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金丝桃苷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作者:韩军;宣佳利;胡浩然;陈志武

    研究金丝桃苷(hyperoside,Hyp)预处理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的保护作用及其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通过可逆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大鼠心肌缺血30 min,复灌120 min.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组(MIRI组)、Hyp预处理组(Hyp组)、Hyp预处理联合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组(Hyp+ LY组)及PI3 K/Akt抑制剂组(LY组).记录各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测算心肌梗死面积和大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介素-6(IL-6)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p-Akt,Akt,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结果显示,与MIRI组比较,Hyp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和CK,CK-MB,TNF-α,IL-6活性降低,SOD,CAT和GSH-Px活性明显增强;p-Akt的蛋白表达和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强,且Bcl-2蛋白表达增强,Bax蛋白表达减弱(P<0.01).而LY294002可显著取消Hyp的以上作用(P<0.01).结果表明,Hyp对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等作用有关.

  • 黄芪甲苷调控STAT1/IκB/NF-κB信号通路抑制γ-干扰素诱导BV-2细胞激活

    作者:贺一新;石海莲;刘宏帅;吴辉;张蓓蓓;吴晓俊;王峥涛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I)对γ-干扰素(IFN-γ)诱导小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SI(25,50,100 μmol·L-1)预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h后,以IFN-γ刺激1.5h或24h,分别收集细胞培养基上清和细胞.分别以Griess和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qPCR法检测细胞中CD11b,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STAT1/I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ASI能显著抑制IFN-γ诱导BV-2细胞NO和TNF-α水平的升高(P<0.001);进一步研究表明,50 μmol·L-1ASI能够显著抑制细胞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P<0.05),并表现出下调iNOS mRNA表达的趋势,但对BV-2细胞CD11b的mRNA水平无显著影响;同时,ASI显著抑制IFN-γ诱导上调的pSTAT1,pIκB和pNF-κB的蛋白表达.结论:ASI能够抑制IFN-γ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其机制与其抑制STAT1/I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炎症状态下小胶质细胞IL-1β,TNF-α以及iNOS的基因表达,从而减少NO和TNF-α的生成有关.

  • 禹州漏芦总黄酮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Wnt信号

    作者:缪成贵;徐健;高虎;刘亮亮;周国梁;秦梅颂;陈建中;李成凤

    研究地道药材禹州漏芦主要活性成分总黄酮(FELT)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Wnt信号的影响.采用大鼠关节炎评分法和MTT检测FELT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Real-time qPCR检测FELT灌胃治疗对AA大鼠滑膜中Wnt信号关键基因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的影响,Real-time qPCR检测FELT灌胃治疗对AA大鼠滑膜中Wnt信号上游负调控基因SFRP 1,2,4,5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FELT对AA大鼠关节炎评分和MTT值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Wnt信号关键基因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SFRP 1,2,4表达有显著的上调作用.FELT灌胃治疗对AA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这种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对Wnt信号的抑制实现的.

  • 当归多糖调控人白血病干细胞衰老的机制研究

    作者:贾道勇;刘俊;李成鹏;李静;张梦思;张岩岩;景鹏伟;徐春燕;王亚平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sinensis polysaccharide,ASP)体外诱导人白血病干细胞衰老的相关机制.方法: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 stem cells,LSCs);不同质量浓度的当归多糖(20 ~ 80 mg·L-1)体外诱导LSCs 48 h,CCK-8检测LSCs增殖能力;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检测LSCs形成白血病细胞集落(CFU-LC)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细胞超微结构变化;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qRT-PCR分析LSCs衰老相关基因p53,p21,p16和Rb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16,Rb,CDK4和Cyclin E蛋白表达.结果:分选后LSCs纯度达(91.15±2.41)%,形态良好.经不同浓度当归多糖作用后,LSCs呈现明显的的浓度依赖性增殖抑制.40 mg·L-1当归多糖作用LSCs48 h,其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CFU-LC形成能力下降;超微结构显示细胞线粒体肿胀,溶酶体数量增多,异染色质边集;衰老相关基因p53,p21,p16和Rb表达上调;衰老相关蛋白P16和Rb表达上调,CDK4和Cyclin E表达下调.结论:当归多糖在体外能诱导入LSCs衰老,推测其可能机制与当归多糖调控P16-Rb信号通路有关.

