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人参主要成分对大鼠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

    作者:贾执瑛;谢燮;王晓艳;贾伟

    人参及其有效成分因具有卓越的增强免疫、调节内分泌及抗氧化应激等作用而著称,然而各成分功效之间的差别并不明确.该文以实验大鼠为对象,研究人参主要有效成分——人参总皂苷、三醇皂苷、二醇皂苷以及人参多糖对机体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参二醇皂苷和多糖在提升动物免疫器官质量、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方面的作用优于其他组.总皂苷和三醇皂苷可有效增加脾脏天然杀伤细胞(NKC)的含量.二醇皂苷和多糖可以显著增加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人参总皂苷在增加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方面优于其他各组.研究表明,人参各成分在增强免疫、调节内分泌及抗氧化应激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功效,人参二醇皂苷和人参多糖在增强免疫方面体现优势,人参总皂苷在抗氧化应激方面体现优势.

  • 蒙药查干嘣嘎对生物标志物PGC-1α的活性调节作用

    作者:李汉青;顼佳音;蔚璐;新吉乐;魏继文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考察蒙药查干蹦嘎提取物对生物标志物PGC-1α的活性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裸鼠肿瘤模型的药效学和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奠定基础.方法:①70%的乙醇回流提取查干蹦嘎药材粗粉,制备药材提取物冻干粉;②口服给予KM和C57BL/6J小鼠50 mg·kg-1的查干蹦嘎提取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d;给予A549细胞不同浓度的查干蹦嘎提取物;③用QT-PCR定量测定动物肺部组织及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A549中PGC-1α 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不同品系小鼠的肺组织测定中,PGC-1α的表达量具有增高的趋势.在A549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细胞的测定中,PGC-1α的表达随着剂量的增加而不断增高,且表现出时间与浓度依耐性关系.结论:蒙药查干蹦嘎能够诱导正常肺部组织与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PGC-1α mRNA表达.目前的实验结果为进一步肿瘤模型的药效学和抗肿瘤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奠定基础.

  • 垂盆草醇提物抑制HepG2细胞STAT-3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曾军英;李胜华;伍贤进;刘丹;万雄

    目的:研究垂盆草醇提物对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垂盆草醇提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结合FITC-Annexin V/PI双标记检测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试验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Caspase-9,PARP,P-STAT-3(Tyr705),STAT-3,Bcl-2,Mcl-1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垂盆草醇提物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HepG2细胞凋亡,且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效应.垂盆草醇提物作用后,抑制STAT-3信号转导通路,下调Mcl-1和Bcl-2的表达,引起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的降解/活化及PARP的降解,并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垂盆草醇提物通过抑制STAT-3信号转导通路和Mcl-1和Bel-2的表达,进而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 基于生物效应的中药寒热药性判别模式研究

    作者:黄丽萍;朱明峰;余日跃;杜建强;刘红宁

    目的:观察寒、热药性中药对生物效应指标的影响,分析变量对寒、热药性贡献度,初步建立寒、热药性生物效应判别模式.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寒性中药(苦参、栀子、黄柏,黄芩、黄连、龙胆)各组、热性中药(附子、干姜、高良姜、花椒、肉桂、吴茱萸)各组,灌胃相应中药水煎液10 mL·kg-1,每日2次,共给药30 d;检测文献已报道的可能与寒、热药性相关联的生物效应指标共53项;运用Clementine12.0数据挖掘软件,建立数据仓库;选取空白对照组数据、寒性中药组(栀子、黄柏、黄连、苦参、龙胆)数据、热性中药组(附子、干姜、肉桂、花椒、高良姜)数据,作为训练集,C5.0算法和C&R分类回归算法找出变量的重要性,构建决策树;并对黄芩、吴茱萸进行寒、热属性的测试.结果:C&R分类回归算法显示:肝SDH活性为寒热为重要的属性,重要性接近30%,其次为甘油三酯、肝Na+-K+-ATP酶、肌糖元、血小板分布宽度等,模型的正确率达97.39%;C5.0算法显示:肝SDH活性为寒热为重要的属性,重要性接近40%,其次为甘油三酯、谷草转氨酶、肌糖元、肝Na+-K+-ATP酶等,模型的正确率达98.26%;C&R分类回归算法、C5.0算法决策树判定吴茱萸属于热性药和黄芩属于寒性药的可能性均为100.00%,77.78%.结论:肝SDH活性为中药的寒热药性为重要的生物效应指标;中药寒、热药性的判别通路或模式与能量代谢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 4种归肺经中药对肺热证小鼠TLR2,NF-κB表达变化的研究

