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水翁花黄酮DMC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的机制研究

    作者:叶春林;赖依峰;刘宣淦;黄琦

    目的:研究水翁花黄酮类化合物2',4'-二羟基-6'-甲氧基-3',5'-二甲基查耳酮(DMC)体外诱导人肝癌细胞SMMC-7721凋亡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改进的Sellins-Cohen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MC对SMMC-7721细胞DNA片段化的影响.用PCR-ELISA法测定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用半定量RT-PCR法测定c-myc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及h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DMC作用于人肝癌SMMC-7721细胞后,引起SMMC-7721细胞DNA片段化率增大,片段化率效果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20 μmol·L-1DMC处理48 h后,肝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下降了(66.2±2.1)%.c-myc和hTERT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67.3±2.1)%,(64.4±2.3)%,c-myc和hTERT的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下降了(69.6±1.9)%,(71.3±2.4)%.结论:DMC能诱导SMMC-7721细胞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c-myc基因和hTERT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降低有关.

  • 二仙汤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旭斌;王桂敏

    目的:研究二仙汤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5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给药12周.第6周测尿脱氧吡啶酚(DPD),尿肌酐(U-Cr),U-DPD/Cr.第12周取血清测血钙(S-Ca)、血磷(S-P)、骨钙素(BGP)、Ⅰ型前胶后羧基端前肽(PICP)、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取股骨测量骨密度(BMD)并行股骨形态学分析.结果:各组S-P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DPD,U-Cr,U-DPD/Cr,NTX显著升高,S-Ca,BGP,PICP显著降低,BMD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二仙汤各组和雌激素组DPD,U-Cr,U-DPD/Cr,NTX显著降低,S-Ca,BGP,PICP显著升高,BMD升高.结论:二仙汤可以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再建过程中骨代谢平衡,提高骨密度,从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疗效和骨保护作用.

  • 吴茱萸次碱对胰岛素抵抗骨骼肌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建文;聂绪强;史海霞;张玉金;张建永;袁野;卞卡

    探讨吴茱萸次碱(rutecarpine,Rut)对胰岛素抵抗原代骨骼肌细胞(insulin resistant primary skeletal muscle cells,IR-PSMC)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培养原代大鼠骨骼肌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观察Rut对原代骨骼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棕榈酸(PA)诱导建立IR-PSMC细胞,氧化酶-过氧化物酶(GOD-POD)法检测培养基中葡萄糖浓度,并检测Rut对IR-PSMC细胞中炎症因子IL-1,IL-6,TNF-α的影响.原代骨骼肌细胞培养7d后,细胞长满培养皿,Rut在0~ 180.0μmol·L-1,对原代骨骼肌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用0.6 mmol·L-1PA培养24 h可建立IR-PSMC细胞,Rut在20 ~ 180 μmol·L-1抑制IR-PSMC细胞中IL-1,IL-6,TNF-α生成,且具良好的量效关系.Rut可能通过抗炎来促进IR-PSMC细胞葡萄糖吸收及改善胰岛素抵抗.

  • 基于“有故无殒”思想的熟大黄对肝脏量-毒/效关系研究

    作者:王艳辉;赵海平;王伽伯;赵艳玲;肖小河

    目的:研究熟大黄对大鼠肝脏的量-效/毒关系,探讨熟大黄保肝与损肝的“双向”作用及炮制减毒的客观真实性.方法:同时采用正常和病理动物,在较大剂量范围(生药2.0,5.4,14.7,40.0g· kg-1·d-1)考察熟大黄总提物对实验动物一般状态、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的影响,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熟大黄量-效/毒关系.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法从给药后显著变化的9个生化指标中抽提出2个公因子,公因子1主要由HA,LN和TGF-β1主导,可解释为纤维化因子;公因子2主要由ALT,AST和ALP主导,可解释为细胞损伤因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熟大黄对大鼠肝脏存在明显的药效与毒性“双向”作用:对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而对正常动物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作用.病理检查结果与因子分析结果一致.可比剂量下,熟大黄的保肝作用强于生大黄,而毒性较低.结论:熟大黄对正常动物具有一定的肝毒性作用,但用于肝损伤动物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有故无殒”之说和辨证用药减毒的科学性.“有故无殒”思想对正确认识与研究中药量-效/毒关系、指导辨证用药具有重要价值.

