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基于血清蛋白组学初步探讨脑心通胶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

    作者:耿潇;陈璐;赵步长;李春晓;邱丽珍;尤星宇;王益民;张璐莎;王虹

    步长脑心通胶囊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临床广泛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其预防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可能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实验取C57BL/6小鼠2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和脑心通组.适应性喂养7d后开始给药,连续灌胃3d,末次给药后1h,心尖取血,每组取6只制备血清蛋白样品,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图像分析,质谱检测,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脑心通胶囊给药组与对照组差异表达蛋白24个,其中与对照组相比,上调12个,下调12个.差异蛋白所参与的通路涉及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通路等,其中vasohibin-1是血管生成的负反馈调节因子,Western blot结果证实脑心通胶囊可使vasohibin-1蛋白表达降低,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脑心通胶囊给药组血清蛋白表达有差异,差异蛋白的主要作用靶位为内皮细胞、炎症细胞及血小板等,这些蛋白的改变提示脑心通胶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冠心病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为脑心通胶囊未病先防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 贯叶金丝桃素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Aβ1-42,βAPP及BACE1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耿燕娜;武毅君;张文鑫

    该文研究贯叶金丝桃素(HF)对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及β位点剪切酶1(BACE1)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12 mg·kg-1·d-1)及HF高、中、低剂量组(600,300,150 mg·kg-1·d-1),每组15只;另选15只同周龄同背景C57BL/6J小鼠设为正常对照组.药物使用前均稀释相同体积,采用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同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给药7个月.Morris水迷宫法检测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测定Aβ142,βAPP及BACE1的蛋白表达水平.Morris水迷宫结果提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HF各组及罗格列酮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均有提高(P<0.01或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海马CA1区Aβ1-42,βAPP及BACE1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HF各组及罗格列酮组小鼠海马CA1区Aβ1-42,βAPP及BACE1蛋白表达均有减少(P<0.01或P<0.05).HF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脑内βAPP及BACE1蛋白的表达,从而减少AD模型小鼠脑内Aβ1-42蛋白的生成及淀粉样斑块沉积.

  • 氧化苦参碱抑制p38MAPK通路减轻高脂喂养胰岛素抵抗小鼠氧化应激

    作者:王超;张会欣;邢邯英;王杏;张哲

    该研究通过观察氧化苦参碱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IR)小鼠的影响,试探讨其对IR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及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的作用.实验以高脂喂养ApoE-/-小鼠16周为IR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胰岛素抵抗组,氧化苦参碱低、中、高剂量(25,50,100 mg·kg-1)组,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组,灌胃给药8周.测定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脂肪酸(FFA)和胰岛素(FINS)含量;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细胞活性氧簇(ROS)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表达;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研究发现氧化苦参碱能不同程度降低FBG,TG,TC和FFA,升高肝脏SOD,GSH-Px活性,降低MDA和ROS含量;氧化苦参碱50,100 mg·kg-1组γ-GCS,HO-1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氧化苦参碱组p-p38MAPK表达均降低.结果表明氧化苦参碱能通过抑制p38 MAPK磷酸化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改善高脂诱导小鼠的胰岛素抵抗.

  • 覆盆子有效部位对去卵巢AD小鼠海马蛋白组学影响研究

    作者:侯敏;傅应军;刘超;韦益飞;陈银芳;谢一辉;黄丽萍

    该实验为探究覆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去卵巢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海马蛋白组表达的影响.小鼠去卵巢后按体重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雌二醇,0.1g·L-1)和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组(生药浓度18 g·kg-1).阳性对照组小鼠隔天皮下注射雌二醇0.2 mL/只,覆盆子乙酸乙酯部位组灌胃覆盆子乙酸乙酯提取物0.01 mL· g-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灌胃生理盐水0.01 mL·g-1,每日1次,连续给药32 d.分离小鼠海马,提取蛋白,Nanol-ESI的液相-质谱联用系统检测,ProteinDiscovery软件进行蛋白鉴定,SIEVE软件对海马蛋白进行相对定量定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覆盆子乙酸乙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共有66个差异表达蛋白,包含热休克蛋白、微管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和脑保护相关蛋白等与AD相关的蛋白.以上差异蛋白可能是覆盆子有效部位防治AD的靶点蛋白.