  • 沙滩黄芩中的二萜类化合物

    作者:李桂生;郝鑫淼;张雷;岳喜典;戴胜军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高效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对沙滩黄芩中的二萜单体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阐明,发现并鉴定了9个二萜化合物,分别为6-乙酰氧基-7-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G(1),6-烟酸酰氧基-7-乙酰氧基半枝莲碱G(2),6,7-二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碱G(3),半枝莲碱K(4),半枝莲碱B(5),6-乙酰氧基河南半枝莲碱A(6),6-烟酸酰氧基半枝莲素A(7),6,7-二乙酰氧基半枝莲素A(8),半枝莲碱F(9).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9均为首次从沙滩黄芩中发现.

  • HPLC-DAD-ELSD同时测定知母中黄酮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苏晓楠;季德;周亚萍;汪丽君;臧文怡;毛春芹;陆兔林

    建立HPLC-DAD-ELSD同时测定知母中新芒果苷、芒果苷、知母皂苷BⅡ、知母皂苷BⅢ、知母皂苷AⅢ5个黄酮及皂苷类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Merck Purospher STAR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0.1%甲酸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为254 nm; ELSD检测器雾化气流速2.0 L·min-1;漂移管温度105 ℃;进样量10 μL.该条件下5个成分的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2.0%~104.0%,RSD为0.53% ~ 1.8%.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为知母药材的全面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 珍珠菜中黄酮苷类成分研究

    作者:梁东;刘彦飞;郝志友;罗桓;王艳;张春磊;张庆建;陈若芸;于德泉

    研究珍珠菜Lysimachia clethroides的黄酮苷类成分.珍珠菜乙醇提取物经硅胶、Sephadex LH-20和Pre-HPLC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珍珠菜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紫云英苷(1),异槲皮苷(2),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3),槲皮素-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江户樱花苷(6),2-羟基-柚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苷(7),山柰酚-3-O-芸香糖苷(8),山柰酚-3-O-洋槐糖苷(9),芦丁(10),山柰酚-3,7-二-O-β-D-吡喃葡萄糖苷(11).化合物4,7和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和9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6,8具有一定的醛糖还原酶抑制活性,IC50分别为2.69,1.00,1.80 μmol·L-1;化合物1~11对5种人肿瘤细胞均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IC50>10 μmol·L-1).

  • 华南木姜子的阿朴菲型生物碱成分

    作者:曲郁虹;姜明;王玲燕;李彦程;王亚男;郭庆兰;李永吉;林生

    通过MCI树脂、Sephadex LH-20和反相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华南木姜子乙醇提取中的水溶性部位中分离得到6个阿朴菲型生物碱,经MS和NMR等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2,9-二羟基-1,10-二甲氧基-4,5-二氢-7酮-阿朴菲碱(1),樟苍碱(2),N-甲基樟苍碱(3),异南天竹种碱(4),异紫堇定碱(5),去甲异紫堇定碱(6).化合物1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天然产物薯蓣皂苷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丽娜;卫永丽;彭金咏

    薯蓣皂苷是一种典型的天然皂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薯蓣科、百合科、石竹科和蔷薇科等药用植物中,尤其是在薯蓣科植物中含量丰富,如穿龙薯蓣、盾叶薯蓣和黄山药等.中医学认为,薯蓣皂苷具有祛痰、舒筋活血、消食利水等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薯蓣皂苷的研究也日新月异,一些新的提取分离技术、新的生物活性及相关应用不断被发现.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薯蓣皂苷还具有脱敏、抗炎、降脂、抗肿瘤、保肝、抗病毒等作用.薯蓣皂苷口服后经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薯蓣皂苷元是发挥作用的真正有效成分,而且它还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重要原料,因此,对薯蓣皂苷的研究极具价值,并且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提取技术、分离制备、化学合成、药物代谢、含量测定和药理作用等几方面对薯蓣皂苷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 中药促治疗性血管新生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浩;李磊;侯金才;刘建勋

    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遗留的器质性损伤和功能障碍一直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内皮祖细胞的发现使人们意识到出生后血管新生作为一个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对修复缺血区域组织损伤,恢复损伤组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治疗性血管新生的概念的提出为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中医药在治疗缺血导致的心脑血管损伤疾病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经验,近年来研究发现大量中药及复方制剂具有促治疗性血管新生的作用,而其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增加血管新生调节因子,促进EPCs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方面.该综述检索近期文献,总结具有促治疗性血管新生作用的传统中药复方或单体成分,并进行归纳分析其不同的作用途径,以期为今后中医药促治疗性血管新生研究提供参考.

  • 国外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实物库及数据库建设概况

    作者:赵丽梅;谭宁华

    天然产物是新药发现的重要源泉,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实物库和数据库的建设对天然产物的研究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外建设的小分子化合物库多为合成或组合合成分子,天然产物实物获取较困难.在信息数据库建设方面由于使用标准不同,信息不统一,开发规范、实用、智能型、综合型的大规模天然产物数据库还存在一定困难.该文就目前国外可以公开查询到的有关天然产物的实物库及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了概述和分析,以期对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特别是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实物库和数据库的建设提供参考.