    作者:杨萍;金素安;车立娟;何世民;袁颖

    目的:研究麻黄、干姜、黄芩、桑白皮4味归肺经中药对肺热证小鼠肺组织TLR2,NF-κB p65表达的影响,探讨这4味中药干预肺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健康KM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麻黄、干姜、黄芩、桑白皮组(20,10 g· kg-1),鼻腔滴入肺炎链球菌菌液建立小鼠肺热证模型,分别给予不同中药治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LR2,NF-κB p65蛋白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肺组织TLR2,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LR2,NF-κB p65蛋白含量升高(P<0.01),mRNA表达上调(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黄高、低剂量组、干姜低剂量组、黄芩高剂量组TLR2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麻黄高、低剂量组、干姜低剂量组、黄芩高、低剂量组、桑白皮高、低剂量组NF-κB p65蛋白含量降低(P<0.05或P<0.01);麻黄高、低剂量组、干姜高、低剂量组、黄芩高剂量组、桑白皮高剂量组TLR2 mRNA表达下调(P<0.01或P<0.05).结论:麻黄、干姜、黄芩、桑白皮可能通过下调TLR2,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介导TLR2/NF-κB炎症信号通路,从而减轻小鼠肺热证肺组织损伤.

  • 鼠尾草酚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及其雌激素受体亚型介导和调节机制的研究

    作者:赵丕文;David Yue-Wei LEE;Zhongze Ma;孙艳玲;陶仕英;臧金凤;牛建昭

    既往研究已经表明,鼠尾草酚(camosol)具有一定的抗乳腺癌效应,但其ER亚型特异性调节和介导机制与该物质抑制细胞增殖效应的相关性尚不清楚.该研究利用雌激素受体(ER)阳性乳腺癌T47D细胞观察鼠尾草酚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其雌激素受体α,β亚型特异性介导和调节机制.以ERα和ERβ特异性拮抗剂MPP,PHTPP为工具药,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鼠尾草酚对T47D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T47D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鼠尾草酚对T47D细胞ERα和ERβ表达情况的影响.研究发现,1×10-5~1 ×10-7 mol·L-1鼠尾草酚能够显著抑制T47D细胞增殖,该抑制作用可被ERα拮抗剂MPP增强、被ERβ拮抗剂PHTPP减弱;1×10-5,1×10-6mol·L-1鼠尾草酚可使T47D细胞增殖指数显著下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1×10-5,1×10-6mol·L-1鼠尾草酚可使T47D细胞ERα和ERβ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并可明显提高ERα/ERβ.结果表明鼠尾草酚具有抑制ER阳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效应是通过靶细胞雌激素受体,特别是ERβ途径实现的;同时,鼠尾草酚对靶细胞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亚型的表达及其比例具有调节功能.

  • 改进的线栓法对不同品系小鼠脑缺血模型的构建

    作者:贾蔷;石作荣;杨洪军

    目的:建立不同品系小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的通用方法.方法:健康雄性昆明(KM)小鼠和C57BL/6小鼠各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MCAO组10只,改良线栓法制作小鼠MCAO模型;大脑中动脉血流监测,栓塞24 h后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对模型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KM和C57 BL/6小鼠MCAO模型组脑血流监测显示梗死处血流基值下降比分别为(81.65±4.59)%,(83.68±6.25)%,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2.30±0.82),(2.50±0.80)分,体征明显,TTC染色可清晰地显示出梗死范围且相对稳定,C57BL/6小鼠有1只TTC染色梗死灶不明显,24 h成活率KM和C57BL/6小鼠分别为100%,80%.结论:颈总插线法制作小鼠脑缺血模型无需开颅,创伤极小,缺血的部位较恒定,从模型制备中线栓、温度、麻醉各个关键环节加以优化和改良,使该模型的制备更加完备.

  • 穿心莲内酯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的影响

    作者:施高翔;严园园;邵菁;陆克乔;张梦翔;汪天明;汪长中

    随着真菌感染日渐增多,白念珠菌的防治成为当前抗真菌感染的重点.该研究拟探讨中药单体穿心莲内酯(AG)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的影响.实验以微孔板结合医用导管片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模型,分别通过XTT减低法和平板法发现1 000,500,250 mg·L-1AG能不同程度的影响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细胞的活性;以扫描电镜观察导管片残余生物膜形态结构,发现1 000,500,250 mg·L-1AG能剂量依赖性的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分散,且分散出的细胞以酵母相为主;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发现AG使HSP90表达上调,使UME6和PES1表达下调.该研究表明AG能一定程度的诱导白念珠菌生物膜分散.

