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Chinese Imaging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영상학잡지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512
  • 国内刊号: 11-48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6369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象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山东
  • 主编: 杨培民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DWIBS监测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治疗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疗效

    作者:葛艳明;李耀武;王滨;孙西河;张仕状;张桂华

    目的:探讨磁共振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体部成像(MR DWIBS)在经静脉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治疗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荷瘤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d,连续应用12 d;内皮抑素组经耳缘静脉每日注射内皮抑素0.7 mg/kg体质量,连续应用12 d.2组均于治疗前后行MR DWIBS检查,分别测量各组肿瘤组织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观弥散系数,并评价DWIBS及DWIBS原始图经3D MIP重建及黑白翻转获得类PET图像的图像特征.结果:ADC值从治疗后第3天起即有变化,在治疗后第3、7、13天内皮抑素组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且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BS可以在治疗早期动态评价静脉注射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对兔肝VX2肿瘤移植模型的疗效.DWIBS结合ADC值的定量测量及类PET大范围成像,可以无创性活体评价药物抗肿瘤的治疗反应,为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基于"3面9点"配准方案的PET+MRI异机二维图像融合尝试

    作者:彭鳒侨;郭志华;郭志勇;何建勋;钟志伟;陈智杰;朱慧华;吴景明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体表定位的二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 PET和MRI异机图像的精确融合.方法:输入PET/MRI原始数据后采用数字化格式转换,设计"3面9点"立体定位法进行配准,在实时工作站Mimics按照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通过讯号叠加技术完成图像融合.结果:以肺癌患者的胸部和髋部为实例交叉试验PET+MRI二维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同时呈现胸髋解剖结构和代谢状况的互补影像.结论:在同机设备成本昂贵、不易普及的条件下,这种异机融合无疑是现有同机成像的必要补充.

  •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作者:孟庆学;夏侯玉发;王军峰

    目的:探讨、总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42例HGA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42例中32例行胸透和/(或)胸片检查;8例行CT检查.结果:42例均有中、高热和白细胞、血小板减少,38例血清谷丙和/(或)谷草转氨酶升高,35例心肌酶谱升高,蛋白尿(少部分含管型和红细胞)34例.实验室检测排除了斑疹伤寒、斑点热、恙虫病、出血热等病原体感染.腹股沟淋巴结增大25例,其中4例伴腋窝淋巴结增大.胸部放射学检查大部分无明显异常或仅见肺纹理增重,仅5例重症患者出现明显异常影像学表现,如纵隔淋巴结增大、肺炎等.结论:出现多发性纵隔淋巴结肿大与肺部渗出性病变等影像学表现的患者,若伴发热、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等主要临床表现时,应想到该病的可能.

  • 肺结核咯血患者非支气管动脉出血的介入治疗

    作者:周祝谦;王子彬

    目的:分析34例肺结核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及非支气管动脉栓塞的临床资料,探讨非支气管动脉栓塞在肺结核咯血患者临床止血中的意义.方法:经皮穿刺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同时对相关的非支气管动脉进行造影,发现病变一并进行栓塞.结果:34例血管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出血8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出血10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胸廓内动脉和胸外侧动脉出血6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胸廓内动脉和甲状颈干分支出血7例,支气管动脉合并肋间动脉和肺动脉出血3例.对所有破损的血管逐一进行栓塞.结论:在肺结核咯血的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过程中,应常规对相关的非支气管动脉造影,对提高栓塞在肺结核中量及大量咯血治疗中的效果、减少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64层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龙威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SPTP的CT平扫、3期增强扫描及MPR或MIP表现.结果:9例均为女性、单发,边界清楚.5例位于胰头部,2例位于胰体部,2例位于胰尾部.7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9例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1例伴有钙化.3期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及包膜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地反映SPTP影像学特点,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超声在评价2型糖尿病血瘀证早期动脉功能减退中的价值

