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抗痨胶囊对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熊奇凌;何胜旭;林军;吕高荣;邹节明

    目的:探讨抗痨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用环磷酰胺复制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通过测定溶血素抗体、空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免疫球蛋白IgM,IgA,IgG等指标,观察抗痨胶囊对小鼠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结果:抗痨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抗痨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低下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抗痨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和免疫器官质量下降也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结论:抗痨胶囊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 胃疡宁丸抗实验性胃溃疡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作者:徐晶晶;黄萍;吴清和;操红缨;文思;刘静

    目的:研究胃疡宁丸抗实验性胃溃疡的药效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醋酸注射法、水浸应激性、阿司匹林诱发及幽门结扎性胃溃疡模型,观察胃疡宁丸抗胃溃疡的作用并考察其对血清NO,EGF含量,胃黏膜血流量,PGE2含量,及对胃液分泌、胃酸含量、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胃疡宁丸能够降低各种胃溃疡模型的溃疡指数,升高NO,EGF含量,PGE2含量及胃黏膜血流量,抑制胃液分泌和胃酸含量及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结论:胃疡宁丸具有明显的抗实验性胃溃疡的作用,该作用与其减少胃黏膜损伤因子(胃酸、胃蛋白酶),增加胃黏膜屏障的功能,增强胃黏膜修复作用(NO,EGF,PGE2,胃黏膜血流量)有关.

  • 黄芪甲苷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曹玲玲;李维祖;司秀莲;孙立;李卫平

    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Ⅳ,ASⅣ)对H2O2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将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H2O2模型组、AS Ⅳ(12.5,100 nmol·L-1)组、阳性药(Tempol,1×105nmol·L-1)组.采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HE染色检测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Cyclin A及磷酸化p38,T-p38的表达.结果:1×105,2×105,3×105,4×105nmol·L-1H2O2均能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发牛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细胞活力与H2O2浓度及其作用的时间呈正相关下降趋势.100 nmol·L-1黄芪甲苷能够显著减轻H2O2(3×l05nmol·L-1)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活力,抑制细胞凋亡,降低胞内ROS产量;恢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及各细胞周期的百分比,恢复细胞的正常增殖;降低磷酸化p38的表达.结论:黄芪甲苷对H2O2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影响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表达及降低H2O2诱导的细胞内ROS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 亚抑菌浓度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合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作用

    作者:官妍;李春;石晶金;周华娜;刘丽;王艳;濮燕萍

    目的:观察亚抑菌浓度(亚-MIC)的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影响.方法:连续稀释法测定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棋盘格法测定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作用;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XTT递减法评价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及与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黏附及对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扫描电镜观察亚抑菌浓度下2药单独及联合用药后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情况.结果: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62.5,7.812 5 mg·L-1;1/8MIC鱼腥草素钠、1/2MIC红霉素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的作用为协同,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红霉素以及二者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黏附和代谢均有抑制作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牛物被膜的形态有影响.结论:亚抑菌浓度的鱼腥草素钠、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牛物被膜有抑制作用;鱼腥草素钠和红霉素联合用药对表皮葡萄球菌悬浮菌和生物被膜的抑制具有协同作用,在对生物被膜菌代谢的抑制和对牛物被膜形态的影响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 荷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赵小亮;王智民;马小军;荆文光;刘安

    研究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干燥叶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荷叶提供依据.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为10-二十八烷醇(1)、β-谷甾醇(2)、1-十一烷醇(3)、1-二十烷醇(4)、胡萝卜苷(5)、6’-hydroxy-4,4’-dimethoxychalcone(6)、1-羟基-3,7,8-三甲氧基(山)酮(7)、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chrysoeriol-7-O-3-D-glucoside(9)、槲皮索-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11)、金丝桃苷(12)、槲皮素-3-O-芸香糖苷(13)、紫云英苷(14)、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1-6)-[α-D-来苏糖-(1→2)-D-葡萄糖苷](15)、异鼠李素-3-O-α-D-来苏糖-(1→2)-β-D-葡萄糖苷(16)、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7)、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1→6)-β-D-葡萄糖苷(18)、槲皮素(19)、山柰酚(20)、去氢荷叶碱(21)、莲碱(22)、stigmast-7-en-3-O-β-D-glucopyranoside(23)、stigmast-7-en-3β-ol(24)、邻二羟基苯(25)、alangionoside L(26)、icariside B2(27).化合物1,6~8,24,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8为首次从荷叶中分离得到.经体外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6,8,10,11,13,15对体外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具抑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63.99±24.29)%,(79.61±4.49)%,(49.96±12.61)%,(101.19±8.19)%,(88.41±6.76)%,(72.48±8.97)%,其中有5个化合物为黄酮类化合物.

