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象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杨培民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髓母细胞瘤的MRI征象分析与病理对照

    作者:乐奖;邢振;曹代荣;郑贤应;佘德君;史震山

    目的:探讨后颅窝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的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MB的MRI及临床资料,并将MRI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研究,患者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结果:2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5例位于第四脑室内(占58%),7例位于小脑蚓部(占27%),4例位于小脑半球(占15%)。肿瘤在T1WI上呈等至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DWI上肿瘤实性成分呈稍高、高及明显高信号,ADC图均为低信号。12例病灶内可见囊变、坏死,囊变坏死区与脑脊液信号相近,1例合并出血。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成分强化特征不一,呈轻度至明显强化。5例沿脑脊液播散。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及ADC图对MB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沿脑脊液种植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双源CT对正常胃部结构图像质量优化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程东风;韩广;姜传武;刘斌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对正常胃部结构图像质量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2例经胃镜证实无胃部疾病患者的腹部CT平扫和3期增强扫描的资料。其中32例完成双能(dual energy,DE)序列扫描作为实验组(DE组),30例完成常规序列扫描作为对照组(NDE组)。 ROI选择:胃壁1区:胃底小弯侧;胃壁2区:胃体大弯侧;胃壁3区:胃窦小弯侧。选择上述3个ROI附近脂肪,分别为脂肪1区、2区和3区。比较2组间SNR、主观评分、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①DE组动脉期管电压100 kV与140 kV图像相比,前者胃壁1区和3区的SNR优于后者(P<0.05);胃壁2区存在测量误差较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脂肪1区和2区的SNR优于后者(P<0.05);脂肪3区存在测量误差较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E组管电压100 kV动脉期和静脉期图像相比,前者胃壁1区和3区的SNR优于后者(P<0.05);胃壁2区存在测量误差较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的脂肪1区、2区和3区的SNR与后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DE组和NDE组基线特征和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组的辐射剂量较后组明显减少(t=-12.58,P=0.000)。结论:通过对正常胃壁和胃周脂肪的不同ROI的主客观评价,证明DSCT可以从参数量化水平评估胃癌的T分期,具有可行性。低电压成像可使图像质量提高,辐射剂量降低。

  • 甲状腺隐匿性癌CT与超声诊断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垚青;戴宇萍;顾立军;韩本谊

    目的:分析甲状腺隐匿性癌CT与超声的图像特征,探讨二者对甲状腺隐匿性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甲状腺隐匿性癌54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以病理结果为参照,CT对甲状腺隐匿性癌的诊断敏感度为72.2%,超声为3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检查联合运用诊断敏感度提高到81.5%。结论:超声可作为筛选甲状腺隐匿性癌的重要检查方法,CT对甲状腺隐匿性癌的定性有一定优势。

  • 超声实时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鉴别鼻咽癌放化疗后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对照研究

    作者:谢勤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鉴别鼻咽癌放化疗后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61例鼻咽癌放化疗后3个月~1年复查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行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观察淋巴结大小、形状、内部回声、内部的血流情况,并根据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的评分标准对淋巴结的良恶性进行分析。病变淋巴结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123枚淋巴结中,反应性增生48枚,结核6枚,淋巴结炎15枚;转移性54枚。良性淋巴结的常规超声评分多为5~6分,恶性淋巴结多为7~10分;超声弹性图中良性淋巴结以1~3分多见,恶性淋巴结多见4~5分。超声实时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44%、86.96%、90.24%、85.00%及95.24%;常规超声检查分别为88.89%、78.26%、82.93%、76.19%及90.00%。超声实时弹性成像的诊断正确性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可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还需结合常规超声检查以提高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

  • 脐动脉与静脉导管联合检测在胎儿窘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娄志峰

    目的:对妊娠晚期胎儿脐动脉(umbilical artery,UMA)及静脉导管(ductus venosus,DV)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寻找在胎儿窘迫发生时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产前临床诊断为胎儿窘迫、产后Apgar评分1 min小于7分的69例胎儿产前0~2 d内超声检查情况,并与Apgar评分正常胎儿进行比较,分析其UMA及DV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胎儿窘迫发生后,UMA及DV的频谱形态均可能发生变化,其中UMA及DV频谱发生明显变化的、产后发生不良结局的概率较单纯UMA异常者增大。结论:UMA及DV血流频谱联合检测对诊断胎儿窘迫及判断预后情况有重要价值。