  • 蛹虫草多糖的分离纯化及促胆固醇逆向转运研究

    作者:郭守东;崔英杰;王仁重;王仁远;武文雪;马腾

    对蛹虫草子实体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单糖组成分析和体内胆固醇逆向转运活性研究.采用阴离子交换色谱、分子排阻色谱分离纯化多糖,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柱前衍生法测定单糖组成,同位素示踪技术评价胆固醇转运活性.终获得3种纯多糖组分CMBW1,CMBW2和CMYW1,糖含量依次为87%,89%,95%,蛋白含量依次为6.5%,1.3%,2.8%,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772.1,20.9,13.2 kDa;CMBW1由Man,Gl-cN,Rha,GlcUA,Glc,Gal和Ara构成,摩尔比例为7.25∶0.17∶ 1.29∶0.23∶6.30∶ 11.08∶0.79;CMBW2由Man,GlcN,Gal和Ara组成,摩尔比例为2.40∶0.16∶2.92∶0.24;CMYW1由Man,GlcN,GlcUA和Glc组成,摩尔比例为0.59∶0.57∶0.45∶25.61;蛹虫草多糖50 mg·kg-1即可显著促进3H-胆固醇向小鼠血液转运和经由粪便排出.所得3种蛹虫草多糖组分均为杂多糖,所得蛹虫草多糖具有促胆固醇逆向转运功能.

  • 地稔中黄酮及其苷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程淼;孟令杰;周兴栋;邹惠亮;余绍福;周光雄

    利用常规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地稔95%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以及NMR和MS等光谱数据鉴定了结构,它们分别是槲皮素(1)、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2)、槲皮素-3-O-(6”-O-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3)、山柰酚(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2”,6”-O-双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木犀草素(7)、木犀草素-7-O-(6”-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8)、芹菜素(9)、芹菜素-7-O-β-D-(6”-O-乙酰基)-葡萄糖苷(10)、柚皮素(11)、异牡荆素(12)、表儿茶素-[8,7-e]-4β-(4-羟基苯)-3,4-二羟基-2(3H)-吡喃酮(13).化合物3,5,6,8~11和13等8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地稔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地稔 黄酮 黄酮苷类
  • 红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体外抗氧化研究

    作者:乐世俊;唐于平;王林艳;唐浩;李淑娇;刘培;宿树兰;段金廒

    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包括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FRAP法)为导向,筛选红花抗氧化活性部位,随后对活性部位进行成分分离与抗氧化效应评价.从红花活性部位水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成分,分别鉴定为6-羟基山柰酚-3,6,7-三-O-β-D-葡萄糖苷(1)、6-羟基山柰酚-3-O-β-芸香糖苷-6-O-β-D-葡萄糖苷(2)、6-羟基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3)、羟基红花黄色素A(4)和脱水红花黄色素B(5).通过对红花不同极性部位和单体成分进行抗氧化效应比较,发现水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较显著,从中分离得到6-羟基山柰酚糖苷类和醌式查尔酮碳苷类主要活性物质.

  • 支持向量机在中药神经毒性成分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张景芳;蒋芦荻;张燕玲

    该文通过计算324个神经毒性化合物和235个无神经毒性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电荷分布及几何结构等特征的6 122个分子描述符,通过CfsSubsetEval评价和BestFirst-D1-N5搜索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描述符,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构建了化合物神经毒性判别模型.模型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性均在80%以上.以30个确有神经毒性的中药成分作为外部验证集,进一步验证模型准确率,达73.333%.将该模型应用于山豆根神经毒性成分筛查,筛得13个潜在神经毒性化合物,其中4个已有文献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有助于开展中药神经毒性成分筛查工作.

  • 中药通关藤红外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李超;杨生超;郭巧生;郑开颜;王平理;徐祥增;肖雪峰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对4省份16产区的48份通关藤样品进行分析,建立通关藤药材FTIR指纹图谱.通过对该指纹图谱的解析表征、全谱对比、共有特征峰对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建立快速鉴别不同产地通关藤的方法.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通关藤样品的FTIR图谱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运用适当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可实现该药材的产地鉴别;指纹图谱解析、相关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结果能从不同层面对通关藤产地进行正确的分类,结果相互验证和补充.本研究为通关藤药材的产地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方法.

  • 7种海洋矿物药的比较分析研究

    作者:司玮;阿如娜;李尚蓉;张静娴;吴婉莹;崔亚君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海洋矿物药主要包括珍珠、珍珠母、蛤壳、牡蛎、瓦楞子、海螵蛸、石决明等,该类药材化学成分组成相似,主要是碳酸钙和少量的蛋白质.该文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碳酸钙的含量;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测定其碳酸钙晶型;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水解后样品中总氨基酸进行测定.通过系统的比较研究,寻找该类药材的差异性,结果显示,所收集的样品中牡蛎所含碳酸钙为三方晶系方解石,石决明及珍珠母晶型为三方晶系方解石与斜方晶系文石混合晶型,其余4种均为斜方晶系文石;所有样品的碳酸钙质量分数在86% ~ 96%;海螵蛸中总氨基酸质量分数高达1.70%、蛤壳中低,平均为0.16%.通过对7种海洋矿物药中碳酸钙和总氨基酸的分析,建立了一种对海洋矿物药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 HPLC-MS同时测定小鼠血浆中青蒿素、青蒿乙素、青蒿酸和东莨菪内酯的含量