  • 刺五加鲨烯环氧酶基因家族2成员表达特性的分析

    作者:龙月红;李非非;杨果;邢朝斌

    刺五加的鲨烯环氧酶(SE)基因家族存在2个成员.为了探明其表达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刺五加SE1,SE2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器官和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其表达及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刺五加SE2在各时期、器官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E1.在整个生长期中SE1表现为低-高-低的特点,SE2则表现出随着生长的进行而显著降低的变化趋势,两者均在根中的表达量低,MeJA处理对SE1的提升水平显著高于SE2.刺五加的皂苷含量与SE1表达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858,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SE2未达显著水平.说明SE1是催化刺五加三萜皂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

  • 恒定低温对不同品系关玉竹组织抗冷性的影响

    作者:王二欢;许永华;张忠宝;徐殿文;奚广生;张连学

    文章以5种关玉竹为试验材料,对其不同部位过冷点、冰点、过冷度、过渡阶段时间、冷却时间及水分组成进行测定.运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分析其组织抗冷性.结果表明,不同玉竹品系及部位的组织抗冷性有所差异;关玉竹组织含水量与冰点、过冷点有一定相关性,但含水量过低时无法测出过冷点和冰点;不同品系关玉竹组织抗冷性强弱顺序为紫茎长叶>大圆叶>小圆叶>长叶>吉竹1号.

  • 冷藏对老鸦瓣鳞茎休眠解除及栽后生长情况的影响

    作者:杨颖;朱再标;郭巧生;缪媛媛;马宏亮;杨小花

    以老鸦瓣鳞茎为材料,探索(4±0.5)℃冷藏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变化及冷藏对栽后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周的冷藏期内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力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后降,于第6周达到峰值.可溶性糖含量及还原糖含量逐渐上升,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冷藏初期上升缓慢,在4~8周急剧上升,并于第8周达到峰值.冷藏处理的鳞茎于第6周生根,较室温处理提前2周,但后期新生根的数量显著低于室温处理;贮藏过程中冷藏处理的芯芽长度始终大于室温处理,但差异不显著.冷藏处理利于鳞茎提前出苗,并显著缩短出苗时间且利于苗齐,但对出苗率影响不明显;冷藏后花发育不正常,结果率为0;冷藏能够延长老鸦瓣生育期并提高鳞茎产量.综上所述,初步认为(4±0.5)℃冷藏6~8周为老鸦瓣鳞茎打破休眠的关键时期;冷藏能够延长老鸦瓣生育期并提高鳞茎产量.

  • 结香与未结香白木香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及变化

    作者:黄雅丽;邝枣园;宋梦微;张韧

    研究采用不依赖培养方法T-RFLP,比较结香和非结香的自木香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变化,研究发现结香后内生细菌的T-RFs、香农多样性指数有增加的趋势,各样品间差异的T-RFs片段数占总T-RFs片段数60%以上,说明结香前后白木香内生细菌的种类发生显著变化.在非结香样品中,内生细菌的优势菌群是Anoxybacillus,Clostridiu,Candidatus endobugula,Lysinibacillus,结香样品中内生细菌的优势菌群为Clostridium,Lysinibacillus,Luteimonas,phytoplasma.另外,在结香和非结香样品中都出现一些特异的T-RFs片段,这些明显的变化使得样品聚类分析时,结香样品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比较高聚在一起,非结香样品聚在一起,说明结香前后白木香内生细菌发生显著的、有规律的变化.研究旨在利用不依赖培养的方法首次探讨白木香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及结香中的变化,为合理利用白木香内生细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 铁皮石斛锌铁调控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作者:张岗;李依民;李标;张大为;郭顺星

    锌铁调控转运蛋白(ZRT,IRT-like protein,ZIP)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和RACE技术,首次从珍稀濒危兰科药用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中克隆得到1个ZIP基因cDNA全长,命名为DoZIP1,提交GenBank获得注册号KJ946203.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开放阅读框1 056 bp,编码1条由351个氨基酸组成的肽链,相对分子质量37.57 kDa,等电点6.09.推定的DoZIP1蛋白具有保守的锌铁调控转运相关蛋白结构域,二级结构包含α螺旋50.71%、延伸链11.11%、β转角1.99%与随机卷曲36.18%,具有信号肽和8个跨膜域,预测定位在质膜.该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苜蓿、水稻等物种ZIP蛋白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其与AtZIP10,OsZIP3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聚在一个分支.QPCR分析表明,DoZIP1基因转录本在根中相对表达量较高,为茎中的4.19倍;叶次之,为茎的1.12倍.DoZIP1基因的分子特征为下一步研究其在铁皮石斛生长发育过程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 穿心莲总内酯亲水凝胶骨架片的制备及体外释药机制研究