  • 燕窝酶解产物中多肽的液相色谱质谱分析

    作者:刘琳;李修乐;高建萍;孔英俊;王明林;张贵锋;苏志国

    目的:针对燕窝中蛋白质糖基化程度不均一和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不稳定,以及由此导致的蛋门质难以分离、分析和鉴别的问题,研究1种燕窝巾蛋白质和多肽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分步法从燕窝中提取了蛋白质组分,采用糖苷酶和蛋白酶对蛋白质组分进行了处理,采用牛物质谱技术对蛋白质降解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的多肽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燕窝中的蛋白提取率为79.7%,采用多级质谱技术从提取蛋白质的糖苷酶和胰蛋白酶处理后的混合物中检测出20种多肽.结论:这些多肽的序列与已有蛋白质数据库中不同种类蛋白的局部序列相似,为富含糖蛋白的动物药成分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 八仙花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知斌;郭江涛;杨春娟;孟永海;王秋红;杨炳友;匡海学

    目的:对中草药八仙花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13C-NMR,MS等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包括三萜类3个,分别为泽屋萜(1),白桦脂醇(2),白桦脂酸(3);含氮类化合物6个,分别为2-乙基-3-甲基-马来酰亚胺-N-β-D-葡萄糖苷(4),尿嘧啶核苷(5),胸腺核苷(6),阿糖腺苷(7),烟酰胺(8),焦谷氨酸甲酯(9);异香豆素类2个,分别为绣球酚(10),绣球酚-4’-O-β-D-葡萄糖苷(11).结论:化合物1~4和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狗脊中新的水溶性鞣质

    作者:许枬;曹跃;石亚囡;钟旭;贾天柱

    目的:深入研究狗脊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纯化狗脊中的化学成分,并采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1个新的酚性成分,即4-O-咖啡酰-D-葡萄糖被分离得到,其结构通过1D,2D NMR和ESI-MS鉴定.结论:4-O-咖啡酰-D-葡萄糖首次从狗脊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为新的酚性化合物.

  • HPLC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方法学探讨

    作者:杨秀娟;洪燕龙;吴飞;阮克锋;冯怡

    目的:探讨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对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学进行考察,同时采用HPLC-ESI-MS研究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在加热过程中的化学成分转化情况.结果:钩藤碱在0.064~5.100 mg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当样品采用同流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87.51%~88.83%,提取回收率12.60%;当样品采用超声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99.48% ~ 103.2%,提取回收率47.08%.异钩藤碱在0.064~5.110 mg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良好;当样品采用回流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107.9%~113.9%,提取回收率40.00%,当样品采用超声提取时,平均加样回收率97.00%~99.59%,提取回收率51.03%.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回收率不合格的原因是钩藤碱在提取过程中大部分转化为异钩藤碱,有一小部分转化为未知成分;异钩藤碱在提取过程中转化为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去氢钩藤碱及22-O-β-D-glucopyranosyl isocorynoxeinic acid4种成分.结论:HPLC测定钩藤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宜采用超声提取法,并应注意同收率问题.

  • 现代生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士林;朱孝轩;陈晓辰;牛云云;张鑫;宋经元;罗红梅;孙超

    该文对DNA条形码等分子鉴定技术、一代和二代测序技术、基因克降等现代牛物技术在人参属药用植物的物种鉴定、转录组分析、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功能鉴定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现代牛物技术为人参属药用植物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提供保证,揭示了人参属药用植物转录组及功能基因等遗传信息,加速了人参属药用植物基因组图谱绘制,为阐明人参属植物中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人参皂苷合成的分子机制、实现体外合成重要天然产物以及对未来新药物的研发奠定基础.

