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蟾酥中3种蟾毒配基组合物的表观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作者:刘丹;奉建芳

    目的:测定蟾酥中3种蟾毒配基组合物的表观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蟾酥中3种蟾毒配基组合物中RBG,CBG,BL的表观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了RBG,CBG,BL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37℃,pH 7.0时,蟾酥中3种蟾毒配基组合物中RBG,CBG,BL的表观溶解度均为大值,分别是76.29,51.85,32.76μg·mL-1,总溶解度为160.9μg·mL-1.在偏酸和偏碱性条件下,三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RBG,CBG,BL在不同pH条件下各自log P值差别不大,pH对RBG,CBG,BL的油水分配系数影响不显著,三者的油水分配系数均较大,为典型的疏水性产物,三者的疏水性大小顺序为RBGBLCBG.结论:蟾酥中3种蟾毒配基组合物中RBG,CBG,BL的水溶性差,疏水性极强,应考虑加入表面活性剂增溶,以利于注射制剂的成型.

  • 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

    作者:杨秀伟

    目的:研究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方法:采用霍恩氏法研究灌胃给予小鼠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7~22 g,随机分为4个受试药物剂量组:1.00,2.15,4.64,10.00 g·kg-1,灌胃给药,观察7 d,记录中毒和死亡情况,计算得出LD50.采用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研究其致突变性,小鼠精子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研究其致畸变性.结果:小鼠口服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的LD50大于10.0 g·kg-1;2种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灌胃后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亦无死亡.2种提取物的Ames试验阴性、未发现对小鼠精子产生畸变作用、对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未见损伤.在急性毒性、小鼠精子畸变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中,从试验开始到结束,小鼠体重增重情况良好.结论:吴茱萸水和70%乙醇提取物对小鼠属实际无毒,LD50大于10.0 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未发现其有遗传毒性.

  • 超滤法测定甲基原薯蓣皂苷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作者:姚志红;曹秀珍;邵萌;潘宇明;叶文才;姚新生

    目的:测定甲基原薯蓣皂苷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对甲基原薯蓣皂苷与大鼠血浆以及健康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甲基原薯蓣皂苷与大鼠血浆在20.0,100,200 μg·mL-1下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94.6±0.16)%,(91.6±0.35)%,(86.10±0.60)%.甲基原薯蓣皂苷在以上3个浓度下与健康人血浆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2.11±5.12)%,(84.54±0.32)%,(88.52±1.02)%.结论:甲基原薯蓣皂苷与血浆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

  • 怀山药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白冰;李明静;王勇;刘绣华

    目的:研究怀山药Dioscorea opposite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薄层色谱及波谱进行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β-谷甾醇(2),油酸(3),β-谷甾醇醋酸酯(4),5-羟甲基-糠醛(5),壬二酸(6),β-胡萝卜苷(7),环(苯丙氨酸-酪氨酸)(8),环(酪氨酸-酪氨酸)(9),柠檬酸单甲酯(10),柠檬酸双甲酯(11),柠檬酸三甲酯(12).结论:化合物3~12为首次从山药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8,9为首次从薯蓣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环二肽类型化合物,化合物9为新天然产物.

  • HPLC-MS与HPLC-1H-NMR联用鉴定土茯苓中的二氢黄酮醇苷异构体

    作者:王映红;李磊;张宏桂;乔延江

    目的:鉴定土茯苓中的二氢黄酮醇苷异构体.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与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法(HPLC-1H-NMR)对土茯苓提取液中的二氢黄酮醇苷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土茯苓中鉴定出4个二氢黄酮醇苷异构体,分别为落新妇苷、新落新妇苷、异落新妇苷和新异落新妇苷.结论:该法能简单、快速地鉴别土茯苓中的二氢黄酮醇苷类成分.

  • 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的制备与质量评价

    作者:梁臻;毛声俊;尹宗宁;金辉;李慧;储婷

    目的:研制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以大豆磷脂与帕洛沙姆188为混合乳化剂,油酸为助乳化剂,甘油为等渗调节剂,高速剪切法制备初乳,再采用高压匀质机对初乳进行匀化,制成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结果:自制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的平均粒径为211 nm,Zeta电位为-32.1 mV,载药量为1 mg·mL-1;25℃条件下避光放置1年,其粒径、Zeta电位、pH、含量及外观性状等指标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研制的丹参酮ⅡA静脉乳剂理化性质稳定.

