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淫羊藿女贞子配伍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研究

    作者:康学;李崭;张伟华;周琦;刘仁慧;王秀娟

    目的:探讨淫羊藿女贞子配伍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方法: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淫羊藿组、女贞子组、淫羊藿女贞子配伍组、雷洛昔芬组.维甲酸灌胃2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同时各给药组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治疗3周.测定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K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含量,并观察股骨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较对照组血清Ca,P含量显著降低,AKP,StrACP活性均显著升高,股骨头区骨小梁数目减少,窄小稀疏,断裂,呈典型的骨质疏松样改变;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可显著提高血清Ca,P含量,下调血清AKP,StrACP水平,且骨小梁数目增加,变宽,密集交织呈网状,以配伍组作用为显著.结论:淫羊藿女贞子可有效纠正骨代谢异常,改善骨组织病理状态,从而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其中以二药配伍应用效果更佳.

  •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肝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影响

    作者:李毅;卢德赵;唐利华;沃兴德;杨贞

    自20世纪60年代起,现代科学开始对热证的本质进行研究,但有关热证的病理机制和寒凉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尚未深入系统研究.该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热性中药喂饲动物造成热证模型,后用寒凉药进行实验性治疗,拟采用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技术对热证模型大鼠及寒凉药治疗后的大鼠肝线粒体蛋白组进行比较,从中发现热证及寒凉药治疗后的特异性相关蛋白质.

  • 雷公藤甲素通过抗ER磷酸化抑制小鼠4T1乳腺癌增殖作用研究

    作者:潘国凤;高建莉;张奇;吕圭源;陈素红

    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作用.本研究采用MTT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TP对小鼠乳腺癌细胞4T1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TP诱导的4T1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4T1中相关蛋白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reporter α,ERα),磷酸化ERα(p-ERα),ERβ即,p-ERβ,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ERK),p-ERK,p38,p-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SAPK/JNK),p-SAPK/JNK的表达.给药30 d后,活体荧光示踪技术观察TP对4T1-Luc细胞接种的BALB/c雌性小鼠乳腺癌的荧光强度,同时检测肿瘤体积和质量,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分析肿瘤组织ERα及ERβ的表达情况.发现TP体外浓度为100,10,1,0.1μmol·L-1时可显著抑制4T1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TP剂量为200 μg·kg-1时能抑制小鼠乳腺癌的增殖,TP的抗乳腺癌增殖作用与降低ERα,ERβ的磷酸化密切相关,但与MAPK通路的活化无明显相关性.

  • 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痰、毒、瘀”病机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建勋;林成仁;任建勋;李磊;任钧国;付建华;刘光宇

    目的:探讨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病机演变的规律.方法:将18只中国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丹蒌片组,每组6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高脂饲料喂养2周后,采用介入技术球囊损伤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内皮,继续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小型猪痰瘀互结证冠心病模型.于0周(实验前)、高脂2周(术前或给药前)、高脂6周(给药后4周)、高脂10周(给药后8周),分别观察各组动物体重指数(BMI)、血液流变性参数、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动态变化,并在实验结束时观察肝脏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及冠状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自第2周起至实验结束,血清TC,TG,LDL-C及VLDL-C水平均升高(P<0.01),5 s-1和60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增加(P<0.05或P<0.01);第6周时BMI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第10周时BMI及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冠脉管腔狭窄率、内膜厚度,及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均明显增加(P <0.05或P<0.01);肝脏TC和TG水平明显升高(P<0.O1).与模型组比较,丹蒌片组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其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率,及内膜厚度/中膜厚度比值均明显减少(P<0.01),BMI,血清TC,TG,LDL-C,VLDL-C,肝脏TC,TG,以及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亦均明显降低(P<0.05或P<O.01),5 s-1和60s-1切变率下的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痰浊、邪毒、瘀血三者的相互影响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发生和发展,是痰瘀互结证冠心病的关键病机所在.

