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的醋甘遂毒性研究

    作者:曹亮亮;王文晓;张丽;丁安伟;窦志华;王宇华

    目的:研究醋甘遂对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毒性的差异.方法:以正常和癌性腹水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分组连续7d灌胃不同剂量醋甘遂,通过病理切片观察大鼠肝、胃、肠组织损伤情况,并考察其对大鼠血清、肝、胃、肠组织生化指标及氧化损伤指标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正常给药组及模型组大鼠肝、胃、肠组织均出现显著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各模型给药组损伤显著减轻.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肝脏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升高(P<0.01),血清及肝、胃、肠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正常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肝脏中ALT及正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活力均显著增高(P<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血清、胃组织中GSH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肝、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降低(P <0.05,P<0.01);正常低、中、高剂量组肝组织中MDA及正常中、高剂量组血清、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P <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ST,ALT与模型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ST及模型高剂量组大鼠肝脏中ALT活力均显著降低(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及胃组织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肠组织中GS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模型低、中、高剂量组血清与模型中、高剂量组肝组织及模型高剂量组胃、肠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P<0.01).结论:醋甘遂对癌性腹水模型大鼠肝、胃、肠毒性较正常大鼠显著降低,为醋甘遂"有故无殒"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 垂盆草总黄酮影响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林远灿;骆海莺;金乾兴

    目的:研究垂盆草总黄酮(SST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的SSTF与HSC-T6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SSTF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方法检测SSTF对HSC-T6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方法观察药物对凋亡相关细胞因子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SSTF能显著抑制HSC-T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SSTF通过抑制Bcl-2,促进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进一步采用Real-time PCR研究发现,Bcl-2能够从mRNA水平抑制Bcl-2、促进Bax和Caspase-3表达.结论:SSTF具有促进HSC-T6凋亡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抑制Bcl-2、促进Bax和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实现的.

  • 七叶皂苷钠通过抑制AKT, ERK上游信号SRC活性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

    作者:齐世美;吕俊;孟宇;戚之琳;凌烈锋

    探讨七叶皂苷钠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运用MTT法检测七叶皂苷钠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DA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核变化;采用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PARP,cleaved caspase-8,pro-caspase-3)和细胞存活相关信号分子(AKT,ERK)及其共同上游激酶SRC的磷酸化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不同浓度七叶皂苷钠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后,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MCF-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细胞核改变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切割增加,cleaved caspase-8表达增加,pro-caspase-3表达减少进一步验证了七叶皂苷钠的凋亡诱导作用;七叶皂苷钠显著抑制细胞存活相关信号分子(AKT,ERK)的磷酸化,其共同上游激酶SRC的活化亦显著下降.结果表明,七叶皂苷钠通过抑制SRC的活化,阻断信号向下游信号分子AKT,ERK的传递,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 红黑二丸甾醇提取物抗呼吸道炎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勇;江巍;李玉山

    采用急性和慢性呼吸道炎症模型探索红黑二丸甾醇提取物的抗炎作用和靶点.利用昆明小鼠吸入香烟烟雾,制作急性肺损伤模型,用不同浓度的红黑二丸甾醇提取物处理,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TNF-α,MPO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PLA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制造急性肺损伤模型后,小鼠肺叶片状变实,肺泡腔广泛缩小或消失,肺泡间隔增厚,大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充血,TNF-α,MPO,cPLA2的表达增加,给药后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膈明显,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充血状态明显减轻,TNF-α,MPO的分泌减少,同时cPLA2的表达降低(P<0.05).利用卵白蛋白(OVA)诱导BALB/c小鼠产生支气管哮喘制作呼吸道慢性炎症模型,用不同浓度梯度的红黑二丸甾醇提取物处理,HE染色检测病理学变化,Elisa检测IL-4,IL-5,IL-13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PLA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制作支气管哮喘模型后,肺部血管和支气管周围大量炎细胞渗出,支气管杯状细胞大量增生,IL-4,IL-5,IL-13,cPLA2的表达增加,给药后,炎细胞减少,杯状细胞增生减少,IL-4,IL-5,IL-13的分泌减少,cPLA2的表达降低(P<0.05).以上急慢性呼吸道炎症的实验结果表明红黑二丸甾醇类提取物量效依赖地通过抑制cPLA2抗呼吸道炎症.

