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淫羊藿醇提物抑制肺癌生长及调节免疫作用研究

    作者:袁嘉瑞;汪春飞;宋捷;赵冰洁;董自波;封亮;贾晓斌

    该实验采用C57BL/6小鼠Lewis肺癌模型,观察淫羊藿醇提物(HE)对C57 BL/6小鼠Lewis肺癌生长的影响,研究其抗肺癌效果及免疫调节能力;同时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IL-10,IL-17,IL-2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癌组织中Ki67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淫羊藿醇提物对C57BL/6小鼠Lewis肺癌的肿瘤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能够降低血清中TNF-α,IL-10和IL-17的水平,提高IL-2的水平,并且能使得Ki67的表达显著降低,P53的表达显著增强.淫羊藿醇提物对肺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提高免疫调节能力的作用,揭示了淫羊藿醇提物的抗肺癌作用可能与其提高免疫调节能力有关,从而为淫羊藿醇提物抗肺癌作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 芪蛭降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刘博;于春江;孟祥宝;王鑫;赵宏伟;孙桂波;纪凤兰;徐惠波;孙晓波

    雄性Wistar大鼠,除预留空白组大鼠外,其余动物通过饲喂高糖高脂饲料4周并腹腔注射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造成2型糖尿病模型后,按血糖均衡分组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8周,8周末于大鼠背部做直径2 cm圆形切口.继续给药10d,期间每2d测量创面面积,10d后剪下创面肉芽组织用于病理学检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蛋白在创面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芪蛭降糖胶囊(2.24g· kg-1)皮肤创面面积在创面形成第6天和第10天明显减小;溃疡面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芪蛭降糖胶囊能提高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抑制ERK的磷酸化,提示芪蛭降糖胶囊可以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的愈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VEGF和p-ERK蛋白的表达有关.

  • 白杨素抑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成脂分化的作用研究

    作者:高敏;丁志山;水艳梅;周芳美;高建莉

    白杨素(chrysi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中药中的活性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脂的功效.为研究白杨素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该实验利用噻唑蓝(MTT)和结晶紫检测白杨素对永生化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iMEFs)的细胞毒作用;碘化乙啶(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白杨素对iMEFs细胞周期的影响;油红0染色分析白杨素对iMEF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半定量PCR法检测白杨素对成脂分化标志物围脂素2(perilipin 2)、脂联素(adipoq)、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 4)、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脂蛋白脂酶基因(LPL)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白杨素对iMEFs具有一定的细胞毒作用,浓度越高细胞存活率降低,IC50约为30 μmol·L-1;FCM检测结果表明白杨素能影响iMEFs的细胞周期分布,使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成脂分化诱导实验表明30 μmol·L-1白杨素明显减少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诱导的iMEFs脂滴的形成;同时白杨素能降低LPL,PPAR-γ2的mRNA 转录水平,并影响fabp 4,MCP-1,adipoq的mRNA水平.结果提示,白杨素能抑制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

  • 八角莲愈伤组织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陈日道;段瑞刚;邹建华;李军伟;刘晓月;王海燕;李秋红;戴均贵

    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和制备型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对八角莲愈伤组织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UV,IR,MS和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八角莲愈伤组织的95%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6"-(3"-甲氧基)-丙二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山柰酚-3-O-(6"-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山柰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4),异槲皮苷(5),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6)和山柰酚-3-O-(6"-O-丙二酸单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八角莲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l,2,3,6和7为首次从八角莲植物材料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是一个新化合物.

  • 杂色曲霉中的一个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新异香豆素

    作者:娄洁;李丽梅;王月德;周堃;董伟;叶艳青;高雪梅;杜刚;杨海英

    采用硅胶、凝胶、MCI-GEL树脂及PR-HPLC等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技术对杂色曲霉的发酵产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了1个新的和5个已知的异香豆素类化合物.它们的化学结构通过多种波谱数据分析,包括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数据得以确定.对化合物1进行了5种人类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NB4,SHSY5Y,MCF7细胞株有弱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6.8,4.3,8.8 μmol·L-1.

