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芒果苷对慢性炎症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卫智权;阎莉;邓家刚;邓静

    目的:探讨芒果苷调控MAPK信号通路而抑制脂多糖(LPS)诱导慢性炎症的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泼尼松5 mg·kg-1·d-1组与芒果苷200,100,50 mg·kg-1·d-1组.以LPS间断尾静脉注射建立慢性炎症模型,进行大鼠全血白细胞计数,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RT-PCR检测白细胞MAPK信号通路p8,ERK,JNK基因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芒果苷200 mg·kg-1组全血白细胞总数与血清TNF-α,IL-6,sICAM-1水平明显降低(P<0.05),白细胞ERK,JNK基因表达下调(P<0.05),p38基因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芒果苷显著抑制LPS诱导慢性炎症的作用机制与其下调MAPK信号通路中ERK,JNK基因表达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 泰山白花丹参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人脐血内皮祖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焦鹏;常起;陈彬;杨娜娜;唐瑜菁;秦树存

    目的:研究泰山白花丹参提取物对过氧化氢(H202)诱导的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EBM-2完全培养基诱导分化培养EPCs.以0.001%H2O2诱导EPCs损伤,以泰山白花丹参提取物干预,以eNOS抑制剂L-NMMA定位泰山白花丹参对EPCs的作用靶位.通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以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取各实验组上清行丙二醛(MDA)含量检测.结果:EPCs受到氧化损伤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上清MDA含量明显增加,加入白花丹参提取物可明显改善上述结果,而1 mmol·L-1 L-NMMA+0.6 g·L-1白花丹参制剂+H2O2处理组与H2O2组比较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率都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泰山白花丹参提取物对H2O2损伤后内皮祖细胞有显著保护作用,eNOS抑制剂L-NMMA能抵消这种保护作用,说明泰山白花丹参可能是通过eNOS途径对EPCs氧化应激损伤起保护作用(eNOS是白花丹参的作用靶点之一).

  • 当归芍药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许钒;宋欣;陶春蕾;彭代银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及中枢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方法:应用分养和长期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并观察当归芍药散对该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定期测定各组大鼠糖水嗜好程度;敞箱实验方法测定大鼠水平及垂直活动;RP-HPLC-荧光法测定动物大脑额叶皮质中神经递质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垂直活动、水平运动显著减少,大脑额叶皮质中NE,DA,5-HT,5-HIA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当归芍药散高剂量可明显升高DA,5-HT,5-HIAA的含量(P<0.01),低剂量仅对5-HIAA含量有明显增高(P<0.01),对NE含量无明显改变.结论:初步表明当归芍药散具有抗抑郁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DA,5-HT,5-HIAA的含量有关.

  • 蝎毒多肽提取物对化疗期间再增殖H22肿瘤组织HIF-1α和SDF-1/CXCR4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兆朋;张维东;武利存;贾青;王朝霞;张月英;宁云娜

    目的:研究化疗期间再增殖中H22肿瘤组织HIF-1α和SDF-1/CXCR4表达的变化及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肿瘤组织再增殖期间新生血管生成发生的机制.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化疗期间不同时间点肿瘤组织HIF-1α,SDF-1及CXCR4的表达,以ELISA方法检测肿瘤组织SDF-1的含量,以Qwin V3图像分析软件对肿瘤组织HIF-1α,SDF-1及CXCR4表达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肿瘤组织HIF-1α表达在第14天和第21天无差异性,在第28天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ESV低剂量组在3个时间点表达无差异性,而PESV高剂量组表达在第21天低,在第14天高,ELSA检测结果显示,荷瘤对照组表达逐渐增多,尤其是在第14~21天,增加迅速.模型组,SDF-1表达在14~21 d表达增加缓慢,但在21~28d增加迅速;PESV高、低剂量组SDF-1表达水平增加缓慢,尤其是高剂量组,3个时间点肿瘤组织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DF-1结果和ELISA一致.对HIF-1α和SDF-1灰度值分析结果显示,r=0.805,两者存在相关性.PESV低、高剂量组肿瘤组织CXCR4下调,但PESV低、高剂量组之间无差异性.结论:在化疗期间肿瘤组织产生HIF-1α,HIF-1α诱导间质组织分泌SDF-1,HIF-1α和SDF-1促进VEGF的表达上调,从而诱发肿瘤内新生血管的生成.PESV有效抑制HIF-1α和SDF-1的表达.