  • 石蒜碱诱导肺癌A549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作者:张炜;崔恩海

    为探讨石蒜碱诱导肺癌A549细胞的凋亡作用及其机制.该研究以肺癌A549细胞为实验对象,通过不同浓度的石蒜碱(0,0.5,1.0,2.0,4.0,8.0 μmol·L-1)处理A549细胞,MTT观察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V-FITC/PI双标法检测细胞的凋亡率;酶标仪检测凋亡因子Bcl-2,Bax,p53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Real-time 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p53和Survivin的表达.研究结果表明:石蒜碱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P<0.05)、诱导A549细胞凋亡(P<0.05).同时增强Bax和p53的活性,降低Bcl-2活性和线粒体膜电位,显著改变Bcl-2,Bax,p53和Survivin的基因表达(P<0.05).综上表明石蒜碱可诱导A549细胞凋亡,具有治疗肺癌的应用前景,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Bcl-2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活性有关.

  • 雷公藤多苷抗巨噬细胞炎症及对TLR4/NF-κB调控炎症作用的研究

    作者:钦丹萍;周毅骏;张绍珠;曹俊敏;徐立宇;方国栋;王佳

    为研究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coride,TWP)对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时,对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抑制作用,对TLR4/NF-κB调控炎症作用的干预研究,同时观察其对TLR4/NF-κB调控炎症作用的影响.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受试药物TWP、地塞米松(DXM)及硫唑嘌呤(AZA)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浓度.通过LPS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株产生炎症反应,ELISA法检测TNF-α及IL-1β的释放,Westen blotting法检测TLR4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RT-PC R)测定TLR4及NF-κB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TWP剂量依赖性抑制巨噬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释放,TWP各剂量组作用均逊于DXM,但TWP高剂量组与AZA组作用比较,对TNF-α作用其优于AZA组;对IL-1β作用其相当于AZA组.对TLR4/NF-κB调控炎症作用的影响,TWP剂量依赖性下调TLR4及NF-κB p65的表达,其作用相当于或优于DXM及AZA.终得出结论:该项研究显示TWP具有抑制TNF-α及IL-1β的作用,下调TLR4,NF-κB p65受体的表达是其作用的机制之一.

  • 吴茱萸碱作用mTOR信号通路引起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刘鑫;杨丽;毕瑩;王良宏;黄海

    吴茱萸碱(evodiamine)是中药吴茱萸主要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之一,研究初步探讨吴茱萸碱作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为其抗肿瘤机制的探索及胃癌临床治疗奠定基础.采用M TT法观察吴茱萸碱单独作用对SGC-7901细胞及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细胞毒效应.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分别检验吴茱萸碱单独或联合胱天蛋白酶抑制剂(z-VAD-fmk)作用后,mTOR,p70S6K和4EBP1基因表达以及mTOR和p-mTOR蛋白表达.结果表明,吴茱萸碱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存在时间剂量依赖性,且对人PBMCs无细胞毒作用.吴茱萸碱及联合z-VAD-fmk分别作用后,细胞变圆,漂浮于培养基中;与对照组比较,2种处理方法均能抑制mTOR,p70S6K和4EBP1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与吴茱萸碱单独作用比较,联合z-VAD-fmk作用对基因表达抑制率加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吴茱萸碱可以抑制mTOR和p-mTOR蛋白的表达无论是否有z-VAD-fmk的参与,且z-VAD-fmk阻断胱天蛋白酶作用后,抑制率增强.综上说明吴茱萸碱可能通过mTOR信号通路促进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

  • 中缅木莲嫩枝中的桉叶烷型倍半萜

    作者:其木格;张丰;王文蜀;武海波;袁昊晨;焦玉国;董旭俊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中缅木莲Manglietia hookeri嫩枝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核磁共振波谱(NMR)、质谱(MS)及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从中缅木莲中分离得到了6个桉叶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鉴定分别为柳杉醇(1),β-桉醇(2),(-)-1 0-epi-5β-hydroxy-β-eudesmol(3),epi-carrisone (4),6-羟基-桉烷-4(14)-烯(5)和gynurenol(6).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3的碳谱数据.