    作者:闵青;卢炜;王满元;张东;周田彦;李良

    青蒿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疟药,但青蒿中其他组分的药效作用很少被考察.研究发现,当青蒿中的青蒿乙素、青蒿酸、东莨菪内酯3种组分与青蒿素按照质量比为1∶1∶1∶1的比例在小鼠体内考察药效时,与等剂量青蒿素单用组相比可以起到显著的抗疟增效作用.建立血浆中同时检测青蒿素、青蒿乙素、青蒿酸和东莨菪内酯4种组分含量的HPLC-MS方法,有助于这种增效现象在药动学层面研究的进一步开展.采用Agilent公司1200-6130液质联用系统,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和负离子检测方式,SIM模式;色谱分离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1 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水溶液(60∶ 40),流速0.3 mL·min-1,柱温为40.0℃,进样量5μL.结果显示,4组分血浆浓度在5~3000 μg.L-1呈现良好线性关系,方法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良好,无基质效应.该方法适用于小鼠血浆中青蒿素、青蒿乙素、青蒿酸和东莨菪内酯的含量测定,可用于开展4组分小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 中药甘草中微量元素与有效成分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长利;尹艳;张淑华;李倩;陈敏;郭昫

    为明确与甘草中有效成分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种类,揭示微量元素对甘草质量的影响,依据国家药典标准,采用HPLC测定甘草样品中有效成分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微量元素(Cu)、锌(Zn)、(锰)、铅(Pb)、硒(Se)、镉(Cd)、镍(Ni)、镧(La)、钠(Na)、铬(Cr)、镁(Mg)、铁(Fe)、钙(Ca)、铝(Al)、钾(K)、锶(Sr)的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对有效成分含量与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草药材中的甘草苷含量与Mn,Pb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Cu,N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甘草酸含量与Mg,Cd,La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K,Fe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初步认为,甘草药材中有效成分与微量元素之间存在密切相关关系,但确切结论还需进一步进行量效关系研究分析.

  • 基于现代电子舌技术的传统苦味中药黄连的苦味物质基础研究

    作者:梁晓光;吴飞;王优杰;富臻;王源;冯怡;梁爽

    对代表性苦味中药黄连进行色谱分离,得到小檗碱(berberine),非洲防己碱(columbamine),groenlandic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corydaldine和阿魏酸甲酯(ferulic acid methylester)7种化合物.对其中的6种生物碱进行电子舌苦度评价及抑菌活性研究,并对其结果进行相关性评价.结果显示,具有明显苦度的小檗碱,非洲防己碱,groenlandicine,药根碱同时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而苦度较小的木兰花碱,corydaldine则没有抑菌活性;苦味化合物苦度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活性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83,0.91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黄连中苦味化合物的苦度与抑菌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并进一步证实苦味化合物应为苦味药中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 microRNA与左室肥厚

    作者:段练;熊兴江;刘咏梅;王阶

    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生物发育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在生物学中起着类似于“总开关”的作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会出现左室肥厚,是心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iRNA在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回顾了miRNA在压力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并明确了其对左室肥厚形成的影响,进一步强调了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机遇和挑战.

  • 难溶性天然药物增溶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慧;朱源;余江南;徐希明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应用的重视,难溶性天然药物的增溶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天然活性成分大多数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大、溶解性差等问题,导致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低,阻碍了其在制剂研发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因此,选择合适的增溶方法,增加难溶性天然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十分重要.该文就近年来制剂开发领域研究的热点技术,如前体药物技术、包合物技术、固体分散体技术、共晶技术、渗透泵技术、液固压缩技术、微粉化技术、自微乳、纳米混悬剂、脂质体、聚合物胶束等制剂新技术在增加难溶性天然药物溶解度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介绍和评述了每一种技术或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应用实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牛黄解毒片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封玉玲;苗加伟;李晶;孙安盛;刘杰

    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用于临床已有800余年历史,但由于雄黄含砷,近年来国内外对其关注度高、争议大.对含雄黄的传统中成药而言,目前存在2个认识误区,其一是把雄黄毒性与砒霜相提并论,其二将雄黄贬得一无是处,可有可无,要求从复方中将其去除.含雄黄的牛黄解毒片到底有多毒?该文结合牛黄解毒片的研究进展对此作一综述,并提出不同见解:①以总砷为标准评价含雄黄中药的安全性不妥;②雄黄的服药量和服药时间的长短决定其毒性的大小;③雄黄是中药复方中的有效成分之一,应作深入研究来决定其取舍.对诸如牛黄解毒片等所含雄黄中成药的经典方剂,应该以严谨的现代科学依据加以评价,才能指导合理、安全应用.

