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基于分子对接的祛湿药抗衰老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机制解析

    作者:杜冉峰;张小华;叶晓彤;余文康;王耘

    湿乃万病之源,湿邪易引起疾病、促进衰老,衰老也会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探讨湿邪与衰老的关系,发现祛湿中药中抗衰老的活性成分,对祛湿药的抗衰老作用进行机制解析.该文通过分子对接技术,以与衰老相关的雷帕霉素靶蛋白为对接受体,以茯苓、桑枝、木瓜、薏苡仁和厚朴5味祛湿药中的化学成分为对接小分子,初步筛选祛湿药中的抗衰老活性成分.与已上市雷帕霉素抑制剂坦西莫司及依维莫司对比,分析得到12种潜在的抗衰老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的成药性有待进一步考察.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祛湿药中多种成分可以通过作用于雷帕霉素靶蛋白而发挥抗衰老的活性,该结果为从湿论治延缓衰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和分子对接技术的中药CYP450 2E1抑制剂筛选

    作者:陈茜;路芳;蒋芦荻;蔡漪涟;李贡宇;张燕玲

    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的抑制是药物相互作用常见的原因,对CYPs抑制剂早期预测的研究有助于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CYP450 2E1(CYP2E1)是CYP450酶系中参与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酶,具有广泛的药物代谢底物谱.该研究以CYP2E1为研究对象,基于32个CYP2E1抑制剂,建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并用测试集数据对CYP2E1定量模型进行验证,获得CYP2E1抑制剂优预测模型.该研究同时利用CDOCKER分析阳性化合物与活性口袋相互作用模式及氨基酸,建立CYP2E1抑制剂优筛选模型.综合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分子对接预测模型筛选中药化学成分数据库(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tabase,TCMD),提高了计算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SVR预测模型初步得到6 376个中药化合物,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终获得247个对CYP2E1具有潜在抑制活性的中药化合物,其中部分已有实验证实其的确对CYP2E1具有抑制作用.该研究对CYP2E1酶抑制剂的研究可为CYP450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及其介导的药物不良反应预测提供指导,对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 毛蕊花糖苷抑制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及机制研究

    作者:宋小敏;廖理曦;董馨;李军;曾克武;屠鹏飞

    探究毛蕊花糖苷(acteoside,ACT)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潜在机制.该实验以LPS诱导BV-2细胞作为炎症模型,将BV-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药组,ACT按指定浓度(12.5,25,50 μmol·L-1)作用于细胞.采用NO试剂盒检测NO炎症因子的释放量,ELISA法检测TNF-α和IL-6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相关蛋白(iNOS,COX-2,p-IKKβ,IKKβ,p-IκB,IκB)的表达.此外,通过检测细胞核/浆中NF-κBp65的表达以及借助免疫荧光技术,阐明ACT对炎症转录因子NF-κB p65核转位的作用.结果显示,ACT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且呈剂量依赖性.具体表现在:显著降低炎症因子NO,IL-6和TNF-α的释放量,抑制炎症相关蛋白iNOS和COX-2的表达.同时,ACT可明显抑制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IKKβ和IκB的磷酸化,且明显抑制NF-κBp65的细胞核转位.以上结果表明,毛蕊花糖苷可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抑制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其潜在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实现的.

  • 大蒜辣素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纤维化的影响及与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关系

    作者:李少春;马丽娜;陈坚;李贻奎

    大蒜辣素是国际公认的大蒜活性物质,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该实验主要观察大蒜辣素对大鼠心肌梗死后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与TGFβ/Smads信号通路的关系.实验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开始腹腔注射给药,给药21 d后处死动物,取心脏组织做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纤维化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情况及TGFβ1,Smad3和Smad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纤维化明显,Ⅰ,Ⅲ型胶原表达量增加,大蒜辣素各剂量组均可减轻心肌纤维化程度,减少Ⅰ,Ⅲ型胶原表达,表明大蒜辣素可抑制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进展.同时大蒜辣素还可下调心肌TGfβ1和Smad3蛋白表达,上调Smad7蛋白表达.该研究揭示了大蒜辣素具有抗心肌梗死后纤维化作用,其机制部分与调节TGFβ/Smads信号通路有关.