  • 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宋慧茹;王兴华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肝占位性病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的诊断阳性率,对比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造影对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3.33%、88.00%及82.14%,而CT增强扫描分别为88.89%、92.00%及85.71%,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2种检查方法对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相当。

  • 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冠心病患者长轴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评价

    作者:余习蛟;王月爱;阳力;陈晓琼;雷洋

    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评价长轴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TI技术检测41例健康人及29例冠心病患者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切面及三腔切面18节段的STI纵向峰值应变(LS),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供血室壁节段结果及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室壁运动结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左室壁运动异常节段STI表现为LS的明显降低,18节段LS均较对照组减低(P<0.01);冠心病组M型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室壁运动幅度减低或消失,室壁增厚率减低或消失,18节段室壁运动幅度均较对照组减低(P<0.01)。 STI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87.3%(269/308),M型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为63.3%(195/30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技术能够早期、无创、快速、客观地定量和定性分析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明显提高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检出率。

  • 128层CT肺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血供的研究价值

    作者:蔡长寿;刘年元;于大飞;张玉忠

    目的:探讨128层CT肺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技术对周围型肺癌血供的研究价值。方法:从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中,挑选出42例腺癌及鳞癌患者,分为3组,平均每组14例,第1组采用经验时间法延迟(16±2)s,后2组采用SMART技术触发式扫描,触发点分别为肺动脉主干及右心房中心层面,3组均采用一次屏气内完成肿瘤区肺动脉及胸主动脉期2期扫描;对比肺动脉、肺静脉及主动脉强化密度差异,统计分析肺动脉与主动脉在肺动脉及胸主动脉2期强化CT值绝对差值。结果:3组动脉期主动脉与肺动脉CT值绝对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肺动脉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3组主动脉期与肺动脉期主动脉与肺动脉CT值绝对差值大。结论:周围型肺癌患者采用右心房中心层面为扫描触发点,一次屏气完成肿瘤区肺动脉及胸主动脉期扫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128层CT肺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革新式扫描方案,可准确采集相对纯肺循环期增强信息,对了解肿瘤有无肺动脉供血意义重大。

  • DWI在女性附件囊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才松;罗全勇;姚伟武;杨军;杨静;邵康为;刘伟;陈海荣;袁立新;李崧;陆文杰;陆薇

    目的:探讨DWI在女性附件囊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2例女性附件囊性肿块患者的常规MRI表现,测量其DWI(b=800 s/mm2)的信号强度值及ADC值,并计算相对信号强度值(RSI)和对比噪声比(CNR)。将良性囊性成分分成血液、脂质、脓液、黏液和浆液5组,恶性囊性成分分成浆液、黏液2组,并对各组的ADC值、RSI、C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病变5组不同囊性成分的ADC值、RSI及CN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恶性病变之间浆液的ADC值、RSI、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黏液的ADC值、RSI、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良性囊性肿块在常规MRI和DWI的表现各异。结论:通过对女性附件囊性肿块的ADC值、RSI及CNR进行定量分析,能为其定性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结合常规MRI,DWI有助于囊性成分的鉴别诊断。