  • 三七总皂苷多成分经鼓室给药的体内分布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陈钢;牧磊;张晓;侯世祥;南海军

    目的:考察三七总皂苷(PNS)经鼓室给药后人参皂苷Rb1(Rb1)、人参皂苷Rg1(Rg1)和三七皂苷R1(R1)在豚鼠的体内行为,探索中药多种成分经内耳途径转运至脑的可行性.方法:PNS分别经鼓室和静脉给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内耳外淋巴液、脑脊液(CSF)、脑组织和血浆,采用HPLC测定各组织中Rb1,Rg1和R1的浓度,计算上述成分在各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各成分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所占比值自定义为权重系数,并进一步估算PNS整合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PNS经鼓室给药,其Rb1,Rg1和R1均能穿过圆窗膜进入内耳外淋巴并转运进入脑部,但3种成分在体内各组织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PNS整合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PNS采用鼓室给药能增加进入脑部的药量,提高局部生物利用度,在CSF和脑组织的Cmax分别比静脉给药高1.1,0.4倍,AUC分别增加0.4,0.2倍;并且,PNS在血浆的分布减少,Cmax和AUC分别比静脉给药降低45.9%,33.1%.结论:经耳人脑有望成为中药脑内输送的一种新方法.

  • 山豆根致大鼠肝毒性机制研究

    作者:李峰杰;姚广涛;金若敏;宋哲平

    目的:研究山豆根致大鼠肝脏损害的毒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山豆根组和正常组,山豆根组灌服10g·kg-1山豆根水煎液7 d后,灌服20g·kg-1山豆根水煎液至26d,正常组灌服等容量蒸馏水,连续给药26 d后,25%乌拉坦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取血清测ALT,AST.摘取肝脏,加冷生理盐水制成10%肝匀浆,离心,取上清液,测定肝组织中SOD,GSH活性,MDA,γ-GT蛋白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NF-α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大鼠肝组织ICAM-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口服山豆根水煎液后,大鼠血清ALT,AST值显著升高(P<0.01);SOD/MDA,GSH显著下降(P<0.01);γ-GT值显著上升(P<0.05);TNF-α含量升高(P<0.05);ICAM-1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大鼠灌胃给予山豆根后,可对肝脏产生明显的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自由基及炎症因子的产生有关.

    关键词: 山豆根 大鼠 肝毒性
  • 当归-川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对3种血虚模型补血作用的比较研究

    作者:李伟霞;唐于平;郭建明;黄美艳;李炜;钱大玮;段金廒

    目的:通过建立不同血虚动物模型,评价当归-川芎(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的补血作用变化,探讨其配伍组对的作用特点.方法:应用乙酰苯肼溶血法、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法、乙酰苯肼与环磷酰胺复合法3种方法分别复制不同的血虚小鼠模型.检测模型动物外周血常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红细胞膜ATP酶活力变化.结果:3种血虚模型的以上所有指标与正常组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归芎药对及其组成药味给药后对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血虚小鼠的大多数指标有显著影响,对乙酰苯肼溶血性血虚小鼠、环磷酰胺化学损伤性血虚小鼠的个别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乙酰苯肼和环磷酰胺复合血虚模型更适于归芎药对补血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与当归、川芎单味药相比,归芎药对配伍后在外周血指标、免疫器官及能量代谢酶的调节方面都体现出不同程度的补血作用增强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当归-川芎药对相须相使组成规律提供科学依据,并有效地反应了中药生物效应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特点,为中药及方剂复杂物质群的生物效应研究提供借鉴,为以单味药-药对-方剂为主线的方剂配伍规律研究模式提供示范性参考.

  • 紫檀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ATP酶、COX活性影响

    作者:胡向阳;舒晓春;孟晓军;马义

    目的:观察紫檀芪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CA1区ATP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7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紫檀芪组,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1区ATP酶、C0X活性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海马CA1区ATP酶、COX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紫檀芪组海马CA1区ATP酶、C0X活性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紫檀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能量代谢具有一定干预作用.

