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茜草与茜草炭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影响比较研究

    作者:单鸣秋;陈星;李娟;喻斌;丁安伟

    目的:观察茜草与茜草炭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的影响,揭示两者在功效方面的异同.方法: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加冰水浸泡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以云南白药为阳性对照,连续给药7d,利用此模型观察茜草与茜草炭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对血液流变学、凝血酶活性及血小板系统的影响.结果:茜草能够显著改善不同切变率下血瘀模型大鼠的全血黏度及血浆黏度,在止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双向调节,对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表现出一定的影响,但弱于茜草炭.茜草炭主要通过影响内、外源性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原来达到促凝效果,能明显提高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P<0.01).结论:茜草既能化瘀,又能止血,茜草炭主要发挥其止血作用,进一步论证了茜草、茜草炭“生行熟止”的传统炮制理论.

  • 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磊;林成仁;任建勋;苗兰;姚明江;李丹;史跃;马彦雷;付建华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和痰瘀同治方高、中、低剂量组(生药2.0,1.0,0.5 g· kg-1),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术后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术后给药8周,观察心肌缺血程度的变化,并采用超声心动图和无创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心脏功能和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缺血程度明显增加,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中CO,SV和LCW均明显降低,而SVR则明显增加(P <0.05或P<0.01);超声心动图显示IVSd,LVPWs,EF和FS明显降低,LVIDs则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方能够减少心肌缺血程度,增强心功能;改善缺血导致的心肌结构和功能改变(P< 0.05或P<0.01).结论:痰瘀同治方对痰瘀互结证冠心病小型猪心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采用临床心功能的检测方法能正确评价冠心病小型猪心肌缺血后心功能的改变,缩小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之间的差距.

  • 脑内同步灌流NaN3致大鼠mPFC和海马细胞外液中胆碱类递质含量变化

    作者:张美玉;孙丹丹;刘洋;崔悦;赵小亮;张莹;王志国;王丹巧

    目的:观察脑内同步灌流特异性呼吸链复合体Ⅳ抑制剂叠氮钠(sodium azide,NaN3)对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和海马细胞外液中乙酰胆碱(ACh)和胆碱(Ch)含量的影响,建立线粒体损伤的AD急性模型.方法:应用脑双位点双通道同步微透析采样技术,对清醒自由活动正常大鼠mPFC和海马同步灌流含NaN3(50 μmol·L-1)和新斯的明(2μmol·L-1)的改良Ringer氏液120 min,并同步连续收集两脑区的透析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固定化酶反应器-电化学法动态监测ACh和Ch含量.结果:正常大鼠的mPFC细胞外液中ACh和Ch含量高于海马区,NaN3在灌流期间能明显降低mPFC/海马细胞外液中ACh,但显著升高Ch,并持续抑制mPFC/海马区ACh和Ch含量恢复.结论:大鼠脑内mPFC和海马同步灌流NaN3使胆碱能神经投射区域功能受损,可造成ACh和Ch代谢紊乱的AD急性模型,可用于病理机制和药理学研究.

  • 姜黄素对CNE-2细胞放射敏感性及机制的影响

    作者:王启瑞;范昊宁;殷志新;蔡红兵;邵萌;刁建新;刘远亮;孙学刚;佟丽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鼻咽癌细胞CNE-2放射敏感性及机制的影响.方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姜黄素对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Graph prism 6.0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细胞长链非编码RNA表达差异,Real-time PCR验证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结果:10 μmol·L-1Cur作用24h后,其放射增敏比1.03,表明低浓度的Cur可以增加鼻咽癌细胞的放射敏感性;FCM显示Cur联合照射组G2期细胞显著增加,S期细胞显著下降.GUCY2GP,H2BFXP,LINC00623等lncRNA在姜黄素组细胞中显著上调,ZRANB2-AS2,LOC100506835,FLJ36000等lncRNA在姜黄素组细胞中显著下调.结论:Cur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和长链非编码RNA的表达有关.

