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象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杨培民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段爱英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甲亢心)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80例,其中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43例,为单纯甲亢组;合并甲亢心37例,为甲亢心组;选择正常健康志愿者40例,列为对照组,比较3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①甲亢心组A/E、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高于单纯甲亢组与对照组,E峰、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肺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Poflow)、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度(Aoflow)低于单纯甲亢组及对照组,A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甲亢组A峰、E峰、LVEF及A/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甲亢心组左心房增大、右心房增大、左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室壁增厚、左室壁变薄、左室壁运动减弱、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发生率分别为75.68%、21.62%、43.24%、54.05%、32.43%、16.22%、27.03%、18.92%、27.03%,左心房、右心室增大发生率高.③甲亢心组二尖瓣反流26例,占70.27%,三尖瓣反流23例,占62.16%;肺动脉扩张25例,占67.57%;二尖瓣脱垂4例,占10.81%;主动脉瓣反流2例,占5.4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观察心脏形态、检测心脏功能方面具有较高实用价值,可作为评估甲亢心病情的常规检查方法.

  • DWI与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胶质瘤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欣;张华文;周琳;赵宁

    目的:探讨DWI及动脉自旋标记法(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在胶质瘤术前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其中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18例,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LGG)10例.所有患者均行DWI及ASL扫描,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ADC值及脑血流量(CBF)值的差异.结果:HGG肿瘤实质区CBF值大于LGG;HGG肿瘤实质区ADC值小于LGG;且不同级别胶质瘤ADC值与CBF值有显著相关性(r=-0.759,P=0.002).结论:DWI及ASL可于术前安全无创地评估脑胶质瘤级别,有助于临床制订治疗方案.

  • 高分辨力MRI在直肠癌TNM分期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刘海博;姜微;曲实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MRI在直肠癌TNM分期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术后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60例,术前行MRI检查判断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比.结果:高分辨力MRI对直肠癌患者T1~2期敏感度为69.2%(9/13),T3及T4期敏感度分别为86.9%(20/23)及95.8%(23/24),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93.3% (42/45),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高分辨力MRI可明确显示直肠癌的位置、大小、周围组织受侵犯情况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在直肠癌TNM分期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Segond骨折的影像征象分析

    作者:但倩;陈兵;黄昀桀;陶一凡;兰九钧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时膝关节韧带、骨骼损伤的影像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Segond骨折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对Segond骨折中相关的十字韧带、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胫骨平台、股骨内外侧髁、腓骨小头骨折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影像诊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19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1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处骨折10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8例,后交叉韧带断裂1例,半月板损伤21例,股骨内髁损伤20例,股骨外髁损伤26例,胫骨平台后份骨折26例,腓骨近端骨折14例,关节积液30例.结论:Segond骨折与膝关节韧带及骨损伤密切相关,认识Segond骨折各种相关损伤的影像表现,可减少漏诊.

  •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针刺fMRI研究中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卢琦;武红利;王安琴;汪林英;徐春生;汤岚凤;李传富

    目的:探讨基于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灌注成像技术在fMRI针刺作用机制研究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根据扫描技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SL组与BOLD组,每组各20例(男女各10例);采用相同的改良组块设计方案,并由相同的针灸医师针刺,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处理确定脑功能激活区,比较2组研究对象激活区的异同,并对ASL组激活区区域性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rain,rCBF)变化幅度及变化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SL组除了显示BOLD组的体感相关脑区(双侧SⅡ、岛叶、丘脑及中扣带回)及运动相关脑区(SMA)激活之外,还在SⅠ、额叶、顶下小叶、前扣带回等脑区显示激活,但较BOLD组相对多见的脑白质区域激活显著减少,同时ASL组信号变化幅度较大,rCBF变化率为(9.21±2.82)%.结论:针刺引起的ASL信号变化幅度更大,能够敏感地检出针刺引起的大脑激活区,且伪影很少.同时,基于ASL技术的针刺fMRI研究不受针刺方案限制,更加符合临床针刺fMRI研究的需要,值得推荐使用.