  • 夏至草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作者:张静;庞道然;黄正;霍会霞;李月婷;郑姣;张倩;赵云芳;屠鹏飞

    研究夏至草Lagopsis supina全草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结合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夏至草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部位分离得到2个黄酮苷元,分别鉴定为芫花素(1)、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2).从夏至草提取物水部位分离得到10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β-D-葡萄糖苷(3)、槲皮素-3-O-6"-(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f-D-葡萄糖苷(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7)、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10)、芦丁(11)、山柰酚-3-O-(6"-对-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银椴苷,12).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唇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2均为首次从夏至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UPLC-ESI/Q-TOF-MS/MS技术分析荷梗中的化学成分

    作者:单锋;袁媛;康利平;黄璐琦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对荷梗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75%甲醇作为提取液制备供试液,色谱分离选用Agilent Zorbax SB-Aq柱(2.1 mm×100 mm,1.8μm),以乙腈-水(φCH2O2 =0.05%)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MS)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根据精确分子量和碎片离子分析,并结合数据库匹配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荷梗中鉴定出了22个成分,包含了11个单苄基异喹啉生物碱,5个阿朴啡类生物碱、5个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以及1个原阿朴啡类生物碱,其中,N-methylhigenamine为首次在植物莲中发现,初步推测了1种新化合物6-O-methylotusine.该文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中药荷梗提供了参考.

  • 2种中药化学对照品的多晶型现象初探

    作者:聂黎行;张烨;戴忠;张毅;马双成

    化学药品的晶型研究十分广泛,但中药中活性化学成分的多晶型现象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该文以无水的脱水穿心莲内酯和含水的升麻素苷为代表,采用显微、熔点、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不同晶型中药化学对照品的差异.结果表明晶型不同会引起熔点、热行为和红外光谱的改变.提示在应用中药化学对照品时如得到不同的指标测定结果,须考虑多晶型的存在.不同晶型的中药活性成分的化学性质差异尚待深入研究.

  • 地黄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张蕾;邹妍;续洁琨;张佳;叶贤胜;张维库;李平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地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地黄地上部分水提取物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7S,8S,8'S)-9-O-[β-D-glucopyranoyl] asarininone(1),2α,3β,19α,23-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3),野菰酸(4),corchorifattty acid B (5),pinellic acid(6).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3,5均为首次从地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L-1的质量浓度下,化合物1~6对BEL-7402和HCT-8均没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

  • "建莲"莲子心中生物碱的含量测定及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作者:刘久石;何燕峰;高石曼;张本刚;刘海涛;肖培根

    对"建莲"莲子心中3种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建立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用于"建莲"莲子心的化学质量评价.采用Thermo C18(4.6 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冰醋酸(56:43:1)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5℃,对"建莲"莲子心中3种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SB-Aq C18(4.6 mm ×2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82 nm,柱温35℃,建立"建莲"莲子心的HPLC指纹图谱,并应用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12批"建莲"莲子心样品的HPLC指纹图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批"建莲"莲子心样品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建莲"莲子心中的化学成分信息,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为进行"建莲"莲子心的化学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 昌都锦鸡儿异黄酮类成分及其抑制NO生成活性

    作者:孙晓东;房士明;臧小单;杨成雄;李贺然;北中进;杨学东

    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技术从昌都锦鸡儿根茎木部心材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与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7,2'-二羟基-8,4'-二甲氧基异黄酮(1),4'-羟基-7,3'-二甲氧基异黄酮(2),5,7,4'-三羟基-2',5'-二甲氧基异黄酮(3),樱黄素(4),阿夫罗摩辛(5),奥刀拉亭(6),染料木素(7),蓝花赝靛素(8),红车轴草素(9),6,7,3'-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10).其中,化合物1~3,9~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1,2,6,7具有一定的抑制大鼠巨噬细胞NO生成活性,其IC50分别为48.12,25.32,62.71,43.59 μmol· L-1.

  • 植物雌激素在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光;邢小燕;张美双;石金金;邓雪红;孙桂波;孙晓波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血管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临床研究发现冠心病的绝经前女性患者要明显低于男性患者,说明雌激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使雌激素替代疗法逐渐成为新的防治研究热点.大量植物雌激素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研究,以期消除合成类雌激素在治疗中副作用.该文总结了雌激素受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雌激素替代疗法的应用及局限性,以及植物雌激素在其防治过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药物提供思路和参考.