  • 籽瓜皮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时婧;冯世秀;王金辉;薛琳;田丽萍

    该文利用乙醇回流法、萃取法、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HPLC对籽瓜皮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的研究,利用理化性质,MS,1 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从籽瓜皮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中包含1个新化合物4-羟苯甲基-2-甲氧基苯酚-1-O-[6'-O-(4"-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和11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尿嘧啶(2)、胸腺嘧啶(3)、2'-脱氧尿嘧啶核苷(4)、7,8-二甲基异咯嗪(5)、吲哚-3-甲酸(6)、β-腺苷酸(7)、对羟基苯甲酸(8)、对香豆酸(9)、cucumegastigmanes Ⅰ (10)、3'-甲氧基-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和3,3'-二甲氧基-4,4'-二羟基-9,9'-单环氧木脂素(12).

  • 牛胆粉指纹图谱模式识别及多组分测定研究

    作者:石岩;郑天骄;魏锋;林瑞超;马双成

    针对牛胆粉药材中主要活性组分的化学性质,使用具有较好专属性及准确度的HPLC-ELSD建立可准确反映其内在质量的指纹图谱及主要活性组分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10 mmol乙酸铵水溶液与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40℃,ELSD漂移管温度为110℃,ELSD氮气流量为2.8L·h-1.测得13批牛胆粉的甘氨胆酸、甘氨去氧胆酸、牛磺胆酸和牛磺去氧胆酸的含量,并使用化学计量学对牛胆粉药材指纹图谱进行预处理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样品中甘氨胆酸、甘氨去氧胆酸、牛磺胆酸和牛磺去氧胆酸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25.2±17.0)%,(4.1±3.4)%,(24.5±20.0)%,(5.2±3.8)%,4者质量分数总和占牛胆粉(59.0±26.0)%.化学计量学分析结果表明自制样品与市售样品差异较大,指纹图谱之中有4处区域的色谱信号较小,但对这种差异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所建HPLC-ELSD方法简便快速,适合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对牛胆粉进行质量评价与控制,可以为完善该药材质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半红树玉蕊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夏欢;郑希龙;王国华;佟永春;何蕾;王海峰;裴月湖;陈燕军;孙奕

    该文对半红树玉蕊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HPLC等方法从半红树玉蕊的甲醇冷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各种谱学(NMR,MS)数据分析等鉴定其结构分别为3-O-反式对-香豆酰马斯里酸(3β-p-E-coumaroymaslinic acid,1),顺式-careaborin(cis-careaborin,2),careaborin (3),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4),2α,3β,19α-三羟基-12-烯-24,28-齐墩果酸(2α,3β,19α-trihydroxyolean-12-ene-24,28-dioic acid,5),3-O-顺式对-香豆酰科罗索酸(3β-p-Z-coumaroylcorosolic acid,6),科罗索酸(corosolic acid,7),1α,2α,3β,19α-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1α,2α,3β,19α-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8),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l ursolic acid,9),3α,19α-二羟基-12-烯-24,28-乌苏酸(3α,19α-dihydroxyurs-12-en-24,28-dioic acid,10),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11),3-羟基-7,22-二烯-麦角甾醇(3-hydroxy-7,22-dien-ergosterol,12).化合物1~4,7~12均为首次从玉蕊属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以上化合物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和A549(人肺腺癌细胞)均无明显的细胞毒作用(IC50>50 mg·L-1).