  • 民族药材青阳参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昝珂;过立农;郑健;马双成

    为提高民族药材青阳参的质量标准,分离纯化质量研究用对照品,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和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民族药材青阳参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方法(MS,NMR)进行结构鉴定.从青阳参的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包括6个苯乙酮类和6个甾体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1),4,6-二羟基-2-甲氧基苯乙酮(2),对羟基苯乙酮(3),白首乌二苯酮(4),2,4-二.羟基苯乙酮(5),2,5-二羟基苯乙酮(6),青阳参苷甲(7),青阳参苷乙(8),告达亭-3-O-β-D-加拿大麻吡喃糖-(1 →4)-β-D-毛地黄毒吡喃糖苷(9),告达亭-3-O-β-D-葡萄吡喃糖基-(1→4)-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毛地黄毒吡喃糖苷(10),青阳参苷元-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1),告达亭-3-O-β-D-夹竹桃吡喃糖基-(1 →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基-(1→4)-β-D-加拿大麻吡喃糖苷(12).化合物1~2为首次从鹅绒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4,9~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成分.这些化合物是该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该药材质量标准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 冷水七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建超;贺文军;刘焱文;谭宁华

    通过正丁醇萃取、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以及HPLC等色谱手段对风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冷水七的5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结合1 D-NMR,2D-NMR,HRESI-MS等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8个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2,6-dimethyl-2-vinyl-2,3,4,7-tetrahydrooxepine(1),其余7个为已知化合物,分别是l,3,6-trihydroxy-7-methyl-anthraquinone (2),4-hydroxybenzaldehyde(3),4-(3-methoxy-4-hydroxyphenyl)-2-butanone(4),podophyllotoxin(5),scopoletin(6),α-spinasterol (7)和3-O-β-D-glucopyranosyl-α-spinasterol(8).以上已知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山豆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潘其明;黄日镇;潘英明;王恒山;梁东

    研究山豆根Sophora tonkmensis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半制备HPLC等色谱技术,从山豆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6,7-dihydro-5H-pyrrolo[1,2-a] imidazol-3-yl)ethanone(1),环(脯氨酸-脯氨酸)(2),烟酸(3),对羟基苯甲酸(4),对甲氧基苯甲酸(5),4-羟甲基-2,6-二甲氧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6),松柏苷(7),紫丁香苷(8),(-)-开环异落叶松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9),(-)-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0),(-)-丁香脂素-4,4 '-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1),(-)-松脂素4,4 '-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2),(6S,9R)-roseoside (13).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5,6,9,10,12,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新天然产物1对A549肿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50(23.05±0.46) μmol·L-1].

  • 内生真菌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

    作者:李标;李清;唐坤;郭顺星

    中药现代化是中药走出国门、为国际所认可和接受的必要基础,是振兴传统中药产业的必经之路.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着各种挑战:重金属超标、有效成分含量低、创新性弱、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间的矛盾等.如何应用生命科学的新理论、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研究发现,内生真菌在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等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中药材生产的质和量影响较大.故该文对内生真菌在揭示药用植物道地性、中药材栽培种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探讨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促进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动力.

  • 伞形科药用植物早期抽薹研究进展

    作者:赵东岳;郝庆秀;康利平;张燕;陈美兰;王铁霖;郭兰萍

    早期抽薹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伞形科中药材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早期抽薹不仅降低药材产量,对药材质量亦有较大影响.作者通过产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对伞形科药用植物早期抽薹的概念、发生机制、对药材质量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等研究进行综述,其发生机制包括:遗传因素,环境生态因子,内源激素,播期、施肥等生产管理措施等,针对以上发生机制,提出防治措施如下:优选种质,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外源激素处理,遮光、切断芦头、秋季割叶、合理栽培密度等农艺措施均可降低其抽薹率,并展望了早期抽薹问题今后的研究重点,包括制定道地药材栽培技术规范,筛选早期抽薹激素抑制剂,深入研究早期抽薹作用机制,揭示其早期抽薹基因和关键生态因子.研究春化基因、早期抽薹开花的调控基因等,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由于早期抽薹造成的中药材减质、减产问题.

