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象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杨培民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MMP-2表达动态变化与MRI表现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常胜;沈蓁;郭新全;孙西河;邓金龙;葛艳明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模型软骨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与MRI分级对照分析,探讨MRI软骨损伤分级与MMP-2表达水平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5组,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采用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建立OA模型,分别在术后2周、4周、6周、8周行MRI检查和病理学观察,观察退变软骨的病理变化和MMP-2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时间延长,软骨破坏日趋明显,各组间MRI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表达水平在术后第4周高,对照组MMP-2表达水平与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组高于术后8周组(P<0.05).各组软骨损伤的MRI分级与MMP-2表达存在相关性(Spearman's相关系数,r=0.547,P=0.001).结论:MRI能够准确评价不同时期OA软骨退变的病理改变;MMP-2在退变的早期和中期起重要作用.

  • 乏血供肝转移瘤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的对比研究

    作者:姬军军;王兴华;康卫华

    目的:探讨乏血供肝转移瘤超声造影(CEUS)血流灌注特点及其与CT增强扫描的差异.方法:选择CT增强扫描提示为乏血供肝转移瘤的12例(20个病灶)行常规超声及造影检查.二维超声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界、内部回声;CEUS观察病灶各期的强化模式、强化水平,重点观察动脉期(0~25 s),并与CT增强扫描进行比较.结果:12例共20个病灶,CT增强扫描动脉期:1个病灶轻度增强(5%),11个环形强化(55%),2个不均匀强化(10%),6个无强化(30%).CEUS动脉期:11个病灶弥漫性均匀强化(55%),7个环形强化(35%),2个不均匀强化(10%).结论:CEUS显示乏血供肝转移瘤动脉期血供情况优于CT增强扫描;对于CT增强扫描怀疑为乏血供肝转移瘤患者,尤其是单发转移瘤,CEUS检查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很大帮助.

  • 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卢志勇;吴明玉;庄天阳;庄丽真;康江河

    目的:探讨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X线平片检查15例,螺旋CT检查9例,MRI检查6例.4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CT检查,3例同时行X线平片和MRI检查.结果:X线、CT表现为骨内邻近关节面的类圆形囊样透亮区,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边,3例CT及其三维重建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MRI在T1WI呈低信号,T2 WI和脂肪抑制T2表现为高信号,MRI显示病灶与关节腔相通2例.结论:骨内腱鞘囊肿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CT及其三维重建对病灶细节显示清晰,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

    作者:黎雪琴;罗红亮;刘文婷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方法: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297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双时相组,97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60~70 ml;第2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组,3时相组,又分B1组及B2组.B1组101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40~50 ml;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按6∶4比例混合注射20~30 ml;第3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2组99例,第1时相及第3时相注射方案同B1组,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混合比例为7∶3,注射20~30 ml.注射速率4.5~5.0 ml/s.评价内容包括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右心室壁及肺动脉显示情况,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伪影较明显.B1组与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壁评价A组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组优于B1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显示A组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B2组肺动脉显示率约63.64%,高于B1组.结论:3种注射方案均可提供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双时相注射可较好显示右心室壁及肺动脉,但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较明显.6∶4比例的3时相注射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小,但右心室壁显示较差,基本不能观察肺动脉.7∶3比例的3时相注射方案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小,可进行右心室评价,但肺动脉显影不可靠.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

  • 相对表观弥散系数与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MRI诊断兔头颈转移淋巴结的对比研究

    作者:蓝美红;牛金亮;李文晋;张国瑶;田雪

    目的:比较相对表观弥散系数( rADC)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MRI诊断兔头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准确性.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每组12只,分别建立炎性淋巴结模型、VX2肿瘤淋巴结转移模型.Gd-DTPA增强前行T1WI、T2WI、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扫描,注射Gd-DTPA 80 s后行T1WI序列扫描.测量淋巴结、同层肌肉的ADC值,计算淋巴结/肌肉的rADC值,测量增强前、后T1 WI序列淋巴结、同层肌肉的信号强度(SI)值,计算增强前后信号强度比值(SI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炎症组取出淋巴结26枚,肿瘤组取出转移淋巴结14枚.炎症组、肿瘤转移组淋巴结的rADC值、SIr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30,4.76,P均<0.05);利用rADC值鉴别良、恶性淋巴结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93,阈值0.88,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92.9%;SIr值的AUC是0.81,阈值是1.66,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8.5%.结论:炎症组、肿瘤转移组淋巴结的rADC值、SI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ADC值比钆剂增强扫描SIr值鉴别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ADC值研究及MRI表现