  • 铁皮石斛专属性成分的分离制备及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叶子;卢叶;薛亚甫;徐红;王峥涛

    采用色谱和光谱技术首次从铁皮石斛追踪分离并鉴定专属性成分佛莱心苷.对铁皮石斛药材粉末特征进行描述.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铁皮石斛中佛莱心苷进行定性分析,硅胶SGF254薄层板,展开剂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4∶3∶1∶1),显色剂三氯化铝,结果铁皮石斛中佛莱心苷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具有一定专属性,可实现铁皮石斛药材与易混淆的齿瓣石斛、杯鞘石斛、兜唇石斛等石斛的加工品区分鉴别.对铁皮石斛的粉末特征进行描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铁皮石斛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柚皮素进行定量分析,Bischoff Chromatography HIPAK NC-04 ODS AB色谱柱(4.4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26 nm,柱温25℃;结果柚皮素的定量测定在3.90~250.0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99.20%(RSD 0.17%),20批铁皮石斛药材质量分数在0.190~0.498 mg·g-1.所建立的定性和定量方法简单灵敏,准确可靠,重现性好,为提高铁皮石斛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实验依据,对于保证其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关联性研究

    作者:蒋秋冬;杨文国;蔡皓;马敏;张会;刘培;陈军;段金廒

    前期研究发现中药挥发油的透皮促渗效果与来源中药的药性存在关联性.化学成分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该文进一步考察了透皮促渗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联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中药挥发油,测定了其相对密度和折光率等理化参数,采用GC-MS分析了20种中药挥发油的组成成分,将其按照骨架特征和官能团的不同分成12种类别,然后通过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药性与成分类别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五味、四气以及归经均与挥发油中不同类别的成分存在关联性(P<0.05),来源中药药性与挥发油的成分类别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和规律性.

  •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比较4种虫草药材的核苷类成分

    作者:钱正明;李文庆;王传喜;周妙霞;孙敏甜;高昊;李文佳

    为比较4种常见虫草类药材(冬虫夏草、蛹虫草、虫草菌丝体和蝉花)中核苷类成分的差异,该研究以0.5%磷酸溶液提取样本,色谱柱为Zorbax SB-Aq(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0.04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30℃,对4类药材产品进行分析.已知核苷以外标一点法进行计算,未知成分以腺苷为对照进行计算,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利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不同样本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冬虫夏草、蛹虫草、虫草菌丝体、蝉花4种药材中的核苷类成分差异较大,聚类分析和指纹图谱分析均可有效区分冬虫夏草和其他3种虫草药材.该研究建立的核苷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虫草类产品的品质评价.

  • 鬼箭锦鸡儿抗血栓活性部位筛选

    作者:贺春荣;郭丽娜;张怡;沈丹;杨学东

    该实验通过建立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和小鼠急性肺血栓模型,考察鬼箭锦鸡儿醇提物(TE)的抗血栓作用.通过考察TE的2个主要部分TE-1和TE-2对小鼠急性肺血栓的作用,以及比较TE、TE-1和TE-2对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探索其抗血栓活性部位.通过对照品对照结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对提取物中所含6种主要成分及其他成分的种类或类别进行鉴定.结果表明,TE各剂量组均能够显著降低大鼠下腔静脉血栓质量(P<0.01),中、高剂量时能够提高对急性肺血栓模型小鼠的保护率(P<0.05).TE-2在保护小鼠免于偏瘫或死亡、延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方面均比TE-1显示出较强活性.TE中主要含有异黄酮、紫檀素及芪类化合物,TE-2中以异黄酮和紫檀素类成分为主,TE-1中以芪类为主,提示这3类成分可能均为鬼箭锦鸡儿抗血栓的活性成分.

