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象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杨培民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误判分析

    作者:陈传新;胡春洪;马岩;赵伟志

    目的:探讨MRI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中的常见误判原因.方法:选择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肠癌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MRI序列包括常规T1WI、T2WI及STIR.分析直肠癌患者MRI分期,并对照患者术后病理学分期,评估其一致性.结果:直肠癌的术前MRI分期与术后病理学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4,P<0.001).MRI术前分期误判率为25%,其中,4例pT2期(病理分期为T2期)过度分期为T3期;3例pT3期(病理分期为T3期)低分期为T2期,1例pT3期过度分期为T4期.结论:在直肠癌MRI术前T分期中,正确认识常见误判原因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俊;戚春厚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3例,行TACE时灌注中药艾迪注射液50 ml,术后第10天均口服复方斑蝥胶囊及鸦胆子油口服液;对照组62例,仅行TACE术.对2组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进行随访.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12、24、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37%、81.4%、61.52%、39.53%与85.74%、73.02%、58.73%、33.33%;研究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有一定的生存优势,生存期内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肝脏恶性肿瘤可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减轻化疗药不良反应,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3D-FSPGR-IR序列正常面神经成像测量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

    作者:王宇翔;王娜;焦次来;熊敏超;刘金芝;程志刚;韩丹

    目的:探讨 MRI的三维磁化准备快速梯度回波成像(3D-FSPGR-IR)序列面神经成像通过后处理全程显示面神经的可行性.方法:40例健康志愿者行3D-FSPGR-IR序列面神经成像,分为男女2组,将扫描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根据需要将面神经各段全程显示在一幅图像上,测量面神经各段长度、直径及与周围邻近重要结构的距离,对不同性别、不同侧别的面神经测量数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①40例面神经成像显示清晰,而且后处理能全程显示面神经.②面神经各段,以及面神经隐窝男性与女性相比较,长度及直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均较女性数值大,而面神经各段与邻近重要结构的距离间比较,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FSPGR-IR序列能全程显示面神经并进行测量,并且男女之间在面神经测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分型与撕裂类型相关性的MRI分析

    作者:李东明;张德洲;易雪冰;陈君蓉;谈伟;但倩;黄昀桀;张旸

    目的:进行盘状半月板的流行病学研究,探讨膝关节盘状半月板的诊断标准、分型及其与年龄、撕裂类型的关系,以提高对盘状半月板及撕裂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842例诊断为盘状半月板的患者按年龄分为≤19岁、20~39岁、40~59岁、≥60岁组.对全部患者冠状面髁间棘层面半月板宽度与胫骨平台宽度之比(板面比)、矢状面"领结样"改变层面中半月板后角厚层面的厚度及矢状面"领结样"改变层数进行测量、分析.根据盘状半月板MRI表现,分为板型、楔型、肥角型.分析盘状半月板分型、年龄与撕裂类型的关系.结果:盘状半月板以外侧多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1.64倍.842例中,板型535例、楔型274例、肥角型33例.半月板撕裂354例,撕裂率为42.0%.842例板/面比均≥0.20,矢状面"领结样"改变层面中半月板后角厚层面的厚度≥4.40 mm.盘状半月板分型与撕裂类型及年龄分布有关系,而年龄分布与撕裂类型无明显相关.结论:盘状半月板多见于外侧,常伴半月板撕裂.板面比≥0.20、矢状面"领结样"改变层面中半月板后角厚层面的厚度≥4.40 mm、矢状面连续≥3层"领结样"改变,为盘状半月板的MRI诊断标准;盘状半月板分型与撕裂类型有关系;年龄可影响盘状半月板分型.

  • MRI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丹;彭涛;肖建明

    目的:在1.5 T场强下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前列腺癌的能力.方法:对照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在24例患者的前列腺动态增强图像中测量130个ROI,其中癌肿组50个,良性组80个,建立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标注曲线的类型,在曲线上测得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初始值、峰值,计算时间差、差值、强化速率和强化比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癌肿组50个ROI中,渐升型6个(12%),平台型5个(10%),速升缓降型39个(78%);良性组80个ROI中,渐升型20个(25%),平台型40个(50%),速升缓降型20个(25%).癌肿组和良性组强化类型、开始时间、达峰时间、时间差、强化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值、差值、峰值、强化比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强化速率指标优于开始时间、达峰时间和时间差,其佳工作点为72.085,特异度为0.76,敏感度为0.62,曲线下面积为0.73±0.046.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是鉴别前列腺癌与良性组织的有效手段,并以强化速率指标具诊断价值.

  • 乳腺实质X线分型法与BI-RADS分类法在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洪德;李霞;刘维娜;王宏;王振光;王美霞

    目的:探讨乳腺实质X线分型法(mammographic parenchymal patterns,MPP)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法(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在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中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及应用意义.方法:2 619例本地区农村妇女,其X线检查结果行MPP分型和BI-RADS分类法分类,将MPP的Ⅲc、Ⅳc型及BI-RADS分类法Ⅲ~Ⅴ类定为高危患者.对BI-RADS分类Ⅰ、Ⅱ类的MPP高危妇女,随访2年后重新行BI-RADS分类,比较2种分类方法的关联性及随访差异.结果:2 619例农村妇女MPP所得各型结果及其包含BI-RADS分类法高危结果:Ⅰa 66例/5例,Ⅰb 189例/3例;Ⅱa 354例/6例,Ⅱb 96例/1例;Ⅲa 153例/6例,Ⅲb 132例/1例,Ⅲc 93例/6例;Ⅳa 474例/14例,Ⅳb 564例/45例,Ⅳc 66例/9例.2种分类方法关联分析有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无意义(P>0.05).207例BI-RADS分类非高危的MPP高危妇女,随访有6例BI-RADS分类评价为高危(P<0.05).结论:MPP用于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有意义,与BI-RADS分类法所得结果有关联,但不密切.