    作者:满小妮;邱廷顺;胡建滨;王光彬;白雪;胡娜;赵连新;史宏璐;肖连祥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临床随访证实为PRES的MRI表现.将9例PRES病变区域的ADC值(病变组)和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9例健康志愿者相对应部位的ADC值(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MRI示双侧顶枕叶(7例)、颞叶(3例)、额叶(4例),基底节区(2例),小脑半球(2例),一侧额叶(2例),胼胝体压部(1例)多发异常信号,且发生于脑叶的病变主要累及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双侧基本对称,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或高信号,ADC图呈等或高信号.病变组ADC值为(0.725~1.530)×10-3mm2/s,平均为1.135×10-3 mm2/s;对照组ADC值为(0.661~0.988)×10-3mm2/s,平均为0.798×10-3mm2/s,病变组ADC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散加权成像(DWI)及ADC图显示PRES患者病变呈等或高信号,ADC值测量为其提供量化依据.

  • 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分析

    作者:朱一芳;李传富;徐春生;杨骏;李落意;赵斌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成像(fMRI)功能连接变化.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面瘫组16例,为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对照组39例,为健康志愿者.所有受试者均采用相同的MRI扫描序列采集静息态功能数据,并利用AFNI程序进行脑功能连接分析.功能连接分析共选择双侧后扣带回(PCC)、左侧面部初级感觉皮层(LSⅠ)、右侧面部初级感觉皮层(RSⅠ)、左侧面部初级运动皮层(LMⅠ)、右侧面部初级运动皮层(RMⅠ)5个区域为感兴趣区(种子点).采用单样本t检验(P<0.001)进行功能连接的组内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P<0.01)进行组间分析,所有的分析结果均采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周围性面瘫组和对照组的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双侧PCC、LSⅠ、RSⅠ、LMⅠ和RMⅠ均与多个脑区(大脑、小脑、丘脑以及基底节区等灰质区域)存在着广泛性的功能连接;组间分析结果显示2组间PCC、RSⅠ、RMⅠ的功能连接没有差异;周围性面瘫组较健康志愿者组LSⅠ、LM Ⅰ的功能连接2组间存在差异.LSⅠ的组间分析显示,LSⅠ与双侧扣带回、楔前叶、左侧楔叶、枕上回及枕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LM Ⅰ的组间分析显示,LM Ⅰ与双侧扣带回、楔前叶、右侧额中回、额下回、中央前回、颞上回、颞中回、颞横回、顶下小叶、枕中回、角回、尾状核、苍白球、丘脑、岛叶及左侧枕上回等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结论: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变化主要表现为同侧大脑半球面部初级感觉皮层和面部初级运动皮层与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增强.功能连接增强的脑区主要分布于感觉相关脑区和运动相关脑区,推测可能与面瘫患者面部运动感觉障碍的脑功能代偿作用有关.

  • 胎儿小脑蚓部发育的MRI研究

    作者:开治国;王光彬;张忠和

    目的:描述正常胎儿标本小脑蚓部在不同孕周的正常发育生长曲线,并探讨胎儿丹迪-沃克综合征(DWS)的MRI表现.方法:对63例胎龄15~40周的胎儿标本行3.0 T MRI扫描,从中选出52例符合要求的进行测量,扫描序列为T1WI、T2WI;扫描方位:矢状位扫描为主,辅以冠状位及横轴位;观察及测量内容:测量小脑蚓部的前后径(正中矢状面第四脑室顶点至水平裂处蚓部后缘大距离)、上蚓高度及下蚓高度(上蚓的高点及下蚓的低点分别到前后径线的垂直距离).对上述测量结果与孕龄间作回归分析.然后对6例经MRI诊断为DWS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脑蚓部前后径、上蚓高度及下蚓高度分别与孕龄呈线性正相关,而上蚓高度总是略大于下蚓高度(P<0.05),多数标本正中矢状面T1WI、T2WI可清晰显示原裂及下后裂.DWS主要表现为小脑蚓部缺如或发育不良,测量数据小于正常胎儿,第四脑室与后颅窝囊肿相通或小脑延髓池增宽.结论:MRI可明确显示正常胎儿小脑蚓部在17孕周以后的正常发育表现及变化规律,而DWS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是诊断DWS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 急性胰腺炎患者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受累与CT严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华成;李进;王锡臻;鞠学红;刘凤杰;董鹏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累及横结肠系膜腹膜下间隙(SPST)与其CT严重指数(CTS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符合Balthazar CT分级标准C级及以上的累及SPST的AP的MSCT资料.分别观察记录:AP患者的CTSI;横结肠系膜密度增高和增厚情况,SPST积液情况及其范围等.结果:①58例中,CTSI 4~5分者20例,6~7分者23例,8~10分者15例.SPST受累的CT表现为间隙内密度增高、条索影、积液、系膜增厚、系膜血管边缘模糊等;其中,SPST积液者21例.②AP患者的CTSI不同,SPST的纵向受累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P时SPST受累情况与其CTSI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肝癌多期动态CT强化特点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石安斌;龙娟;杨秋云;方文亮;刘娟;张良君;陈佳佳