  • 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近代研究及中医治疗进展

    作者:袁蓉;王阶;郭丽丽

    冠心病以其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的基础病理特征更易出现痰瘀等病理因素,目前痰瘀互结证发病率高,病变程度严重,逐渐受到重视.该文介绍了中医学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认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血脂、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凝血功能、炎症、糖代谢等改变及基因表达差异相关,通过回顾中医治疗的理法方药研究,发现中医通过认识病因病机,结合脏腑辩证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痰瘀同治方药改善了痰瘀互结证的客观指标,将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天然活性小分子靶标蛋白识别方法学研究进展

    作者:屠鹏飞;曾克武;廖理曦;宋小敏

    药物靶标是指人体内与药物相互作用并赋予药物效应的特定分子.作为传统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天然活性小分子的作用机制阐明,特别是作用靶标的鉴定一直是药学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该领域一直未取得长足的进展.作者针对近年来在天然活性小分子靶标蛋白识别鉴定方面出现的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总结,系统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主流研究方法,原理以及成功案例,同时还探讨了每种方法的适用性及不同方法之间的优劣.相信该文对从事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以及化学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 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肖永庆;李丽;刘颖;麻印莲;于定荣

    阐述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关键问题.通过多年来的科研工作的总结,结合当前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发展的需要,凝炼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发展与创新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中药炮制学科是一门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学科,学科的发展与饮片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中药炮制学科只有紧密与饮片产业相结合,为饮片产业的发展服务,解决饮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学科才有可能发展,其研究成果才可能实现更好的转化.中药炮制学科及饮片产业的发展要求科研工作者不断创新,充分认识本领域研究的特殊性,坚持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

  • 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吕跃玮;郭建友;刘勇;刘洁;吴玟萱;何元松;石晋丽

    焦虑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国内外对焦虑症机制的研究多集中在神经递质、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近年来,对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的研究日渐增多,但研究内容仍较少且不系统,研究方向仅仅涉及几种神经递质.该文将从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的不同作用机制出发,对国内外天然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及其机制、构效关系研究进行综述,为黄酮类单体化合物抗焦虑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该类药物的开发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 药用植物挥发油驱蚊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鸿峥;骆骄阳;刘秋桃;吕泽良;杨世海;杨美华

    蚊虫吸食人血、传播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长期以来,化学合成杀虫剂一直占据主要地位,但长期使用此类杀虫剂,不仅会使蚊虫产生抗药性,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环境友好型的蚊虫防治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药用植物应用于驱蚊、灭蚊的防治由来已久,因其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毒副作用小,具有开发成为新型驱蚊剂和灭蚊剂的潜力.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挥发油应用于驱蚊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植物挥发油应用于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挥发油应用于驱蚊研究的局限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灰毡毛忍冬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因子研究

    作者:徐进;张应;崔广林;佘跃辉;李隆云

    通过研究灰毡毛忍冬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影响因子,旨在提高其种子繁殖效率,并为制定种子质量检验方法提供依据.观察灰毡毛忍冬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测定种子吸水量,同时设不同湿沙层积时间、温度和发芽床处理,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毡毛忍冬种子吸水通透性无障碍,22 h后吸水量接近饱和;4℃湿沙层积处理80 d前,随着层积时间增加种子初始发芽时间缩短,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层积100 d,发芽率降低;15℃下,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各项指标佳,其中光照条件下的幼苗子叶宽度显著大于黑暗条件下;种子在纸上、砂上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发芽床,且霉变率低.灰毡毛忍冬的标准发芽试验规程为:种子于4℃湿沙层积80 d,纸上或砂上发芽床,15℃恒温光照培养,首次计数为置床后第4天,末次计数为第23天,统计发芽势的时问为置床后第13天.

  • 凤丹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抑菌活性研究

    作者:郑艳;戴婧婧;管玉鑫;姜莹莹;邢晴晴

    从药用植物凤丹根部分离、纯化内生菌,运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研究分离得到内生菌129株,其中内生真菌4属、6种、58株,优势属为镰刀菌属Fusarium;内生细菌3属、9种、71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为优势属.Pseudomonas chlororaphis,F.nematophilumn,Bacillus megaterium 内生菌发酵液各自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以及枯草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5.0,20.2,24.0 mm,F.nematophilum对青霉、黑线炭疽菌的抑菌率分别到达了90.6%,83.3%,P.chlororaphis对西瓜枯萎病原菌以及毛霉的抑制效果好,抑菌率分别为80.0%,84.9%.凤丹内生菌组成丰富,P.chlororaphis和F.nematophilum是具有较好的杀菌剂出发菌种.