  • 穿心莲内酯衍生物炎琥宁对大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

    作者:施高翔;严园园;邵菁;张梦翔;陆克乔;汪天明;汪长中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衍生物炎琥宁(YHN)对大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构建白念珠菌生物膜大鼠皮下导管模型,采用YHN(40,20,10,5,2.5 mg· kg-1)腹腔注射治疗,设氟康唑(FLC)阳性对照组(80 mg·kg-1),7d后计数导管的菌落形成单位(CFU),XTT代谢法评估YHN对体外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影响;扫描电镜(SEM)观察YHN干预大鼠体内生物膜的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念珠菌黏附相关基因ALS1,ALS3,HWP1,EAP1和MP65的表达量.结果:YHN组导管片上CFU明显少于空白组;XTT代谢活性也显示YHN组低于空白组,且呈剂量依赖性;扫描电镜照片显示YHN能显著减少白念珠菌对大鼠体内导管的黏附;qRT-PCR结果显示,YHN可下调ALS1,ALS3,HWP1,EAP1和MP65的表达量.结论:YHN能抑制大鼠体内白念珠菌生物膜.

  • 参麦注射液对肥厚心肌大鼠左心室乳头肌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焦宏;王晓玲;陈彦静;向丽华;张盛男

    通过观察参麦注射液对肥厚心肌电活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保护心脏的电生理机制.采用横主动脉弓部分狭窄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大鼠心肌肥厚模型,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左心室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AP)及自发的后除极(包括早后除极EAD、迟后除极DAD).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时程90%复极化时间(APD90)明显延长,参麦注射液组和胺碘酮组无显著性变化;模型组可见明显的EAD和DAD,假手术组未见EAD和DAD的出现,参麦注射液组和胺碘酮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果提示,参麦注射液通过改善肥厚大鼠心肌异常的电生理活动,能够预防其心律失常的发生.

  • 黄芩苷对鱼藤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作者:吉海杰;仝立国;白崇智;宋美卿;陈乃宏;冯玛莉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鱼藤酮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鱼藤酮损伤PC12细胞模型,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1,1,10 μmol·L-1的黄芩苷进行药物干预;四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应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荧光探针二氯荧光素-双乙酸盐(DCF-DA)测定细胞内氧自由基(ROS);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凋亡信号蛋白Bcl-2,Bax及Caspase-3表达.结果:PC12细胞经1.5 μmol·L-1鱼藤酮孵育24 h后细胞活力显著降低,黄芩苷对鱼藤酮所致的细胞损伤呈现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黄芩苷可明显减少鱼藤酮致PC12细胞凋亡比例;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黄芩苷能明显减少鱼藤酮损伤PC12细胞ROS含量,免疫印迹实验表明黄芩苷可上调模型细胞Bcl-2及下调Bax表达并减少活化Caspase-3含量.结论:黄芩苷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活性,其机制可能与黄芩苷减少鱼藤酮诱导PC12细胞ROS含量,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

  • 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

    作者:屈胜胜;张建军;黄银峰;李伟;朱映黎;杨琦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放射线辐照法致小鼠血虚模型的补血作用.方法:采用放射线辐照法制作小鼠血虚模型,灌胃给予白芍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检测小鼠外周血象,根据实验结果和赤芍、白芍中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的含量,进一步采用同一实验方法进行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补血作用比较研究.结果:造模第7天,赤芍2g·kg-1、白芍2g·kg-1的白细胞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芍药苷120 mg·kg-1、芍药内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数在造模第7天升高明显(P<0.05);造模第10天,芍药苷120 mg·kg-1的白细胞较模型组升高明显(P<0.05);同剂量组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赤芍与白芍、芍药苷与芍药内酯苷均可升高放射线辐照法致血虚小鼠的白细胞数量,具有补血作用;芍药内酯苷与芍药苷对该模型升高白细胞的作用类似,是白芍补血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芍药苷是赤芍与白芍升高白细胞补血作用的共同有效成分.

