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丹参SmJAZ1蛋白原核表达及条件优化

    作者:张利华;吴文燕;黄璐琦;申业

    目的:在前期克隆丹参SmJAZ1基因的cDNA全长基础上,为研究丹参SmJAZ蛋白的功能,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丹参SmJAZ1蛋白,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将丹参JAZ1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上,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宿主菌中进行诱导表达.结果:对影响重组蛋白表达的4个因素,即诱导温度、诱导时间、IPTG浓度、及IPTG添加时间进行优化,确定丹参SmJAZ1重组蛋白适表达条件.IPTG浓度对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影响;随诱导时间和诱导温度增加,SmJAZ蛋白的表达量增加;而IPTG添加时间对蛋白的表达量有明显影响.结论:丹参JAZ1蛋白在30℃温度条件下,重组菌生长2 h(A600 =0.9),加入0.1 mmol·L-1浓度的IPTG,诱导20 h后,表达条件合适.

  • 甘草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对其编码酶催化效率的影响

    作者:刘颖;许巧仙;王学勇;刘春生;陈宏昊

    目的:利用GC-MS方法分析甘草不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型表达蛋白的催化效率,为揭示甘草HMGR多态性在优质甘草药材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从甘草中克隆的4种HMGR基因突变型构建表达载体,转化Escherichia coli BL21,进行诱导表达、检测、纯化及体外酶促反应,采用TLC及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L/V型突变(-HSL,-HSV)催化活性近似,GA插入型突变(GALLV,GALSV)催化活性近似,但插入型突变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前者,是前者的2倍左右.结论:甘草功能基因HMGR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甘草优质药材形成的分子基础.

  • 基于ITS2条形码SNPs的人参和西洋参PCR-SSCP分子鉴别研究

    作者:詹鑫婕;田程;张媛;刘春生

    目的:依据人参和西洋参ITS2条形码的专属性SNP鉴别位点,建立利用PCR-SSCP技术鉴别人参和西洋参的方法.方法:查找GenBank上已收录的人参和西洋参ITS2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筛选人参和西洋参ITS2序列的专属性SNP鉴别位点,据此设计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对11个人参样品和10个西洋参样品进行分析,对PCR产物进行测序验证.结果:人参和西洋参样品的PCR-SSCP谱带与各自的对照药材谱带一致,人参和西洋参的PCR-SSCP谱带有显著差异;PCR-SSCP鉴别结果和经测序鉴别结果一致.结论:和测序法相比,PCR-SSCP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人参和西洋参药材的鉴定.

  • 太子参不定根组织培养的研究

    作者:梁玉勇;尹双双;左北梅;高文远

    目的:对太子参不定根的培养条件进行系统的优化.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接种量、蔗糖浓度、无机盐浓度、培养天数、逐级扩大培养以及不同角度鼓泡式反应器对太子参不定根生长的影响,并对不定根中皂苷、多糖和氨基酸等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每1L培养基接种的不定根鲜重为6 g时,太子参不定根的干重增殖倍数达到大值;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太子参不定根干重增殖倍数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培养基中的无机盐浓度对不定根的生长有较大影响,3/4 MS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太子参生长呈“S”型曲线,在第28天生物量达到大.结论:接种量、蔗糖浓度、无机盐浓度、逐级扩大培养以及反应器角度都会显著影响太子参不定根的生长,不定根中的皂苷和氨基酸含量高于栽培的太子参,而多糖含量低于栽培的太子参.

