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无患子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功能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明;陈志武;龙子江;高华武;卞海;王雅娟;王靓

    目的:通过研究无患子皂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离体主动脉血管对于不同血管收缩剂和舒张剂反应性以及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血清含量的影响,考察无患子皂苷对SHR内皮功能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16周龄SHR 40只,随机均分为5组,即SHR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卡托普利,27 mg·kg-1)、无患子皂苷低、中、高(27,54,108 mg·kg-1)剂量组,另取8只健康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按剂量连续给药8周,检测指标如下:①对胸主动脉血管对于不同血管收缩剂KC1(20~120 mmol·L-1),PE(1×10-8~1×10-4 mol·L-1),AngⅡ(1×10-9~ 10-5 mol·L-1)反应性的影响;②对Ach(1×10-10~1 ×10-5 mol·L-1)血管内皮依赖性及SNP(1×10-8~1×10-3 mol·L-1)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的影响;③ELISA法检测对血管活性物质NO,6-KPG1α,ET-1,TXB2血清含量的影响.结果:SHR模型组内皮损伤、功能失衡,表现为主动脉环对KCI,PE,AngⅡ诱发的血管收缩反应性增强,对Ach诱发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减弱,而对SNP诱发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未见明显变化;其血清TXB2,ET-1含量增加,而NO,6-KPG1α含量减少;无患子皂苷各剂量组可抑制主动脉对KCl,PE,AngⅡ的收缩反应,增强对Ach的内皮依赖性舒张效应,降低血清TXB2,ET-1含量,增加NO,6-KPG1α含量,上述指标与SHR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无患子皂苷对SHR内皮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恢复血管内皮活性物质TXB2,ET-1/NO,6-KPG1α平衡状态有关.

  • 平性活血化瘀药对寒、热2种血瘀证双向适用的实验研究Ⅰ

    作者:郝二伟;邓家刚;杜正彩;杨柯;郑作文;王勤;黄丽贞;包传红;邓秀琼;芦晓燕;唐志玲

    目的:通过观察10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大鼠微循环的作用特点,以探讨平性药“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联合造模的方法建立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和采用全身冷冻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用10味平性药、5味热性药、5味寒性药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耳廓血液流速和流态指标,对比分析平性药的作用特点.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味平性药中,蒲黄、苏木、王不留行等6味药物对寒、热2种血瘀证均能明显升高血液流速(P <0.01或P<0.05);5味寒性药对瘀热互结证均有明显的升高血液流速作用(P<0.01或P <0.05),仅丹参对寒凝血瘀证有一定的升高作用(P<0.05),其他药物没有明显改善作用;5味热性药中红花、川芎对寒凝血瘀证有明显的升高血液流速的作用(P<0.01或P<0.05),对瘀热互结证均没有明显改善作用.血液平均流速分析表明,在瘀热互结证中平性药与寒性药作用特点类似,在升高流速方面优于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平性药与热性药类似,在升高流速方面优于寒性药.结论:在瘀热互结证条件下,平性药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的作用特点,在寒凝血瘀证条件下,平性药显示出类似热性药的作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性药显示出了“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

  • 桃红四物汤用于原发性痛经的整合效应评价研究

    作者:刘立;段金廒;华永庆;刘培;尚尔鑫;唐于平;宿树兰

    目的:评价桃红四物汤及各分离部位对热板致小鼠疼痛,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小鼠痛经模型及离体子宫收缩的影响,探讨效应部位群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分离制备各部位样品(TH-1 ~ TH-15);整体动物实验,采用热板致小鼠疼痛的模型,观察样品对小鼠痛阈值的影响;采用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模型,观察样品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采用小鼠痛经模型,观察样品对小鼠扭体反应,子宫匀浆中钙离子和NO的影响.离体器官实验,采用缩宫素诱导的小鼠离体子宫收缩模型,观察样品对离体子宫收缩指标的影响.用HPLC-DAD法对效应部位群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整合生物效应评价表明,桃红四物汤效应部位除整方水煎液(TH-2)和醇沉上清部位(TH-4)外,TH-9,TH-10和TH-11是主要的效应部位群,对其主要效应成分进行分析,化合物类型包括单萜苷类、苯酞类、有机酸类等.结论:桃红四物汤用于痛经的主要效应部位群为TH-9,TH-10和TH-11,是水溶性小分子部位经大孔树脂吸附醇梯度洗脱得到的30%~50%活性部分,与TH-10,TH-11比较,TH-9的效应较强,这可能与其所含的化合物类型和含量密切相关.