  • 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磊;卞卡

    顺铂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癌药物,但顺铂耐药性的产生降低了顺铂的疗效.顺铂是一种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主要作用靶点是细胞内具有亲核性的蛋白质、DNA和RNA.顺铂耐药机制是多因素的,其中转运蛋白的异常表达、细胞内解毒作用的增强、DNA修复能力的增加以及细胞凋亡受阻是顺铂耐药的主要机制.中药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药与顺铂联用能够提高疗效.该文对顺铂耐药的机制和近年来中药与顺铂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不同真菌对2种药用石斛种子共生萌发的效应

    作者:字肖萌;高江云

    兰科石斛属植物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和齿瓣石斛D.devonianum均为传统中药材,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研究利用3种从不同兰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与这2种石斛植物种子在树叶、松树皮和椰糠混合基质上进行共生萌发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胶膜菌属Tulasnella FDaI7菌株及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 FDd1菌株分别能有效地促进兜唇石斛和齿瓣石斛种子的萌发及幼苗建成,石斛与真菌存在共生专一性.共生培养60 d,接菌FDaI7的兜唇石斛种子,原球茎或幼苗形成率分别为14.46%,12.07%;接菌FDd1的齿瓣石斛种子,二者形成率分别为44.36%,42.91%.在2种光照条件下,已形成的原球茎均能够进一步发育为幼苗,而持续黑暗条件会导致幼苗白化或畸形.研究结果为2种石斛的野外回归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这2种药用石斛人工仿生态栽培的种苗扩繁提供了新的方法.

  • 铁皮石斛促生长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侯晓强;郭顺星

    石斛生境中存在多种能够促进石斛生长的内生真菌,利用内生真菌与铁皮石斛组培苗共生培养,筛选对铁皮石斛组培苗有促生长活性的内生真菌,研究内生真菌对石斛根的侵染情况,采用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的方法对促生长活性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株内生真菌对铁皮石斛苗有促生长作用,均能侵染铁皮石斛根,在铁皮石斛根的根被、外皮层、皮层中以菌丝或菌丝团的形式存在,不侵染内皮层和中柱,区别于有害真菌.8株活性内生真菌中,2株产孢真菌经形态鉴定,属于Pestalotiopsis,Eurotium属,6株不产孢真菌经分子鉴定,分别属于Pyrenochaeta,Coprinellus,Pholiota,Alternaria,Helotiales等5个属.促生长活性内生真菌与石斛组培苗共生培养,可促进石斛组培苗生长,对于缩短石斛生长周期,增加石斛中药材资源具有指导意义.

  • 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双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方法研究

    作者:魏艺聪;陈莹;罗林泉;杨群雄;陈艺娟;梁一池;车苏容

    筛选获得草珊瑚与金粟兰鉴别的特异位点并建立双位点特异性PCR方法,用于鉴别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以及两者的混杂品.采集不同产地的草珊瑚18份、金粟兰6份,所有样品提取总DNA,并对草珊瑚与金粟兰干燥叶片进行DNA提取.通过对其ITS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搜索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草珊瑚与金粟兰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特异性鉴别引物,构建多重PCR体系,并优化PCR条件,对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进行快速分子鉴定.构建了多重PCR鉴别体系,只经一个PCR反应,能扩增出草珊瑚580 bp的特异性鉴别条带及金粟兰470 bp的特异性片段,可快速鉴别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并可判断相互是否混杂.使用双位点特异性PCR技术可以有效快速鉴别草珊瑚与金粟兰叶片,并可判断相互是否混杂.

  • 氮素形态对杭白菊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张朋;王康才;成明超;郭庆海;赵杰;赵秀梅;李丽

    以杭白菊为实验材料,设置不同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比例,分析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杭白菊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杭白菊生长和品质有较大影响.叶绿素总量和净光合速率(Pn)均在NH4 +-N/NO3-N为25∶75时达到大值;根、茎、叶、花蕾等不同部位中NR的活性均在NH4 +-N/NO3-N为0∶100时达到大值;根和叶中硝态氮的含量在NH4+-N/NO3-N为50∶50时达到大值;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GS和GOGAT的活性均呈现下降的趋势,两者均在NH4+-N/NO3-N为100∶0时达到大值,铵态氮的含量则在NH4+-N/NO3-N为75∶25时达到大值;淀粉含量在NH4+-N/NO3-N为100∶0时达到大值,可溶性总糖在NH4+-N/NO3-N为25∶75达到大值;绿原酸,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含量基本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两者的含量在NH4+-N/NO3-N为25∶75时达到大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673%,1.838%;木犀草苷的含量则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并在NH4 +-N/NO3-N为0∶100时达到大值,质量分数0.108%;NH4+-N/NO3-N为25∶75时产量达到大值.结论:氮素形态及配比对杭白菊的光合作用、碳氮代谢、产量品质影响显著,NH4+-N/NO3-N为25∶75时较利于杭白菊的生长及品质提升.