  • 氧化苦参碱抑制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及对ADMA代谢通路的影响

    作者:王洋;徐烨华;熊爱琴;袁娅妮;郑萍;马萍;戴贵东;徐清斌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抑制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慢性心力衰竭及其对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代谢通路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注射IS0 5 mg·kg-1·d-1,连续给药7d诱发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氧化苦参碱(100,50 mg· kg-1)于ISO注射前7d灌胃给药,共14 d.检测血清学指标、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质量,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氧化苦参碱(100,50 mg· kg-1)可显著降低ISO诱导的心力衰竭大鼠升高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水平,改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左心室重构,显著减轻ISO致大鼠心肌的病理学改变.还可降低ISO诱导心力衰竭大鼠血清ADMA含量(P<0.01),增加心室肌组织中二甲基二甲胺水解酶2(DDAH2)蛋白的表达(P<0.01),但对ISO诱导升高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MT1)无影响.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改善ISO诱导的慢性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ADMA水平和增高心肌组织DDAH2表达水平有关.

  • 基于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寒症模型的吴茱萸各性味组分的药性研究

    作者:孟永海;王秋红;杨炳友;杨志欣;王艳艳;王知斌;匡海学

    目的:阐明吴茱萸性味组分的药性归属.方法:采用冷水应激方法造成大鼠寒症模型,以模型大鼠血清中多巴胺(DA)、五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酯酶(AChE)及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等神经递质及激素含量为指标,考察吴茱萸及吴茱萸性味组分药性归属.结果:吴茱萸及各性味组分可在不同程度上纠正或缓解水应激寒症大鼠血清中与能量代谢、物质代谢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及激素的含量.结论:判断吴茱萸及各性味组分的药性应归属为温性.

  • 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汪兴宇;张宇燕;万海同;赵涛;付巍;周惠芬;周鹏;王泽锋;杨洁红

    目的:研究参芎注射液对老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通组、参芎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36.4,18.2,9.1 mL· kg-1·d-1).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参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检测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ELISA法检测对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结果:参芎注射液可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组织损伤程度,减少脑梗死范围,提高SOD活力,降低MDA,NO,NOS,LDH水平,抑制IL-1β和TNF-α的表达.结论:参芎注射液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自由基损伤和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有关.

  • 清开灵注射液类过敏反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崔宏玉;易艳;李春英;张宇实;赵雍;李桂琴;梁爱华;王云庭

    实验采用小鼠全身类过敏试验、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及测量血液中组胺,VEGF,TNF-α含量来研究清开灵注射液致小鼠和大鼠的类过敏反应,为其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小鼠全身类过敏试验:ICR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阳性药Compound 48/80 (Comp) 25 mg·kg-1组、清开灵注射液(QKLI)3,6,12 mL·kg-1组(本实验所用QKLI为液体,故剂量单位选用mL · kg-1),各组分别一次性尾静脉注射含0.4%伊文思蓝(EB)的受试药,记录给药30 min后耳廓蓝染阳性率,对耳廓蓝染程度进行评分,测定耳廓伊文思蓝渗出量.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剃除大鼠背部和脊柱两侧的毛,经尾静脉注射含0.6% EB的NS 2 mL·kg-1,10 min后,在麻醉的情况下,沿脊柱两侧,皮内注射阴性对照NS、阳性对照Comp(0.5 mg,50μL)、不同浓度QKLI(分别相当于清开灵注射液原液12.5,25,50 μL),各组注射体积均为50 μL.给药20 min后记录各注射点的蓝斑直径.对血液中组胺,VEGF,TNF-o的影响:ICR小鼠随机分成NS组、Comp25 mg.kg-1组、QKLI 12 mL·kg-1组.各组经尾静脉注射不含EB的受试物.给药30 min后,摘眼球取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实验结果显示尾静脉注射QKLI 3,6,12 mL·kg-1后,小鼠耳廓出现不同程度的耳蓝染现象.提示QKLI可引起小鼠血管通透性增高,导致其发生类过敏反应;大鼠皮内注射QKLI(相当于原液25,50 μL/点)时可导致注射点处形成与NS组相比直径较大的蓝斑(P<0.01);静脉注射QKLI后可引起血液VEGF明显增高,组胺有一定增高趋势,TNF-α未见增高.实验证明了QKLI有显著的使血管通透性增高的作用,从而诱发大鼠、小鼠而发生类过敏反应,其类过敏反应可能与组胺和VEGF释放有关.