  • 中医药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中的研究现状

    作者:陆柳如;吴克明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中影响妊娠率及抱婴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卵巢功能异常和子宫内膜因素,导致移植后胚胎着床困难、早期流产和妊娠失败.近年来中医药界在辅助IVF-ET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在治疗卵巢反应低下及卵巢过度刺激、提高卵泡及胚胎质量、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保胎等各方面均有很大的进展.该文将中医药在辅助IVF-ET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mTOR信号通路调控糖尿病肾病肾小球肥大的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作者:杨晶晶;黄燕如;万毅刚;沈山梅;毛志敏;吴薇;姚建

    肾小球肥大(glomerular hypertrophy)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早期阶段主要的病理特征,其调控机制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性密切相关.mTOR包括mTORC1和mTORC2,其中,mTORC1上游信号通路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Akt)/5-单磷酸腺苷活性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其代表性的下游信号分子是4E结合蛋白(4E-binding proteins,4EBP)和70 kD核糖体S6激酶(phosphoprotein 70 S6Kinase,p7OS6K).一些中药提取物可以在体外通过干预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上、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而改善细胞增殖.对于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足细胞,mTOR通过调节细胞周期、能量代谢以及相关的基质蛋白合成等多种途径对肾小球固有细胞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对于DN动物模型,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可抑制肾小球固有细胞肥大、增殖以及相应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系膜基质沉积.一些中药提取物在体内外可以通过干预DN肾组织或肾脏固有细胞mTOR信号通路的活性而减轻相应的肾小球病变.

  • 臭氧灭菌技术在中药及其制剂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彦君;王雅琪;伍振峰;兰继平;张立国;杨明

    微生物的污染以及生长繁殖是影响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中药及其制剂在生产过程中,因环境空气、设备用具及操作人员等原因,极易出现染菌现象,影响终产品质量和临床疗效.中药生产企业药品GMP认证检查明确规定:"中药材、中间产品、成品的灭菌方法以是否不改变质量为原则"、"直接入药的药材粉末,以是否做微生物检查为原则".因此,选择科学有效的灭菌技术和方法,对产品质量、企业能耗及其效益尤为重要.臭氧是一种安全、环保、高效、无残留的新兴灭菌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及生产生活等各领域.该文通过对臭氧灭菌技术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探讨臭氧灭菌原理、优势、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总结臭氧灭菌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指导中药及其制剂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环节的灭菌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为臭氧灭菌技术应用于中药及其制剂的适宜性提供理论参考.

  • 扩大重楼药用资源研究进展

    作者:成莉;甄艳;陈敏;黄璐琦

    重楼作为一种重要的中成药原料,目前市场需求量巨大,价格飞涨.为了保护重楼野生资源,满足重楼市场需求,目前对重楼及同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资源调查、人工栽培等多方面的研究已广泛开展.该研究对重楼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重楼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胶质重楼与粉质重楼化学成分研究和重楼内生菌研究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综述,以便对扩大重楼药用资源范围,寻找重楼替代品提供研究线索.研究发现重楼属植物、重楼地上部分、胶质重楼、重楼内生菌均能找到或产生重楼的重要化学成分甾体皂苷,但终能否真正成为重楼替代品,还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并在临床上得到有效的验证.

  • 接种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菌根侵染率和入药品质的影响

    作者:周浓;丁博;冯源;戚文华;张华;郭冬琴;向军

    通过室温盆栽接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灭菌土壤条件下接种28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药用植物滇重楼根系AM真菌侵染能力和入药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CK)相比,接种外源AM真菌对滇重楼根系AM真菌的孢子密度、侵染率、侵染强度具有调控(增减)作用,增强根内菌丝的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从而提高滇重楼菌根生活力.AM真菌诱导子处理后,不同AM真菌对滇重楼根茎中不同甾体皂苷的影响有所差异,AM真菌的施用能够提高滇重楼的药用品质,但在实验期间未造成滇重楼甾体皂苷质量的变异.实验结果表明,滇重楼与AM真菌之间的共生关系具有一定的相互选择性,近明球囊霉Claroideoglomus claroideum和瑚状盾巨囊霉Racocetra coralloidea是适宜滇重楼大田栽培时推广应用的优良接种菌剂.