  • 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对Aβ25-35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叶光华;胡海燕;陈翔;王文花;张晓艳

    目的:从细胞水平研究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为该方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清心开窍方水煎液(7.9 g·kg-1),每日2次,连续3.5d,制备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采用PC12细胞和终浓度10 μmol·L-1的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共培养,造成神经细胞损伤模型.RT-PCR方法检测Bax,Bcl-2,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对PC12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清心开窍方含药脑脊液组PC12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降低,Bcl-2 mRNA表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清心开窍方对Aβ25-35损伤的PC12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定志小丸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闫娟娟;刘明;胡园;余冰颖;张刚强;刘屏

    目的:研究经典古方定志小丸(由石菖蒲、远志、茯苓、人参按2∶2∶3∶3比例组成)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石衫碱甲0.05 mg·kg-1)、定志小丸高、中、低剂量组(700,350,175 mg·kg-1),连续灌胃7d后,腹腔注射东茛菪碱(1.5 mg · kg-1)制备小鼠学习记忆障碍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试验评价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并测定各组小鼠全脑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5-羟色胺(5-HT)、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结果: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定志小丸能明显降低模型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的平均潜伏期,增加空间探索试验中的穿越平台次数、目的象限游泳路程及时间的百分比;增加小鼠脑中Glu,5-HT,DA和Ach含量,降低GABA含量和AchE活性.结论:定志小丸可明显改善东莨菪碱所致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增强小鼠学习记忆的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Glu/GABA系统以及提高脑中Ach和单胺递质含量有关.

  • 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黏附的清除作用及对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

    作者:程惠娟;汪长中;卢文波;胡跃龙;高磊;朱玲玲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钠( houttuyfonate sodium,SH)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黏附的清除作用及对生物被膜( biofilm,BF)形成的影响.方法:用96孔板孔建立铜绿假单胞菌黏附生物被膜,MTT法检测膜内菌的代谢变化、评价药物对黏附菌的小清除浓度( minimum eliminateing concentration,MEC)及小抑膜浓度(sessile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菌落计数法观察药物对黏附、膜内菌量影响;扫描电镜观察药物对受试菌黏附作用及生物被膜的形态结构影响.结果: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EC80为500 mg·L-1,MEC50为125 mg·L-1,对铜绿假单胞菌早期生物被膜和成熟生物被膜SMIC80均为500 mg·L-1,早期生物被膜、成熟生物被膜SMIC50分别为31.25,1.95 mg·L-1.250mg·L-1药物浓度使载体上黏附的及初步生物被膜、成熟生物被膜内的活菌数明显减少,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扫描电镜观察黏附载体上的细菌明显减少,连续用药后,成熟生物被膜阶段载体上未见有生物被膜结构,菌量明显减少并且细菌形态发生变异,由杆状变为球杆状.结论:鱼腥草素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有较强的清除活性,通过连续给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的影响及其抗氧化属性研究

