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病理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 중화병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0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529-5807
  • 国内刊号: 11-215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http://www.epathology.org.cn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郑杰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一例

    作者:汪静皎;杨国仪;张丽华;杨树东

    患者女,59岁.因"反复发热1个月余,发现心脏杂音半个月"于2008年11月入院.患者体温高达39℃,一般为38℃左右.发热前有畏寒,同时身上有红斑,四肢关节疼痛.于外院行抗感染治疗后,效果不明显,体温有反复.体检:于主动脉瓣第一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于肺动脉瓣听诊区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

  • 呼吸道乳头瘤一例

    作者:吴洁;张杰

    患者男,13岁.因发现双肺结节人院.既往患者于出生后1.5个月因声嘶伴吸气时喉鸣,行喉镜检查发现喉乳头状新生物,活检病理示喉鳞状上皮乳头状瘤;此后病情反复,多次行喉镜新生物摘除手术.患者于2008年8月行CT检查示:左上肺见小结节样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图1);右上肺见空腔影,薄壁,内未见液平(图2);右中叶内见小结节样、小片状高密度影.

  • 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一例

    作者:毕蕊;杨文涛;张廷缪

    患者女,69岁.体检时发现盆腔左侧肿块,无腹痛、腹胀、阴道出血等症状,无腹水,于2009年6月在外院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侧卵巢,表面光滑,无盆腹腔播散灶.原病理诊断:颗粒细胞瘤.后因寻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会诊.

  • Richter综合征一例

    作者:陈定宝;宋秋静;沈丹华

    患者男,73岁,患Ⅱ型糖尿病,发现腹部包块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近2个月,于2007年9月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0×109/L,血红蛋白110.0 g/L,血小板166.0×109/L,白细胞分类:淋巴细胞0.71,单核细胞0.05.CT示:纵隔、双侧腋窝、肠系膜、腹膜后、腹部盆腔、双侧腹股沟多发性淋巴结肿大,脾大.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病情况及其恶性潜能的病理学观察

    作者:王鲁平;陈健;宁浩勇;张新忠;程涓;李琳;王斌;代小娟;朱红艳;苗金红;王琳

    目的 分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生情况,并对锯齿状腺瘤与普通腺瘤的恶性潜能进行病理学比较观察.方法 收集北京军区总医院、海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二五二医院、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约5年中病理诊断为结直肠各类息肉和腺瘤的病例53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经3名病理医师4~5轮阅片从中筛选出腺体具有锯齿状特征的息肉及腺瘤共258例,按文献标准分类,观察传统锯齿状腺瘤(TSA)及普通腺瘤异型增生程度.随机收集普通腺瘤(管状腺瘤160例及绒毛管状腺瘤27例)187例,浸润性腺癌36例作为对照.对部分TSA、广基锯齿状腺瘤(SSA)、管状腺瘤、浸润性腺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Max Vision法)Ki-67、p53、β-catenin染色.结果 五所医院的5347例结直肠息肉/腺瘤中共筛选出锯齿状病变258例,占4.8%.其中增生性息肉(HP)112例,占锯齿状病变43.4%(112/258);TSA 78例,占锯齿状病变30.2%(78/258);SSA26例,占锯齿状病变10.1%(26/258);锯齿状病变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腺癌11例,占锯齿状病变4.3%(11/258).重点观察62例TSA的异型增生等级.62例TSA呈中度异型增生13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4例,浸润性腺癌癌旁有TSA成分2例.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30.6%(19/62),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腺癌占9.6%(9/62).收集的普通腺瘤187例,其中中度异型增生27例,高级别黏膜内肿瘤12例,13例在不同部位伴有浸润性腺癌,中度以上异型增生占27.8%(52/187),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和浸润性癌占13.3%(25/187).TSA与普通腺瘤比较X2=19.373,P=0.000.北京军区总医院19个月期间结直肠同时、不同部位具有锯齿状腺瘤及普通腺瘤13例(管状或绒毛管状腺瘤),其中锯齿状腺瘤13例中12例旱轻度异型增生,1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13例管状腺瘤中7例呈轻度异型增生,2例呈轻-中度异型增生,4例呈中度异型增生(两者相比X2=5.432,P=0.052).对两组病例进行了Ki-67、p53、β-catenin检测,在锯齿状腺瘤(TSA、SSA)和普通腺瘤(管状)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锯齿状腺瘤与腺癌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发病率似较低.锯齿状腺瘤有明显恶性潜能.与普通腺瘤相比,锯齿状腺瘤合并高级别黏膜内肿瘤及浸润性癌的病例有所减少.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何旭;王心蕊;杨旭芳;张丽红;牛云;李玉林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梯度密度离心法及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hMSC;利用pLEGFP-N1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记的hMSC(hMSC-EGFP);流式细胞仪检测hMSC-EGFP的免疫表型及分化能力;通过建立BALB/C裸鼠实体瘤模型(分别皮下接种乳腺癌细胞系MCF-7及hMSC-EGFP细胞与MCF-7混悬液)来观察hMSC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检测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MSC细胞生长和迁移的影响;体外诱导hMSC向内皮细胞分化,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迁移的影响.结果 hMSC-EGFP与hMSC形态相似,均呈成纤维细胞样;二者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在条件基质作用下,均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hMSC能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单纯接种MCF-7组肿瘤平均血管密度为5.33±1.42,混悬液组为13.6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血管是由hMSC植入体内引起的宿主源性血管新生,只有少数血管的内皮细胞是由hMSC植入体内分化而来的;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能够通过其旁分泌作用促进hMSC的生长和迁移;经内皮诱导2周后,hMSC呈CD31阳性;hMSC能促进HUVEC的迁移.结论 MSC具有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于兵;杜金荣;谢建兰;于冉;郑晓丹;朱红;周小鸽