    作者:徐芳芳;石伟;张晖;郭庆明;王振中;毕宇安;王智民;萧伟

    该实验研究了穿心莲总内酯骨架片的处方工艺及其体外释药行为.通过单因素试验,以不同型号及用量的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主要考察因素,以3种内酯成分累积释放度为评价指标,优选出佳处方,所制缓释片无突释现象,缓释周期14 h.采用零级、一级、Higuchi及Peppas方程判断穿心莲3种内酯类成分的释药机制,结果表明总内酯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模型,释放机制为骨架溶蚀机制.该法制备的穿心莲总内酯骨架片制备工艺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释放性能.

  • 基于气味客观化的黄连及其炮制品鉴别研究

    作者:胥敏;杨诗龙;张超;万军;吴娜;李欣逸;黄勤挽;周霞;吴纯洁

    气味是鉴别黄连炮制品的重要评价指标,其不同炮制品具有各自独特的气味.该研究以气味客观化为切入点,采用电子鼻技术,建立适合黄连的电子鼻检测方法,分别对生黄连、酒黄连、姜黄连及萸黄连的气味进行检测,依据获得的客观化气味信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进行区分判别.结果表明,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在气味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与软独立建模分析(SIMCA)模型能够实现黄连炮制品与生品的区分,主成分分析(PCA)分析可明显区分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另外,对黄连及不同炮制品的区分识别,判别因子分析(DFA)模型正确判别率为100%,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的初始判别率以及交叉验证识别率分别为100%,94.4%.该研究采用电子鼻技术实现了黄连及其炮制品的气味特征差异表征,与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实现了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的鉴别区分;该研究为中药气味客观化鉴别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有利于传统气味鉴别经验的传承与发展.

  • 基于纳米乳-凝胶技术的雷公藤多苷纳米载体的制备及药效学研究

    作者:顾清;尤本明;杨帝顺;潘勇华;舒薇;刘继勇

    该研究采用“纳米乳-凝胶技术”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并对其药效学进行考察.以油酸作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雷公藤多苷纳米乳的处方组成,制备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以7%的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致敏,0.3%的2,4-二硝基氯苯溶液多次激发建立小鼠耳慢性皮炎湿疹模型,考察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耳肿胀及皮肤红肿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IL-4和IL-8等细胞因子的浓度,对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的药效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可以显著抑制小鼠耳肿胀度(P<0.01),并可以改善造模后小鼠耳部皮肤出现的水肿、红斑情况.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还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表达.该研究制备的雷公藤多苷纳米凝胶对小鼠皮炎湿疹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有望为临床皮炎湿疹的治疗提供一种新型外用长效制剂.

  • 四逆汤中甘草与其他药味配伍药效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彭伟;蒋燕萍;傅超美;高飞;杨欢;刘哿吚;余佳丽

    研究四逆汤中甘草与其他药味配伍后药效成分甘草苷、甘草酸、甘草素、异甘草素含量的变化.以甘草单煎液、甘草附子合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四逆汤为供试品,采用HPLC测定甘草中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甘草配伍不同药味之后4种药效成分含量均降低,且4种药效成分的含量均为甘草单煎液>甘草干姜合煎液>甘草附子合煎液>四逆汤.其中甘草苷质量浓度分别为11.18,9.89,9.67,9.17 mg·g-1;甘草酸质量浓度分别为20.76,15.58,11.30,8.52 mg· g-1;甘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66,0.57,0.45,0.24 mg·g-1;异甘草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14,0.07,0.03,0.01 mg·g-1.因此,甘草配伍干姜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明显降低,为甘草可缓干姜之烈性提供了科学依据;甘草配伍附子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大幅度降低,为甘草解附子之毒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科学支撑;甘草与附子、干姜共同配伍后甘草中药效成分含量进一步降低,说明四逆汤方中3味药相互依存相互牵制以共奏药效,体现了四逆汤药味之间相畏/相杀、相须/相使配伍的科学内涵.