  • 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对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Fas/FasL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国琳;李天一;卢雯雯;余国友;范永升

    目的:观察养阴益气活血方药对于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组织Fas/FasL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NOD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每天按100 g·kg-1灌胃养阴益气活血煎剂0.4 mL)、羟氯喹组(每天按60 mg·kg-1灌胃羟氯喹0.4 mL)、中西药组(每天灌胃养阴益气活血煎剂50 g·kg-1+羟氯喹60 mg· kg-,0.4 mL),每组8只,选8只Ba1b/C小鼠做为正常对照组.实验进行8周后处死小鼠,解剖摘取颌下腺,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颌下腺组织Fas,FasL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颌下腺组织Fas,FasL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Fas,FasL表达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FasL表达明显低于羟氯喹组(P<0.05).模型组小鼠颌下腺Fas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其他组,对照组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模型组小鼠颌下腺FasL mRNA表达高于中药组、中西药组(P<0.05);中西药组表达明显低于羟氯喹组(P<0.05).结论:养阴益气活血煎剂能下调干燥综合征NOD小鼠颌下腺Fas,FasL及其mRNA的表达,且与羟氯喹合用效果较好.养阴益气活血煎剂可能通过减少Fas/FasL调控的细胞凋亡达到治疗SS的作用.

  • 槐定碱抗骨癌痛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严继贵;杨宇清;王雅洁;阚晶

    目的:采用W256癌细胞诱导的骨癌痛模型大鼠探讨槐定碱抗癌痛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骨髓腔注射W256癌细胞复制骨癌痛大鼠模型;造模10 d后选取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及槐定碱治疗组,另取同期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大鼠于造模第15天开始给予槐定碱25 mg· kg-1治疗10 d;各组大鼠给药前、后测量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末次给药后,对大鼠患肢进行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患肢肿瘤组织环氧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槐定碱可明显提高骨癌痛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值(P <0.05,P<0.01);改善肿瘤引起的骨损伤(P<0.05),明显下调肿瘤组织COX-2,VEGF表达(P<0.05).结论:槐定碱对W256癌细胞诱导的骨癌痛大鼠有镇痛作用和抑制肿瘤发展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VEGF的表达有关.

  • 人参皂苷Rb1改善高脂喂养肥胖小鼠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异位沉积

    作者:尚文斌;于希忠;王国强;赵娟

    人参皂苷Rb1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前期体外实验显示人参皂苷Rb1能够抑制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和促进葡萄糖转运的作用.本研究利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研究人参皂苷Rb1对胰岛素抵抗和脂肪异位沉积的影响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将高脂喂养的肥胖雄性C57/L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DIO组),人参皂苷Rb1组(Rb1组)和罗格列酮组(Rog组),继续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另设立正常饲料喂养的C57/L小鼠为正常组(NC组);分别按20,10 mg·kg-1体重给予Rb1组和Rog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b1和罗格列酮,NC组和DIO组以等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2周后,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3d后,处死小鼠,留取血清,检测胰岛素、游离脂肪酸(FFA)及生化指标;称取肝脏质量,检测肝脏内甘油三酯含量和病理检测;称取附睾脂肪质量,蛋白印迹检测PDE3B,HSL,周脂素.结果显示人参Rb1治疗2周明显改善肥胖小鼠的葡萄糖耐量,除了0~120 min,Rb1组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0~30,0~60,0~90 min)较DIO组均显著下降(P<0.05,n=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显著下降(P <0.05,n=5);并且Rb1显著降低了肥胖小鼠肝脏内的脂肪水平(P <0.05,n=5),肝脏质量/体重也明显下降(P<0.05,n=8);Rb1治疗后,肥胖小鼠血中升高的FFA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n=8);附睾脂肪中周脂素表达水平得到部分恢复,但对PDE3B的表达以及HSL的表达和磷酸化激活未见明显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人参皂苷Rb1能够通过上调脂肪组织周脂素的表达,减少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和甘油三酯的异位沉积,这可能是其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和糖代谢异常的作用机制之一.