    目的 分析和总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的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特征,以提高对T-LBL/ALL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采用HE、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原位杂交及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128例T-LBL/ALL进行了分析.结果 男94例,女34例.男女比2.8:1.年龄4-88岁,平均27岁,中位年龄22岁.58例病变累及淋巴结,27例累及淋巴结外,43例淋巴结内外均有累及.其中73.3%(74/101)累及颈部淋巴结,42.6%(43/101)累及纵隔.病变以弥漫为主,少数呈结节状.多数病例的瘤细胞为中小细胞,少数瘤细胞较大.瘤细胞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94.5%,121/128)、CD34(49.0%,48/98)、CD3(72.2%,78/108)、CD7(96.3%,104/108)、CD43(88.9%,56/63)、CD79a(7.1%,5/70)、CD10(32.9%,25/76)、CD99(96.7%,58/60)、Pax-5(4.4%,4/91);128例髓过氧化物酶(MPO)均为阴性.共随访51例(39.8%),随访时间1~53个月.总体存活率68.6%;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不同年龄组中CD3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岁以上的病例CD3阳性率显著降低.CD10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较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5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检测结果显示,4例有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结论 T-LBL/ALL主要发生于青少年,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和(或)纵隔肿物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病例的肿瘤细胞以中小细胞为主,弥漫分布,但是也应注意到少数病例细胞较大,或结节状生长.免疫组织化学CD7、Pax-5、TdT、CD34、Ki-67五项抗体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大多数病例确诊.对极少数病例可辅以TCR基因重排检测.

  • 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免疫表型的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熊振芳;肖海;谭云山

    目的 探讨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在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1例早期胃印戒细胞癌中胃免疫表型标志物MUCI、MUCSAC、MUC6和肠免疫表型标志物MUC2、CDX2的表达,并根据肿瘤细胞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表达水平的差异,将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分为3种类型:胃型、肠型和混合型.结果 胃型、混合型和肠型印戒细胞癌分别为53例(58.2%)、22例(24.2%)和16例(17.6%).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表达水平与印戒细胞癌形态学分型无相关性(P>0.05).两种肠免疫表型标志物MUC2和CDX2在早期黏膜下层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黏膜内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种胃免疫表型标志物MUCSAC和MUC6在早期黏膜下层浸润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18/34)和20.6%(7/34)均显著低于黏膜内癌91.2%(52/57)和31.6%(1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脉管浸润阳性组中,MUC2和CDX2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脉管浸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肿瘤病变范围的扩大,CDX2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型印戒细胞癌比胃型印戒细胞癌更多见于早期黏膜下层浸润癌且有更高的淋巴结转移率(P=0.000和P=0.003).生存分析显示,肠型和混合型印戒细胞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胃型印戒细胞癌(P<0.05).结论 肠型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均较胃型印戒细胞癌差.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的胃印戒细胞癌分型有助于评估预后并有可能指导治疗.