    目的:探讨肝癌多期动态CT强化特点及其与抑癌基因PTEN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肝细胞癌患者99例行CT扫描,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早期、动脉晚期、静脉期及延迟期.于后处理工作站分析CT数据,并通过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大密度投影观察病变特点,分析肝癌包膜及门静脉癌栓与肝癌内PTEN表达的关系.结果:①动脉晚期对<3 cm肝癌病灶的显示率明显高于其他2期(P<0.05).各期对≥3 cm肝癌病灶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有完整包膜的肝癌患者中PTEN阳性28例(75.68%),明显高于包膜不完整及无包膜的肝癌患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完整包膜间呈正相关.不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中PTEN阳性25例(75.76%),明显高于伴有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患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与门静脉癌栓呈负相关.结论:多期动态螺旋CT扫描对肝细胞癌具有很高的检出率,且肝癌包膜的完整性及门静脉癌栓的有无与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

  • 针刺合谷穴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研究

    作者:赵斌;李落意;杨骏;李传富;徐春生;朱一芳

    目的:探讨针刺合谷穴引起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相同的MRI扫描序列分别采集针刺前、针刺中和针刺后的静息态功能数据.选择双侧后扣带回(PCC)、双侧第二感觉区(SⅡ)、双侧面部初级感觉区(SⅠ F)、双侧手部初级感觉区(SⅠ H)、双侧面部初级运动区(M Ⅰ F)以及双侧手部初级运动区(M Ⅰ H),共6个感兴趣区作为种子点.利用AFNI程序分析各感兴趣区静息态功能数据,并对各功能连接区针刺前、针刺中及针刺后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针刺中与针刺前、针刺后与针刺前)分析,对分析结果利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组内分析结果显示,各感兴趣区均与脑内多个脑区存在着广泛性的功能连接.针刺中与针刺前组间分析显示各感兴趣区脑功能连接无明显变化;针刺后与针刺前组间分析显示,双侧SⅠH和双侧MⅠH针刺前后功能连接无明显变化,而双侧PCC、双侧SⅠF、双侧SⅡ以及双侧MⅠF则存在明显的功能连接增强或减弱.结论:针刺合谷穴能引起脑默认网络、面部感觉和运动网络的变化,说明合谷穴与面口部存在着密切联系,引发这些作用的主要原因是针刺后效应.

  • MSCT诊断卵圆孔未闭

    作者:毛新波;陈涛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MSCT心脏成像检测卵圆孔未闭的可行性.方法:对124例患者行MSCT心脏成像,根据房间隔隧道样外观和心房间左向右分流来诊断PFO.结果:在MSCT上共发现29例PFO(23.4%).在22例同时行经胸超声(TTE)和CT的患者中,以TTE作为金标准,根据房间隔内通道和分流,CT诊断PFO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6.6%和93.7%,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88.2%.结论:MSCT能可靠地检测PFO.