  • 姜黄挥发油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昝雪娟;荣冬芸;涂云华;薛月翠;叶振源;康颖倩;周英;曹煜

    为研究姜黄挥发油(turmeric volatile oil,TVO)对皮肤鳞癌(CSCC) A431(以下简称A431)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该实验采用不同质量浓度(5 ~80 mg·L-1)TVO体外作用于A431细胞,利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el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A431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表达量.结果显示,随TVO质量浓度的增加对A431细胞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TVO组均出现细胞皱缩及细胞破碎现象,细胞凋亡率增加,并呈剂量依赖性,caspase-3,caspase-9的相对表达量上调,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了TVO能抑制皮肤鳞癌A4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caspase-9的表达有关.

  • 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作者:刘琦;赵宏伟;张爱华;孙晖;周晓航;南洋;孔玲;关瑜;邹士玉

    该研究利用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大鼠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探索与肾阳虚证密切相关的代谢物、代谢通路,鉴定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检测大鼠血清常规生化指标以及观察组织形态,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对大鼠血液和尿液进行多变量模式识别分析,研究肾阳虚证生物标记物及男仕胶囊的治疗作用;在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有效基础上分析其入血成分与肾阳虚证生物标记物群的相关性,确定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结果确定了11个与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相关的代谢标记物,涉及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等途径.发现男仕胶囊具有调节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色氨酸代谢和酪氨酸代谢的作用;PCMS相关分析发现咖啡酸、2-羟基-1-甲氧基蒽醌、1-羟基,2-甲氧基蒽醌、阿魏酸葡萄糖醛酸、木犀草苷、甜菜碱、伞形花内酯和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为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发现男仕胶囊中的木犀草苷、甜菜碱、伞形花内酯等成分通过改善激素合成途径、酪氨酸代谢中激素合成与释放途径以及亚油酸代谢中亚油酸合成途径等,从整体上纠正扰动的代谢轮廓,体现了男仕胶囊治疗肾阳虚证的多途径、多靶点、整体调节的特点.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为解决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提供方法学支撑.

  • 比较含红芪和含黄芪的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SAMP8鼠脾淋巴细胞抗免疫老化的作用

    作者:张高林;程卫东;张文君;李纬;李钦

    比较研究含红芪和黄芪补中益气汤对快速老化小鼠8(SAMP8)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MTT法检测ConA诱导SAMP8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含药血清对T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百分比的影响.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FN-γ的表达.qRT-PCR法检测含药血清对T淋巴细胞CD28 mRNA表达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SAMP8鼠脾脏CD28蛋白的表达含量.含红芪和含黄芪的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均能提高SAMP8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对SAMP8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作用不明显,没有统计学差异;均可促进培养上清液中IL-2和INF-γ的分泌,且分泌IL-2水平,补红组优于补黄组(P<0.05);均能增加T淋巴细胞中CD28 mRNA的表达量,且红芪组优于黄芪组(P<0.05);均能提高SAMP8鼠脾脏CD28蛋白的表达,且红芪组与黄芪组无明显差异.含红芪和黄芪的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可以通过提高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增加CD28分子百分比的表达发挥抗免疫老化的作用,在抗免疫衰老方面红芪补中益气汤和黄芪补中益气汤作用相似.

  • 瓜馥木枝叶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钟圣海;付艳辉;周学明;宋小平;陈光英

    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对番荔枝科瓜馥木属植物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分离与纯化,运用理化分析及NMR、MS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从瓜馥木枝叶的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甲头花千金藤二酮(1)、巴婆碱(2)、毛叶含笑碱(3)、六驳碱(4)、异紫堇定碱(5)、番荔枝叶碱(6)、甲氧番荔枝碱(7)、N-methylbuxifoline(8)、aristolactamAⅢa(9)、piperumbellactam A(10)、goniopedaline(11)、aristolactam BⅢ(12)、鹅掌揪碱(13)和salutaridine(14).其中化合物3~5,8,10,11和14为首次从瓜馥木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翠云草中1个新的芳基黄酮

    作者:邹辉;盛习锋;谭桂山;徐康平

    研究翠云草Selaginella uncinata全草的化学成分.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翠云草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鉴定该化合物为8-(4-羧基苯氧基)-5,4'-二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1),该化合物为新的芳基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翠云草黄酮G.