  • 篱蓼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武智聪;葛李薇;张朝凤;张勉

    目的:研究蓼科何首乌属植物篱蓼Fallopia dumetosu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以80%乙醇热回流提取,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篱蓼地上部分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大黄素(1),大黄素甲醚(2),槲皮素(3),木犀草素(4),5"-methoxyhydnocarpin(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6),原儿茶酸(7),(2S,3S,4R)-鞘氨醇-(2'R)-Δ5',6'(E)-2'-羟基正二十四碳酰胺(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篱蓼中主要含有黄酮及蒽醌类成分,其中化合物5,7,8为首次从何首乌属植物中分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关键词: 蓼科 篱蓼 化学成分
  • 菊花、大黄中有害元素的形态分析

    作者:潘兰;贾新岳;贾晓光;石明辉

    目的:了解菊花和大黄中有害元素Cu,Pb,Cd,Hg,As的存在状态及其分布.方法:采用改良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制备样品;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Pb,Cd的含量,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Hg,As的含量.结果:菊花中Cu,Pb,Cd,Hg,As的含量分别为12.806,10.478,0.436,0.231,1.531 mg·kg-1.Cu,Pb,Hg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Cd以离子交换态为主;As以残渣态为主,离子交换态与水溶态也占有较大比例.大黄中Cu,Pb,Cd,Hg,As的含量分别为10.530,4.926,0.478,0.260,0.750 mg·kg-1.Cu,Pb,Hg以残渣态比例高,Cd和As以离子交换态为主.结论:连续提取法用于中药有害元素形态分析,总体上能反映药材中有害元素的存在形式与分布情况,能较全面地提供有害元素的信息,对中成药与中药提取物生产、中药材生产、加工与炮制、中药新药研发和安全性评价等具重要的参考价值.

  • 亮叶围涎树根的化学成分及其肿瘤细胞毒活性研究

    作者:马双刚;吕海宁;丁广治;庾石山;陈晓光

    目的:研究亮叶围涎树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 LH-20,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NMR等谱学方法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从亮叶围涎树根的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julibroside A2(1),3-[(2-acetamido-2-deoxyβ-D-glucopyranosyl)oxy]-16α-b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没食子酸(3),没食子酸乙酯(4),(+)-儿茶素(5),(-)-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6).化合物2对人源肿瘤细胞A2780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1.72 μmol·L-1).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2对人源肿瘤细胞A2780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

  • 江香薷的极性成分研究Ⅱ

    作者:沈娟娟;张东明;刘华;罗永明

    目的:对江香薷的较大极性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运用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2,6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1),4-羟基-3.5二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3,4,5-三甲氧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3),3-hydroxyestragole-β-D-glucopyranoside(4),(6S,9R)-长寿花糖苷(5),腺苷(6),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尾叶香茶菜茎部位的化学成分

    作者:吴月霞;叶凡;张伟;李继成;刘娜

    目的:研究尾叶香茶菜Rabdosia excisa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尾叶香茶菜的乙酸乙酯部分共分离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1α,6,11β,15β-四乙酰基-6,7-断裂-7,20-内酯-对映-贝壳杉-16-烯(1);maoyecrystal E(2);6β,11α,15α-三羟基-6,7断裂-6,20-环氧-1α,7-内酯-对映-贝壳杉-16-烯(3);enmenol-glucoside(4);冬凌草甲素(5);大萼香茶菜庚素(6);rabdosichuanin C(7);β-谷甾醇(8);熊果酸(9);2α-羟基乌苏酸(10);2α-羟基齐墩果酸(11);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索酸(12);胡萝卜苷(13).结论:除了化合物5,8,9,13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尾叶香茶菜中发现.

  • 一测多评法测定秦皮药材与饮片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

    作者:冯伟红;王智民;张启伟;刘丽梅;王锦玉;杨菲

    目的:建立适合于中药特点的利用一个对照品同步测定中药中多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分析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方法:以中药秦皮为研究对象,以药材中典型成分秦皮甲索(aesculin)为参照物,建立该成分与秦皮乙素(asculetin)、秦皮苷(fraxin)和秦皮素(fraxetin)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外标法测定秦皮甲素,用校正因子计算秦皮中其他3种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并将一测多评法的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用相对误差进行评价,以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秦皮香豆素一测多评法的计算结果与外标法的实测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所得的校正因子可信.结论:一测多评的质量评价模式在中药秦皮的多指标质量评价中得到验证,可为后续《中国药典》的品种修订提供参考.