    作者:任亚娟;肖沪生;银浩强;徐芳;彭欣;陆盈;潘明

    目的:通过应用超声多种检测技术,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T2DM)血瘀证患者的动脉功能状态,初步探讨T2DM血瘀证患者早期动脉功能改变的特点及超声在糖尿病血瘀证早期动脉病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颈动脉内-中膜无增厚、无斑块的T2DM血瘀证患者30例,非血瘀证患者30例.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动脉硬化检测技术(PWV/ABI)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检测(FMD)等技术,检测入选病例的各项指标,分析糖尿病血瘀证与非血瘀证患者动脉功能改变的特点及超声在评价T2DM血瘀证早期动脉功能减退中的价值.结果:①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证组的病程长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血瘀证组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绝对值、内径扩张百分率均较非血瘀证组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瘀证组的应变弹性指数(EP)、硬化参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值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应性(AC)值小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增大指数(A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瘀证组的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大于非血瘀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踝臂血压指数(ABI)值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①T2DM血瘀证组的病程明显长于非血瘀证组,提示糖尿病病程越长越容易发生血瘀证.②T2DM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弹性功能均有损害,血管功能低于非血瘀证患者,提示血瘀证患者更易发生血管病变.③超声可用于评价T2DM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动脉功能状态,可以为T2DM的中医分型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Tei指数用于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研究

    作者:廖梅梅;陈森;闵新文;李东峰;陈欣;张慧琴;吴海燕

    目的:检测经冠脉造影确定冠脉狭窄程度患者的Tei指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用于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狭窄程度<50%)、30例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组(狭窄程度50%~74%)和30例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组(狭窄程度75%~94%)的左心室Tei指数.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Tei值与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Tei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度、中度冠状动脉狭窄组Tei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Tei指数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44).结论:Tei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用于初步估测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

  • 针刺太冲穴得气及疼痛激发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fMRI研究

    作者:方继良;Hui KS Kathleen;Liu Jing;Nixon Erika;周科华;王小玲;朱兵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太冲穴得气及针刺疼痛时所激发的脑功能网络效应异同.方法:47例初次接受针刺的志愿者参加手针右侧太冲穴fMRI实验.针刺时脑fMRI扫描10 min,共2次捻针,各2 min,间隔3 min.其中17例接受体表触觉刺激作为针刺对照,分为3组:①针刺得气组;②针刺得气合并尖锐性疼痛组(简称针刺疼痛组);③触觉对照组.采用Fisher's 精确检验和t检验分析感觉频率及强度;用AFNI处理fMRI数据,得到激活、负激活脑区;用种子相关分析法,以前扣带回膝部为种子点,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网络联系图谱,并比较得气与疼痛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2组的酸痛、酸感、压感、麻感、钝痛等得气感觉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强于触觉刺激组;针刺2组间除尖锐性疼痛及酸痛外,各种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得气及疼痛2组均激活了体感及丘脑岛叶皮层,重要的是,针刺得气时在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PNN)产生了较强而广泛的负激活区,加强了负激活区之间的脑功能网络联系.此网络包括杏仁核、海马、旁海马、颞极、前额叶腹内侧回、前扣带回膝及下部、前楔叶内侧回和后扣带回(BA31,23_腹侧核,29,30),另外,小脑蚓部、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脑干网状结构也见负激活现象.然而,在针刺疼痛时,这些脑区负激活程度减低且区域缩小,大部分脑区fMRI信号逆转为激活信号,被疼痛激活的脑区之间功能网络明显增强.这些脑区参与了疼痛、镇痛(如感觉、情感、认知、自主性、内源性镇痛)功能调制环路.结合既往研究表明,负激活与脑血氧消耗及血流量下降呈正相关.本结果支持针刺通过调制LPNN和疼痛中枢网络的活动,产生其镇痛、抗焦虑和其他调节效应的假说.结论:针刺得气及针刺得气伴随疼痛产生了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针刺得气对LPNN及疼痛脑中枢网络(Pain matrix)的负激活效应,可能与针刺镇痛脑中枢机制相关.LPNN和静息态默认网络(Default mode)之间的相似性,提示针刺需通过这一内在脑功能网络系统发挥其广泛的调制作用.

  • "面口合谷收"神经生理机制的fMRI研究

    作者:李落意;赵斌;杨骏;李传富;徐春生;朱一芳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fMRI)探讨"面口合谷收"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健康志愿者,均针刺左侧合谷穴,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任务态fMRI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任务态fMRI的针刺脑激活区,对所有的功能数据进行组分析,并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P=0.05,α<0.05).结果:针刺左侧合谷穴引起多个脑区激活,信号增高区域包括右侧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颞横回、岛叶、丘脑、豆状核、壳核及双侧小脑;信号降低的脑区包括左侧额上回、额中回、中央前回、扣带回、颞中回等.其中,右侧中央后回中下部大面积区域均显示激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合谷穴能同时激活中央后回初级感觉皮层的手部投射区和面口部投射区,同时激活了面口部的运动皮层,直接反映了合谷穴和面口部的密切联系,为"面口合谷收"理论提供了客观的证据.