  • 不同发芽阶段对黄芩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伟;杨帆;吕海花;周洁;王晓;耿岩玲

    该文主要研究从萌发到移栽5个不同发芽阶段对黄芩种苗生物量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采集不同发芽阶段的黄芩种苗,测定其根长、芽长、根径及根重,利用HPLC测定根中的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黄芩种苗的萌发,黄芩的各个生物学指标均升高,但根部折干率从32.90%下降至27.96%.野黄芩苷和黄芩素的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芽/根值为0.35时达到大,质量分数分别为3.22,3.89 mg·g“,黄芩苷含量在芽/根值为0.23时高,质量分数为107.39 mg·g-1,汉黄芩苷在芽/根值为0.06时含量高,质量分数为16.11 mg ·g-1,汉黄芩素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芽/根值为0.50时达到大值,质量分数为0.88 mg·g-1.当芽/根值为0.35时,黄芩种苗中的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达到或接近发芽阶段的大值,可用芽/根值作为黄芩种苗活性成分的判定指标.

  • 银翘散水煎液煎煮过程化学特征图谱及指标成分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作者:罗云;赵国巍;梁新丽;张婧;张小飞;郑琴;杨明;廖正根

    建立银翘散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并测定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探索银翘散水煎液煎煮过程化学成分变化规律,为阐明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的科学内涵提供研究依据.制备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水煎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化学特征图谱及绿原酸、连翘苷、牛蒡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考察不同煎煮时间对银翘散水煎液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煎煮时间银翘散水煎液化学特征图谱相似度较大,表明所含化学成分组成类似;浸泡20 min后,银翘散5种指标成分溶出均达到2h大煎出量的39.7%;刚煮沸时,5种成分溶出均达到大煎出量的69.5%;煮沸5 min时,香气大出,提示水煎液中挥发性成分浓度达到较大值,而5种成分溶出均达到大煎出量的79.1%;煮沸10 min时,5种成分溶出均达到大煎出量85.7%;煮沸15 min后,5种成分浓度变化均不明显(RSD<4.3%),且香气变淡,提示挥发性成分已大量蒸发散失.结果表明,煎煮时间对银翘散化学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煮沸约5 min时,香气大出,水煎液中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浓度均较大,银翘散“香气大出即取服”传统煎煮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 基于ICP-MS分析蓬莪术醋制前后煎液及沉淀物重金属转移率变化

    作者:甘彦雄;郑勇凤;汪蕾;余佳丽;刘巧;傅舒;廖婉;傅超美

    中药饮片多以煎煮所得汤液服用,且静置冷却后往往有沉淀形成并被患者弃去;醋制一定程度上会改变饮片的特性,改变重金属转移至汤液的量.为探究蓬莪术醋制前后重金属在煎液及其沉淀中转移率的变化,该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以微波消解样品,以铟(In)为内标,以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茶叶GBW10016(GSB-7茶叶)为质控标准物质,建立蓬莪术中铜(Cu)、砷(As)、镉(Cd)、铅(Pb)、汞(Hg)共5种重金属的1CP-MS测定方法,并测定6批次蓬莪术生品及其醋制品的饮片、煎液、沉淀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通过换算得到重金属由饮片经过煎煮转移到煎液及沉淀中的百分率.结果显示醋制后Pb和Hg总转移率显著降低,Cd和Cu总转移率略降低,As总转移率略增高,而沉淀中重金属均有所降低,表明醋制对各重金属的转移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说明醋制蓬莪术起到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宣痹安痛方的水提醇沉工艺

    作者:陈恒文;张翠英;任伟光;王阶;魏本君

    宣痹安痛方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该研究确定其佳水提醇沉工艺参数.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宣痹安痛方进行提取醇沉工艺的研究,以出膏率、丹酚酸B、黄连总生物碱、芍药苷、葛根素、皂苷Rb1、松果菊苷等指标成分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的方法优选出佳提取醇沉工艺,并对该优选工艺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佳提取工艺参数为10倍加水量、煎煮时间0.5h、煎煮3次;佳醇沉工艺为浓缩液1.12(20℃测),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到70%,放置24h.优化后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靠,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处方提供参考.

