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7-6948
  • 国内刊号: 12-124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3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吴咸中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杂志社

  • 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

    作者:岳振双;汤样华;郑文杰;胡中青;熊振飞

    目的:探讨内侧入路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跟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7例,术后随访根据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情况及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本组7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未并发深部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12~47个月,平均21.3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5周;末次随访AOFAS踝与后足评分(89.5±4.6),其中优4例,良3例;未见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应用跟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载距突骨折,具有复位操作简单、内固定可靠、并发症低等优点,是治疗单纯跟骨载距突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及微爆碎石治疗胆总管结石

    作者:刘晓龙;段东明;张雅敏;田青;王连江;李阳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及体内微爆碎石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3例常规ERCP下不能成功取出的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及体内微爆碎石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3例全部完成腹腔镜碎石及取石,其中2例术后造影发现残余结石,无1例中转开腹。结论:对于常规ERCP不易取出的胆总管结石,利用微爆破将结石击碎,再用胆道镜网篮取出是安全可行的方法。

  •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特征鉴别分析

    作者:严焕军;忻畅;卓奇峰;陈磊;陈明良

    目的:回顾性分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差别,为术前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36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3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CA19-9是否升高、是否合并胆囊结石、结石数量、大囊壁厚度、有无黄疸、颈部结石嵌顿、发病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两组病人在性别、CA19-9、有无黄疸、有无腹痛、发病过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胆囊癌患者的平均年龄(63±10)岁、囊壁厚度(2.1±2.0)cm均大于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病人的平均年龄(56±14)岁、囊壁厚度(0.7±0.5)cm。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病人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及颈部结石嵌顿发生率更高(P<0.05),且囊壁增厚更多表现为均匀性增厚,而胆囊癌患者更多表现为局限性增厚。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临床鉴别困难,对于未合并胆囊结石、囊壁局限性增厚、且增厚大于2.0 cm、年龄大于60岁的病人,需高度警惕胆囊癌。

  • 双钢板微创经皮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李丹;王春喜

    目的:探讨双钢板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O)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双钢板MIPO技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43例,其中Schatzker Ⅴ型21例,Schatzker Ⅵ型22例,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本组43例随访6~26个月,平均(11.4±4.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4±1.7)个月;无骨不连、骨髓炎、皮肤坏死、感染、关节面塌陷、力线丢失、创伤性关节炎症状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21例屈膝45°~105°,平均75°;3个月30例屈膝85°~135°,平均120°。参考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30例,良8例,中5例,优良率88.3%。结论:双钢板MIPO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骨折愈合快,膝关节功能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

  • 腹内疝合并肠梗阻的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王伟;王光霞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腹内疝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超声诊断为腹内疝合并肠梗阻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结果对照,了解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33例患者超声提示腹内疝伴不同程度肠梗阻,其中25例手术证实,超声诊断准确率75.8%(25/33),假阳性率24.2%(8/33)。结论:超声检查对腹内疝并发肠梗阻的诊断具有准确率较高、无创、可重复等优点,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腹内疝提供了必要的影像学诊断依据。

    关键词: 超声 腹内疝 肠梗阻
  • 通淋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贝忠东;白杨

    目的:探讨通淋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通淋汤组)和对照组(左氧氟沙星胶囊组)各25例,治疗4周后对其疗效进行判断。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临床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2%。两组在中医症状评分、疼痛、排尿症状等方面均有改善,NIH-CPSI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2例在服用中药时出现腹泻,中药减量后症状缓解;对照组1例出现胃肠道不适,减半剂量后症状缓解。临床随访1年,治疗组临床复发6例,复发率为24%,对照组临床复发12例,复发率为48%。结论:通淋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排尿症状作用,可减少临床复发率。

  • 精准控温腹腔热灌注治疗进展期胃癌合并腹腔积液38例

    作者:刘红波;赵飞;胡彦峰;李明辉;张伟;田云霄;贾辉;冯运章;马玉泉;翟丽芳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温热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对38例胃癌CT分期在T3期以上合并腹水患者,术中行腹腔镜探查,发现腹膜转移或腹水中病理证实癌细胞阳性者,实施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短期内评价效果,评价腹水改善情况及腹腔脱落肿瘤细胞的阳性率。结果:全组38例患者,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2例,有效率84%,15例发生恶心、呕吐,11例白细胞下降,未发现穿孔、出血、梗阻及感染等。结论:针对进展期胃癌合并腹腔积液,并经术中腹水病理检测脱落癌细胞阳性患者,实施腹腔热灌注化疗可以较大限度杀灭腹腔肿瘤细胞,提高进展期胃癌生活质量,经转化治疗后有望重新获得手术机会。