  • ICP-AES法分析硫磺熏蒸前后白芍中有害重金属、硫及主要微量元素的变化

    作者:刘静静;蔡皓;刘晓;马晓青;李松林;宗杜强;蔡宝昌

    目的:进行硫磺熏蒸前后白芍样品中有害重金属、硫及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采用湿法消解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结果:白芍经硫磺熏蒸后Cu,S元素含量增加,Zn元素含量降低,并且在硫磺熏蒸白芍样品中检测到了重金属As,Hg残留.结论:硫磺熏蒸可能会使白芍中残留有害重金属及大量对人体有危害的硫,同时改变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

  • 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1934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作者:牛四文;李苏;田新朋;胡涛;鞠建华;杨晓红;张偲;张长生

    目的:从1株来源于中国南海沉积环境的海洋链霉菌SCSIO 1934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对海洋链霉菌SCSIO 1934的发酵液进行有机溶剂萃取,利用硅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分离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核磁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菌株Streptomyces sp.SCSIO 1934中分离纯化得到17-脱甲基格尔德霉素(17-O-demethylgeldanamycin,1),lebstatin(2),17-O-demethyllebstatin(3),尼日利亚菌素(nigericin,4),尼日利亚菌素钠盐(nigericin sodium salt,5),abierixin(6).结论:本研究发现了1株能够产生多种抗生素的海洋放线菌Streptomyces sp.SCSIO 1934.

  • 菊叶千里光的一个新木脂素苷

    作者:林生;张中晓;沈云亨;李慧良;单磊;柳润辉;徐希科;张卫东

    目的:对菊科千里光属植物菊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全草乙醇提取物的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现代波谱学和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菊叶千里光的水溶性部位分离鉴定了18个苷类成分,分别为6个木脂素苷:5'-methoxyligusinenoside B(1),hyuganoside Ⅲb(2),citrusin A(3),alaschanioside A(4),citrusin B(5)和dehydrodieoniferyl alcohol 4,γ'di-O-β-D-glucopyranoside(6);3个苯丙素苷:osmanthuside G (7),syringin(8)和dehydrosyringin(9);3个苯乙醇苷:2-(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ethanol4-O-β-D-glucopyranoside(10),2-phenylethyl β-gentiobioside(11)和phene山β-D-glucopyranoside(12);3个苄醇苷:nikoenoside(13),benzyl-β-D-glucopyranoyl-(1→6)-β-D-glucopyranoside(14)和3,5-dimethoxy-4-hydroxybenzyl alcohol 4-O-β-D-glucopyranoside(15);2个紫罗兰烯苷:icariside B2(16)和sonchuionoside C(17);以及1个生物碱苷:1-[(β-D-glucopyranosyloxy)methyl]-5,6-dihydropyrrolizin-7-one(18).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木脂素苷,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光照强度对夏枯草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作者:周黎君;史红专;郭巧生;韩碧群;冼伟彦

    目的:以夏枯草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100%,42%,20%,10%)对其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不同层数遮阳网处理夏枯草幼苗,测定相关指标,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植株茎杆变细,叶片变长,并以42%全光照条件下的株高与净生长量大;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均随光强的减弱而增加,叶绿素a/b随光强减弱而减弱;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光强减弱而减弱,胞间CO2浓度随光强减弱而增加,气孔导度先下降在10%全光照下又升高.结论:夏枯草幼苗对不同的光照强度有不同的适应性和较高的利用率,在42%光照条件下生长好,适度遮阴更能促进夏枯草幼苗营养生长.