  • 贝母类药材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系统位置的探讨——来自ITS,rpl16,matK序列的证据

    作者:赖宏武;齐耀东;刘海涛;刘久石;张本刚

    湖北贝母为传统中药,然而《Flora of China》将其基原植物湖北贝母Fritillaria hupehensis归并于天目贝母F.monantha项下.该实验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以川百合Lilium davidii为外类群,用核基因ITS序列和叶绿体基因rpl16序列、matK序列等3个片段对湖北贝母及其近缘类群天目贝母F.monantha、安徽贝母F.anhuiensis等进行联合建树分析,对湖北贝母植物的系统位置进行了探讨,为湖北贝母药材的安全使用提供分子证据.结果显示,分子系统树上,3种贝母各自的居群聚为一支,之后天目贝母与安徽贝母聚为一支,后与湖北贝母聚为一支.表明湖北贝母与天目贝母的亲缘关系可能要远于安徽贝母与天目贝母之间的关系,因此不适宜将湖北贝母归并于天目贝母.

  • 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SCoT分析

    作者:陈大霞;崔广林;张雪;李隆云

    利用SCoT分子标记分析国内外8个黄花蒿品种(品系)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运用POPGENE软件计算相关遗传参数,UPGMA方法聚类生成树状图.结果表明:20条引物共检测到145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22个;物种水平上,PPB=84.1%,H=0.217 3和Hsp=0.341 9,表明8个黄花蒿品种(品系)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在群体水平上,各遗传参数的平均值为PPB=41.9%,H=0.121 5,Hpop=0.186 8,表明遗传多样性较低;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计算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441 0)说明大部分遗传变异存在于品种(品系)内;品种(品系)间存在基因流障碍(Nm=0.633 9);品种(品系)间的Nei's遗传一致度(I)为0.755 1~0.985 7;8个品种(品系)聚为2个大类,具有相同或相似遗传背景的品种(品系)具有聚为一类的倾向.研究结果显示,在黄花蒿品种选育中应加强育成品种的交流、增加优异基因的相互渗透,从而拓宽黄花蒿的遗传基础.

  • 地黄块根膨大发生和驱动的组织观察及激素相关基因的调控分析

    作者:王鹏飞;李鑫宇;李明杰;刘林;王潇然;王丰青;李春奇;陈新建;张重义

    目的:为了研究地黄块根膨大的发育特征,揭示激素相关基因在这个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该研究以地黄品种“温-85”为实验材料,采集不同发育时期的地黄块根进行表型观察,利用半薄树脂切片技术观察块根的组织形态.从地黄转录组数据库中挑选与激素合成和响应相关的基因,利用qRT-PCR技术研究激素相关基因在地黄不同发育时期块根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地黄的发育阶段可划分为苗期、拉线期、块根膨大初期,膨大中期,膨大后期和成熟期.块根解剖学特征分析表明次生形成层的分裂启动了地黄块根膨大的进程;膨大前期次生形成层的持续快速分裂和副形成层的形成驱动了块根的向外(平周)和侧向(圆周)持续快速膨大.在半薄和超薄切片观察过程中发现在地黄块根中存在有大量的油脂细胞.定量结果分析显示IAA,CK,ABA,乙烯,JA,EB的合成和响应基因整体呈现上调表达趋势,GA的合成与响应基因呈下调趋势,其负调控因子基因则上调表达.大部分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高峰期处在拉线期、膨大前期.结论:拉线期和块根膨大前期是地黄块根发育为关键的时期,IAA,CK,ABA,乙烯,JA,EB的合成和响应基因的上调与GA合成基因的下调能促进块根的发育.油脂细胞可能与地黄药用成分的合成与储存有密切关系.该研究为阐述地黄块根发育的规律和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以抗氧化活性为指标对栀子缓释片体外释放的评价研究

    作者:郭懿望;赵壮;程艳珂;王笛;杜守颖;陆洋

    以栀子提取物缓释片为模型药物,栀子苷为成分指标,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抗氧化活性指标,对以药效指标评价中药缓释制剂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通过建立可计量的体外DPPH测定方法,以该方法测定栀子缓释片不同时间点体外释放液的抗氧化活性,绘制时间-效应曲线,采用线性回归和f2相似因子法与栀子苷的时间-累积释放度曲线比较,结果显示体外释放度评价中DPPH药效指标与栀子苷成分指标有较好相关性,提示DPPH清除率药效指标可以用来评价以环烯醚萜类为主要成分的栀子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行为.