  • 牡丹皮对AGEs诱导的系膜细胞增殖及基底膜增厚的影响

    作者:张明华;封亮;顾俊菲;蒋俊;贾晓斌

    目的:探讨牡丹皮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的系膜细胞增生及基底膜增厚的影响.方法:建立AGE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损伤模型,设置空白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200 mg·L-1],模型组(AGEs,200 mg·L-1),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阳性组(10 mmol· L-1),牡丹皮高、中、低剂量组(2×10-4,1×10-4,0.5×10-4g·mL-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牡丹皮对损伤的MC的增殖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Ⅳ胶原蛋白(type Ⅳ collagen secretion,ColⅣ)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FN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ColⅣ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牡丹皮能抑制AGEs刺激的MC增殖以及FN和ColⅣ分泌;Western blotting表明牡丹皮下调MC分泌的FN表达;Real-time PCR结果说明牡丹皮对AGEs刺激下的MC分泌ColⅣ的mRNA表达有下调作用.结论:牡丹皮对AGEs培养条件下的MC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牡丹皮能明显抑制基质中ColⅣ及FN的合成与分泌,抑制基底膜增厚,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 独蒜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超;韩少伟;崔保松;王晓娟;李帅

    应用硅胶、ODS、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相结合,从中药山慈菇来源之一——独蒜兰干燥假鳞茎的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其中菲及二氢菲类10个,联苄类2个,木脂素1个,甾醇1个;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monbarbatain A(1),2,7,2’-三羟基4,4 ',7’-三甲氧基-1,1’-二聚菲(2),白芨烯A(3),pleionesin B (4),shanciol H (5),{ 7-hydroxy-7'-(4'-hydroxy-3’-methoxyphenyl)4-methoxy-9,10,7’,8’-tetrahydrophenanthro[2,3-b] furan-8’-yl} methyl acetate(6),2,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4-甲氧基菲(7),2,7-二羟基-1-(对-羟基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8),赫尔西酚(9),贝母兰宁(10),石斛酚(11),山药素Ⅲ(12),丁香脂素(13),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14).其中化合物1-3,9,13,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蓖麻中的萜类和甾体及抗糖尿病活性研究

    作者:黎伸华;邓青;朱丽;赖春华;王恒山;谭钦刚

    运用多种色谱方法从蓖麻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萜类化合物和3个甾体化合物,经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ficusic acid (1),叶绿醇(2),callyspinol (3),羽扇豆醇(4),30-降羽扇豆-3β-醇-20-酮(5),羽扇豆-20(29)-烯-3β,15α-二醇(6),acetylaleuritolic acid(7),豆甾-4.烯-3-酮(8),豆甾-4-烯-6β-醇-3-酮(9),豆甾-4-烯-3,6-二酮(10),其中化合物1 ~ 3,5~10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体外抗糖尿病活性表明,化合物5,6对小鼠和人11β-HSD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和良好的选择性.

  • LC-Q-TOF-MS及LC-IT-MS分析酸枣仁汤的化学成分

    作者:朱云祥;陈璐琳;龚婧如;王书芳

    采用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及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LC-IT-MS)系统剖析了酸枣仁汤中化学成分.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Rapid Resolution HT(4.6 mm×50 mm,1.8 μm);以乙腈(A)-0..05%甲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柱温30℃.共鉴定了酸枣仁汤中48个化合物,并对化合物的药材来源进行了归属,首次报道了方剂中的31个化合物.LC-Q-TOF-MS结合LC-IT-MS可以简便、快速地对酸枣仁汤中化学成分定性分析,本研究结果为酸枣仁汤质量控制和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地黄生长期根叶中梓醇及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变化

    作者:吉雪琪;孙鹏;祁建军;廖登群;李先恩

    地黄主要活性成分为环烯醚萜苷,其中含量高的是梓醇.该文主要对地黄生长发育过程中根叶所含总环烯醚萜苷和梓醇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以地黄85-5为材料,于地黄不同生长期进行不同直径块根、不同叶龄的样品采集,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和梓醇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7-9月同一生长期地黄不同叶龄中总环烯醚萜苷和梓醇含量,幼嫩组织中含量较高,随着叶龄的增加而逐步下降;比较各生长期相同着生部位的叶片中梓醇和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大多数部位的叶片在10月达到高;同一生长期块根直径越大,有效成分含量越高;梓醇含量同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呈正相关.以期通过以上初步结论可以为地黄的萜类代谢调控研究和栽培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 白英中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作者:岳喜典;姚芳;张雷;李桂生;戴胜军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对白英中的倍半萜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发现并鉴定了10个倍半萜,分别为1β-羟基-1,2-二氢-α-山道年(1),boscialin(2),布卢门醇C(3),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9-one(4),去氢催吐萝芙木醇(5),布卢门醇A(6),(1'S,2R,5S,10R)-2-(1',2'-dihydroxy-1 '-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 dec-6-en-8-one (7),(1'R,2R,5S,10R)-2-(1’,2'-dihydroxy-1 '-methylethyl)-6,10-dimethylspiro[4,5] dec-6-en-8-one (8),2-(1',2'-dihydroxy-1 '-methylethyl)-6,10-dimethyl-9-hydroxyspiro[4,5] dec-6-en-8-one(9),蚱蜢酮(10). 10个倍半萜均为首次从白英中发现.