  • 超声对腰椎间盘前突出及侧前突出的诊断价值

    作者:倪晓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前突及侧前突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例腰椎间盘前突及侧前突的超声图像表现.患者均取仰卧位,采用凸阵探头,频率3~9 MHz,经多角度、多方位检查,检查时适度加压.结果:20例共发现椎间盘前突出及侧前突出35个,大多发生在L3~4及L4~5椎间盘,有20个对周围组织,包括腰大肌及前纵韧带产生挤压推移;均经CT检查证实.结论:超声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间盘前突及侧前突,操作方便、易普及,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 X线钼靶摄片辅以彩超诊断早期乳腺癌价值分析

    作者:王建海;赵巧梅

    目的:探讨X线钼靶和高频彩超在乳腺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3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对比分析其X线钼靶摄片及高频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X线钼靶摄片、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65%(25/31)、70.97%(22/31);X线钼靶摄片辅以高频彩超的诊断符合率为93.55%(29/31),与单纯钼靶摄片或彩超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X线钼靶摄片是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联合高频彩超检查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 颈部CTA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魏里;付玉存;秦雷;贾慧娟;郭芸

    目的:探讨颈部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诊断为脑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行颈动脉CTA检查.所示结果与部分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对照.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NASCET)、欧洲颈动脉外科试验(ECST)方法,中重度颈动脉狭窄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术后CTA测得的颈动脉狭窄处直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CTA观察颈动脉86支,其中轻度狭窄17支,中度狭窄23支,重度狭窄34支,闭塞2支;10支正常.发现斑块121处,其中软斑33处,纤维斑20处,纤维钙化斑53处,钙化斑15处.内膜剥脱术术后血管狭窄的改善情况:本组狭窄率为中重度的颈动脉共35例39支血管行内膜剥脱术,术前39支颈动脉狭窄段管腔内径平均为(6.02±0.44)mm,术后狭窄段管腔内径为(10.18±0.62)mm,t =34.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CTA是颈动脉狭窄术前诊断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效果评价的有效手段,可作为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术后随访的首选影像方法.

  • 脊柱多发性骨髓瘤影像学对比分析

    作者:陈兵;罗飞;张滔;陶一凡;陈君蓉

    目的:探讨脊柱多发性骨髓瘤(MM)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骨髓穿刺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脊柱MM的临床特点及其X线、CT、MRI征象.结果:X线平片示11例骨质破坏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不伴骨质破坏9例,X线平片未见明显异常7例.CT示23例骨质破坏,其中15例为溶骨性,8例为穿凿样破坏;4例未见阳性征象.MRI示27例均发现骨髓信号异常.结论:脊柱MM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MRI在M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明显优于X线平片和CT.

  • 乳腺肿块的钼靶X线诊断与病理基础分析

    作者:滕清光;李花;魏丽;赵力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钼钯X线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为乳腺恶性肿块32例和良性肿块20例患者的钼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肿块大小、形态、边缘、钙化、血运、腋窝淋巴结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恶性肿块表现:X线测量值小于临床触诊值26例(81.3%),形态不规则27例(84.4%),边缘不清26例(81.3%),毛刺征21例(65.6%),簇状微钙化18例(56 3%),血运增多11例(34.4%),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2例(37 5%);良性肿块表现:X线测量值近似临床触诊值17例(85.0%),形态规则13例(65 0%),边缘清楚17例(85.0%),毛刺征2例(10.0%),粗大钙化3例(15 0%),血运增多2例(10%),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10.0%).结论: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锦怡;潘涛;李高同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TDI)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30例(冠心病组),及正常人25例(对照组),应用TD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对舒张晚期的峰值(Aa)和舒张早期的峰值速度(Ea)进行检测,后把两者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应用脉冲多普勒技术(PD)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并计算两者比值(E/A),评价左室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组30例均出现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异常,其中19例表现为弛张异常型舒张功能减低,8例Ea明显减小,即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表现为限制异常型舒张功能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异常共30例,包括弛张异常型舒张功能减低和18例E峰明显高于A峰,E/A≥2(表现为限制异常型舒张功能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有11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与对照组相似,E/A为1~2(表现为假性正常化).结论:TDI检测二尖瓣环运动频谱比PD检测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对左室舒张功能更有效,二者结合应用可明显提高左室舒张功能检测的准确性.

  • 机械性眼外伤的MS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华;梁定

    目的:探讨机械性眼外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35例眼外伤行眼眶轴位CT扫描,部分行薄层三维重建,然后对CT图像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眼球大小形态的改变,眼环壁厚薄不均,玻璃体内密度增高,晶状体大小形态密度位置改变,球内、眶内及眼睑异物或颅面骨骨折,颅内损伤是机械性眼球损伤的常见CT表现.结论:MSCT应是机械性眼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 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金艳萍

    目的:探讨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处早期妊娠(CS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CSP经腹、经阴道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联合诊断的声像图表现,观察孕囊着床位置、切口处肌层回声、厚度、孕囊周边的血流分布,多普勒检测流速等.结果:21例中单纯孕囊型8例,混合型11例,超声诊断率为90.5%;误诊2例,误诊率9.5%.CSP常表现为此处肌层自黏膜层向浆膜层呈楔形缺损,该处肌层常明显变薄,妊娠物多位于缺损处,并与子宫切口分界不清,回声紊乱,周边血流异常丰富,常为低速低阻型血流频谱,宫颈显示正常.结论:腹部联合阴道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SP,诊断准确率可明显提高,显著降低危害性.