  • 梓醇抑制NADPH氧化酶保护2型糖尿病早期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刘江月

    该研究观察梓醇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抑制NADPH氧化酶表达的机制.40只高糖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梓醇低、中、高剂量组(10,50,100 mg·kg-1·d-1).另以10只健康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正常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相当量的生理盐水.6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血脂;ELISA检测血清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含量;硝酸还原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羟胺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观察离体胸主动脉环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荧光法检测主动脉组织活性氧(ROS)的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RT-PCR,western-blot分别检测主动脉组织Nox4,p22phox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梓醇中、高剂量组血管内皮损伤明显减轻,主动脉ROS水平降低,血清NO水平升高,8-iso-PGF2α含量减少,SOD含量升高;主动脉组织Nox4,p22phox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梓醇对T2DM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Nox4,p22phox表达,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蟾毒灵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许颖;陈美;金雪锋;钱晨;徐希明;张璇

    蟾毒灵是中药蟾酥中的一种活性单体,能抑制多种实体瘤及白血病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浸润.该文就蟾毒灵对肝癌、肺癌、肠癌、胃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的体内外抑制作用及机制的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详尽综述,并综括了其新型制剂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其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转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惠;渠景连;龚婕宁

    恶性肿瘤转移是恶性肿瘤发生和演变过程中危险的阶段,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临床上,6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在发现时已经转移.近年来,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转移的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从单纯的“解剖和机械”学说向“种子与土壤”学说迈进,再向微环境学说、肿瘤干细胞学说深入,特别是新兴的肿瘤干细胞学说成功解释了恶性肿瘤转移表现的肿瘤遗传异质性、失巢凋亡抗性、肿瘤休眠等现象,为恶性肿瘤转移的治疗提供了更多新的靶点与诊疗思路.

  • 中药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作者:方健康;周轶平;李玛琳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e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类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不仅能够提供造血支持,且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以及多向分化的潜能,是目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科研人员就中药对BMSCs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有的中药能够促进BMSCs的增殖,有的则能够抑制其凋亡,还有的能够诱导其向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多个方向分化.其中,部分研究还就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作者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池里群;周彬;高文远;刘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进行性、多发性、侵袭性的,以关节滑膜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年女性,儿童和老年人也有发病,具有渐进和反复发作的特点.RA发病机制复杂,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RA的药物多种多样,新药和新疗法也层出不穷,主要包括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及中药与中药制剂.国内市场治疗RA的主要药物为非甾体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糖皮质激素和中药制剂.中药及中药制剂治疗RA有其独特的优势,表现出整体调节、多层次、多靶点的特点,而且还能缓解和对抗西药毒副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综述近年来治疗RA的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治疗特色,为今后药物治疗RA提供参考和依据.

  • 影响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房慧勇;朱虹;丁海麦;韩华锐;刘晓兰;郝丽静;李旻辉

    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通常都是细胞次生代谢产物,其合成受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利用愈伤组织培养获得目标产物,具有成本低、不受自然条件影响的优势.药用植物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量不仅受光照、温度、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种质本身、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诱导子的使用亦会对其积累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就如何提高药用植物愈伤组织中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因子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药用真菌桑黄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维博;王家国;李正阔;杨丽群;秦俭;向仲怀;崔红娟

    桑黄(phellinus)作为寄生在桑树上的真菌,在2 000多年前就有用作珍贵中药材的记载,在调节机体免疫、延缓衰老和抗肿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功效.该文综合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桑黄的分类学问题、活性成分、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提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 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

    作者:康传志;周涛;郭兰萍;韩邦兴;黄璐琦;肖承鸿;熊厚溪;陈雪梅

    目的:为规范太子参商品市场秩序,实现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定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对市场上收集到的不同产地、不同等级太子参药材的9个外观性状量化指标进行测量,并结合内在质量的化学成分指标验证商品药材等级的科学性,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和市场实际运用,制定出太子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结果: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合生产实际筛选出上中部直径、单个重量、50 g块根数3个指标,并划分大选、中选、小选、大统、小统5个等级.相关性分析认为,块根长度不宜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分级指标,多糖含量的高低与太子参商品等级有关系.结论:以上中部直径、单个质量、50 g块根数作为太子参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划分的外观量化指标,以太子参多糖含量作为药材内在质量评价指标.制定的太子参商品规格分为5级,各等级与市场上太子参药材等级现状及其内在品质相一致,可作为市场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依据.