  • 紫皮石斛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甘小娜;徐英;徐红;刘家保;杨莉;王峥涛

    为建立云南省龙陵县紫皮石斛的地方质量标准,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紫皮石斛中多糖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甘露糖的含量,并根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相关附录测定浸出物.结果表明紫皮石斛的显微鉴别特征性强;薄层色谱分离度好,斑点清晰;紫皮石斛含多糖质量分数为35.7%~52.1%(平均42.7%),甘露糖为27.8% ~46.1%(平均35.8%),浸出物为4.5% ~ 10.6%(平均7.38%).所建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制定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评价云南省龙陵县紫皮石斛的质量.

  • 百尾参止咳活性成分研究

    作者:甘秀海;赵超;梁志远;龚小见;陈华国;周欣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研究百尾参Disporum cantoniense的止咳作用,利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手段对止咳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与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表明百尾参水提取物及乙醇提取物均有止咳活性,而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的止咳作用高于阳性对照;从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酮(1),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2),obtucarbamate A(3),obtucarbamate B (4),neotigogenin(5),偶氮-2,2’-双[Z-(2,3-二羟基-4-甲基-5-甲氧基)苯基乙烯](6),dimethyl{[carbonylbis(azanediyl)] bis(2-methyl-5,1-phenylene)}dicabamate(7),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活性跟踪显示化合物3,4,6具有止咳作用,其中化合物6的止咳作用与阳性对照相当.

  • 荷梗中的细胞毒活性生物碱

    作者:段绪红;裴林;蒋建勤

    研究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干燥茎的生物碱类成分及其细胞毒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荷梗提供依据.采用离子交换树脂、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HL-60癌细胞毒活性实验.从荷梗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为阿西米洛宾(1)、异乌药碱(2)、N-乙酰基去甲杏黄罂粟碱(3)、厚壳桂素(4)、velucryptine(5)、pycnarrhine (6)、鹅掌楸碱(7)、荷叶碱(8)、降荷叶碱(9)、杏黄罂粟碱(10)、N-甲基阿西米洛宾(11)、乌药碱(12)、N-去甲杏黄罂粟碱(13)、N-甲基乌药碱(14)、观音莲明(15).化合物1~7,12~15为首次从荷梗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6为首次从莲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在样品溶液浓度为1×10-5mol.L-1的条件下,化合物7~10,13,14对HL-60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51.36%,59.09%,52.51%,53.93%,51.43%和64.31%,表明上述化合物对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具有较明显的体外细胞毒活性.

  • 黄苞大戟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杨大松;魏建国;杨永平;杨永红;李晓莉

    对黄苞大戟Euphorbia sikkimens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RP-18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采用NMR等谱学方法鉴定结构.从黄苞大戟地上部分的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柚皮素(1)、山柰酚(2)、槲皮素(3)、山柰酚-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5)、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麦角甾醇过氧化物(7)、豆甾-5-烯-7-羰基-3β-甾醇(8)、3β-羟基-4α,14α-二甲基-5α-麦角甾醇-8,24(28)-二烯-7-酮(9)、β-谷甾醇(10)、10-葫芦二烯醇(11)、茛菪亭(12)、没食子酸乙酯(13)、对羟基苯甲醛(14)、3-羟基苯乙醇(15)、2,4-二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16).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黄苞大戟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4~8,15为首次从大戟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HPLC-TOF-MS对中药石见穿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别

    作者:周燕妮;赵亮;郑磊;吕磊

    运用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技术对中药石见穿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鉴别.色谱分离采用SHISEIDO MG C18(3.0 mm×100 mm,3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和水(含0.1%甲酸,B),梯度洗脱,A相比例随时间的变化:10% ~90%(0~33 min),90% (33 ~40 min);柱温25℃;流速0.6 mL·min-1,柱后分流比为2:1.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100~1 000.后,一次性鉴别出石见穿中28种的化学成分.该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HPLC-TOF-MS技术对石见穿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快速鉴别的方法,为中药石见穿的质量控制及体内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 量子探针技术在外源性残留物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在中药中的前景展望