  • 乳腺癌ER、PR、C-erbB-2表达与核素显像骨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燕霞

    目的:观察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C-erbB-2的表达水平与术后骨转移的情况,探讨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与术后发生骨转移的相关性,为肿瘤患者术后常规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提供指导.方法: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10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前均无临床及影像学骨转移征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PR、C-erbB-2的表达水平,术后3个月~5年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至少1~2次,可疑病灶行X线、CT和MRI检查.根据术后骨转移情况分为有骨转移组和无骨转移组,分别分为≤50岁年龄组和>50岁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ER、PR的表达在≤50岁年龄组与骨转移存在相关性(χ2=26.51,P<0.01;χ2=13.81,P<0.05),在>50岁年龄组与骨转移无相关(P>0.05);C-erbB-2的表达在2个年龄组与骨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②无骨转移组ER、P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骨转移组(χ2=21.19,P<0.01;χ2=4.39,P<0.05).C-erbB-2的阳性表达率无骨转移组与骨转移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5).③骨转移组中ER、PR共同表达阳性(+++、++、+),ER表达阳性同时PR表达阴性和ER、PR同时表达阴性3种组合与无骨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P<0.05;χ2=9.93,P<0.05;χ2=21.62,P<0.01);ER表达阴性同时PR表达阳性的组合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ER、PR共同表达阴性的患者较其他表达组合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大,ER、PR表达水平与术后发生骨转移的概率及年龄有相关性,C-erbB-2表达水平与骨转移无显著相关性.分析ER、PR、C-erbB-2表达水平有助于指导患者术后常规行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A与DSA对比研究

    作者:薛波;高国波;李勇;张立军;李昌晓

    目的:探讨64层CTA与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SAH)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方法:收集153例s-SAH患者的CTA及DSA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采取1~3分评分制),并比较2种方法在脑动脉瘤检出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图像质量评分CTA为(2.63±0.262)分,DSA为(2.73±0.254)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94.9%,准确度为95.9%;DSA灵敏度为97.7%,特异度为97.4%,准确度为97.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SAH患者中,CTA与DSA均能准确检出动脉瘤所致破裂出血.相较于DSA,CTA能多方位显示病变,对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情况的显示更具价值.

  • 针刺百会穴治疗家兔急性脑出血模型疗效的MRS评价

    作者:龚志刚;丁晓青;杨烁慧;陆方;詹松华

    目的:评价MRS对家兔急性脑出血模型针刺百会穴的疗效.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自体血2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造模成功后行头针治疗(位置相当于人体的"百会"透"太阳"穴).分别在造模前及造模后2 h、3 d、7 d对各组家兔行MRS检查,定量分析N-乙酰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及肌酸复合物(Cr)各峰下面积,观察血肿周围及血肿对侧NAA/Cr、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正常组:血肿周围NAA/Cr比值为2.145±0.034,Cho/Cr比值为1.453±0.15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肿周围和对侧脑组织NAA/Cr明显降低,血肿周围减低更加明显(P<0.05),Cho/Cr比值显著升高(P<0.05).针刺组血肿周围和对侧脑组织NAA/Cr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Cho/Cr比值明显降低(P<0.05),血肿周围和对侧神经元功能状态恢复好于模型组.结论:MRS对针刺干预的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针刺对急性脑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功能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加快了脑组织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

  •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心脏损害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肖梅;胡萍香;黄毅斌;龙莎;肖小鹏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不同证型患者心脏结构及左室收缩、舒张功能的改变,分析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脏损害程度.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12月在深圳市中医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4型.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各个证型患者心脏结构指标及功能指标.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心脏结构异常比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②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减退: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其中阴虚阳亢型患者左室壁运动幅度增强,左室收缩功能亢进,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的心脏结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可以作为高血压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 口服有回声型对比剂经腹彩超在诊断胃底静脉曲张中的价值

    作者:白亚莲;姜珏;魏亚娟;周琦;雷小莹

    目的:评价口服有回声型对比剂经腹彩超在诊断胃底静脉曲张中的价值.方法:对85例肝硬化伴有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口服有回声型对比剂充盈胃腔后经腹彩超检查,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出胃底静脉曲张33例,经胃镜证实胃底静脉曲张49例,超声假阴性16例,均为轻度胃底静脉曲张.超声诊断正确率为81.2%(69/85);敏感性为67.3%(33/49);特异性为100%(36/36).结论:口服有回声型对比剂经腹彩超对胃底静脉曲张的显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MS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蔡建国;张海兵

    目的:探讨64层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68例常规X线检查阴性、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患者行64层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并行MPR、VR后处理,比较2组扫描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及辐射剂量.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CT图像质量及对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辐射剂量较常规剂量明显下降,CT容积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均降低了56%左右.结论:踝关节低剂量CT扫描能准确诊断踝关节隐匿性骨折,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完全能够取代常规剂量扫描.