    作者:徐颖;刘春芳;杨滨;王艳伟;乔利;林娜

    目的:观察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溶血、红细胞抗氧化系统及其功能的影响,同时评价黄连和小檗碱的氧化还原属性.方法:整体动物实验:正常小鼠灌服黄连1.2 g·kg-1,3d后取血,分别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间接胆红素含量和外周血网织红细胞数量,红细胞膜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 G6P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全血抗氧化能力(T-AOC)及红细胞膜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Ca2+ -Mg2+-ATP酶的活性,并观察其对红细胞流动性和变形性的影响;电生化实验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黄连和小檗碱在玻璃碳电极上的伏安行为;体外红细胞实验观察黄连对正常小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率的影响.结果:口服1.2g·kg-1黄连对正常小鼠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清间接胆红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的计数均无明显影响,对红细胞膜SOD,G6PD和全血T-AOC的活性及红细胞膜MDA,GSH无明显改变,也不影响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同时对红细胞流动性及变形性亦无明显影响;黄连分别在-0.27 V和0.60V有2个氧化峰,小檗碱在0.56V处有1个氧化峰,回扫时二者均无还原峰;0.125 ~2 g·L-1黄连体外可以明显抑制小鼠红细胞的自氧化溶血.结论:正常剂量的黄连不能引起正常小鼠红细胞溶血,也不影响红细胞膜抗氧化系统及其功能,黄连具有抗氧化(还原)属性.

  • 蒙古黄芪中异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张亚洲;徐风;梁静;唐静姝;尚明英;王璇;蔡少青

    目的:研究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var.mongholicus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HPD-100 大孔吸附树脂、硅胶、聚酰胺、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蒙古黄芪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柄花素(1)、芒柄花苷(2)、毛蕊异黄酮(3)、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4)、(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5)、(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6)、(3R)-7,2 ′-二羟基-3′,4 ′-二甲氧基异黄烷(7)、(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8)、6″-O-乙酰基芒柄花苷(9)、6″-O-乙酰基-(3R)-7,2′-二羟基-3′,4′-二甲氧基异黄烷-7-O-β-D-葡萄糖苷(10)、6″-O-乙酰基-(6aR,11aR)-3-羟基-9,10-二甲氧基紫檀烷-3-O-β-D-葡萄糖苷(11)、红车轴草素(12)、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13),5,7,4′-三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14).结论: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化合物9,11,13,14为首次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

  • 藤黄中藤黄酸2种异构体的HPLC含量测定

    作者:张俊艳;夏广萍;赵娜夏;常允平;韩英梅

    目的:建立2种藤黄酸异构体的高效液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SunFire(Waters)C8(2.1 mm×150mm,3.5 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3%三氟乙酸溶液(36∶37∶27),检测波长360 nm,流速0.3 mL·min-1,柱温28℃.结果:R-藤黄酸,S-藤黄酸线性关系方程分别为Y=2.87×106X-2.24×105,r=0.9999;Y=3.31×106X-1.44×105,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100.9%;RSD分别为2.1%,2.5%(n=6).藤黄药材供试品中R-藤黄酸和S-藤黄酸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0.06%,21.45%.结论:本方法简便、稳定,可用于藤黄中藤黄酸2种异构体的鉴定与含量测定.

  • 不同色谱条件对QAMS相对校正因子及相对保留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伟红;杨菲;王智民;张启伟;李东影;吉丽娜;王钰莹

    目的:考察不同色谱条件对“一测多评”(QAMS)相对校正因子及相对保留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85∶15),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流速1 mL·min-1.以大黄中5种蒽醌类成分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色谱条件下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与内参物大黄素间的RCF和RTR.结果:5种大黄蒽醌间的RCF无显著性差异.结论:QAMS建立的蒽醌类成分间的RCF可作为一个常数用于中药或中成药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 一点红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沈寿茂;沈连钢;雷崎方;斯建勇;刘春明;陆晖

    目的:研究一点红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一点红9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和有机酸类,分别为鼠李素(1),异鼠李素(2),槲皮素(3),木犀草素(4),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5),8-(2″-吡咯烷酮基)-槲皮素(6),5,2′,6′-三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2′-O-β-D-吡喃葡萄糖苷(7),丁二酸(8),反式丁烯二酸(9),对羟基苯甲酸(10),4-羟基-间苯二甲酸(11),咖啡酸(12),七叶内酯(13),异去甲蟛蜞菊内酯(14)及尿嘧啶(15).结论:除化合物3外,其余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基于液质联用数据库技术的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快速鉴定方法的建立