  • 祁白芷光合特性和生长发育动态研究

    作者:杨晴;李靖实;刘艳芳;韩金玲;齐艳玲;李彦生;崔倩;王文颇

    通过对春播祁白芷的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研究,明确两者与根干重的关系,并为祁白芷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从苗期开始每隔25 d测定1次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在苗期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希尔反应、Ca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性都有增加的趋势;到叶生长盛期含量或活性都高;进入根生长盛期含量或活性逐渐下降.除气孔导度外,光合特性指标和根干重呈负相关,但是只有光合速率和Ca2-ATPase活性与根干重达到显著负相关.根粗、叶干重、茎干重、地上干重、根冠比与根干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祁白芷的营养生长期分为苗期、叶生长盛期和根生长盛期.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竞争关系,可以通过叶面积和茎粗来判断地下的长势.

  • 浊点萃取反萃取-气质联用测定金线莲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

    作者:刘洪波;赵晓芳;石贵英;邵清松;李明焱

    建立浊点萃取反萃取-气质联用测定金线莲中甲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和氰戊菊酯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选用聚乙二醇6000作为浊点萃取的提取剂、异辛烷为反萃取剂,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检测,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表明,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15 ~2 000 μg·kg-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55 ~0.999,加标回收率85.12% ~ 101.6%,RSD 3.1% ~8.4%,检出限0.63~3.10 μg· kg-1,定量限2.10~10.31 μg· kg-1.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应用于金线莲中5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 微生物降解对人参自毒作用的缓解效应

    作者:李勇;龙期良;丁万隆;赵东岳

    连作障碍问题严重制约人参生产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自毒作用是导致连作障碍的关键因子之一.在前期筛选到人参自毒物质降解菌的基础上,研究采用平板培养法和常规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人参种子萌发的生物学指标和保护性酶活性,以探究自毒物质降解菌对人参自毒作用的缓解效果.研究发现,除棕榈酸外,自毒物质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丁二酸二异丁酯和2,2-(4-羟基苯基)丙烷降解液对人参种子生长的毒害作用得到显著缓解,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除苯甲酸外,其余自毒物质降解后人参SOD,POD,CAT酶活性均较降解前显著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降解是缓解自毒物质抑制人参种子萌发的有效途径,该发现将有助于人参连作障碍问题的解决.

  • 甘草野生抚育技术研究Ⅰ——灌溉和地下茎长度对成活率、药材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莉;魏胜利;王文全;施桦;户田则明;郭争争;任广喜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灌溉和地下茎(种栽)长度对甘草仿野生栽培成活率、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增加地下茎(种栽)长度可显著提高不定根分生数量和移栽成活率,但是对于甘草酸含量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栽培3年后,不定根中甘草酸平均质量分数可达到3.03%,地下茎(种栽)的平均质量分数可保持在2.12%,说明其所产药材质量远远高于种子繁殖的人工甘草,这一现象可以用“野生甘草药用成分合成惯性假说”解释.但是,从药材产量看栽植3年后高平均每公顷产量仅能达到945 kg.因此,通过人工栽植野生甘草地下茎进行甘草仿野生栽培,可以快速而稳定的获得优质甘草药材,但今后还有待于在如何提高药材产量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

  • 种植年限对杭白芍根际细菌群落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作者:袁小凤;彭三妹;王博林;丁志山