  •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 (cyt b)基因条形码的中药海蛇品种鉴定

    作者:廖理曦;曾克武;屠鹏飞

    海蛇是名贵中药材之一,新鲜海蛇易腐败,因而海蛇一般晒干保存,由于在晒干后的形状改变,传统的外观鉴定不再适用,而基因条形码作为一种较新的分子鉴定方法不受形状改变影响,适用于海蛇晒干制品的品种鉴定.该文以平颌海蛇、环纹海蛇和兰伯特海蛇等6种海蛇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实验和基因测序技术测定了这6种海蛇的cyt b基因序列,对这些序列进行互相比对并用相似性搜索算法评价5条序列的鉴定成功率.研究显示,cyt b基因的获取不受样品状态的影响,种内种间差异明显,鉴定成功率高.结果表明cyt b序列可以作为海蛇晒干制品的品种鉴定方法.

  • 人参15个组织器官中皂苷量与6种人参皂苷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康宇;张美萍;李闯;蒋世翠;尹锐;孙春玉;王义

    以四年生红果期吉林人参的15个组织器官为材料,利用HPLC和香草醛-硫酸比色法分别测定15个组织器官中6种单体皂苷(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和总皂苷含量;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15个组织器官中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arnesyl pyrophosphate synthase,FPS)、鲨烯合成酶(squalene synthase,SQS)、鲨烯环氧酶(squalene epoxidase,SQE)、氧化鲨烯环化酶(oxidized squalene cyclase,Osc)、β-香树脂合成酶(β-amyrin synthase,β-AS)和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cytochrome P450 family,P45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研究试图通过相关性分析,获得吉林人参15个组织器官中人参皂苷含量与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表达量之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6种单体皂苷含量之间具有线性正相关的协同增减趋势,而单体皂苷含量与总皂苷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极显著(P<0.01)的正相关关系;总皂苷含量与人参中SQS,OSC,β-AS,SQE,P450,FPS基因之间的相关性极显著(P<0.01),单体皂苷含量与6种酶基因之间相关性各不相同.说明这6种参与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酶基因调控人参总皂苷与单体皂苷的生物合成,它们在人参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呈现协同增减趋势,并以集群协调表达的方式来调控人参皂苷生物合成.

  • 不同种植年限黄连根系土壤细菌PCR-DGGE分析

    作者:谭渊;陈强;刘汉军;宋三多;余秀梅;董振寰;唐雪;钟宇舟

    该研究应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正常生长、发病的黄连Coptis chinensis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细菌种群多样性指数,并选取代表性DGGE条带进行克隆测序,构建细菌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表明,正常土样与发病土样土壤细菌种群差异明显,且发病土样多样性指数(H)高于正常土样;代表性条带克隆测序结果表明,黄连种植土壤中未培养细菌为优势菌群,其余类群为食酸菌属、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未培养克吕沃尔菌属以及未培养丛毛单胞菌,未发现已报道的植物病原细菌.发病土样中Clone band d的谱带亮度高于正常土样,该条带菌株在分类上属于食酸菌属.显然,黄连种植过程中,根际土壤中细菌种群发生了改变,其中食酸菌属的细菌在发病根际土壤增加,很可能与黄连病害发生有关.

  • 市售药材降香基原与鉴别研究

    作者:刘文啟;陆以云;麻思宇;魏锋;马双成

    该实验研究市售药材降香性状与显微特征及区别,建立鉴别方法,完善质量标准.实验依据国家红木标准,参照木材识别与鉴定等专著所记述的红木特征、使用性状显微鉴别的方法对市售降香药材样品(红木碎料)的宏观和微观特征形态(木材结构)进行分析比较.经鉴定,降香药材样品主要为豆科黄檀属酸枝木数种植物树干的心材.各类红木降香药材具不同形态特征.性状特征主要表现在材色、纹理等.显微特征主要表现样品横向面、切向切面、径向切面特征.研究结果为降香药材鉴别使用及质量标准完善提高提供依据.

