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口服甘草次酸对大鼠血清中6种金属元素的影响

    作者:曹姗;祖元刚;张琳;黄岩;尚新涛

    实验利用LC-MS/MS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方法测定大鼠口服甘草次酸后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和血清中6种金属元素钙(Ca),铜(Cu),铁(Fe),钾(K),镁(Mg),钠(Na)浓度,并分析甘草次酸对血清中6种元素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大鼠口服甘草次酸后血清中Na,Cu元素浓度与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变化趋势相同.血药浓度在给药后2h达峰值,血清中Na,Cu元素在给药后4h浓度有显著增加(P<0.05).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大,血清中Na,Cu元素浓度升高,当给药剂量为400,200 mg·kg-1时Na,Cu元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对其他元素浓度则无显著性影响.本实验研究探讨了口服甘草次酸引起大鼠血清中6种金属元素的变化,为甘草次酸在临床中使用的副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鳞腺杜鹃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周先礼;张钰;梁辉;黄帅;王萃娟;阿萍

    目的:研究藏产鳞腺杜鹃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方法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NMR、MS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何帕醇-B(1),羽扇豆醇(2),熊果酸(3),扁蓄苷(4),槲皮素(5),杨梅素(6),金丝桃苷(7),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苷(8),(+)-花旗松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9),(+)-花旗松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10),lyoniside(11),confluentin(12),2-(4-hydroxyphenyl)-ethyl triacontanoate (13),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吡喃葡萄糖苷(14),(-)-2-羟基-5-(2-羟乙基)苯-O-β-D-吡哺葡萄糖苷(15),(-)-isolariciresinol (16),isofraxoside(17),2,4,6-trihydroxacetophenone-3,5-di-C-β-D-glucoside(18).结论:化合物1,13-18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广西菲牛蛭药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姜新刚;孟作环;贾继明

    目的: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建立广西菲牛蛭药材的指纹图谱.方法:石英毛细管柱( 75 μm×56 cm)作为分离通道,以25 mmol·L-1Na2HPO4-120 mmol·L-1Tris-16 mmol·L-1SDS(1 mol· L-1NaOH调pH 12.0)为缓冲液,运行电压17kV,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参数3.4 kPa×6 s,运行时间27 min.结果:建立了广西菲牛蛭药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确定了共有峰为13个,10批药材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8.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为有效控制该药材质量提供了新方法.

  • 石松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刘慧杰;汪冶

    目的:研究石松Lycopodium japonicu生物碱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RP-C18反相柱色谱,SephadexLH-20柱色谱,Waters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石松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生物碱化学成分,分别为lycodoline(1),lucidioline(2),α-obscurine(3),lycopodine(4),lycoposerramine-L(5),lycoposerramine-M (6),11 α-O-acetyl-lycopodine (7),des-N-methyl-α-obscurine (8),clavolonine(9),其中化合物4~9为首次报道从石松中分离得到.

  • 糯米藤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雷军;肖云川;王文静;席贞;刘淼;冉坚;黄静

    目的:对糯米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糯米藤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签定为异鼠李素(1),山柰酚(2),槲皮素(3),异鼠李素-3-O-α-L-鼠李糖苷(4),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5),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9),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10),山柰酚-3-O-芸香糖苷(11)和槲皮素-3-O-芸香糖苷(12).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卵叶远志地上部分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宋月林;姜勇;毕丹;田昕;梁丽娟;屠鹏飞

    采用多种柱色谱方法从卵叶远志Polygala sibirica地上部分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9个化合物,通过MS和NMR数据鉴定其结构分别为卵叶远志(口山)酮F(sibiricaxanthone F,1),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2),蒙花苷(linarin,3),地榆皂苷Ⅰ(zigu-glucoside Ⅰ,4),3,6 ′-二芥子酰基蔗糖(3,6'-disinapoyl sucrose,5),tenuifoliside A(6),2,4,4-trimethyl-3-formyl-6-hydroxy-2,5-cyclohexadien-1 -one(7),lanierone(8)和aralia cerebroside(9).化合物2~4,7,8为首次从远志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 桂枝茯苓丸对S180荷瘤鼠移植性肿瘤细胞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罗晓庆;孙济宇;王琪;官杰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GFW)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复制S180荷瘤小鼠模型,分为模型组、桂枝茯苓丸组、环磷酰胺组、联合用药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肉瘤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nm23H1表达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GFW能显著降低荷瘤鼠血清中VEGF的含量(P<0.05).GFW可促进转移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抑制细胞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FW具有一定的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 构建芯片技术探讨人参皂苷Rg1促进人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

