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象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杨培民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MSCT模拟三维立体定位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导航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孔源

    目的:探讨MSCT模拟三维立体定位技术在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导航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2例胸部局限性肿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采用MSCT三维立体定位与三维导航仪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横断面内CT引导穿刺活检,比较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活检诊断正确率。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实验组73.21%(41/56),对照组41.07%(23/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2,P<0.05);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16.07%(9/56),对照组33.93%(19/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2,P<0.05);病理确诊率实验组94.64%(53/56),对照组82.14%(46/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4,P<0.05)。结论:MSCT模拟三维立体定位,实现了术前穿刺路径的计算机模拟与三维定位,穿刺准确度与确诊率显著提高,并发症明显减少,为术中三维数据导航提供了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腰椎后部结构MRI退变征象与慢性下腰痛的关系

    作者:张堃;朱璐;袁慧书

    目的:探讨腰椎后部结构MRI退变征象与慢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对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腰椎MRI检查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选取问卷有效的慢性下腰痛者139例为研究对象,其中68例有神经根压迫为A组,71例无神经根压迫为B组。另选取无下腰痛、无神经根压迫症状的62例职工作为对照组(C组)。观察以下MRI征象:平均小关节退变分级(average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scores,AZZ)、小关节积液、棘间韧带高信号、皮下或椎后旁肌肉水肿。对MRI征象在不同组的分布特征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AZZ的中位数分别为0.67、0.67、0.08,小关节积液发生率分别为32.4%、26.8%、14.5%,棘间韧带高信号发生率分别为42.6%、47.9%、58.1%,皮下或椎后旁肌肉水肿发生率分别为20.6%、22.5%、4.8%。其中,A、B组的AZZ、皮下或椎后旁肌肉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比C组高(均P<0.05)。小关节积液发生率、棘间韧带高信号发生率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ZZ、皮下或椎后旁肌肉水肿可能与慢性下腰痛有关。

  •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作者:乔风雷;朱斌;马军;鲍雷;王永康;陈璇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腰椎椎间隙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20例非腰椎疾病患者,行腰椎CT扫描及MPR,测量各节段腰椎椎间隙大小,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及腰椎不同节段的差异。结果:相同腰椎节段椎间隙间距,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腰椎节段椎间隙间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成人不同腰椎节段的椎间隙前中后距均不同,其正常值的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椎间隙改变所致腰椎疾病提供依据。

  • 超声心动图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价值

    作者:朱博鹰;李青;左红卫

    目的:应用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右心功能超声指标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右心功能,并寻找一个可靠敏感指标运用于常规检查中。方法:64例轻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肺功能Ⅱ级29例,Ⅲ级35例;另选择3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无年龄及性别差异。测量3组19项指标,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级、Ⅲ级同健康成人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右室流出道(RVOT)近端内径对照组(29.08±2.12)mm,肺功能Ⅱ级(31.04±2.95)mm,Ⅲ级(32.00±3.45)mm,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右室基底径对照组(31.15±4.83)mm,肺功能Ⅱ级(33.86±3.75)mm,Ⅲ级(34.06±4.41)mm,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室壁厚度对照组(4.53±0.50)mm,肺功能Ⅱ级(5.15±1.07)mm,Ⅲ级(5.27±0.91)mm,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腔静脉塌陷率对照组(56.23±4.23)%,肺功能Ⅱ级(31.51±10.13)%,Ⅲ级(28.25±11.01)%,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织多普勒三尖瓣侧壁部瓣环收缩期峰值流速(S’)对照组(10.74±1.08)cm·s-1,肺功能Ⅱ级(9.62±1.37)cm·s-1,Ⅲ级(9.24±0.91)cm·s-1,对照组与肺功能Ⅱ、Ⅲ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E/A、Tei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53±0.25、肺功能Ⅱ级0.93±0.28、Ⅲ级0.65±0.20;对照组0.46±0.14、肺功能Ⅱ级0.54±0.87、Ⅲ级0.63±0.14;均P<0.05)。结论:随着肺功能的恶化,右心功能减低,Tei指数和S’能够较敏感地反映右心功能。