  • 多花蒿中倍半萜类成分研究

    作者:昝珂;陈筱清;赵明波;屠鹏飞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多花蒿Artemisia myriantha干燥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的倍半萜类成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数据和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blumenol A(1),(+)-dehydrovomifoliol (2),(+)-3-hydroxy-β-ionone (3),(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4),(-)-10-oxo-isodauc-3-en-15-oic acid (5),isoerivanin(6),eudesmafraglaucolide(7),artanomalide A(8),13-acetoxy-3β-hydroxy-germacra-1(10) E,4E,7(11)-trien-12,6α-olide(9),13-acetoxy-3β-tigloyl-germacra-1(10) E,4E,7(11)-trien-12,6α-olide(10),13-acetoxy-3β-(3-methylbutanoyl)-germacra-1 (10) E,4E,7(11)-trien-12,6α-olide (11),3,9-diacetoxy-13-hydroxy-1 (10),4,7(11)-germacratrien-12,6α-olide (12),8α-angeloyloxycostunolide (13).化合物1~6,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7~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人结肠癌(HCT-8)和人胃癌细胞(BGC-823)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2.33,4.53 μmol·L-1.

  • “一测多评”模式在淫羊藿药材、饮片及含淫羊藿中成药黄酮类成分检测中的一体化研究

    作者:冯伟红;李春;张锴镔;杨立新;易红;陈两绵;张永欣;荣立新;王智民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经一系列方法学考察,建立对淫羊藿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和宝藿苷Ⅰ 5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同步含量测定的方法.采用“一测多评”中药质量评价模式,以淫羊藿苷为内参物,建立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宝藿苷Ⅰ与淫羊藿苷间的相对校正因子与相对保留值,终实现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仅采用淫羊藿苷1个中药对照品对中药材淫羊藿、淫羊藿饮片和含淫羊藿中成药抗骨增生胶囊中上述5种黄酮类成分的同步质量控制,建立了从药材-饮片-中成药一体的含淫羊藿中药“一测多评”质量评价模式,为单味药QAMS方法在复方中的推广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 莽草酸多晶型研究

    作者:王峰峰;杨德智;吕扬

    系统研究莽草酸的多晶型现象,发现该化合物可能存在的不同晶型.通过优化重结晶溶剂种类、数量、温度、时间、压力等参数,发现并制备获得3种莽草酸晶型,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粉末X射线衍射法(PXRD)等方法对各种晶型进行表征分析,通过影响因素实验探索溶剂合物晶型的稳定性及晶型转变规律.终制备获得A,B,C共3种晶型,均为首次发现的新晶型物质;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莽草酸3种晶型均不含有结晶溶剂,仅PXRD图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阐明了莽草酸3种晶型的制备方法、热力学稳定性质、晶型转变规律等,并建立晶型物质的有效定性分析方法.

  • 一种测定抑制凝血酶活性成分的HPLC方法

    作者:王佳宇;侯文珍;卫亚洁;高山山;白光灿;王安冬;马长华

    通过建立一种HPLC直接测定丹参3种水溶性成分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以生色底物与凝血酶反应为基础,通过乙酸乙酯-半微量萃取法实现产物对硝基苯胺与样品溶液分离,然后采用HPLC测定产物对硝基苯胺.经考察确定体系凝血酶浓度5 U·mL-1,缓冲溶液pH为8.3,反应开始后37℃下孵育5 min,3h以内测定为佳.用新建立的HPLC测定中药丹参中丹参素钠、丹酚酸A与丹酚酸B对凝血酶的抑制率,分别为3.06%,77.77%,2.35%.结果表明丹参水溶性成分中丹酚酸A对凝血酶有直接抑制作用,丹参素与丹酚酸B对凝血酶直接抑制作用不显著.该方法可排除样品本身在测定波长吸收的干扰,灵敏、低耗,可用于筛选中药提取物中单个或多个直接抗凝血酶有效成分.