  • 黄苞南星中的葡萄糖脑苷脂

    作者:梁天宇;丁克毅;王晓玲;何达海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反相(C-18)柱色谱等方法研究黄苞南星块茎的化学成分.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与已知化合物对照鉴定了17个葡萄糖脑苷脂类化合物,分别是1-O-β-D-glucopyranosyl-(2S,3R,4E,8E)-2-[(2 '(R)-ace-toxyoctadecanoyl) amido]-4,8-octadecadiene-1,3-diol(1),2'-O-acetylsoyacerebroside I(2),1-O-(β-D-glucopyranosyl)-(2S,3R,4E,13Z)-2-[(2'R)-2-hydroxytetradecanoylamino]-l,3-dihydroxy-4,13-docosadiene(3),(2S,3R,4E,8E)1-(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2-[(R)-2'-hydroxyhexadecanoyl] amino-9-methyl-4,8-heptadecadiene(4),(2S,3R,4E,8E) 1-(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2-[(R)-2'-hydroxyhexadecanoyl] amino-9-methyl-4,8-octadecadiene(5),(2S,3R,4E,8E)1-(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2-[(R)-2'-hydroxypalmitoyl] amino-9-methyl-4,8-octadecadiene(6),(2S,3R,4E,8E)1-(β-D-glucopyranosyl)-3-hydroxy-2-[(R)-2'-hydroxyoctadecanoyl] amino-9-methyl-4,8-octadecadiene(7),1-O-(β-D-glucopyranosyl)-(2S,3R,4E,8E)-2-[(R)-2'-hydroxytetradecanoylamino]-4,8-octadecadiene-1,3-diol(8),1-O-(β-D-glucopyranosyl)-(2S,3R,4E,8E)-2-[(R)-2'-hydroxypentadecanoylamino]-4,8-octadecadiene-1,3-diol(9),1-O-(β-D-glucopyranosyl)-(2S,3R,4E,8E)-2-[(R)-2'-hydroxy-hexadecanoylamino]-4,8-octadecadiene-1,3-diol(10),l-O-(β-D-glucopyranosyl)-(2S,3R,4E,8Z)-2-[(R)-2'-hydroxyhexade-canoylamino]-4,8-octadecadiene-1,3-diol(11),1-O-(β-D-glucopyranosyl)-(2S,3R,4E,8E)-2-[(R)-2'-hydroxyoctadecanoyl-amino]-1,3-hydroxy-4,8-octadecadiene(12),1-O-(β-D-glucopyranosyl)-(2S,3R,4E)-2-[(R)-2'-hydroxytetracosanoylamino]-1,3-hydroxy-4-hexadecane(13),1-O-(β-D-glucopyranosyl)-(2S,3R,4R,8Z)-2N-[(2'R)-2'-hydroxytetracosanoyl]-8-(Z)-octade-cene-1,3,4-triol (14),1-O-(β-D-glucopyranosyl)-(2S,3S,4E,8E)-2N-[(2'R)-2'-hydroxyhexadecanoyl]4-(E),8-(Z)-octa-decadiene-1,3-diol(15),typhoniside A(16),1-O-β-D-glucopyranosyl-(2S,3R,8E)-2-[(2'R)-2-hydroxypalmitoylamino]-8-octa-decene-1,3-diol (17).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其余化合物则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苍术常见病害的病原、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

    作者:王铁霖;郭兰萍;张燕;陈美兰;关巍

    苍术是主要的药用植物之一.该研究根据目前苍术病害的研究进展,结合实地考察,对苍术栽培上,包括为害严重的根部病害根腐病和白绢病以及新病害菌核病在内的11种常见病害的种类、为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旨在综合阐述苍术病害的研究进展,为苍术的田间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菌核病及叶斑病均为苍术种植上的新病害,在植物检疫上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

  •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作者:石格;毛志敏;万毅刚;沈山梅;吴薇;杨晶晶;姚建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程中,足细胞损伤与蛋白尿密切相关.足细胞损伤的病理特征主要是指足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包括足突融合、足细胞数量和密度减少、足细胞凋亡、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以及足细胞肥大等.这些病理性损伤受控于肾组织内多条信号调控途径,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自噬通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通路以及Notch通路等.以雷公藤制剂为代表的一些中药提取物,如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以及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在体内外对DN模型鼠足细胞病变或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国内的初步研究表明,GTW很可能通过调控DN模型鼠肾组织mTORC1信号通路活性而改善足细胞损伤.因此,基于DN足细胞损伤的信号调控途径而探讨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 中药引经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和思路