  • 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于惠翀;吉日嘎拉;余大海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选择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出血病例34例,分析出血原因,了解出血后治疗效果。结果:早期出血23例,迟发性出血11例。出血原因与高血压、糖尿病、便秘、慢性咳嗽、手术止血不彻底、患者不恰当活动等因素有关。30例经药物治疗、加强冲洗、充分引流后治愈,4例于电切镜下冲洗血凝块并电凝止血后治愈。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后有一定出血风险,出血后积极处理可治愈。

  • 芒硝配合冰袋外敷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培璐;洪艺;王俊杰

    目的:观察芒硝配合冰袋外敷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肿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膝关节置换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芒硝配合冰袋外敷护理,观察7 d,分析患者隐性失血量、疼痛评分和术后7 d肿胀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隐性失血量分别为(400.8±31.5)mL和(591.1±20)mL(P<0.05),术后72 h疼痛评分分别为(2.3±0.5)分和(3.9±0.5)分(P<0.05),术后7 d平均肿胀程度分别为(2.1±1.1)cm和(4.1±1.4)cm(P<0.05)。结论:芒硝配合冰袋外敷,能有效减少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量,减轻术后患肢疼痛,缩短患肢肿胀时间。

  • 文稿所含图表的具体要求

    作者:

    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表格中注释用的角码符号采用单个角码的形式,按a、b、c、d、e、f…顺序选用,在表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单一角码用于表示P<0.05;若用表示P<0.01,则用双角码,如“aP<0.05;aaP<0.01”。线条图的高宽比例以5∶7为宜。

  • 金匮肾气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弱精子症

    作者:管凤刚;孙大林;金保方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弱精子症的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将75例弱精子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40例),对照组口服VitE胶囊,治疗组服用胰激肽原酶、金匮肾气丸;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检测精液量、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并观察配偶妊娠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精液量为(3.15±1.13)mL、(3.68±1.24)mL,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为(26.54±4.52)%、(31.56±5.46)%,精浆SOD为(98.73±13.81)μmol/mL、(152.07±28.65)μmol/mL,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精液量为(3.02±0.95)mL、(4.25±1.53)mL,精子浓度为(20.59±2.86)×106/mL、(28.97±4.25)×106/mL,前向运动精子活动率为(25.58±4.36)%、(48.76±9.38)%,精浆SOD为(102.95±12.74)μmol/mL、(203.43±37.86)μmol/mL,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联合胰激肽原酶能显著改善弱精子症患者的精液活动率和精浆SOD,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生精环境中的氧化应激损伤,改善精子活动率。

  • 开放手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疗效分析

    作者:祝勇刚;张大伟;赵广跃;邹继伟;孙强

    目的:分析开放手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方法:46名实施开放肘关节联合外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中,38人为后正中入路,8人为内侧入路,同时联合使用外固定支架辅助患者早期康复和锻炼。并对全部患者实施常规尺神经松解前置。通过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判断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接受8~24个月的随访。患者在术前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度为(11.0°±10.5°),术后改善为(117.8°±24.5°);患者的Mayo肘关节功能术前平均为(48.8±10.1)分,术后提升至(89.5±11.6)分,手术前后的两项指标差异明显。结论:开放手术联合外固定架治疗肘关节僵硬可以实现肘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并且对关节术后不稳存在预防作用,有利于术后的康复锻炼。

  • 血清高尔基体膜蛋白7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庆芝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的表达水平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门诊、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56例肝硬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48例其他恶性肿瘤、5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与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两指标各组间差别,绘制其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ROC 曲线。结果:GP7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间及不同AFP浓度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73、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58。GP73诊断PHC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6%,92.1%,均显著高于AFP。结论:血清GP7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

  • 下肢关节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及全麻的凝血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率观察

    作者:马华山;刘金山;田玲;董传珍;陈立勇

    目的:观察下肢关节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及全麻时的凝血相关指标及血栓发生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下肢关节手术的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3例。两组围手术期均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其中一组实施硬膜外麻醉,另一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手术指标、麻醉指标,以全自动血凝仪测量麻醉前、麻醉后6 h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并于术后1个月内对两组患者定期复诊比较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及麻醉苏醒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麻醉后6 h,硬膜外麻醉组PT、APTT分别为(15.82±2.15)s、(39.87±9.34)s,较全麻组明显上升(P<0.05),D-二聚体及Fbg含量分别为(1.05±0.87)mg/L、(4.41±1.79)g/L,均较全麻组明显降低(P<0.05);硬膜外麻醉组DVT发生率仅为5.66%,明显低于全麻组20.75%(P<0.05),两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下肢关节手术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并降低术后DVT形成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伤椎置钉椎体撑开治疗相邻多椎体压缩性骨折