  • 利用局部一致性方法对针刺足三里穴后脑效应的研究

    作者:段小慧;刘波;陈俊;刘岘;龙玉;陈志光;尚晓静;黄燕

    目的:利用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对针刺足三里穴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方法:健康志愿者16例,接受脑功能磁共振扫描.应用ReHo方法来研究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后大脑神经元活动的变化情况.结果:与静息状态相比,针灸后右侧ACC背侧区、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及左侧丘脑ReHo值增高;左侧ACC膝下区、左侧岛叶ReHo值减低.杏仁核ReHo值在针刺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信息在大脑感觉和疼痛相关脑区汇聚和整合,这为进一步研究针刺镇痛作用机制打下了基础.

  • 国人胸骨肌的MSCT检出率及形态学研究

    作者:葛全序;丛培霞;毕可森;侯开渝

    目的:利用MSCT观察胸骨肌的出现率和解剖学特征,探讨其检出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 276例(男704例,女572例)胸部64层MSCT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有无胸骨肌及其分布方式、位置及数目、走行方向、长宽厚各径.采用χ2检验比较男女间胸骨肌发生率及分布方式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男女间胸骨肌的各径差异.结果:在1 276例中共109例(男53例,女56例)发现160条胸骨肌,男女间胸骨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例(男36例,女36例)单侧分布,其中左侧分布30例,右侧分布42例;37例(男17例,女20例)双侧分布.在胸骨肌分布方式上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胸骨肌都位于胸骨旁,137条由外下向内上走行,向胸骨柄交叉;23条与胸骨平行.男女间胸骨肌长宽厚各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人的胸骨肌发生率约8.5%,无性别差异,单侧分布较双侧分布常见.胸骨肌在CT上表现为前胸壁皮下胸大肌前方胸骨旁的带状或索条状影,走行方向由外下向内上斜向胸骨柄或与胸骨平行.男女之间各径大小无差别.利用MSCT可完整、多角度显示胸骨肌的形态学特征.

  •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辨证分型的相关性

    作者:赵晖;刘艳;王朝歆;杨玲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550 例(608条)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2组:脾虚湿阻证组和湿热下注证组,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静脉管径、流速、返流的时间、返流速度.结果:脾虚湿阻证组的静脉管径、静脉流速均在正常范围,返流时间多小于2 s,返流速度多小于30 cm/s,病变多累及1组瓣膜;湿热下注证组表现为静脉管径增宽、静脉流速在正常范围、返流时间多大于4 s,返流速度多大于30 cm/s,病变多累及2组以上瓣膜.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中医辨证分型有较高的相关性.

  • 侧前入路经皮穿刺靶点髓核摘除联合水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高西杰;李文家

    目的:探讨侧前入路经皮穿刺腰椎间盘靶点髓核摘除术(APL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的可行性,并联合水针刀行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提高疗效.方法:经CT或MRI证实并与临床症状相符的30例旁侧型L4~5椎间盘突出患者,5例合并轻度髓核脱出,均在"C"形臂监视下行APLD,并联合水针刀行相应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术.所有病例均获3个月以上随访.结果:本组30例,显效率为80.0%(24/30),有效率为13.3%(4/30),无效率为6.7%(2/30),总有效率为93.3%(28/30),无严重并发症.结论:APLD治疗L4~5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可行性,联合水针刀行椎间孔内、外口松解术,效果满意.