    作者:吴娟;谢晋;张群林;林竹霞;谢荷;孙备

    该文梳理了中药引经理论的历史沿革,总结了各种引经药(冰片、牛膝、柴胡、桔梗)对其他药物体内过程和药效的影响.引经药通过促进其他药物的吸收和靶向分布,引导其他药物到达与疾病相关的经络或病变部位,增强被引药物作用于靶部位的药效.引经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影响细胞膜组成,抑制P-gp外排,开放生理屏障,调节生化物质水平,改善微循环和改变靶组织pH等有关.引经化学成分是引经药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引经成分的研究有利于寻找天然的靶向给药体系.目前,引经领域的研究正处于积极探索期,研究方法和思路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 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药理作用差异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媛媛;杨倩茹;郝江波;李卫东

    来自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而是2味或2味以上药材现象较为普遍,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代表,三者来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的不同部位.该文综述了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的药理作用及其差异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研究多集中于金银花,而忽视了对忍冬藤及叶的研究.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保肝利胆、抗肿瘤、降糖降脂等药理作用.其中在抗菌、抗禽流感病毒、抗氧化方面,忍冬叶的活性强于金银花和忍冬藤;在抗病毒方面,金银花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忍冬藤多用于治疗肝炎病毒感染.该文后提出在药理作用研究方面,金银花与忍冬藤及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丹参多酚酸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过程监测方法

    作者:侯湘梅;张磊;岳洪水;鞠爱春;叶正良

    该文将近红外光谱作为过程分析技术的工具,研究并建立了丹参多酚酸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过程监测方法.采用7个正常操作批次建立柱色谱过程的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SPC)模型,以2个测试批次(包括1个正常操作批次和1个异常操作批次)验证模型的监测性能.结果显示,MSPC模型对柱色谱过程具有良好的监测能力.同时,采用偏小二乘(PLS)建立了柱色谱过程中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3个关键质量指标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模型具有满意的预测性能.将以上2种模型相结合应用,能够有效地实现对丹参多酚酸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过程的实时监测,并对关键质量指标进行在线分析.该研究所建立的过程监测方法可以为中药制药过程分析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茹庆国;彭宇;马书伟;张庆;谭鹏;吴清

    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当归超临界提取物丸芯,以丸芯载药量和包封率为指标,对影响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多个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载药丸芯的处方进行优化,然后进行包衣工艺研究.通过体外释放研究,优选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的包衣工艺及处方并评价其结肠靶向性.确定佳的丸芯制备工艺:3%果胶,果胶与卵磷脂比为4∶1,果胶药物比为4∶5,4%的醋酸锌溶液为交联剂,混匀温度35℃,交联温度35℃,交联时间30 min;包衣工艺:包衣材料为尤特奇FS30D,包衣材料1.5%的柠檬酸三乙酯和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吐温-80),包衣材料1.2%的单硬脂酸甘油酯,包衣增重15%.优工艺制备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在人工胃液中2h几乎无释放,人工小肠液中4h释放小于20%,人工结肠液中6h释放大于90%,说明制备的当归超临界提取物结肠定位微丸具有良好的结肠靶向性.

  •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分析七叶皂苷钠中的皂苷类成分

    作者:宋晓虹;王维皓;陈世涛;陈莎;章军;王跃生;刘安

    七叶皂苷钠为娑罗子中总皂苷制得的钠盐,其粉针剂为疗效明确的处方药.该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对分离制备的七叶皂苷Ia,七叶皂苷Ib,异七叶皂苷Ia,异七叶皂苷Ib,aesculiside A,aesculiside B,aesculuside A,escinⅣc,escinⅡa及escin Ⅴ对照品进行了裂解规律的研究及总结,并根据裂解规律对七叶皂苷钠粉针剂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分析,对粉针原料中除上述10个对照品外的19个皂苷类成分进行了结构推测.分析结果显示,七叶皂苷钠原料中皂苷苷元的结构类型有2种,分别是原七叶皂苷元型及玉蕊精醇C型;取代基主要为乙酰基、巴豆酰基及当归酰基;取代位置常位于C-21,C-22及C-28位.糖苷键位于C-3位,糖链的组成以2分子葡萄糖及1分子葡萄糖醛酸居多.该研究为明确七叶皂苷钠粉针的化学成分组成提供了实验数据,也为该品种后续的质量评价及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治疗反胃用药规律分析