  • 不同开放程度对浙江产药用黄菊成分群的综合影响研究

    作者:吴茜茜;孙乙铭;沈晓霞;王志安

    以多糖、总黄酮、挥发油、醇浸出物、水浸出物、绿原酸、木犀草苷、3,5-O-二咖啡奎宁酸及成分群的指纹图谱为测定指标,对5个开放程度的浙产药用黄菊进行成分群的比较分析.在花朵开放过程中,药用黄菊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大,但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总黄酮和挥发油成分在开放前期较高,绿原酸、木犀草苷及3,5-O-二咖啡奎宁酸成分在开放中期较高,多糖、醇浸出物及水浸出物成分在开放后期较高,从总体上看当50% ~ 80%开放时各成分的含量较高,是药用黄菊佳采收期.

  • 不同产地五味子药材的质量特征比较研究

    作者:周永峰;王伽伯;张定堃;谭鹏;张海珠;李宝才;肖小河

    该文采用HPLC同时测定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醇乙、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等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同时收集不同批次五味子的百粒重,颜色,五味子果肉含量以及经纬度等参数,分别使用SIMCA-P软件和SPSS软件对24批五味子药材进行PLS-DA分析以及相关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实验发现根据这13个参数指标能够将3个不同产地的五味子有效区分,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含量随着经度、纬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该结论为五味子道地性的研究以及传统经验鉴别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蒲黄-五灵脂配伍前后效应成分变化及其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酶活性评价

    作者:宿树兰;薛萍;欧阳臻;周卫;段金廒

    为了探讨蒲黄-五灵脂药对配伍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对蒲黄-五灵脂配伍前后效应成分的溶出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评价其与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酶活性的相关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UPLC-QTOF-MS-Markerlynx)联用技术分析蒲黄-五灵脂配伍前后效应成分群的溶出变化;采用体外实验评价蒲黄-五灵脂配伍前后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及抗凝血酶活性.结果表明,蒲黄-五灵脂分煎混合液与配伍合煎液总离子流色谱峰存在明显不同,鉴定出5个相对含量具有显著差异的化合物,分别为香蒲新苷、柚皮素、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新橙皮糖苷、山柰酚-3-O-新橙皮糖苷.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蒲黄-五灵脂合煎液抗血小板聚集和延长凝血酶时间活性优于蒲黄、五灵脂单煎液活性.研究结果为蒲黄-五灵脂两药配伍后效应物质基础及效应机制的阐明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 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散结镇痛胶囊药物质量分数分析

    作者:张广仁;吴云;靳瑞婷;万琴;吴金凤;徐小倩;萧伟

    采用近红外光谱探头直接扫描含有不同药物质量分数的散结镇痛胶囊,获取囊壳及内容物的近红外光谱信息,运用偏小二乘算法(PLS)建立快速测定散结镇痛胶囊中浙贝母、龙血竭质量分数的多元校正模型,其校正集线性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49 5,0.958 2;验证集线性相关系数(rv)分别为0.919 2,0.936 7;校正集均方根偏差(RMSEC)分别为4.742 4,4.135 7;交互验证集均方根偏差(RMSECV)分别为6.158 9,5.037 3.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预测偏差基本小于10%,预测值和实测值经统计学成对T检验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所建立的模型预测性能均较优,能够满足生产中需要.

  • 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不同剂型龙脑溶出度的研究

    作者:王振;杜守颖;陆洋;赵壮;白洁;李鹏跃;董博宇;杜秋;张林

    通过将冰片进行β-CD包合,制备成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建立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的含量测定方法,考察其体外溶出度,并与市售复方丹参片的溶出度进行对比,评价剂型设计的合理性.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的含量,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分别测定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在人工肠液的溶出度及复方丹参片中龙脑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的溶出度.在该方法下测得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的质量分数为0.79%,其体外溶出12h内累积溶出量近70%;复方丹参片中龙脑的质量分数为0.80%,在人工肠液中,20 min内累积溶出量达60%,40 min累积溶出量达90%以上;在人工胃液中,40 min内累积溶出量不足20%,但在40 ~150 min累积溶出量达80%以上.结果表明,利用气相色谱法可有效测得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龙脑的含量,与市售复方丹参片相比,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的龙脑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在复方丹参肠黏附微丸中将冰片进行了包合,并制备成肠溶型制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冰片对胃、肠黏膜的刺激作用,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 痛安注射液配液过程中除杂工艺优化研究