    作者:钱叶飞;尚尔鑫;段金廒;钱大玮;唐于平

    目的:应用液质联用数据库技术建立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快速鉴定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UPLC-ESI-Q-TOF)技术,采集不同类型中药及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信息并建立质谱信息库,应用Masslynx 工作站的Chromalynx XS模块的Identify功能,自动快速鉴定色谱图中各个色谱峰;运用保留时间校正方法,对相同化合物在不同色谱系统下的保留时间进行校正,以扩大该方法适应性.结果:该方法中建立的质谱信息库现收录了包含生物碱类、黄酮类、醌类、苯丙素类、萜类等不同类型的210余个化学成分的液质联用信息,包括正负离子模式下各成分的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及其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使用该方法进行样品成分鉴定测试,检出准确率90%左右.结论:与人工成分鉴定相比较,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率高.保留时间校正方法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同色谱系统下保留时间不同导致质谱库无法统一的问题,扩大了本方法的应用范围.

  • 金铁锁中1个新β-咔啉生物碱

    作者:王微;袁琳;顾雪竹;康文艺

    目的:研究金铁锁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纯化,运用多种波谱分析手段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金铁锁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2个β-咔啉类生物碱,经结构鉴定分别为1-乙酰基-3-甲酯基-β-咔啉(1),1-乙酰基-3-甲酯基-4-羟基-β-咔啉(2).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天然产物,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

  • 黄瓜子脂肪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吴晓毅;巢志茂;王淳;谭志高;孙文

    目的:对黄瓜子的脂肪油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石油醚加热回流提取脂肪油.氢氧化钾-甲醇溶液进行皂化反应,乙酸乙酯萃取得到不皂化物质,采用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的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皂化获得的脂肪酸部分进行甲酯化后,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结果:从不皂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24-乙基胆甾-7,22,25-三烯醇(1),24-乙基胆甾-7,25-二烯醇(2),燕麦甾醇(3),菠菜甾醇(4),栝楼仁二醇(5),异栝楼仁二醇(6);脂肪油中鉴定了9种脂肪酸:肉豆蔻酸(7,0.12%),棕榈酸(8,12.04%),棕榈油酸(9,0.09%),十七碳酸(10,0.06%),硬脂酸(11,5.64%),油酸(12,6.95%),亚油酸(13,74.40%),花生酸(14,0.19%),α-亚麻酸( 15,0.51%).结论:化合物5,6,9,10,14,15系黄瓜中首次报道.

  • 精制清开灵干预缺血性脑损伤药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陈寅萤;王忠

    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且其病理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自由基产生、钙超载、炎症反应等多个方面.中药清开灵注射液对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因此对其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新型复方中药——精制清开灵注射液治疗脑缺血的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从调节炎症反应、神经营养因子、血脑屏障和血管保护及其他4个方面阐述了其单一有效组分及组分配伍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蔷;高文远;满淑丽

    黄芪药用历史悠久,古有“补药之长”之称,为历代中医常用的中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的化学组成、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成分分析表明,黄芪以多糖、三萜、黄酮等成分为主;药理实验及临床报道表明,黄芪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糖尿病、延缓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黄芪的各个有效成分的活性总结具有临床指示性意义.该文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黄芪不同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及作用机制,为该药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芪 多糖 三萜 黄酮
  • 生防菌对药用植物土传病害的抗病机制及应用探讨

    作者:杨立;陈美兰;邵爱娟;杨光

    近年来,药用植物在引种栽培过程中土传病害发生严重,直接影响了其产量和质量.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但化学农药对大多数土传病害防效甚微,且过量使用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和中药材农药残留超标,直接损害人体健康以及影响中药材出口.而且随着人们对无污染、无公害绿色中药材的呼声日益提高,生物防治已成为继农业、化学防治之后的又一重要防治方法.生防菌在生物防治中的潜力也被日益重视,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作者分别从改善寄主关键养分,与病原菌的竞争作用,改变寄主根系的形态或解剖结构,调节寄主内源激素,恢复寄主根际土壤微生态平衡以及激活寄主防御机制等方面探讨目前常用生防菌对药用植物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机制,对其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展望.