    为探寻栽培年限对杭白芍根际细菌群落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揭示根际土壤微生态与杭白芍品质的关系,收集了1~4年杭白芍的根及根际土壤,利用PCR-DGGE检测土壤菌群多样性;利用HPLC检测根中芍药苷含量.结果表明,种植杭白芍能明显降低土壤的酸性,并随着栽培年份增加pH酸性持续下降,到第4年时土壤pH、酶活均达到高,而有机质含量则低.变性凝胶梯度电泳检测1~4年的根际细菌多样性在3.38 ~3.61,多样性随栽培年限而上升,说明杭白芍的生长会促进土壤中的细菌多样性.测序结果表明,杭白芍土壤中的优势细菌为γ变形菌、α变形菌、放线菌、酸杆菌及厚壁菌等,其中,根际特异菌主要为α变形菌、酸杆菌Gp1及放线菌;而在非根际土中γ变形菌为特异优势菌群.此外,1~4年的杭白芍根际优势细菌组成基本相似,只有少数种类随年份发生改变,表明根际细菌群落的组成主要受杭白芍物种的影响.HPLC检测结果表明,1~4年杭白芍的芍药苷质量分数分别为3.26%,3.30%,3.36%,3.41%,均超过国家标准,且随生长年份呈上升态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可知,芍药苷含量与土壤pH、细菌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有连作障碍的作物不同的是,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杭白芍根际的pH和细菌多样性不降反升,但优势菌群变化不大,这可能是该植物不产生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农业实践中之所以选择4年采收杭白芍根入药的原因之一主要是产量而不是有效成分含量.此外,研究还发现有效成分芍药苷的累积与土壤pH、有机质和细菌多样性关系密切,证明杭白芍的道地性与土壤微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 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药材品质的影响

    作者:安开龙;李德坤;周大铮;叶正良;郭巧生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五味子的佳干燥方式.方法: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热风烘干、不同温度真空干燥的方法对五味子鲜果进行处理,以木脂素类(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戈米辛J,五味子醇乙,当归酰戈米辛H,当归酰戈米辛Q,戈米辛G,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5-羟甲基糠醛(5-HMF)、总糖、总酸为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电位滴定法,分析干燥后五味子中各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所得五味子药材均能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五味子含量和水分的要求,采用真空热干燥五味子醇甲和木脂素总量高,有害成分5-HMF含量较低;热风烘干五味子醇甲含量与真空烘干差别不大,但随着温度升高,五味子醇甲含量有所降低,5-HMF含量升高.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品质有明显影响,就目前的实际生产情况,从成本、成分含量和实用性综合分析,五味子干燥可采用50℃烘干代替药典规定的晒干.

    关键词: 五味子 干燥 成分 品质
  • 超临界CO2萃取川西老鹳草中鞣质工艺优选

    作者:谢松;童志平;谭睿;刘小珍

    该文利用超临界CO2萃取装置对川西老鹳草中鞣质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磷钼钨酸-干酪素比色法测定鞣质的含量,以萃取压力、温度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川西老鹳草萃取物中的鞣质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优选.试验所得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50℃,萃取1.5h.提取物中鞣质质量分数为12.91 mg·g-1,浸膏产率为3.67%.该比色法可以作为川西老鹳草鞣质的含量测定的方法,优化后的工艺稳定可行,提取率高,可为川西老鹳草中鞣质的提取工艺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炮制前后豨莶草指标性成分及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孔繁瑶;胡慧华;田志浩;徐文英;冯孟鑫;马长华

    该文通过研究豨莶草生品及炮制一至九制品中奇壬醇、豨莶精醇和豨莶苷含量变化规律及指纹图谱对比,为豨莶草炮制研究提供实验基础.采用SunFire-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乙腈(含0.1%甲酸)-水(含0.1%甲酸),流速1 mL· min-1,进样量30μL,检测波长215,320 nm,奇壬醇在2.180~26.16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4%,RSD 2.2%;豨莶精醇在2.900~34.80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2%,RSD 1.7%;豨莶苷在1.012~6.072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RSD 2.4%.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快速简便;实验结果为豨莶草炮制过程中化学成分变化规律和进一步阐明其疗效的改变奠定了基础.