  • 延胡索及其破壁品、炮制品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作者:曹柳;窦志英;王萍;孙巍;田永亮

    目的:比较生品、破壁延胡索及其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和去氢紫堇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破壁技术对延胡索进行破壁处理并炮制,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乙腈-醋酸盐缓冲液(pH 6.0)(30:70),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80 nm,测定破壁及炮制前后的延胡索乙素和去氢紫堇碱的含量.结果:破壁延胡索与生品相比,去氢紫堇碱和乙素含量都有所增高,破壁醋炙品中两者含量高.结论:延胡索破壁后有利于生物碱的溶出.

  • 广西产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梁洁;甄汉深;李生茂;张薇薇;王新盛;梁臣艳

    目的:研究广西产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美味猕猴桃根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毛花猕猴桃酸B(1),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2),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3),2α,3α,23-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4),2α,3α,24-三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5),正丁基-O-β-D-吡喃果糖苷(6).结论:化合物1~4,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猕猴桃属植物中分得.

  • 黑柄炭角菌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龚庆芳;张玉梅;谭宁华;陈作红

    目的:研究黑柄炭角菌发酵菌丝体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凝胶和大孔树脂等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5-羟基-7-甲氧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1),5,7-二羟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2),5-羟基-2-甲基-4-二氢色原酮(3),1-(2,6-二羟基苯)-3-羟基-丁酮(4),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母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大戟醇(7),β-谷甾醇(8),2-(4-羟基苯)-乙醇(9).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

  • 槲寄生内生真菌在槲寄生寄生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丁志山;蒋福升;金波;徐莉;陈铌铍;吕圭源

    目的:研究槲寄生内生真菌在槲寄生寄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槲寄生8个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外植体培养,分离纯化其内生真菌,利用CMC平板培养和DNS法筛选出具有较高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将槲寄生寄生的膨大部位进行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其内生真菌的组织分布.结果:槲寄生体内分布着丰富的真菌菌丝;从槲寄生各组织部位共分离出83株内生真菌;初步筛选得到38株可降解纤维素的菌株,19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其中10株分离自槲寄生寄生的膨大部位.结论:内生真菌分泌纤维素酶可降解枫杨树的细胞壁及细胞间隙组织,协助槲寄生的吸器穿透枫杨树组织,帮助槲寄生在枫杨树上寄生.

  • 亮菌多糖IPS-B2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及其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

    作者:罗霞;余梦瑶;许晓燕;曾瑾;江南;郑林用

    目的:观察亮菌多糖IPS-B2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生成以及巨噬细胞中自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NO合成关键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和Griess法检测IPS-132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生成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细胞毒效应分子NO的影响;采用SYBR Green I指示的Real-time RT-PCR技术研究IPS-B2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IL-1β,IL-6,TNF-α和NO合成关键酶iNOS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上的作用.结果:IPS-B2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和NO的含量,增强IL-1β,IL-6,TNF-α和NO合成关键酶iNOS基因的转录水平.结论:IPS-B2可能是通过提高巨噬细胞分泌生物活性物质,并促进此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基因转录,从而实现其抗肿瘤的重要作用.

  • 不同促渗剂对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作者:韩昊;钟韵伟;李新平;吴争;梁文权;高建青

    目的:研究不同促渗剂单用、合用对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的体外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促渗剂,制备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以人体皮肤为模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接受液中药物含量,进而计算其累积透皮量和稳态透皮速率.结果:3%油酸、氮酮、丙二醇,1%十二醇、肉豆蔻酸异丙酯的促透效果较好,并尤以油酸和氮酮作用更为显著.而氮酮与丙二醇以及与油酸合用时均小于其单用时的效果.此外,促渗剂浓度亦影响氢溴酸高乌甲素的经皮渗透.结论:以氮酮或3%油酸为促渗剂,可以制备得到具有较高透皮速率的氢溴酸高乌甲素贴片.氮酮与其他促渗剂的合用不利于氢溴酸高乌甲素的经皮渗透.