  • SPIO与Gd剂增强MRI对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胜裕;蒯新平;刘士远;王晨光;郑信德;丁庆国;刘洪超;胡蓓西

    目的:比较SPIO与Gd-DTPA 2种增强MRI方法对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效果.方法:①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第1组于后肢股四头肌内种植VX2肿瘤,建立兔腘窝转移性淋巴结模型;第2组于后肢股四头肌内注射蛋黄乳清液,建立兔腘窝反应增生性淋巴结.②MRI扫描,包括平扫、SPIO及Gd-DTPA增强.序列包括T1WI,T2WI,PDWI,GRE T2*WI.③2位影像诊断医师进行盲诊,并与病理结果对照.④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PIO增强,第1组大部分淋巴结信号较平扫未见明显变化,个别淋巴结在T2WI、PDWI及GRE T2*WI序列出现斑片状低信号影;第2组淋巴结在各序列均为低信号.Gd-DTPA增强扫描,2组淋巴结出现均匀或不均匀强化.SPIO增强扫描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83.3%;Gd-DTPA增强扫描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3%,66.7%.SPIO增强扫描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83.3%,83.3%;Gd-DTPA增强扫描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6%,61.5%.SPIO增强扫描K=0.667,P=0.01;Gd-DTPA增强扫描K=0.25,P=0.219;2组K=0.250,P=0.219.2种方法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625,P值分别为0.006,0.299.结论:SPIO是一种新型MRI对比剂,与Gd-DTPA相比,对转移性淋巴结与炎症反应增生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及敏感性.

  • 磁敏感成像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易自生;刘一平;陈志斌;易凡;吴剑飞

    目的:评价磁敏感成像(SWI)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DAI的SWI序列影像特点,并与常规MRI序列对照分析.结果:所有序列共检出病灶413个.SWI序列检出病灶402个,其中水肿灶56个,表现为片状高(稍高)信号;水肿伴出血灶346个,表现为片状高(稍高)信号区内分布斑点状低信号.常规MRI序列共检出病灶392个,表现为单纯水肿灶316个,水肿伴出血灶76个灶.SWI检出病灶以及病灶内合并出血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检查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WI能高效检出DAI病灶,同时可明显提高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有助于准确评价病变的严重程度,为DAI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杰;管琳;李栋;任东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男性不育精索静脉曲张(VC)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60例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男性不育患者的精索静脉,记录精索静脉在平静呼吸时的大内径(DR)及Valsalva试验时的大内径(DV)、大返流速度(Vmax)以及返流持续时间(TR),并同时记录双侧睾丸的体积.结果:①各VC组与对照组DR、DV、Vmax、T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各VC组左侧睾丸体积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能直观准确地显示精索静脉内径及睾丸大小等客观指标,有助于筛选男性不育症的病因.

  • 超声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争光;余虹;万青;石欣;王元媛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超声声像图表现,探讨超声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经超声诊断的8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观察输尿管走行与下腔静脉的关系.结果:超声所见右肾积水、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8例;其中7例显示右侧输尿管上段向中线移位,并消失于下腔静脉附近,约脐上2 cm(L3水平),超声诊断: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可能.1例漏诊,2例合并输尿管结石,1例合并泌尿系感染.结论:扩张的输尿管向人体中线移位并向下腔静脉后方延伸,或突然消失于下腔静脉附近,应考虑本病,超声在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低场MRI非增强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随访中的价值

    作者:吴俊华;李敏;欧阳书睿;邓开鸿

    目的:探讨低场MRI非增强扫描在强直性脊柱炎(AS) 患者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23例AS患者,分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对其骶髂关节行低场MRI非增强扫描,比较治疗前后骶髂关节间隙积液、骨髓水肿、软骨破坏、脂肪沉积等MRI表现变化,并与临床评估结果相对照,以评估低场MRI在骶髂关节炎治疗随访中的诊断价值.结果:23例AS患者治疗前,MRI显示关节间隙积液15例,骨髓水肿19例,软骨破坏17例,脂肪沉积13例;治疗半年后复查MRI,显示关节间隙积液减少6例,骨髓水肿不同程度减轻16例,软骨破坏不同程度加重7例,软骨破坏无明显改变10例,脂肪沉积减少4例.治疗后临床疗效判定为显效或有效15例,无效8例;MRI显示治疗显效或有效16例,无效7例.与临床疗效评估比较,MRI诊断AS患者疗效的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75.0%.K=0.704.结论:低场MRI非增强扫描能直观显示骶髂关节病变,尤以压脂快速反转恢复(TIRM)T2WI序列对活动性炎性病变的演变显示良好,可满足AS患者治疗随访的需要.