  • 乳腺癌磁共振动态增强及DWI表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玮;李德刚;石惠;平学军

    目的:分析乳腺癌形态学特征、MRI动态增强扫描参数、ADC值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探讨MRI检查术前评估乳腺癌预后的可行性.方法:51例患者共52个病灶.观察病灶的形态学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早期强化率、ADC值,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乳腺癌MRI表现与生物学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MRI表现中的环形强化与Ki-67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76);TIC类型与PR阳性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0.295);早期强化率与C-erbB-2阳性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73).结论:动态增强扫描不仅在乳腺癌定性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还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髂股动脉形态学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建国;陈柏楠;王雁南

    目的:探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髂股动脉各分支截面积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SO住院患者79例,其中血瘀型54例,湿热下注型25例,并选取非ASO患者30例作为对照,分别行MSCT髂股动脉造影检查,对每组的腹主动脉远端分叉、髂总动脉分叉及股总动脉分叉横截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并统计比较.结果:髂股动脉多数分支的内面积和相对狭窄度ASO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右股总动脉内面积血瘀型小于湿热下注型,左股深动脉相对狭窄度湿热下注型明显小于血瘀型;腹主动脉远端分叉内面积扩张率ASO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右髂总动脉内面积扩张率湿热下注型小于血瘀型,双侧股总动脉内面积扩张率湿热下注型大于血瘀型及对照组.结论:ASO患者髂股动脉截面积与非ASO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ASO患者各中医证型之间亦存在一定差别.

  • 应用局部一致性研究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性别差异

    作者:初晶琦;甘洁;刘建宪

    目的:应用局部一致性的数据分析方法,将fMRI应用于正常人静息态的研究,从局部一致性的角度探讨静息态的性别差异.方法:将21例健康志愿者分为男性组、女性组,采集静息态下的fMRI数据,应用局部一致性方法个体激活图及组激活图;对数据行双样本t检验.结果:男性组较女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的激活区为右侧枕叶舌回(BA18)、左侧小脑、右侧枕叶(BA19)、右侧颞下回(BA20)、右侧颞上回(BA22)、左侧顶下小叶(BA22)、右侧楔前叶(BA7)、左侧后扣带回(BA31)、左侧额上回后外侧(BA9)、右侧额中回后部(BA6)、左侧缘上回(BA40)、右侧前扣带回(BA24);激活范围大区域和激活强度强均为右侧枕叶舌回(BA18).女性组较男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的激活区为右侧颞下回(BA20)、左侧颞下回(BA20)、桥脑、左侧小脑、左侧颞极区(BA38)、右侧额极区(BA10)、左侧海马旁回(BA34)、左侧中央后回(BA3);激活范围大区域为右侧额极区(BA10);激活强度强为桥脑.结论:正常人静息态下的局部一致性存在性别差异.

  • 肝脏灌注异常的MRI表现

    作者:曹庆勇;邹志孟;王琪;贺春妮;邹静;王滨

    目的:分析肝灌注异常的MRI表现,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35例肝异常灌注患者,分析形成原因、是否伴有动脉-门静脉瘘(arterioportal shunt,APS),并根据病变影像表现进行分型.结果:35例异常灌注中26例与肿瘤有关(74.3%),肝脏恶性肿瘤是引起肝脏异常灌注重要原因.35例肝异常灌注T1WI、T2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DWI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为高信号,门脉期及延迟期为等或高信号.MRI表现可分为弥漫型;肝叶、肝段型;楔形和片状.结论:肝灌注异常是反映潜在肝脏病变的一个重要征象;MRI能够明确肝灌注异常的原因.

  • 高频超声对腕管综合征断面面积的测量研究

    作者:张雪秦;芦芳;王祺;任龙韬;王军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定量测量腕管断面面积与腕管内容物断面面积之比,从而提高超声诊断腕管综合征的敏感性、特异性.方法:对经电生理及临床症状确诊的26例35侧患者组及30例60侧健康志愿者,高频超声测量豌豆骨水平及钩骨钩水平腕横韧带厚度、腕管断面积与腕管内容物断面积之比,采用ROC曲线分析测定各测量指标的诊断阈值,计算敏感度与特异度;并分析腕横韧带厚度与断面积比值之间相关性.结果:豌豆骨水平腕管断面积与腕管内容物断面积比值取佳截点值2.447时,灵敏度为61.7%,特异度为77.1%.钩骨钩水平腕管断面积与腕管内容物断面积比值取佳截点值2.177,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62.9%.腕横韧带厚度与断面积比值呈负相关性.结论:高频超声测量腕管断面积比值是诊断腕管综合征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 DWI在鉴别脊椎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斌;金彪;殷胜利

    目的:探讨DWI在鉴别脊椎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和/(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共50例82个病变椎体,其中良性组20例,34个椎体;恶性组30例,48个椎体.选取50例中的正常椎体35例共35节椎体作为对照组.均行MRI常规序列及DWI扫描;分析良恶性病变的DWI信号特点,并定量测定3组椎体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及恶性组病灶DWI序列均可表现为高、等、低或混杂信号,且2组信号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恶性组、对照组ADC值分别为(2.23±0.25)×10-3mm2/s,(1.62±0.27)×10-3mm2/s及(0.43±0.34)×10-3mm2/s,经t检验,各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信号改变不能用于鉴别椎体良恶性病变,而ADC值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IVP显影不良后MSCT泌尿系统扫描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玲;蒋振飞;戴鸿志;沈莉

    目的:探讨MSCT泌尿系统扫描对IVP显影不良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IVP检查后泌尿系统显影不良患者行MSCT扫描,薄层图像行CPR、MPR、MIP后处理.结果:40例IVP显影不良患者,MSCT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病变的检出率为100%,诊断准确率为95%.其中,肾脏和输尿管结石26例,肾盂癌3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输尿管先天性发育异常2例,输尿管炎性狭窄3例,泌尿系统结核1例,膀胱癌1例.结论:对IVP显影不良患者行MSCT泌尿系统扫描能够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MSCT表现

    作者:杨燕;刘涛;李国晖;郑继坤;何敬;孟娴;雷亿成

    目的:探讨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结果:5例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与术中所见相符,均表现为腹腔积液及腹膜不规则增厚;腹膜多发实性结节或肿块3例;双侧卵巢及输卵管受累3例,1例累及右侧卵巢、输卵管,出现囊实混合性(囊性成分为主)或实性肿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结论:CT有助于女性弥漫性恶性腹膜间皮瘤的诊断,但确诊需依据病理学诊断.

