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五味子诱导的CYPs和Nrf2活化对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作者:邱炳勋;刘珂;邹利;祝慧凤;俸珊

    五味子为临床常用保肝药,研究表明其对CYP450s酶活性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即短期给药可抑制CYP450s活性,而长期给药可诱导CYP450s活性.异常高表达的CYP450s活性是活性代谢产物致肝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五味子长期用药后对活性代谢产物致肝损伤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因此,该研究选择对乙酰氨基酚(APAP,可经活性代谢产物导致药物性肝损伤)为模型药物.通过动物整体实验评价五味子长期给药后对APAP急性肝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五味子提取物(0.5 ~2.0g·kg-1)灌胃给予SD大鼠21 d后,大鼠肝脏组织5种CYP450s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同时Nrf2及其信号通路下游基因如GLCc,GLCm,GST,HO-1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GST和SOD活性也呈剂量依赖性增加.五味子提取物给药结束后,单次灌胃给予APAP(500 mg·kg-1,诱发急性肝损伤剂量)后,五味子呈剂量依赖性逆转APAP导致的急性肝损伤,主要表现为:逆转ALT,AST,MDA水平升高(P<0.05),升高GSH水平,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以及降低肝细胞中cleaved caspase-3表达.此外,LC-MS/MS含量检测显示五味子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肝组织中APAP活性代谢产物N-乙酰-对苯醌亚胺生成量(P<0.05).上述结果表明五味子(0.5~2.0 g·kg-1)长期给药虽然可上调CYP450s活性,导致APAP活性代谢产物生成量增加;但其同时激活Nrf2信号通路,上调GST等抗氧化酶表达,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及GSH水平,终可保护APAP导致的急性肝损伤.

  • 丹参二萜醌活化ERS介导的凋亡通路抗肺癌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楼招欢;夏榕蔓;李晓娟;程汝滨;邵科钉;张光霁

    当前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二和第一,寻找新型副作用小、安全有效且作用机制相对明确的抗肺癌药物迫在眉睫.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凋亡通路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有效途径;丹参二萜醌(DT)为丹参抗肿瘤有效部位,前期发现其能触发PC9细胞内质网应激,激活PERK-EIF2α通路,促进人肺癌PC9细胞凋亡,具有潜在抗肺癌作用.该文拟通过人肺腺癌PC9细胞及其移植瘤模型,进一步明确DT体内外抗肺癌作用,并从ERS介导的IRE1α/caspase 12凋亡通路阐述其抗肺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体内,DT能浓度依赖地促进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上调瘤组织Bip,TRAF2蛋白表达,降低瘤重,改善荷瘤裸鼠体质量减轻症状.在体外,DT能浓度依赖地抑制PC9细胞增殖,时间依赖地损伤PC9细胞线粒体结构,上调Bax及ERS凋亡通路蛋白IRE1α,Bip,TRAF2,caspase 12的表达水平,下调Bcl-2表达,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提示,DT具有良好的抗肺癌作用,该作用与活化ERS介导的IRE1 α/caspase 12凋亡通路,促进肺癌细胞凋亡有关.ERS介导的凋亡通路可能是DT抗肺癌的重要靶标.

  • 酸枣仁中化学成分的UHPLC-LTQ-Orbitrap-MS快速分析

    作者:毛怡宁;武文奇;康莹;王方方;刘勇

    基于UH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酸枣仁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2.1 mm×50mm,1.7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 min-1;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将母离子列表(parent ion list,PIL)-MS2和高能碰撞(high energy collision dissociation,HCD)技术,用于酸枣仁中三萜皂苷成分的鉴别.结合质谱数据和文献数据,共鉴定、推断出24个化合物,4个未知化合物;其中包括21个黄酮类化合物,5个皂苷类化合物,2个三萜类化合物.采用UHPLC-LTQ-Orbitrap-MS技术,为酸枣仁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分析方法,为今后进一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 大黄素、大黄酚标准溶液有效期的研究

    作者:缑慧君;杨滢;任杰;卢军;郑媛;李婷

    该研究通过经典恒温试验,采用HPLC测定大黄素、大黄酚的含量,研究该标准溶液含量的变化规律,探讨大黄素、大黄酚标准溶液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规范中药检验对照品的管理.结果显示大黄素、大黄酚标准溶液的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10℃的储藏条件下,大黄素、大黄酚标准溶液的含量变化速度常数分别为K大黄素=4.661 7×10-7,K大黄酚=4.438 9×10-7,有效期分别为1 806,1 896 d.标准溶液有效期的确定和使用的规范化,不仅有助于减少对标准物质的损耗,节约药品检验的成本;更有利于规范标准物质的使用,从而获得更准确、更满意的实验结果,为中药对照品溶液保存期限设定和标准化管理提供了一定依据.