  • 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对突发胸痛的病因诊断

    作者:杜丽云;胡海菁;徐刚;钟思源

    目的:探讨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对突发胸痛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突发胸痛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行128层CT心胸血管三合一成像,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及胸部其他组织结构。由2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并以心血管造影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60例行128层CT一站式扫描均能清晰显示双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胸主动脉及心胸其他组织结构,其中冠状动脉狭窄21例,肺动脉栓塞15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他病变16例,未见异常4例。结论:128层CT胸部血管三合一成像不但能对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等血管疾病作出诊断,还可明确胸部其他非血管性病变,对突发胸痛的病因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 超声心动图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晓英;骆峰;韦学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72例川崎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本组中,冠状动脉损害73例,阳性率42%,其中冠状动脉扩张60例,冠状动脉瘤13例;左冠状动脉受累38例(检出率52%);左右冠状动脉同时受累27例(检出率37%);右冠状动脉受累8例(检出率11%);双侧冠状动脉受损时左冠状动脉较右冠状动脉受损严重。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及时有效地评价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及动脉受损程度,给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 数字化平板透视在诊断退变性下颈椎不稳中的价值

    作者:丁昌懋;孙慧芳;张惠宇;于湛;高剑波

    目的:对比常规颈椎过伸过屈位DR片及颈椎屈伸运动平板透视2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退变性下颈椎不稳中的价值,提高退变性下颈椎不稳的诊断水平。方法:48例疑诊为退变性下颈椎不稳患者分别行常规颈椎过伸过屈位摄片及颈椎屈伸运动平板透视。由同一名诊断医师盲法读片并记录椎体的水平位移及角位移数据,根据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存在颈椎不稳,对2种检查方法获得的计数及计量数据分别行配对χ2检验及t检验。结果:颈椎屈伸运动平板透视诊断阳性率为47.92%(23/48),较常规颈椎DR阳性率29.17%(14/48)高,2种检查方法诊断退变性下颈椎不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屈伸运动平板透视较常规颈椎DR能够反映更多的颈椎运动信息,是诊断退变性下颈椎不稳的一种新方法。

    关键词: 颈椎 X线 透视 检查
  • 瞬时波强技术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弦脉脉象客观化中的应用

    作者:许轶君;肖沪生;徐芳

    目的:探讨同步瞬时波强技术(wave intensity,WI)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弦脉的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膜不增厚的36例为A组,内膜增厚的34例为B组)及33例健康人(对照组)行同步颈动脉WI检测及桡动脉脉象检测。应用Aloka公司Prosound 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动脉WI检测,应用DDMX-100脉象仪行桡动脉脉象参数检测,分析并比较WI参数及脉象参数。结果:A组较对照组主波幅度(h1)、主波上1/5处的宽度与脉动同期之比(w2/t)增高(均P<0.05)。 B组较对照组h1、重搏前波幅度(h3)、降中峡幅度(h4)、h3/h1、h4/h1、主波上1/3处的宽度与脉动周期之比(w1/t)、w2/t增高,重搏波幅度(h5)、h5/h1降低(均P<0.05)。 A组W1与h1呈正相关;负向波面积(NA)与h3、h4呈正相关;血管硬化参数(β)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与h3、h4呈正相关;由β推导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与h3/h1呈正相关;管径增大指数(AI)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 B组W1与h1呈正相关;NA与h3、h4呈正相关;β与h3、h4呈正相关,与h5、h5/h1呈负相关;EP与h4呈正相关;PWVβ、由WI值推导的脉搏波传导速度(PWVWI)均与h3/h1呈正相关;AI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对照组W1与h1呈正相关;NA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β与h3、h3/h1呈正相关,EP与h3、h4呈正相关;PWVWI与h3/h1呈正相关;AC与h5、h5/h1呈正相关;AI与h3、h4、h3/h1、h4/h1呈正相关,与h5、h5/h1呈负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象参数符合弦脉表现,且脉象参数与WI参数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间接反映WI参数与弦脉的相关性,进一步完善脉象的客观化研究。

  • 颅颈动脉狭窄的CTA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陈志军;梁立华

    目的:探讨64层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9月到2014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颅颈动脉狭窄患者75例,均行颅颈联合CTA及常规DSA造影。以DSA为金标准,评价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同时评价CTA与DSA在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上的一致性。结果:在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上CTA与D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颈联合CTA诊断颅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99.1%;在评价颅颈动脉狭窄程度上, CTA与DSA的一致性较好,K=0.843。结论:64层颅颈联合CTA是可靠的血管成像方法,能较好地发现颅颈动脉狭窄,在评价颅颈动脉狭窄程度上与DSA有较好的一致性。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I特征分析