  • 响应面法优选妇科Ⅳ颗粒一步制粒工艺

    作者:刘丹;何凤军;刘长龙;刘俊超;吴云;王振中;萧伟

    利用响应面法优选妇科Ⅳ(FKIV)颗粒一步制粒的工艺条件.以颗粒合格率为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实验,对影响一步制粒的6个因素进行考察,评价各因素显著水平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以颗粒合格率、含水量、休止角为指标,建立3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设计,对模型进行全二次回归拟合,并利用Response Optimizer优化实验结果.确定佳一步制粒工艺条件:浸膏相对密度1.20,进风温度88 ℃,雾化压力0.28 MPa.利用该优化方案制备妇科Ⅳ颗粒,测得的颗粒合格率93.65%,含水量3.76%,休止角23.19°,与模型预测值基本一致,说明优化的工艺条件符合生产要求.

  • 中药妊娠期用药的安全性等级研究

    作者:王宇光;金锐;孔祥文;张冰

    妊娠期使用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传统妊娠禁忌内容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不能满足指导当前妊娠期合理使用中药的需要,亟需去粗取精和现代医学阐释.该文基于临床工作实际,借鉴西药妊娠期分级使用理念,从划分安全等级和拟定用药原则2个方面,梳理中药妊娠期使用安全性的古今认识,尝试进行妊娠期使用中药的安全性分级.文章分析了妊娠禁用、忌用和慎用本就具有的等级化内涵,结合若干妊娠食疗方展现出的部分中药较高的安全程度,划分药物安全性等级;同时,剖析了“有故无殒”、“衰其大半而止”理论的核心内容,并从现代生殖毒理、胚胎毒理和循证药学角度关注未知安全性风险,拟定合理用药基本原则.后,明确提出妊娠期使用中药的安全性五等级(禁用、忌用、慎用、不确定、可用)的定义,分析界定了胚胎毒性中药(致畸、致突变、致发育不全等),传统毒性中药(堕胎、致流产等),峻烈性效表达中药(活血化瘀、破气消滞、辛温走窜等)和安全性较高药食两用中药的不同类别,并从客观实际出发设定“不确定”类别,合理划分了中药妊娠用药的安全等级;同时初步拟定了33味示例中药的类别归属.为中药妊娠期合理使用提供参考和思考.

  • 黄芩道地性形成“逆境效应”的实验验证与展望

    作者:袁媛;周骏辉;黄璐琦

    逆境效应是环境对道地药材形成影响的一种表现,其主要核心思想是环境饰变通过影响药用植物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其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该文以热河黄芩为研究对象,从19个产区采集野生黄芩,分析其活性成分的含量,并结合近t0年1-12月的气候因子的变化,得出气候因子影响黄芩活性成分积累的结论.随后以黄芩悬浮细胞为材料,模拟环境变化,检测其代谢途径中相关酶和基因的变化,从分子水平上阐述“逆境效应”对黄芩药材品质的影响.该文介绍了道地药材形成“逆境效应”实验验证的前提条件、黄芩道地性形成“逆境效应”研究思路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其他道地药材品质形成机制研究提供借鉴.

  • 组分结构理论指导下创新中药制剂的拓展与外延

    作者:杨楠;封亮;贾晓斌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原料制成适宜剂型以供临床应用的科学,其研究范围与传统的化学制剂药物存在显著差别.中药由于成分复杂多样,成分性质不明确、不统一,其制剂前处理过程是影响中药制剂成药性及药物安全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中药制剂的内涵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不仅应包括传统上的剂型设计过程,还包含物质基础组分结构优化过程;组分提取、分离、精制纯化过程;中药组分性质表征过程;以及为了选择适宜剂型以在大程度上发挥药效和对制剂进行评价所进行的药物药理毒理等研究过程.因此,该文根据现代创新中药制剂的要求,基于中药的整体和系统性,重点阐述现代中药制剂的拓展性和外延性特点,包括基于组分结构理论探究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组分的分离精制纯化、组分结构优化与网络药理与调控、代表性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并以此为依据构建多单元释药系统以及中药多维结构过程动态质量控制技术体系.该文科学阐述现代创新中药制剂的科学内涵和系统性,为研发现代创新中药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 喘可治注射液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和淫羊藿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许舜军;朱雅玲;余捷婧;孙帅;许艺镌;杨柳