  • 利用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培养铁皮石斛原球茎

    作者:姚睿;朴炫春;李铁军;邵春绘;廉美兰

    目的:探明影响反应器内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及物质合成的因素,为铁皮石斛原材料的大量生产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利用3L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以组培原球茎为材料,研究了接种量、光照强度和通气量对原球茎增殖生长和多糖及石斛碱积累的影响.结果:当接种量为10g· L-1时,培养30 d后原球茎颜色深绿,生长健壮.多糖含量在接种量处理间无差异,但石斛碱含量有差异(接种量10g· L-1处理高),多糖和石斛碱生产量在10g·L-1接种密度中高.光照强度1600lx条件下原球茎生长旺盛,光照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的积累起到促进作用,但对石斛碱的积累则有抑制作用,多糖含量和生产量在1 600,2 400 lx光照处理下好于暗条件处理;石斛碱的含量虽然在暗处理中高,但因原球茎生长不佳,石斛碱的生产量在1 600 lx的光照强度处理中出现大值.通气量为0.2(空气体积/培养体积/min)时原球茎生长健壮,颜色鲜绿,生长优于0.1,0.3处理,且多糖和石斛碱含量和产量均达大值.结论:在工作体积为2L的气升式球型生物反应器内,接入10g·L-1原球茎外植体,光照强度调节为1 600 lx,通气量为0.2有利于原球茎生长和多糖及石斛碱的生产,铁皮石斛原球茎生物反应器培养是大量快速生产多糖和石斛碱的有效途径.

  • 宿半夏SRAP-PCR反应体系优化的研究

    作者:张爱民;卢河东;薛建平;陶兴魁;薛涛;盛玮;朱艳芳

    目的:研究宿半夏SRAP-PCR分子标记技术的优化体系.方法:采用L16(54)正交设计对宿半夏SRAP-PCR反应体系进行了5因素(dNTPs,Mg2+,模板DNA,引物,Taq酶)4水平优化筛选.结果:半夏SRAP适合的正向引物是5’-TGAGTCCAAACCGGAAG-3’,反向引物为5’-GACTGCGTACGAATTACG-3’.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5 μL反应体系中含有70 ngDNA模板,0.9μmol·L-引物,0.2 mmoL·L-1 dNTPs,1.5~2.0mmol· L-1Mg2+,2.0 UTaq酶.结论:宿半夏SRAP-PCR体系的建立为今后构建半夏SRAP遗传图谱奠定了基础.

  • 鼓泡式生物反应器培养人参不定根的研究

    作者:左北梅;高文远;王娟;尹双双;刘辉;张黎明

    目的:研究鼓泡式生物反应器对人参不定根培养的影响.方法: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角度的鼓泡式生物反应器对人参不定根生长及人参不定根有效成分皂苷和多糖合成的影响.结果:不同生物反应器培养人参不定根中,适合培养人参不定根生长的佳反应器类型为120°圆锥型鼓泡式生物反应器.测定120°圆锥型反应器内的人参不定根生长呈典型的“S”型曲线.人参不定根在第40天得到大的生物量,并且鲜重、干重、干重增殖倍数都达到了大值,分别为113.15 g,9.62 g,63.13倍.人参不定根总皂苷和多糖质量分数为2.25 mg·g-1和2.73%.结论:适合培养人参不定根的佳反应器为120°圆锥型鼓泡式生物反应器.该实验为工业化生产人参有效活性成分奠定基础.

  • 贯叶连翘不定根反应器培养的初步研究

    作者:于晓坤;朴炫春;代月;李铁军;廉美兰

    目的:对贯叶连翘不定根进行反应器培养,寻找适合不定根生长的适宜条件,为大量生产贯叶连翘不定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5L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研究了IBA浓度、糖种类和浓度、不定根的接种量和通气量等影响因子对贯叶连翘不定根培养的影响.结果:在MS培养基中培养贯叶连翘不定根,随着IBA浓度的增加,贯叶连翘不定根增殖系数呈增长趋势,当IBA质量浓度在1.25~1.75 mg·L-1时不定根生长良好;在糖种类和浓度试验中,发现以蔗糖为碳源培养的不定根生长好,增殖系数达大值22.15,当蔗糖质量浓度为30g·L-1时鲜物重、干物重和增殖系数均达大值;在接种量试验中,结果表明当反应器的接种量为20 g时有利于不定根的生长;在通气量试验中,当反应器的通气量为0.075(空气体积/培养体/min)时,不定根的生长旺盛,不定根的增殖系数显著增加;在不同大小反应器中培养不定根,发现不定根在5L反应器中的培养条件完全适用于10,20 L的反应器.结论:IBA浓度、糖种类和浓度、不定根的接种量和通气量对贯叶连翘不定根的生物反应器培养有显著影响.