    作者:赵香琴;李英博;姜英虹;陈笛;姜蓉;王莎莉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入参皂苷Rg1促进NSCs分化的主要分子靶点.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观察Rg1诱导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向神经元分化7d时靶基因表达,通过数据演算筛选出Rg1促进NSCs分化的主要的靶基因和信号转导途径,然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其中的ERK信号分子进行验证.结果:在Rg1诱导NSCs分化第7天时,获得差异基因675个,其中显著上调的基因255个,显著下调的基因420个;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中的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分子与NSCs分化直接相关.经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证实,在Rg1诱导NSCs分化中,ERK1/2蛋白明显上调,磷酸化水平也明显增强,此作用能够被PD98059(ERK1/2阻断剂)所阻断,同时PD98059也可以明显阻断NSCs的分化.结论:ERK1/2是人参皂苷Rg1促进NSCs分化的重要分子靶点.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为研究Rg1促进NSCs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 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亚型参与反式-白藜芦醇体外代谢的研究

    作者:王丽岩;谭爱萍;赵姗;吕国军;马小军

    目的:研究参与反式-白藜芦醇(trans-resveratrol,TR)Ⅱ相代谢的主要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s)亚型.方法:在体外对反式-白藜芦醇与12种主要的人重组UGT亚型进行温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对其结构做初步分析,并考察不同UGT亚型对白藜芦醇代谢产物生成速率的影响.结果:在体外代谢系统中,白藜芦醇被UGT催化生成2种单葡萄糖醛酸代谢产物M-1和M-2,初步推断其为白藜芦醇-4′和3-葡萄糖醛酸化物,亚型UGT1A1,1A3,1A8,1A9,1A10都参与了催化产生代谢产物M-1和M-2,UGT1A6,1A7仅对M-2的生成有贡献.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UGT1A1,1A10催化底物产生M-1和M-2及1A8催化底物产生M-2的速率都减慢,出现了底物抑制现象.结论:UGT1 A1,1A8,1A9,1A10参与了代谢产物M-1的产生,其中UGT1A9的贡献大,UGT1A1,1A6,1A7,1A8,1A9,1A10参与了代谢产物M-2的产生,其中1A1和1A9贡献大,UGT1A3也有少量参与2种代谢物的产生,其他亚型几乎都不参与反式-白藜芦醇的Ⅱ相代谢反应.

  • 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模式——QAMS研究概述

    作者:高慧敏;宋宗华;王智民;钱忠直;张启伟

    在分析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模式——一测多评法(QAMS)的由来及其在中药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近况,针对该评价模式建立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展望了QAMS在中药质量控制和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 散癖平胃方含药血清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基因表达的影响与验证