  • 低张饮水MRCP结合LAVA在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文华;卢东霞;张芳;刘磊;陈曦;彭澍;张凤翔

    目的:讨论低张饮水MRCP结合LAVA在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3例经手术或内镜活检病理证实的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行低张饮水MRCP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梗阻部位的直接及间接征象.结果:低张饮水MRCP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CP,胃肠蠕动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壶腹部以外及壶腹部胆总管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周围脏器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张饮水后MRCP对十二指肠憩室诊断率明显提高(P<0.01);结合LAVA动态增强扫描,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2.46%(50/69)、95.65% (66/69).结论:低张饮水MRCP结合LAVA能够全面且直观显示梗阻部位的直接及间接征象,对明确肿瘤性病变范围及周围组织浸润程度有重要意义.

  • MRI常规序列结合DWI对盆腔内结直肠癌术前临床分期的价值

    作者:张彬;张禀评;毛宁;刘馨蔚;王滨

    目的:探讨MRI常规序列结合DWI对盆腔内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价值.方法:53例经病理证实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对其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检查.并根据AJCC 2010版癌症分期手册制订影像学分期标准,进行术前T分期和局部N分期,与术后病理T分期(pathological T stages,pT)和局部的N分期(pathological N stages,pN)比较.结果:MRI对pT1-2期的诊断准确率88.7%,pT3期83.0%,pT4期94.3%,对T分期总诊断准确率83.0%,与病理分期一致性好(K=0.582,P<0.01).MRI对N分期诊断准确率81.1%,特异性89.2%,敏感性62.5%,阳性预测值71.4%,阴性预测值84.6%,与病理分期一致性好(K=0.536,P<0.001).结论:MRI常规序列结合DWI对盆腔内结直肠癌术前T-N分期具有重要价值.

  • 100kV条件下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对比分析

    作者:袁训伟;迟淑萍;李磊;李远庆;徐红卫;王锡明

    目的:对比分析100 kV条件下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为低剂量个性化冠脉CTA扫描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临床疑诊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100 kV前瞻性(A组)与回顾性心电门控(B组)扫描;所有患者心律平稳,心率≤65次/min,体质量指数<25 kg/m2.记录2组的辐射剂量,计算噪声、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A组和B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63±0.26)mSv和(4.90±0.93) mSv.A组的辐射剂量较B组降低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SNR及CNR低于B组(P<0.05).2组冠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回顾性心电门控相比,100 kV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 SWI对脑梗死侧支循环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开喜;马先军;陈新建;左涛生;卞光荣;王金;李乐军

    目的:探讨3.0 T MRI的SWI对脑梗死侧支循环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5例经临床和影像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均行常规头颅MRI、DWI、MRA、SWI检查,10例行SWI复查.观察脑梗死的常规MRI和SWI表现,以及脑梗死区侧支循环的显示程度,得出相应临床NIHSS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5例脑梗死SWI显示侧支循环的程度:0级9例(25.7%),1级10例(28.6%),2级16例(45.7%).侧支循环血管显示程度与临床NIHSS评分有明显相关性(r=0.668,P<0.01).结论:SWI能够反映脑血管病变中的血氧饱和度水平改变情况,以及脑梗死是否有侧支循环形成和责任血管情况,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评估糖尿病患者斑块量化特征

    作者:庞殿申;迟华群;王飞飞

    目的:探讨糖尿病和无糖尿病冠心病患者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斑块量化特征的区别.方法:拟诊冠心病行64排CCTA检查且证实有斑块者315例,比较糖尿病组103例和非糖尿病组212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横截面积、体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和厚度长度比及CT值.结果:糖尿病组体质量指数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2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血压、血脂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斑块的大横截面积(平均6.22 mm2)、体积(平均25.34 mm3)、斑块负荷(平均48.55%)、重构指数(平均1.37)、厚度长度比(平均0.37)、钙化斑块比例(38.57%)、混合斑块比例(34.29%)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分别为4.81 mm2、12.60 mm3、32.43%、1.11、0.23、28.34%、23.53%),非钙化斑块比例(27.14%)低于非糖尿病组(48.13%)(均P<0.05).结论:64排CT能够有效测量斑块,糖尿病患者的斑块体积、面积、斑块负荷、重构指数、厚度长度比均显著大于非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者相比,糖尿病组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比例更高,非钙化斑块比例较低.

