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橙皮苷对肝星状细胞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吴芙蓉;姜玲;何晓丽;朱鹏里;李俊

    肝纤维化是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脏慢性损伤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然阶段.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橙皮苷(HDN)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化学性肝纤维大鼠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该实验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体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肝星状细胞(HSC)-T6模型,观察HDN对HSC-T6增殖的抑制作用,ELISA法检测HSC-T6上清液中Ⅰ型胶原(Collagen)的含量,RT-PCR技术测定HSC-T6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2,Smad3,Smad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SC-T6中TGF-β1,CTGF蛋白的表达,探讨HDN对HSC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PDGF不仅可明显促进HSC-T6增殖与Collagen Ⅰ的生成,还可显著增加TGF-β1,Smad2,Smad3,CTGF mRNA和TGF-β1,CTGF蛋白的表达;给予HDN干预后,可显著抑制HSC-T6增殖与Collagen Ⅰ的生成,降低TGF-β1,Smad2,Smad3,CTGF mRNA和TGF-β1,CT-GF蛋白的表达,升高Smad7 mRNA的表达.表明HDN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调控TGF-β1/Smad信号通路,从而抑制HSC的活化、增殖有关.

  • 基于网络方剂学的小青龙汤类方功效物质组研究

    作者:范骁辉;肖舜;艾妮;廖杰;程翼宇

    类方集历代名医应用之精华,是中医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该文以小青龙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麻黄附子汤、厚朴麻黄汤和大青龙汤等5个小青龙汤类方为例,采用网络方剂学研究策略,在系统的化学组成辨识基础上,通过知识关联网络构建及分析,探讨其化学组成与主治异同之间的关联,初步揭示了小青龙汤类方在宣肺平喘、助阳解表方面的功效物质组.这一研究实例表明,网络方剂学可为诠释仲景方组方的科学内涵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 胡柚皮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

    作者:李剑霜;陈芝芸;蒋剑平;何蓓晖

    主要通过观察胡柚皮黄酮(PTFC)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Th17/Treg平衡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干预NASH进展的免疫机制.以高脂饮食16周建立C57BL/6小鼠NASH模型,在造模第7周起分别预以25,50,100 mg·kg-1·d-1的PTFC灌胃干预10周,生化法检测血清TG,CHOL,ALT,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RORγt和Foxp3 mRNA表达;流式CBA法检测血清IL-17,IL-6,IL-10,IL-4水平.研究发现,模型组小鼠血清CHOL,ALT,AST水平较正常组升高,TG水平下降;肝组织RORytmRNA表达增强,Foxp3 mRNA表达下降,RORγt/Foxp3比值下降;血清IL-17,IL-6水平升高,IL-10,IL-4水平降低;PTFC干预后能明显减轻NASH小鼠肝组织炎症程度,改善肝功能,同时能够促进肝组织Foxp3 mRNA的表达而抑制RORγt mRNA表达,有效降低促炎因子IL-17和IL-6的水平而提高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IL-4的水平.研究表明,高脂饮食诱导的NASH小鼠存在着Th17/Treg的免疫失衡,PTFC能通过调节Th17/Treg的平衡而缓解NASH的炎症反应,防止其进展.

  • 红景天药材的1H-NMR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温时媛;周江韬;陈燕燕;丁丽琴;姜苗苗

    建立红景天药材的核磁共振(1H-NMR)指纹图谱,为判别不同来源的药材及其质量提供依据.利用水峰抑制脉冲序列采集样品溶液的1 H-NMR谱,测定温度298 K,观测频率400.13 MHz,NMR数据经分段积分处理后分别进行相似度法和主成分分析(PCA)法评价.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9批红景天药材的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PCA法成功区分了10批不同来源的红景天药材,其中3批药材与标准药材差异较大,变量筛选结果进一步提示红景天苷、酪醇、马来酸和丙氨酸是鉴定红景天药材质量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结果提示PCA评价方法比相似度计算法的灵敏性更高,并且可提供具体的差异成分信息.1 H-NMR指纹图谱结合PCA评价的方法为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辅助方法.