  • 中西医结合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

    作者:李士光;王文辉;朱世军

    目的:观察及分析中西医结合介入方法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Seldinger 法穿刺患肢对侧股动脉,行常规动脉造影并证实,分别超选靶血管:闭孔动脉、股深动脉、旋股内外动脉及股骨头动脉.观察病变部位血供情况,见股骨头供血动脉稀少、纤细、狭窄、中断、扭曲等异常征象.选择合适部位,注射五联药物:尿激酶20万U,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川芎嗪20 ml,脉络宁20 ml,山莨菪碱(654-2)15 mg.注药结束后,导管头保留在股骨头异常供血动脉开口部位,将导管及管鞘外固定后无菌包扎保留,保留期为4~6 d,每天同一时间经导管重复注射上述五联药物,同时每日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结合使用抗生素及口服防止血栓形成的药物.结果:经6个月~9年随访观察,Ⅰ~Ⅱ期血供改善率为100%,关节活动恢复正常,骨纹理聚积征象消失,阻塞血管变通畅,有新生血管出现;复查显示硬化骨质密度减低,“新月征”变小.Ⅲ期,狭窄血管段消失,阻塞段血管部分通畅,股骨头血供网血管增粗,迂曲血管改善;骨小梁变清晰,囊变区变小,塌陷及变形股骨头无改变.Ⅳ期,股骨头血供无改善,仅为疼痛症状减轻.结论:经此方法治疗后,Ⅰ~Ⅱ期治疗效果明显,Ⅲ期次之,Ⅳ期疼痛减轻,股骨颈骨折所致ANFH治疗效果差.本治疗方法,可避免多次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1个疗程的治疗效果,如同单次介入疗法4~6次,较文献报道效果好.

  • 肺透明细胞瘤的CT表现

    作者:庞涛;李爱银;李群;马振申;邓凯

    目的:探讨CT对肺透明细胞瘤的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透明细胞瘤,并结合文献病例对其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上该病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①单发结节型(≤3.0 cm),病灶边缘光滑、锐利,无分叶,其内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本组3例,占60%;②单发肿块型(>3.0 cm),病灶边缘光滑、锐利,但有浅分叶,其内密度欠均匀,并见高密度钙化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本组1例,占20%;③多发结节或肿块型,本组1例,占20%.结论:CT检查是目前诊断肺透明细胞瘤好的影像检查手段,但终确诊仍需依靠活检病理.

  •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X线分析

    作者:袁西伟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AD)的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89个AD的标准骨盆前后位X线片影像资料,选择髋关节测量方法中的中心边缘角(CE角)、髋臼角、Sharp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顶切线角、沈通氏线,运用DR软件系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89个髋CE角范围0°~33°(不含负角),平均20.8°;髋臼角范围12°~46°,平均24°;Sharp角范围40°~57°,平均47°;髋臼指数范围280%~69%,平均47%;股骨头覆盖率范围34%~81%,平均65%;髋顶切线角零度和负角占90%,正角占10%;沈通氏线不连续占86%,连续占14%.结论:成人AD的X线表现为髋臼变浅,臼口部变大、顶唇短缺,臼顶变平或向内下倾斜,臼顶高点外移,倾斜度增大,股骨头覆盖不全、裸露区增大、形态改变及不同程度的脱位,继发髋关节退行性变或股骨头坏死.骨盆前后位X线平片是诊断成人AD简单而实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 穴位注射配合微调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何生华;冷静;唐晓风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微调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微调手法治疗,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穴位注射配合微调手法治疗前后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椎动脉各段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流速(SPV)指标比较值P<0.01.结论:穴位注射配合微调手法对颈性眩晕患者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