  • 3D-SPACE与3D-CISS序列内耳成像的比较研究

    作者:程亚宝;范伟雄;刘可夫;孙岩

    目的:比较MRI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imensional 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3D-SPACE)、三维稳态进动结构相干(3D-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the steady sate,3D-CISS)成像序列在内耳半规管的成像质量.方法:在1.5 T MRI仪上对15例志愿者进行检查.比较3D-SPACE和3D-CISS序列在前庭和脑干的对比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用三分法评价2种序列对半规管、面神经、位听神经的显示,同样用三分法对诊断信心进行评价.结果:3D-SPACE序列的CNR和对半规管的显示与3D-CI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面神经和听神经的显示上2种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D-SPACE序列的诊断信心比3D-CISS序列更高(P<0.05).结论:相比3D-CISS序列,3D-SPACE序列能更好地显示内耳半规管结构.

  •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和外突性子宫肌瘤的CT鉴别诊断

    作者:郭辉;王雪;董鹏

    目的:探讨CT对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和外突性子宫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6例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和18例外突性子宫肌瘤的CT资料,观察比较2组肿瘤的CT征象.结果:①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实性成分CT值多低于子宫,多轻度强化或无强化,动脉期肿瘤内部可见纤细血管征,易合并腹水;肿块主要由卵巢动脉及子宫动脉卵巢支供血,部分可见卵巢血管蒂征.②外突性子宫肌瘤:实性成分CT值多接近或略高于子宫,多呈明显强化,可见假包膜,通常不合并腹水;肿块由子宫动脉供血,卵巢血管蒂征不常见.结论: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和外突性子宫肌瘤CT表现各有其特点,仔细观察2组肿瘤的CT表现,可以对两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 康复后周围性面瘫患者初级运动皮层的功能连接变化研究

    作者:薛秋菊;杨骏;李传富;徐春生;武红利;朱一芳;刘军平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时间康复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初级运动皮层功能连接变化及其与对照组的差异,探讨皮层功能重组在面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7例经针灸治疗康复后的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康复组,根据从发病到康复的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18例,康复时间<45 d)及晚期康复组(19例,康复时间≥45 d);另外选取1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选择双侧面部初级运动皮层(LMI和RMI)作为ROI,比较3组双侧MI功能连接变化.结果:各组间双侧MI功能连接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康复组双侧MI与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的减弱脑区主要位于后扣带回、楔前叶、额中回、颞上回、小脑,多与运动、记忆、识别、情感功能相关,局部区域呈增强,如枕中回、顶下小叶;与早期康复组相比,晚期康复组的双侧MI功能连接均显示减弱,减弱的脑区多与感觉运动相关,如运动前区(额上回、额中回).结论:皮层功能重组在周围性面瘫康复中具有重要作用,即使面瘫患者临床痊愈后,这种皮层功能功能重组依然存在,且面瘫康复所需的时间越长,皮层功能重组的程度越大.

  • 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64排128层CT评价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邵静;李宁

    目的:评价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AECG)和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缺血和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4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以冠状动脉CT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组和冠状动脉狭窄≥50%组.之后行AECG检查来评价心肌缺血的情况,分析AECG检测的心肌缺血指标与螺旋CT所示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无相关性.结果:128层CT共评价170支冠状动脉,血管正常142支,狭窄28支.当冠状动脉狭窄<50%时,AECG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41.2%.CT对单支冠状动脉狭窄(≥50%)的检出灵敏度为70.1%,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50%)的灵敏度为85.9%,阳性预测值为87.4%,阴性预测值为88.0%.AECG诊断心肌缺血阳性率为62.5%.结论:①12导联AECG诊断稳定型心绞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②12导联AECG诊断心肌缺血和128层CT显示冠脉狭窄程度有关,但狭窄不一定都缺血,缺血也未必都有严重的狭窄.③12导联AECG诊断心肌缺血的阳性率与128层CT显示的病变支数呈密切正相关.