    作者:杨锡辉;孔维军;杨美华;陈士林;赵明;欧阳臻

    以真菌毒素、重金属、农残为主的外源性残留物严重影响着中药的用药安全.半导体量子点纳米粒由于具有独特的光致发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和电致化学发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量子探针、量子传感器等领域.该文总结了量子点探针技术的特点及特异性基础,重点介绍了新型量子探针技术在真菌毒素、重金属、农残等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并结合中药中外源性残留物污染特点及《中国药典》限量情况概述了中药中三大外源性污染物限量标准及污染状况,展望了量子探针技术在中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 山蚂蝗属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刘超;吴颖;张前军;康文艺;张龙;周清娣

    豆科Leguminosae山蚂蝗属Desmodium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萜类、黄酮类、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菌消炎、保肝,解热镇痛、利胆利尿等药理活性.该文综述了2003年来山蚂蟥属20余种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为该属植物的研究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中药对Aβ清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鹏;黄福开;杨春;周辛;刘玉峰;严斌;宋小萍;刘亚丽;原林

    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在脑组织中聚集和沉积,启动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过程.因此,促进Aβ清除,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靶点之一.研究证明一些中药复方及提取物能影响淀粉蛋白降解酶的活性,血脑屏障的转运及小胶质细胞的吞噬,促进Aβ清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的记忆和学习.该文综述了Aβ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Aβ清除机制以及中药对Aβ清除作用.

  • 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晓忱;熊兴江;王阶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中医学病机规律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肾虚已成为现代病机关键,是当前中医治疗高血压病面临的新问题,临床运用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已成为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创新策略.该文系统回顾了补肾单味药、复方以及中成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以期为补肾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科学依据.

  • 地黄Aux/IAA家族基因RgIAA1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作者:王丰青;田云鹤;李明杰;杨金凤;张宝;林文雄;陈新建;张重义

    为了克隆地黄Aux/IAA家族基因RgIAA1,分析地黄RgIAA1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对逆境胁迫的响应.以拟南芥At IAA 14的cDNA序列为探针在地黄转录组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RgIAA1的序列特征及进化关系,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Rg IAA1在地黄不同组织以及逆境胁迫下的表达量.结果表明,获得1条903 bp的cDNA序列,包含一个681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26个氨基酸,具有Aux/IAA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域和特征序列.RgIAA1在地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呈差异表达,其中在地黄幼嫩叶片里表达强度大,其次为茎,且随着叶片的伸展,RgIAA1表达强度不断降低.在连作时RgIAA1的表达量升高,NaCl和渍水胁迫下RgIAA1的表达量降低.实验首次克隆了地黄Aux/IAA家族基因RgIAA1,为阐明其在地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的分子功能奠定基础.

  • 人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及纯化

    作者:林红梅;王泽玉;邵玥;秦晓晔;刘诗超;张鑫;杨利民

    研究提取人参叶中的总RNA,采用RT-PCR扩增人参叶Cu/Zn-SOD基因,构建pET-28 (a)-Cu/Zn-SOD原核表达载体.使用Escherichia 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进行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离子亲和层析进行纯化,并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目的蛋白的酶活.经RT-PCR扩增的人参Cu/Zn-SOD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高丽参Cu/Zn-SOD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9.00%.经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量约为44.42%,相对分子质量为16.30 kDa.纯化后的蛋白酶活可达到10 596.69 U·mg-1.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成功构建了人参pET-28(a)-Cu/Zn-SOD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人参Cu/Zn-SOD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诱导培养条件显著改变甘草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

    作者:刘凤彩;吕建明;吴秀祯;张卫

    采用化学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典型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条件对甘草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的影响,这些诱导培养条件包括甘草种属(胀果甘草和光果甘草)、外植体(胚轴和子叶)、光照条件(24h光照和24h黑暗)和2种激素组合.以化学成分总黄酮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评价不同诱导培养条件下获得的甘草愈伤组织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显示甘草种属、外植体和光照条件对甘草愈伤组织中总黄酮的含量影响显著(P<0.05).采用HPLC指纹图谱的差异度评价不同诱导培养条件对甘草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多样性的影响发现:诱导培养条件对愈伤组织的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有显著影响,激素组合(差异度=0.37)和光照条件(差异度=0.45)对甘草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的多样性影响大.上述结果对选择合适的愈伤组织和细胞系培养生产甘草药用次生代谢产物或活性组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丹参枯萎病及其病原菌的研究

