARMS)技术在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类型标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差异,并探讨ddPCR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7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标本,其中包括胸水细胞块22例,手术标本18例,活检穿刺标本12例,血浆标本27例,并经ARMS法检测已知其EGFR基因突变情况,现用ddPCR法检测上述标本EGFR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79例标本中,18例手术标本和12例活检穿刺标本ddPCR法检测与ARMS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阳性比例分别为9/18和5/12;22例胸水细胞块中ARMS法阳性检出率为40.9%(9/22),ddPCR法阳性检出率为45.5%(10/22),其中有2例ddPCR法分别检测出EGFR基因19-del+T790M双突变和L858R+T790M双突变,而ARMS法检测分别为EGFR基因19-del和L858R,还有1例ddPCR检测为L858R突变,而ARMS法检测为阴性,其余19例结果一致;27例血浆标本中ARMS法阳性检出率为33.3%(9/27),ddPCR法阳性检出率为37.0%(10/27),其中2例ddPCR检测分别为L858R突变和19-del+T790M双突变,ARMS法检测仅为阴性和19-del,其余25例结果一致.结论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胸水细胞块和血浆标本EGFR检测,ddPCR法较ARMS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在临床上具有更广的应用价值.

  • 表达突触素的胃血管球瘤临床病理及免疫标记分析

    作者:王教辰;金晓芬;翁寿向;徐铖;甘梅富

    目的 分析表达突触素的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胃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鉴别.方法 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台州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连续诊断的6例胃血管球瘤,8例其他部位的血管球瘤,7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胃血管球瘤大多发生在胃窦部的固有肌层,弥漫强表达突触素(5/6),而在其他部位的血管球瘤无突触素表达.胃神经内分泌肿瘤大多发生在胃底、胃体部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除弥漫强表达突触素(7/7)外,还高表达嗜铬粒素A(6/7)、CD56(5/7),不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0/7).结论胃血管球瘤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形态学有些相似性,且均可以强表达突触素,但其好发部位及免疫标记有显著不同可资鉴别.

  •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JAZF1基因易位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柏乾明;常彬;涂小予;毕蕊;成宇帆;黄丹;朱晓丽;吴丽静;张欣;周晓燕;杨文涛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JAZF1基因易位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间质肿瘤129例患者资料,包括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G-ESS)105例、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G-ESS)21例和未分化子宫肉瘤3例,同时收集子宫其他梭形细胞肿瘤16例.采用FISH法检测上述病例的JAZF1基因易位情况,并与既往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JAZF1/JJAZ1融合基因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ISH法成功检测了144例样本(包括104例LG-ESS)中JAZF1基因易位情况,其中63例检出JAZF1基因易位,均为LG-ESS.LG-ESS中JAZF1基因易位的总体阳性率为60.6%(63/104).在伴有不同组织学形态的LG-ESS中,JAZF1基因易位的阳性比例分别为:经典亚型69.3%(52/75)、子宫内膜间质结节/LG-ESS 4/6、伴平滑肌分化2/10、伴性索分化4/5、伴纤维黏液样变1/5、伴透明细胞变0/1、伴横纹肌样分化0/1、伴神经鞘瘤样栅栏状排列0/1.在LG-ESS的各种组织学变异亚型中,不同组织形态学区域的肿瘤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学改变,均有或无JAZF1基因易位.在43例LG-ESS中,1例FISH检测失败,3例RT-PCR法检测失败.FISH与RT-PCR法检测JAZF1基因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61.9%(26/42)和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AZF1基因易位相对特异地发生于LG-ESS,LG-ESS各种组织学亚型中JAZF1基因易位阳性率存在差异,其中具有经典形态的LG-ESS易位阳性率较高.JAZF1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细胞与其特殊形态变异细胞具有相同起源,支持单克隆学说.应用FISH法检测JAZF1基因易位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脾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作者:陈定宝;沈丹华;张焕;王颖;宋秋静;杨申渺;房新志