  • 致泻效价检测用于大黄品质评价的方法研究

    作者:李会芳;王伽伯;曲毅;金城;王强;肖小河;李祖伦

    目的:建立大黄致泻效价测定的模型和方法,为探索建立基于生物效价检测的大黄品质评价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大黄泻下活性的量效关系、数据变异程度以及实验的可操作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了大黄致泻效价测定模型的观测指标(10 h内排便量)、动物品系(ICR小鼠)、性别(雄性)、便秘模型造模剂用量(复方地芬诺酯50 mg·kg-1)等实验条件.根据确立的模型和方法结合化学含量测定评价了不同大黄样品的品质.结果:不同大黄样品的致泻效价总体趋势与总蒽醌(R2=0.653 7)、结合蒽醌(R2=0.553 6)的含量有关,但均未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黄蒽醌的含量测定结合致泻效价的测定更能充分表征不同大黄样品的品质差异.结论:致泻效价检测方法可用于大黄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

  • 中药有效组分配伍干预缺血性心肌重塑的研究

    作者:王阶;郭丽丽;郑军;潘菊华;王彦云;陈朝;李多娇

    目的:探讨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抗缺血性心肌重塑的可行性.方法:用结扎大鼠冠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缺血性心肌重塑动物模型,采用临床有效方剂银丹胶囊的饮片水煎浓缩液及相应药材提取的有效组分作为干预药物,在3 d和56 d时分别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心功能,用HE和天狼猩红法染色观察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56 d时饮片配伍组和有效组分配伍组皆能阻止心室恶性重塑,改善心功能,减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脏指数和心肌纤维化程度,减少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5);有效组分配伍组作用优于饮片配伍组(P<0.05).3 d时饮片配伍组效果不明显,但有效组分配伍组效果显著(P<0.05).结论:有效组分配伍干预缺血性心肌重塑的效果优于饮片配伍.有效组分配伍排除了非药效物质的干扰,作用更强,效果更好.

  • 漏芦多糖的提取、单糖组分分析及含量测定

    作者:李发胜;徐恒瑰;燕小梅;李明阳;刘辉

    目的:提取漏芦多糖,分析其单糖组分并测定其质量分数,为以后漏芦多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水提醇沉法提取粗多糖,Sevag法除蛋白,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安培检测(HPAEC-PAD)法测定其单糖组成,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结果:漏芦多糖的单糖组成为葡萄糖、阿拉伯糖和果糖,其摩尔比为1:1.61:2.21.以单糖混合物为对照品测得漏芦多糖中总糖的质量分数为95.78%.结论:HPAEC-PAD法具有样品不用衍生、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等优点,适合多糖类样品中单糖的分析;苯酚-硫酸法实验操作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多糖含量测定.

  • 风轮菜乙醇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田冬娜;吴斐华;马世超;黎丹;戴岳

    目的:研究风轮菜醇提物(EJCT)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EJCT 150,300,600 mg·kg-1对正常小鼠空腹血糖(FSG)的影响;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小鼠血糖及肝糖原、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及胰岛损伤程度的影响.观察EJCT对Fe2+/Cys激发的小鼠肝匀浆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EJCT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但是,EJCT 300,600 mg·kg-1可显著降低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血糖升高,并使低下的肝糖原回升.EJCT 150,300,600 mg·kg-1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及减轻四氧嘧啶对胰岛细胞的损伤.另外,EJCT 30,60,90,120 mg·L-1能明显降低Fe2+/Cys激发的小鼠肝匀浆中MDA的含量.结论:EJCT具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肝糖原合成、减少肝糖原分解、提高机体抗脂质过氧化能力,从而减轻胰岛细胞的损伤有关.

  • 扦插时期对金银花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作者:陈兴福;杨文钰;文涛;刘卫国;汪晓辉;杨国丽;殷昌义

    目的:探索扦插时期对金银花扦插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结合取样测定方法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扦插时期对金银花苗有显著影响,2个年度试验的重复性较好;3月2日扦插的成苗率、根数、根重、根冠比等反映扦插苗质量的主要指标优于其他时期扦插的.结论:3月上旬是扦插金银花的佳时期.