    作者:杨立;缪作清;杨光;邵爱娟;黄璐琦;申业;王雪;陈美兰

    丹参是世界公认的治疗心脑血管病的首选药物,栽培丹参枯萎病发生严重,严重影响栽培丹参产量和质量.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形态学和病原学实验手段对从发生枯萎病丹参植株茎和根中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根据ITS序列采用PCR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确定.结果表明丹参枯萎病多发生7-8月高温、多雨季节,栽培一年丹参枯萎病的发生率为10%左右,而栽培三年或者三茬丹参枯萎病的发生率达到了60%~ 70%.枯萎病会引起丹参根腐,因此生产上易误认为根腐病.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ITS序列也表明其与黄瓜枯萎病菌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因此,作者认为引起丹参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

  • 中药材锁阳的ITS2条形码分子鉴定研究

    作者:侯典云;宋经元;石林春;杨培;陈士林;姚辉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准确、快速鉴定中药材锁阳及其混伪品.方法:采用试剂盒法提取药材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其核糖体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ITS2)并进行双向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3.7.1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比较ITS2序列的GC含量,采用MEGA 5.0计算种内、种间Kimura 2-pararneter(K2P)遗传距离,通过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比对和构建NJ系统聚类树进行鉴定分析.结果:锁阳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29 bp,种内变异较小,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003,锁阳药材及其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遗传距离为0.760,种间小K2P遗传距离明显大于锁阳种内的大K2P遗传距离.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系统比对和NJ树鉴定结果均表明ITS2序列可区分锁阳及其混伪品.结论:ITS2条形码可有效鉴定中药材锁阳及其混伪品,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几种因素对悬浮培养人参细胞生长和皂苷积累的影响

    作者:李铁军;廉美兰;于丹;邵春绘;朴炫春

    为了完善人参细胞悬浮培养体系,论文研究了人参细胞悬浮培养的动态,探明了培养瓶瓶盖透气滤膜的有无,摇床转速和接种量对人参细胞生长和皂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细胞悬浮培养过程中,细胞生物量和皂苷产量在培养20 d时达到大值,因此,可将培养期定为20 d.培养瓶盖上有透气滤膜时有利于人参细胞生长和皂苷合成;悬浮培养时摇床转速影响细胞生长但对皂苷合成无影响,转数为120 r·min-1时,皂苷生产量高.每个培养瓶接种6 g鲜重的细胞时,细胞生长和皂苷积累明显好于其他接种量,总皂苷质量分数达12.8 mg·g-1DW,生产量达146.6 mg·L-1.

  • 濒危药用植物八角莲菌根的显微结构观察

    作者:谭小明;余丽莹;周雅琴;周小雷;韦莹

    内生真菌在其宿主植物生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探讨濒危植物八角莲菌根的结构及内生真菌的分布情况,对其野生植株菌根进行了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野生八角莲植株与内生真菌关系密切,其根中定殖着2种不同形态的真菌;真菌主要分布于表皮层和皮层,其中皮层中分布着膨大的菌丝结构.研究结果为八角莲属植物菌根结构及其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研究提供了参考.

  • 均匀设计法优选祛斑凝胶剂基质处方

    作者:郭红叶;闫小平;伊博文;郑蕊;匡颖

    目的:优选祛斑凝胶剂基质处方.方法:采用U6(62 ×3)均匀设计法,以凝胶剂的流变学参数(在室温下的黏度和屈服值、在体表温度下的黏度和屈服值、触变性)为指标,优化凝胶剂成型处方.结果:祛斑凝胶剂基质佳处方为卡波姆9 401.0g,甘油5 mL,pH 5~6.结论:通过建立凝胶基质质量与凝胶流体学参数回归模型,能直接反应各因素影响作用,为凝胶基质处方的筛选能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采用该方法制备的祛斑凝胶剂均匀细腻,黏度适中,触变性良好.