  • 肝硬化肝内淋巴管扩张水肿CT表现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谭非易;李平;李少波;程瑞文

    目的:分析肝脏淋巴管扩张水肿CT表现与肝硬化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126例肝硬化患者肝内淋巴管扩张水肿程度,结合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气郁结型及湿热内蕴型肝内淋巴管管径多数正常或轻度扩张增粗,与其他4型淋巴管管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瘀阻络型淋巴管管径多数明显增粗扩张,与其他5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硬化中医辨证分型与肝内淋巴管扩张水肿存在明确的相关性;随肝硬化的病情加重,肝内淋巴管扩张水肿程度加重.

  •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刚;伍小六;胡宴宾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ual-source cr coronary angiography,DSCTCA)在冠心病诊断及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行D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以CAG检查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狭窄、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计算D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分析DSCTCA和CAG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将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比较2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和偏心性.结果:DS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6.1%、96.8%、96.3%;DSCTC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与CAG一致性良好(K=0.859);ACS组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低于SAP组,偏心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SAP组,SAP组正性重构率高于ACS组,负性重构率低于A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DS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与CA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冠心病的诊断和分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胡业深;胡萍香;张贺香;吴燕华;肖小鹏;蔡玉英

    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分析 128例共145个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结节的声脉冲辐射力成像特征.采用ROC曲线评价剪切波速度值对乳腺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并确定临界值.结果:145个结节中,良性结节107个,恶性结节38个.乳腺病灶良性组与恶性组的剪切波速度(shearwave velocity,SWV)值分别为(2.89±1.13)m/s和(6.57±1.36)m/s,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WV值3.37 m/s为临界值诊断乳腺病灶的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9.4%、89.7%、90.3%.结论:ARFI为乳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 产前胎盘植入的MRI表现

    作者:黄科峰;伍晓刚;范晓强;况兵;黄华;曹培勇;方晓熠;周鹏;宋君

    目的:探讨产前胎盘植入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胎盘植入患者25例,总结其MRI影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①前置胎盘19例,其中5例部分覆盖子宫颈口,14例完全覆盖子宫颈口;②胎盘不均匀增厚、信号不均匀24例,多呈不均匀T1WI低信号,T2WI高低混杂信号;③胎盘血管增多、迂曲23例;④25例均表现为胎盘与子宫壁肌层分界不清、间隙消失,其中前下壁10例,后下壁7例,前上壁5例,宫颈后壁3例;⑤子宫肌层低信号影变薄、模糊或低信号影中断5例;⑥宫颈增厚、水肿22例;⑦子宫局部膨隆,形态改变5例.结论:MRI能准确诊断胎盘植入,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对粘连性胎盘诊断价值有限.

  • 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误诊分析

    作者:李向丽;师志磊;王飞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的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高对HB的认识和CT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HB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5例,肝左叶1例,均为单发.CT平扫肿瘤均呈低等混杂密度,巨大肿瘤内可见多发裂隙状及不规则形更低密度区,3例可见斑点状、斑片状及环状钙化灶.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性轻中度强化,坏死或液化区呈裂隙状或不规则团片状,无强化.2例术前误诊为脓肿或囊肿类病变.结论:HB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的发生.

  • 经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腔内探头经腹超声对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丽;郭翠荣;胡婠婧;刘雪皎;孙崇启

    目的:探讨应用经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腔内探头经腹探查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3例经临床及病理结果确诊为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3种检查方法对妊娠囊位置、子宫前壁瘢痕处肌层厚度及滋养层血流RI的显示情况,比较3种检查方法的确诊率,以及对瘢痕妊娠分型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初诊时经腹组和经阴组超声显示率分别为60.0%、90.9%.复诊时,经阴道、经腹、腔内探头经腹超声对妊娠囊位置的显示率为66.0%、86.8%、56.6%,对子宫前壁肌层厚度的显示率为41.5%、90.6%、84.9%,对滋养层血流信号的显示率为34.0%、84.9%、96.2%,对CSP分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1.5%、84.9%、75.5%.结论:经腹、经阴道超声和腔内探头经腹超声联合应用于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明显优于单独应用.三者联合应用,结合病史及血β-HCG等检查结果,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对瘢痕妊娠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妇科盆腔肿物的CT诊断价值