    目的 探讨脾淋巴造血组织肿瘤(TL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02年4月至2017年4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的TLTS 53例,按2008版WHO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和2016分类更新,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 病毒编码的小 RNA (EBER)原位杂交,结合骨髓穿刺及临床相关检查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53例TLTS中,男女比为3.4:1.0,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55.4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肿大.实验室检查:22例外周血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24例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26例术前有血象异常,22例术后完全或部分好转(84.6%,22/26);17例伴有腹腔内或其他淋巴结肿大.骨髓检查30例,19例可见肿瘤累及(63.3%).53例中有43例符合原发性脾淋巴瘤(PSL)的诊断,其余10例为继发性 TLTS.Ann Arbor临床分期,Ⅰ、Ⅱ期14例,6例为Ⅲ期,28例为Ⅳ期.组织学类型,43例PSL依次为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SMZL;48.8%,21/43)、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23.3%,10/43)、脾弥漫性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11.6%,5/43)、套细胞淋巴瘤(9.3%,4/43)、滤泡性淋巴瘤(4.7%,2/43)、复合性淋巴瘤(2.3%,1/43).其余10例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4例)、毛细胞白血病(1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L,5例),诊断时同时伴有其他部位病变.53例TLTS中,B细胞肿瘤为47例(88.7%,47/53),T细胞肿瘤均为HSTL,共5例(9.4%,5/53),1例为DLBCL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复合性淋巴瘤.11例TLTS EBER均为阴性.48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96个月,生存期中位数17.0个月.SMZL 和 DLBCL 的生存期平均为25.7和18.6个月.死亡13例(27.1%, 13/48),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临床分期高、出现B症状、年龄>60岁者明显预后差,DLBCL比SMZL预后差,但未表明以上因素与预后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LTS多表现为脾肿大及血象异常,脾切除可使血象完全或部分缓解.病理类型以SMZL、DLBCL为多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遗传学、骨髓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对TLTS做出明确诊断.

  • 肝脏恶性血管源性肿瘤中ERG、Fli-1、CD34、CD31、FⅧRAg的表达特征

    作者:王湛博;安晓静;邓晋芳;刘晋红;石怀银

    目的 探讨ERG、Fli-1、CD34、CD31、第八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在肝脏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方法 对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1986年1月至2014年1月检出的63例肝脏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及31例肝脏其他恶性肿瘤,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ERG、Fli-1、CD34、CD31、FⅧRAg的表达情况.结果 63例肝脏血管源性恶性肿瘤包括24例血管肉瘤、38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和1例Kaposi肉瘤.其中,ERG表达率为100.0%(63/63),Fli-1表达率为96.8%(61/63),CD34表达率为87.3%(55/63),CD31表达率为81.0%(51/63),FⅧRAg表达率为41.3%(26/63).在31例肝脏其他恶性肿瘤中,1例表达ERG(3.2%),6例表达Fli-1(19.4%),6例表达CD34(19.4%),3例表达CD31(9.7%),1例表达FⅧRAg(3.2%).肝脏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ERG、Fli-1、CD34、CD31、FⅧRAg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6.8%、87.3%、81.0%和41.3%,特异度分别为96.8%、80.6%、80.6%、90.3%和96.8%.结论 在诊断肝内血管来源恶性肿瘤的各种标志物中, ER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于Fli-1、CD34、CD31和FⅧRAg,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胃肠运动失调性疾病中Cajal间质细胞功能失调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董方;贺晨宇;商建峰;陈东

    胃肠运动失调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胃轻瘫、先天性巨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假性肠梗阻等,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胃肠运动功能失调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目前,我国胃肠疾病的就诊率已达到20%,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
  • 核基质结合蛋白SATB2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其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吕京澴;周晓军