    关键词: 金银花 扦插 生长
  • O/W型微乳对挥发油增溶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易红;杨华;邓茂

    目的:研究O/W型微乳对挥发油的增溶作用.方法:通过滴定法绘制拟三元相图,分别考察微乳对不同品种挥发油的增溶以及微乳处方对甜橙油增溶作用的影响.结果:相同的微乳配方可对多种挥发油产生增溶作用;微乳的油相和表面活性剂的品种、用量对甜橙油的增溶均有影响.结论:适宜的微乳处方可以增溶挥发油,为解决液体制剂中挥发油的稳定分散问题提供了实验依据.

  • 川党参种子发芽检验规程的研究

    作者:孙年喜;彭锐;李隆云;钟国跃

    目的:探讨温度、光照、发芽床等因素对川党参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常规发芽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川党参种子发芽适温度为25℃,需光照,发芽床选纸上或纸间均可,发芽初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第10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第18天.以赤霉素处理可显著提高川党参种子的发芽率.

    关键词: 川党参 种子 发芽
  • 八味锡类散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CD3,CD4,CD8 T淋巴细胞的影响

    作者:刘端勇;赵海梅;赵宁;吕诚;吕爱平

    目的:观察八味锡类散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外周血及结肠黏膜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八味锡类散低剂量组、八味锡类散中剂量组、八味锡类散高剂量组、柳氮磺吡啶对照组).用兔黏膜免疫法造模后,灌肠给药18 d.运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外周血及结肠黏膜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结果:在外周血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D4 T淋巴细胞升高、CD8 T淋巴细胞降低、CD4/CD8升高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八味锡类散对CD8 T淋巴细胞有升高趋势,但仅八味锡类散高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CD4/CD8治疗各组均有降低趋势,除八味锡类散低剂量组外,其他治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结肠黏膜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可降低CD3,CD4 T淋巴细胞的表达、升高CD8 T淋巴细胞水平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八味锡类散各组及西药对照组均可降低CD8 T淋巴细胞水平并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八味锡类散可以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从而减轻炎症损伤,有利于溃疡的修复和组织再生.

  • 三棱丸抑制大鼠异位子宫内膜芳香化酶及环氧合酶-2表达的研究

    作者:李傲;徐晓玉;董伟;汪莹

    目的:探讨三棱丸(SLW)抑制内异症大鼠异位子宫内膜局部雌激素的生成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将40只造模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5组(n=8):模型对照组,SLW高、中、低剂量组和阿那曲唑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药4周后,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异位内膜组织中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P450 arom)、环氧合酶-2(COX-2)蛋白的表达,发光免疫分析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异位内膜组织雌二醇(E2)及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SLW各剂量组能有效抑制异位内膜组织中P450 arom的表达,降低其表达产物雌二醇的生成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SLW高剂量组能降低异位子宫内膜环氧合酶-2的表达,其产物前列腺素E2的水平也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SLW具有良好的抗EMS雌激素生成作用,其作用与抑制P450 arom表达,阻断雌激素生成的正反馈环有关.

  • 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RP-HPLC研究

    作者:陆洋;李娟;杜守颖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探讨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大鼠按1.0 mg·kg-1尾静脉注射甘草次酸后0.08,0.17,0.25,0.33,0.5,0.75,1,2,3,4,6 h眼底采血,乙腈沉淀血浆,HPLC测定血浆中甘草次酸浓度,以DAS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次酸血药浓度在50~2 000 ng·mL-1线性良好,r=0.999 7,测得低中高浓度回收率分别为(105.2±2.23)%,(102.5±2.95)%,(98.4±2.32)%,日内、日间低中高浓度RSD均小于4%.甘草次酸在大鼠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153±0.023)h,t1/2β=(2.365±0.866)h,Cmax=(2.074±0.100)mg·L-1,CL=(0.715±0.082)L·h-1·kg-1,Vd=(2.427±0.872)L·kg-1,AUC0-6h=(1.302±0.151)mg·h-1·L-1.结论:建立的RP-HPLC适用于体内甘草次酸的含量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甘草次酸在体内的分布迅速、广泛.