  • 羊脂油对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模拟形成的影响

    作者:李杰;孙娥;张振海;蒋俊;徐凤娟;贾晓斌

    该文通过模拟人体内环境,研究羊脂油作用下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的模拟形成,同时研究了不同产地(青海、江苏、安徽)、不同来源(山羊和绵羊)、不同部位(肚子油和尾巴油)的12批羊脂油以及羊脂油中主要脂肪酸类成分(硬脂酸、棕榈酸、油酸)对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羊脂油作用下,模拟形成的胶束呈分散状态,类球形且表面光滑.以粒径、电位、包封率、载药量等为指标对制得的胶束进行考察,发现产地为青海的绵羊制得的胶束较稳定,包封率较高.羊脂油中3种主要脂肪酸类成分能促进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的形成,但羊脂油整体作用效果更好.以上研究证实羊脂油促进了淫羊藿活性黄酮自组装胶束的模拟形成,为进一步研究其作为淫羊藿炮制辅料的增效作用,促进淫羊藿活性黄酮的吸收奠定了基础.

  • 近红外光谱法鉴别常见海洋贝壳类中药饮片的研究

    作者:杨文哲;宫会丽;秦玉华;李玥嬴;杨雪;杨宁;管华诗;刘红兵

    该研究以《中国药典》收载的5种海洋贝壳类中药饮片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该类饮片的鉴别.结果表明,该法能很好地区分牡蛎、石决明、珍珠母,但蛤壳与瓦楞子没有得到区分;牡蛎与其他样品在第一主成分上有明显区别,其中4 236,5 263,7 142 cm-1等处载荷系数较大,提示第一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碳酸钙、水分含量等有关;蛤壳及瓦楞子与其他样品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大差异,其中5000~ 4430 cm-1等处载荷对此贡献较大,提示第二主成分可能与药材中含NH,CH基团的蛋白质等有机物密切相关.分析贝壳类药材的功效与其在近红外光谱PCA分析图中分布的相关性,发现两者较为一致.蛤壳与瓦楞子均为化痰止咳药,在PCA分析图中位于相同区域;牡蛎、石决明和珍珠母同为平肝潜阳药,但石决明与珍珠母均能明目,在PCA分析图中相距较近;牡蛎具软坚散结之功,在PCA分析图中与前两者有较大差距.以上结果提示,有机质小分子是海洋贝壳类中药不可忽略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

  • 基于网络分析的五味子醇沉工艺优化研究

    作者:仲怿;朱捷强;范骁辉;康立源;李正

    该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以醇沉后的糖去除率、五味子醇甲保留率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指标考察醇沉乙醇加入量、乙醇浓度、冷藏温度及冷藏时间4个醇沉工艺参数对于醇沉效果的影响.运用贝叶斯网络分析发现乙醇加入量和乙醇浓度为2个重要的醇沉工艺参数,然后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2输入4输出的网络模型,所得训练集回归模型R2=0.983 8,MSE=0.001 1,验证集回归模型R2=0.975 9,MSE=0.001 8,模型拟合精度和预测效果均比较理想.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用于五味子醇沉过程关键工艺参数辨析与过程建模.

  •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机制研究

    作者:黎量;杨诗龙;刘玉杰;汪云伟;钟恋;艾莉

    该文研究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与5-羟甲基糠醛(5-HMF)的相关性,探讨气味变化机制.取净山楂炮制成山楂炭过程中的不同样品,采用电子鼻获取其气味传感器响应值,运用统计质量控制法(SQC)客观描述山楂炮制过程气味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中5-HMF的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二者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SQC模型显示出山楂炒制过程气味变化呈一定的规律性;5-HMF的含量先升后降;相关性分析显示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与5-HMF呈显著性相关(P<0.05).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与5-HMF含量变化有关,糖降解反应及美拉德反应可能是山楂炮制过程气味变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刍议

    作者:李敏;马堃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妇科疾病的发病率成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妇科疾病的特点,其辨证用药具有独具一格的特色,该文按照妇科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杂病的顺序,结合古今文献的论述及名老中医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体悟,举例说明中医在治疗妇科疾病时选药关键之处,启示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中药是获得疗效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整理分析治疗经、带、胎、产、杂疾病的用药特点,可以帮助了解妇科病各个时期病症的特点,提升运用中药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中药注射剂现代定位的诠释与关键问题分析

    作者:高飞;冷静;傅超美;章津铭;廖婉;胡慧玲;何瑶;甘彦雄;郝莉

    根据中药注射剂的现状和发展,该文从“理论”、“制剂”和“临床”3个方面揭示中药注射剂的科学内涵,指出中药注射剂是中药传统剂型的创新与突破,是传统理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是具有中医药特性的现代剂型,符合去杂存精的中药制剂要求,满足中医药速效救急的临床需要,并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向之一.同时,该文还对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现代临床应用、特殊的给药途径、成分与组分的多样性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 基于QbD理念的中药新药成型工艺研发模式的探讨