    作者:李艳艳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AIP患者的MRI资料,分析病变胰腺的形态、MRI信号改变及强化特点,胆总管、胰管改变,以及胰腺周围的MRI表现。结果:9例MRI图像均见胰腺体积增大,6例呈弥漫性肿大,3例局限性肿大;9例均见MRI信号改变,T2WI呈稍高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DWI呈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呈均匀延迟强化;7例胰腺周围可见包膜样结构;MRCP示6例胆总管胰腺段狭窄,呈“鸟嘴状”,9例均见胰管节段性狭窄;2例胰腺周围见少量渗出,1例胰腺实质内及胰腺周围可见多发性大小不等的假性囊肿形成。结论:AIP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有助于AIP的正确诊断。

    关键词: 胰腺炎 磁共振成像
  • T2弛豫时间图在膝关节软骨下骨髓水肿与软骨损伤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方舒;邢伟

    目的:探讨T2弛豫时间图(T2 mapping)在膝关节软骨下骨髓水肿(bone marrow edema,BME)与软骨损伤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非外伤性膝关节疼痛行MRI检查的BME患者42例作为患者组,另选择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量BME被覆软骨T2弛豫时间(T2 RT)及对照组软骨T2 RT,并行独立样本t检验;测量BME体积,将BME体积与被覆软骨T2 RT值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组BME被覆软骨的T2 RT较对照组膝关节软骨的T2 RT值高(P<0.05);BME体积与其被覆软骨的T2 RT之间有相关性(P<0.05)。结论:T2 mapping在膝关节软骨BME与软骨损伤相关性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膝关节软骨下BME的存在提示相应被覆软骨的损伤,且BME范围越大,软骨损伤越严重。

  • 儿童内耳正常解剖结构的HRCT标准化测量

    作者:刘军;李长勤

    目的:应用HRCT标准化测量儿童内耳正常解剖结构,为无肉眼可视的微小内耳畸形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76例正常儿童152耳行颞骨HRCT检查。获得原始图像后行MPR得到测量图层,采用双盲法测量上半规管、外半规管、后半规管的骨管及骨岛的宽度、耳蜗的大高度和宽度、前庭的大宽度和长度等,再对各参数行不同年龄、性别及左右耳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上半规管骨管管腔宽度、骨岛宽度分别为(0.87±0.04)mm、(4.54±0.39)mm;外半规管骨管管腔宽度、骨岛宽度分别为(1.50±0.05)mm、(3.06±0.36)mm;后半规管骨管管腔宽度、骨脚长度分别为(1.12±0.10)mm、(6.17±0.07)mm;耳蜗高度、长度分别为(4.46±0.11)mm、(8.04±0.16)mm;前庭宽度、长度分别为(3.38±0.36)mm、(5.68±0.51)mm。不同年龄、性别及左右耳之间的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内耳的正常解剖结构在颞骨HRCT图像上可准确测量,不同年龄、性别及左右耳之间的内耳骨性结构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内耳 HRCT 标准化测量
  • 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的CT解剖学研究

    作者:李进;王雅琴;杨春波;高琪敏;鞠学红;董鹏

    目的:探讨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的CT解剖学特点。方法:对1具尸体标本的左侧肾前筋膜行单纯断层解剖学研究。对3具尸体标本行左侧肾旁前间隙乳胶灌注,并制作断面标本;其中1具在制作断面标本前行CT扫描。将CT图像及断面标本进行对照观察,记录灌注剂在肾旁前间隙和肾前筋膜间平面内的弥散情况。结果:1具尸体标本的单纯断层解剖学研究表明,左侧肾前筋膜为多层膜状结构,其间存在潜在间隙。3具灌注标本中,肾旁前间隙的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内。其中,1具轴位断层标本,灌注剂仅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边界清晰;1具轴位断层标本中,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并蔓延至桥隔内,向内侧蔓延至中线大血管周围,向外侧蔓延至侧锥筋膜和肾后筋膜内;1具矢状位断面标本,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并蔓延至桥隔内,向后进入肾后筋膜内,向下进入锥下间隙内。结论:左侧肾前筋膜为多层膜状结构,其间有潜在间隙即肾前筋膜间平面。肾旁前间隙急剧增多的液体可进入左侧肾前筋膜间平面,并可蔓延至桥隔、侧锥筋膜、肾后筋膜和锥下间隙内。