  • 高效凝胶色谱串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热毒宁注射液中聚山梨酯80的含量

    作者:沈娟;张桥;李家春;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目的:采用高效凝胶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GPC-ELSD),建立热毒宁注射液中聚山梨酯80的含量测定方法,控制热毒宁注射液中聚山梨酯80的质量.方法:采用TOSH TSK-GEL G4000PWxl(7.8 mm×300 mm,10 μm)色谱柱,以水为流动相,流速0.7 mL· min-1,柱温30℃;蒸发光检测器,漂移管温度55℃,载气为氮气,流量2.0 L·min-1,增益1.0.结果:聚山梨酯80质量浓度在1.01~15.20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3);方法回收率为98.10%(RSD 2.0%).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适用于热毒宁注射液中聚山梨酯80的测定.

  • 药物分子对羟丙基-β-环糊精复合包合物的影响

    作者:汤丹丹;李纳;王丽雯;张继芬;徐晓玉

    研究不同性质药物葛根素、冰片、梓醇两两包合时的相互影响,探索多组分、多性质的中药复方包合物的包合规律.以HP-β-CD作为包合材料,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合物.通过包合量测定、DSC和X射线衍射考察葛根素、冰片、梓醇两两包合时的包合情况.结果显示,难溶性药物葛根素和冰片同时包合,当葛根素过量时,葛根素的包合量与单独包合时无明显差异,冰片未被包合;当葛根素量不足而HP-β-CD过量时,冰片才被包合,且包合量低于冰片单独包合.水溶性药物梓醇与葛根素或冰片共同包合时,葛根素或冰片的包合量与单独包合时无明显差异,DSC和X射线衍射图谱均无梓醇的特征峰.难溶性药物葛根素和冰片同时包合时存在竞争,葛根素竞争性更强.水溶性药物梓醇能与HP-β-CD复合但不影响葛根素和冰片的包合.

  • 益髓汤为主的综合方案治疗多系统萎缩疗效分析

    作者:张沛然;郭改会;顾卫红;张子义;王康;金淼

    为观察益髓汤加西药的综合治疗方案治疗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的疗效,选取我院2008 2012年病历资料完整并连续接受益髓汤加西药治疗3个月以上的MSA患者65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中医证候积分、UMSARS-I量表评分、卧立位血压变化.治疗3月后中医证候缓解总有效率为70.8%;UMSARS-I量表总分改善明显(P<0.001),量表各项目中除吞咽改善不明显外其余项目均改善明显(P<0.05),其中直立症状、跌倒、肠道功能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01);卧立位血压治疗后1月、3月对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01),治疗后3月对比1月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证明益髓汤为主的综合方案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尤其对体位性低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并可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平稳的疗效.

  • PM2.5暴露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失稳定发病机制及应对策略思考

    作者:李玉洁;陈颖;王娅杰;药红梅;杨庆;翁小刚;朱晓新;李汉卿;刘栩岑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针对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2.5(PM2.5)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有效的干预已成为医药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NOD样受体(NLRs)是在先天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家族.该文基于国际上“细颗粒物暴露为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可改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对PM2.5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肺源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认识,从PM2.5-炎症-As斑块稳定性角度,思考PM2.5作为颗粒状异物入血后诱发血管炎症的初始环节,深入探讨PM2.5诱发心血管急性事件的深层机制,提出NOD受体家族NLRP3可能是感知PM血管损伤信号,诱发炎症反应,终导致As斑块失稳定的关键分子.同时分析PM2.5暴露诱发As斑块失稳定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病机,探讨中医药干预可能的策略,为积极应对社会公共卫生焦点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也为PM2.5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 从柴胡制剂不良事件论如何围绕“有因再评价”开展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