    作者:韩琦;李洪海;范翠萍;柳春;梁永林

    反胃因其症状的特殊性,食谷不化,定时反出,而与呃逆、呕吐不同.在临床上常见而又易混淆,治疗上各个医家各有不同.而西医药亦未见高效、无反复的良好治疗方法.该研究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和总结历代中医治疗反胃处方的用药规律,以期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总结出治疗反胃的基本规律.筛选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反胃的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其中的用药规律.终确定了处方的药物频次,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发现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得到常用药物组合19个,挖掘出10组核心组合与10首新处方,发现了反胃的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寒,胃失和降.历代医家治疗反胃处方用药以温中健脾,降逆和胃为主,主要治以生姜、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适当配以燥湿化痰、理气和胃之品,并且依据反胃所形成的不同伴随证候痰、瘀、阴虚等,对证施治.

  • 基于有效成分群探讨精致型现代中药制剂原料的发展思路

    作者:柯仲成;侯雪峰;贾晓斌

    在中药制剂“去繁从简,取精去粕”的发展过程中,可将制剂原料分为粗陋型和精致型2种.结构明确的精致型原料,成分清楚,含量稳定,质量可控性强,符合现代中药制剂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该文对精致型中药制剂原料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尝试性的提出发展思路,一方面要加强对中药多成分/多组分同时分离的专属工艺的研究和对简便高效设备的开发,另一方面要不拘泥于传统中药的狭隘认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科学配伍中药单体组合,互贴互补,同时促进精致型中药制剂原料的快速发展.

  • 淫羊藿苷在不同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中肠道吸收代谢研究

    作者:刘玉萍;丁学芳;黄萌萌;陈彦;彭静

    该实验比较淫羊藿苷在不同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中肠道吸收代谢情况.分别采用卵巢摘除和环磷酰胺灌胃的方法复制2种大鼠骨质疏松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淫羊藿苷的在体肠灌流,HPLC检测并计算淫羊藿苷的表观渗透系数及代谢产物的生成量;Western blot考察2种模型肠段LPH酶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卵巢摘除和环磷酰胺4.5 mg·kg-1灌胃可诱发大鼠骨密度降低,成功复制骨质疏松模型;20μmol·L-1的淫羊藿苷灌流液在假手术组大鼠各肠段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为5.695,5.224,1.492,0.520;在卵巢摘除组中为3.876,3.608,0.863,0.291;在生理盐水组中为4.945,3.601,1.990,1.042;在环磷酰胺致骨质疏松模型组为3.301,2.108,1.209,1.233;此外,蛋白表达结果显示2种模型组肠段中LPH酶的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组低.淫羊藿苷在2种骨质疏松模型中的吸收代谢比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低,不同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肠段的LPH酶表达均降低,是导致淫羊藿苷肠道吸收代谢降低的原因之一.

  • α-常春藤皂苷钠盐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作者:刘卓;欧阳辉;李志峰;李艳;冯育林;何明珍;杨世林

    研究α-常春藤皂苷钠盐在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特征,大鼠灌胃给予100 mg·kg-1的α-常春藤皂苷钠盐,LC-MS/MS测定α-常春藤皂苷钠盐在大鼠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浓度,血浆和组织样品均用甲醇沉淀蛋白法处理.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为(0.97±1.23)h,峰浓度Cmax为(222.53±57.28) μg·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为(1 262±788.9)h·μg· L-1,半衰期T1/2为(17.94±9.50)h,心、肝、脾、肺、肾、脑、肌肉、脂肪组织中均有分布.结果表明α-常春藤皂苷钠盐口服后在大鼠体内吸收较快,消除较慢,在体内组织分布广泛,不同时间点药物浓度均以肝中高,推测其可能对肝脏有一定的靶向性.