  • 陈旧性肺结核合并早期肺癌的影像诊断

    作者:王波

    目的:总结陈旧性结核合并肺癌的早期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分析我院18例陈旧性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8例中能明确诊断10例,仍诊断肺结核建议随访复查确诊6例,直接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胸腔积液、肺叶不张(无法手术)2例.结论:陈旧肺结核合并肺癌临床上比较常见,影像演变规律有细微变化及特征.放射科医师应掌握此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

  • 不典型脑膜瘤的CT、MRI表现

    作者:张伟;戴士林;路凯;李凤陈;唐竹晓;温杰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膜瘤的CT、MRI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不典型脑膜瘤,男8例,女7例,年龄11~73岁.15例均行CT平扫,11例加行增强扫描;13例行MRI检查,1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本组15例位于典型部位14例,1例位于脑室内;14例为大、中等肿瘤,1例为小肿瘤;类圆形5例,不规则形6例,分叶状4例;边缘清晰例6例,边缘模糊9例;4例为重度水肿,6例为中度水肿,5例为轻度水肿;5例颅骨骨板增厚、硬化,7例颅骨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另3例颅板无变化;3例瘤体内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10例CT增强扫描中9例不均匀强化.13例行MRI扫描,其中10例信号不均匀,10例增强扫描中9例不均匀强化;大部分"脑膜尾征"短粗、不规则.结论:不典型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根据其CT、MRI的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志春;王素萍;王继耘;孙美英;周根新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TVS)对绝经后出血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行TVS检查,重点观察子宫内膜厚度、回声、形态及血供情况,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组织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TVS能有效地诊断子宫萎缩性内膜、内膜增生、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和子宫内膜癌.非器质性萎缩性子宫内膜厚度薄<5 mm,子宫内膜癌内膜厚度与萎缩性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血流丰富,RI低<0.4,萎缩性子宫内膜无彩色血流.结论:TVS 能有效地鉴别诊断绝经后出血宫内膜病变,可作为其首选的常规检查及子宫内膜癌的佳筛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3D MRCP技术在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汉琴;张海兵

    目的:探讨MRCP在胆总管下段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或ERCP证实的65例胆总管下段结石患者的MRCP及超声资料,并将MRCP与超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5例中,MRCP清晰显示胆总管62例,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准确率为95%,超声为7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CP对胆总管下段结石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是胆总管下段结石的首选检查方法.

  • 正常成人脾脏MSCT测量及脾大分度的方法研究

    作者:杨斐;窦斌;朱晓宁

    目的:探讨脾脏MSCT测量及脾大分度的简捷准确方法.方法:应用MSCT重建技术测量脾脏的体积,并与以往的肋单元计数法、脾门厚度测量法等进行比较.结果:测得正常脾脏体积为78.4~401.2 cm3,平均为202.26 cm3.脾脏体积与性别因素有关.结论:MSCT重建技术测量脾脏体积更准确、简捷.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发骨囊变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张保付;南静;陈四虎;郭秀敏;徐亚民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AD)并发骨囊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成人AD的标准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12例CT片、5例MRI图像,并按有无髋周骨囊变分为囊变组和无囊变组.分别测量髋臼指数、Sharp角、CE角、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内间隙、髋关节上间隙.数据均以x±s形式表示,并行t检验.结果:50例(86髋)成人AD中出现骨囊变20例(28髋),占40%(33%),其中单纯髋臼囊变14髋(占17%),股骨头和髋臼同时囊变12髋(占14%),单纯股骨头囊变2髋(占2%).囊变组和无囊变组对照测量:CE角分别为15.73°±9.08°和22.18°±4.69°;Sharp角分别为48.8°±1.88°和45.2°±2.26°,髋臼指数分别为(39.6±5.31)%和(44.4±10.85)%,股骨头覆盖率分别为(55.4±7.41)%和(66.4±3.93)%,髋关节内间隙分别为(10.68±3.80)mm和(8.56±1.86)mm,髋关节上间隙分别为(2.56±1.36)mm和(4.14±0.53)mm.2组数据除Sharp角和髋关节内间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是成人AD并发髋周骨囊变的有效检查手段,且CT和MRI明显优于X线平片,尤其是MRI可早期显示软骨下小囊变.

  • 口腔颌面锥形束CT在茎突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夏东彬;牛志青;张宗德;赵昊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美国卡瓦公司的CBCT对55例患者行颞骨茎突部扫描,用三维重建和MPR技术测量茎突长度.结果:55例共110侧的茎突均清晰显示,大于2.5 cm的茎突43例58侧,其中25例行手术切除,术后对比实际长度与测量长度大误差0.2 cm.结论:CBCT用于茎突检查简单方便,能够清晰显示茎突的形态及长度,是临床诊断茎突综合征准确、理想的检查方法,具有应用价值.