  • 应变率成像对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功能的评价

    作者:仇晶;王志斌;姜本涛;纪邦启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在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功能评价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患者70例和健康志愿者35例(对照组),在长轴上记录各节段性18个节段舒张早、晚期应变率,计算各节段平均值。结果:对照组节段性舒张功能异常大部分分布在基底段(基底段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及SRE/SRA值小于中间段及心尖段),特别是室间隔。高血压组平均松弛性较低,较对照组有较明显的节段性舒张功能异常,舒张功能异常显著的区域为室间隔基底段、下壁基底段和前壁基底段。2组侧壁均是舒张功能异常表现少的区域。结论:应变率成像可准确评价左室整体舒张功能正常高血压患者的局部心肌功能异常。

  • 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焱;尹娟;程东风;刘韶平;徐凤芹;孟迪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超声征象,预测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结果:靶环征主要出现在单纯性和化脓性急性阑尾炎中。阑尾周围积液主要出现在化脓性和坏疽性急性阑尾炎中。56例中,有直接超声征象者54例,占96.4%,指状低回声肿块51例,靶环征45例,管腔内强回声伴声影17例,阑尾管腔扩张积液8例,肠腔积气蠕动减慢2例;无直接征象者2例,仅显示阑尾周围积液,占3.6%。结论:靶环征、阑尾周围积液可提示急性阑尾炎的病理类型。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针灸联合加减苍附导痰汤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评价

    作者:胡红;叶秀英;韩小轶;陈坤;魏薇;江书碧;黄晓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U)在针灸联合加减苍附导痰汤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临床诊断为肥胖型PCOS的患者60例,应用针灸联合加减苍附导痰汤治疗3个月,通过TV-CDU观察比较治疗前后卵巢形态学参数及卵巢基质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对卵巢形态学参数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血生化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肥胖型PCOS经针灸联合加减苍附导痰汤治疗后,卵巢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小、卵泡数目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卵巢基质动脉治疗后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12.79±1.99)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peak diastolic velocity,PDV)(5.36±1.22)cm/s,与治疗前PSV(20.98±2.94)cm/s、PDV(12.02±1.77)cm/s相比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I治疗后为0.55±0.08,相比治疗前0.42±0.05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黄体生成素(LH)治疗后为(8.61±3.62)U/L,相比治疗前(14.38±8.30)U/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加减苍附导痰汤对肥胖型PCOS有确切疗效,TV-CDU能够评价治疗前后卵巢的形态学参数及血流动力学改善状况。

  • 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及随访意义

    作者:黄毅

    目的:探讨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及随访意义。方法:对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行超声检查,并在治疗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45例甲状腺内出现局限性或弥漫性不均匀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不清,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呈低阻低速的动脉频谱。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1.1%(41/45)。治疗后39例在超声图像恢复正常后停止药物治疗,未见病情复发,其中2例2年后复查时发现局限性回声增高区;6例因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减速过快或症状消失而自行停药,致使病情反复或加重。结论:超声对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有重要价值;超声随访对治疗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有症状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柴丽敏;孙成建;王秀丽;杨公涛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乳腺病变患者的X线片,并进行BI-RADS分类,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260例乳腺病变中,BI-RADS 0类中乳腺癌阳性率为40%(8/20),1类25%(2/8),2类2.4%(3/125),3类13.3%(4/30),4类68.6%(35/51),5类100%(26/26)。结论:BI-RADS在有症状乳腺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合理应用0类,结合临床检查可降低漏诊率。

  • 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焕军;张士波

    目的:探讨MSCT对气管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35例气管憩室的MS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胸廓入口处气管旁的不规则或类圆形囊状气体影,连续横断薄层扫描或MPR等后处理技术可发现气囊与气管之间有一较细的管道相连,其中25例位于气管右后侧,5例位于气管左后侧,2例位于气管正后方,3例气管双侧均发现憩室。结论:CT是无创性检出气管憩室的可靠方法。

  • 64层CT在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华海琴;徐晓娟;康德强;赵晶;彭楠;王玲璞;刘冰;李超