    关键词: 茄科 茄属 白英 倍半萜
  • 吉尔吉斯斯坦传统药用植物概况

    作者:王国强;黄璐琦;谢冬梅

    吉尔吉斯斯坦为中国毗邻的中亚国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特殊,植物种类繁多.通过对两国具有相同分布的药用植物在各自传统医学中的不同使用进行比较,整理出吉尔吉斯斯坦具有独特分布的药用植物的使用情况;同时,对其境内植物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为推动两国开展传统药用植物研究、开发与合作提供依据.

  • 人参属药用植物地上部位皂苷类成分的化学和分析研究进展

    作者:白敏;毛茜;徐金娣;朱玲英;朱贺;王强;李松林

    人参属药用植物地上部位与根茎具有不同的药理活性、成分组成及分布.该文主要对人参、三七、西洋参、竹节参地上部位(茎叶、花、果实)中的皂苷类成分和分析方法进行总结,为深入研究该属药用植物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以及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复方长循环肿瘤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秋萍;刘小蔓;戴俊东

    肿瘤一直是世界医疗界难以攻克的难题,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微环境多种因素的干预,使常规药物的效果有限.复方长循环靶向制剂以其高效、低毒、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在改善肿瘤微环境,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方面表现出特有的优势,现已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专业文献,对不同载体复方长循环肿瘤靶向制剂的体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复方长循环肿瘤靶向制剂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MicroRNA与高血压病

    作者:段练;熊兴江;王阶

    MicroRNA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包括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过激反应,血管内皮的功能紊乱,血管平滑肌的影响,而维持和恢复靶器官中相应miRNA的稳定表达可能成为高血压病治疗的一个新靶点.miRNA的调控过程的阐明和特定miRNA在高血压的靶点的明确将是一项非常有价值,非常激动人心的研究.可能将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引领向新的高度.回顾miRNA与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以及miRNA作为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重要借鉴是非常必要的.

  • 神经干细胞增殖信号通路网络分析

    作者:刘庆山;庄述娟;李克琴;李旭

    脑内神经干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对脑皮质功能重建非常关键,寻找调控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关键靶点和网络通路意义重大,也是医学界亟待解决的难题.该文以Notch通路作为网络核心,总结了国内外对Wnt,Shh,EGFR,细胞因子等信号与Notch信号通路构成的生物分子网络系统进展,重点分析了Notch通路中的Notch受体,CBF1,NICD,Hes1等关键节点,这些节点可能成为未来新型药物作用的潜在靶点.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的特点,与网络药理学有共通之处.中药的有效成分组或活性成分群是其发挥网络药理学效应的物质基础之一,值得深入探索.该文旨在为中药治疗神经退行性病变和神经损伤提供新的策略.

  • 夏枯草中苦味物质的初步分析

    作者:翟欣;奚梦茜;郭巧生;韩欢欢;张翔;杨伟;郑荣波;黄晓丹;朱焕蓉

    利用GC-MS和氨基酸分析仪分别分析夏枯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及种类,通过对各个组分质谱图对照分析,鉴定出酯、脂肪酸、芳香烃、酮和多种醇类物质,其中β-紫罗酮具有柏木、覆盆子等香型香气;橙花叔醇具有弱的甜清柔美的橙花气息;橙花醇甜而清鲜;橙花叔醇干甜而少清,微带木香;十六醛具有有花和蜡的弱香气;α-甜橙醛具有浓郁、新鲜的甜橙香味.这几类芳香物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夏枯草凉茶或者汤剂中的口感.在所检测的氨基酸中,所含的天然氨基酸所占比例较大,味感有苦味、微苦、酸(鲜)、甜味、微甜、酸(弱鲜)等.对夏枯草味感影响大的可能为苦味和微苦型氨基酸.