  • 桑树细胞培养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陶小宇;张德武;陈日道;尹云泽;邹建华;谢丹;杨林;王春梅;戴均贵

    目的:研究桑树细胞培养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桑树悬浮细胞培养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异补骨脂查尔酮(1),染料木素(2),norartocarpetin (3),阿尔本A(4),光桑酮E(5),桑呋喃F(6),chalcomoracin (7),桑酮J(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桑树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基于双向位点特异性PCR的金银花真伪鉴别方法研究

    作者:蒋超;张雅华;陈敏;袁媛;林淑芳;吴志刚

    目的:筛选获得金银花真伪鉴别SNP位点并建立双向位点特异性PCR方法,用于鉴别金银花和其常见伪品以及两者的混杂品.方法:通过对GenBank收录的忍冬属植物叶绿体trnL-trnF序列进行对比分析,获得金银花真伪鉴别SNP位点;并依据该SNP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对84份金银花基原植物及其市售饮片、伪品进行双向位点特异性PCR扩增,并根据真伪品的特异性条带进行金银花药材鉴别.结果:退火温度为61℃时,正品均出现468 bp的条带,红腺忍冬、华南忍冬、灰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水忍冬、金银忍冬、郁香忍冬、新疆忍冬、繁果忍冬等9个伪品均出现324 bp的条带,在正品DNA中掺入5%以上伪品时同时出现正品和伪品条带.结论:双向位点特异性PCR可以鉴别金银花真伪品及两者的混杂样品.

  •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红豆杉EST-SSRs标记研究

    作者:吴琼;段小群;陈旭;肖培根

    目的:利用高通量测序,对红豆杉Taxus cuspidata转录组进行EST-SSRs发掘和研究.方法:提取红豆杉叶片cDNA,应用454 GS FLX Titanium测序,采用Newbler Assembler Software软件对序列(high-quality sequences)进行从头拼接,获得一致性序列(unique sequences).用Simple Sequence Repeat Identification Tool (Perl Script)对一致性序列进行分析,检索SSRs模体;采用PRIMER3设计扩增引物.结果:高通量测序获得红豆杉81 148条ESTs,经拼接得到20 557条unique sequences,从中发现了753个EST-SSRs.依据其邻近序列设计引物,共有519条EST-SSRs获得了扩增引物.在红豆杉EST-SSRs中随机挑选序列构建小样本,克隆测序结果表明87.5%的序列与Sanger测序结果一致.结论:首次获得了红豆杉属EST-SSRs,为红豆杉的种质资源培育、功能基因及基因组差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 地黄叶片试管块根诱导体系优化的研究

    作者:薛建平;薛涛;郭兰;朱艳芳;卢河东;张爱民;盛玮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蔗糖和植物生长物质对地黄叶片试管块根诱导的影响,建立从地黄叶片诱导试管块根的高效体系.方法:以85-5地黄试管苗的叶片作为外植体,先经生根诱导,后转接至正交设计的培养基中,诱导地黄试管块根.结果与结论:NAA对试管地黄诱导影响显著,其次分别为蔗糖和6-BA,以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地黄试管块根的佳培养基为MS+6-BA3 mg·L-1+NAA0.1 mg·L-1+蔗糖70g·L-1.该研究为今后利用地黄试管块根进行人工种子和次生代谢研究提供了高效的培养体系.

  • 根癌农杆菌介导sHSP基因对半夏的遗传转化

    作者:郭朝阳;崔婷婷;薛建平;朱艳芳;张爱民;盛玮;滕井通

    目的:建立高效的半夏遗传转化体系.方法:以半夏试管苗的叶柄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探索了酚类物质、农杆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及共培养时间等对半夏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不经过预培养阶段,用含AS 40 mg·L-1的根癌农杆菌菌液侵染15 min后共培养3d时可有效提高遗传转化效率.将转化后的叶柄接到含有100 mg·L-1 Kan和350 mg·L-1Carb的分化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培养,30 d左右在叶柄的两端分化出抗性的试管小块茎.对抗性转化植株进行Gus染色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sHSP已经整合到半夏基因组中.