    目的:探讨64层CT在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和扫描技术的优化。方法:该项前瞻性研究共纳入69例患者,A组33例为对照组(传统下肢动脉组),B组36例为实验组(下肢动脉与肾动脉联合扫描组),均采用GE 64排VCT扫描仪和Smart手动触发技术扫描。评价2组VR和MIP图像质量,测量腹主动脉、肾动脉、股动脉、腘动脉及足底动脉的腔内CT值,同时记录下肢远端静脉显影的例数。结果:2组平均年龄、扫描长度、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目标血管CT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组内腹主动脉和股动脉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中肾动脉显影清晰,与腹主动脉、股动脉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下肢静脉显影率10.6%(7/66),B组下肢静脉显影率12.5%(9/7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组图像优良率和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下肢动脉和肾动脉联合扫描能发现更多的隐匿性肾动脉狭窄,且不会增加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和临床推广价值。

  •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孙英华;刘超;李晓红

    目的:总结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4年5月确诊的早期CSP患者26例的超声图像。结果:本组26例,首次超声检查检出23例,诊断符合率88.5%,其中,单纯经腹部超声检查8例,检出6例,误诊2例,诊断符合率75.0%;单纯经阴道超声检查6例,检出5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83.3%;经腹部和经阴道联合超声检查12例,检出12例,诊断符合率100%。误诊3例中,2例误诊为正常宫内妊娠,1例误诊为难免流产。超声检出的23例中,孕囊型16例,混合回声型7例。结论:超声对CS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 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表现

    作者:童三龙;张凯;邓宏亮;金汉葵

    目的:探讨早发型先天性梅毒的骨骼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较完整的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5例,均经血清学诊断并摄四肢长骨X线片。结果:5例均有骨骼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四肢长骨干骺端炎、骨膜炎及骨髓炎。4例有干骺端炎征象,主要表现为临时钙化带下方出现透亮影及临时钙化带增宽;3例干骺端骨质破坏、碎裂、局部骨质缺损形成“猫咬征”;骨膜炎3例,主要表现为葱皮样骨膜反应增厚,呈层状或平行线状,与骨的长轴平行,以骨干两端较为显著;骨干、骨髓炎3例,表现为斑点状、虫蚀状破坏,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2例软组织肿胀。结论:X线检查能明确诊断并确定骨梅毒的范围及程度。干骺端炎、骨膜炎、骨髓炎为骨梅毒的特征X线征象。

  • MSCT在创伤性消化道破裂定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颖;梁俊福;吴静;赵瑞华

    目的:探讨MSCT在创伤性消化道破裂定位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61例经手术证实的创伤性消化道破裂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中腹腔及腹膜后积气35例;腹盆腔积液58例;肠壁增厚11例;肠管壁破裂2例;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15例。结论:MSCT是腹部创伤的有效检查方法,对消化道破裂的确认及部位的判断具有较高价值。

  • 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

    作者:吕晓艳;王雪梅;李莉;蔡玉;李学军;秦宝琦

    目的:探讨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MRI分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MRI确诊的210例腰椎Modic改变患者的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210例患者共累及终板665个,其中18例(8.6%)累及单个终板,192例(91.4%)累及多个终板。Modic分型,其中Ⅰ型181个(27.2%),Ⅱ型381个(57.3%),Ⅲ型6个(0.9%),混合型97个(14.6%)。病变好发于下腰段。结论:MRI是目前诊断Modic改变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显示清晰,易分型。

  • 节细胞神经纤维瘤的CT表现

    作者:刘洋;吴建满

    目的:总结节细胞神经纤维瘤(ganglioneuroma,GN)的相对特征性CT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详细记录GN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强化表现等。结果:22例中,位于后纵隔脊柱旁10例,肾上腺9例,腹膜后2例,盆腔骶前1例。22例均境界清楚。横截面大小平均(4.9±2.4)cm×(3.9±1.8)cm。20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椭圆形或梭形,2例形态不规则。6例伴有伪足或呈嵌入式生长。密度均匀16例,不均匀6例,CT值平均(27.3±6.3)HU。伴有钙化5例,脂肪成分3例。无明显强化5例,轻度不均匀强化15例,中度及以上不均匀强化2例;17例表现为延迟强化。9例病灶内可见穿行的血管;2例腹膜后病灶包绕周围大血管。结论:GN的CT表现有其相对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绝经后低骨量女性骨密度变化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作者:邢训颜;高毅;管琳;师伟;邢文哲