  • 甘草野外地物反射光谱特征研究

    作者:李慧;谢彩香;李晓瑾;温美佳;贾光林;石明辉;郭宝林;贾晓光

    为探究不同生长条件下甘草的地物反射光谱特征,为甘草遥感影像定量监测奠定基础.该文利用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生长期的不同甘草品种反射光谱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在可见光波段内受冠层叶绿素差异的影响,一年生乌拉尔甘草反射率明显高于两年生;在近红外波段受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一年生乌拉尔甘草反射率明显低于两年生乌拉尔甘草,两年生刺果甘草的反射率高于乌拉尔甘草.在近红外波段通过对红边参数分析发现,一年生甘草的红边光谱比两年生甘草波峰波谷变化大,刺果甘草由于植被覆盖度和叶面积指数大,植被长势较乌拉尔甘草好.对不同地区的甘草光谱数据通过包络线消除法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蒸发量是造成不同地区甘草光谱数据差异的主要因子,甘草光谱相似性与空间距离有关.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DTOPSIS法综合评价青川柴胡资源

    作者:孟杰;陈兴福;杨文钰;李志飞;张玉;宋九华;杨兴旺

    为了筛选适宜四川省青川县大规模推广种植的优质柴胡种质资源,并探索综合评价柴胡质量的新方法,对14个具有代表性的柴胡样品的12个性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融入DTOPSIS法,建立一种新型柴胡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8,10号柴胡种质资源综合质量优,可在青川县推广种植;采用灰色关联度法与DTOPSIS法的综合评价结果一致,DTOPSIS法中Ci的大差异达到46.33%,灰色关联度法中加权关联系数ri的大差异仅有13.10%;灰色关联度分析与DTOPSIS法结合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柴胡资源质量.

  • 贵州白苞蒿抗肿瘤、抗氧化内生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钱一鑫;康冀川;雷帮星;王鲁;黄英

    白苞蒿Artemisia lactiflora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对已分离获得的54株白苞蒿内生真菌粗提物分别采用MTT法和DPPH法进行体外抗肿瘤和抗氧化活性筛选,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共计10株(18.5%)白苞蒿内生真菌粗提物对入骨髓白血病细胞系(HL-60)、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生长的抑制活性较好,其中以链格孢属GYBH47菌株粗提物的抗肿瘤活性佳,对3种肿瘤细胞株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共计2株(3.7%)白苞蒿内生真菌粗提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好,其中,拟茎点霉属GYBH42菌株粗提物同时具有抗氧化活性和细胞毒活性.表明贵州白苞蒿内生真菌是寻找有价值的生物活性成分的潜在资源,其生物活性成分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 雷公藤内酯醇调控COX2/PGE2轴抑制Th17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彭桉平;王小云;庄俊华

    雷公藤内酯醇(TPT)是雷公藤的主要活性单体,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该研究在体外用不同浓度(0,10,50,100 nmol·L-1)TPT干预RA患者的滑膜成纤维细胞(RASFs)后,用qRT-PCR检测环氧化酶(COX)的mRNA表达,ELISA法测定前列腺素E2(PGE2)的水平.进一步添加或不添加外源性PGE2,用TPT干预的RASFs与健康志愿者CD4+T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产生IL-17和IFN-γ的CD4+T细胞亚群.结果显示,TPT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RASFs的COX2的mRNA表达以及PGE2的分泌(P <0.05);TPT预处理的RASFs呈剂量依赖性抑制Th17细胞分化,而外源性PGE2能逆转TPT预处理的RASFs抑制Th17细胞分化(P<0.05).综上表明TPT通过抑制COX2下调RASFs分泌PGE2,进而抑制Th17细胞分化.

  • 复方五指柑胶囊治疗风热感冒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

    作者:陈晓媚;曹晖;孙虹;温静;黄文华;胡雅静;林琳;汤翠英;许睿

    复方五指柑胶囊是由五指柑、十大功劳、岗梅、山芝麻等中成药组成的复方制剂,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平行对照设计来评价复方五指柑胶囊治疗风热感冒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试验组120例口服复方五指柑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对照组119例口服复方五指柑片,每次4片,每天3次.治疗3d后经统计分析得到,试验组综合临床疗效愈显率为63.3%,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愈显率为72.5%,总有效率为80.7%.2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复方五指柑胶囊服药量小,依从性好.