  • 超声辅助离子液体-反相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茜草中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含量

    作者:杨红帅;王菊;郭翠;刘微;陈圆圆;魏金凤;康文艺

    建立以4种离子液体为萃取剂,结合超声辅助萃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茜草中茜草素与大叶茜草素素含量的方法.采用Purospher star RP-C18柱(4.6 mm×250 mm,5μm),以B为甲醇、C为0.4%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显示,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佳萃取条件均为0.6 moL·L-1的[HMIM] PF6甲醇溶液作为萃取剂,1∶80(g·mL-1)作为佳固液比;茜草素进样量在0.01~0.04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12%;大叶茜草素进样量在0.41~1.3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0%.该实验采取环境友好型试剂作为萃取剂,提高了萃取效率,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对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研究方法的创新有重要参考意义.

  • 多节孢属Nodulisporium sp.真菌中一个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作者:王高乾;赵琴;郑启昌;陈国栋;何蓉蓉;郭良栋;姚新生;高昊

    多节孢属真菌代谢产物结构多样.该研究通过正相硅胶色谱、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一株多节孢属真菌的固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鉴定4个代谢产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羟基-1,1-二甲基-1,2,3,9-四氢-4H-咔唑-4-酮(1)、酪醇(2)、羟基酪醇(3)和羟基酪醇乙酸酯(4),其中1为新化合物.

  • 硫磺熏蒸对亳菊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者:李友连;王珊;朱晶晶;王维皓;向世勰;冯伟红;陈两绵;王智民;陆兔林

    该实验采用HPLC-ESI-MSn对硫磺熏蒸与晒干的亳菊进行定性比较,共指认了32个化合物.同时,采用HPLC技术对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A、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及金合欢素7个化合物进行定量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硫熏前后亳菊在化学组成上无较大差别,但是在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硫熏后,黄酮苷类及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降低,而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进一步对硫熏与晒干亳菊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偏小二乘聚类判别模式分析(PLS-DA),PCA分析结果显示,6批亳菊样品聚成2组,分别为晒干组和硫熏组;通过PLS-DA分析提取出对硫熏前后亳菊分组贡献率大于1(VIP>1)的3个成分,分别为芹菜素、木犀草素和异绿原酸A.该实验结果表明硫熏对亳菊化学成分具有显著影响.

  • 小蜡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林生;张艳玲;刘明韬;訾佳辰;甘茂罗;宋卫霞;樊晓娜;王素娟;杨永春