  • 腹部术后内疝的MSCT表现

    作者:徐新;李国华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腹内疝的MSCT表现.方法:对32例高度怀疑腹部术后腹内疝形成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各CT征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2例中28例手术证实腹内疝形成,其中24例为粘连性内疝,4例为系膜裂隙性内疝.结论:腹部术后腹内疝形成,MSCT可以显示其典型征象与表现,为临床及时诊断提供帮助.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化防御影像表现分析

    作者:龙光宇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异位钙化病灶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1例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综合文献阐述其病因、病理,分析不同部位异位钙化灶的影像特点.结果:11例尿毒症患者异位钙化远端型6例,近端型5例.前者多发于四肢关节,表现为结节、团状、棉絮、瘤样钙化;后者多发于胸腹部,表现为砂粒状、条状钙化.结论:尿毒症患者长期血液透析治疗易形成异位钙化灶,其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能作出正确诊断.

  • 16层螺旋CT对原发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磊;赵桐;蒋根娣;张媛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原发胃恶性淋巴瘤(PGML)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胃恶性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GML病变多在黏膜下层,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本组中弥漫浸润型7例,局限肿块型3例,多发结节型1例,混合型1例并胃周及腹膜后淋巴结增大.结论:CT检查对于原发胃恶性淋巴瘤的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 口服动力性等渗稀钡液小肠快速双对比造影术临床研究

    作者:姚刚;张国平

    目的:探讨口服动力性等渗稀钡液小肠快速双对比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43例小肠造影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74例,对照组69例.分析比较2组的影像图像质量满意度及莫沙必利、胃复安的药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图像质量满意度高,x2检验,P<0.001,说明2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一代全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在小肠造影中的促排作用明显优于胃复安,t检验,P <0.001,说明2组所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莫沙必利可大大缩短检查时间.结论:口服动力性等渗稀钡液小肠快速双对比造影术与传统小肠造影相比,图像质量高,检查时间短,简便、节约、环保,是小肠疾病的有效检查方法.

  • 胎粪性腹膜炎的影像学评价(附4例报告)

    作者:于武江;嵇助成;童样生

    目的:探讨胎粪性腹膜炎(MP)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例MP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根据X线及CT表现,腹膜炎型2例,肠梗阻型1例,单纯钙化型1例.超声显示腹腔内积液及强回声钙化2例,肠管扩张及腹腔内少量积液1例,腹腔内强回声钙化1例.结论:大多数胎粪性腹膜炎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影像检查相结合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CT导引下自动活检枪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作者:姚海泉;胡智斌;张鹏;林洪平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8G自动活检枪肺活检对肺部结节及肿块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CT导向下使用18 G自动活检枪对125例患者进行活检取材并送病理检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取材成功率98.4%.取材后120例取得病检结果,其中原发性肺癌79例(鳞癌39例,腺癌28例,大细胞癌4例,小细胞癌6例,腺鳞癌2例),肺滑膜肉瘤1例,肺错构瘤2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炎性肿块28例,结核9例.穿刺后4例出现少量气胸,8例针道周围出血,4例痰中带血.结论:CT导引下18 G同轴自动活检枪肺活检具有定位精准、穿刺成功率高、获取组织标本可满足病理诊断要求、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对肺部结节及肿块病变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手术联合90Sr敷贴治疗患儿瘢痕增生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正秋;马步军;刘云花;李梨平

    增生性瘢痕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多发于损伤深度仅及真皮的创伤,任何切口经缝合产生的切口瘢痕也属于这一种.增生瘢痕表现为突出表面、外形不规则、高低不平、潮红充血、质实韧、有灼痛及瘙痒感.瘢痕体质的患儿外科术后伤口愈合,大多会形成增生性瘢痕[1],不仅感觉不适,且影响美观.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我院采用手术联合"90Sr敷贴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瘢痕增生和挛缩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儿童 β射线 同位素
  • 低场MRI对早期颅内脑出血诊断及临床意义

    作者:许开喜;卞光荣;符大勇;马先军;王金;徐敏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脑出血和脑梗死的重要方法,其中急性脑出血的诊断以CT检查作为金标准[1].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其在诊断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而对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常规MRI检查较难鉴别脑出血与脑梗死,给早期诊断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对急性脑出血病例,利用低场MRI设备及新的敏感扫描序列与CT扫描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低场MRI在诊断超急性期脑出血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 机械性肠梗阻的CT诊断

    作者:周华亭;柳美玲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往往发病较急,病情进展快.CT被广泛应用之前,立位平片一直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方法,但因其密度分辨力低,对肠梗阻的诊断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CT的广泛应用和技术的进步,其在肠梗阻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28例机械性肠梗阻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旨在探讨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作用.