  •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的调控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作者:尹雪皎;孙伟;万毅刚;涂玥;刘红;於丙寅

    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重要发病机制,其关键步骤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黏附性消失、间充质细胞标志性蛋白表达和细胞骨架蛋白重组、肾小管基底膜破坏、细胞迁移能力增强”等.这些关键步骤不仅与多条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有关,而且,在体内外可被一些单味中药(黄芪、冬虫夏草、丹参等)及其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黄芪当归合剂、益气活血方等)所干预.中药通过干预肾小管EMT病变过程而改善肾间质纤维化.

  • 虫草属真菌的生物活性及机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肖建辉;李彦;肖瑜;钟建江

    虫草是一类珍稀的药用真菌资源,其代谢产物和牛物活性具有多样性特点,在功能性食品和牛物医药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虫草物种资源丰富,其中冬虫夏草是我国名贵三大补益类中药之一.该文重点针对虫草及其代谢产物的牛物活性与作用机制的新进展进行述评,并对该类资源研发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今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 中药有效成分半抗原抗体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赵玉男

    中药有效成分半抗原抗体的应用已经触及中药研究的各个领域.首先,可将半抗原单克隆抗体设计成ELISA试剂盒,定量分析牛物样本或植物粗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和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其次,可将半抗原单克降抗体与固相载体相偶联,做成免疫亲和柱,应用于复杂样品的前处理以及knock-out提取物的制备.后,可将有效成分半抗原单克隆抗体单链可变区(scFv)的基因片段导入植物细胞内,基因重组后可得到有效成分高富集的新品种,实现药用植物的分子育种.

  • 白藜芦醇对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陆瑶;黄志军;袁洪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抗肿瘤、抗炎、缓解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研究白藜芦醇对常见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影响,对临床白藜芦醇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国内外大量的体内、体外实验证实白藜芦醇对细胞色素酶P450几种亚型的活性有影响,该文就近年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西南地区野生黄花蒿群落种间联结性分析

    作者:吴叶宽;刘翔;李隆云;彭锐;崔广林;袁玲

    目的:调查西南地区野生黄花蒿群落主要物种种间联结性,为黄花蒿种质资源保护和野生抚育等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方差分析、种间联结显著性检验等指标,对西南地区9省、市48个地区黄花蒿群落主要物种种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黄花蒿群落主要植物的总体关联性的方差比率为2.05,大于1,表现为显著正关联性.在10个主要物种的45个种对中,仅有4个显著负相关.x2检验和PC,OI,DI,AC值等表明种对1-8(黄花蒿-白苞蒿)、1-9(黄花蒿-狗尾草)、1-10(黄花蒿-三叶鬼针草)有较高关联性,对非限制性资源的利用有共同的反应或偏向.结论:西南地区野生黄花蒿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抗干扰能力较强,群落结构发育基本完全,种间关系稳定.

  • 仿生胶对枸杞木虱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作者:徐常青;刘赛;乔海莉;陈君;郭昆;于晶;余柳英

    目的:研究新型植保产品-仿牛胶对枸杞木虱及其天敌枸杞木虱啮小蜂、大草蛉试验种群的影响.方法:于枸杞萌芽期是在树冠上喷洒仿牛胶,定期调查枸杞木虱成虫、若虫及枸杞木虱啮小蜂成虫、大草蛉卵的数量,统计分析仿生胶对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仿生胶处理能够明显抑制枸杞木虱种群的扩张,对枸杞木虱啮小蜂及大草蛉的种群数量影响不明显,仿生胶作为新型植保产品值得深入研究.