  • BeWo细胞模型及其在胎盘转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郭洁;宋殿荣

    妊娠期胎盘屏障调控了母儿间的物质交换,研究药物的胎盘转运机制对解析药物有效性、安全性和毒性具有重要意义.BeWo细胞来源于人绒毛膜癌细胞,可形成滋养层单层细胞,是有效评价营养物质和药物摄取、外排和转运的胎盘屏障体外模型,该文详细介绍了BeWo细胞模型的特点和建立方法,以及应用该模型在营养物质和药物转运机制的研究进展.

  • 秀山县灰毡毛忍冬蚜虫及主要天敌消长规律与药剂筛选研究

    作者:张应;吴叶宽;刘雨升;李隆云

    目的:通过对秀山县灰毡毛忍冬蚜虫及主要天敌消长规律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秀山县灰毡毛忍冬蚜虫的优势种群为胡萝卜微管蚜;无翅蚜田间消长大致分为始见期、波动期、上升期、盛期和衰退期共5个阶段;有翅蚜发生盛期滞后于无翅蚜4~7d;蜘蛛类、瓢虫类天敌对胡萝卜微管蚜种群追随显著,呈极显著相关;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对灰毡毛忍冬蚜虫防治效果较好.结论:建议秀山灰毡毛忍冬蚜虫防治时期为4月下旬—5月中旬种群上升期,可交替使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作为防治药剂.

  • 白花曼陀罗毛状根的诱导及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合成

    作者:张显强;罗正伟;张鸿;王凤英;孙际薇;孙敏

    目的:建立白花曼陀罗毛状根诱导和培养体系并对毛状根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动态合成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以白花曼陀罗子叶为外植体,利用发根农杆菌C58C1诱导毛状根,测定白花曼陀罗毛状根的生长曲线及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动态合成曲线,利用HPLC测定不同毛状根单克隆系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含量.结果:以野生白花曼陀罗的子叶为外植体,消毒后直接诱导毛状根,诱导率达70%,25 d液体悬浮培养的毛状根生物量积累及东莨菪碱和东莨胆碱含量达到高.获得高产东莨菪碱的毛状根系M2和高产莨菪碱的毛状根系M1,毛状根中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积累效率分别是是野生白花曼陀罗叶片中含量的2.53,5.37倍.结论:白花曼陀罗毛状根诱导和培养体系的建立为实现东莨菪碱和莨菪碱的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 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对黄芩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作者:胡国强;张学文;李旻辉;宋国虎;袁媛;林淑芳;吴志刚

    目的:分析植物生长调节剂缩节胺对黄芩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于一年生黄芩展叶期喷施缩节胺,测量其株高、根长、根直径和根鲜重,并利用HPLC测定根中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根的总黄酮含量和DPPH清除率.结果:喷施缩节胺后,根鲜重显著增加,根径显著变粗,根中黄芩苷和总黄酮含量显著升高,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含量显著降低;喷施缩节胺的黄芩根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黄芩展叶期施用缩节胺可以有效调节黄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发育,对根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 高良姜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cDNA克隆与表达调控