    作者:党晓燕;董蕾;史海涛;邹百仓;任娟

    目的:研究散癖平胃方(SPPW)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PCR)对相关基因加以验证.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SPPW方高、中、低剂量(中剂量组相当于人临床等效剂量,按18.5 g·kg-1·d-1给药,高剂量与低剂量则分别为中剂量组的2倍及1/2倍)及等剂量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灌胃给药,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2 mL,连续3d.SPPW方组及阴性对照组在末次给药2h后行水合氯醛麻醉,无菌条件下腔静脉取血,制备阴性对照组及SPPW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含药血清.分别将SPPW方中剂量组含药血清及阴性对照组含药血清加入对数生长期胃癌细胞SGC-7901中(体积为培养液的10%),24 h后提取胃癌细胞SGC -7901 mRNA,使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SPPW方含药血清作用后表达有差异的基因.将高、中、低含药血清干预24h后的人胃癌细胞SGC-7901提取总RNA的提取,使用RT-PCR验证涉及肿瘤增殖,凋亡及生长等相关基因.结果:基因芯片筛选出203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141个,下调62个,涉及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AK/STAT信号传导通路,VEGF信号通路及其他多种代谢通路.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PPW组STAT2 mRNA减少(P<0.05),MnSOD2,NDRG1,BNIP3 mRNA增加(P<0.05).结论:RT-PCR证实SPPW含药血清显著下调STAT2表达,显著上调MnSOD2,NDRG1和BNIP3表达,从而在基因水平上探讨了SPPW方的抗癌作用及其具体机制.

  • 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异荭草素,野黄芩苷和木犀草苷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黄勇;何峰;郑林;张治蓉;兰燕宇;王永林

    目的:建立利用UPLC-MS/MS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异荭草素、野黄芩苷和木犀草苷等3种黄酮的分析方法,并研究大鼠静脉注射3个剂量的注射用复方荭草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血浆样晶采用酸化后甲醇沉淀蛋白,采用Waters Acquity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离子监测(MRM).结果:3种黄酮成分在大鼠血浆中线性关系良好,提取回收率78.56%~101.91%,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各物质在大鼠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均较短( <22 min).结论:该方法特异、快速、准确和灵敏,可用于注射用复方荭草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 大黄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聪;陈玉成;曾智

    大黄素(emodin)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同时大黄素也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已证实大黄素能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的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并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相关机制的探讨.同时,结合临床的转化性研究和应用探索也已展开.现就大黄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人参皂苷Rg1处理的人神经干细胞对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功能恢复研究

    作者:李英博;涂柳;陈笛;姜蓉;王亚平;王莎莉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诱导的神经干细胞(NSCs)在移植治疗缺氧缺血新生模型鼠中的作用.方法:体外用人参皂苷Rg1诱导分化NSCs,然后将诱导分化的NSCs移植入缺氧缺血的新生鼠模型侧脑室,采用TTC染色和行为学观察对模型进行评价.通过水迷宫、体感诱发电位观测其脑功能的恢复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移植的NSCs生长、分化状况.结果:移植Rg1诱导后的NSCs,可以明显改善水迷宫的潜伏期、游泳路程、目标象限探索时间以及体感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振幅,并在海马区域呈集中表达并围绕缺血损伤区域生长.结论:Rg1诱导后的NSCs移植在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 黄芩素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于昕;何国荣;杜冠华

    黄芩素是从传统中药黄芩的干燥根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随着其作用机制的不断研究,近些年发现黄芩素在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改善和神经保护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目前研究发现其神经保护机制与抗炎,抑制氧化应激,保护线粒体,拮抗谷氨酸神经毒性,神经生长因子样作用以及抑制α-synuclein聚集等密切相关.该文从黄芩素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方面进行综述.

  • 绞股蓝总皂苷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作者:冯琴;李雪梅;彭景华;段小华;傅琪琳;胡义扬

    目的:探讨中药组分绞股蓝总皂苷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造模4周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绞股蓝总皂苷组(200 mg·kg-1)及对照药秋水仙碱组(0.1 mg·kg-1),每组10只,灌胃用药2周后取材.观察检测以下指标:①末次体重、肝脾比值;②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③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胺酰转肽酶(GGT)活性,血清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含量;④肝组织天狼星红染色及HE染色;⑤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 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组出现典型的肝纤维化病理改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Hyp含量、血清ALT,AST,GGT活性及TBiL,MDA含量显著升高,同时血清Alb含量、肝组织SOD活性、GSH含量、GSH-Px活性显著降低;较之模型组,绞股蓝总皂苷肝纤维化程度显著减轻,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秋水仙碱组效应相当.绞股蓝总皂苷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能显著升高肝组织SOD,GSH-Px活性(P<0.05),降低MDA含量.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对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附子对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作者:韩冰冰;王世军;张发艳;赵海军;王成岗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附子对虚寒证大鼠肝全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使用中药复方生石膏、龙胆草、黄柏、知母建立虚寒证大鼠模型,附子治疗后应用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功能注释,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虚寒治疗组与虚寒模型组比较有212条基因差异表达,主要涉及免疫应答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结论:附子能够上调虚寒证大鼠的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及氧化还原酶活性相关基因,可能是经典热药附子温阳散寒作用的分子机制.