  • 雪上一枝蒿甲素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研究

    作者:唐红艳;陈晓兰;吴玉梅;魏文珍;戴雅洁

    该研究建立UPLC-MS/MS测定雪上一枝蒿甲素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分析方法,采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减量法)测定其体外回收率,并考察灌流液的pH,流速,浓度,温度对回收率的影响,以探讨微透析技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药动学研究的可行性.该试验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在要求范围内线性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微透析样品的研究要求.增量法和减量法测得回收率无显著差异;相同条件下,探针的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与探针周围雪上一枝蒿甲素的浓度无关.结果表明,微透析技术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药动学研究,反透析法即减量法可用于雪上一枝蒿甲素体内微透析回收率的测定.

  • 根皮苷大鼠在体肠吸收特性研究

    作者:翟秉涛;郭东艳;史亚军;范妤;杨伟平;李佳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测定灌流液中根皮苷的含量,研究根皮苷在小肠段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根皮苷吸收的影响,得出根皮苷在体大鼠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在空肠段和结肠段吸收较完全,在十二指肠段和回肠段难以吸收;其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从大到小依次为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回肠;不同质量浓度的根皮苷(5.14,10.28,20.56 mg·L-1),其Ka和Papp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根皮苷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没有浓度依赖性,吸收机制可能属于被动扩散;含P-gp抑制剂组和不含P-gp抑制剂组比较,根皮苷的Ka和Papp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根皮苷可能是P-gp底物.

  • 腊叶标本快速定型干燥装置的研制及在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中的应用

    作者:郑汉;徐涛;李传润;孙晓妹;向龙;赵维波;刘鹤龄;周建理;杨青山

    腊叶标本是植物分类工作的基础,是教学、科研和资源调查等不可或缺的媒介,也在中药鉴定和中药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优质的腊叶标本对植物完整性、平整度、色泽及制作效率都有较高的要求,而运用传统方法制作的腊叶标本易形变,变色,且制作周期长,为此设计了一种腊叶标本快速定型干燥的装置.应用该装置定型干燥的标本具有平整、鲜艳,不易霉变等特点,并且一次干燥量大,效率高.文章分析了传统腊叶标本制作方法的不足,介绍了腊叶标本快速定型干燥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讨论了该装置在腊叶标本定型干燥过程中的作用及在安徽省中药资源普查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设计合理,干燥均匀性好,效率高,安全,便于携带,为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在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推广与应用.

  • 太子参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家族4成员的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作者:龙登凯;李军;周涛;郑伟;丁铃;江维克

    为探讨太子参环肽成分与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太子参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太子参类胡萝卜素双加氧裂解酶(carotenoid cleavage dioxygenases,CCDs)新基因,并设计引物对其进行全长扩增及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表达分析.克隆得到的4条CCDs序列全长分别为1 617,1 461,1 746,1 875 bp,并根据其功能依次命名为PhCCD1,PhNCED2,PhNCED3,PhCCD4.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个基因均含有REP65结构域,且均含有与亚铁离子结合的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hNCED2,PhNCED3聚为NCEDs一支,PhCCD1,PhCCD4聚为CCDs一支,且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的AtC-CDs家族相比,PhCCD1与AtCDD1同源性高,PhCCD4与AtCCD4同源性高,PhNCED2,PhNCED3与AtNCED3同源性高.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PhCCD1和PhCCD4 2个基因的表达主要在地上部分,其中PhCCD1在叶中的表达量高,PhCCD4在茎叶具有高表达,可能参与太子参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PhNCED2和PhNCED3 2个基因的表达主要在地下部分,其中PhNCED2在须根中表达量高,PhNCED3在块根木部和皮部表达量较高,可能是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研究首次得到太子参CCDs基因,为进一步阐明太子参植株对于外界胁迫的应答机制,进而探讨太子参品质形成的生物途径奠定基础.