  • 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黄雄峰;汪建民;陈乔;魏妍妍;陈洪伟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各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起到2014年5月),同时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并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杂志和会议论文等.收集有关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HIE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并且依据Coehrane Handbook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终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总计1 211例患儿,包括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639例,常规治疗对照组57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提高新生儿HIE的治疗有效率[RR=1.28;95% CI(1.21~1.36)]、降低病死率[RR =0.42;95% CI(0.23~0.75)]和减小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RR =0.48; 95% CI(0.35 ~0.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纳入研究均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的发生.目前有限的证据表明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HIE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但由于所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尚需更多设计良好、规模较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一步加以验证.

  • 复方夏天无与双氯芬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左川;尹耕;岑筱敏;谢其冰

    为探讨复方夏天无治疗膝骨关节炎(0A)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本院门诊及住院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9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n=41例)服用复方夏天无1.8g·d-1,对照组(n =38例)服用双氯芬酸钠75 mg·d-1.通过12周的治疗,患者、医生疗效评价总有效率在试验组是68.29%,63.41%,在对照组是71.05%,63.16%,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主要疗效指标(20 m步行痛)和次要疗效指标(关节触痛、WOMAC骨关节炎指数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试验组为24.39%,明显低于对照组47.3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研究发现,应用复方夏天无治疗膝OA疗效与双氯芬酸钠基本相当,但耐受性更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单向灌流法研究巴戟天低聚糖的大鼠肠吸收特性

    作者:邓少东;张鹏;林励;肖凤霞;林靖然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实验模型,利用HPLC-ELSD测定肠灌流液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的含量,研究各低聚糖在小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考察药物浓度、灌流液pH以及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得出各低聚糖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机制.结果显示5种低聚糖均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吸收速率与灌流液pH、药物浓度和肠段部位有关.盐酸维拉帕米可显著增加蔗糖与巴戟甲素的吸收量,提示蔗糖与巴戟甲素是P-gp的底物.5种低聚糖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不存在饱和吸收,其在全肠段的吸收均较好,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 中药品质综合量化评控体系——标准评控力金字塔

    作者:肖小河;张定堃;王伽伯;杨明;彭成

    中药品质评控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现有中药质控标准多为单一、定性的指标,缺少定量化和系统化评判,并且与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用量和用法等关联不密切.为此,笔者首次提出并构建了中药品质综合量化评控方法体系——标准评控力金字塔,并结合相关研究实例进行阐释,以期推动以临床为导向的中药整合创新研究,为提振中药品质及临床疗效提供前瞻性的管控策略与技术示例.

  • 网络方剂学:方剂现代研究的新策略

    作者:范骁辉;程翼宇;张伯礼

    该文简要分析并论述了方剂学研究现状及所面对的重大科技问题,提出推进方剂学现代研究的新策略及技术方法.为探索揭示方剂功效物质组与机体生物调控网络间复杂的网状交互作用,提议开展“网络方剂学”研究,并概述了其研究框架及发展方向.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系统方法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

    作者:王喜军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中含有的能够表达药物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总称.而中医临床使用的是方剂,中药饮片是原料,方剂才是药物.同一中药在不同配伍环境下在体内表达不同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从而实现药效的配伍取向.所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应该从方剂入手,而评价方剂的临床药效是发现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在临床上,方剂对应的是证候或病,中医证候/病的客观正确诊断,阐释证候/病的生物学本质,发现证候/病的生物标记物,建立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体系是评价方剂临床疗效进而发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基本前提.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笔者的团队以证候为起点,从方剂入手,建立了系统的关联“证候诊断-方剂效应评价-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分析”的方法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有机结合,在解决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基础上,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发现并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而解决与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的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质量问题,以及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问题.

  • 傣药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

    作者:段宝忠;徐江;李海涛;陈士林

    目的:探讨傣药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傣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傣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工作实践,对傣药资源开发应用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结果:对傣药学的发展历史、本草沿革、傣药资源种类及分布、濒危资源、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今后傣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结论:傣药应加强传统知识的传承和知识产权保护,今后应重点开展重要傣药及濒危资源的保护与专题调研,从品种考证、质量标准、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有效方药的新药开发研究以及濒危傣药野生变家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是促进傣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的关键.

  • 藏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思考

    作者:罗辉;仲格嘉

    藏医临床疗效的评价,是藏医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科学议题.本研究介绍了国内外藏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和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藏医和中医在临床疗效评价方面的异同,指出两者的差异应属于细节而非本质上的差异,故藏医可有选择性地借鉴中医临床研究的经验,并结合自身特色,构建藏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学体系;还探讨了藏医临床疗效评价面临的方法学挑战,包括尚未制定符合藏医自身特色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藏医病证诊断标准等;后提出了改进藏医临床疗效评价的若干建议,包括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基于整体系统研究的思路评价藏医复杂干预的疗效、选取公认、客观的疗效评价结局指标等.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