    作者:吴淑馨;孙宏峰;杨晓晖;龙泓竹;叶祖光;季绍良;张力

    该文对日本“小柴胡汤事件”和我国涉及柴胡制剂的安全性案例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与评价,认为日本“小柴胡汤事件”所涉及的间质性肺炎、药物肝炎等严重及死亡病例,与当时日本医师合并使用干扰素、汉方药西用、辨病不辨证等因素可能有关;我国柴胡口服制剂涉及不良事件文献报道较少,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和汗出过多;柴胡注射液涉及的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2例违背说明书的肌内注射用法,误用为静脉滴注者分别引起低钾血症和肾衰竭,1例死于过敏性休克,在我国柴胡制剂相关的文献病例中虽尚未见日本“小柴胡汤事件”涉及的2种严重不良事件,目前尚缺乏主动监测和大样本临床研究数据等高级别证据.笔者解析了药品再评价分类并提出对药品安全性或者有效性的质疑的回应均属于“有因再评价”的范畴.鉴于柴胡制剂的临床研究现状,提出围绕“有因再评价”开展中药上市后临床研究,不仅是进一步考察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需要,而且是为国内外药品监管机构风险效益评估提供共同认可而客观临床研究依据的需求,也是提升企业风险控制能力、消除中药负面影响、促进中药知名品牌优秀品种走向国际的必经之路.笔者以该制剂中使用较广、不良事件个案报道相对较多的柴胡注射液为例解析上市后临床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中药制药过程数据集成、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作者:李正;康立源;范骁辉

    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海量制造过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品质的大幅提升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信息资源.因此在中药制药企业建立数据集成与管理系统变得非常重要,它将使得工厂生产数据的收集、保存、分析、展示和交流变得简单、高效.通过数据集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以打破数据孤岛,整合所有数据,提取出有用信息,并发现和沉淀生产知识,终提高生产过程质量.该文分析了中药制药过程有关工业大数据分析的若干关键技术,重点就数据集成、数据挖掘与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了具体探讨.该文结合了生脉注射液生产历史数据,进行了数据挖掘与可视化实例分析,并展望了数据可视化技术在中药数字制药中的前景.

  • 天钩降压胶囊中天麻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作者:李凌军;闫瑞

    研究天钩降压胶囊复方配伍及不同剂量对大鼠体内天麻苷药动学的影响.大鼠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天钩降压胶囊(剂量分别相当于天麻苷8.410,16.82,33.64 mg.kg-1)及天麻提取物(剂量相当于天麻苷16.82 mg.kg-1),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血浆样品经乙腈处理,HPLC测定天麻苷含量.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动学程序拟合,组间药动学参数用SPSS 16.0分析.结果显示,天麻苷口服给药在大鼠体内符合一室模型,天钩降压胶囊的Cmax,AUC与给药剂量成正比关系,t1/2Ka与剂量无关,表明天麻苷口服体内转运符合一级速度过程;与天麻提取物比较,等剂量天钩降压胶囊的Cmax,Ke显著减小,t1/2Ke,V/Fc显著增加,表明复方配伍能延缓天麻苷吸收,延长体内滞留时间,且有促进天麻苷体内分布的趋势,但对生物利用度无显著影响.

  • 突破中药欧盟注册障碍的关键因素分析

    作者:张建武;邱琼

    欧盟是中药国际化的桥梁,中药在欧盟成功注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该文简要回顾了10年来欧盟植物药政策的进展以及品种的批准情况,系统研究了欧盟植物药注册的政策法规,分析了一些中药欧盟注册的典型案例,重点从注册类别、审批程序、审批部门、申报品种、申报企业5个方面分析影响注册成败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突破欧盟注册障碍的相应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中药在欧盟成功注册和实施中药国际化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 中药材硫磺熏蒸后有害物质及其危害研究进展

    作者:毛春芹;季琳;陆兔林;单鑫;李林;刘会珍;宁子琬;宋嬿;朱俊杰

    硫磺熏蒸是基层中药材生产中常用的防腐、防虫、杀菌方法,广泛用于中药材和食品的加工贮藏.近年来,由于部分商家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为了保水增重及美化外观色泽,过度使用硫磺熏蒸,导致二氧化硫(SO2)及有害重金属等的残留,严重影响了中药材品质.该文从硫磺的种类及用途入手,对硫磺熏蒸方法、硫磺熏蒸的中药材品种、硫磺熏蒸中药材的有害物质残留及其危害进行概述总结,深入探讨硫磺熏蒸中药材后有害物质的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为中药材硫磺熏蒸方法的规范化及替代技术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UPLC-Q-TOF-MS/MS结合对照药材法快速筛查硫磺熏蒸商品人参