  • 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黄芩愈伤组织的生物量和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作者:万贵香;马琳;张坚

    目的:探索有利于黄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激素组合.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测定愈伤组织的生物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愈伤组织中黄芩苷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 53∶0.2),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室温.结果:采用6-BA 1.5 mg· L-1 +NAA0.5 mg· L-1诱导培养的黄芩愈伤组织中黄芩苷含量较高,达到49.78 mg·g-1,生物量为29.34 g/瓶.结论:通过筛选适宜的外源激素组合可以促进黄芩愈伤组织生物量的提高和次生代谢物黄芩苷的积累.

  •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筛选及分类鉴定

    作者:王莉莉;吕会芳;张丽;化海霞;王杰华;胡之璧;黎万奎

    目的:从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Thunb.ex Murray) Trevis.内生真菌中筛选具有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菌株.方法:利用乙酰胆碱酯酶水解α-萘乙酯的产物和固蓝B盐发生显色反应的原理,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法对59株蛇足石杉内生真菌发酵产物进行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筛选,并通过18s rDNA和5.8s rDNA序列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对目标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蛇足石杉内生真菌LQ2F01在抗乙酰胆碱脂酶活性筛选中呈现阳性颜色反应,18s rDNA和5.8s rDNA序列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分类表明该菌株属枝顶孢霉属Acremonium.结论:蛇足石杉内生真菌LQ2F01表现出和宿主植物相同的抗乙酰胆碱脂酶活性,在天然药物开发以及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关系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 巫山淫羊藿分蘖芽组织培养研究

    作者:周海琴;朱国胜;郭巧生;刘作易;周宁

    目的:建立巫山淫羊藿的组培快繁体系,为实现其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巫山淫羊藿分蘖芽为外植体,MS,B5,WPM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6-BA,NAA,GA3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芽的诱导与增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芽适宜的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再用0.1% HgCl2连续2次消毒(4+2) min,污染率可控制在5%以内,存活率为75%.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WPM+ 6-BA 2.0 mg·L-1+NAA0.1 mg·L-1+GA3 0.5 mg·L-1,诱导率为75.5%,且基本培养基和6-BA对诱导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WPM+6-BA2.0mg·L-1 +NAA0.5mg·L-1,增殖系数为3.3;佳生根培养基为1/2 WPM+IBA0.5 mg·L-1 +0.05%活性炭,生根率为90%,每株3~6条根,苗生长健壮.结论:筛选出了分蘖芽适宜的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适宜的培养基,建立了巫山淫羊藿分蘖芽的组培快繁体系.

  • 黄芪与其混伪品的ITS序列分子鉴定研究

    作者:崔占虎;李越;袁庆军;周立社;李旻辉

    目的:研究黄芪与其混伪品之间的DNA分子鉴别方法.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13份,替代品红芪2份,混伪品紫花苜蓿3份和蜀葵1份,所有样品进行总DNA的提取,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得到相应的序列,同时从GenBank下载蓝花棘豆、锦鸡儿2种伪品的ITS序列.用MEGA 4计算其种间的K-2-P距离,后利用ITS序列构建其系统发育树.结果:测得了19份样品的ITS序列全长,分别为蒙古黄芪646 ~ 650 bp,膜荚黄芪为646~650 bp;红芪为664 bp;紫花苜蓿为659 bp;蜀葵为728 bp,在GenBank中注册,获得登记号.通过以ITS序列重建系统进化树进行的聚类分析可以将黄芪与其混伪品有效的区分开.结论:ITS序列能够成功鉴定黄芪及其易混伪品,可以作为黄芪与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方法.

  • 福建金线莲与菌根真菌互作过程中的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高川;郭顺星;张靖;陈娟;张丽春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差异研究菌根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机制.方法: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结合MALDI-TOF/TOF质谱方法研究了接种瘤菌根菌属Epulorhiza sp.的福建金线莲的蛋白组.结果:MALDI-TOF/TOF质谱分析了27个差异蛋白点,在数据库中以绿色植物为检索范围,确定了22个差异蛋白,功能大多涉及植物的信号传导、代谢调节等,光合作用及物质代谢中的功能蛋白及酶类等也有涉及.结论:菌根真菌通过影响植物的调控系统作用于植物,积极的调控使得植物物质代谢、光合作用等增强,进而表现出植株健壮、抗性增强;研究还表明植物与菌根真菌互作时可能发生某些基因的沉默.