    运用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和纯化方法,从小蜡树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15个化合物.应用MS,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类型涉及二萜、倍半萜、三萜、香豆素、木脂素、脂肪酸衍生物和简单芳香类等,其中新化合物41个.已对41个新化合物、8个香豆素、4个酚苷和12个苯乙醇苷进行了报道.该文报道余下50个已知化合物的分离和结构鉴定,其中包括6个松香烷二萜:8-羟基-12-羰基-松香烷-9(11),13-二烯-20-酸8,20-内酯(1),6,12-二羟基-松香烷-8,11,13-三烯(2),(+)-花柏酸(3),(+)-12-羟基-松香烷-20-醛基-8,11,13-三烯(4),(+)-7-羰基-松香烷-8,11,13-三烯(5)和1,11,12-三羰基-20-降松香烷-5(10),6,8,13-四烯(6);1个倍半萜和3个降倍半萜:牛尾蒿酮(7),(3R,9R)-3-羟基-7,8-二氢-β-紫罗兰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8),(3R,9S)-3-羟基-7,8-二氢-β-紫罗兰酮9-O-β-D-吡喃葡萄糖苷(9)和(3R,9R)-3-羟基-7,8-二氢-β-紫罗兰酮9-O-β-D-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0);3个三萜:乌苏酸(11),白桦脂酸(12)和野鸦椿酸(13);16个木脂素:(+)-丁香脂酚(14),(+)-秦皮树脂醇(15),(+)-1-羟基丁香脂酚(16),松脂醇(17),5'-甲氧基松脂素(18),8-乙酰基松脂素(19),表松脂醇(20),(-)-橄榄树脂素(21),3,3'-二甲氧基4,4',9-三羟基-7,9'-环氧木脂素-7'-酮(22),(+)-环橄榄树脂素(23),(+)-1-羟基丁香脂酚4'-O-β-D-毗喃葡萄糖苷(24),(+)-1-羟基丁香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25),(+)-丁香脂酚O-β-D-吡喃葡萄糖苷(26),丁香脂酚双葡萄糖苷(27),(E)-3-{4-(β-D-吡喃葡萄糖基)-3-[2-(4-羟基-3-甲氧基苯基)-1-(羟甲基)乙基]-5-甲氧基苯基}-2-丙烯醛(28)和(E)-3-{4-(β-D-吡喃葡萄糖基)-3-[2-(4-羟基-3-甲氧基苯基)-1-(羟甲基)乙基]-5-甲氧基苯基}-2-丙烯醇(29);15个简单芳香类化合物:(-)-(7R,8R)-苏式-1-C-丁香基丙三醇(30),(-)-(7R,8S)-赤式-愈创木基丙三醇(31),(-)-(7R,8R)-苏式-愈创木基丙三醇(32),3-(4-β-D-吡喃葡萄糖基-3-甲氧基)-苯基-2E-丙烯醇(33),2,3-二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34),2,3-二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35),3-羟基-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1-丙酮(36),3-羟基-1-(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酮(37),芥子醛(38),反式对羟基桂皮醛(39),丁香酸(40),香草酸(41),香草醛(42)和对羟基苯甲醛(43);3个甾体:(24R)-24-乙基-5α-胆甾烷-3β,5,6β-三醇(44),β-谷甾醇(45)和胡萝卜苷(46);4个其他类化合物:2,6-二甲氧基-1,4-苯醌(47),2,6-二甲氧基-吡喃-4-酮(48),1-(β-D-呋喃核糖基)尿嘧啶(49)和甘露醇(50).化合物1~7,12,18,28 ~37,44和48均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 鬼箭羽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蕾;邹妍;叶贤胜;张佳;张维库;李平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鬼箭羽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鬼箭羽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2,11-enaminousnic acid(1),11-羰基-β-乳香酸(2),乙酰11-羰基-β-乳香酸(3),camaldulenic acid (4),桦木酸(5),6β-羟基-豆甾-4-烯-3-酮(6),5-羟基-6,7-二甲氧基黄酮(7),苔黑酚羧酸乙酯(8),4,4'-二甲氧基联苯(9).其中,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4,7~9均为首次从卫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L-1的浓度下,化合物2对BEL-7402和HCT-8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61.78%,68.29%,化合物3对BEL-7402和HCT-8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0.91%,84.07%.

  • 雷公藤致肝损伤及与甘草配伍减毒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玲娟;颜苗;李焕德;张毕奎;方平飞

    雷公藤药理作用广泛,具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生育等作用,临床上雷公藤主要用于治疗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复合性肾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但时有毒副反应发生.其毒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对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损伤,其中肝脏是主要的毒性靶器官之一,其肝损伤也较严重.目前普遍认为雷公藤所致肝损伤是其含有的多种有毒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损伤机制可能与脂质过氧化反应、细胞凋亡和免疫损伤等相关.甘草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具清热解毒、保肝抗炎和调和诸药等功效,甘草与雷公藤配伍可显著减轻雷公藤所致肝损伤,其减毒作用确切,但作用机制仍缺少深入研究.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对雷公藤肝损伤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以及雷公藤与甘草及其他中药配伍减毒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多学科交叉促进创新组分结构中药制剂发展

    作者:汪春飞;顾俊菲;封亮;贾晓斌

    “方以药成”,中药制剂是研究中药原料制成适宜剂型后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过程.以制剂原料前处理特点来划分,其发展经历了中药材直接粉碎初步提取、中药饮片粗放提取初步除杂、精制纯化3个阶段.随着中药制剂新技术应用以及新理论提出,中药制剂发展到了新的阶段——组分结构中药制剂,其特点是物质基础明确、作用机制清楚、ADME/T性质确定、释药系统设计合理、生产质量科学可控.这就势必要求多学科交叉、互融,系统地解决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该文回顾不同历史时期中药制剂的发展,分析传统中药制剂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阐述了多学科交叉促进现代创新中药制剂尤其是组分结构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发展,为未来中药制剂的发展提供发展方向及理论依据.