  • 背部弹力纤维瘤的临床与MRI表现(附4例报道)

    作者:徐芹艳;徐艳琦;孙西河;董鹏;常光辉

    目的:探讨背部弹力纤维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背部弹力纤维瘤的MRI表现及特点.结果:双侧肩胛下区肿物3例,右侧1例,质地柔软.MRI显示实性肿物均位于前锯肌及背阔肌深面,呈椭圆形;与周围肌肉分界清晰,与后胸壁分界不清.肿物信号不均匀,可见纤维组织信号及脂肪信号交替排列.结论:背部弹力纤维瘤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能明确肿瘤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是诊断背部弹力纤维瘤的有效方法.

  • 阴茎海绵体造影诊断静脉性阳痿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贾志东;于永慧;吴海涛;陈文新;周明涛

    目的:探讨阴茎海绵体造影对静脉性阳痿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试验诊断为静脉性阳痿患者75例,加用罂粟碱行阴茎海绵体造影术,分析异常静脉引流情况.结果:75例中70例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引流情况,根据X线静脉瘘显影特点,将静脉瘘分为6型.结论:罂粟碱试验是目前简单有效的筛选试验.阴茎海绵体造影是诊断静脉性阳痿的可靠方法,可准确显示静脉瘘的部位,指导临床治疗.

  • 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郭芸;付玉存;魏里;秦雷;贾慧娟

    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 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评价

    作者:于武江;田生中;孙秀玲

    目的:探讨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闭合性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表现.结果:单脏器损伤113例,包括肝损伤16例,脾损伤51例,肾损伤43例,胰腺损伤3例;多脏器损伤7例,包括肝损伤伴右肾损伤1例,肝损伤伴脾损伤2例,脾损伤伴左肾损伤3例,脾损伤伴胰腺损伤及左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损伤1例.腹部实质脏器损伤的CT表现包括挫伤、撕裂伤、实质内血肿及被膜下血肿.首次CT平扫漏诊肝撕裂伤1例,脾损伤3例,肾撕裂伤2例,左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损伤1例.结论:CT检查可早期准确诊断腹部实质脏器损伤,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

    作者:许永琪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 的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全肝平扫后行肝脏常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5例HAML 的CT表现.结果:HAML呈分叶状或球形混合密度影,CT 值为-70~40 HU,平扫病变低于肝实质密度,边缘清楚,其特征性表现为含有不同数量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明显强化并见到瘤内血管,门脉期和延迟期非脂肪性成分强化程度逐渐降低,可出现"假包膜".结论:HAML 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不但能准确定位和定性,而且能确定肿瘤的大小、数目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随访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作者简介] 许永琪(1964-),男,江苏高邮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肝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的影像学早期诊断.

  •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的MRI诊断

    作者:闵晓黎;雷亿成;吕红玲;毛晓雯

    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livopontocerbellar atrophy, OP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明显的脑桥和小脑萎缩为病理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通常靠病理确诊,但病理诊断又难以在患者生前进行.近年来影像技术的发展及MRI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了该病的诊断率.现将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期收治的3例OPCA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如下.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岳滔;白林凯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1年5月经胃镜检查病理确诊为进展期胃腺癌患者23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53~82岁,平均71岁.23例中贲门癌6例,胃底癌4例,胃体癌6例,胃窦癌7例.临床表现为胃脘部疼痛,部分患者吃饭有哽咽感.同期收集64例正常胃壁表观弥散系数(ADC)值.

  • 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钼铑靶X线征象

    作者:陈骥;杨阳;吴海涛

    炎性乳腺癌又名癌性乳腺炎或丹毒样癌,常发生于较大的悬垂乳房,病程发展迅速,累及范围广,可累及整个胸壁,类似铠甲,所以又称"铠甲样"癌[1].主要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现对我院2005年7月~2010年7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5例炎性乳腺癌的临床症状、钼铑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总结如下.

  • 8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谭作华;傅燕;周军;傅雪茜;王宁宁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发病率居脑血管意外事件的第3位.动脉瘤一旦破裂,将会发生急剧的颅内出血,甚至导致患者死亡,首次发病半年内再次出血率为30%~50%,再次出血死亡率为25%~35%[1].

  • MS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薛开义;程东风

    肺动脉栓塞(PE)是一种常见而又易漏诊的致病原因和死亡原因,国内学者研究指出,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常规CT和MRI扫描有其局限性;肺血管造影是诊断PE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有明显并发症[1].