    作者:贾艳荣

    目的:探讨CT在妇科盆腔肿物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妇科盆腔肿物的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表现.结果:35例均行手术治疗且取得病理结果,其中32例CT诊断与术后病理相符,3例误诊,CT诊断正确率91.43%,误诊率8,57%.结论:目前女性盆腔肿物仍以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随着MSCT的不断发展,其在盆腔肿物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 CT在儿童颈部包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林;娄凡;孙祥

    目的:探讨CT在儿童颈部包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我院经临床、超声及病理检查确诊为颈部包块的56例患儿的CT检查结果.所有患儿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56例中炎性包块34例(淋巴结炎及反应性增生23例,感染性病变并脓肿形成9例,淋巴结结核1例,慢性软组织炎症1例);14例先天性病变(淋巴管瘤7例,甲状舌管囊肿3例,脂肪瘤1例,血管瘤3例);新生物肿瘤6例(毛母质瘤1例,梭形细胞瘤1例,淋巴瘤3例,鼻咽癌并左侧淋巴结转移1例);其他疾病2例(坏死结节伴多核巨细胞反应1例,假性动脉瘤1例).结论:CT检查在儿童颈部包块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 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MRI表现

    作者:赵熊鹰;黄勇;徐嬿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旨在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17例(18个病灶),均行MRI检查.结果:17例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梭形、椭圆形肿块,沿神经走行方向生长;16例为单发,1例多发2个.12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4个呈低信号,1个呈稍高信号为主夹杂斑点状更低信号,1个呈略高信号及散在低信号;T2WI表现各异.5个病灶可见靶征,14个可见偏心神经伴行,10个显示脂肪环绕.结论:四肢软组织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有其特征性,有助于其正确诊断.

  • TACE联合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后血小板变化观察

    作者:程瑞文;邓梨平;李平;谭非易

    目的:探讨TACE序贯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后血小板的变化规律.方法:4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先行经典TACE术,术后2~4周内行氩氦冷冻消融术(冷冻时间>30 min).总结术前、术后血小板变化规律.结果:TACE术后1周血小板呈一过性轻度下降.氩氦刀术前与术后1周内血小板呈先迅速下降后快速恢复的过程.结论:肝癌行氩氦刀冷冻肿瘤消融术后导致血小板减少与冷冻时间、冷冻针数量及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

  • 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及免疫组化分析

    作者:孙雪莲

    目的: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astro 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CT及MRI表现特征,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GI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21例中,8例行MRI检查,13例行MSCT检查.结果:单发17例,其中发生于胃6例,小肠、结肠11例;胃肠道及系膜多发4例.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CT示肿块密度不均,以坏死、囊变多见,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明显.MRI表现为平扫病灶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信号欠均匀,T2WI呈混杂信号影,病灶边缘可见长T1、短T2信号包膜;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本组DOG1阳性20例,CD117阳性19例,CD34阳性17例.结论:CT及MRI检查可明确GIST的诊断,显示肿块大小及与其周围组织结构关系,结合免疫组化DOG1、CD117和CD34等弥漫性阳性表达,可成为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或疗效评估的有效手段.

  • 胎儿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围生期预后

    作者:胡雪飞;彭树新;易艳;郭津含;王向梅;梁小位;熊剑

    目的:探讨提高胎儿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an artery,ARSA)产前超声检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产前超声筛查出的ARSA 21例,总结其检出方法并随访观察围生期结局.结果:ARSA产前检出率为0.68%(21/3 091),均由三血管气管切面(three vessels and trachea view,3V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其中单纯ARSA 17例,合并其他畸形4例;除3例合并严重畸形胎儿引产外,余18例围生期预后良好.结论:3VT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胎儿AR-SA敏感且有效的切面,可提高其检出率;单纯ARSA围生期预后良好,如合并其他畸形,其预后与合并畸形的情况而不同.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45例分析