  • 移栽施肥量对京郊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琳;韩烈刚;李卫东;王凤英;肖长坤

    以5年生忍冬大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移栽施肥量对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移栽施肥有助于提高单株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单株产量也随之增加,但施肥量达到一定量后单株产量随即下降,以每株施有机肥8 kg/株产量表现高,移栽第1年每公顷产干花761.70 kg,比不施肥的对照增产38.54%,增产效果极显著.金银花千蕾干重表现为第3茬花>第1茬花>第2茬花,施肥处理对金银花千蕾干重影响不大.各处理下金银花绿原酸含量和木樨草苷含量均表现为第1茬和第3茬普遍高于第2茬.因此,生产中进入丰产期的忍冬大树移栽时,推荐采用8 kg/株的移栽施肥量,以提高金银花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 光强对老鸦瓣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者:徐红建;朱再标;郭巧生;吴正军;马宏亮;缪媛媛

    目的:探索不同光强条件(23%,45%,63%,78%,100%自然光强)对老鸦瓣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老鸦瓣生长的光强.方法:于盛果期测量各处理老鸦瓣叶面积及生物量指标;统计各处理植株开花结果比例;采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量叶片光合基本参数、光响应曲线,并进一步计算出响应曲线特征参数;采用LI-6400XT配套的荧光叶室测定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23%光强及全光照处理的植株生物量显著低于其余各处理而78%光强处理植株生物量高.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老鸦瓣结果率下降,败育率升高;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都显著降低,而表观量子效率(AQY)升高.23%,45%光强处理下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但表观量子效率高于其他处理;全光照和78%光强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高且二者差异不显著.78%光强处理下Fv/Fm,Fv′/Fm ′,φPSⅡ,ETR,qP均高.结论:老鸦瓣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广,但78%左右光强适宜老鸦瓣生长.

  • 肉苁蓉访花昆虫种类研究

    作者:王霞;徐荣;陈君;乔海莉;徐常青;刘同宁;徐环李

    目的:研究肉苁蓉花期访花昆虫种类.方法:田间捕捉肉苁蓉访花昆虫,扫描电镜观察肉苁蓉花粉形态和昆虫携带花粉种类.昆虫形态鉴定结合田间观察其行为,明确访花昆虫种类及其访花目的.结果:宁夏种植基地肉苁蓉主要访花昆虫共计35种,隶属6目、14科.其中传粉昆虫5科24种,包括膜翅目的蜜蜂科、隧蜂科、地蜂科、准蜂科、切叶蜂科共21种和双翅目的食蚜蝇科3种.夜间未发现有昆虫访问肉苁蓉花序.结论:明确肉苁蓉传粉昆虫及访花昆虫种类,为肉苁蓉种子生产提供指导意义.

  • 渐危药用植物珊瑚菜胚状体途径再生植株的研究

    作者:李宏博;孙丹;黄永昌;马银波;朴钟云

    目的:研究离体条件下珊瑚菜种子休眠的原因,建立胚状体途径再生植株的方法.方法:研究离体条件下胚乳因素和外源激素在解除珊瑚菜种子休眠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激素浓度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胚状体再生植株的影响.结果:保留1/3胚乳的珊瑚菜种子萌发率高,可以达到31%.而TDZ,6-BA,GA3处理不仅对解除珊瑚菜种子休眠的作用不大,同时容易导致出现畸形苗.在附加1.0 mg·L-12,4-D的MS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的诱导率可以达到57%.将培养20d左右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培养基上40d左右就可分化形成子叶期胚状体,然后再继代培养20d即可得到再生植株.结论:建立一套有效的珊瑚菜再生植株体系.