  • 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相关基因MGP的发现及其表达验证

    作者:郭磊;郭晓波;蒋金玲;张佳年;计骏;刘炳亚;朱正纲;于颖彦

    目的 通过对基因芯片数据库中一组大样本胃癌表达谱芯片的数据挖掘分析,筛选并验证与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方法 检索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库,对其中符合分析要求(大样本、病理分型、临床病理分期以及随访资料齐全)的胃癌表达谱芯片数据进行再挖掘分析.利用基因芯片显著性差异基因分析(SAM)方法筛选出不同临床病理分期的差异基因,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即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胃癌细胞株及54例胃癌组织MGP表达,利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观察MGP在胃癌中的定位特点.结果 通过对GEO开放数据库内GES4007数据的挖掘分析,发现14个基因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显著相关,其中MGP基因表达升高与临床病理分期呈正相关,对预后有明显影响.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证实MGP在胃癌细胞系中存在不同程度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GP定位于肿瘤细胞胞质内.RT-PCR分析54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内mRNA,结果显示22例癌组织MGP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40.7%).MGP的高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P=0.001)和预后呈明显相关(P=0.006).结论 公共数据库存储的芯片数据具有再分析价值.MGP基因是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和预后相关的新型分子标志物.

  • 应用细针吸取细胞技术诊断乳腺导管病变的细胞学指标

    作者:狄方;王念黎

    目的 探讨采用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诊断乳腺导管病变的有效和联合的指标,以建立有效的乳腺导管病变FNAC诊断模式.方法 收集澳门镜湖医院6年内400例有随访结果的乳腺FNAC病例作回顾性分析.按组织学诊断结果分为导管上皮非增生性病变(104例)和增生性病变(163例)及癌(133例)三组,对涂片进行60个细胞学指标分析,再根据各指标的程度或量采用半定量分级评估.以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病变分类,研究各指标对诊断导管病变的意义.采用Logistic多重回归模型和分类树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400例良、恶性病变组,上皮细胞团中掺杂肌上皮细胞(P<0.05)、上皮细胞排列成大的细胞团(P<0.05)、上皮细胞排列成小的细胞团(P<0.05)、细胞质内空泡(P<0.05)和细胞套细胞(P<0.1)为有统计学意义的鉴别诊断指标.重要的鉴别指标为上皮细胞团中有无掺杂有肌上皮细胞.良性病变的诊断指标为上皮细胞团中掺杂有肌上皮细胞,联合大量的上皮细胞排列成大的细胞团,94.4%为良性病变,中等至大量的上皮细胞排列成小的细胞团,倾向为增生性病变;癌的诊断指标为上皮细胞团中无掺杂肌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排列成小的细胞团,细胞质内空泡和细胞套细胞.上皮细胞团中无掺杂肌上皮细胞时,癌占81.3%.(2)267例非增生性和增生性良性导管上皮病变组,上皮细胞团中见不规则的细胞间腔隙(P=0.001)、上皮细胞团成松散排列(P<0.05)和细胞核深染(P<0.1)为诊断增生的有意义指标.两结构指标在涂片中出现的量越多,越提示为增生.单一上皮细胞团中见不规则的细胞间腔隙,增生性病变占70.1%;当中等至大量时增生占82.7%,若同时伴上皮细胞团成松散排列,诊断增生的阳性预测价值为87.5%.(3)伴不典型细胞学改变的35例中,组织学诊断26例增生,多为导管上皮增生性纤维腺瘤,极少数为不典型增生或癌.结论 在乳腺病变FNAC诊断中,结构指标较细胞指标更重要,联合指标和对其量的评估可更有效地鉴别良恶性病变、非增生性和增生性良性病变;对伴不典型细胞学改变的病例应避免误诊为癌,均应组织活检.