    作者:杨光远

    目的:总结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疗效、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45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肌壁间肌瘤31例,黏膜下肌瘤11例,肌壁间肌瘤合并黏膜下肌瘤3例;单发肌瘤21例,2个肌瘤9例,3个及以上15例.肌瘤直径2.5~4.0 cm 14例、>4.0~8.0 cm 23例、>8.0~ 10.0 cm 7例、>10.0 cm 1例.栓塞剂使用平阳霉素-碘油(LPE)加明胶海绵条39例,PVA微球加明胶海绵条6例.结果:单侧股动脉穿刺插管成功率98.8%.所有肌瘤均呈双侧供血,双侧均衡型21例,右侧优势型13例,左侧优势型11例;30例子宫动脉分出卵巢动脉支.UAE治疗后肌瘤及宫体平均缩小率分别为:术后1个月,43.4%、31.2%;3个月,51.6%、38.1%;6个月,57.6%、51.3%;12个月,72.1%、55.2%;15个月,74.1%、56.3%.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并发症较轻、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对鼻腔、硬腭、副鼻窦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邵长征;李洋

    目的:通过总结鼻腔、硬腭、副鼻窦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常规MRI及MRI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性表现,评价其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鼻腔、硬腭、副鼻窦ACC的常规MRI及MRI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结果:病变主体位于上颌窦8例,鼻腔-筛窦内2例,硬腭5例.常规MRI表现:15例病变均呈囊实性,实性区域均呈等长T1WI信号,在T2WI上信号较混杂;囊性部分呈多发小囊状改变,囊内容物信号不一,T1WI可为等、稍低或稍高信号,T2WI则为程度不等的高信号.15例中12例侵犯翼腭窝,累及上颌神经、蝶腭神经;6例侵犯眶下裂,累及眶下神经;5例累及腭神经走行区.普通MRI增强扫描15例病变强化不均匀,实性部分均呈中度至明显强化,囊性病灶未见明显强化.MRI动态增强扫描表现:6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均为速升-维持型.峰值时间为(132.3±6.5)s,流出率为(2.6±0.4)%,大上升斜率为0.6±0.3,大强化率为33.6±2.5.结论:MRI及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鼻腔、硬腭、副鼻窦ACC的定位、定性诊断.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灶的CT表现

    作者:费家勇;陈忠伟;郭龙军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转移灶的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2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NB伴转移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12例中,原发于腹膜后6例,其中肝转移2例,椎骨转移2例,髂骨转移1例,1例伴多部位转移;原发于纵隔3例,其中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胸膜转移1例;原发于椎体旁交感神经链2例,其中伴胸膜转移1例、肋骨转移1例;原发于颅内伴颅骨转移1例.转移灶CT表现为肝内类圆形环形强化影,骨骼“虫蚀样”破坏,淋巴结肿大伴环形或中度不均匀强化,肺内及胸膜结节增强扫描后呈中度或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儿童NB转移灶的CT表现多样,掌握其特征可为临床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 64层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智能跟踪与小剂量团注技术的比较

    作者:高秋菊;朱海峰;张越

    目的:探讨64层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中智能跟踪和小剂量团注2种技术的区别.方法:筛选200例心脏CTA患者,分为智能跟踪组(A组)和小剂量团注组(B组),每组100例,记录2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vol)和整个检查扫描所用时间(T),测量并记录主动脉根部CT值进行图像客观评定,双盲法对冠状动脉的主要节段评分进行主观评定.结果:A、B组DLP分别为(4.9±1.7)、(16.9±4.4)mGy·cm,CTDIvol分别为(9.7±3.4)、(33.9±8.9)mGy,T分别为(283.6±57.9)、(391.3±55.3)s,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CT值分别为(465.2±59.7)、(451.3±60.1)HU,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质量评分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A、B组图像优质率分别为58.9%、72.7%,B组优质率高.结论:智能跟踪法和小剂量团注法在冠状动脉CTA扫描运用中各有优缺点,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适合受检者的操作方法.