  • 黄芩不同规格与化学成分及内在质量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王丹;蒋亚杰;梁艳;赵琳;蔡少青;尚明英;袁鹏飞;赵玉英;王璇

    目的:比较4种不同规格黄芩化学成分差异,研究枯心部位对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为该药材生产、加工、销售、临床各环节的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药材鉴定学方法对不同规格黄芩药材的外观性状进行观察,采用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不同规格黄芩药材及枯心、非枯心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结果:不同规格黄芩药材直径、长度以及枯心程度差异明显,因芩王、条芩一级样品全部可见枯心,作者将其分类为枯芩,条芩二级、末等品内部坚实,可分类为子芩.发现黄芩同产地不同规格样品指纹谱轮廓相似,但特征色谱峰相对峰面积有差异,枯芩的3对黄酮苷元和苷成分(黄芩素与黄芩苷、汉黄芩素与汉黄芩苷、千层纸素A与千层纸素A苷)的峰面积比值显著高于子芩.枯心部分的HPLC指纹谱总峰面积显著低于非枯心部分,但一些特征峰含量和3对成分的峰面积比值却高于非枯心部分,可视为区分枯芩和子芩的特征参数.结论:不同规格黄芩可分类为枯芩和子芩.枯芩和子芩化学成分特征不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二者药效的异同.该研究结果可为不同规格黄芩鉴别和质量控制及枯芩、子芩药效学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草珊瑚植物叶、茎显微结构与黄酮组织化学定位研究

    作者:葛楚源;陈文列;李钻芳;廖乃顺;黄云梅;梁一池;刘献祥

    目的:以药用植物草珊瑚叶、茎为材料,研究黄酮类物质在其中的分布.方法:在观察草珊瑚植物叶、茎显微结构的基础上,用NaOH显色和醋酸镁甲醇液显色的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黄酮类化合物定位.结果:黄酮类化合物在叶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和位于上下表皮内的厚角组织、类栅栏组织、维管束、分泌细胞中;在茎中主要分布在表皮、厚角组织、分泌细胞、韧皮部.结论:黄酮类化合物的NaOH显色法,相对其他以醇类为显色剂溶剂的荧光显色法是较为简便可行、定性迅速的组织化学鉴定方法.叶中黄酮含量高于茎部.因此,若以总黄酮为草珊瑚有效成分,可以只采收叶,保留其根部和茎部,以达到可持续性地有效利用中药资源的目的.

  • κ-卡拉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凝胶微丸的研制

    作者:张瑜;张昀

    目的:制备κ-卡拉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凝胶微丸,考察处方工艺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κ-卡拉胶-壳聚糖微丸;通过κ-卡拉胶与壳聚糖形成复合物条件研究,确定微丸中κ-卡拉胶与壳聚糖质量比;通过体外释放度测定,考察κ-卡拉胶浓度、药物与κ-卡拉胶比例、胶凝液氯化钾浓度、胶凝时间和干燥方式等处方工艺因素对微丸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κ-卡拉胶-壳聚糖凝胶微丸中κ-卡拉胶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4;微丸在0.1 mol·L-1盐酸溶液中2h仅释放约10%,在PBS液中药物释放加快,具有缓慢释药特性;随κ-卡拉胶浓度、氯化钾浓度和药物与κ-卡拉胶比例提高,微丸释药速度减慢;随胶凝时间延长,微丸释药速度减慢,当胶凝时间延长至1h后,影响不显著;冷冻干燥法制得微丸释药速度明显快于烘箱常压干燥和真空干燥,后两者对微丸释药速度影响不显著.结论:κ-卡拉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凝胶微丸具有缓慢释药特性,通过其处方工艺可调节微丸释药速度.