  • 植物源活性蛋白的药理作用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红;陈岑;夏之宁;杨丰庆

    植物源活性蛋白是中药中一类重要的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植物源活性蛋白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肿瘤、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抗血栓、降血糖和降血脂等方面进行分类汇总.同时,对植物源蛋白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泳法及质谱法等研究进行概述.该文可为植物源活性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 近10年甾体皂苷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星;余江丽;刘敏;舒积成;黄慧莲

    甾体皂苷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真菌、降血糖、免疫调节、驱虫等.近10年来,从天然植物中又发现一些新结构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它们具有强度不一的新活性.为了加快甾体皂苷化合物的药物创新研究,该文概述此类化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 纵览循证医学证据质量评价标准

    作者:廖星;王桂倩;谢雁鸣

    循证医学证据质量评价标准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即方法学质量评价与报告质量评价.该文就目前循证医学领域里有关证据评价的工具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以供国内研究者在进行不同类型研究实践时有所参考和借鉴,同时促进国内研究者遵照国际标准规范进行研究,从而提升医学研究质量.

  • 蒙药——从传统实践到科学发展

    作者:张春红;赵志英;哈斯巴特尔;李振华;武毛毛;邹德志;李旻辉

    蒙药是蒙医临床防病、治病和保健的主要手段、方法和武器,是蒙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蒙药有着悠久、璀璨的历史,蒙药本草著作是指导现代蒙药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文献.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扶持下传统蒙药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该文从蒙药的资源、化学、质量标准、药理和制剂改革与生产等方面来阐述蒙药从传统实践到科学发展的进程和成绩,旨在为蒙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 神经降压素及其受体1(NTS/NTSR1)在肿瘤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胡焕荣;董振;易良;何小燕;张艳丽;刘亚玲;崔红娟

    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S)作为一种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的神经肽,主要通过神经降压素受体1(neurotensin receptor1,NTSR1)的介导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作者通过回顾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发现NTS/NTSR1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NTS/NTSR1主要通过诱导以IP3,Ca2+和PKC为中心的MAPKs级联活化通路,诱导以MMPs和EGFR为中心的MAPKs活化及PDK/Akt通路的激活,或者调节Rho-GTPsaes和非受体酪氨酸激酶,从而调节肿瘤的发生、增殖、凋亡、转移及分化.除此之外,NTS/NTSR1还受到其他一些信号通路以及中药和中医疗法的调节.该文对NTS/NTSR1在多种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临床诊断和药物靶向治疗上的应用进行展望.

  • 丹参酮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高伟;胡添源;郭娟;吕冬梅;戴住波;周雍进;黄璐琦

    通过阐明并模拟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人工设计并构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统(药用植物或微生物系统),这种中药合成生物学研究策略,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中药活性成分资源获取方法.丹参酮是丹参中一类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二萜,该文系统介绍了丹参酮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旨在为其他中药萜类活性成分研究提供借鉴,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体外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康瑞霞;游蓉丽;王蕾;雷蕾;王忠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的大障碍,常用的临床前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整体动物评价法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周期长、观察指标不够客观等缺陷,因此,应用体外检测法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目前,体外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其引起的类过敏反应和Ⅰ型过敏反应,仅有少量针对中药注射剂引起Ⅱ型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方法,该文对近年来发表的关于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体外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 航天诱变对决明生物学特性及有效成分的影响

    作者:毛仁俊;齐志鸿;韩蕊莲;刘峰华;刘岩;梁宗锁

    通过“神舟八号”飞船搭载决明种子,返地后进行栽培研究.在决明SP1代的研究基础上对SP2代植株的生长特性,产量特征,理化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C10,QC29株系生育期较对照提前5d,QC10,Qc29,Qc46株系在生长期的株高,冠幅及茎粗均显著优于对照,植株分枝数较对照增加4 ~11个,单株荚果数分别为321,313,281个,显著优于对照的246个,单株产量较对照增加31.4 ~63.2 g,种子千粒重分别达到25.86,25.88,24.06 g(对照为23.69 g),叶绿素质量分数分别增加1.098,1.016,0.297 mg;SP2代种子中橙黄决明素和大黄酚2种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不显著.通过2年的研究筛选出QC10,QC29,QCA6 3个决明高产突变株系,表明航天诱变可作为决明育种的一种有效手段,为进一步利用航天诱变选育决明优良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四川省羌活资源适宜性分布研究