  • 白鲜根皮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郭茜茜;赵丽娜;王佳;刘帅;毕启瑞;汪哲;谭宁华

    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白鲜根皮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白鲜根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采用UV,IR,NMR,MS和CD等波谱方法鉴定了这些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别为kihadanin D(1)、黄柏酮(2)、kihadaninA(3)、kihadanin B (4)、kihadanin C (5)、柠檬苦素(6)、吴茱萸内酯醇(7)、梣酮(8)、furo[2,3-b] quinolin-4-ol(9)、前茵芋碱(10)、ifflaiamine(11)、白鲜醇(12)、柚皮素(13)、香叶木素(14)、汉黄芩素(15)、东莨菪素(16)、黄花菜木脂素A(17)、香草酮(18)和焦谷氨酸甲酯(19),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化合物9为首次从植物界分离得到,化合物11,13~14,17~1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8的细胞毒活性进行了筛选,发现1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6.22,21.72,31.06 μmol·L-1.

  • 蔓九节枝叶中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周北斗;张项林;牛海渊;官春艳;刘艳萍;付艳辉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 柱色谱以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茜草科九节属植物蔓九节Psychotria serpens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照,鉴定了从蔓九节枝叶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杨素(1)、刺槐素(2)、芫花素(3)、金圣草黄素(4)、鼠李柠檬素(5)、异鼠李素(6)、小麦黄素(7)、棕矢车菊素(8)、五桠果素(9)、华良姜素(10)、阿亚黄素(11)、异樱花素(12)、圣草酚(13)、高圣草素(14)、花旗松素(15)、坡模酮酸(16)、覆盆子酸(17)和蔷薇酸(18).其中化合物1~15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6~18为三萜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九节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中药中内源性毒性成分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段亚萍;骆骄阳;刘好;单利楠;杨世海;杨美华

    内源性毒性成分已经成为中药领域研究中的重要话题.其中,中药内源性毒性成分往往作为临床上有效成分来使用,因此保证内源性毒性物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中药研究的重要部分.该文阐述了毒性中药材的分级及评判标准,结合色谱法、光谱法、免疫分析法等技术对中药中内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内源性毒性成分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为含内源性有毒成分中药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 小金丸现代研究概况及关键问题分析

    作者:熊茜;冯碧;曹波;张定堃;熊开鹏;林俊芝;慈志敏;许润春;韩丽

    小金丸源于《外科证治全生集》,原名“小金丹”,为治疗痈疡经典名方,临床上治疗乳腺增生首选中成药.该文针对有关小金丸的文献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对其历史沿革、物质基础、药理作用、质量控制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探究发展现状中各环节潜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为小金丸的现代化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 土壤水分含量对羌活植株生长及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作者:杨萍;王红兰;张燕;蒋舜媛;杜玖珍;孙洪兵;周毅;孙辉

    为探讨水分对羌活植株生长的影响,以一年生羌活植株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测定不同土壤水分下羌活植株生长、生理及有效成分变化特征指标.结果表明:①含水量保持在100% FC水平有利于羌活植株生长与生物量积累.100%FC下羌活植株叶长、叶柄长、叶柄粗、根长、根粗和地下干生物量均显著增加,70% FC对植株产生轻度胁迫,20% FC不能提供植株生长所需的水分,植株全部干枯死亡.②随着水分处理时间的延长,羌活植株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根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先升高后降低;根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上升的趋势;根茎丙二醛(MDA)含量则先减后增.实验后期,40% FC下羌活植株SPAD,POD,SOD活性低于70% FC和100% FC,MDA含量则高于70% FC和100% FC.③含水量在70% FC有利于羌活植株有效成分积累.70% FC下羌活植株羌活醇、异欧前胡素含量显著高于40%,100% FC.综上所述,土壤水分含量为70% ~ 100% FC时,有利于羌活植株生长和有效成分的积累.