    目的:探讨绝经后低骨量女性骨密度变化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观察绝经后低骨量女性患者295例,按年龄分为绝经1~5年组78例、>5~10年组96例和>10年组121例,用法国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骨密度,判断中医证候及证型。结果:绝经1~5年组与>10年组女性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1~5年组、>5~10年组和>10年组髋关节骨密度值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低骨量女性骨密度中医证型以肾阳虚、肝肾阴虚为主,肝肾阴虚证骨密度低。中医证候分布以腰膝酸软疼痛、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头晕目眩为主。结论:绝经后女性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腰椎骨密度值明显降低,髋关节骨密度下降不明显。

  • 4D超声在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武凯;谭雪莲;赵兼妮;纪文晶

    目的:探讨4D超声在产前胎儿先天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先天性畸形的检出率。方法: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对10856例孕妇,分别于孕11~13周、孕18~24周及32周行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胎儿面部、脊柱、肢体及心脏等结构畸形,对病变部位行多切面扫查。结果:本组中,经引产及产后随访证实胎儿先天性畸形144例,发生率1.33%;超声检出126例,检出率87.5%,漏诊18例。结论:4D超声利用表面成像和透明成像法,对胎儿行立体成像,能动态连续显示胎儿宫内活动及表面结构,对胎儿畸形的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腮腺Warthin瘤的CT及MRI表现

    作者:黄清祥;卢志红;张志诚

    目的:探讨腮腺Warthin瘤的CT及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腮腺Warthin瘤患者的CT和MRI表现,分析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数目、CT密度、MRI信号及强化特点。结果:31例患者共43个病灶,单发20例,多发11例;74.4%(32/43)的病灶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95.3%(41/43)的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90.7%(39/43)的病灶边缘清楚;33个病灶呈实性,10个呈囊实性。 CT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动脉期实性部分呈不同程度强化,CT值增加(42.3±17.1)HU;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CT值增加(25.4±9.8)HU。MRI平扫信号均匀或不均匀,T1WI呈等、稍低或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实性部分多呈明显强化(6个),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其中25个病灶内可见小血管通过或包绕。结论:腮腺Warthin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有助于术前作出定性诊断。

  • 浅表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图像分析

    作者:刘友员;陈虎军

    目的:探讨浅表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图像特征。方法:从形态、边界、回声、与皮肤关系、血流等几方面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2例浅表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图像。结果: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低或等回声结节,后方回声增强;与皮肤关系密切者占91.9%(57/62),表现为与结节紧贴的皮肤真皮层较周边薄或窦道形成;内部回声不均匀者占95.2%(59/62),表现为结节内点、片状、条索状强回声和/(或)小片状、不规则裂隙样无回声;边界清晰者占80.6%(50/62),其周边及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边界不清占19.4%(12/62),其周边常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结论:浅表表皮样囊肿的高频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容易作出正确诊断。

    关键词: 表皮囊肿 超声检查
  • 超声在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马艳红;卢军峰;刘鸿玉;孙英姿

    目的:探讨超声对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声表现。结果:4例均能触及包块,超声表现均为不均匀实性低回声包块,形态欠规则,均无钙化;3例边界欠清晰,1例边界清晰;4例肿块后方回声均略增强;CDFI示1例可见较粗大血流信号,2例可见少许点条样血流信号,1例未见明显血流信号。4例均未见腋窝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对乳腺实性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与技术探讨

    作者:姚婕;胡煜昇

    目的:探讨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56例,分析其乳腺X线摄影表现。结果:X线表现为单纯肿块影116例,微小钙化39例,毛刺征36例,边缘呈分叶状46例,瘤周透亮环及异常血管影34例。男性乳腺癌1例。结论:乳腺钼靶X线摄影能直接观察乳腺肿块的大小、分叶、毛刺征及肿块周围的透亮环与异常增多血管影,必要时采用加压放大摄影,可提高微小钙化的检出率,实现乳癌的早期诊断,是乳腺癌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 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管残端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卜凡文;刘智;姜莉

    目的:探讨经腹彩超诊断胆囊管残端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3种手术方式治疗的胆石症患者的术后超声资料,统计彩超诊断胆囊管残端病变的准确率。结果:胆囊管残端结石39例,其中29例再次切除残端,经腹彩超准确诊断20例,准确率69.0%。10例保守治疗,临床症状缓解。胆囊管残端扩张42例。胆囊管残端炎46例。结论:经腹彩超无创、可重复性好且廉价,是胆石症术后患者复查的首选辅助检查方法。