  • Graves眼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与雷公藤多苷干预的影响

    作者:许建平;许晨;陈俊;金志华;郑鸿飞;朱君

    探讨Graves眼病(GO)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及雷公藤多苷干预的影响.选择64例中重度急性期GO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2组均行基础治疗,对照组联合强的松0.75 mg·kg-1·d-1,逐渐减量(5~10 mg/周),至小剂量5 mg·d-1.治疗组联合雷公藤多苷20 mg/次,每天3次口服.3个月为1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2,IL-10,IFN-γ)水平及临床疗效.研究表明2组治疗前TNF-α,IL-2,IFN-γ明显高于健康组,IL-10明显低于健康组.治疗后治疗组TNF-α,IL-2,IFN-γ明显降低,而IL-10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88.10%;对照组57.14% (P <0.0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组治疗后眼球突出度检测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提示GO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2,IFN-γ)水平与眼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雷公藤多苷联合他巴唑治疗GO,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满意等优点.

  • 骨科洗剂一号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辉;俞杰

    为观察协定处方骨科洗剂一号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骨科门诊收集60例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采用骨科洗剂一号熏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内注射治疗,对2组进行为期5周的疗效对照观察.采用BJ评分作为总体疗效评价标准,采用VAS模拟尺作为镇痛效果评价标准.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BJ评分比较,经t检验,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2组治疗后BJ评分配对检验,t=1.76,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方法均有明显效果,但总体疗效相当.治疗组和对照组VAS评分差值比较,t=2.282,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骨科洗剂一号为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的有效方剂,具有镇痛效果显著的特点.

  • 用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的Caco-2细胞胶原包被6孔转运板体系的构建

    作者:杨雁芳;吴妮;杨秀伟

    6孔转运板胶原包被后进行Caco-2单层细胞培养,测定不同的胶原种类、鼠尾胶原铺胶浓度和铺胶时间下Caco-2细胞单层的跨膜电阻以及阳性药物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的被动扩散表观渗透系数,发现不同胶原包被条件对Caco-2细胞单层的完整性和转运能力无明显影响.因此2 μg·cm-2鼠尾胶原铺胶1h即可构建稳定的Caco-2细胞培养的胶原包被6孔转运板体系,为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吸收提供体外研究技术方法.

  • 基于GC-MS代谢组学法研究黄连、生地黄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配伍机制

    作者:王静;袁子民;李云兴;孔宏伟;许国旺

    该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方法对黄连、生地黄配伍前后用于Ⅱ型糖尿病治疗的配伍机制进行初步阐明.建立脂肪乳伴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致大鼠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比较黄连、生地黄及其不同比例配伍药对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黄连、生地黄配伍前后大鼠尿样代谢轨迹,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各组间的代谢物组差异.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黄连、生地黄配伍前后均能降低高血糖、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尿样代谢组的PCA分析结果表明,黄连组接近于正常组,不同配伍比例黄连、生地黄组没有明显区分.确定12个差异代谢物与Ⅱ型糖尿病相关,与模型组相比较,黄连给药后对其中7个差异代谢物有显著的回调作用.黄连、生地黄及其不同配伍比例药对在治疗Ⅱ型糖尿病时,黄连起到主要作用,是君药.生地黄是臣药,辅助黄连药材发挥药效作用,本研究为阐明中药配伍机制奠定基础.

  • 总量统计矩法评价祛瘀清热颗粒中大黄酸与大黄酚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作者:严云良;戴晓燕

    为明确总量统计矩分析法的适用性,该文运用总量统计矩分析法获取祛瘀清热颗粒中大黄酸与大黄酚在家兔体内的整体药动学特征,同时获悉2个有效成分于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在家兔体内的整体药动行为的差异.该文通过复制家兔血瘀模型,采用已建立的家兔血浆中大黄酸与大黄酚HPLC含量检测方法,测定灌胃祛瘀清热颗粒后正常与血瘀家兔体内2个成分的经时血药浓度,进一步采用总量统计矩分析法计算各总量药动学参数,比较2个成分在正常与血瘀家兔体内的整体药动学特征的差异.结果,血瘀组VRTt大于正常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组的AUCt,MRTt,t1/2t与Vt参数值均大于正常组,而kt,CLt小于正常组;表明与正常家兔相比,大黄酸与大黄酚在血瘀家兔体内的总体入血量更大,释放和吸收更快,滞留时间更长,消除减慢.总量统计矩可整合大黄酸与大黄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能表达祛瘀清热颗粒中这2个有效成分整体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 整合药理学:中药现代研究新模式