  • 淫羊藿总黄酮的生物转化过程分析

    作者:高霞;刘璇;陈彦;王莹;贾晓斌

    该文旨在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在体外水解酶作用下的生物转化过程.主要采用蜗牛酶水解淫羊藿总黄酮,用HPLC测定总黄酮中主要黄酮的转化.数据结果显示已知主要黄酮成分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都在1~2h内分别完全转化为宝藿苷Ⅰ,箭藿苷A,箭藿苷B和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随着水解时间的延长,各转化产物被继续水解.因此可得出结论,蜗牛酶在37℃,pH 6.0的Hank's平衡盐溶液中,2h内能将淫羊藿主要总黄酮转化为次级苷或苷元,且其酶解产物与肠道代谢产物相一致.

  • 固体分散技术和包合技术对白头翁总皂苷增溶作用研究

    作者:管咏梅;张妮;陈振华;刘红宁;朱卫丰;陈丽华;杨明

    目的:考察固体分散技术及包合技术对白头翁总皂苷(白头翁总皂苷)溶出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PEG 4000固体分散体,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白头翁总皂苷-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通过IR,DSC,NMR鉴定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性质,并采用小杯法测定了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的溶出度.结果:IR,DSC,NMR的结果表明形成了固体分散体及包合物;溶出度大小依次为包合物>固体分散体>原料药.结论:包合技术能显著提高白头翁总皂苷的溶出性能,而固体分散技术对其增溶作用不明显.

  • 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潘旭旺;王维;方红英;王福根;蔡兆斌

    该文研究了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行为,以制备一种适合肝动脉栓塞的青蒿琥酯给药方式.以聚乳酸为材料,聚乙烯醇为乳化剂,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为指标,对聚乳酸浓度、聚乙烯醇浓度、药载比、搅拌速度等进行单因素考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佳工艺条件为聚乳酸质量分数9.0%,聚乙烯醇质量分数0.9%,药载比1:2,搅拌速度1 000 r·min-1.并对佳工艺进行了验证,微球粒径为(101.7±0.37) 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0.8±0.84)%,(53.6±0.62)%.研究表明该工艺合理,稳定性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基于哮喘小鼠模型研究生、制百部醇提物作用差异

    作者:陈晓霞;张晓丹;李红艳;贾天柱;杨静娴

    该文以OVA激发小鼠哮喘为模型,分别口服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生、制百部醇提取物,测定其脾细胞中Th1及Th2释放的细胞因子,采用RT-PCR技术测定实验小鼠肺组织中GATA-3及T-bet基因表达,比较生、制百部醇提取物治疗小鼠哮喘作用的差异性.结果发现与生品比较,制品给药后更能上调哮喘小鼠脾细胞中炎症因子IFN-γ(P<0.05)及下调IL-5(P<0.05);RT-PCR结果发现制品给药后更能上调T-bet/GATA-3(P<0.05)表达.该实验表明生、制百部醇提取物均通过调节Th1/Th2比例治疗哮喘,但制品作用更为显著,说明百部炮制前后其药效学上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临床治疗哮喘及慢性咳嗽时以制品入药更合理,为进一步揭示百部炮制原理奠定基础.