    作者:杨绪芳;王秀海;柏伟荣;康小东;刘俊超;吴云;萧伟

    为了有效去除痛安注射液中无效杂质,优化配液过程中除杂工艺的佳参数,该文以痛安注射液为研究对象,以白屈菜碱的质量浓度、青藤碱的质量浓度、固含物减少率、有关物质检查结果等为评价指标,考察冷藏、热处理、碳吸附等工艺对药液中杂质及有关物质的去除情况,优化工艺参数并确定除杂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冷藏时间36 h,热处理时间15 min,活性炭用量0.3%,100℃吸附10 min,能够有效的去除痛安注射液中鞣质等杂质,保证成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 LC-MS结合HPLC-DAD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黄酮类成分的限度检测方法研究

    作者:毕森;李艳静;黄文哲;康丹瑜;丁岗;萧伟

    该实验采用LC-MS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所含黄酮类成分的种类进行筛选,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AD)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黄酮类成分限量检查灵敏度比较,发现HPLC-DAD的检测限约为UV-Vis的1/100,即HPLC-DAD检测灵敏度更高.基于LC-MS筛选结果选用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为对照品,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0.4%磷酸-甲醇(50:50)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60 nm.结果显示,此法专属性、精密度、重复性良好;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检测限分别为27.6,22.3,29.5 μg·L-1;平均回收率在88.3% ~91.7%;基于10批次样品检测结果和仪器灵敏度,终确定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总黄酮醇苷的含量不得过2×10-5.该方法简便、快捷,可操作性好,可用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原料中黄酮类成分的限度检测.

  • 基于基因表达谱与分子指纹技术研究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作者:周威;宋向岗;陈超;王淑美;梁生旺

    该文利用基因表达谱和分子指纹技术研究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首先,收集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采用芯片显著性分析(significance analysis of microarray,SAM)方法筛选出差异基因;利用DAVID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为了避免遗漏部分差异表达不显著却有重要生物学意义的基因,文中进行了GSEA分析;将差异基因集输入到Cmap,获得7个负性富集分数较大的药物分子,预示这些药物能逆转调控疾病组织的基因表达谱;后,根据结构相似的分子具有相似活性的特点,将复方丹参滴丸的336个成分与7个药物分子进行2D分子指纹的相似度比较.结果显示:SAM法筛选得到147个差异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0个,下调基因87个.GO分析中,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ess)主要涉及生物附着、损伤反应和炎症反应等;细胞组成(cellular component)主要涉及胞膜外区、细胞外隙和质膜等;分子功能(molecular function)主要涉及抗原结合、金属内肽酶活性和多肽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主要涉及JAK-STAT,RIG-I样受体和PPAR等信号通路.复方中有10个成分与Cmap筛选出的药物分子具有非常相似的结构(Tanimoto系数均大于0.85),如hexadecane,提示可能是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药效成分.该方法可用于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

  • 丁元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

    作者:孙鲁艳;李庆朋;赵丽丽;丁元庆

    近年来抽动障碍的发病有所增加,难治病例也不少见.西医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普遍使用的西药有诸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探讨丁元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用药经验.收集丁元庆教授治疗抽动障碍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800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用药以调肝熄风,凉血止痉,清心安神为主,随证化裁,应用灵活,配伍严谨.

  • 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王凤姣;谢雁鸣;廖星;贾敏

    系统评价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Reviewer's Handbook 5.1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该研究共纳入30个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数为3 086例,试验组1 572例和对照组1 5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冠心病心绞痛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OR =0.33;95%CI:[0.16,0.67];P=0.002);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率(OR =3.97;95%CI:[3.15,5.02];P<0.000 01)和心电图疗效(OR =2.21;95%CI:[1.83,2.68];P<0.000 01)优于西医常规治疗.漏斗图有一定的不对称,预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现有证据表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在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等方面比单用西医常规疗效较好.但基于研究的局限,所获得的支持证据强度有待提升,且需设计严谨、随访时间更长的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 中药炮制工艺研究新策略:个性化炮制与过程控制论

    作者:张定堃;杨明;韩雪;林俊芝;王伽伯;肖小河

    饮片质量的稳定可控是确保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针对现有的炮制规范化研究模式不能有效消弭原料药材品质的变异性,很难实现批次间饮片质量稳定性的困局,该文在传统炮制"动态变化"哲学思维的启示下,尝试构建一套整合个性化炮制与过程控制论的中药炮制工艺研究新模式,并以不同等级泥附子的个性化炮制工艺为例对该思路进行阐释,以期推动中药炮制工艺逐步走向标准化与智能化,促进中药炮制技艺与加工理论的传承创新.