  • 虫草属EST-SSR标记系统的建立研究

    作者:管俊娇;虞泓;解云峰;左世梅;马荣锋;曾文波

    目的:通过球孢虫草、蛹虫草EST设计EST-SSR引物,建立虫草属EST-SSR标记系统.方法:从NCBI公共数据库下载获得虫草EST,利用Sequece Seiners 1.2软件去除冗余序列并设计引物,进行PAGE电泳.结果:通过去除EST总序列中低质量的和冗余的序列后,得到全长为2 953 173 bp的4 556条无冗余球孢虫草EST.从中发掘出718个EST-SSR,分布于616条EST中,出现频率是15.8%.平均分布频率是每4 096 bp出现1个,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有419个,是出现多的重复类型.蛹虫草EST去冗余后得到1 363条无冗余EST,共含有1 117个EST-SSR,出现频率为81.95%,出现多的重复类型是A核苷酸重复.根据球孢虫草EST-SSR序列,设计合成50对引物,有扩增产物的引物为34对,占总设计引物数的68%.根据蛹虫草EST-SSR,设计合成40对引物,有扩增产物的引物为39对,占总设计引物数的97.5%.基于SSR标记进行聚类分析,7种虫草无性型均能分开,且分为4支.结论:虫草属EST-SSR出现频率较高、类型较丰富、多态性潜能较高,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球孢虫草和蛹虫草EST开发的SSR标记在虫草属有较好的转移性与通用性,可以很好的应用于虫草种间遗传关系的研究.应用虫草物种EST建立分子标记是一条简便而又有效的途径.

  • 黄芩药材主、侧根中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凤;魏胜利;王文全

    目的:分析比较黄芩药材主、侧根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为黄芩品种系统选育过程中为了使主根继续繁殖以保存优良种质,而采用侧根估测整体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芩中5个主要的黄酮类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和千层纸素A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药材主、侧根中5个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对侧根与整体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黄芩主根上部、主根下部、侧根及整体中的黄芩苷、汉黄芩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根下部的黄芩素、汉黄芩素及千层纸素A含量与主根上部差异显著;侧根中只有汉黄芩素的含量与整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相关与回归分析显示,侧根与整体之间各成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除汉黄芩素的决定系数较小外,其余化学成分均较高.结论:黄芩药材主、侧根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分布较均匀,在黄芩品种系统选育过程中为了使主根继续繁殖以保存优良种质,可采用侧根估测黄芩整体的黄酮类成分含量.

  • 质疑根据有无叶脉自由末梢来区别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

    作者:何报作;廖月葵;朱意麟;黎理;周媛;袁正伟

    目的:考察“双子叶植物的脉岛中有叶脉自由末梢突入,而单子叶植物则无”的命题的正确性,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鉴别原则的可靠性.方法:用常规显微鉴别法对9个科共14种药用单子叶植物以及3个科各1种药用双子叶植物进行观测.结果:姜科、百部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泽泻科、薯蓣科、天南星科等8个单子叶植物的科中,均有一些植物的脉岛中存在叶脉自由末梢(共计10种植物).单子叶植物鸢尾科的鸢尾、射干以及禾本科的白茅、薏苡等均未发现有叶脉自由末梢.阴香、板栗、杧果等3种双子叶植物均有叶脉自由末梢.其中阴香仅少数脉岛中有叶脉自由末梢,板栗的叶脉自由末梢易被非腺毛遮挡.结论:“单子叶植物的脉岛中无自由末梢”的命题不具备普适性,“以有无叶脉自由末梢来区别双子叶与单子叶植物叶类生药”的原则并不可靠.

  •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柽柳及管花肉苁蓉生长的影响

    作者:赵东平;郭玉海;骆翔;崔旭盛;郑雷;吴艳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NAA,IBA,ABT生根粉对柽柳插条生根及管花肉苁蓉接种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4,0.8,1.6,3.2 g·L-1的NAA,IBA,ABT生根粉浸泡柽柳茎条2 h,对照为清水.结果:IBA 3.2 g·L-1,NAA 0.4 g·L-1,ABT 3.2 g·L-1处理均会使单株柽柳上寄生的管花肉苁蓉生物量明显增加.结论:3.2 g·L-1IBA,0.4g·L-1NAA,3.2 g·L-1 ABT生根粉能够促进柽柳插条生根及管花肉苁蓉的接种和生长.

  • 不同等级浑源黄芪中黄芪甲苷及硒元素含量测定

    作者:杨翠玲;郭爱华

    目的:作者以黄芪甲苷和硒元素做为黄芪质量标准评价的2个指标,探讨各成分的含量是否与现有黄芪等级划分相关.方法:黄芪甲苷的提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得到,即用15倍量70%乙醇超声提取40min;含量测定方法采用ELSD-HPLC.硒元素采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四级浑源黄芪中黄芪甲苷含量高,一、二、三级无明显差异;一、二、三级浑源黄芪中硒元素随等级降低而明显增高,四级却明显偏低.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黄芪甲苷与硒元素的含量与黄芪现行的等级划分不成正向相关关系或不相关.建议等级划分在考虑药材外观性状直径、长短时,应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结合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进行评价.