    作者:许海玉;杨洪军

    中药方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探索中药方剂的化学物质实体与机体生命活动的交互规律,是中药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在当前研究中,中药方剂研究存在整体与局部脱节、宏观与微观脱节、体内过程与活性评价脱节,为此,该文提出了整合药理学,从多层次、多环节对中药方剂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系统解析,从而揭示中药方剂物质实体与生命活动的交互规律,形成中药现代研究的新模式,促进组合药物的发展.

  • 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吴婉莹;果德安

    基于中药标准“以我为主,引领国际”的研究目标,阐述了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构建的科学方法.作者所在实验室多年从事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标准构建方法与思路的学习与实践,提出科学与实用为基本原则,“深入研究,浅出标准”为指导思想,符合中医理论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理念.中药标准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与标准建立两部分工作,其中深入的基础研究是需要溯本求源,需要全面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深入探讨;同时也对如何浅出科学实用的质量标准,提出了相关建议,包括对照物质,对照图谱以及新的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等.

  • 宋金元时期中药药味标定及演变规律考证

    作者:张卓;张卫

    中药五味是中药的基本属性之一.然而,历史上对于中药五味的标定十分混乱.宋金元时期是中药五味标定方式上的一个转型期,该文通过系统研究该时期的中医药文献,得出宋金元时期的药味标定规律,即中药药味经历了北宋前中期的口尝五味标定,后期的以类相推以及以药物功效反推的药物药味,后一种标定方式在金元时期达到了高峰.这种规律的总结为中药药味的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中药 五味 标定方式
  • 基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的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研究

    作者:孙娥;韦英杰;张振海;崔莉;徐凤娟;贾晓斌

    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炙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以往文献对淫羊藿的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药效变化2个方面,本课题组创新性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角度,并基于活性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研究炙淫羊藿的炮制机制.炙淫羊藿炮制作用分为炮制过程“热”和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2个关键环节,课题组通过连续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ADME角度着重阐明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热”的作用与科学内涵,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阐述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与增效机制.该文就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现代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 基于化学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的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体系的构建

    作者:孙娥;徐凤娟;张振海;韦英杰;谭晓斌;成旭东;贾晓斌

    该文基于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实践,集成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初步构建了基于化学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的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体系,形成了“化学成分变化-生物转化-体内外代谢-肠吸收转运-药动学结合药效学-药效机制”的创新研究模式,并结合淫羊藿以及其他中药炮制机制研究的具体实例,对该研究体系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与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探讨,将有利于系统、深入地挖掘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内涵,丰富中药炮制理论.

  • 基于体内自组装胶束形成机制的羊脂油炙淫羊藿增效机制研究思路与探讨

    作者:孙娥;张振海;崔莉;徐凤娟;李杰;贾晓斌

    应用辅料炮制中药,是我国传统制药技术的一大特色.如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揭示辅料炮制的科学内涵,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制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然而目前文献研究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2个方面尚不能全面解释辅料羊脂油的炮制机制.该文结合羊脂油所含脂肪酸类成分具有脂肪长链和表面活性的特点,并基于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淫羊藿黄酮自组装胶束模拟形成和促吸收的实验基础,创新性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研究羊脂油炙淫羊藿的作用机制假说,同时详细阐述了自组装胶束对淫羊藿黄酮促吸收作用和增效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揭示中药“油炙”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进展及研究思路探讨

    作者:孙娥;徐凤娟;张振海;贾晓斌

    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是中药炮制学和中药现代化的关键.目前中药炮制机制研究主要采用化学和药理学的方法,探讨中药炮制后增效、减毒、缓性或生熟异治的原理,从而使中药饮片的炮制机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引入,生物转化、肠吸收转运、药代动力学以及代谢组学等新方法开始逐步应用于中药炮制机制研究.该文通过总结近年来中药炮制机制研究领域的成果,分析和探讨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应从吸收代谢角度深入研究中药炮制机制、加强炮制辅料的作用机制研究、注重多学科结合与数据统计分析.同时结合课题组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提出“基于化学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的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新思路,为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