  •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脑膜瘤术前评估的价值

    作者:何锡华;郑晓林;肖利华;陈桂增;方志伟

    目的:探讨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256层CT对40例脑膜瘤患者行容积扫描,行MPR、MIP、CPR及VR显示脑血管,分析脑膜瘤血供情况、脑膜瘤与脑动脉之间的关系,并与手术对照。结果:CT后处理图像显示33例脑膜瘤有供血血管,其中颈外动脉(硬脑膜动脉)供血10例,颈内动脉(软脑膜动脉)供血9例,颈内外混合供血(硬脑膜血管、软脑膜动脉混合供血)14例;供血动脉数目1~6支不等。显示脑膜瘤周围动脉(脑组织供血动脉)36例,24例有分支血管向脑膜瘤供血、12例未见分支进入肿瘤;15例过路动脉受肿瘤包绕、狭窄,23例血管被推移。19例脑膜瘤显示引流静脉及其静脉窦汇入点。结论:MS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较全面显示脑膜瘤供血血管、引流静脉及其数目,并能显示肿瘤周围脑血管与肿瘤之间的关系,能减少手术所致的大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 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李勤祥;潘爱珍;高明勇;周涛;贺小红;夏桃林

    目的:探讨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及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及肿瘤位置、形态、边界、瘤内成分。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均未能正确诊断。肿瘤均为单侧,形态呈不规则状或类圆形,边界不清晰,6例瘤内有变性坏死,3例瘤内合并出血,2例灶周出现钙化;7例肿块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期强化轻度减低。结论:肾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前极易误诊,CT增强扫描图像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 3D FIESTA联合3D TOF MRA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敏;周小飞;李平

    目的:探讨MRI 3D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FIESTA)序列联合3D TOF MRA序列对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就诊的患者25例,均行3D FIESTA和3D TOF MRA。由2名有经验的影像诊断医师在不知道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对图像进行观察,分析2种序列中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走行关系,以评价2种序列联合显示神经血管压迫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20例行手术治疗,与手术结果对照,MRI对血管压迫诊断的阳性符合率为78.9%(15/19),另4例为假阳性(21.1%,4/19);1例术前MRI诊断未见明确神经血管压迫者术中得到证实。5例术前MRI诊断无神经血管压迫的患者未行手术治疗。结论:MRI 3D FIESTA联合3D TOF MRA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的血管压迫情况,且与临床症状具较好相关性,可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术前评估。

  • SPECT-DR图像融合在骨骼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斌青;张敏;刘玉珂;郭会利

    目的:对比SPECT-DR、SPECT-CT 2种图像融合技术在骨关节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0例均行SPECT-DR、SPECT-CT检查的骨骼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168例发生于四肢骨,112例发生于躯干骨;以临床随访诊断为金标准,由3名专家评价2种检查方法的图像,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80例患者,SPECT-DR融合图像的诊断符合率为70.36%,SPECT-CT为9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一致性较差(K=0.38)。168例发生于四肢骨骼, SPECT-DR融合图像的诊断符合率88.69%,SPECT-CT为91.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两者一致性较好(K=0.77)。112例病变发生于躯干骨骼,SPECT-DR融合图像的诊断符合率42.86%,SPECT-CT为8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两者一致性较差(K=0.18)。结论:对四肢骨关节系统疾病患者如有必要进行图像融合检查时,应首选SPECT-DR,其诊断效能同SPECT-CT相当,且可适当减少辐射剂量。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儿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作者:曹海霞;程莉

    目的:探讨孕晚期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阻力指标及比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80例胎龄34~40周的正常胎儿和88例母体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的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的搏动指数(PI)、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比值(S/D)。88例妊娠期高血压组又分为轻度组与重度组。对正常组、轻度组、重度组的阻力指标与比值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组阻力指标及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轻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晚期妊娠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各项阻力指标比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加重,胎儿脐动脉3个阻力指标升高,胎儿大脑中动脉3个阻力指标及与脐动脉阻力指标比值降低。

  • 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与鉴别诊断

    作者:黄勇华;王鹤翔

    目的:观察肠系膜脂膜炎的CT表现,明确其特征性征象,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肠系膜脂膜炎患者的CT资料,对病变的发生位置、范围及内部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所有病变均位于肠系膜根部周围,6例见明显的“假包膜征”,8例见“脂环征”,3例见明显的“木梳征”。结论:CT是肠系膜脂膜炎首选的检查方法,当有典型的CT表现时可提示诊断。