  • 药用植物根结线虫病害及防治策略

    作者:高月;徐江;郭笑彤;李西文;董林林;陈士林

    根结线虫病害是我国药用植物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介绍了药用植物主要根结线虫病害的类型、鉴定方法及防治策略.综述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是当前区分根结线虫种类的主要手段;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策略主要包括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学防治.该研究阐述了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应以建立病害综合防治技术平台为前提,选育优质高产的抗病品种为基础,建立规范化的栽培管理模式为手段的综合体系,从而促进药用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 肝脏药物代谢酶CYP450与中药肝毒性的关系

    作者:侯健;孙娥;宋捷;杨蕾;张振海;宁青;贾晓斌

    近年来,随着中药代谢研究新方法、新技术的出现,中药代谢与细胞色素P450的关系也渐渐被揭示.通过对药物代谢酶P450的研究可以预测中药的毒副作用,探索中药配伍与减毒增效的关系.该文对CYP450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代谢中的机制以及CYP450与中药肝毒性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列举了典型中药对CYP450的调控作用,以期为中药的合理利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 “药对”技术在中药材防霉养护中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应光耀;赵雪;王金璐;杨美华;郭伟英;孔维军

    中药材在生长、采收、加工尤其储藏过程中,受其自身因素及外在环境条件的影响,极易发生霉变,并产生具有体内蓄积毒性的真菌毒素,不仅会影响药材的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潜在威胁.随着人们“中药养生”保健意识的增强,如何防控中药材霉变以保证药材的质量和安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物理、化学防霉法的实际应用较多,但因其各自的局限性而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经济的中药材养护方法,“药对”技术基于“以药护药”的原理,将2种药材共同储藏,利用其中一种药材对抗另一种药材,防止其霉变变质,同时保证2种药材在色、味、质等方面均保持不变.如今,利用该模式和原理的实际应用主要体现为“对抗同贮”防霉法,已取得了一定的实际应用效果.该文对“药对”养护技术的原理、实际应用及研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中药材防霉“药对”养护方法提供科学参考.

  • 兰科石斛属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李清;李标;郭顺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石斛属植物在分子方面的研究快速发展,不仅为石斛属植物的快速鉴别提供了新途径,较全面的揭示了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更为揭示石斛属植物生长发育、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重要的分子基础.鉴于此,该文从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等方面对近年来石斛属植物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及石斛属植物的有效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蚂蟥与螺蛳耗氧率、窒息点相关性及适投喂方式的研究

    作者:李蒙蒙;史红专;郭巧生;王嘉;戴道新

    采用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不同质量蚂蟥和螺蛳的耗氧量、耗氧率和窒息点,生物量测定法研究不同投喂方式对蚂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条件下,蚂蟥和螺蛳耗氧量与质量呈正相关(P<0.05),窒息点随质量增大而增大(P<0.05).蚂蟥耗氧率与质量呈负相关,螺蛳耗氧率随质量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投喂方式对蚂蟥终末质量、SGR,WGR和死亡率影响不显著,对进食比例影响显著(P<0.05).蚂蟥适投喂频率为3d投喂1次,应根据蚂蟥和螺蛳各阶段耗氧量及窒息点,结合养殖密度、水体面积以及换水频率,科学合理计算出螺蛳的投喂量.