    富含 AT 序列特异性结合蛋白2(the special AT-rich sequence-binding protein,SATB2)是核基质相关蛋白,可与核基质结合区结合,以独特的笼状结构锚定于特定DNA序列,招募染色质重组因子.通过调节组蛋白乙酰化和甲基化等多种途径,促进基因重组和染色质重建,对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在真核生物的发育、免疫调节、凋亡调控、肿瘤发生及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ATB2在发育及组织再生中发挥的作用受到很多关注,包括颅面结构形成、上颚发育、成骨细胞的分化及成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等.近年来发现 SATB2还参与某些癌症的发展、转归及免疫调节等,有望成为肿瘤治疗靶点或预后指标.SATB2的表达还存在组织和阶段特异性,特异性表达于下消化道的腺细胞及骨肿瘤的成骨细胞,可以作为鉴别诊断的标志物.我们对SATB2的分子特征、蛋白表达与功能、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 采用切缘标记子宫颈冷刀锥切标本辅助诊断

    作者:陆宙萍;蔡旭;杨春雪;汪园圆;韩洪秀;张圆

    早期宫颈病变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预后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宫颈锥切术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一种常用的手术方式,分为电刀锥切和冷刀锥切两种方法,锥切的手术方法是在宫颈处由外向内呈圆锥形切除宫颈组织[1].宫颈电刀锥切会灼伤上皮,使上皮损伤脱落,出现缺损、炭化等现象,导致部分病例上皮丢失,无法明确术后病理诊断,而冷刀锥切能够完整保留上皮,所以冷刀锥切术较电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病理诊断上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病理医师在冷刀锥切术后判断切缘是否有病变累及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所以必须要寻找方法来解决准确判定切缘的问题.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的诊断中病理医师能否全面观察病灶并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便是能否正确取材.送检的新鲜宫颈锥切标本外口较大,内口较小,形态呈"梯形",这种形态结构会造成宫颈取材的12等份厚薄不均,也会直接导致技术员包埋切片的困难.我们的方法是将新鲜宫颈标本拉伸为长方形并固定于软木板上,切缘涂染墨汁,再切取宫颈组织,这将更有助于病理医师在显微镜下准确判定切缘是否有病变累及.

    关键词:
  • 新抗体在诊断病理中的应用

    作者:陈燕坪;陈丽芳;陈刚;陈国璋

    2016年12月24—25日,"2016年肿瘤病理诊断新进展学习班暨陈国璋和卓华教授专题'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线索和陷阱'"培训班在福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主要由国际知名临床病理学家香港伊丽莎白医院陈国璋教授(Prof. John Chan)和卓华教授(Prof. Cheuk Wah),以"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线索和陷阱"为专题讲座,全面、系统地介绍免疫组织化学诊断的思路与方法、质控、抗体的合理选择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现专门将陈国璋教授讲课内容中"新抗体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部分进行翻译和加工整理,并引用课件中相关的图表,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关键词:
  • 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

    作者:李琳;樊祥山

    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的非肿瘤性的瘤样病变,病变内组织和细胞结构正常,但构成数量和分布异常.根据组织形态学特征可分为不同组织学类型,包括胃底腺息肉(fundic gland polyp)、黑斑息肉病(Peutz-Jeghers polyposis,PJS)、幼年性息肉(juvenile polyps)、PTEN错构瘤肿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ur syndrome,包括Cowden综合征和Bannayan-Riley-Ruvalcaba综合征等)及 Cronkhite-Canada 综合征(CCS)相关性息肉(Cronkhite-Canada syndrome-associated polyps)[1]等,部分散发病例息肉呈多发性或综合征相关性息肉呈多发性的病例又相应称之为息肉病.本文将分别从临床特征、大体和组织病理学特征、分子病理学特征、临床病理学诊断、临床处理和监测及预后方面来系统阐述上述几种主要的胃肠道错构瘤性息肉.

    关键词:
  • 当前病理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作者:来茂德

    纵观近年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分子病理学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难逢的机遇,数字病理学给病理学教学和临床病理会诊创造了新的模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为病理诊断的自动化呈现了曙光,但是我们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总结这些问题,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引领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 胃贲门癌异质性与干细胞研究新发现

    作者:黄勤;李琳;樊祥山

    根据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资料,世界范围内约42%的胃癌新发病例来自中国[1].目前,胃癌是中国第二常见恶性肿瘤,病死率居第3位[2].尽管近年来有不少先进的诊治技术应用于临床,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对胃癌发病机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关键词:
中华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