  • 30例胃部病变128层CT误诊及漏诊分析

    作者:韩广

    目的:探讨常见胃部病变128层CT误诊、漏诊原因,提高术前准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28层CT漏诊、误诊的30例胃部疾病患者的CT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胃癌8例中,腺癌4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漏诊1例,误诊为间质瘤1例,侵犯胰腺和结肠各漏诊1例;印戒细胞癌3例,2例诊断为胃溃疡并幽门梗阻,1例漏诊;鳞癌1例误诊为间质瘤。胃间质瘤7例,诊断为良性肿瘤4例,恶性肿瘤2例,畸胎瘤1例。淋巴瘤3例,其中1例因病变范围较为局限漏诊。另外,神经纤维瘤2例,重复畸形2例,胃憩室2例,血管球瘤1例,平滑肌瘤1例,异位胰腺1例,布氏腺异位1例,类癌1例,黑斑息肉1例,均误诊为间质瘤。误诊、漏诊原因主要为胃腔充盈不佳、呼吸运动伪影等。结论:掌握常见胃部肿瘤的128层CT表现,有助于减少误诊、漏诊,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影像鉴别诊断

    作者:杨娴;张荣胜;左鹏;杨志勇

    目的:分析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CT、MRI表现及鉴别要点,以提高影像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15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5例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CT表现为肿块钙化1例,胰管钙化13例,呈等低密度10例,肝门、腹主动脉旁可见钙化淋巴结6例,肝内胆管扩张6例,增强扫描CT值增高<20 HU;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平台型及持续型,MRCP可见枯藤征10例、胰管贯通征12例。15例胰头癌CT表现为胰腺体尾部萎缩14例,增强扫描门脉期病灶可见强化12例、病灶处胆管截断15例;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缓慢流出型及平台型,MRCP可见双管征、不相交征、软藤征13例。结论:CT、MRI对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在MRCP表现上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与胰头癌存在较大差异。

  • MSCT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马银华

    目的:通过MSCTA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MSCTA检查的31例患者的CTA资料,分为膝以上动脉组、膝以下动脉组,将存在病变的动脉段纳入研究范围,分析病变好发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本组294支动脉段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较多累及双侧多支动脉;膝以上动脉组血管以Ⅰ、Ⅱ级狭窄为主,膝以下组血管则以Ⅲ、Ⅳ级狭窄为主;膝以上动脉组中股动脉段Ⅲ级、Ⅳ级狭窄较其他为著;膝以下动脉组中腓动脉段Ⅲ级、Ⅳ级狭窄相对较轻。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大多累及双侧多支血管,以膝以下远段血管为著。

  • 血性溢液性乳腺疾病的导管造影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王玉霞;李振龙;郑启忠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在血性溢液性乳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9例乳头血性溢液患者的导管造影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9例中,造影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27例(69.2%);乳腺癌9例(23.1%);导管扩张囊性增生1例(0.3%);导管炎症导管内分泌物潴留2例(0.5%)。经病理证实,导管造影诊断符合率为89.7%,误诊4例,占10.3%。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血性溢液性乳腺疾病的定性、定位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对临床触及阴性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早期乳腺癌能作出较准确诊断,提高了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

  • 超声分析下肢静脉烟雾样改变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作者:李玉芹;谷佃宝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中下肢静脉呈烟雾样改变与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间超声发现下肢静脉呈烟雾状改变患者84例,检测其凝血指标并随访。结果:84例中,46例发现血栓形成,管腔内有强弱不等的实质样回声;其中44例凝血指标呈高凝状态,11例无症状。38例未形成血栓患者超声可见管腔内细密烟雾状弱回声,呈漂移絮状;随访半年内15例发现静脉血栓形成,其中9例无临床表现。结论:超声示下肢静脉呈烟雾状回声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先兆,结合临床发现血液高凝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血流动力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作林;王保和

    彩色多普勒超声已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中。通过彩超检测、分析肝脏血流动力学对于诊断某些肝脏病变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异性。现搜集近来相关研究资料,初步总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肝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病理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 DWI诊断急性肾盂肾炎(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许雅芳;王成健;杨景震;张玉;霍英杰;陈韶伟;赵永强