  • 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在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中的定位及表达差异

    作者:宋美英;唐建武;孙明忠;刘淑清;王波

    目的 研究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在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中的定位及表达差异.方法 以小鼠腹水型肝癌高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F和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Hca-P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免疫化学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LIC1在高、低淋巴道转移细胞株中的定位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CLIC1在Hca-F细胞中高表达,是Hca-P细胞的1.6倍;细胞免疫荧光和免疫化学结果显示CLIC1定位于Hca-F和Hca-P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功能形式的细胞膜定位更多存在于Hca-F细胞中,并且在Hca-F细胞中的表达强于Hca-P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LIC1在Hca-F细胞中的表达是Hca-P细胞的1.6倍.结论 CLIC1在Hca-F和Hca-P细胞中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在Hca-F细胞中高表达,且在Hca-F中更多定位于细胞膜,可能在肝癌淋巴道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 胃上皮内瘤变分类及形态学探讨

    作者:李媛;常晓燕;陈杰

    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或称胃上皮异型增生(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与胃癌关系密切,高级别异型增生与40%~100%早期胃癌相关,并见于5%~80%进展期胃癌的癌旁组织[1-2].

  • Barrett食管黏膜活检病理诊断的进展

    作者:王琳;王鲁平

    在过去的30年里,食管腺癌和胃食管连接部(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GEJ)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Barrett食管是引起食管腺癌的主要前期病变[1].准确诊断Barrett食管,是降低食管腺癌风险的主要手段.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蛋白表达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作者:赵力;江鑫;彭芳;周韧

    区域淋巴结转移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扩散途径,也是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其异常表达和活化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活跃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1].

  • 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肠黏膜形态的连续观察

    作者:吴波;李元新;安晓静;章如松;马恒辉;李幼生;周晓军

    我们对2007年至2008年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开展的4例异体小肠移植患者的194个肠黏膜活检标本(截至2009年5月1日)进行动态观察、分析,以提高对小肠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形态变化的认识.

  •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精子细胞膨胀成功的改良方法

    作者:徐明堂;何春年;康林;王孟查;张艳娥;索嗣英

    近些年,在研究精子非整倍体与流产、畸形、不育及环境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殖功能等影响时,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因适合大量间期核精子的检测得到广泛应用.因为精细胞变形成蝌蚪状时,核组蛋白被精蛋白替代,DNA以一种特殊方式被压缩、凝聚,正常情况下很难实现杂交,因此DNA去凝聚是精子杂交前期处理的关键步骤.

  • 病理医师在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梁智勇

    现代医学发展进入了个性化医疗的时代,肿瘤的个性化治疗在患者的治疗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同类型的抗肿瘤药物其治疗的靶点不同,其评价的指标也不一样,因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前必须进行相应的分子指标检测,治疗过程中对相应的分子指标进行监测,及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才能充分保证治疗的有效性[1].

  • 低热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作者:王照明;孙柯;王艳丽;姚洪田

    1.病例简介:患者男,60岁,因"低热伴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10余天咽痛1周"于2009年5月7日入院.无HIV感染史及器官移植史.体检:体温37.9℃,神清,颈部、腋下及双侧腹股沟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大者约1.2 cm×1.0 cm×0.5 cm,活动度尚好,质中.B超检查肝脾及后腹膜淋巴结未见肿大.

  • 胃癌中HER2的检测

    作者:施达仁

    胃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居第二位[1].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即使采用围手术期化疗或辅助化疗,中晚期可切除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癌的生存率仍然较差[2-3].

  • 套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的变异

    作者:刘勇

    套细胞淋巴瘤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经典型和变异型.经典型主要表现为中小淋巴细胞单一性增生、不规则核和核仁不明显;变异型主要包括母细胞性套细胞淋巴瘤和多形性套细胞淋巴瘤,临床表现通常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套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为表达全B细胞抗原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通常CD5+、CD10-、CD23-和FMC7+.

中华病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