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药

中国中药杂志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중국중약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药通报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7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2272/R
  • 国内刊号: 李禾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cjcmm2006@188.com,
  • 曾用名: 中药通报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学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中药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红花岩黄芪皂苷的分离鉴定

    作者:王伟;海力茜;赵玉英;陈虎彪;王邠;梁鸿

    目的:研究红花岩黄芪的皂苷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色谱法提取分离皂苷,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岩黄芪中分离得到4个皂苷,分别为大豆皂苷Ⅱ甲酯(1),大豆皂苷Ⅱ(2),大豆皂苷Bg(3)和大豆皂苷1(4),该4个皂苷均为首次从红花岩黄芪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岩黄芪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NMR数据为首次报道.

    关键词: 红花岩黄芪 皂苷
  • 沉淀法制备2种脂溶性抗癌中药聚乳酸纳米粒的载药过程比较

    作者:张继芬;侯世祥;刘惠莲

    目的:探讨沉淀法制备载药聚乳酸纳米粒(PLA-NP)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为沉淀法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脂溶性抗癌中药葫芦素(Cu)和姜黄素(Cur)为模型药物,采用沉淀法制备载药聚乳酸纳米粒,比较包载结果的差异并通过载药过程的考察分析原因.结果:Cu-PLA-NP和Cur-PLA-NP的粒径均在100~200 nm,但包载结果差异很大:Cu-PLA-NP的包封率、载药量和药物收率分别为38.53%,2.21%和27.02%,Cur-PLA-NP的包封率、载药量和药物收率分别为94.36%,14.35%和91.23%.其原因与丙酮刚加入水相时的药物沉淀率及水浴挥发过程中药物和载体的沉淀速率有关.结论:沉淀法制备载药聚乳酸纳米粒,即使同是脂溶性药物,但因药物与丙酮之间相互作用及药物与PLA之间亲和力的不同,包载效果仍可能出现较大差异,选用时应慎重.

  • 何首乌二苯乙烯苷的调节血脂作用

    作者:高瑄;胡英杰;符林春

    目的:研究何首乌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TSG)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调脂作用.方法:高脂血症大鼠分别给予TSG 90,180 mg·kg-1,阿托伐他汀钙10 mg·kg-1和生理盐水2 mL灌胃,每日1次,连续给药1周,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检测给药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检测给药后各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羟甲戊二酰辅酶A受体mRNA的表达量.结果:TSG给药1周,能够有效控制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TC和LDL-C升高,可显著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并且能够增加LDLR的表达.结论:TSG具有良好的调节血脂作用,是中药何首乌调节血脂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显著降低血清TC,LDL-C和AI的作用.其中,TSG对于LDL-C和AI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首次报道.

  • 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快速定量

    作者:李娜;高晓燕;范强;乔延江

    目的:建立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快速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的含量,同时测定样品的紫外光谱,选择和高效液相测得绿原酸含量相关性佳的波长点,建立绿原酸含量的紫外预测方程,并另取11批金银花提取液对预测方程进行检验.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在0.09~2.25 μg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为100.4%,精密度为1.1%(n=5).紫外光谱中和绿原酸含量相关性佳的波长点为294 nm,绿原酸质量浓度(C,mg·mL-1)与294 nm下的吸光度(A)相关方程C=2.703 425A-0.129 18(r=0.992 9,n=19);绿原酸含量测定值和预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5 2,n=11),方法精密度为0.2%(n=6).结论:该方法检测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简捷,快速,准确,可用于金银花提取液的快速质量控制.

  • 叶黄素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裴迎新;衡正昌;段广才;张遵真;王明臣;胡婵丽;高冬玲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EC9706细胞在RPMI培养液(含10%小牛血清)中进行常规传代培养.常规条件下培养24 h后,用叶黄素处理,同时设溶剂对照组和5-氟尿嘧啶(5-Fu)阳性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叶黄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对凋亡调节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在实验条件下,100 μg·mL-1叶黄素处理细胞96 h可促进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分析结果表明,同样条件下,叶黄素可抑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并促进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结论:叶黄素具有促进EC9706细胞凋亡的作用,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而实现的.