  • 大蓟-魁蓟-覆瓦蓟的蒙花苷和大蓟苷含量比较

    作者:李治昊;宋良科;王小宁;王岩;吴蜀星;余成龙;宗玉英

    目的:通过对大蓟与主要类似品魁蓟、覆瓦蓟的性状与蒙花苷、大蓟苷含量比较,为研究药材大蓟的质量控制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实地采样并购买对口药材,将样本分为根、茎、叶、花与花序4部分,用HPLC测定蒙花苷、大蓟苷含量;色谱柱Waters XBridgeTM C18 (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45∶55);榆测波长326 nm;流速0.8 mL·min-1;柱温30℃.结果:蒙花苷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74 064X-47 748,R2 =0.991,大蓟苷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171 164X-180 707,R2=0.999,线性关系良好.大蓟叶蒙花苷质量分数为1.987 3%、魁蓟叶为1.412 2%、覆瓦蓟叶为0.149 2%,大蓟与魁蓟的根、茎中蒙花苷质量分数均较低,覆瓦蓟根未检出蒙花苷.大蓟苷在大蓟与魁蓟各部位均未检出,覆瓦蓟各部位中以叶的质量分数高为0.069 0%.结论:大蓟,魁蓟,覆瓦蓟均为菊科蓟属植物,药材性状十分相似,覆瓦蓟在四川做大蓟用可能与叶缘、叶面有针刺并能检测出大蓟苷(柳穿鱼叶苷)有关.魁蓟在陕西,四川、河南部分地区做大蓟用,可能与叶色、被毛、叶缘针刺以及粉末特征与大蓟药材记述相似有关.

  • 刺五加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用法分析

    作者:邢朝斌;曹蕾;周秘;修乐山

    目的:分析刺五加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方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刺五加叶绿体基因组的52条编码基因为材料,利用CodonW和SPSS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对应性分析.结果:刺五加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3个位置GC的量依次为46.46%,38.26%,29.88%,其中GC1与GC2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GC12与GC,的相关系数为0.205,未达到显著水平.同义密码子的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1的密码子共30个,其中29个以A或T碱基结尾.对应性分析的结果表明:第1轴显示了10.35%的差异,与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s,ENC)和GC3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8,0.353;确定了刺五加叶绿体基因组的16个优密码子.结论:刺五加叶绿体密码子第3位偏好以A或T碱基结尾,密码子使用模式受选择和突变及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选择的作用略大.

  • 泰山赤灵芝复合降解酶提取白花丹参须根有效成分的研究

    作者:李艳玲;辛晓明;苗增民;史仁玖;郝岗平

    目的:研究泰山赤灵芝复合降解酶在白花丹参须根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木质纤维素复合降解酶来提取丹参须根中的有效成分,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酶解参数.结果:利用优化酶解工艺所得到的丹参须根提取液中总丹参酮和总丹酚酸的提取率可达11.923%,12.465%,比常规非酶法提取提高了62.794%,56.086%.结论:采用木质纤维素复合降解酶酶解法可以充分提取出丹参须根中的有效成分,为中药废弃物的再次利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市售不同厂家人参多糖注射液的质量评价

    作者:万琴;萧伟;王振中;刘莉莉

    目的:评价目前市面上4个厂家5批次人参多糖注射液的质量.方法:从药物分析的角度,对人参多糖注射液进行常规检查,并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和单糖组成.结果:4个厂家的产品均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和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的相关规定,但是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单糖组成差异很大.结论:建议提高人参多糖注射液的质量标准,保障安全用药.

  • HPLC等度洗脱法同时测定银黄薄膜衣片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徐玫;袁琦;赵辉;李帆;呼晓雷;付颖颖;石国华;王晓明;张娜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黄薄膜衣片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等度洗脱法,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5∶55∶0.2),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28 nm,进样量20μL.结果:绿原酸和黄芩苷在2.200 ~44.00 mg·L-1和24.20~242.0 mg·L-1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3%(RSD 1.8%,n=9)和99.72%(RSD 1.9%,n=9).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银黄薄膜衣片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

  • 大承气汤煎煮过程去厚朴、枳实药渣与否其汤剂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研究

    作者:王跃生;邓杰华;魏惠珍;饶毅;申峰云;金浩鑫

    目的:《伤寒论》中大承气汤的煎煮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厚朴、枳实),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其中厚朴、枳实先煎后需去渣,该文旨在研究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以考察去厚朴、枳实二物药渣的科学性.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方法煎煮大承气汤,A汤剂(原法)去厚朴、枳实药渣,B汤剂不去厚朴、枳实药渣,采用HPLC测定2份汤剂及药渣中大黄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A汤剂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均较B汤剂含量高,A药渣总蒽醌含量低于B药渣.结论:大承气汤古法煎煮方式去厚朴、枳实药渣的科学性,就在于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为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 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平喘祛痰颗粒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含量