  • 黄芩体内H2O2清除系统和黄酮类活性成分积累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帅凌飞;袁媛;陈平;林淑芳

    目的:研究黄芩H2O2清除系统和黄酮类活性成分积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方法检测黄芩悬浮细胞中黄芩苷、黄芩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H2O2含量和POD,PAL酶活性.结果:40℃、黑暗、PEG胁迫组总黄酮含量和PAL酶活性在12 d显著提高.NPA,NPA+40℃,40℃,NPA+黑暗,黑暗,PEG胁迫12 d前后黄芩苷呈下降趋势,黄芩素呈上升趋势,POD酶活性呈升高趋势,H2O2含量保持稳定.结论:适度的环境胁迫促进黄芩总黄酮的积累,黄芩苷在POD酶的作用下转化为黄芩素,同时维持H2O2水平的稳定以避免氧化伤害.

  • 透皮促进剂对左旋延胡索乙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作者:秦丽;马臻;张望刚;王俏

    目的:考察不同透皮促进剂对左旋延胡索乙素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Valia-Chien双室渗透扩散池,以大鼠离体皮肤为渗透屏障,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左旋延胡索乙素进行含量测定,考察化学类、天然类渗透促进剂单用和合用对左旋延胡索乙素的促透效果.结果:化学类促进剂单用时,8%氮酮促透效果佳,平均渗透速率达21.153μg·cm-2·h-1.天然类促进剂单用时,2%薄荷醇和5%桉叶油促透效果较佳,但平均渗透速率约为8%氮酮的一半.促进剂合用时,薄荷油或薄荷醇与8%氮酮合用的促透效果较好,均比单用8%氮酮有显著性增加(P<0.05).结论:薄荷油或薄荷醇与8%氮酮合用对左旋延胡索乙素饱和溶液体外渗透具有较好的促透效果,天然类和化学类渗透促进剂合用具有良好的加和作用.

  • 苦木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及多成分定量分析

    作者:赖正权;易宇阳;廖慧君;苏冀彦;廖祝元;林吉;苏子仁

    目的:建立苦木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3种咔巴啉类生物碱的含量,全面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30 mmol·L-1乙酸铵(冰乙酸调pH4.5)溶液梯度洗脱,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处理分析,建立苦木注射液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结果:在指纹图谱研究中,标定了16个共有峰,指认了7个化合物,分析的11批苦木注射液与共有模式之间相似性良好,相似度均在0.9以上;3种咔巴啉类生物碱在含量分析测定条件下,各组分分离良好,相关系数均为0.999 9,线性范围分别为0.020 0~0.300 0,0.102 0~1.530 0,0.015 2~0.228 0μg,加样回收率在99.5%~102%.结论:本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为苦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HPLC校正因子法同时测定葛根素及其各种注射剂中的5种有关物质

    作者:陈蕊;陈民辉;蔡梅;王玉

    目的:建立校正因子法测定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5种有关物质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葛根素为参照物质,建立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5种有关物质(有关物质A,B,C,D,E)的相对校正因子,并用相对校正因子对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相应的有关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与有关物质对照品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用校正因子法测定38批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5种有关物质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法能够准确测定葛根素及其注射剂中有关物质A,B,C,D,E的含量.

  • 不同加工方法和成熟阶段对五味子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作者:张奇;叶正良;李德坤;周大铮;李仁

    目的:研究辽宁新宾地区不同加工方法和成熟阶段对五味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五味子药材中五味子醇甲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的含量,采用高碘酸钠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总糖的含量,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测定挥发油的含量.结果:晒干和50℃烘干的样品中五味子醇甲含量较高;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5-羟甲基糠醛含量明显增加,而挥发油含量逐渐降低;有机酸和总糖含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成熟阶段的五味子,果实越成熟,五味子醇甲和挥发油含量越低,5-羟甲基糠醛、有机酸和总糖含量则越高.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和成熟阶段对五味子质量有明显影响.