  • 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动态变化

    作者:郁建生;郁建平

    目的:探讨草珊瑚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含量动态变化.方法:以贵州产草珊瑚为原料,采取乙醇浸提L9(34)正交试验方法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然后在该工艺条件下对自然存放时间不同、采摘季节不同、部位不同的草珊瑚原料进行总黄酮含量的动态变化考察.结果:乙醇体积分数对总黄酮提取量有显著影响,提取温度对总黄酮提取量有影响;草珊瑚自然存放时间越长,总黄酮含量越低,平均每年下降24.74%;不同季节采摘的草珊瑚其总黄酮含量以10~12月高;经对贵州草珊瑚根、茎、叶中总黄酮的提取测定表明,草珊瑚叶中总黄酮含量高,茎中低.结论:以原料10倍量的60%乙醇作为溶剂、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3次,即可获得草珊瑚总黄酮佳提取效果;以10~12月采摘、叶、存放时间越短,总黄酮含量越高.

  • 愈痫灵颗粒水提浓缩液中相对密度与运动黏度的研究

    作者:李万忠;唐金宝;何群

    目的:研究愈痫灵颗粒水提浓缩液中相对密度与运动黏度的关系.方法:测定浓缩液的相对密度;利用酸式滴定管测定浓缩液的黏度与运动黏度,考察运动黏度与喷雾干燥及温度的关系,并对其进行数学模型的拟合.结果:运动黏度对喷雾干燥的影响大于相对密度;获得了运动黏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从而为喷雾干燥提供适宜的进液温度.结论:为中药提取液浓缩与喷雾干燥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丰城鸡血藤异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作者:冯洁;向诚;梁鸿;赵玉英

    目的:研究丰城鸡血藤的化学成分.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3'-O-methylorobol(1),染料木素(genistein,2),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3),阿弗洛莫生(afromosin,4).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参苏饮含药血清对小鼠巨噬细胞Toll样受体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作者:赵保胜;李兰芳;马悦颖;郭淑英;李沧海;霍海如;姜廷良

    目的:研究参苏饮含药血清对脂多糖(LPS)和聚肌胞(POLY I:C)刺激的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表达Toll样受体3(TLR3),Toll样受体4(TLR4)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髓样分化蛋白(MyD88),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Toll样受体相关分子(TRAM)和Toll样受体相关的干扰素活化子(TRIF)mRNA的影响.方法:用LPS(5 μg·mL-1),POLYI:C(50 μg·mL-1)分别刺激RAW 264.7细胞株,同时给予参苏饮含药血清(11.2,6.7,4.0,2.4,1.5 g·kg-1·U-1)进行干预,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β(IFN-β)的含量.先计算参苏饮IC50,然后再以IC50(11,5,2.5,4.9 g·kg-1·U-1)做为药物剂量进行干预,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TLR3,TLR4和下游通路相关指标mRNA的表达,分析评价参苏饮含药血清清热解毒药效学作用的现代药理学基础.结果:参苏饮含药血清对POLYI:C刺激的TLR3及其下游通路的MyD88和TRAM有抑制作用,对LPS刺激的TLR4的病理性升高无抑制作用,但对TLR4下游通路TRAM和TRIF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上综合作用引起炎症因子TNF-α和IFN-β的降低.结论:参苏饮清热解毒的药效学作用可能与抑制TLR3,MyD88,TRAM和TRI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 藏药镰形棘豆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吕芳;徐筱杰

    目的:对藏药镰形棘豆Oxytropisfalcata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反相色谱分离、纯化,用NMR,MS鉴定结构.结果:从镰形棘豆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8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2',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1),2',4'-二羟基查尔酮(2),5,7-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3),7-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4),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异黄烷(5),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6),2'-甲氧基-4'-羟基查尔酮(7),2',4'-二羟基二氢查尔酮(8).结论: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茉莉酸甲酯对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类成分积累和释放的影响