  • 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心电图编辑CTA与DSA的对照研究

    作者:张忠涛;隋庆兰;左太阳;吴善良

    目的:探讨心律不齐患者心电图编辑后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在先后行CT冠状动脉成像及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收集有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的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50例,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将编辑后的CT冠状动脉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律不齐患者心电图编辑后,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特异性、敏感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96.0%、84.7%、95.2%、86.9%、93.2%,与冠状动脉造影的一致性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律不齐患者心电图编辑后的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有较高的一致性,心电图编辑功能可用于心律不齐患者的CT冠状动脉成像中.

  • 64排CT多期扫描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

    作者:赖丙林;吕国士

    目的:探讨肾结核(renal tuberculosis,RTB)的CT表现,提高RTB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RTB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本组110例中,患肾123个,肾脏形态不规则或局限性增大63例,萎缩38例;肾皮质变薄79例;肾实质单发低密度影21例,多发低密度影呈“花瓣状”55例;肾实质单发钙化灶28例,多发钙化灶42例,肾自截25例;肾实质瘢痕改变21例,“虫蚀状”改变18例;肾盏变形或消失88例,肾盏或肾盂积水57例;肾盂、输尿管管壁厚37例;膀胱壁厚18例;肾功能减退47例,功能丧失48例;肾周渗出改变或脓肿21例.结论:CT对RTB具有较好的检出率,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能提高诊断水平.

  • 中医院放射科临床影像诊断及教学质量管理的探讨

    作者:张贺诚;谭中建;刘悦;刘汀;张红;刘磊;陈正光

    随着我国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如CR、DR、CT、MRI、DSA等数字化图像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医学影像学已成为成像、诊断和治疗兼备的现代医学影像综合学科[1].放射科成为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主体科室,为临床科室的诊断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影像质量不仅直接影响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关乎放射科临床教学的内容和效率.现结合放射科的工作情况,探讨如何提高临床医学影像的诊断和教学水平,加强放射科的质量管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对医院负责.

  • HIF-1的调控及抗肿瘤相关基因治疗

    作者:丁婕妤;翁苓苓;王璇;张闽光

    缺氧诱导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HIF-1)是细胞缺氧状态下的关键调控蛋白,作为调节肿瘤细胞缺氧适应、细胞活性、肿瘤血管形成、肿瘤侵袭性和恶性程度的中枢.控制HIF-1的活性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本文就HIF-1的结构、表达的调控、相关基因治疗作一综述.

  •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在颅脑疾病诊断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姜曼;李传富

    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 imaging,ASL)是一种非侵入性MRI灌注成像技术.它利用反转脉冲序列标记上游动脉中的水质子,将下游获得的标记像与没有标记的控制像减影获得器官的血流量图.ASL在颅脑疾病诊断及脑功能成像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其基本原理、检查方法及其应用作一综述.

  • 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内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二)

    作者:柳澄

    3 MPR的应用[7]3.1病灶位置的鉴别邻近叶间胸膜的小病灶,在横断图像上常难以识别其真正位置.右肺病灶难以鉴别来自上叶、中叶还是水平裂,左肺病灶则常难以分清来自上叶、下叶,还是斜裂.MPR则可轻松鉴别,横断图像难以明确病灶的上下关系,而冠状位或矢状位图像则可清晰显示.

  • 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1例

    作者:郑鹏;张亚林

    女,75岁,因腹痛、腹胀伴呕吐7d入院,体质量下降.既往有胆囊结石、胆囊炎约8年.腹部立位平片示肠腔内有少许肠气,左上腹部及中下腹部见数个液平影,较长液平位于左上腹部.X线诊断:考虑低位性肠梗阻,请结合临床.CT示平髂血管分叉层面小肠内可见一分层状高低混杂密度影,直径约29 mm,增强扫描无强化,其近端小肠扩张伴多发气液平面(图1);相当于胆囊区域可见含气腔(图2),截面积约51 mm×24 mm,似与十二指肠球相连,囊腔壁增厚(图3,4),肝门部肝内胆管内可见小气泡,肝右叶可见不规则高密度影,直径约10 mm,其远端肝组织局部萎缩.