    作者:尚雪;董丽君;文路军;彭文甫;徐新良;方清茂

    羌活是我国中藏羌医药体系中的重要药材,也是我国高原珍稀濒危药材.该文以四川省为例,结合羌活生长的环境因子,选取适宜羌活生长的生态环境指标,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川产道地药材羌活的适宜性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结合野外实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四川省的羌活资源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峡谷和川西北高原,适宜性分布面积约为4 145 km2,占该区总面积的2%,其中,黑水县、理县、小金县、康定县等地区的适宜面积均占到了各县面积的2%以上.根据野外实测调研和相关文献资料信息的记载,可以得出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分析的结果与羌活资源的实际分布地区相符合,说明利用遥感和GIS方法划分羌活资源的适宜性分布区域是可行的,可以为全面调查羌活资源的分布与保护以及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羌活 遥感 GIS 适宜性
  • 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动态积累分析

    作者:罗益远;刘娟秀;刘训红;兰才武;侯娅;马阳;王胜男;蔡宝昌

    考察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何首乌药材的适宜采收期.采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MEKC-DAD)测定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蒽醌类及儿茶素的含量,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多元功效物质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何首乌中多元功效物质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二苯乙烯苷的含量11月份高;结合蒽醌的总量11-12月份高;儿茶素的含量在9月份相对较高;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显示,11月份采收的何首乌药材综合评价指数明显高于其他采收期样品.11月份为何首乌药材适宜的采收期,与当地传统采收期基本一致.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研究

    作者:曹丽娟;苗静;刘洁秀;高文远;李霞

    决明子是一种常用中药,蒽醌类成分为其主要有效成分,不同产地决明子中蒽醌类成分含量差别较大.《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橙黄决明素、大黄酚含量作为决明子的评价指标之一,化学成分种类较少.该实验以收集的10批不同产地的决明子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决明子中总蒽醌、游离蒽醌、结合葸醌的含量;采用HPLC测定决明子中橙黄决明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等6种游离蒽醌的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研究,以降维分析得到的数据确定决明子的佳产地.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3个主成分,建议考虑增加芦荟大黄素含量作为决明子的评价指标,并初步得到结论:河北产的决明子相比于其他几个产地来说质量较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评价决明子资源提供了依据.

  • 西洋参破壁饮片、粗粉与传统饮片中人参皂苷的体外溶出度比较

    作者:徐浩淇;陈莎;章军;杨世林;成金乐;彭丽华;刘安

    比较西洋参破壁饮片、粗粉与传统饮片中人参皂苷在水中和模拟胃液中溶出度,研究粉体粒径对西洋参溶出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洋参破壁饮片、粗粉和传统饮片中5种人参皂苷成分在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绘制溶出曲线,比较不同形态西洋参皂苷成分的溶出特征.结果表明,在以水为溶出介质的实验中,西洋参破壁饮片中人参皂苷较粗粉、传统饮片具有更快的溶出速度,5 min时溶出度就达到了总质量分数的90%,溶出量比饮片高出14%,比粗粉高出8%;在以模拟胃液为溶出介质的实验中,西洋参破壁饮片中人参皂苷比提取物中人参皂苷溶出速度上稍慢,但大溶出量比传统饮片提取物高出5%,比粗粉高出14%.该文首次通过体外溶出度研究证明,西洋参破壁饮片化后能够改善其有效成分的溶出效率.

  • 中药品质整合评控实践:附子品质综合指数

    作者:张定堃;王伽伯;杨明;彭成;肖小河

    常言道“药材好,药才好”,而药材好的前提是有“好”药材的评价方法和指标.现行中药品质评价指标众多,但大多数彼此孤立分散,与临床功效及安全性的关联不够密切,不同方法评价结果有时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鉴于中药的复杂物质属性,单一手段、单一指标往往难以全面客观反映中药品质.因此,开展中药品质整合评控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首次提出品质综合指数(integrated quality index,IQI)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即通过整合性状规格、化学与生物评价结果,实现综合量化评价药材品质,并以常用毒性中药附子为例进行示范研究.结果表明,以药材性状规格为指标,江油附子平均质量(个头)大,其次为巍山附子、布拖附子、汉中附子及安县附子;以化学成分含量为指标,江油附子的有效成分与有毒成分含量的比值高,具有“效强毒弱”的特点,其次为汉中附子、布拖附子、巍山附子及安县附子;以生物毒价为指标,汉中附子、江油附子毒价相对较低,而布拖附子、巍山附子及安县附子毒价相对较高.通过对3种评价结果进行归一化与集成化,计算出江油、汉中、布拖、巍山及安县附子的品质综合指数的数值分别为0.842 ±0.091,0.597±0.047,0.442±0.033,0.454±0.038,0.170 ±0.021,江油附子的品质综合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产区附子(P<0.05),汉中附子的品质综合指数次之,这与传统对附子道地性的认识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品质综合指数可用于中药品质的综合量化集成评价,是对构建好中药评价标准的有益探索,为中药道地性评价与优良种质选育、精标饮片开发、市场流通优质优价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技术参考.