    作者:王学勇;崔光红;黄璐琦;邱德有

    目的:研究茉莉酸甲酯(methy jasmonat,MI)对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和向培养基中的释放的影响.方法:6-7 V悬浮振荡培养ATCC15834农杆菌诱导的丹参毛状根培养18 d后,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化学诱导子--茉莉酸甲酯,采用HPLC的方法,测定MJ处理后不同时间段(2,6,9 d)丹参毛状根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及其在培养基中的含量.结果:毛状根经MJ处理后2,6,9 d隐丹参酮的含量分别达0.039,0.204,0.572 mg·g-1,分别是同时期未经MJ处理的2.2,8.5,23.8倍;丹参酮ⅡA的含量达0.251,0.601,1.563 mg·g-1,分别是同时间期未经MJ处理丹参毛状根的1.9,4.1,6.2倍.结论:MJ能显著促进丹参毛状根中丹参酮类成分的积累并向培养基中释放.

  • 热分析(TG,DTA)方法在鉴别贝母类中药材中的应用

    作者:王书军;高文远;陈海霞;于璟琳;肖培根

    目的:提供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鉴别贝母类中药材.方法:采用热分析方法(TG,DTA)对9种贝母类中药材的热重/差热图谱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9种不同贝母中药材粉末的热重/差热图谱发现,由于来源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不同贝母类中药材的热分析图谱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湖北贝母的热稳定性高,平贝母的热稳定性差,不同的贝母具有各自的差热图谱.结论:根据9种贝母中药材热分析图谱之间的差异,可以很容易的对其进行区分和鉴别.

  • 薄层扫描法测定威灵仙中齐墩果酸的含量

    作者:熊慧林;郑茂鑫

    威灵仙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C.manshurica Rupr的干燥根及根茎[1].

  • 白鹤灵芝栽培技术研究

    作者:廖月葵;王乃平;谢丽莎

    白鹤灵芝来源于爵床科植物白鹤灵芝Rhinacanthus nasutus (L.) Lindau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润肺降火,杀虫止痒等功效.用于肺结核早期、肺热燥咳、体癣、湿疹、皮肤搔痒等症[1].随着其疗效确认,年消耗量越来越大,再加上近年来乱采滥挖以及不规范的药材生产,野生资源已不能满足人们医疗保健的需要,而国内制药企业对白鹤灵芝原料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

  • 三七根茎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作者:周家明;曾江;崔秀明;陈纪军;张雪梅;江志勇

    三七 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 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云南、广西,具有止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

  • HPLC法测定家犬口服葛根黄酮微丸后血浆中的葛根素含量

    作者:成旭东;贾晓斌;陈彦;潘国梁;李霞;陈红霞

    葛根黄酮由中药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提取精制而得,临床上可显著降压和改善冠脉血流[1].葛根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葛根素等异黄酮类化合物[2,3].研究表明葛根黄酮生物利用度较低[4,5].

  • 贵州特有植物大方油栝楼果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周涛;黄璐琦;吉力

    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蕴藏了很多具有特色、储量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这些野生植物除了少数被简单开发利用外,大多还处于待开发状态.其中有些植物器官的化学成分不但是植物本身生命活动的基质及供给萌发初期生长的结构物质,而且还具有丰富的营养而具有食用或药用开发价值.

  • RP-HPLC测定不同厂家三黄片4种指标成分含量

    作者:蒋晔;李艳荣;田书霞;郝福;丁翔宇

    三黄片由大黄、黄连、黄芩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主治热毒内盛、高热烦躁、湿热黄疸、下痢.<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规定对三黄片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酚总量进行测定[1].

  • 燕子掌的驯化栽培

    作者:王福东;汪涛;汪汉卿

    燕子掌Crassula argentea Thunb.又名金钱树、景天树、玉树,为景天科青锁龙属植物,多年生亚灌木,原产非洲南部,我国无野生资源,只有花卉盆栽,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

  • 青龙爪、佛遗果等中药抑制艾滋病毒的初步研究

    作者:温瑞兴;刘兆梅;杨怡姝;王小利

    应用中药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HIV-Ⅰ)是医药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中药能否抑制艾滋病毒也是近10年来大家争论的焦点.