  • 肺真菌病MSCT征象分析与鉴别诊断

    作者:李鹏;杨州;刘志龙

    目的:探讨不同肺真菌病的常见MSCT征象,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肺真菌病的临床资料及MSCT表现,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多次痰检7例,经皮穿刺活检4例,纤维支气管镜刷检5例。结果:肺内散在结节影6例,均为新型隐球菌感染,结节直径1~3 cm,密度均匀。肿块及空洞影6例,其中放线菌感染2例,曲霉菌感染4例;肿块直径>3 cm,密度较高,部分病灶周围可见“晕征”;4例空洞形成、内壁光滑。肺部炎症样改变8例,其中放线菌感染3例,肺念珠菌感染5例;多位于两肺中下部,边缘清晰或模糊,病变可侵犯一个肺段或肺叶;磨玻璃密度影3例,不规则片状实变影3例,地图状或蜂窝样实变影2例。真菌球5例,均为曲霉菌病,表现为“洞内球征”及“空气半月征”。其他伴随表现包括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胸腔积液5例,胸膜增厚4例。结论:肺真菌病的MSCT表现复杂,不同肺真菌病有其常见的CT表现。MSCT能准确显示病灶的细节,是诊断肺真菌病的重要手段。

  • 肾脏罕少见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

    作者:李瑛;张华;李健丁

    目的:分析肾脏不常见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不常见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观察瘤体的位置、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等,探讨其MSCT特征。结果:14例中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嗜酸细胞腺瘤5例,后肾腺瘤、球旁细胞瘤、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各1例。结论:肾脏不常见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准确的术前诊断对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分析

    作者:黄霖;唐汐;郭诗武

    目的:探讨儿童肾母细胞瘤的低剂量MSCT特点,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低剂量MSCT扫描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的患儿资料,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2.4岁。结果:平扫全部为密度不均匀肿块,单侧多见,上极多于下极;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强化,常伴坏死、出血,少数有钙化;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肿块可跨过中线,但不包绕腹膜后大血管;MPR可清晰显示血管受累及供血血管情况。腹膜后、膈脚后淋巴结转移多见。结论:低剂量MSCT扫描不仅能很好显示小儿肾母细胞瘤病变,并且在肿瘤的鉴别诊断、分期及治疗上有很大的价值,在扫描方案上更加低剂量化。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检查技巧及诊断价值

    作者:刘伟宗;李征毅;贡雪灏;杨雪冰;彭琳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检查技巧及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拟诊为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行超声、MRCP和ERCP检查。以ERCP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取出结石为金标准,比较彩超、MRCP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胆总管下段结石超声表现为胆总管下段的类圆形、斑点状、条索状强回声,后方伴有声影或较淡的声影,部分后方无声影,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MRCP表现为扩张的胆总管下段圆形或不规则形充盈缺损;彩超诊断胆总管下段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0.0%、75.0%、88.8%,MRCP为94.4%、87.5%、93.9%,2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彩超操作技巧可提高胆总管下段结石的显示率,达到与MRCP相媲美的诊断效果。

  • 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

    作者:房殿记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MRI表现及鉴别诊断,从而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CT及MRI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中,1例单椎体受累,7例为2个相邻椎体受累,以L4椎体感染机会多见。 CT表现:椎体骨质破坏多从边缘开始,表现为小类圆形或斑片状低密度灶,2例骨破坏早期病灶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6例慢性期病灶周围骨质广泛性增生硬化,5例出现典型的“花边椎”,2例可见椎小关节破坏及棘突骨膜增生。 MRI表现:6例椎体破坏区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2例椎体骨质破坏区T1WI为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改变;椎间盘破坏呈低信号,椎间隙变窄;6例椎旁脓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界清晰,脓肿较局限,无钙化及流注趋势,其中3例并发椎管内硬膜外脓肿,脓肿壁厚薄不均,增强扫描骨质破坏区及脓肿壁中度至明显强化。结论: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基本能明确诊断。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