  • HILIC测定三七片中三七素的含量

    作者:鞠政财;何纯勇;刘青;杨莉;王峥涛

    目的:建立三七片中三七素的HILIC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三七片质量进行分析.方法:ThermoHILIC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0.1% H3 PO4-乙腈(40∶ 60)等度洗脱;流速l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13 nm.结果:三七素在3.6 ~46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三七片中三七素质量分数为1.60~4.31m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稳定易行、可控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三七药材及其相关制剂中止血活性成分三七素的含量测定,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参考.

  • 基于倾向性评分的苦碟子注射液对肾功能影响的临床实效研究

    作者:张兆康;杨薇;刘峘;曾宪斌;庄严;谢雁鸣

    该文旨在了解真实世界中苦碟子注射液对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18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选取年龄在18 ~ 80岁的使用苦碟子注射液(暴露组,24 225例)和未使用苦碟子注射液(非暴露组,14 191例)的患者,通过倾向性评分法平衡混杂因素,采用经典Logistic回归、GBM加权倾向评分Logistic回归、带协变量的GBM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3种方法以及敏感性分析对肾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组导致血肌酐(SCr)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无显著性差异(3种分析方法的P=0.94,0.679,0.834),导致尿素氮(BUN)异常的可能性也无显著性差异(3种分析方法的P=0,0.045,0.164).因此,基于现有数据,未发现苦碟子注射液对肾功能有损害.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基于真实世界,仍可能存在未考虑到的混杂因素及潜在偏倚,因此需进一步重点监测苦碟子注射液对肾功能是否存在损害,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 表观遗传与药材道地性研究探讨

    作者:袁媛;魏渊;于军;黄璐琦

    道地药材具有特异性、地域性特点,其独特的表型特征与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经典遗传之外,表观遗传现象在药材道地性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介绍了表观遗传的范畴以及D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并从道地药材特异性表型、地域性形成特征入手,展望表观遗传在药材道地性形成机制研究中的前景,为道地药材质量评价和鉴别提供依据.

  • 尼奥宁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及其生物利用度研究

    作者:龚小红;赵梦杰;袁岸;李燕;熊亮;彭成;李芸霞

    研究尼奥宁在Beagle犬体内药动学及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验血浆样品用10%氨水碱化后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采用UPLC-Q-TOF-MS测定血浆中尼奥宁浓度.Beagle犬分别灌胃6 mg·kg-1或静脉给药1mg· kg-1进行尼奥宁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血浆样品处理方法中,尼奥宁在0.1 ~4mg·L-1和2~100 μg·L-1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8 2,0.994 5),日内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0%,准确度RE在90.0%~115%,回收率均大于80%.灌胃或静脉给药后,尼奥宁t1/2分别为(313.88士63.18),(236.33±229.84) min,AUC0-∞分别为(58 027.40±14 132.69),(473 578.02 ±82 333.08) min·μg·L-1,其绝对生物利用度为(73.15±10.29)%.结果表明UPLC-Q-TOF-MS分析血浆尼奥宁灵敏、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尼奥宁的体内药动学分析;尼奥宁在Beagle犬体内生物利用度较高显示其良好的吸收特性,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基于HPLC-MS/MS研究麻杏石甘汤在正常及RSV肺炎感染模型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作者:姜丽;高萌;屈飞;李惠兰;余兰彬;饶毅;王跃生;徐国良