  • 藏茵陈总萜酮的人肠内细菌代谢研究

    作者:李爽;田成旺;吴帅;杨秀伟;王丽莉;张铁军

    目的:研究人肠内细菌对藏茵陈总萜酮的代谢.方法:采用人肠内细菌与藏茵陈总萜酮在厌氧条件、37℃共温孵培养的方法对其进行代谢,通过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处理,HPLC-DAD进行分析检测,HPLC-MS进行代谢产物的定性分析.结果:藏茵陈总萜酮在人肠内细菌调控下生成8个代谢产物,其中2个初步鉴定为龙胆宁碱和芒果苷元.结论:藏茵陈总萜酮可被人肠内细菌进行代谢,为藏茵陈总萜酮口服肠内菌代谢过程提供了一定的试验依据.

  • 柘树悬浮培养细胞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尹云泽;王瑞杉;陈日道;乔立瑞;杨林;王春梅;戴均贵

    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Sephadex LH-20等分离和纯化技术,从柘树悬浮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依据其理化性质和各种波谱技术分别鉴定为1,3,5-三羟基-4-异戊烯基(口山)酮(1),怀特酮(2),6-异戊烯基芹菜素(3),甘草黄酮C(4),柘树黄酮C(5),erythrivarone A (6),derrone(7),红花素(8),染料木素(9)和香橙素(10).其中化合物1为(山)酮类化合物,化合物2~10为黄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是从该植物中未曾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 白色紫锥菊不定根诱导及咖啡酸衍生物积累研究

    作者:吴春华;黄韬;崔锡花;白基烨

    以白色紫锥菊试管苗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素2,4-D,IAA,IBA,NAA对不定根诱导以及IBA浓度对液体悬浮培养中不定根的生长及咖啡酸衍生物积累的影响,并进行了生物反应器培养.结果表明,对白色紫锥不定根诱导适合植物生长素是IBA1.0mg· L-1,不定根诱导数目达到22.5根/培养皿.液体悬浮培养中IBA 1.0 mg·L-1适合不定根生长及咖啡酸衍生物的积累.白色紫锥菊不定根在5L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培养30 d后可获得8.98 g· L-1干重,是三角瓶悬浮培养干重4.38 g·L-1的2.05倍;生物反应器培养的不定根中紫锥菊苷质量分数为14.08 mg·g-1(干重),是栽培根的2.4倍;氯原酸,菊苣酸,总咖啡酸衍生物含量是栽培根的4.0 ~25.6倍.该研究为大量生产紫锥菊药品可提供富含紫锥菊苷等咖啡酸衍生物的高品质生物医学药材.

  • 甘草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颖;许巧仙;王学勇;刘春生;陈宏昊

    目的:揭示甘草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基因的多态性,并阐述HMGR基因多态性与甘草酸含量的相关性.方法:以甘草酸含量差异显著的甘草个体为材料,通过RT-PCR法扩增其HMGR基因编码区;与载体pMD19-T连接后克隆测序;通过多重比对进行HMGR基因多态性分析,及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关联分析.结果:HMGR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包括整码突变、碱基置换突变、拷贝数多态性及等位基因杂合;HMGR编码氨基酸序列中存在以下4种类型变异,即-HSL,-HSV,GALLV,GALSV,其中-HSV型为甘草中普遍存在类型,-HSL型为甘草酸低含量甘草的特有类型,GALSV型为甘草酸高含量甘草特有类型.结论:甘草HMGR基因编码区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和甘草酸含量之间具有相关性.