  • 囊性肾癌的CT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张斌;张威

    目的:通过对囊性肾癌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囊性肾癌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21例,探讨其CT表现,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15例表现为囊实性肿物,增强扫描后实性成分可见强化,3例显示囊壁不规则增厚,1例表现为囊壁局限性毛糙,1例显示囊液内可见漂浮的云絮状影,1例显示囊内间隔增厚;5例可见实质内钙化,呈点状、线状及外周囊壁弧形钙化.结论:强化的实性成分是确诊恶性病变的主要依据,下列征象也提示恶性病变:①囊壁不均匀增厚,边缘毛糙;②囊液浑浊,可见漂浮物;③囊内间隔的结节状增厚;④囊壁的不规则钙化.

  • 睑板腺癌的MRI及CT表现

    作者:何杰;吴海涛;贾志东

    目的:探讨睑板腺癌的MRI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睑板腺癌的MRI及CT表现,均采用眼眶序列扫描.结果:7例肿瘤均位于睑板,其中左眼上睑板5例,右眼上睑板2例.MRI呈长T1长T2信号;CT表现为睑结膜局限或弥漫性增厚,呈典型"菜花状"或环条状软组织密度肿块.结论:睑板腺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睑板腺癌.

  •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MSCT评价

    作者:张中建

    目的:评价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术前MSCT表现,探讨其对术中淋巴结清扫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食管癌的术前MSCT检查资料及术后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的MSCT表现.结果:将术前MSCT图像中淋巴结短径≥5 mm或<5 mm,同时伴强化视为异常淋巴结标准.MSCT共检出异常淋巴结282枚,分别为左右气管旁46枚,隆突下45枚,主肺动脉窗64枚,食管旁68枚,左下肺韧带周围13枚,锁骨上及膈下46枚.126例手术共摘除阳性转移淋巴结303枚,MSCT漏诊30枚,误诊9枚.MSCT检出的282枚异常淋巴结中,术后病理证实转移的227枚,检出率为80.5%.其中,短径<5 mm的阳性淋巴结7枚,短径5~10 mm淋巴结42枚,短径>10 mm淋巴结178枚,阳性转移率分别为22.6%(7/31)、64.6%(42/65)、95.7%(178/186).阳性转移的227枚淋巴结中,静脉期CT值<60 HU的淋巴结52枚,>60 HU的175枚,分别占阳性转移淋巴结的22.9%、77.1%.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术前MSCT检查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DSA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子龙;李先锋

    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64层CT低剂量扫描在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温涛;庄慧魁

    目的:评价64层CT低剂量扫描(low dose CT,LDCT)在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颈肩痛患者行常规剂量(conventional dose,CD)、100 mA(low dose 1,LD1)及50 mA(low dose 2,LD2)低剂量扫描,比较其图像质量和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结果:CD与LD1比较,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CD与LD2比较,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D与LD1、LD2比较,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D1、LD2下降54%、77%.结论:64层CT 100 mA低剂量扫描评价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价值与常规剂量扫描一致,且辐射剂量大大降低,可以替代常规剂量扫描.

  •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及MRI表现

    作者:张志诚;郑朝阳;黄永础;陈向荣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及MRI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及MRI表现,15例中CT平扫10例,MRI平扫9例,MRI增强扫描6例.结果:15例均为单发,额骨8例,顶骨4例,颞骨2例,枕骨1例.颅骨嗜酸性肉芽肿CT上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骨质破坏区伴软组织肿块形成,4例见"钮扣征",2例见"双边征".MRI T1WI多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数明显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特点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 CT导引下超早期引流与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成华;张延平

    目的:回顾性分析CT导引下超早期细孔钻颅引流术和开颅术2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12年8月在我院分别接受CT导引下血肿细孔钻颅引流尿激酶溶解术67例和开颅血肿清除术64例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资料(出血量在10~160 ml),对2组的年龄、出血量、死亡率、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植物状态进行比较.结果:2组年龄、脑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肢体瘫痪、语言障碍、死亡率、植物状态有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CT导引下钻孔引流尿激酶溶解术的疗效明显优于开颅术.

  • CT定位经皮穿刺缓释化疗粒子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价值

    作者:徐元昌;乔赞峰;赵铁军;柯振武;杜军武;龚光辉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缓释化疗粒子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共37例晚期肺癌、肝癌、胰腺癌、鼻咽癌及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根据术前CT或MRI检查所见肿瘤大小、形态,应用肿瘤治疗计划系统制定125I粒子和缓释化疗粒子治疗计划,并确定穿刺途径,在CT定位引导下植入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在术后第1、3、6、12个月进行CT随访检查,对肿瘤的大小、密度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肿瘤体积缩小,密度降低,病灶无或轻度强化;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第6个月时有效率83.78%,生存率为100%;术后第12个月有效率为70.27%,生存率为78.38%.结论:CT定位经皮穿刺缓释化疗粒子联合125I粒子植入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具有方便、安全、疗效高的特点,对治疗晚期肿瘤有着重要的价值.