  • 皂荚繁育系统与传粉特性研究

    作者:李建军;叶承霖;尚星晨;王洁;张兵;王自珍;张光田

    为研究皂荚的繁育系统与传粉特性.观察记录花的发育和传粉过程,采用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并运用OCI,P/O比率和人工授粉检测其繁育系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管生长.结果表明:①皂荚为总状花序,分为两性花序(仅有少量无活力花粉)和雄花序(偶有少数两性花),花杂性.②雄花在花开后4h花粉活力强;两性花柱头可授性在开花后1h高,此时授粉好.③花粉管在两性花半开时少数萌发,开放时花粉管数量明显增多并大幅伸长变粗,开败时到达子房甚至进入胚珠,完成受精.④皂荚的OCI=4,P/O=11 684,结合套袋实验结果,判定其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需要传粉者;存在孤雌生殖.⑤皂荚传粉特性为风媒传粉和虫媒、,、昆虫初步确定为蜜蜂.上述研究为杂交创制皂荚新种质奠定理论技术基础.

  • GA3和DPC对金银花活性成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朱艳霞;秦双双;蒋超;杨健;吴庆华;梁莹

    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及其抑制剂DPC对金银花活性成分的影响.以金银花为材料,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GA3及其抑制剂DPC,采用LC-MS-MS测定6种活性成分含量,ELISA法测定8种内源激素含量,qRT-PCR测定15个关键基因的表达量.喷施GA3能够显著提高金银花内源激素GA3,IAA,ZR,DHZR,iPA水平,显著提高C4H1,C4H2,4CL1,HQT2基因表达量,显著提高活性成分绿原酸、木犀草素、木犀草苷、异槲皮素和咖啡酸的含量.喷施DPC对金银花活性成分的累积无影响或起抑制作用.GA3参与金银花苯丙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显著上调HQT2,C4H基因家族及4CL1的表达量,从而显著提高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

  • 重庆市武隆区野生川续断动态调查研究

    作者:危永胜;岳媛;尧聪;王晓卓;刘翔;瞿显友

    为了解重庆市武隆区野生川续断资源的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采用样线+样地调查法,在武隆区川续断自然分布区选取9个样地进行连续12个月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川续断分布于林缘荒地或灌草丛,生长土壤以疏松的黄棕壤或红壤长势较好,岩性土壤或利水条件差则长势不好或容易烂根;株高在6-7月,地上鲜重在7-8月生长曲线均出现一个拐点,可能与开花期消耗大量营养,导致营养生长受到限制有关系;武隆区川续断分布区域高温度不超过30℃,低温在O℃左右,降雨量1 241~1 392mm,其生长环境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沛;川续断主要生长阶段7-10月的根折干率范围情况:巷口区域0.162 5~0.239 7,白马山区域0.154 9~0.223 6,仙女山区域0.143 7~0.203 3,其主要生长阶段内的营养生长与干物质积累同步,且干物质积累速度大于营养生长积累速度;对地上部分各个指标与根鲜重进行相关性分析,指示地上鲜重与根鲜重相关性好.

  • 基于CRITIC权重赋值的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甘草黄酮纳米海绵制备工艺

    作者:孙强;李小芳;罗开沛;赵甜甜;马祖兵;郑宇;谢龙

    采用搅拌-冷冻干燥法制备甘草黄酮纳米海绵(LF-NSP),在单因素基础上,以搅拌温度、搅拌时间以及搅拌速度为自变量,载药量、粒径以及总评“归一值”为响应值,采用CRITIC权重赋值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纳米海绵的性质进行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甘草黄酮纳米海绵的优制备工艺为药辅比1∶2,交联剂DPC与β-CD比例4∶1,搅拌温度45℃,搅拌时间4.8h,搅拌速度245 r·min-.所制备甘草黄酮纳米海绵的综合评分为94.7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差式扫描量热均表明甘草黄酮纳米海绵的形成,扫描电子显微镜表明其形态为球形颗粒.体外释放实验中甘草黄酮纳米海绵240 min的累积释放度为81.8%,而原料药仅为31.5%;纳米海绵可以明显提高甘草黄酮的溶出度.