  • 甘草鲨烯合酶基因多态性对其编码酶催化效率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颖;张宁;王学勇;刘春生;陈宏昊;文浩

    目的:分析甘草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QS)基因多态性及其对编码酶催化效率的影响,为揭示优质甘草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甘草总RNA; PCR扩增其SQS基因编码序列;测序后分析SQS序列的多态性;将具有明显差异的4个甘草SQS序列(SQS1C,SQS1F,SQS2A,SQS2B)连入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大肠杆菌BL21;IPTG诱导蛋白表达,纯化后用于体外酶促反应;GC-MS鉴定产物并比较相对含量.结果:甘草SQS1基因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ar polymorphisms,SNPs)、插入与缺失多态性(InDel)、选择性剪接(AS)多态性;SQS2基因只存在SNPs.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SQS1非保守替换占53.94%,结构域中有2个位点突变;SQS2非保守替换占60%,结构域中有1个位点突变.在4种编码酶的体外酶促反应中,利用GC-MS均能检测到产物生成;SQS1F编码酶积累鲨烯的能力高于其他序列.结论:甘草SQS基因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其编码酶催化效率差异显著,这可能是优质甘草形成的分子基础.

  • 不同发育阶段对黄芩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

    作者:胡国强;袁媛;伍翀;蒋超;汪周勇;林淑芳;吴志刚

    目的:分析黄芩生长发育及其活性成分积累的关键物候期.方法:将从山东莱芜收集的黄芩种子分别在北京房山和山东莱芜进行播种,选择萌芽期、展叶期、花果中期、花果末期、枯黄期收集黄芩的地上部和地下部,测定其主根长度、根鲜重、根径、茎长度.利用HPLC测定根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利用RT-PCR方法分析根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1,PAL2,PAL3)、肉桂酸-4-羟基化酶(cinnamate-4-hydroxylase,C4H)、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oumaroyl-CoA ligase,4CL)、查尔酮合成酶(chaleone synthase,CHS)、葡萄糖苷酸酶(glucuronidase,GUS)和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lucuronate:baicalein 7-O-glucuronosyltransferase,UBGAT)的转录水平.结果:从幼苗期至展叶期,黄芩地上部生长较快,而根部的生长主要集中在花果中期至枯黄期.黄芩整个生长发育阶段总黄酮含量的变化不显著、黄芩苷含量逐渐上升、黄芩素含量逐渐下降.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基因PAL,4CL在枯黄期表达水平量高;CHS转录水平则在花果中期-花果后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而后在枯黄期下降.结论:结合黄芩活性成分及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分析,展叶期和枯黄期可能是影响黄芩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含量的主要物候期.

  • 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谢腾;王升;马炯;郭兰萍

    20世纪末生命科学迅猛发展所产生海量生物学数据中亟待挖掘的生命科学规律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中药资源(Chinese medicinal resources),尤其是中药植物资源,是中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和重要的生命科学研究开发工具,近年来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资源研究中的应用有了快速的发展,涉及了不同层面的组学,为揭示其中生物学规律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方法技术和强有力的发掘工具,同时加快了中药资源领域的研究和中药产业的发展.文章全面收集汇总了生物信息学在中药资源研究中应用的数据,并对其在中药资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资源研究提供基础的生物信息学信息.

  • 药用植物不定根培养的影响因素

    作者:尹双双;高文远;王娟;刘辉;左北梅

    随着中药现代化,药用植物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中药产业的需求,因此亟需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开辟新的途径,药用植物不定根大规模培养是实现中药产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如何建立良好的不定培养体系是药用植物不定根培养的关键.该文主要从植物激素、外植体、蔗糖、接种量、无机盐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药用植物不定根培养的影响因素.

  •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娟;高文远;尹双双;刘辉;魏长龙

    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和出口中药材资源多的国家,土地资源有限的我国不能只寄希望于大田栽培手段来提供中药材及其活性成分,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来解决中药材的资源问题对我国具有特殊而且重要的意义.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名贵药物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文综述了药用植物细胞培养条件的优化,次生代谢途径的调控以及细胞反应器培养的实例,但要使更多药用植物真正实现商业化生产仍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 微生物技术在中药炮制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霞;高文远;王海洋

    中药的发酵炮制是传统中药加工炮制的重要方法,起源于古老的酿酒技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发酵炮制中药在民间应用极其广泛,对多种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经自然发酵加工而成的中药品种有六神曲、半夏曲、红曲、淡豆豉、百药煎、片仔癀等.该文对发酵炮制中药的历史起源、主要品种、微生物在炮制中的作用、加工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总结,并对中药发酵炮制的现代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药 发酵 炮制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