    作者:杨德斌;仝燕;马振山;王琳;董美虹;李艳玲;王锦玉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小儿平喘祛痰颗粒中3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henyl Ether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含0.1%的三乙胺)(3∶97),紫外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柱温35℃.结果: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78 60 ~3.144 μg(r=1.000 0),0.103 4~2.068 μg(r =0.999 7),0.430 5~3.157 μg(r =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46% (RSD 1.1%),103.0% (RSD1.5%),97.15% (RSD2 1%).结论:该法简便、稳定、可靠,可以用于小儿平喘祛痰颗粒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 中药化学成分抗菌活性化学信息学研究

    作者:张鲲;李岩;张卓然;关文辉;蒲艳春

    目的:采用化学信息学方法,分析中药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特征与其抗菌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Cytoscape 和ChemViz计算中药化学成分与目前临床使用的抗菌药物的二维化学结构相似度以及表征细胞渗透性的拓扑参数TPSA(Topolgical Polar Surface Area,拓扑分子极性表而积).继而计算8大类中药化学成分与已知抗菌药物的整体化学结构相似程度.结果:相比其他类别的中药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与现有抗菌药物较好的结构相似度,适宜的细胞渗透性.结合其较好的药物安全性特点,提示这类化合物可作为进一步合成抗菌药物的优选先导化合物骨架结构来源.结论:化学信息学的应用有助于探究中药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特征与其抗菌活性的构效关系,寻找合适的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骨架结构.

  • 网络分析方法在疾病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陈寅萤;王忠

    大多数复杂疾病并非是由单个致病基因引起的,而是多个基因或其产物功能紊乱所致调控网络失衡的结果.而药物则是通过作用于疾病网络中的多个靶点,对各靶点的作用产生协同效应,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干预,终达到治疗效果.与作用于单个分子或通路的传统方法不同,高通量数据的网络分析方法从疾病和药物相关网络的构建、网络分解及亚网络生物学意义的确认3个层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有助于更好地研究疾病病理和药物作用机制,为多组分多靶点的巾药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应用快速分离色谱-串联质谱(RRLC-QQQ)定量分析脑缺血后脑组织中内源性氨基酸的含量

    作者:高健;杨更亮;陈畅;杨洪军;吴宏伟;吴传鸿;朱丽;梁日欣;李韶菁

    目的:基于RRLC-QQQ建立脑缺血后脑组织中末衍牛化的内源性氨基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4.6mm× 250 mm,5μm)色谱柱,15 min内同时测定12种氨基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1.离子源为ESI,正离子扫描模式,扫描方式为多反应检测.结果:各氨基酸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r>0.996),其榆测限低于1.53 μg· L-1,定量限低于3.09 μg· L-1,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1%.结论: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相比,在脑缺血病理状态下,除N-乙酰天门冬氨酸外,脑组织中其余氨基酸水平均升高.部分氨基酸有显著变化,变化水平在术后12,24 h呈时间依赖性.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这种方法可以应用于寻找脑缺血生物代谢标记物,探索研究脑缺血分子机制以及中药多成分组合药物协同作用机制.

  • 线性探针微透析研究阿魏酸经皮给药后药动学

    作者:白洁;陆洋;杜守颖;刘聪敏

    目的:建立线性探针测定阿魏酸皮下浓度方法,考察温度、灌流液流速、浓度对线性探针回收率的影响,研究阿魏酸溶液经皮给药后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减量法测定阿魏酸线性探针的体内外同收率的稳定性,采用增量法测定体外回收率的影响因素,选择CD-1裸鼠作为实验动物,采用经皮微透析法进行体内药动学研究,HPLC测定透析液中阿魏酸的浓度.结果:温度对阿魏酸体外同收率有显著性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阿魏酸的体外回收率显著提高,随着流速的增加阿魏酸的体外同收率呈指数下降,在测定范围内,浓度对阿魏酸的体内外回收率无影响,在测定时间内阿魏酸体内外同收率稳定性、重复性良好,体外平均回收率为(24.82±1.01)%;体内平均回收率为(16.50±1.92)%;经皮给药后,阿魏酸86 min达到峰值,平均滞留时间为291 min.结论:线性探针可用于阿魏酸经皮给药的研究;阿魏酸可迅速透过角质层,适宜制成经皮给药制剂.