  • 红花注射液制备过程关键环节中间体生物活性及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变化规律

    作者:梁萌萌;李石飞;王凯红;张立伟

    为了探讨红花注射液各生产工艺环节对红花注射液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和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率为指标,评价了红花注射液生产过程中的提取、浓缩、2次醇沉、水沉、2次灭菌等关键环节中间体的生物活性,并运用HPLC测定了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红花注射液的制备工艺流程进展,各中间体的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率逐渐降低,延长APTT活性变化趋势为先降低然后又升高.此外,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的含量逐渐降低,对羟基肉桂酸的含量升高,并且产生了新的化学成分对羟基苯甲醛.以上结果说明在红花注射液生产制备关键环节中,灭菌环节对红花注射液的生物活性和HSYA的含量影响较大.

  • 基于UPLC技术的女贞子中主要成分炮制变化规律研究及酒女贞子特色质量标准的探讨

    作者:纪鑫;刘晓谦;李春;杨立新;冯伟红;王智民

    采用UPLC技术建立了女贞子中红ε 苷和特女贞苷的同步测定方法,通过测定二者在不同炮制时间的酒女贞子(炮制12,15,18,21,24 h)中的含量探讨女贞子炮制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并且采用同一方法探讨建立了酒女贞子的特色质量标准.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 mm×50mm,1.7μm)进行分离,乙腈-0.2%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5 mL* min-,柱温40℃.在上述色谱条件下2成分分离良好,红ε 苷和特女贞苷分别在10.19~ 326,49.53~1 585 ng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4%,101.7%,RSD分别为0.81%,0.79%.不同炮制时间的酒女贞子中红ε 苷的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而特女贞苷含量则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降低.27批次女贞子药材中红ε 苷的质量分数在0.042 5% ~0.192 4%,特女贞苷在0.829 7% ~5.218%;25批酒女贞子中前者在0.229 2% ~1.045 8%,后者在0.743 8% ~3.645 4%.与女贞子药材相比,酒女贞子中特女贞苷含量和红ε 苷含量的比值明显减小.依据实验结果,该文暂定女贞子药材中特女贞苷不低于0.80%,特女贞苷含量/红ε 苷含量不小于15;而酒女贞子中红ε 苷不低于0.20%,特女贞苷不低于0.70%,二者比值不大于8.该文所建立方法的简便可靠,可用于女贞子样品中红ε 苷和特女贞苷的测定,所建立的标准可区分女贞子和酒女贞子.

  • 卷柏StTPS基因克隆及其在复苏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作者:席彩彩;谷巍;孙红梅;田荣;刘琪;王小浩

    卷柏为典型极端耐旱的复苏药用植物,海藻糖在植物复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是植物体内合成海藻糖的关键酶.该研究根据卷柏转录组数据拼接获得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序列,以卷柏总RNA为模板合成cDNA,采用RT-PCR法克隆验证该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编码区长2 799 bp(St TPS,GenBank号MH155231),编码932个氨基酸,无信号肽,StTPS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上且无跨膜结构,包含2个糖原磷酸化酶糖基转移酶(GPGTF)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在此基础上,模拟卷柏复苏(脱水和复水)过程,应用qRT-PCR进行其在复苏过程中的表达量分析,并同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测定卷柏复苏过程中海藻糖含量变化.结果显示StTPS基因相对表达量及海藻糖含量均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随着复水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初步说明StTPS在卷柏复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三七炮制的历史沿革考证

    作者:吴孟华;张英;马志国;曹晖;刘冠萍

    三七在民间有“生消熟补”的说法,生品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熟品补血.该文从三七的始载、性味功效开始,梳理了本草记载的三七历代炮制方法及用法,并与现代的炮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草记载三七生用炮制方法包括为末、嚼烂、醋磨、酒磨,其中为末即现代的研或碾成细粉,沿用至今,并对粒度有所要求;本草记载熟三七炮制方法有焙、炒、蒸,其中蒸法沿用至今,并有所变化,现代炮制方法新增油炸法.研究结果厘清了三七炮制的历史沿革,可为现代生、熟三七的炮制方法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七 炮制 历史沿革
  • 经典名方的中药基原考证方法与示例