    建立麻杏石甘汤中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次酸、苦杏仁苷、野黑樱苷、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等8种有效成分在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的LC-MS/MS测定方法,并应用该法研究麻杏石甘汤在正常及RSV肺炎感染模型大鼠体内8种成分药代动力学过程和差异.正常及模型大鼠灌胃麻杏石甘汤后,于不同时间点从眼底静脉丛取血,其中麻黄中成分以四氢巴马汀为内标,其余成分以氯霉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经前处理后,上清液用N2吹干,残渣用甲醇复溶;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ESI源,麻黄中的成分以正离子模式扫描,其余成分以负离子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各有效成分血药浓度;用WinNonlin 4.1药动学软件和SPSS 17.0软件分别计算各给药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甘草苷、甘草素、甘草次酸、苦杏仁苷、野黑樱苷、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等8个有效成分血浆质量浓度分别在1.04~1040,1.04~1040,0.89~445,1.05~4 200,1.25~2490,0.3~480,0.3 ~480,0.3~480 μg·L-1线性良好;上述各成分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生物样品定量要求.造模后,除甘草次酸因数据缺失未能得到完整的药动学参数,其余各成分Cmax和AUC0-t均显著高于正常组,CL均显著低于正常组,提示病理状态大鼠可能通过降低清除率进而增加各成分的吸收.该方法可以准确、灵敏检测大鼠血浆中麻杏石甘汤中8个有效成分的血药浓度.大鼠经RSV肺炎感染后,可增加对麻杏石甘汤的吸收.

  • 中国石斛类药材的原植物名实考

    作者:金效华;黄璐琦

    该文简述了中国石斛类药材原植物的名实考证结果,并重点阐述了细茎类石斛植物的分类处理结果.梵净山石斛Dendrobium fanjingshanense、曲茎石斛D.flexicaule、河南石斛D.henanense、霍山石斛D.huoshanense、广东石斛D.kwangtungense、细茎石斛D.moniliforme、铁皮石斛D.officinale、琉球石斛D.okinawense、滇桂石斛D.scoriarum、始兴石斛D.shixingense、大花石斛D.wilsonii等11种石斛属植物得到确认,建议铁皮石斛使用名称Dendrobium officinale.

  • 试论中药涌现性特征

    作者:柴兴云

    动植物因环境胁迫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自然进化造就的主动性和适应性结果.中国古人与历代医家经反复尝试、理性思索及几千年有效临床实践,决定了中药治疗疾病多成分优于单一成分的整体性特点,并形成具有涌现性特征的复杂系统.中药涌现性特征源于其成分多样性和不同成分之间复杂的关联性.如何获得具有等效作用并具有涌现性的新组分实体,是中药新药创制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目前对中药涌现性特征的理解和技术方法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认识和研究中药需要整体观和还原论方法的有机结合.

  • 土家药天珠散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成分与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周文斌;林力;李志勇;毕天;叶田园;马璀强;鲍红娟;王艳萍;张百霞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复制慢性低灌注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常规饲养60 d后灌胃给予天珠散0.1g.kg-1,给药体积0.02 mL·g-1,连续3d,制备含药血清;采用UPLC检测天珠散入血成分并推测其结构;使用Discovery Studio 3.5软件进行反向找靶,并将获得的潜在靶标基因在线提交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富集分析.该文共推断获得天珠散5个入血成分,鉴定其中4个成分为parishin B,parishin C,parishin,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经反向找靶,获得Fit value≥0.6的药效团模型861个,从KEGG,BIOCARTA获得经文献验证的信号通路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Apoptosis等9条,提示天珠散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药理作用与机制可能与上述入血成分及相关信号通路有关.对于少数民族传统经验方,在药效验证的前提下,综合采用血清药物化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系统生物学等技术,将有益于民族效验方物质基础、作用机制的快速发现.

  • 藏药经典方剂不同时辰组合用药抗脑缺血疗效初探

    作者:刘睿颖;顾健;黄福开;任瑶瑶;谭睿

    该研究针对藏医优势病种——脑缺血,模拟临床10余年组合用药方式和给药习惯,以大鼠大脑中动脉永久性阻塞模型为研究对象,将3种藏药经典方剂(25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20味沉香丸)分别在早、中、晚不同时段组合用于脑缺血治疗.末次给药次日,检测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SOD活力与MDA含量;通过TTC染色测定脑组织梗死体积;并选择炎症反应标志物NF-κB p65基因及细胞凋亡标志物Bax,Cyct基因,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组合用药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将25味珊瑚丸、如意珍宝丸、20味沉香丸分别按早、中、晚组合应用,可在减少缺血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降低梗死灶体积,缓解缺血继发的脑水肿,减少炎症因子聚集,抑制细胞凋亡方面体现独到优势,与临床药效基本一致.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