    作者:冯怡;洪燕龙;鲜洁晨;杜若飞;赵立杰;沈岚

    中药制剂的生产大多采用比较传统的生产方式,产品的质量更多地依赖于终端控制.对其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不可预测,多数情况下仅依靠经验判断.由此,也很难找到影响生产工艺过程和产品质量的关键可控点.该文通过介绍中药新药成型工艺的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基于QbD理念的中药新药成型工艺的研发模式,即借鉴粉体学和流体学的基本理论,表征中药制剂原料的物理属性,从加强制剂原料物理属性、制剂工艺、制剂产品质量之间相关性研究着手,更科学、合理地设计中药制剂成型工艺,并从中发现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各种可能因素以及它们的影响程度,预测中试放大和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中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提供参考,也可为今后逐步实现中药制剂“过程控制”提供支撑.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痰热清注射液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及相关思考

    作者:李文龙;刘绍勇;薛东升;瞿海斌

    该文对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痰热清注射液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进行简要介绍,对该项研究的意义和存在的困难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尚需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并对该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药用植物大规模组织培养的相关问题探讨

    作者:吕冬梅;袁媛;詹志来

    为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我国药用植物产业的竞争力,该文对药用植物大规模组织培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尽管生物技术是药用植物生产快捷、有前途的手段之一,但仍存在诸如培养材料稳定性、转基因药用植物安全性、培养条件优化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针对药用植物自身特点,建立完善健全的评价体系,是保证药用植物大规模组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 解读SCHWABE公司银杏叶制剂专利网

    作者:刘伟;程心旻;耿冬梅;谭威;邹文俊

    德国SCHWABE公司是银杏叶制剂的全球首家、也是大的生产厂商.该公司不仅在该领域技术力量领先,更是通过高质量的专利撰写、严密的专利布局,有效地保护了自身产品的市场.该文通过对SCHWABE公司银杏叶制剂专利网的申请时机、法律状态、技术发展路线、全球布局、中国布局等多角度的分析,既为我国企业的银杏叶制剂研发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为中药专利网布局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

    关键词: 银杏叶 专利网 SCHWABE
  • 中药复方新药研发中质量标准研究需关注的问题

    作者:周刚;何燕萍

    中药复方新药是中药新药研究的主体,体现中医药理论特色.复方新药质量标准研究是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药药学评价的重点内容.尽管近年来中药复方新药的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笔者在审评过程中发现复方新药质量标准研究资料中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该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药复方新药质量标准研究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含量范围的确定、质量标准设计理念等方面阐述了研发者需关注的问题.中药复方新药的质量不是仅质量标准本身就可以解决的,但质量标准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产品质量的提高离不开质量标准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指导下,中药复方新药质量标准系将日臻科学、系统和完善.

  • 挥发油在中成药数据库中的应用特点与现状分析

    作者:王赛君;伍振峰;杨明;王雅琪;胡鹏翼;揭晓泸;韩飞;王芳

    芳香类中药在我国的使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挥发油是由芳香性药物提取精制而成的有效成分,常为几十种至上百种成分的混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故常以挥发油直接配伍组方,制成内服或外用的各种制剂,发挥临床疗效.该文以《国家新编中成药》第2版的数据库为资料来源,筛选了以挥发油入药的266个中成药,建立含药品名称、挥发油名称与用量、剂型、规格与用法、功能、主治等项目的信息表.再结合药剂学、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等多学科知识,统计分析含挥发油的中成药在剂型与用法、挥发油的品种、功能与主治等方面的信息.综合分析挥发油在剂型发展、处方开发、药品说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现状,为进一步探究其市场发展现状,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奠定了基础.

  • 独活、羌活的本草源流考

    作者:单锋;袁媛;郝近大;黄璐琦

    通过本草文献,梳清独活、羌活的本草源流,确立其基原.考证历代本草著作,并结合现代资料进行分析.《神农本草经》中独活应包括独活和羌活2类中药,南北朝时期已区分药材.唐宋时期已认识到二者的临床区别,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始将二者从本草上区分开来,由于本草家多泥古,尤其是李时珍将二者合为一条,引起了混乱.但是在药材商品和临床上,二者依然是区分的.历代羌活均为羌活属植物,基原为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和宽叶羌活N.forbesii而独活品种较为复杂,但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应用当归属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f.biserrata,并作为正品延续下来.早的独活应不包括羌活属植物,羌活可看成历史上的一优选的“新兴品种”.

    关键词: 独活 羌活 本草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