  • 灵芝中麦角甾醇的提取工艺

    作者:张萱;陈海霞;高文远

    灵芝Ganoderma lucidum(Fr.) Kart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冠心病、肝炎、高血脂、高血压、白细胞减少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1,2].

  • 粗根老鹳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雷海民;李强;柏冬;毕葳;魏璐雪

    老鹳草Geranium dehuricum为传统中药,有祛风湿、通经络、止泄痢之功效,其单味制剂老鹳草软膏有消炎解毒、收敛生肌的作用[1].

  • 中药抗肝癌免疫调节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金霞;王学美

    查阅国内外文献,对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肝癌的单味中药和复方进行了归纳总结.中药可以在多个层面对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从而有效阻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损害,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加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望从中药中提取出抗肿瘤作用更显著的药物.

    关键词: 中药 免疫调节 肝癌
  • 地高辛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分析

    作者:李优鑫;毛静远;李惠芬

    地高辛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其治疗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有时甚至出现交叉、重叠,而且血药浓度影响因素极多,药效学和药动学个体差异大.为达到治病和防止中毒的目的,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必不可少.结合国内外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酶免疫分析法、化学发光、荧光等免疫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等,从灵敏度、线性范围、交叉反应、精密度等方面总结了各种方法的特点.放射免疫分析法以其价格低廉,酶免疫分析法以特异性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以其灵敏度高、方法简便,液相-质谱联用分析法以分辨率高、专属性强等优点而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优势互补、有机结合、综合利用是今后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 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

    作者:黄璐琦;郭兰萍

    文章总结了环境对植物,特别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积累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在介绍环境胁迫影响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4种假说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对道地药材形成的影响,指出逆境可能更利于中药道地性的形成,提出了道地药材形成的逆境效应理论,并初步探讨了环境胁迫影响药材道地性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参附注射液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作者:周奇;梁力建;张亮;甄宇洋;苏才坤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肝胆外科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15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SF组)各75例,观察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情况、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组织修复相关因子、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SF组患者平均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手术前后SF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差异;术后SF组全血黏度(1·s-,22·s-,200·s-1),血液还原黏度,纤维蛋白浓度较对照组降低.术后SF组IgG,IgA较对照组升高;对照组术后IgG,CD4+/CD8+较术前降低;术后所有病例SOD明显降低,SF组降幅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MDA明显升高(P<0.05).术后对照组血液还原黏度,纤维蛋白浓度,全血黏度较术前升高;SF组术前术后血液流变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手术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减少组织的损伤,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术后康复.

  •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使用中药的风险评估

    作者:莫志江;郑俊

    育龄妇女正常的妊娠时间约为40周,随后即进入约1年的哺乳期.在这期间,孕妇或哺乳期的妇女因患病而需服药,或正在接受药物治疗期间怀孕的情况相当常见.中药(中草药和中成药)一般认为比较安全,在临床上的应用较多.但近年来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需要正确评估孕妇用药的风险.

  • 基因芯片技术与中药研究——中药基因组学

    作者:荆志伟;王忠;高思华;王永炎

    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决定了其系统化研究的趋势,基因芯片技术以其高通量、并行、高内涵的优势介入了现代中药研究.作者回顾了近3年来用于探索中药作用靶点、药物有效部位、中药材鉴定、新药物筛选等方面的新进展,结合中医学的理论指导,提出"中药基因组学"的发展趋势,以求探索中医药研究的纵深发展.

  • 首届全国中医中药现代科研方法讨论会纪要

    作者:王忠;刘保延;王永炎

    为适应中医中药科研发展新形势,针对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大需求,统一认识以更好地完成"十一五"中医药科研任务,2007年1月3~4日,由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倡导,中国中医科学院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承办的首届全国中医中药现代科研方法讨论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中药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