  • 双黄连口服液中有效成分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作者:周伟;狄留庆;毕肖林;陈乐天;杜秋

    目的:研究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 4种主要有效成分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特征,了解双黄连口服液中药物配伍对其主要有效成分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在体肠循环模型,研究比较双黄连口服液与其4种有效成分在体肠循环过程中的浓度变化的差异.结果: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分别在40~160,6~24,3~12,2.6~10.4 mg·L-1吸收量与浓度呈线性关系,无高浓度饱和现象,吸收转化速率常数Ka,单位时间百分吸收转化率A基本保持不变;除黄芩苷、绿原酸、连翘酯苷A外,在pH 5.0~7.43,连翘苷的吸收不受pH影响;4种成分在各肠段的Ka,A均无明显差异.黄芩提取液中的黄芩苷、金银花提取液中的绿原酸、连翘提取液中的连翘苷的Ka,A与双黄连口服液中相应成分的Ka,A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连翘提取液中的连翘酯苷A的Ka,A显著大于双黄连口服液中相应成分的Ka,A.结论:双黄连口服液中黄芩苷、绿原酸、连翘苷、连翘酯苷A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且无特殊的吸收窗;双黄连口服液组方配伍显著改变了连翘酯苷A的吸收.

  • 超临界提取菱角与菱仁挥发性成分及其比较研究

    作者:李静;许维国;牛凤兰

    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菱角资源,本文对菱角(皮加仁)与菱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比较.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SFE-CO2)萃取技术对菱角和菱仁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结果:菱角和菱仁的提取率分别为5.96%,0.23%,主要成分均为亚油酸,但含量不同.结论:GC-MS鉴定分析,菱角与菱仁中亚油酸含量高,其次是棕榈酸;且菱角(皮加仁)比菱仁提取率高.

  • 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张继芬;原欢欢;林都;唐勤;徐晓玉

    目的:比较阿魏酸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阿魏酸壳聚糖微球、阿魏酸原料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探讨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这种新型药物载体的优势.方法:SD大鼠灌胃给予3种制剂后,定时取血,以香豆素为内标,甲醇-0.3%醋酸溶液(42∶58)为流动相,HPLC法320nm检测血浆中的阿魏酸含量,绘制药时曲线,DAS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的tmax,MBT,t1/2分别为2.500,7.487,7.818 h,较原料药的0.150,1.365,1.992 h,壳聚糖微球的1.000,4.171,4.857 h都有所延长;其AUC分别为原料药和壳聚糖微球的7.08,2.21倍.结论:载脂质体壳聚糖微球能延缓药物的释放并增进药物的吸收,有利于溶解度低、半衰期短的药物的口服给药.

  • 龙骨、牡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作者:张晗;张磊;刘洋

    随着《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的实施,中药龙骨的来源受到极大的限制.寻找龙骨的替代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龙骨与牡蛎的药性特点,龙骨与牡蛎主要化学成分均为钙盐,微量元素种类相近,且均具有镇静安神、抗惊厥药理作用,临床多配伍使用.由此提出牡蛎可能成为龙骨的替代品.

    关键词: 龙骨 牡蛎 替代品
  • 中药材品种古今变衍特点探析

    作者:唐德才

    由于多种因素,古今中药品种变化较大,除数量大幅度增加外,还表现为主流品种古今差异明显,大部分常用中药材基原得以澄清,植物药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药物的多源性呈两极分化等几大特点.

  • 论道地药材及栽培产地变迁

    作者:孟祥才;陈士林;王喜军

    作者从古今道地药材形成和变迁的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道地药材产地的变迁具有普遍性,其中质量和产量是道地药材形成和产地变迁的本质和动力.随着中医药的发展,栽培药材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结合现代生产技术,栽培产区已远远超过原有的分布区,产地变迁的合理性应以药材的质量为评价标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并结合道地药材形成的模式,进一步分析总结了道地药材的特点,提出了道地药材概念及适用范围,指出某些主产药材、野生主产地的栽培药材、劣质基原的药材不宜采用道地药材这一概念.中药材道地性研究应加强种质、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以产地适宜区区划为指导,以产量和质量评价产区的适宜性,科学评价产地变迁.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