    作者:周姗姗;徐金娣;沈红;刘欢欢;李松林

    该研究建立了UPLC-Q-TOF-MS/MS结合自制对照药材的硫磺熏蒸人参快速筛查方法.采用道地药材通过常规程序制备硫磺熏蒸人参对照药材,应用UPLC-Q-TOF-MS/MS发现和鉴定硫磺熏蒸人参对照药材8个特征成分,选择质谱响应较高的25-hydroxyl-Re sulfate作为标志物,研究其质谱裂解,选取丰度较高的特征离子m/z879.44作为提取离子,再通过优化质谱条件提高特征离子m/z879.44质谱响应值,提高筛查方法灵敏度.应用所建立的方法筛查了来源于不同地区的21份商品生晒参,有9份样品化学轮廓与硫磺熏蒸人参对照药材相似,且都检测到25-hydroxyl-Re sulfate的特征离子m/z879.44,表明近43%商品生晒参是硫磺熏蒸品.同时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测定21批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结果一致.与二氧化硫残留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选择性更强、更快速,可为人参质量控制提供有效辅助手段.

  • 中药材硫磺熏蒸及其现代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陆兔林;单鑫;李林;毛春芹;季德;殷放宙;郎永英

    中药材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虫蛀,发霉等现象是中药生产中面临的难题.传统加工方法生产效率低,不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品质.硫磺熏蒸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便,是目前基层首选的中药材加工方法.中药经硫磺熏蒸后虽然能解决局部问题,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长期服用硫熏中药材可能对人体肝、肾等脏器造成较严重的危害.该文对硫磺熏蒸的应用沿革,其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相关的限量标准进行一个综述,并简要介绍了现代加工技术在食品及部分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中药材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中药材硫磺熏蒸的替代技术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 不同加工方法对天麻有效成分及SO2残留量的影响

    作者:宁子琬;毛春芹;陆兔林;季德;刘静;季琳;杨欢;王法琴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天麻中有效成分含量及SO2残留量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天麻中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Merck Purospher STAR色谱柱(4.6 mm×250 mm,5μm);甲醇(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 min-1;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0 nm;进样量为10 μL.在上述色谱条件下,5种成分均得到很好的分离,各成分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38% ~ 102.5%(RSD≤1.7%).天麻药材经煮制、硫磺熏蒸后,腺苷、天麻素、对羟基苯甲醇、对羟基苯甲醛、巴利森苷的含量与蒸制所得天麻药材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经硫磺熏蒸后的天麻药材二氧化硫残留量均超过400 mg·kg-1,此为制定天麻药材加工干燥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芪有效成分含量及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

    作者:季琳;毛春芹;陆兔林;李林;季德;宁子琬;刘静

    比较硫熏前后的黄芪有效成分含量差异以及二氧化硫残留量差异,为建立替代硫磺熏蒸法的黄芪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以甘肃陇西同一采收期的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加工方法对黄芪进行加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芪有效成分的含量,采用2011年版药典修订方法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黄芪甲苷三倍量硫磺熏蒸组含量高,十成干硫熏组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阴干组含量高,3次硫熏组含量低;二氧化硫残留量各硫磺熏蒸组均严重超标,其中3次硫熏组高.

  • 硫磺熏蒸对中药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兔林;宁子琬;单鑫;李林;毛春芹;季德;殷放宙

    硫磺熏蒸是近现代中药材产地加工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中药材在硫熏过程中因熏蒸作用、硫磺作用或两者的混合作用,某些活性成分发生了量变或质变,同时导致了二氧化硫与重金属残留,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品质,极大地限制了中药产业的良性发展.该文从中药化学成分分类的角度出发,初步阐述各类成分在硫熏过程中的变化,旨在结合中药材的不同性质,研究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对质量带来的影响,为优选其佳的加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以确保中药材质量的安全、稳定、可控.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