    急性肾盂肾炎(acute pyelonephritis,APN)分局灶性和弥漫性,影像学对于病变定位、定量诊断、有无脓肿灶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以下笔者分析2例APN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 64排CT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李新民;张鹏

    骨折的早期诊断对临床治疗和法医学鉴定的意义重大,但肋骨骨折,尤其是隐匿性肋骨骨折的常规X 线和普通CT检查有较大局限,易造成误诊,导致延误治疗,甚至医疗纠纷。本文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1月临床怀疑肋骨骨折,但常规X线检查表现为阴性的患者356例,评价64排CT在诊断肋骨隐匿性骨折方面的应用价值。

  • 2015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答案

    作者:

    关键词: 继续教育
  • 2015年第4期继续教育选择题答题卡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继续教育 选择题
  • CT对比剂肾病的认识和预防

    作者:霍福涛;李需

    CT成像的先决条件是组织间的密度差异,为增加这种差异,多数情况下需行增强扫描。随着CT的普及,CT增强扫描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如何降低对比剂的肾毒性、避免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发生,以及如何为肾功能不全患者选择合适的对比剂等都需进一步研究。

  • 2015年第4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作者:

    关键词: 继续教育
  • 1例艾滋病脑炎的MRI诊断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范治国;戴捷;曹俊华;高宝军;于峣;强少文;钱华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疗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患者病情的诊断、发展分析及随访成为可能。现将我院1例艾滋病脑炎报道如下。

  • 高频超声诊断藏毛窦1例

    作者:宋军学;李妍;孙莹

    病例资料:男,25岁。因骶尾部皮肤反复破溃流脓2个月余就诊。于半年前发现骶尾部局限性疼痛,皮肤红肿,触之有波动感;随之局部疼痛加重,位置固定,无放射,并出现间断性跳痛;局部皮肤破溃,有脓液流出,之后破溃口封闭。一段时间后局部疼痛加重,皮肤破溃流脓;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半年。身体其他部位无不适。既往无糖尿病及各种传染病病史。体检:肛门外观无畸形,无黏液性分泌物,骶尾部见一隆起肿物,质软,无活动,边界清晰,局部有波动感,触痛,表面皮肤红肿,未破溃。指诊:直肠内未触及肿物及瘘口,退指无血染及脓染。

    关键词: 藏毛窦 超声检查
  • 胫骨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作者:胡久民;邹文远

    病例资料:男,62岁。2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右膝关节疼痛,并发现右膝内侧包块,活动受限。偶有局部发热。疼痛呈间歇性,偶尔夜间疼痛。近疼痛频率增加,夜间疼痛加重。专科检查:右膝内侧局部皮肤发红,可触及大小约3 cm×3 cm包块,质硬,压痛明显,局部皮温较高,末梢感觉正常,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沉均无异常。X线平片及CT:右胫骨上段见筛孔状、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及囊状骨质破坏,破坏区上端达骨性关节面,远端波及骨髓腔,囊状破坏区周缘有明显硬化边,破坏区内见斑点状钙化及残存骨嵴,骨皮质破坏中断,周围软组织肿胀,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图1,2),诊断为纤维肉瘤可能性大。MRI:右胫骨上段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图3~5)。

  • 河南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简讯

    作者:

    2015年3月21—22日,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中西医结合医学影像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市隆重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327人,分别来自省内各级中、西医院。大会选举田力为主任委员,余虹、何岩莉、王绮、王雁、张刚、杨中杰、徐宏伟、岳松伟为副主任委员,王飞、万青、李松山为常委兼秘书。

  • 基于脑功能影像技术的针刺机制研究探讨

    作者:孙传铸;白丽君;牛璇;张宇辰;王姗;郝弄萧;博克;郭又天;张明;陈红艳;陈鹏;劳力行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医治疗方法,与中草药一起,成为中医体系重要的2种治疗方法。近几十年来,针灸作为西医的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得到了推广[1-4]。中医与现代医学﹑生物科学之间相互渗透,2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界限逐步被打破,脑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这一过程。现代神经成像技术为研究穴位-大脑-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可视化的资料。目前针刺机制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刺镇痛机制的传导通路、穴位功能特异性的神经表象,以及多模态成像技术结合等3个方面。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