  • 中药药性组合的配伍理论模型初探

    作者:孙婧;张燕玲;顾浩;王耘

    药性是中药的特定属性,药性理论是中药配伍的重要原则,该文以性味归经共同组成的药性组合表征中药药性,多个药性组合再构成药性组合模式,把中药及药性组合模式按功效划分,将各功效作为概念进行归纳逻辑编程,得出针对不同功效的药性组合配伍规律,通过实体语法系统构建药性组合配伍理论模型,实现由药性组合配伍向功效的自动推理过程,并对推理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其合理性及局限性,为揭示中药配伍规律及药性与功效间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配伍对君药酸枣仁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的药动学影响

    作者:高蓉;李珊;陈贤金;王晓锋;王世祥;房敏峰

    研究枣仁安神方中君药酸枣仁不同配伍对其主要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酸枣仁组、酸枣仁-五味子组、酸枣仁-丹参组、枣仁安神方组,灌胃给药,HPLC检测0~24h大鼠血浆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血药浓度,流动相乙腈-0.03%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酸枣仁不同配伍后其主要成分的药动学差异.与酸枣仁单味药组比较,酸枣仁-五味子组和酸枣仁-丹参组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的达峰浓度(Cm.)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降低,清除率CL/F增加,而枣仁安神方组中斯皮诺素和阿魏酸Cm.和AUC0-t增加,CL/F降低.与酸枣仁组相比,复方中主要成分代谢减慢,斯皮诺素和阿魏酸的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 通络醒脑泡腾片抗痴呆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魏江平;张荫杰;马云桐;徐世军;王永炎

    通络醒脑泡腾片(TLXNET)是源自古方芎归汤加减而来的专利处方,具有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然而关于它对Aβ25-35海马注射痴呆模型大鼠的尿液代谢产物影响及抗痴呆作用并不明确.该实验以Aβ25-35海马注射痴呆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空白大鼠、Aβ:5-35海马注射痴呆模型大鼠和通络醒脑泡腾片干预大鼠尿液中代谢物组时量的轨迹变化和对应关系,确定其特征性代谢标志物,并基于此标志物的代谢轨迹变化阐明通络醒脑泡腾片的抗痴呆作用.实验结果初步确定了吲哚-5,6-醌、4-羟基苯基丙酮酸(4-HPPA)、皮质醇和3-硫代乳酸等4个特征性代谢标志物,它们主要参与体内多巴胺神经系统、糖皮质激素及能量代谢途径,且通络醒脑泡腾片对4个内源性生物标记物代谢轨迹的扰动具有明显的回调作用.该实验表明Aβ25-35海马注射痴呆大鼠模型有明确的尿液代谢特征性内源性生物标志物,通络醒脑泡腾片可以通过回调其代谢轨迹的扰动而达到抗痴呆的作用.

  • 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几点建议——基于中药饮片生产链分析

    作者:刘妍;聂青;陈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在治疗和保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中药饮片是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直接应用于临床治疗又是生产中成药的原料,因此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尤为重要.中药饮片的生产环节众多,在各个环节都存在对其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可能.该文依据中药饮片生产链,分析了中药材选种、种植、采购、加工炮制、包装、仓储和运输环节中主要存在的影响质量的问题,如:植物类中药材种质资源不佳、脱离原产地盲目引种、生长时间不足和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采购、验收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炮制机制不明确、标准不统一,炮制人才缺乏等.并提出建议:加强中药饮片关键科学问题基础研究;提高中药饮片从业人员素质;建立中药饮片企业"一体化"的运营模式;培育优质种植资源,建立大型种植基地;规范中药饮片包装;建立现代化中药物流企业.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