  • 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芍药苷、丹皮酚、苦杏仁苷和肉桂酸的含量

    作者:张艳海;张大伟;孟兆青;刘绿叶;金燕

    使用双梯度液相色谱系统和紫外检测器,建立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方法,同时测定桂枝茯苓胶囊中芍药苷、丹皮酚、苦杏仁苷和肉桂酸的含量.采用双梯度液相色谱的其中一个泵为一维分离泵,以乙腈为有机相,0.08%磷酸+0.08%三乙胺为水相,梯度洗脱,采用C18色谱柱(3.0 mm× 150 mm,3μm),流速0.5 mL·min-1;利用双梯度液相色谱的另外一个泵为二维分离泵,以乙腈为有机相,以20 mmol,pH 3.0的磷酸二氢钾为水相,梯度洗脱,采用PAⅡC18色谱柱(4.6 mm× 150 mm,3μm),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18,230,275 nm,采用波长切换方式.芍药苷、丹皮酚、苦杏仁苷和肉桂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55~222,6.6 ~264,3.3~132,0.315 ~ 12.6 mg·L-1;r分别为0.999 7,0.999 5,0.999 8,0.999 7;4个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6.12%~ 103.9%.该方法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评价药物质量.

  • 共聚维酮辅助馨月舒喷雾干燥及其对粉体学性质的影响

    作者:蒋艳荣;张振海;丁冬梅;严红梅;胡绍英;贾晓斌

    研究共聚维酮(PVP-S630)在馨月舒提取液喷雾干燥过程中的应用特性及其对粉体学及体外释药行为等药剂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在馨月舒提取液中添加PVP-S630进行共喷雾干燥研究,考察PVP-S630不同用量对解决喷雾干燥黏壁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馨月舒共喷雾干燥粉体的粉体学性质和有效成分金丝桃苷的体外溶出行为.结果表明PVP-S630抗黏壁效果显著,共喷雾干燥粉体粒径无明显变化,流动性提高,吸湿性改善,金丝桃苷体外溶出度显著提高.PVP-S630在中药喷雾干燥粉体中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王勇坚

    为探讨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118例肩周炎患者被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针刀治疗,而试验组则采用小针刀联合中药方剂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2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被记录与比较.终发现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2% (P<0.05,x2 =6.781);所有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经治疗均显著好转(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功能改善均更为显著(P均<0.05).由此可见,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疗效肯定,显著优于单用小针刀进行治疗.

  • 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尿蛋白谱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回归分析

    作者:万毅刚;孟宪杰;沈山梅;罗浔阳;顾刘宝;史喜苗;姚建

    分析Ⅲ期(丹麦Mogensen分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尿蛋白谱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候的依存性,为阐明DN患者中医证候辨证规律提供依据.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08例Ⅲ期DN患者中、低分子量尿蛋白、尿酶和中医证候等相关资料,进行尿蛋白与中医证候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尿蛋白包括24h尿蛋白定量(24 hurinary pro-tein,Upro)、尿白蛋白(urinary albumin,UAlb)、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ary retinal binding protein,URBP)、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urinary cystatin C,UCys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rinary N-acety1-β-D-glucosaminidase,UNAG)等;中医证候包括38项DN患者常见证候.结果表明,108例Ⅲ期DN患者Upro,UAlb,URBP,UCysC以及UNAG都异常升高;其主要中医证型是气阴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患者与非气阴两虚证患者相比,UAlb明显升高,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Upro升高与易饥多食、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等证候有依存关系;UAlb升高与口干欲饮等证候有依存关系;URBP升高与肢体麻木、气短等证候有依存关系;UCysC升高与小便清长等证候有依存关系;UNAG升高与小便频数等证候有依存关系.对于108例Ⅲ期DN患者而言,尿蛋白谱的特征是UAlb,URBP,UCysC以及UNAG异常升高;尿蛋白的主要病位在“肾、脾”;其主要病机是“脾肾两虚”;UAlb是气阴两虚证者的客观证素;UNAG和UCysC可能是肾气虚证的客观证素.

  • 中药治疗肿瘤的安全性评价

    作者:刘瑞;花宝金;李杰

    中药作为我国治疗肿瘤的特色,其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客观认识、分析和评价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对于肿瘤安全用药的科学决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已经成为影响国际交流的关键性问题.中药的安全性评价分为临床前、临床试验(微剂量试验和传统临床试验)、临床上市后再评价等3个阶段,在评价中要区分不同阶段、不同中药类型(经典方剂、中药提取物等)的评价重点,口服类中药注重慢性毒性反应,注射剂应关注微剂量试验与质量控制,有毒中药要重视抗肿瘤的量-效、量-时以及中药毒性分级研究,并且要不断完善各阶段抗肿瘤中药的安全评价方法,如引入证候分类理论的评价理念、引入与中医治疗疾病理念相似的代谢组学和真实世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并且在借鉴国外安全性评价理念的同时要注重中医理论的自身特色.积极探索抗肿瘤中药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策略对于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可为中药国际交流提供保障性平台.