    作者:张春荣;杨全;陈虎彪;庞玉新;唐晓敏;程轩轩;吴文雅;陈诗敏

    目的:克隆高良姜1-脱氧-D-木酮糖5-磷酸还原异构酶(DXR)的全长cDNA,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及茉莉酸甲酯( MeJA)的调控模式,为高良姜有效成分的基因调控及基因工程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应用简并引物RT-PCR和RACE技术从高良姜根茎中克隆DXR全长cDNA,运用生物信息学解析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其组织表达模式和MeJA的调控模式.结果:克隆了高良姜DXR全长cDNA序列(AoDXR),开放读码框长1419 bp,编码的蛋白质含472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约51.48 kDa.推导的AoDXR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高等植物的DXR具有高度的序列一致性(73%~99%).AoDXR在高良姜叶片中表达量强,而在根茎中表达量较弱.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提高了根茎AoDXR的转录水平和1,8-桉油精含量.结论:AoDXR在高良姜根茎中的表达水平与1,8-桉油精的积累不一致,反应了AoDXR催化的终产物的多样性和表达调控的复杂性.外源MeJA可促进根茎AoDXR的表达和1,8-桉油精的积累,对提高药材品质有应用价值.

  • ZrO2无机陶瓷膜精制黄芪水提液的污染和防治研究

    作者:潘林梅;黄敏燕;郭立玮

    目的:研究无机陶瓷膜微滤黄芪水提液的污染机制,寻找有效的膜污染防治手段.方法:通过对不同孔径的氧化锆膜在膜微滤过程中的阻力分布、高分子去除率、物理化学参数变化等的测定,分析污染物的存在状态或位置以及形成规律,同时采用反冲、超声2种物理手段强化膜过程,从而探索膜污染的防治方法.结果:0.2μm Zr02微滤黄芪水提液时污染度较高,达44.9%;堵孔阻力和浓差极化阻力是主要的过滤阻力,表面沉积阻力随膜孔径的减小而增大;微滤后药液浊度显著降低,pH和黏度变化均较小,0.2μm ZrO2膜对电导率的降低作用略高于0.05 μmZrO2膜管.0.2,0.05 μm ZrO2膜均对果胶的去除作用为显著.超声强化膜过程手段更适用于本体系,其通量提高率达41.7%.结论:优化膜过程工艺参数,采用适当膜污染防治手段可以减少膜的污染,使膜的性能有较大恢复,提高滤过效率.

  • 不同粒径连翘粉体中连翘苷体外溶出研究

    作者:刘新义;张水寒;李健和;向大雄;易利丹;叶祖光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连翘粉体中连翘苷的体外溶出规律,以指导粉碎加工技术.方法:采用HPLC测定连翘粗粉、细粉、超微粉中连翘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并以数学模型拟合溶出曲线.结果:连翘粗粉、细粉、超微粉溶出曲线基本符合威布尔分布,其中T50分别为11.8,10.5,6.8 min,Q45分别为78.22%,81.91%,90.76%.结论:连翘药材经超微化后可明显提高连翘苷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

  • 酶解栀子苷制备苷元的正交试验研究

    作者:钮小松;孟兆青;程宁波;朱经艳;丁岗;毕宇安;王振中;萧伟

    目的:正交试验优化酶解栀子苷制备苷元工艺.方法:以栀子苷元浓度为评价指标,以加酶量、酶解液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选取佳酶解工艺.结果:佳水解条件如下:选用一定纯度的栀子苷粗品,在摇床转速100 r·min -1,栀子苷质量浓度40g·L-1下,按酶苷质量比1∶1加β-葡萄糖苷酶,酶解液pH4.5,酶解20 h,酶解温度50℃,栀子苷元转化率可达85.8%.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栀子苷酶解制备苷元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 中药药性理论复杂性特征分析

    作者:金锐;张冰

    中药药性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总结的反映药物及其作用性质的概念.中药药性理论是研究中药药性的形成机制及运用规律的理论,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有毒无毒等.从发生学上看,中药药性理论与药物本体及药物作用密切相关,并且深受阴阳五行、取象比类等哲学思想影响,具有复杂性特征.主要表现在第一,药性的形成具有多源性特征,其早期的确定途径不唯一,其对应的功效作用不唯一;第二,药性的表达具有多样性特征,其表征指标多样,其实际表达的影响因素多样.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应关注这些复杂性特征,注意药性与功效的辩证统一,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寻找共性.