    作者:张卫;王嘉伦;杨洪军;张瑞贤

    该文探讨了经典名方中中药基原的考证方法.对于经典名方中药物基原的考证首先要获得研究所需文献,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文献和选择文献3个关键步骤来完成.其次是对文献进行分析考证,通过文献中原植物的形态描述、药图、实物考古发现、实地调研、药物的产地分布等14种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横向对比法,众向分析法进行综合考证以判断中药的基原.同时,与单纯的本草考证不同,经典名方的中药基原考证一点要注意方剂的时代性和校正医书局整理后所改写的方剂中的药物考证.

  •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临床应用评价与修订意见

    作者:张瑞;陈奕杉;赵国桢;王东东;哈雁翔;黄坡;胡晶;冯硕;郭玉红;廖星;谢雁鸣;张俊华;张伯礼;李博;刘清泉

    调查我国临床医生对《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促进该《指南》的后续修订和进一步推广.应用评价调查问卷和适用评价调查问卷均采用记名问卷方法,向我国使用过该《指南》的临床医师各投放500份;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应用性评价调查问卷和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各回收211份.该调查得出结论:在现有推荐方案评价较好的基础上,针对整体内容、整体结构上再做调整;对推荐方案的方剂选择、临床证据进行更新;对《指南》应用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提出改善措施,同时为了更好更明确地推广,应加强医患教育,提高指南质量,增大宣传力度,为《指南》的实施推广策略提供依据.

  • 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制订有关问题讨论

    作者:方赛男;孙塑伦;郭宇博;廖星;刘建平;陈薇

    国家对于中医药标准化文件的出台促进了中医药行业标准的制订,其中就包括临床实践指南和临床专家共识.但是,目前中医药领域时常面临的“证据不足”或“质量极低”的研究现状,指南的制作面临困难,且这种缺少高质量临床证据的阶段会保持很长一段时间.为了不影响临床决策的有效实施,有必要制订规范的用于指导临床决策的文件,而临床专家共识正适合在临床证据缺乏或质量不高时对临床实践进行指导.然而不同于临床实践指南,国内对临床专家共识的认识尚不足.该文通过对临床专家共识的起源和现状、其与临床实践指南的区别、以及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制订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指导共识文件的规范制订提供依据和参考.

  • 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制订流程

    作者:方赛男;郭宇博;刘建平;廖星;张霄潇;莫美;陈薇

    中成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不规范地使用不但会减弱药物疗效,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循证医学要求在现有佳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患者需求,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意见.考虑到目前中医药研究往往面临“证据不足”或“质量极低”的情况,通过制订临床专家共识,可以一定程度上填补临床实践指南的空缺,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而共识所依赖的专家意见易受各种主观偏倚干扰,一个可靠科学的共识制订流程则可以在大程度上避免偏倚对共识结果的影响.该文通过借鉴一些国际共识制订机构/学会的制订流程,结合中医药特色及现状,拟出一套适合中成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制订的规范流程,以期为共识制订者提供依据和参考,继而为临床中成药的规范应用带来循证的帮助.

  •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应用评价与修订意见

    作者:刘全慧;戎萍;王猛;张伯礼;谢雁鸣;张俊华;闫海虹;李瑞本;李立;张喜莲;马融

    该文采用调查问卷和病例调查的方法,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实践指南》为研究对象,邀请来自全国29个地区187家医院医生评价研究《指南》的适用性及临床应用效果,征集《指南》的修订意见.508位临床医生接受《指南》的适用性调查,认为《指南》结构、内容合理,比例分别高达98.23%,98.03%.在辨证论治内容中,评价合理性较高的为治则治法(99.41%)、诊断要点(98.82%)、辨证分类(98.03%);合理性相对较低的为康复调摄(97.05%)、并发症预防(97.24%);98.03%临床医生认为《指南》完全适用和基本适用,1.97%认为修订后适用.通过观察491份病例,对《指南》进行应用性评价分析,符合度较高的为西医疾病诊断(100%)、中医疾病诊断(99.18%);较低的为治疗措施方面,方剂成药、其他治法符合率分别为77.18%,83.05%;《指南》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分别为97.35%,93.89%;综合评价较好,99.41%被调查者愿意遵从《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对于《指南》修订意见主要集中在辨证治疗、并发症预防及康复调摄部分.积极广泛征求意见修订《指南》,可以更好的提高《指南》质量,指导临床,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水平.