  • 大黄、黄芩与黄柏药对配伍提取工艺的研究

    作者:周爱珍;尹华;王知青

    目的:确定大黄、黄芩与黄柏药对的佳配伍提取工艺.方法:将各药味进行配伍组合,以大黄素、大黄酚、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HPLC测定,以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和提取次数等因素的影响,优化佳提取工艺.结果:大黄与黄芩合提,黄柏单提指标成分提取率较高,得到合提佳工艺为12倍量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h;单提佳工艺为10倍量60%乙醇溶液,回流提取3次,每次1h.结论:所确定的配伍提取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 干姜“炒炭存性”质量标准初探

    作者:孟江;许舒娅;陈磊;卢国勇;梁慧超;林志豪

    目的:探索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方法:比较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炭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含量、pH及对小鼠凝血、出血时间的变化.结果:干姜“炒炭存性”的标准应该是炒炭后对亚甲基监的吸附力建议不得低于7.50 mg·g-1、鞣质含量建议不低于2.103 mg·g-1,pH建议在(5.56±0.07),小鼠的凝血、出血时间短为佳.结论: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 通关藤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作者:朱秀峰;李媛媛;岳永花;李先荣;郝旭亮

    目的:优化通关藤多糖的提取工艺,测定通关藤多糖的免疫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粗多糖得率和总含糖量为指标考察通关藤多糖的佳提取工艺;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复制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IL-6的含量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表达水平等,考察佳提取工艺得到的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以粗多糖得率为指标时各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煎煮次数>煎煮温度>煎煮时间>加水量;以总含糖量为指标时各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为煎煮温度>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与模型组比较,通关藤多糖高、中剂量组脾脏指数均有显著升高,血清中IL-2,IL-6含量显著升高,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终确定佳提取条件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煎煮温度100℃,煎煮时间为1.5h;通关藤多糖具有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

  • α-干扰素伍用益血生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持续疗效

    作者:毛乾国;苏亚勇;吴春城;段智程;唐金模;顾冲;梁惠卿;杨嘉恩;黄利坚;郑莹;王敏;龚先琼

    目的:对比观察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伍用益血生胶囊与IFN-α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之差异.方法:288例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IFN-α 1b皮下注射,5 mU/次,每周3次,疗程个体化.依患者意愿,其中125例伍用益血生胶囊口服(联合治疗组),1.0g/次,3次/d,疗程3个月.163例未伍用益血生胶囊(IFN-α单药治疗组).治疗结束后随访至少24个月.统计学分析采用意向治疗分析.结果:2组性别、年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HBV DNA水平、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肝组织纤维化分期以及IFN-α疗程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112例、IFN-α单药治疗组141例完成治疗和24月随访.联合治疗组、IFN-α单药治疗组完全应答率在治疗结束时、随访12月时、随访24月时分别为48.0% (60/125)和35.0%(57/163)(x2=4.980,P=0.026),45.6%(57/125)和33.1%(54/163)(x2=4.645,P=0.031),38.4% (48/125)和32.5% (53/163)(x2=1.076,P=0.300).结论:IFN-α伍用益血生胶囊比IFN-α单药治疗能够适当提高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持续疗效.

  • 近20年心病中药用药规律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田茸;陈丽;杨延婷;李萍

    目的:以中药治疗心病的现代医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分析中药特征与心病治疗的相关性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以期为中药治疗心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筛选近20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药治疗心病研究的文献,统计检索结果中不同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的中药数量及其中具有心病治疗作用的中药味数;并用多元判别分析建立回归数学模型.结果:活血化瘀药(21.21%)、补虚药(17.65%)、归心经药(21.82%)、归脾经药(16.11%)在心病治疗研究方面比较活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筛选主要的影响因素,显示归心、脾、胆、心包经的中药和补虚药均是对心病具有治疗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回归系数>0且P <0.05),多元判别分析预测结果与原判定结果总符合率为91.6%,结果与中医学有关理论相吻合.结论:为了有利于人们更为客观地认识中药性味等特征对其心病治疗作用的影响,建立起客观的、回顾性检验正确率更高的Logistic回归方程,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药典所收录更多中药开展有关心病治疗方面的实验及临床比较研究.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