  • 药用菊花不同栽培类型总黄酮动态积累研究

    作者:郭巧生;汪涛;程俐陶;王桃银;梁迎暖

    目的:研究药用菊花总黄酮花期动态积累,为药用菊花总黄酮资源合理利用及佳采收期确定提供依据.方法:测定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花期不同时期的总黄酮含量,确定其总黄酮成分动态积累过程.结果与结论:药用菊花在舌状花开放50%管状花开放30%或者舌状花开放70%管状花开放50%,不同栽培类型药用菊花总黄酮积累普遍达到较高的水平.只有少数类型在舌状花、管状花全部开放时总黄酮积累达到高值.

  • 不同产地独一味中苯乙醇苷类的含量测定与品质评价

    作者:张凤;孙连娜;陈万生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为唇形科独一味属植物,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等省,为藏族和蒙古族等民间传统常用草药.具有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筋骨疼痛,骨质疏松等症.独一味主要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等成分.目前尚未见有关独一味中苯乙醇苷类含量测定方法的报道.作者建立了独一味中苯乙醇苷类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且分别对不同产地的独一味药材进行了苯乙醇苷类的含量测定和比较,为药材的选优及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不同栽培居群菘蓝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郭庆海;王康才;唐晓清;汤兴利;李淑艳

    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为十字花科菘蓝属越年生草本植物,作为大宗中药材板蓝根、大青叶的基源植物.菘蓝多为栽培类型,还没有发现野生类型,在全国各地广为栽培,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地域间隔大,彼此间交配机会少,形成了一些地方繁育居群(local breeding population),在进化过程中遗传发生漂变,不同栽培居群菘蓝的遗传组成产生变异.

  • 防风三种茎与根中色原酮类成分含量比较分析

    作者:孟祥才;孙晖;孙小兰;王喜军

    防风为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平原,而东北产的防风产量大、质量佳,素有"关防风"之称,有关种质、栽培方式、采收期、加工方法、产地以及抽薹等影响质量的因素均有报道.本草考证表明防风的根、叶、花、果均可入药.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别葛根的异黄酮成分

    作者:李晓明;杨滨;黄璐琦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茎,为常用中药,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能;异黄酮类和多酚类是其主要化学成分,已发现的异黄酮类成分有:大豆苷元-4′,7-二葡萄糖苷、3′-羟基葛根素(PG-1)、3′-甲氧基葛根素(PG-3)、3′-羟基葛根素4′-D-脱氧己糖苷、3′-甲氧基葛根素木糖苷、3′-甲氧基大豆苷元、大豆苷元-7-O-甲醚、3′-甲氧基大豆苷元-7-O-甲醚、3′-甲氧基刺芒柄花素、3′-甲氧基大豆苷、鹰嘴豆芽素A、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苷、葛根素木糖苷(PG-2)、葛根素-4′-D-β-D-葡萄糖苷(PG-6)、大豆苷、大豆苷元、刺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刺芒柄花素、大豆苷元名-8-C-芹糖基(1→6)-葡萄糖苷、染料木素-8-C-芹糖基(1→6)-葡萄糖苷、染料木苷、金雀异黄素、染料木素-8-C-葡萄糖苷、6″-O-丙二酸单酰大豆苷、3′-羟基-4′-O-β-D-葡萄糖基葛根素.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野葛的异黄酮类成分进行鉴别分析.

  • 不同种苗和种植密度对湖北麦冬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作者:朱业芹;陈家春;周群;王小刚

    湖北麦冬为<中国药典>一部2005年版收载中药"山麦冬"的主要品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湖北麦冬Liriope spicata(Thunb.)Lour.var.prolifera Y.T.Ma的干燥块根,中医处方中与杭麦冬、川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等同作麦冬入药.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它是湖北的道地药材,湖北省襄樊市是全国中药麦冬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产量已占全国麦冬总产量的50%以上.