    研究喘可治注射液肌注给药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体内药动学规律.采用已建立的RRLC-MS/MS法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显示,在该分析条件下,各成分在1~1 000 μg· L-1线性关系良好;日内精密度RSD< 5.99%,准确度96.9% ~ 107.5%,日间精密度RSD<10.16%,准确度92.3% ~ 105.0%;相对回收率88.1% ~ 101.1%,RSD< 7.9%,绝对回收率72.0% ~ 86.6%,RSD<6.3%.喘可治注射液经肌肉注射给予大鼠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血浆药物浓度迅速升高,在10 min左右达峰,随后迅速消除,达峰时间Tmax分别为0.21,0.19,0.16,0.13h,平均消除半衰期t1/2z分别为0.60,0.62,0.47,0.49 h.结果表明该法快速、灵敏、特异,适用于大鼠血浆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及淫羊藿苷的测定.喘可治注射液中4种淫羊藿黄酮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较低,吸收和消除均十分迅速,呈现类似的药动学特征.

  • UPLC-MS/MS研究披针灰叶素B在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及代谢酶表型

    作者:王海蓉;李小彬;杨楸楠;汤明海;肖昌彬;万丽

    应用体外肝微粒体孵育体系,研究披针灰叶素B(lanceolatin B)在大鼠、人、比格犬、猴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稳定性及体外代谢参数,确定主要代谢披针灰叶素B的CYP酶表型.将披针灰叶素B与不同种属肝微粒体共同孵育,应用UPLC-MS/MS检测孵育液中披针灰叶素B的含量,考察其代谢稳定性与体外代谢动力学参数.将披针灰叶素B与各CYP450同工酶CYP2E1,2C19,1A2,2D6,2C9,3A4,2A1的特异性抑制剂共同孵育,确定其代谢酶表型.研究结果显示,披针灰叶素B在人、比格犬肝微粒体中不代谢,而在大鼠与猴肝微粒体中可代谢,它们的体外半衰期(T1/2)与固有清除率(CLint)分别为11.57,8.07min和0.12,0.17 mL.min-1 ·mg-1,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披针灰叶素B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存在种属差异,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由多个酶共同参与代谢,其中CYP1 A2酶的作用强,是主要代谢披针灰叶素B的酶.

  • 中药工业4.0:从数字制药迈向智慧制药

    作者:程翼宇;瞿海斌;张伯礼

    该文对中药制药工程科技进行前瞻分析,设计了中药制药业“未来工厂”愿景,进而提出“中药工业4.0”战略构思和技术路线图,构划了相关核心技术体系,由此阐明中药工业从数字制药迈向智慧制药的技术发展路径.在定义中药制药过程控制、在线检测、过程质量监测等概念及术语基础上,阐述了数字制药与智慧制药的技术理念及技术特征,倡议大力推进中药数字制药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制药过程高度信息化和多学科集群创新,创建中药智能制造技术,为中药产业提质增效及技术升级提供新动能.

  • 藏药材苞叶雪莲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作者:巴桑卓嘎;兰钧;阿萍

    为了对藏药材苞叶雪莲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该研究建立了藏药苞叶雪莲的质量控制方法与标准.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对苞叶雪莲药材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采用显微鉴别,对苞叶雪莲全草及其叶子的粉末建立显微鉴别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硅胶G为薄层板,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6:1:2)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以绿原酸和芦丁为对照,建立其薄层鉴别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 (4.6 mm ×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流速为1.O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为350 nm.结果不同产地的藏药材苞叶雪莲全草及其叶子的显微特征一致;薄层色谱在日光下检视,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含量测定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绿原酸在0.119 2~0.715 4 μg(r=0.999 9),芦丁量在0.1607 ~0.9644 μg (r=1.000),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5.4%(RSD 1.4%)和99.50% (RSD 0.91%);醇溶性浸出物的结果为26.01% ~ 31.59%;水分为7.16% ~ 8.04%,总灰分为8.46% ~ 11.14%,酸不溶性灰分为0.50% ~ 1.87%.上述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用于藏药苞叶雪莲药材的质量控制.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