    作者:郭凤玲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9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12个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彩超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等指标。结果:112个甲状腺结节中,79个为良性病变,其中52个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2个为甲状腺腺瘤,5个为其他;33个为恶性病变,其中26个为乳头状腺癌,3个为髓样癌,2个为滤泡性腺癌,2个为未分化癌。常规彩超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64.56%、72.7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3.54%、90.91%,2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 MRI对产前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莎莎;周旭峰;陈嵩;卢超;高志翔;陈豪;刘林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征象,观察胎盘位置、信号强度、植入部位及子宫壁、相邻器官受累情况等,分析不同病理分级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16例中,8例术前MRI诊断为粘连型,1例为前置胎盘,影像表现为子宫壁内侧低信号连续性欠佳,局部子宫肌层变薄,肌层内未见明显胎盘信号,6例与病理相符,1例正常,另1例病理为植入型;6例术前MRI诊断为胎盘植入型,4例前置胎盘,2例位于子宫后下壁表现为胎盘下血管影增多,与子宫壁内侧低信号带消失,胎盘呈“锯齿状”突入肌层内,均与病理相符合;2例穿透型均为前置胎盘,表现为信号混杂,可见斑点状出血灶,与子宫肌层附着处浆膜层膨隆,与邻近子宫周围组织如膀胱壁分界不清。结论:MRI对产前胎盘植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 实时三维超声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俊;赵志军;王连渠;徐国良;赵改萍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方法:对56例膀胱占位性病变患者行二维超声及二维联合实时三维超声扫查,对比2种方法对膀胱占位性病变的显示率。结果:56例膀胱占位性病变共65个病灶,二维超声检查共发现52个病灶,漏诊13个,准确率为80%;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发现65个病灶,准确率为100%。2种检查方式检出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实时三维超声可以明显提高膀胱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膀胱肿瘤
  •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MRI表现分析

    作者:李丹;侯明杰;赵天平;杨雷振;马铭婕

    目的:通过对21例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患者的MR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CPM的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PM患者的MRI表现。结果:21例均表现桥脑基底中央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其中11例可见双侧半卵圆形中心及双侧额顶叶皮层下白质、双侧豆状核、尾状核、双侧桥小脑结合臂、小脑中脚、小脑齿状核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所有患者桥脑基底部病变在T1WI及T2WI上边界清晰。结论:CPM具有较为特征性的MRI表现,MRI对其具有较大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血管前置中的应用

    作者:张玮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血管前置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加强对血管前置的认识,提高产前诊断率,避免不良妊娠结局。方法:收集4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血管前置孕妇的完整资料。结果:4例血管前置孕妇均在产前得到诊断,其中3例为帆状胎盘合并血管前置,1例为球拍状胎盘,2例合并副胎盘,3例合并前置胎盘(边缘性、部分性、完全性前置胎盘各1例),1例为低置胎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在产前明确诊断血管前置,为产科临床处理提供充分依据。

  • DWI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肖梦强;张萌;刘金丰;胡小露;彭广宇

    目的:评价DWI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 HDX 1.5 T超导MRI仪对169例患者的266个椎体行DWI和常规扫描,分别测量并计算ADC值。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将266个椎体分为正常椎体组33例33个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组77例103个椎体(胸椎40个,腰椎63个),恶性压缩骨折组59例130个椎体(颈椎6个,胸椎50个,腰椎67个,骶椎7个)。对各组参数行F检验。结果:正常组ADC值平均为(0.6160±0.3807)×10-3 mm2/s,良性组为(1.7547±0.4563)×10-3 mm2/s,恶性组为(1.2115±0.5908)×10-3 mm2/s。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组ADC值小,恶性组次之,良性组大,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均有交叉。DWI对椎体的良、恶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DR腰椎侧位片与MRI对椎间盘后缘轮廓征显示的对比