  •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应用评价与修订意见

    作者:李得民;齐蕊涵;张洪春;廖星;谢雁鸣;张俊华;张伯礼

    为明确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T/CACM 1035-2017)——《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实践指南》的临床应用情况,了解《指南》的临床适用性,选取全国各级医院中曾进行《指南》培训过的临床工作者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收集应用评价调查问卷494份和适用性调查问卷511份,构建《指南》后效评价的数据库,利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指南》总体评价分别为疗效92.31%、安全性91.06%、经济性87.45%,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良好,愿意遵从《指南》推荐方案的高达99.41%;对于治法治则、辨证分型、并发症预防方法、康复调摄方法合理性评价分别为97.98%,92.37%,94.53%,92.71%;对于《指南》所推荐方药使用效果评价均在65%以上,在80%以上的方药为痰热清注射液、银翘散、清金化痰汤、麻杏石甘汤、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中成药物不良反应、作用成分不明及经济性是影响药物使用及其疗效的重要因素,为之后更新修订该标准提供了临床依据.

  • 中医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报告规范

    作者:方赛男;白雪;杨思红;冯雪;廖星;刘建平;陈薇

    中医药研究由于自身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在制作临床实践指南时往往面临“证据不足”或“质量极低”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中医药临床决策应该主要依靠专家共识来达成.而一个逻辑清晰、详细准确的专家共识报告规范清单将为我国临床专家共识制订者提供好的参考工具,对于促进共识的制作质量以及共识结果的推广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前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归纳分析国际上权威的专家共识报告要点,结合中医药领域临床专家共识的制订流程和技术要素,以及中医药临床专家及方法学家的论证,制订出了适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临床专家共识报告规范条目清单.该文介绍了整个条目清单,并对其中关键条目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为将来临床专家共识报告的规范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作者:于国泳;谢雁鸣;高宁;孙玥;苗润培;韩帅杰;杨涵雯;熊敏;刘桓;廖星;王耀献;苏小南;徐晓芳;王莉斐;李艳丽;张俊华;张伯礼

    该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1 000名有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经验的临床医生,主要针对《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临床适用性和应用性进行评价.研究过程严格执行全程三级质量控制,数据真实、可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医生认为《指南》临床适应性好,《指南》中推荐的药物可及性和价格适中,中医药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缩短抗生素应用的疗程.在建议板块中,临床医生希望增加用药指导、希望及时更新《指南》,另外还有希望增加治疗方法和手段者、加强宣传推广者、加强循证方法使用等.在应用性评价中,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指南》定义、中西医鉴别诊断描述准确,治疗基本原则及中医药治疗方法选择恰当,中药处方、中成药临床应用效果好.部分临床医生建议细化淋证证候分型.部分医生认为《指南》中推荐方药疗效一般,在其他疗法的推荐中,部分医生对于熏洗操作方法存疑,针对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熏洗和针灸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操作规范及流程待完善.