  • 论中药材栽培主产区的形成因素及栽培区划

    作者:孟祥才;黄璐琦;陈士林;王喜军

    建国以后,野生药材资源减少、社会进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中药材栽培产业的发展,栽培药材将成为未来商品的主要来源.中药材分布区域广大,在分布区内生态环境多样,栽培经济效益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主产区.论文根据目前各主要药材主产地的地域生态学因素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等条件,以药材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基本要素为基础,将我国药材主产区分为质量主导型、产量主导型、效益主导型、人文主导型、特殊环境主导型及综合因素主导型,以科学指导选择佳种植基地.

  • 类叶升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吴培培;霍仕霞;高莉;李建梅;林娟;蔡良谟;闫明;黄毅;凯赛尔·阿不都克热木

    目的:建立类叶升麻苷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并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SD大鼠6只,灌胃类叶升麻苷150 mg· 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药浓度变化,并用DAS2.0软件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类叶升麻苷血药浓度的回归方程为Y=3.5098X-0.0968,r=0.9968,在0.125~2.5mg·L-1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均大于85%,日间及日内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大鼠灌胃给药150 mg·kg-1的类叶升麻苷后,血浆中的类叶升麻苷的药时曲线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α,t1/2β,AUC0-1,AUC0-∞,CL/F,V/F,Ka分别为0.361 h,1.126 mg·L-1,0.759,4.842h,3.134,3.766 mg·h·L-1,87.089 L·h-1·kg-1,207.704 L·kg-1,6.345 h-1.结论:建立了类叶升麻苷血药浓度方法,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该药的体内定量分析.

  • MD-HPLC联用研究中药苏合香对西药舒必利脑药和血药浓度的影响

    作者:刘萍;于绍帅;何新荣

    目的:为了观察中药苏合香对联用药西药舒必利血药与药脑浓度的影响,探讨苏合香开窍作用与增加胃肠屏障与血脑屏障透过性的关系,并研究苏合香与舒必利联用的相互作用.方法:大鼠连续口服用药1周后,进行脑部与颈部安装探针手术,平衡1h后,利用血微透析法与脑微透析法分别在(30,60,90,120,150,180 min)各时间段采集大鼠右心房内血液中与脑海马组织中的透析液,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荧光色谱系统检测样品中舒必利的含量,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给药后脑中及血液中的舒必利含量.结果:舒必利合用苏合香组的大鼠脑中和血中舒必利浓度明显高于单用舒必利组,单用舒必利组大鼠血中和脑中舒必利的浓度比值为1∶0.2,舒必利与苏合香合用组血脑比增加为1∶0.3,与单用舒必利组相比,舒必利与苏合香合用组的舒必利脑浓度上升39%,血浓度上升69%.结论:苏合香能够明显增加舒必利在大鼠脑中和血中的浓度,说明苏合香能够促进舒必利透过胃肠屏障与血脑屏障,该研究从药理学角度揭示了苏合香“开窍”的机制是促进了胃肠屏障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下药品生产企业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模式探讨

    作者:杨延音;董志;夏永鹏

    目的:探讨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新《办法》)下顺利开展ADR监测工作的模式.方法:通过对新《办法》解读、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探索生产企业ADR监测工作开展模式.结果与结论:生产企业在短期内一步到位完全按照新《办法》要求开展ADR监测工作与现状跨度较大,可以通过一“平台”四“拓展”的模式,分块逐步突破,开展ADR监测工作,终完全达到新《办法》的要求,履行主体地位的责任和使命.