  • RP-HPLC测定theacrine的血药浓度

    作者:张维库;续洁琨;胡界晴;王夙博;李平;栗原博;姚新生;唐炳华

    目的:测定theacrine灌胃后在大鼠血浆中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RP-HPLC检测血浆样品,以咖啡因为内标.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4.6 mm×250 mm,5μm),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90nm,柱温为25℃.结果:Theacrine 血浆中质量浓度在0.5~100 mg·L-1线性关系良好(R2=0.998 9),低定量限为0.5mg·L-1.在theacrine 血浆质量浓度为0.5,5.0,50 mg·L-1时,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5.8士8.6)%,(92.5士5.0)%,(90.3±5.2)%.当给药质量浓度为30 mg · kg-1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Cmax(35.45±2.68) mg·L-1,tmax(0.51±0.13)h,t1/2(3.13±1.37)h,AUC0-∞(265.39±94.71) mg.L-1·.结论:经过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该研究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灵敏度较高、重复性良好,可为theacrine在体内的代谢研究提供依据,为探讨theacrine作用机制及药效学评价奠定基础.

  • 美国FDA“迷你哨点监测研究计划”的解读

    作者:谢雁鸣;廖星;申浩

    中药注射剂上市前需经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以检测其是否安全与有效,但是这些临床试验多限于有限人群的标准治疗使用,而且是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真实世界中,中药注射剂上市后的临床应用远比实验环境下的使用更为多变,对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的要求也更为严格.上市前研究所获得的仅是中药注射剂基本的疗效和安全数据,有很大局限性.该文通过对美国FAD“迷你哨点研究计划”进行解析,以期为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开展大样本的临床安全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 组分中药应重视制剂学方面的研究

    作者:冯怡;林晓;沈岚;洪燕龙

    限于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传统中药复方只能以丸、散、膏、丹等传统剂型形式表现;当前多组分中药的研究已成为中医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但其制剂成药性的研究往往被忽视.该文在提出了多组分中药研究应注意与中医药理论融合及其成药性评价2个关键难点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分中药理化性质的表征及其与成型工艺相关性、基于方-证-剂对应思想的调释微丸制备技术、基于集合数学模型的调释微丸组分释放评价技术等多组分中药制剂学研究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 常用藏药“蒂达(藏茵陈)”各品种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作者:阳勇;钟国跃;武小赟;罗维早;谷丹丹

    目的:建立藏药“蒂达”不同药材品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硅胶G板、三氯甲烷-甲醇(40∶1)展开,分离鉴别“蒂达”不同药材品种中的齐墩果酸成分.结果:对70个来源于龙胆科獐牙菜属、花锚属、扁蕾属、肋柱花属及虎耳草科虎耳草属的“蒂达”各品种药材中齐墩果酸的薄层色谱鉴别表明,除虎耳草外,其他来源品种中均检出有齐墩果酸,同种的各样品间薄层图谱特征一致,但同属不同种问及同科不同属间薄层图谱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齐墩果酸的薄层鉴别方法可用于“藏茵陈”药材部分种的鉴别,可以有效鉴别来源于虎耳草科与其他种的“蒂达”样品.

  • 壮药水银花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黄瑞松;陆峥琳;覃冬杰;廖月葵;梁子宁

    目的:建立壮药水银花质量标准,为控制该药材质量提供检验依据.方法:采用经验、显微、理化的方法,对该药材的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检查、浸出物、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量等项目进行检测,并制订相应的质控标准.结果:该药材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方法具有专属性,10批样品水分平均为11.6%,总灰分平均为6.6%,酸不溶性灰分平均为0.2%,醇溶性浸出物平均为24.4%,绿原酸平均为1.16%,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总量平均为3.13%.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水银花药材质量标准.结论:建立的水银花药材质基标准可有效控制该药材的质量.

  •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作者:黄璐琦;陆建伟;郭兰萍;张小波;赵润怀;张本刚;李昱;苏刚强;李大宁

    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规划是按照《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监测和信息网络建设”的要求,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促进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的职责,结合当前中药材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近年中央领导在中药资源方面相关批示,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业内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对开展新一轮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而进行的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