  •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X线及CT诊断

    作者:林明强;于大威;姚占成

    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 fibroma,NOF)是为常见的骨纤维性病变,其是否属于真正的肿瘤,目前尚有争议.因其X线表现较具特征性,借助普通X线片大多能够确诊[1].现将我们收集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NOF 18例分析报告如下,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提示临床医师减少不必要的手术.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0~55岁,平均15岁,其中20岁以下12例,20~30岁4例,30岁以上2例.临床症状较轻,以局部酸痛为主,病程长短不一.15例因患肢不适或偶然发现肿块就诊,另外3例因外伤摄片偶然发现.

  • 超声检查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余志龙;陈艳霞

    腹部闭合性损伤常为一个或多个腹腔脏器损伤或破裂,多伴有内出血和休克表现,如得不到及时诊断及治疗,可致死亡.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和汽车的普及,此类患者越来越多,因此探讨有效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干预方法,日渐成为急诊外科研究的焦点.超声检查以二维图像的形式来反映腹腔脏器的形态、大小等,并可以实时对腹腔脏器周围的毗邻关系进行显示,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检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98例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在诊断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腹部损伤
  • 浆细胞性乳腺炎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代欢欢

    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又称管壁周围乳腺炎或导管扩张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分期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乳腺X线摄影、超声检查及MSCT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MRI的快速发展,其在乳腺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增多.本文综述PCM的影像特点,特别是MRI动态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等新技术的影像表现.

  • 细胞自噬与肿瘤治疗

    作者:相建峰;林盛明;相燕洁

    近年来,自噬与肿瘤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自噬在肿瘤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即自噬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在有些癌症中,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在有些癌症中,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自噬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自噬性细胞死亡也可能抑制血管生成,而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自噬也可以增强以细胞信号转导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作用.本文即从以上4点出发,概述细胞自噬与肿瘤治疗的关系,也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自噬 肿瘤 药物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及针刺研究应用(二)

    作者:方继良;王小玲

    4实验过程控制4.1 序列、参数的选择 fMRI对硬件的要求很高,目前fMRI研究大部分在1.5T以上的MRI机上进行.使用的扫描序列主要是梯度回波(GRE)序列和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EPI更常用,其时间信噪比较高,可对全脑一次成像.但EPI对磁场的不均匀性非常敏感,需要强大的梯度系统支持.3.0T扫描仪采集到信号强度约较1.5T高50%左右.增加受试者人数,是1.5T研究达到同样效果的手段.成像参数TE的优化选择对高质量图像的获得为重要,TE是决定磁敏感性的重要参数并影响着激活信号的对比度.

  • 手针针刺合谷穴得气和疼痛相反的脑边缘叶效应fMRI研究1例

    作者:方继良;Hui KS Kathleen;Liu Jing;Nixon Erika;周科华;王小玲

    受试者,男,36岁,身体健康,参加手针针刺右侧合谷穴fMRI试验.试验1:首先在右侧合谷穴体表实施触觉刺激作为针刺对照实验,采用标准5.88 mm塑料细纤维(von Frey纤维,美国Stoeling公司生产),均匀柔和手动刺激穴位,频率60次/min,fMRI扫描和刺激间隔模式与针刺组相同.刺激后无明显疼痛及酸麻胀重感觉.试验2:针刺右侧合谷穴,完成扫描后,告知针刺只感觉到尖锐性疼痛,但能忍受,无酸麻胀重感觉.

  • 原发性甲状旁腺腺瘤1例

    作者:田洪盛

    1 病例资料女,60岁,因摔伤后右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来我院就诊.患者于10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伴双髋关节间歇性隐痛.5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行保守治疗,2年前出现双髋关节疼痛加剧并逐渐发展为全身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5年前曾行左肾及左输尿管结石手术.查体:颈部无阳性体征,右股骨上段压痛、肿胀.实验室检查:血钙3 10 mmol/L,血磷0.84 mmol/L,甲状旁腺激素1 515 ng/L.X线检查:右股骨上段骨皮质不连续,右股骨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皮质变薄、髓腔扩大,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囊状透光区(见图1).拟诊:右股骨上段病理性骨折,纤维囊性骨炎.

    关键词: 甲状旁腺肿瘤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