    作者:杨光远

    目的:探讨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可见椎间盘后缘轮廓征的DR腰椎平片,将其所见与MRI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R腰椎平片示40例(200个椎间盘),65个椎间盘可见椎间盘后缘轮廓征,其中L2~312个, L3~430个,L4~521个,L5~S12个;根据突出软组织影形态将其分为:尖角形(12个)、下坠形(10个)、等宽形(27个)、窄基形(16个);轮廓后缘至对应两椎体后缘连线垂直距离≤2 mm的5个、>2 mm且≤3 mm的10个、>3 mm且≤4 mm的11个、>4 mm的39个。 MRI扫描40例(200个椎间盘),72个突出、22个膨出;椎间盘T2信号减弱86个,其中明显减弱31个、减弱55个。 DR平片椎间盘后缘轮廓征在腰椎间盘病变(突出及膨出)中的出现率为69%(65/94)、准确率为88%(57/65)。 DR平片椎间盘后缘轮廓≤2 mm的5个椎间盘无一例发生椎间盘(膨)突出,>2 mm且≤3 mm的10个椎间盘中6个椎间盘膨出,1个突出;>3 mm且≤4 mm的11个椎间盘中6个膨出、5个突出;>4 mm的39个椎间盘均突出。结论:椎间盘后缘轮廓征是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征象,正确认识此征象和提高此征象的平片显示率是提高其临床价值的关键。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隐球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孙筱倩;直强;吴重重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隐球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3年4月经穿刺病理确诊的14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患者均行CT平扫,CT表现为双肺多发病灶6例,左肺病变2例,右肺病变6例,病灶分布以下肺外周和胸膜下为主;多发结节病变9例,实变影2例,实变伴结节3例。14例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均成功,穿刺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于临床不易确诊的肺隐球菌病,选择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肺部炎症延缓吸收的CT征象分析

    作者:周乐夫;金贤德;周杰;王甄;段少银

    目的:探讨肺部炎症延缓吸收的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住院治疗后复查肺炎延缓吸收、无吸收或进展的47例患者的CT表现,均经痰培养和/(或)临床经验性治疗后复查确诊。结果:47例诊断为肺部炎症延缓吸收,其中伴原发疾病22例,复查显示病灶吸收不明显或增多的患者为结核或真菌感染。肺部感染均累及多个肺叶,其中4个叶及以上28例,3个叶14例,2个叶5例;并发胸腔积液14例,其中单侧6例。肺部病变以斑片状阴影为主24例,结节伴晕征为主12例,支气管播散阴影为主11例。结论:肺部炎症延缓吸收患者多伴发其他疾病,CT表现以斑片状、结节伴晕征及支气管播散阴影为多。

  • 中药灌注治疗炎性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栾金红;尹志伟;祝艳菊;车艳玲;张晓琳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炎性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效果。方法:随机将32例诊断为炎性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分别灌注炎琥宁和庆大霉素治疗14 d。治疗前后对比乳头溢液情况、乳腺导管造影表现,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3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6.25%,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可替代庆大霉素治疗炎性乳腺导管扩张症。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MRI诊断分析

    作者:杨建松

    目的:探讨MRI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临床证实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MRI表现。12例均行MRI平扫,2例加行增强扫描。结果:10例脊髓后索及侧索受累,双侧对称;后索单独受累1例;MRI未见异常1例。病变表现为带状或斑片状等T1长T2信号,STIR为高信号。2例行增强扫描无强化。结论:MRI能很好地显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诊断。

  • 超声在小儿肾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海燕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对小儿肾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20例经手术证实的小儿肾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及超声检查资料,分析小儿肾发育不良的超声特点。结果:本组中,超声诊断正确19例,诊断符合率为95%;其中合并异位肾15例,患侧肾脏结构异常3例,远端输尿管开口异位8例。结论:超声在小儿肾发育不良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其兵

    目的:探讨16层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CTA诊断30例颅内动脉瘤,所得原始CT数据传至Philips工作站后运用MPR、CPR、MIP、VR等技术行血管成像;30例颅内动脉瘤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CTA检查的准确性。结果:30例患者手术发现动脉瘤36个,CTA发现35个,诊断符合率97.22%(35/36),未能显示的1个位于右大脑中动脉分支末梢,瘤径<3 mm;CTA所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瘤体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16层CTA对Willis环周围瘤径3.0 mm以上的动脉瘤显示清晰,是一种准确、快速、价廉、无创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方法,可作为脑动脉瘤筛选及动脉瘤破裂致急性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 胎盘植入的MRI表现