  • MSCT低电压扫描在小儿气道异物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王敏;李剑

    目的:探讨128层CT低电压扫描在小儿气道异物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将46例临床疑诊为支气管异物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80 kV、30 mAs)和B组(120 kV、30 mAs),每组23例,行128层CT下咽部和胸部扫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分别行MPR、MinIP、VR成像.2名研究者采用3分法评价图像质量.记录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并比较有效剂量.以气管镜结果为标准评价诊断准确性.结果:A、B 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诊断准确性均为100%.A组辐射剂量较B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CT低剂量扫描可以在较低辐射剂量下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诊断准确性高,在小儿气道异物检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甲状腺小结节灰阶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李红宇;赵俊艳;闫丽丽

    目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甲状腺小结节灰阶超声检查各指标及超声弹性成像对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1个甲状腺小结节术前的二维灰阶及弹性成像的各项超声诊断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有内部低回声、微钙化和超声弹性成像评分4~5分等3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对甲状腺小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正确率为97.5%.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在甲状腺实性小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分化型甲状腺癌超声征象与促甲状腺素相关性分析

    作者:莫献凌

    目的:研究分化型甲状腺癌超声征象与促甲状腺素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并记录96例分化型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测定其促甲状腺素.结果:96例中淋巴结转移38例,淋巴结未转移5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超声血流分级不同,其促甲状腺素也不同;分化型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促甲状腺素值高于未转移组.结论:分化型乳头状甲状腺癌的超声征象与促甲状腺素存在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促甲状腺素测定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CT诊断

    作者:易常春;林陆生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anthogranulomatous cholecystitis,XGC)的CT表现特点,提高XGC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XGC 7例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7例中术前诊断正确2例,5例误诊.6例胆囊不同程度增大,7例囊壁均增厚,4例增厚胆囊壁内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灶,4例黏膜线完整,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囊床清晰6例,肝脏局部性受侵1例;增强扫描呈"夹心饼干征"2例,低密度结节环形强化3例.结论:CT增强扫描后的"夹心饼干征"、黏膜完整、低密度结节和胆囊床清晰等征象,对XG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胸部CT图像上偶然发现的乳腺癌病变

    作者:王正磊;黎淑娟;张贤龙;顾燕娣

    目的:分析胸部CT图像上偶然发现的乳腺癌病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 674例女性胸部CT图像,记录偶然发现的乳腺癌病变,并观察其CT特征.结果:19例(0.28%)发现乳腺癌病变.病灶外缘呈分叶状或毛刺征12例,病灶内含微小钙化点3例,均匀或不均匀强化12例,腋窝淋巴结稍大3例.结论:在胸部CT扫描时应注意观察乳腺的情况,提高对乳腺癌基本CT征象的认识是减少误诊的保证.

  • 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MSCT诊断价值

    作者:谢国庆

    目的:分析MSCT在诊断不典型急性阑尾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阑尾炎的CT征象.结果:80例中,78例出现了阑尾及周围的相应影像异常,仅2例无明显异常.结论:MSCT对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表现

    作者:焦次来;王宇翔;刘欢

    目的:探讨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临床和随访证实的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CT资料.结果:42例中,22例多发,20例单发,共77个囊肿;呈圆形35个,椭圆形28个,不规则形14个;含气型13个,气-液型48个,含液型16个.首诊病灶周围见不同程度的肺挫伤,治疗后病灶缩小.结论:CT能清楚显示创伤性假性肺囊肿的特征,是诊断创伤性假性肺囊肿便捷、准确的检查方法.

  • 儿童胫骨远端生长板骨折的MRI诊断价值

    作者:高汝斌;徐培国

    目的:评估儿童胫骨远端生长板骨折的MRI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34例儿童胫骨远端生长板骨折患者,就诊当天行CR检查,1周内行MRI检查,并用CR、MRI随访复查1个月~2年.结果:根据Salter-Harris分型,29例中Ⅰ型2例,Ⅱ型13例,Ⅲ型5例,Ⅳ型8例,Ⅴ型1例.三平面骨折5例.骺板骨折MRI主要表现:生长板连续性中断和/(或)台阶状,生长板内可见局限性水平、垂直、斜行的线状异常信号,部分与骨骺或干骺端骨折线相连.随访:骺早闭2例;骨桥形成13例,其中中央型3例,周围型6例,线样4例.6个月时发现骨桥形成10例及胫骨远端骨梗死4例,2例1年时检出骨桥,1例1年6个月时检出骨桥.1例骨桥致成角畸形行手术治疗.结论:儿童胫骨远端生长板骨折的MRI检查(特别是伤后1周~6个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功能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正军;梁定;张元朝;郭山峰;刘文贵;马坤;汪有锦;柏成芳;沈湘蕾

    目的:评价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103例,比较术前、术后1周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UN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清蛋白(PA)的变化情况.对肝功能各项指标TACE前后的变化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并根据TACE前后Child-Pugh分级改变,分别对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灶数目、有无假包膜、是否外科术后、术中碘油用量、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有无癌栓、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否及TACE次数等相关因素进行卡方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1周内TBIL、DBIL、UNBIL升高,TP、ALB、PA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Child-Pugh分级改变者为29例26.16%,假包膜、门静脉癌栓、TACE次数及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经卡方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经TACE治疗可引起近期肝功能损害,主要影响因素为TACE次数、门静脉癌栓、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支与否、有无假包膜.

  • 下肢动脉形态学超声改变与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安娜;郭玲;张晨

    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下肢动脉形态学改变情况,分析其与糖尿病肾病不同进展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有利信息.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患者115例(230例下肢动脉),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肾病各组患者双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动脉硬化斑块发生情况,并计算动脉狭窄度.结果:糖尿病肾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胫前动脉及胫后动脉斑块发生率与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肾病组及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狭窄发生率与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肾病组及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膝以下动脉斑块发生情况及狭窄发生情况与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肾病组及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相关性研究可以为糖尿病肾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信息,从而辅助临床通过超声观察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形态结构改变,了解其肾病临床进展情况.