  • 红活麻总香豆素对葡聚糖硫酸钠所致小鼠结肠炎的作用研究

    作者:鲁憬莉;李伟杰;侯文睿;兰艳;周红;尹力娇;曾莹;向明

    目的:研究红活麻总香豆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结肠炎小鼠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DSS诱发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予红活麻总香豆素后,观察结肠炎小鼠体重变化,ELISA检测血清IL-6,IL-10,TGF-β1,IFN-γ的水平,分离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TLR4和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红活麻总香豆素能有效控制结肠炎小鼠体重下降;降低血清IL-6,IFN-γ,升高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TGF-β1水平;减少结肠组织损伤,降低结肠组织TLR4和NF-κB的表达水平.结论:红活麻总香豆素通过调节促炎/抗炎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结肠组织TLR4和NF-κB的表达,发挥抗小鼠结肠炎的作用.

  • 内蒙古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初步调查

    作者:李昭日格图;萨仁格日乐

    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扎鲁特旗蒙古族民间药用植物进行药用民族植物学编目(民间名、学名、汉名、治疗疾病、药用方法),为挖掘抢救蒙古族民间药的依据.

  • 经典恒温法预测杭白菊和贡菊的有效期

    作者:周大鹏;薛志平;刘杰;康文艺

    目的:研究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杭白菊和贡菊中的稳定性,并预测杭白菊和贡菊的有效期.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3,5-O-双咖啡酰基奎宁酸在杭白菊和贡菊中的含量,在恒温条件下进行加速试验,以获得恒温下的动力参数.根据Arrhenius指数定律预测杭白菊和贡菊在室温下的有效期.结果:在室温条件下杭白菊贮存期为2.25年;贡菊贮存期为4.31年.结论:高温不利于杭白菊和贡菊的稳定,需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 初均速法预测金银花的有效期

    作者:薛志平;王金梅;刘杰;康文艺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下金银花的稳定性,预测其室温下( 25℃)的有效期.方法:采用HPLC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以初均速法得到其活化能Ea和分解速率常数K,预测有效期.结果:金银花在25℃下有效期为1.29年.结论:用初均速法预测金银花的稳定性,以测定绿原酸含量为指标,其操作简便,结果可靠,所以金银花在储存时应避高温,用室温保存,以保证其质量.

  • 初均速法预测补骨脂药材的有效期

    作者:魏金凤;薛志平;刘杰;康文艺

    目的:用初均速温度加速实验法研究不同温度下药材补骨脂中有效成分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总含量变化情况,预测补骨脂在室温(25℃)条件下的有效期,为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lnV(V为反应初始速度)代替lnK(K为反应速率常数)对1/(T+273.15)作Arrhenius图的直线,以直线斜率求活化能Ea,直线外推得室温下贮存期.结果:补骨脂在室温条件下贮存期为0.53年.结论:高温不利于补骨脂的稳定,需置于避光阴凉处保存.

  • 经典恒温法测定荆芥饮片有效期

    作者:李昌勤;王金梅;康文艺

    目的:进行荆芥饮片有效期的研究.方法:采用经典恒温法试验,推导出荆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含量变化的规律,根据Arrhenius指数定律,求出20℃时的反应速度常数,计算出有效期.结果:经典恒温试验测得荆芥挥发油及胡薄荷酮含量变化符合一级反应规律,在阴凉处贮存,挥发油含量变化的速率常数K20℃为8.4534×10-6,胡薄荷酮含量变化的速率常数K20℃为3.39×10-5,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该批荆芥的有效期t0.9为2.08年,以胡薄荷酮为指标,其有效期是190d.结论:用经典恒温试验可预测荆芥饮片以挥发油含量为指标其有效期在2年左右,以胡薄荷酮为指标,其有效期为190d.

  • 初匀速法测定中药薄荷有效期

    作者:王金梅;李昌勤;康文艺

    目的: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预测中药薄荷的有效期,为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提取并分析薄荷的挥发性成分,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薄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挥发油和薄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初匀速温度加速实验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胡薄荷酮及异薄荷酮可以充分描述饮片的质量,以挥发油和胡薄荷酮及异薄荷酮为指标,薄荷各自t0.9,20℃分别为5.49,2.88年.结论:建议中药薄荷20℃下保存,有效期为2.88年.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