  • 穿心莲制剂指纹图谱及其制备过程药效相关性研究

    作者:兰继平;胡彦君;王雅琪;王学成;熊优;杨明

    工艺设计赋予产品质量内涵,探讨穿心莲制剂制备过程中化学指纹图谱变化及其与药效活性间的相关性,构建关键工艺环节与质量属性的桥梁.参照穿心莲制剂制备过程(提取-浓缩-干燥-制粒),HPLC指纹图谱测试各中间体微观组分物质基础差异,聚类分析结果提示提取环节对穿心莲制剂质量内涵变异影响较大;DPPH抗氧化、脂多糖(LPS)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抗炎活性建模测定各中间体药效活性,均不断下降,分别绘制关键工艺参数与药效活性间曲线方程,结果均表明传统高温处理过程,不利于其临床疗效的发挥.利用偏小二乘法对色谱-药效活性数据构建谱效模型方程,经验证,该方程能准确预测指纹信息与药效活性关系,便于后续质量属性评价及为进一步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时域反射法测定香砂养胃丸水分的应用研究

    作者:龙凤来;孙小梅;彭修娟;刘鹏;何芳辉

    以香砂养胃丸为模型药物,采用时域反射法测定药丸的含水量.考察了药丸铺展层数、药丸装填密度、环境湿度、温度和药丸配方等因素对药丸水分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药丸铺展的层数、环境温度2个因素对药丸水分测试的影响显著,而药丸装填密度、环境湿度以及药丸配方比例对药丸水分测试的影响不显著.当药丸铺展6层时,反射值较为稳定,在气候箱内环境温度25 ℃、湿度45%时,含水量在4.01% ~ 22.38%,香砂养胃丸水分与反射值线形关系良好,方程式为Y=0.279X-21.670(R2 =0.997 0).通过验证实验证明,该预测模型准确,该方法精密度达到方法学标准,用时域反射法来测定香砂养胃丸的含水量是可行的.该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等优势,为制药过程中的快速水分测定提供了新途径,在中药浓缩丸水分测定中具有推广价值.

  • 冰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载药体系的制备及对冰片挥发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海媛;周芳;于蒙蒙;晋兴华

    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了尺寸约为300 nm,外壳厚度约25 nm的中空介孔二氧化硅球(HMSNs),通过溶剂浸渍法将易挥发药物冰片包载其中,以期解决冰片的药剂学稳定问题,并利用BET,TEM,FT-IR等对HMSNs以及载药体系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药体系的佳载药时间,大载药量以及冰片的挥发状况.研究结果显示,室温、中性条件下制备的HMSNs球形度良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对冰片较大的载药量,6h内载药量高达74.04%,同时体系中冰片的挥发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该新型载药体系的研究为冰片在中药制剂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 不同硫熏替代技术的黄芪药材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研究

    作者:丁喜炎;季琳;程雪;苏联麟;季德;李林;陆兔林

    研究不同硫熏替代技术的黄芪药材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不同黄芪样品对环磷酰胺诱导免疫低下小鼠碳廓清的影响、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以及对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以碳廓清指数、吞噬指数、脏器指数、耳肿胀度为指标,结果显示,不同硫熏替代技术的黄芪药材均能显著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碳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明显增强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器官质量和提高DTH反应能力,其中,与模型组相比,热风微波组均有显著差异,但各组与热风微波组比较,只有在碳廓清实验中有显著性差异.从药效学角度,考察了不同硫熏替代技术的黄芪药材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优选合适的替代技术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 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与斑蝥酸的稳定性研究