  • MSCTA及其后处理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刘建宪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包括主动脉夹层(AD)、主动脉壁内血肿(IMH)、主动脉穿透性粥样硬化性溃疡(PAU).尽管此3种疾病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但其病理生理机制、病程演变、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各异.近年来,AD已逐渐为人们所熟悉,而IMH、PAU知晓者相对较少,故临床诊断率相对较低,患者常因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死亡.现对AAS的CT表现概述,重点是对这3种疾病的诊断及辨别,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AAS的认识.

  •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简介及针刺研究应用(一)

    作者:方继良;王小玲

    针刺作为一种具有临床疗效的传统体表刺激疗法,其脑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由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普及,fMRI在针刺脑机制的研究已成为放射科的重要热门课题之一.fMRI作为影像学研究新技术,其应用中涉及到影像学、针灸学、脑科学、统计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交叉,因此,对其基本原理的理解、技术特点的掌握,将明显影响到其在各应用领域的可行性、研究过程的操控性、结果诠释的合理性.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1例

    作者:吕峰;时惠平

    男,63岁,2年前发现腹部肿物,伴腹胀,无恶心、呕吐,无便血、腹泻,无发热,近半年腹部肿物明显长大,腹胀加重,CT检查发现左中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以"腹膜后肿瘤"收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6/88 mmHg(1 mmHg=0.133 kPa),腹部膨隆,左中上腹部触及巨大包块,累及右侧腹部,质中偏硬,界限不清,活动度差,轻度压痛;腹壁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散在皮下结节,质硬,不活动,无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约6~8次/min.

  • 肾上腺原始神经外胚层瘤1例

    作者:于本霞;丛振杰;刘奉立

    女,64岁,外院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性病变3 d入院.查体:双肾区对称,无隆起,无叩痛.血压:11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0次/min.化验室检查:尿VMA(-) ,血儿茶酚胺、皮质醇、肾素-醛固酮值均正常.肿瘤标志物CA19-9、CEA均在正常范围.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 MRI诊断原发性垂体脓肿1例

    作者:王琳琳;甘洁

    1 临床资料男,45岁,因头痛3 d入院,既往有副鼻窦炎史,查体:体温不高,实验室检查血象无异常,无视力下降、无多饮多尿、无抽搐.MRI检查:蝶鞍扩大,蝶鞍区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清晰,大截面约15 mm×15 mm,T1WI呈不均匀的低信号(见图1),T2WI呈高信号(见图2),FLAIR呈高信号(见图3); 增强扫描后T 1WI示病灶明显边缘环形强化及周围脑膜强化(见图4),未见明显的液-液平面.

  • 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西医结合治疗CT随访观察1例

    作者:张振杰;张中兴;许小虎

    2010年12月22日我院确诊1例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因年龄偏大,体质差,不能耐受放化疗不良反应,征得家属同意,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病情明显好转,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1.1 一般资料女,87岁.

  • HSG诊断输卵管性不孕后自然妊娠2例

    作者:张建伟;李峰

    例1, 女,33岁,因未避孕未孕3+年就诊.既往月经规律,5/(30~31)d,量中,色红,少量血块,G 0.妇科检查、超声、基础内分泌及抗体检查均未见异常.2011年5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ysterosalpingography,HSG)示:子宫显影,内壁规整,双侧输卵管上举,迂曲,弥散局限(见图1).男方精液常规多次示大致正常.诊断:①原发性不孕症;②双侧输卵管周围粘连.

  • 影像医学研究中医"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思路浅析

    作者:王虹;张东友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笔者在整理"肺与大肠相表里"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中医名词"肺"、"大肠"与现代医学名词 "肺"、"大肠"具有同源性.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从经络穴位刺激引起脑功能区变化、中医 "脏病及腑,腑病及脏" 理论、经络穴位刺激引起相应脏器功能改变等角度入手,分析影像医学参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的可行性.

  • 认清中西医异同,加大对针灸机制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刘波

    针灸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尤其在以西医学占主导的欧美国家已作为替代医学用于临床治疗,且疗效满意.多年来,人们对针灸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至今,对其仍知之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受研究手段的限制,针灸研究范围较局限、且不深入;另一方面,一些学者把中医学和西医学完全对立起来,导致对针灸的研究思维、研究方式存在争议,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对针灸机制的进一步探索.因此,认清中西医学的异同,对加大针灸机制研究有重要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