    关键词: 胆瘘 肠梗阻
  • 胰腺囊肿误诊为胰腺实性假乳突状瘤1例

    作者:谭书德;李恩春;刘敏;张志;李瑾

    女,64岁,体检发现胰腺体尾部占位性病变4d入院.入院后行CT检查发现胰腺体部后份见一17mm×16 mm的环形高密度钙化类密度影;其内为等密度影,CT值47 HU.增强扫描检查呈明显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与同层面腹主动脉相当.CT诊断:胰腺体部等密度结节灶,边缘环形钙化,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考虑胰腺实性假乳突状瘤(图1).

  • 超声诊断腘动脉瘤血栓栓塞致远端肢体缺血1例

    作者:刘侠;赵芬芬;马艳红

    男,46岁,因“右侧下肢间歇性跛行20 d”入院.查体:脉搏72次/min,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右侧下肢皮色较对侧苍白,皮温较对侧减低,右足趾末梢循环较差,有腓肠肌压痛,右侧股动脉搏动尚可,右侧腘动脉搏动较弱,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未及,右侧腘窝内可及大小约2.0 cm×1.5 cm肿物,质地较韧,边界欠清,活动度较差,轻度触压痛.超声检查见右侧腘窝内大小约12 mm×21 mm卵圆形等回声及低回声的混合回声区,内部回声呈同心圆状,长轴沿腘动脉走行,边界尚清,周围探及线状强回声与病变远端腘动脉血管外膜相延续(图1),病变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其近心端及远心端腘动脉管腔未见明显扩张,血流速度明显降低,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图2).超声印象:右侧腘动脉中段病变,动脉瘤合并血栓栓塞可能性大.

  • 腹膜后多形性未分化肉瘤误诊为肾癌1例

    作者:陈烟辉;何桂风

    男,62岁,因右中腹痛1个月余伴体质量减少5 kg人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脏听诊正常,右中腹部轻压痛.超声检查示:肾盂肾盏未见扩张,右肾可探及低回声区,大小5.3 cm×5.9 cm,边界尚清,另于右中腹探及低回声区,大小6.2 cm×12.9 cm,边界尚清,CDFI:内部见彩色血流信号.诊断:右肾及右中腹部实性占位性病变,考虑肾癌.腹部CT检查示:右肾体积明显增大,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及高密度钙化影,邻近右中腹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小9.1 cm×13.2cm,CT值17~37 HU,病灶密度欠均匀,中央可见更低密度区,右中腹病灶于右肾下极与右肾病灶相连,并侵及肝右叶后下段,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右肾、右肝及右中腹部病灶不均匀强化,中央液化坏死不强化,延迟期病灶密度减低(图1~3).病灶强化特点与肝、肾皆不同.右肾病灶位于右肾后壁包膜下,右肾包膜相对完整,肾实质被推向前内方移位,肾实质未见明显破坏.CT检查诊断:右肾癌可能.

  • 鼻咽部髓外浆细胞瘤1例

    作者:张凯;张巧娜;时璐

    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的一种原发性全身性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低.现将2014年11月经我院病理证实的1例鼻咽部髓外浆细胞瘤,结合文献报道如下.女,61岁,鼻塞、流涕、头痛8个月.查体:左侧鼻咽部可见淡红色新生物,凸向鼻腔,大小2 cm×2 cm,左耳鼓膜内陷,积液征阳性.MRI示鼻咽左侧壁可见一长T1长T2信号影,大小2.9 cm×1.9 cm,左侧咽隐窝消失(图1a,1b).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图1c).手术所见:肿瘤组织大小2.8 cm×2.3 cm×1.9 cm,呈灰白色,表面较光滑,无明显包膜及溃疡,质软,无出血及坏死.病理:鼻黏膜浆细胞增生,细胞排列密集,核偏位,核周空晕,见有核仁(图1d).病理诊断:(鼻咽部)髓外浆细胞瘤.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