  • 2型糖尿病不同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海娜;管琳;乐嘉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中医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正常人与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对相应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组糖尿病患者的斑块发生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血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糖尿病患者比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发生率、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正常人,气阴两虚型患者比气滞血瘀型更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

  • 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

    作者:杨志勇;左鹏;陈传喜;张荣胜;邹佳华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的MRI特征性表现,评价MRI对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结果:25例子宫体部均不同程度增大,其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1例,T2WI显示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且厚度均大于12omm,其中9例T2WI显示病灶内可见散在小囊状高信号;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4例,T2WI表现为子宫体出现与结合带信号相近的低信号肿块,多发生于子宫后壁,边界不清,且信号欠均匀,其中12例T2WI显示病灶内可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病理证实小囊状高信号为异位的内膜岛.小囊状高信号为子宫腺肌症的特征性表现,也是其与子宫肌瘤的重要鉴别点之一.结论:子宫腺肌症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子宫腺肌症有重要诊断价值.

  • 肝脏胆管囊腺瘤与囊腺癌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曲洪伟

    目的:探讨CT对肝脏胆管囊腺瘤(biliary cystadenoma,BCA)与胆管囊腺癌(biliary cystadenocarcinoma,BCA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BCA及2例BCAC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CT平扫BCA 5例呈多房或单房囊性病灶,以囊性为主,囊壁薄且光滑,房间隔细条状,囊内液性密度,境界清晰,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轻度强化.BCAC 2例为多房囊性病灶,均见厚薄不均的囊壁及分隔,内有软组织样密度;1例见明显壁结节;1例累及胆囊;1例门静脉分支受浸润,管径细小,显影不清.增强扫描后显示动脉期囊壁及壁结节均有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持续强化.5例BCA均未发现其他器官病变.结论: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BCA及BCAC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可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 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2012年第20次全国学术大会收录论文的比较分析

    作者:王蕊;田向宇;孟庆龙

    2012年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20次全国学术大会暨国际影像技术论坛收到全国各地投稿共2 000余篇.终录用了学术论文1 406篇,本文以本次会议论文汇编为数据源,对中国各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东北、港澳台)[1]被录用的论文数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反映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事业的发展动态,促进更多地区参与学术活动,交流信息,分享经验,提高医学影像技术水平.

    关键词: 学术会议 比较分析
  • 急性脑出血的低场强MR诊断

    作者:石璧;胡知文

    急性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脑出血与脑梗死仅靠临床症状不易鉴别,随着低场MR在基层医院应用的增多,很多脑卒中患者首诊选择了MRI.现回顾性分析26例急性脑出血的低场MR表现,以探讨低场MR对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脑出血 磁共振成像
  • 肺癌脑转移瘤的CT、MRI表现

    作者:蒯本刚

    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脑肿瘤的15%~30%[1];全身各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到脑部,其原发肿瘤以肺癌常见.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MRI对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诊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2012年11月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为肺癌脑转移瘤34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艳丽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病因很多,大部分为胃肠道疾病所致.由于肠道内气体与软组织密度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传统超声对胃肠道空腔脏器显示较差.由于高频超声的广泛应用,腹部高频超声评估胃肠道疾病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

    关键词: 超声检查 急腹症
  • 超声心动图对右心功能评价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博鹰;李青

    随着人们对心功能的深入研究,右心在循环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右心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使准确评估成为一大难题.近年对右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各种超声心动技术也在迅猛发展,为右心功能的准确评估提供了多种可能.

  • 缺血性中风中医分型与影像学表现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雅军;赵泽华;李家琳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分型与其在影像学上的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近年来关于二者相关性的一系列研究进行综述.影像学为缺血性中风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对指导临床施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 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例

    作者:李瑞灵;陈义磊

    男,45岁,5年前无意中触摸到右下腹"鸡蛋样"大小包块,无不适,未行诊治,近半年来触感包块增大,偶伴隐痛,无发热、畏寒,两便正常,于2013年4月就诊.20年前有阑尾炎病史.外科检查:腹软,右下腹触及6 cm×5 cm大小包块,边界清,活动度好,轻压痛.实验室检查:WBC 7.8×109/L,尿常规检查阴性.

    关键词: 阑尾 囊腺瘤 粘液
  • 超声误诊残角子宫妊娠1例

    作者:朱巧灵;钟少卫;吴婧;陈文

    女,21岁,因停经1个半月于2012年10月20日在当地医院就诊,超声提示:①双子宫.②右侧宫腔早孕.于11月5日因轻微腹痛1 d在十堰市中心医院就诊,超声提示:右侧附件包块,异位妊娠待排.遂立即转诊我院.经阴道彩超检查:盆腔内偏左见子宫声像,形态正常,于右侧见一团块,内见26 mm×18 mm孕囊回声,内见卵黄囊回声(见图1),直径约9 mm,周边环状血流信号异常丰富,斜切可见菲薄肌层回声(见图2),并可见该团块与子宫下段相连.两者相距较远.

    关键词: 妊娠 超声检查
  • 腹腔内促纤维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1例

    作者:刘永久

    女,22岁,主诉体检发现卵巢肿块半年、右下腹部包块20 d入院.查体:右中腹可触及一大小约7 cm×5 cm实性包块,子宫右上方触及不规则实性包块,直径约7 cm.肿瘤标志物CA125为53.46 U/ml;CA153、CA19-9、CEA及AFP均正常.下腹部及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示:升结肠前内缘见长径约7 cm肿物,呈"骑跨样"改变,肿块大部分边界清晰,T1WI呈等信号改变,于同反相位上部分层面见肿块与升结肠间有线状脂肪信号;T2WI-FS上肿块呈稍高信号,其内可见斑片状更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见肿块呈渐进性强化,病灶内强化的范围逐步扩大,信号强度逐步升高,呈中等强化改变,延迟期病灶内仍可见团片状轻度强化区及不强化区.