  • 基于体内外相结合的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物质基础研究思路

    作者:成旭东;贾晓斌;封亮;蒋俊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是中药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准确有效地识别原方有效物质基础是二次开发中首要的难题,同时也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该文在目前已有的试验方法的基础上,根据中药复方多成分、复杂作用需要综合多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协同研究的思路,提出基于体内外相结合的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物质基础研究思路,认为物质基础研究需要分为识别、筛选、验证3个环节,每个环节设计相应的体内、外的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终筛选正确可靠的复方物质基础.该思路为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以及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 咖啡酸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及其在肠道吸收特性的研究

    作者:曾洁;王素军;杨本坤;钟运鸣;臧林泉;王羚郦

    目的:研究咖啡酸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及其在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大鼠分别采用静脉(2 mg·kg-1)、灌胃(10 mg·kg-1)给药研究咖啡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建立大鼠原位肠血管灌流模型研究咖啡酸在肠道的吸收率;采用Caco-2细胞模型研究咖啡酸的双向转运情况.结果:咖啡酸静脉(2 mg· kg-1)、灌胃(10 mg·kg-1)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咖啡酸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4.7%;咖啡酸在肠血管灌流模型中的吸收率为12.4%;咖啡酸的PappAP→BL及PappBL→AP不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在实验浓度的范围内,Papp→AP/PappAP→BL均大于2.结论:咖啡酸绝对生物利用度低,肠道吸收率少,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的转运途径可能为主动转运.

  • 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分析《中国药典》标准管理中药的局限性

    作者:杨光;王诺;郭兰萍;王永炎;黄璐琦;刘金欣

    药品市场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因此很多国家设立药品监管部门并发布法定标准对药品质量进行监管.中药管理是我国药品监管面临的特殊挑战,因中药的质量差异使得在化药上普遍应用的MQS标准对管理中药具有局限性,并可能危及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该文分析了药典标准在管理中药质量上存在的局限性,借鉴食品领域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提出建立中药质量TPC体系和探索《中国药典》之外的标准体系的政策建议,文章对中药经济和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 中药废弃物的转化增效资源化模式及其研究与实践

    作者:段金廒;宿树兰;郭盛;刘培;钱大玮;江曙;朱华旭;唐于平;吴启南

    药材生产-饮片加工-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化过程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中药资源产业链和产品集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然而,在药材生产与饮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药用部位”及“下脚料”,在资源性产品深加工制造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水、废气等大量的废弃物,既导致了中药资源的极大浪费又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新的压力.在前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依据中药废弃物所含资源性物质的不同理化性质与资源化潜力、不同利用价值等,构建了“三大利用策略”和“三类资源化模式”.该文在资源循环经济理论和中药资源化学研究思路的指导下,针对中药废弃物转化增效的资源化模式,从转化增效的实现途径、适宜技术体系、应用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推动和有效解决这一长期制约中药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和引导.

  • 安徽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布与生态环境调查

    作者:金琰琰;方成武;杨启清;高晓明;张传标;张明燕;王武;王林

    目的:掌握安徽省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布状况,了解并分析其生态特点,为安徽省发展石斛产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历史考证、资料收集、访问调查以及实地调查的方式,调查其资源分布;并以安徽省部分野生铁皮石斛生长地为代表,分析其生态环境特点.结果:安徽野生铁皮石斛资源仅在个别地方有零星分布,并且生长环境条件苛刻.结论:安徽野生铁皮石斛资源分布区域正在迅速减少,野生资源已面临濒危的局面,建议加强保护,在环境适宜地区进行人工栽培.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