  •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实践指南》实施效果评价

    作者:马冲;樊长征;苗青;谢雁鸣;张俊华;张伯礼;廖星;丛晓东

    该文评价《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扁桃体炎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实施效果情况,采用问卷星电子调查问卷方法,开展基于临床医生的指南适用性和应用性评价,于2018年4月28日-7月9日完成适用性评价问卷502份和应用性评价问卷538份.问卷所调研的对象包括来自全国范围初级、中级、高级职称使用过该《指南》的临床一线医生,对回收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适用性评价表明,按照职称分类,中级职称使用率(26.77%)高,初级(23.98%)和副高级(19.33%)职称人员较低;质量水平评价,适用范围合理性(98.61%)及术语准确性(98.81%)评分较高,辨证分类合理性(96.05%)低;适用性评价认为《指南》安全性好(98.42%)和内容合理(98.03%)的比例高;疗效显著(99.6%),可减少西药抗生素的使用(93.89%),适用比例(96.44%)高.应用性评价中,使用科室中肺病科使用度(44.24%)高;《指南》合理性除辨证(92.75%)外,治则、预防调摄均在97%以上;推荐方案评价较好以上的比例,疗效97.4%,安全性97.59%,经济性93.87%.该研究表明《指南》质量水平较好,临床使用度高,实施效果较好,可作为中医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规范性诊疗方案使用;但存在部分不适用内容,需进一步完善;《指南》应加强辨证分类、预防调摄内容的修订.

  •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应用评价与修订意见

    作者:马堃;李敏;王凯莉;谢雁鸣;张俊华;张伯礼

    为科学评价《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盆腔炎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临床应用情况,为修订指南提供参考,从适用性和应用性评价开展问卷调查研究,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1 311份,其中《适用性问卷》717份,《应用评价方案问卷》594份.《适用性问卷》4个方面83个条目,其中反映《指南》应用情况的条目中,8个条目的应用率均>95%,“内容完整性”“与本单位(个人)诊疗方案比较”“临床应用的经济性”应用率低于95%,分别是94.70%,93.86%,93.17%;反映《指南》质量水平的条目中,3个条目的合理比例均>97%,“辨证分类是否合理”合理比例偏低,为95.26%;反映《指南》推荐中成药情况评价的条目中,大多数认为价格较为适中.《应用评价方案问卷》6个方面56个条目,其中反映《指南》应用合理性的条目中,3个条目的合理比例均>96%,“辨证分类是否合理”合理比例偏低,为91.58%;反映《指南》推荐方案临床应用效果的条目中,中药传统汤剂临床应用效果普遍较好,中成药效果偏差;反映《指南》临床应用总体评价的条目中,“总体效果…总体安全性”满意度均>96%,“总体经济性”满意度偏低,为92.42%.表明《指南》总体应用性较好,建议修订时完善辨证分型,增加中药汤剂及中成药种类,规范用药时间和疗程,重视医院特色诊疗方案、行业专项科研成果,定期及时更新,加强《指南》的宣传力度.

  •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常见感染性疾病临床实践指南·脓毒症》解读与展望

    作者:黄坡;赵国桢;陈奕杉;哈雁翔;张瑞;胡晶;冯硕;郭玉红;何莎莎;廖星;谢雁鸣;张俊华;张伯礼;李博;刘清泉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脓毒症临床实践指南》严格按照新的脓毒症诊断标准(sepsis 3)对不同阶段的脓毒症患者进行辨证论治.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及耐药菌的流行十分严峻,目前尚无很好的解决方法,鉴于这一时代背景,该《指南》首次将关注点聚焦于中医药联合抗生素治疗脓毒症以尽可能减少耐药菌的发生率.从内容而言,《指南》系统分析了脓毒症期、脓毒症休克期以及脓毒症过程中出现脏器功能障碍时的不同临床表现及中医应对措施.通过对该《指南》的系统解读与分析,使得临床一线医生了解制定的目的与意义,理解《指南》的核心理念,掌握所推荐的具体干预措施和利弊关系,以期更好地将《指南》落地,指导临床医生使用,规范脓毒症的中医药治疗.

  •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咽炎疾病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应用评价与修订意见

    作者:姚晓燕;边永君;高扬;王毅;谢雁鸣;张俊华;张伯礼;李光熙

    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分析《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咽炎疾病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应用中的阻碍因素,为该《指南》的后续修订及推广提供借鉴.对全国27个地区181家医院临床医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对阻碍该《指南》应用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回收501份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及503份应用评价问卷,临床应用阻碍因素主要集中在《指南》内容局限性及获取不便、基层医疗结构应用特殊性及调研对象分布不均.在修改意见上,中医方面建议完善辨证分型、适应症、适用方剂以及增加其他中医特色疗法;西医方面建议明确联用抗生素的使用时机.此次调研,为下一步推广该指南的临床应用以及修订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信息.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