  • 继发性肝血色病1例

    作者:吴祖强;唐光才;刘芳

    女,26岁,全身疲乏无力,伴心累、气促6年,加重1个月.6年前在外院确诊为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已接受40多次输血治疗,输血总量约9 000 ml.3年前发现糖尿病,2年前发现双下肢有轻微皮肤色素沉着.查体:贫血貌,皮肤色素沉着,肝脾不大,腹水征阳性,未见其他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HB)34 g/L,WBC 1.38×109/L,RBC 0.76×1012/L,PLT 6.0×109/L,空腹血糖7.9 mmol/L,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0.6 μmol/L,铁蛋白>1 000 ng/ml,总铁结合力35.2 μmol/L,血清铁34.6 μmol/L.临床诊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肝血色病(hemochromatosis,HC),糖尿病.2011年1月30日CT平扫:肝实质密度弥漫性增高,CT值约85 HU,腹水(见图1);2012年8月11日CT平扫示:肝实质密度弥漫性增高,CT值约106 HU,肝内血管呈相对低信号影(见图2).诊断:HC,腹水.

    关键词: 血色素沉着症
  • 气肿性膀胱炎1例

    作者:阴祖栋;韩武师;姜相森

    气肿性膀胱炎是一种罕见的细菌感染的膀胱炎症,在膀胱炎的基础上膀胱壁或膀胱腔内出现气体.由于发病率低,部分医师不认识此病,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我院收治了1例脑血管病患者,CT检查时偶然发现气肿性膀胱炎,现结合文献分析其发病机制、影像表现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膀胱炎
  • 卵巢巨大纤维瘤并巨淋巴结增生症1例

    作者:宋君;杨新华;黄科峰;方晓熠;甘红波

    女,20岁,发现下腹部逐渐隆起2年余,腹痛1周入院.查体:中下腹部可触及巨大肿块,质硬,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表现:右中下腹部巨大软组织肿块,上达肝脏下缘,下至盆腔,其边缘光整,密度尚均匀,动态增强扫描呈轻度均匀强化,主要由左侧髂内动脉分支供血.左中腹另见一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晰,动态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强化程度与主动脉相近,主要由腹主动脉分叉处异常分支供血,肠系膜上静脉引流(见图1).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腹盆腔少量积液.CT诊断:①右侧腹部巨大软组织肿块,考虑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②左中腹部软组织肿块,考虑巨淋巴结增生症.

  • 胆总管中下段管状腺瘤1例

    作者:李刚;田本祥;韩武师;姜相森

    女,46岁.以"发热伴小便色深7 d"为主诉入院,患者7 d前出现发热,寒战,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体:皮肤无明显黄染,巩膜轻度黄染,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胃肠蠕动波,腹软,右上腹轻度压痛,余腹部无压痛,全腹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肝区、脾区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未叩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 CA19-9未升高,碱性磷酸酶升高,转氨酶及转肽酶升高.

    关键词: 胆总管肿瘤
  • 先天性四肢发育畸形1例

    作者:陈玉峰;邹文远;侯明伟

    女,2岁,出生后四肢多发畸形入院.无家族遗传史,父母非近亲结婚.专科检查:患儿右足2~4趾并趾畸形,皮肤性并趾,右手中指近节指骨处明显环状缩窄,远端指体明显较对侧增粗、增大,未见明显水肿;右手2~5指自近节指骨以远局部肥大,呈肿瘤状;左手中指较同侧手指明显短小;左手示指短小较明显,呈"枝芽样".双手活动受限,右足活动受限.X线片示:双手发育畸形(见图1),家属仅要求纠正手部畸形,右足畸形暂不处理,未行X线检查.

    关键词: 肢畸形 先天性
  • 肝豆状核变性合并原发性肝癌1例

    作者:张兰慧;阎玉明;黄建军

    男,55岁,因"反复腹胀伴双下肢肿胀7年,加重半年"于2012年7月入院.查体:肝病面容,腹部膨隆,脾脏肋下可及,双下肢肿胀.患者2005年因不明原因腹胀来我院就诊,无乙肝病史,肝功能检查示ALT 270 U/L,AST 185 U/L,血铜蓝蛋白0.08 g/L,铜氧化酶0.02活力单位/L,24 h尿铜1 303.02 μg/L,角膜K-F环阳性,腹部彩超示肝硬化、腹水.临床确诊为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 予以排铜、保肝治疗,出院后病情反复,于2011年7月因脾功能亢进行脾脏部分栓塞术.近半年患者腹胀加重,2012年7月我院上腹部CT示肝左叶占位性病变(肝癌可能)、腹膜多发转移性结节(见图1);AFP.5 880 ng/ml;HBsAg阴性,HCV阴性.患者拒绝活检,但其临床症状、 CT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故诊断为:①原发性肝癌;②肝硬化;③HLD.

  • MRS的基本概念与临床应用(一)

    作者:娄晶;王光彬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传统MRI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fMRI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基础医学研究.在许多疾病中,代谢改变常常先于病理形态改变,MRS对这种代谢改变的潜在敏感性很高,能够提供早期检测病变的信息,是目前唯一能无创性观察活体组织代谢及生化变化的技术.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