    作者:蒋颖;刘红波;曹琴;朱振华;史乙伟;钱大玮;唐志书;赵步长;段金廒

    研究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与斑蝥酸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及转化规律.采用UPLC-TQ-MS分别测定不同pH、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与斑蝥酸的含量.结果显示,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的含量随pH的上升而逐渐降低,而其中斑蝥酸的含量变化则相反;斑蝥水提液于不同pH条件下,分别置于25,40℃及25℃光照90 d,定时取样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斑蝥素与斑蝥酸在起始的10 d内含量变化较大,具体表现为酸性溶液中斑蝥酸含量的下降与斑蝥素含量的上升,碱性溶液中斑蝥酸含量的上升与斑蝥素含量下降.此后,各条件下两者的含量基本不变.研究表明pH是影响斑蝥水提液中斑蝥素与斑蝥酸含量的主要因素,两者随溶液pH的改变而相互转化,高温与光照可加快这种转化的平衡速度.该研究结果可为以斑蝥药材为原料的制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 《中药成方制剂》含山楂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耿亚;马月香;许海玉;李俊芳;唐仕欢;杨洪军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山楂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山楂方剂收集整理,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含山楂方剂共308首,涉及中药499种,常用药物组合34个,主治疾病18种,选取其中高频药对“山楂-陈皮”、“山楂-茯苓”及2种高频疾病“积滞”、“腹泻”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山楂不同药对中作用方向大致相同,在不同疾病中治疗作用各异.《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山楂方剂多具有消食导滞之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常与理气健脾药同用,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组方规律反应出山楂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为山楂临床科学化应用及健康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 循环经济视角下中药资源外源性污染问题研究

    作者:杨毅;田侃;田虹

    在对我国中药资源外源性污染问题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以循环经济理论为研究切入点,着重探讨了发展中药资源循环经济与管控中药资源外源性污染问题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与现实意义,分别从中药资源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建设、发展机制、中药材生产规范、行业标准以及监管体系5个层面提出了发展中药资源循环经济的建议措施.

  • 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研究

    作者:徐小昆;陈志永;李卓清;张翼敏;廖立平;周强;张紫佳

    新补骨脂异黄酮为中药补骨脂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癌、抗骨质疏松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研究了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采用Thermo Syncronis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溶液(90∶ 10),流速0.2 mL·min-,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以柳胺酚为内标物质建立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孵育液中浓度的检测方法,考察时间、浓度、P-gp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MRP-2蛋白抑制剂MK-571和BCRP蛋白抑制剂Ko143对新补骨脂异黄酮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补骨脂异黄酮在10 ~2 000 μg·L-1具有良好的线性,且专属性、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测定要求.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转运与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15,30,50μmol·L-1的新补骨脂异黄酮ER分别为1.64,1.94,0.99.与对照组相比,盐酸维拉帕米,MK-571,Ko143均可促进新补骨脂异黄酮的转运,其中盐酸维拉帕米和Ko143的作用较为显著.新补骨脂异黄酮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以主动转运为主,同时存在被动转运,可能存在肠道转运蛋白的外排机制.

  • 基于谱-效相关分析的雷公藤致肝毒性物质基础的初步研究

    作者:赵小梅;浦仕彪;赵庆国;宫嫚;王伽伯;马致洁;肖小河;赵奎君

    基于谱-效相关分析方法,筛选雷公藤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为提升雷公藤类药材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该研究以中药雷公藤为研究对象,采用LC-Q-TOF-MS技术表征不同产地雷公藤样品的化学成分,并结合文献初步指认其主要成分;以正常人肝细胞(LO2细胞系)为模型,对乙酰氨基酚为阳性药,细胞毒价为评价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相关分析方法,筛选雷公藤致肝毒性的主要成分.该研究共指认出雷公藤药材中的10种主要成分,基于谱-效相关分析发现雷公藤甲素可能是毒性成分,与传统文献报道一致,多元线性相关分析还发现雷公藤红素,demethylzeylasteral可能对肝毒性贡献较大;此外研究中还发现不同品种、不同产地雷公藤样品质量差异较大,产于西南地区的雷公藤药材肝毒性相对较低,产于湖南、安徽的2批雷公藤肝毒性相对较高.该研究可为今后雷公藤药材的合理利用及雷公藤致肝细胞毒性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 整体观视角对中医方剂配伍的研究

    作者:王永炎;王忠

    方剂的现代研究不仅是中医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代表领域.针对方剂配伍笔者提出了整体和谐效应假说,即不同配伍所出现的不同效应源于对抗、补充、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的和谐.该文在分析栀子苷,黄芩苷和胆酸不同配伍产生的协同和加合效应在差异基因和通路层次均存在不同的药理机制的基础上,介绍了复杂效应药理学原理分析技术,简要分析了方剂配伍研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在未来方剂配伍研究方向上的3个转变.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