    作者:孟静文;钱丽霞

    目的:探讨MRI对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患者20例的MRI表现,其中13例为孕晚期产前胎盘植入,7例为产后胎盘植入。结果:13例产前胎盘植入中,5例为粘连型,8例植入型,无穿透型。7例产后胎盘植入中,3例为植入型,4例为粘连型。产前及产后胎盘植入各具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结论:胎盘植入具有一定的MRI征象,但对于粘连型胎盘植入的诊断仍具有一定困难,通过对直接及间接征象的综合分析,能提高MRI诊断准确性。

  • 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表现分析

    作者:李新民;姜伟强;姚红霞;刘文奇

    目的: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及良恶性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鞘瘤16例,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46岁;良性10例,恶性6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腹膜后;肿瘤呈完全实性5例,完全囊性8例,囊实性3例。恶性病变较大而不规则。平扫3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16例强化均不规则。3例周围组织可见侵犯,1例可见椎体转移。结论:腹膜后间隙发生、有明显囊变、增强扫描呈斑片状渐进性强化应考虑神经鞘瘤,CT检查对本病诊断及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SCT表现分析

    作者:张玉峰;李康安;张在先;梅柯;王强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的MSCT表现,以提高其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根据MSCT表现,将5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分为弥漫型27例,囊肿型15例,结节型12例(多发9例,单发3例)。弥漫型主要表现为甲状腺双叶或单叶弥漫性肿大,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囊肿型可见壁结节或囊内呈岛状强化;结节型特别是单发结节无明显CT特征性表现。结论:MSCT扫描对弥漫型及囊肿型甲状腺肿的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结节型特别是单发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 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卢志红;黄清祥;张志成;苏霜霜

    目的:探讨SWI技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ntracranial cavernous angioma,I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C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行MRI常规序列及SWI扫描。结果:SWI序列发现15例患者共67个病灶;T2WI发现8例共30个病灶;T1WI发现5例共14个病灶。 SWI显示病灶数目明显多于常规序列(P<0.05)。 SWI与常规序列同时显示32个病灶,SWI序列显示病灶范围平均为(2.3723±4.6361) cm2,大于常规序列的(1.8827±3.0813) cm2(P=0.000)。 ICA在SWI序列上及常规序列上主要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爆米花样”或“桑葚状”高低混杂信号、周围包绕低信号的“铁环征”。结论:SWI序列对ICA十分敏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异位胸腺30例超声表现分析

    作者:魏郑虎;宋琼;左汴京

    临床上颈部肿物很常见,多为斜颈、淋巴结炎、淋巴管瘤,异位胸腺在临床上比较罕见,容易造成误诊和误治。现报道30例异位胸腺,并结合正常胸腺及文献对其进行讨论,以增加临床对胸腺组织的认识。

  • 温热钡液与空气联合灌肠诊治婴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

    作者:黄森谋

    肠套叠是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居婴幼儿肠梗阻原因首位,非手术治疗已经成为公认的首选方法[1]。钡灌肠是应用早的检查方法,因其对比度良好,能清晰显示病变部位,目前仍然是动态观察胃肠道疾病常用和首选的检查方法之一。空气压力灌肠诊治婴儿肠套叠是我国40年来应用成功且广泛的治疗方法,成功率达90%以上[2],但肠胀气及哭闹患儿仍存在影像模糊及无法显示复位进程标识物的问题,钡灌肠与空气压力灌肠联合应用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关键词: 肠套叠 灌肠
  • 乳腺癌及其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刘真;刘奉立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乳腺癌的早期筛查及诊断已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乳腺疾病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主要有钼靶X线、超声、MRI,通过分析乳腺癌的各种影像诊断方法的表现,兼顾乳腺癌的病因及病理分型,已基本解决乳腺癌的诊断问题,使影像学诊断成为必不可少的、可靠的乳腺疾病常规检查手段。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诊断显像
  • 眼球黑色素瘤18F-FDG PET-CT阴性表现1例