  • 三七根腐病防治技术研究Ⅰ复配剂拌种(苗)与土壤熏蒸配套技术应用研究

    作者:陈昱君;王勇;刘云芝;王启芳;马承铸;李世东;伍忠翠;李云华

    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三七的治疗及保健功效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三七病害一直困绕着三七生产,其中根腐病是影响三七产量的主要因素.前人对该病的发生与防治作过一些研究,如罗文富等认为导致根腐病的病原有多种,伍敦祥、李忠义等探讨了部份药剂对该病的防治效果.

  • 半夏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戎其月;伍庆;童红;梁小洁;邹晶

    半夏Pinelia ternate(thumb)Breit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主要含鸟苷、腺苷、胆碱、盐酸麻黄碱等化学成分,当前对半夏的研究主要是含量测定和以氨基酸类成分为主的指纹图谱的研究,但由于药材各产地生境不同,其化学成分出现差异,为更好地控制其生产的质量,本研究根据鸟苷具有改善心脑循环,防止心率失常等作用,选其作为参照物,采用HPLC确定半夏药材的指纹图谱,作为半夏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紫锥菊干根中挥发性成分

    作者:文瑞芝;曾栋;袁利萍;肖红波

    目前作为紫锥菊药用品种开发研究的菊科紫锥菊属植物主要有3种(紫锥菊Echinacea purpurea、狭叶紫锥菊E.angustifolia和淡白紫锥菊E.pallida).紫锥菊是一种具有多种免疫功效的植物,已有综述和专业文献对其活性成分及产品活性的治疗效果与检测分析进行了报道,其提取物因具有良好的免疫刺激性、细菌生物抑制活性、抗炎及伤口康复等效果而被广泛用作一种免疫促进剂.其实,紫锥菊挥发性成分在其药理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关于该药用植物挥发性物质的分析研究鲜见报道.

  • 温郁金氮、磷、钾吸收与积累动态研究

    作者:吴志刚;陶正明;黄品湖;冷春鸿;王志安;李林

    氮、磷、钾为植物吸收三大营养元素,充足的吸收量是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而怎样进行科学施肥,必须对植物氮、磷、钾吸收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众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报道,温郁金该方面未见报道.温郁金作为著名"浙八味"药材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价值提升,栽培面积逐年增多,但由于栽培与管理措施粗放,产量受到影响.本研究通过研究温郁金不同生长时期各器官氮、磷、钾吸收与积累规律,探求氮、磷、钾的吸收与干物质积累的关系,为温郁金高产栽培,科学施肥提供有力依据.

  • 日本汉方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的进展

    作者:王婧;万毅刚;孙伟;张慧兰;陈萍;姚建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在日本,柴苓汤和温脾汤是治疗CKD的常用汉方药.文章综述了柴苓汤和温脾汤等汉方药对CKD进展过程中各种肾损害的保护作用,包括改善系膜组织损伤,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炎症介质表达,清除氧化应激产物,调节醛固酮代谢等作用,并且,在分子水平阐明了这些药物对各种损伤因子的作用机制.柴苓汤和温脾汤都是延缓CKD进展的有效药物.

  • 脉络宁注射液致162例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邢桂英;李昌煜;杨元宵

    对1988~2007年国内医药期刊中的162例脉络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脉络宁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与给药剂量无显著相关,其发生反应时间集中于用药过程中30 min以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其中过敏反应123例占75.93%,过敏性休克38例占30.89%.162例脉络宁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中,恢复160例,治疗无效死亡2例.脉络宁注射液不良反应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危及生命(如过敏性休克),故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

  • 中药资源保护的类型和模式分析

    作者:周涛;黄璐琦;吕冬梅

    为中药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探索一套科学而系统的保护研究策略.总结、分析长期在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中药资源需要保护的5种类型,并针对每1种类型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研究模式.

  • 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成方制剂含量测定标准存在问题的探讨

    作者:刘德军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以下简称药典)收载的564种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中,有438个品种建立了含量测定项目,其中相关制剂所含中药材以所测成分计能换算出含量限量的有147种,其他品种因制备工艺原因无法计算产品得率或因处方保密未标明剂量而无法换算.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