  • 贵州太子参新品种“施太1号”的选育及推广

    作者:肖承鸿;江维克;周涛;廖明武;杨昌贵;张恩

    在收集和评价全国各地太子参种质资源基础上,以施秉SB-4号种源为材料,通过混合选育、小区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选育了新品种“施太1号”.“施太1号”植株抗病性及抗倒伏性、药材产量和多糖含量、商品一等品率均优于“黔太子参1号”和施秉农家用种,且在不同区域“施太1号”的产量相对稳定.表明“施太1号”为适宜贵州太子参主产区的优良品种,值得进一步推广.

  • 太子参分解代谢关键酶8'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作者:李军;龙登凯;周涛;丁铃;郑伟;江维克

    ABA 8'羟化酶是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分解代谢中的关键酶基因之一.采用同源检索的方法从太子参转录组数据库中获得7个ABA 8'羟化酶(abscisic acid 8'-hydroxylase)基因家族成员,对各家族成员进行转录分析组数据以及ABA 8'羟化酶关键基因ABA8ox1编码区(coding sequence,CDS)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ABA8ox1基因CDS全长1 401 bp,编码480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8.55,相对分子质量为53 kDa,跨膜分析显示其为膜蛋白,1~21个氨基酸残基位于胞内,22~466个氨基酸残基位于胞外.转录组数据分析及定量PCR技术共同证明ABA8ox1在块根的韧皮部及须根中有较高的表达.多序列比对及聚类分析显示与其他植物CYP707A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且与模式植物拟南芥中ABA分解关键基因AtCYP707A1和AtCYP707A3聚为一类.该研究为太子参块根膨大及对逆境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 贵州栽培太子参质量评价及生长区划

    作者:康传志;周涛;江维克;郭兰萍;张小波;肖承鸿;赵丹

    为贵州省栽培太子参的引种栽培选址和合理生产布局,以及GAP种植基地选址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大信息熵(Maxent)模型确定生态因子的贡献率,利用ArcMap空间分析功能划分太子参的适宜生长种植区,量化太子参优生境范围,并探讨了环境因素对太子参药材质量的影响.贵州太子参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施秉县、黄平县、凯里市中东部、岑巩县、余庆县南部、铜仁市西部等地区.太子参适宜区面积达6 405.39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64%.土壤类型、暖季降水量、坡向、坡度、暖月高温、土壤有机碳含量、干月降水量这7个生态因子对太子参的生长影响大.利用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准确对贵州栽培太子参的适宜种植区和优生境进行了科学综合评价,建议将黔东南州的岑巩县和镇远县作为值得开发的太子参潜在适宜种植区.

  • 基于气候因子的全国栽培太子参品质区划分析

    作者:康传志;周涛;江维克;郭兰萍;张小波;肖承鸿;赵丹

    运用Maxent模型对气候因子进行逐层筛选分析,综合太子参环肽B和多糖2个内在质量评价指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气候因子与太子参化学成分间的内在联系,寻找影响药材质量的关键气候因子,并基于关键气候因子明确太子参品质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多糖与气候因子无显著相关性,提示该指标并不是气候主导型的代谢物质.而太子参环肽B可与降水量构建回归模型,且区划结果显示,太子参环肽B含量总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与全国降水量变化情况相一致,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太子参药材中太子参环肽类物质积累的关键气候因子.

  • 太子参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建议

    作者:江维克;周涛

    太子参是我国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中药材品种,特别是太子参的种植在多个省区中药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通过资料查询、产区情况的实地调查,在历史沿革方面理清了太子参从人参之小者到石竹科孩儿参的变化过程,理清了从山东、江苏产地到福建、安徽、贵州的产地变迁;从市场供求及价格的变化理清太子参从一个小品种成为一个常用中药材的关键节点,从发表的研究文章情况显示出太子参逐渐成为医药行业中基础和应用研究的热点;同时,分析了太子参的产业现状、优势和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技术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太子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