    作者:梁礼平;蒙建文;王啊娜

    男,4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视物模糊,视力明显下降,左眼视力0.25,无明显眼前闪光感。超声检查示:①左侧眼球玻璃体后壁低回声区(占位?);②左侧眼球玻璃体内强回声光带(视网膜脱离待排)。为明确诊断行 PET-CT 检查。18F-FDG PET-CT(Siemens biography 16 Truepoint型)检查示:左眼环外侧壁及后壁不规则增厚,并见0.7 cm×0.8 cm的结节状突起,CT值约77 HU,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图1a),18F-FDG PET显像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图1b,1c);40 min后行延迟显像,增厚眼环仍未见放射性浓聚(图1d),全身其余部位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病灶(图1e),考虑为良性病变。眼科按“单纯性视网膜剥离”行光动力疗法治疗。1个月后,症状无改善,行MRI检查,示左眼后壁一结节样软组织异常信号影,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影,大小约0.8 cm×0.8 cm,边界清楚,内部信号尚可,考虑为黑色素瘤(图1f,1g)。行左眼眼球摘除术,病理检查见瘤细胞内富含色素,诊断为左眼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图2)。

  • 2015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作者:

    关键词: 继续教育
  • 前列腺肉瘤的MRI表现

    作者:刘彦荣;苏雪娟;刘金岭

    前列腺肉瘤是来源于前列腺间质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临床进展快,预后差。现总结分析我院从2011年12月至2014年4月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前列腺肉瘤的MRI(常规MRI、DWI、MRS)特点,主要是MRS 表现,以提高前列腺肉瘤的诊治水平。

  • 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介入诊疗(二)

    作者:王芳军

    4介入技术要点
      4.1注意病例选择介入诊疗并非适宜于所有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一般来说,生殖道或全身的急性感染、生殖器结核、已知难以通过和长段输卵管闭塞、严重的输卵管损伤,以及明确为输卵管术后所致的输卵管性不孕症应列为禁忌证[11]。全身情况不良、碘对比剂过敏者亦不宜选用介入诊疗方法[12]。除外禁忌证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一般均可尝试应用SSG。阻塞部位为间质部、峡部和壶腹部近端,应选择FTR ,如已明确为输卵管壶腹部远段及伞端的阻塞,因预期疗效不佳而不推荐选用(但非绝对禁忌证)。4.2严格操作规程介入诊疗的所有操作应在无菌条件下进行[13]。为保障诊疗效果,防止感染扩散或造成医源性感染,术前应进行必要的妇科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排除急性炎症。介入诊疗应在患者月经干净后的3~7d内进行,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抵抗力较低、妇科检查阴道清洁度Ⅱ~Ⅲ度者,可于术前2 d到术后3 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4](清洁度Ⅳ度应列为禁忌)。对于特别紧张或对疼痛敏感者,可于术前15~30 min内应用镇静剂(如地西泮10~20 mg,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解痉镇痛药(如山莨菪碱10~20 mg肌内注射)。

  • CT灌注成像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杨振兴;刘挨师;郝粉娥

    腮腺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肿瘤之一,CTPI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在显示形态学变化的同时亦能反映组织、器官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腮腺肿瘤的早期检出、治疗效果及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价值。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现将CTPI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 无创检测外周血管的超声新技术

    作者:周靓妹;肖沪生

    超声作为检测外周血管疾病便捷的手段,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文中就近年来应用广泛的超声技术,分别从研究管壁形态和管腔内流体力学2种角度进行简述。

  • 2015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答题卡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继续教育 选择题
  • 低场强MRI在诊断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中的应用

    作者:何建平;白毓

    交叉韧带囊肿属于腱鞘囊肿,通常起于肌腱或关节附近,发生于关节内者少见,发生于关节内韧带更是罕见。前交叉韧带囊肿可发生在膝关节内各个部位,但多见于前后交叉韧带。囊肿多为单发,但也可同时多发于膝关节的不同部位,术前极易误诊。病因至今尚未明确[1],发生率报道不一。本研究结合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7例交叉韧带囊肿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编辑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