    作者:王建华;苏啸天;董荣华;韩慧

    目的:探讨在导航辅助下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相邻多椎体压缩骨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相邻多椎体骨折患者的骨折椎体形态,平均分为经伤椎置钉组(A组)和跨越伤椎置钉组(B组),A组根据导航显示上下终板的完整性、伤椎骨折形态、骨折块大小等因素,应用导航系统调整进钉位置、角度和方向,选择伤椎的佳进钉路径,形成稳定固定,再通过撑开器术中对责任椎体进行有效撑开;B组在导航辅助下,经正常椎弓根、椎体置钉,通过撑开器进行伤椎椎体撑开。观察2组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固定效果。结果:按ASIA2000分级标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A组为87.5%,B组为81.2%;A组责任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WI)为(67.4±14.7)%、矢状指数(SI)为(65.8±14.6)%;术后1周责任椎WI为(88.6±10.8)%、SI为(81.7±14.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责任椎术前WI为(65.5±15.5)%、SI为(62.1±15.3)%;术后1周责任椎WI为(81.3±12.7)%、SI为(74.0±15.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伤椎均得到有效撑开。两组间术后1周责任椎WI、SI两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航辅助下实现伤椎置钉准确、安全、可靠,伤椎置钉可提高胸腰椎相邻多椎体压缩骨折撑开效果和固定的可靠性。

  • 65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董元焕;孙蕾娜;战忠利

    目的:探讨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标记、临床病理分析及治疗、预后等。结果:巨大淋巴结增生症免疫标记物CD20、CD21、kappa、lamda、CD38、CD138阳性。63例为局限型,其中2例恶变,1例恶变为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1例恶变为血管内皮细胞肉瘤,均经过化疗缓解。2例为多中心型,均经过CHOP治疗缓解。结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是一种交界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中心型常为恶性结局;手术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预后良好,多中心型及恶变者需行积极的全身化疗。

  • 3.0 T磁共振冠状T2WI IDEAL序列对节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董潇蔓;王植;孟祥虹;刘竞艳;张晓光;李晓峰

    目的:探讨3.0 T磁共振冠状T2WI IDEAL序列对节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可疑臂丛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冠状T2WI IDEAL序列进行节后臂丛神经检查,并对全部图像进行重组、分析。结果:20例中,神经损伤11例,神经纤维瘤1例,神经鞘瘤1例,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例,颈肩部淋巴管瘤1例,胸廓出口综合征2例,放疗后改变1例,节后臂丛神经未见明显异常者2例。结论:冠状T2WI IDEAL技术可清晰、准确、客观地显示节后臂丛神经及病变,为临床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地塞米松在免疫细胞治疗恶性肿瘤中的作用

    作者:朱慧;蔡玉梅;张天宇;颜立志;李敬;庞雁;李佳丽

    目的::确定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中地塞米松对发热和过敏副作用的预防作用及其对免疫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443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回输之前是否接收地塞米松治疗回顾性分为两组:A组127例接受地塞米松治疗,B组316例未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在当天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DC和CIK细胞,1×107 DC分别在第8、15、22 d静脉回输,在第29、36、43 d皮内回输;1×109 CIK细胞分别在第11、12、13、14 d静脉回输。结果:A组皮疹发生率4.2%,B组为1.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88);A组高热和中热发生率分别为14.2%和25.8%,B组分别为6.7%和13.4%,B组显著低于A组(P=0.016和P=0.003),总发热率B组显著低于A组(P=0.000);A组DTH阳性率66.9%,B组为67.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74);QOL改善A组为54.3%,B组为56.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72);COX回归分析亦显示地塞米松对生存期无影响(P=0.491)。结论:在恶性肿瘤的DC-CIK免疫治疗中,DC和CIK细胞回输术前预防性给予地塞米松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内外合治血栓性浅静脉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66例

    作者:姜振;张玥;李华文;张玉冬

    目的:观察内外合治血栓性浅静脉炎(SVT)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SVT合并DVT患者,调查其发病的一般资料,给予基础的抗凝、溶栓治疗,并根据中医辨证给予不同汤剂,同时配合马黄酊涂擦和冰硝散外敷,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用彩超评价静脉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治愈38例,显效23例,有效5例,显愈率92.42%。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SVT、DVT静脉通畅度评分治疗后14 d分别为(1.06±0.24)、(3.08±2.70),28 d分别为(0.88±0.37)、(2.03±2.0),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曲张和SVT是DVT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针对SVT合并DVT采取内外合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取得满意的疗效,明显改善患肢静脉再通情况。

  • 影响老年胰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魏志旺;李强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胰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2004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胰腺癌病例(年龄≥65岁)121例,随访至2013年1月者121例。应用 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1例患者生存期为1~19个月,中位生存期(6.0±2.3)个月,其中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51.2%、13.3%、4.1%。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方式、化疗、对症支持治疗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老年胰腺癌患者由于对手术、放化疗耐受能力差,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常规的治疗,所以应根据老年人个体条件的不同行个体化治疗。终目的是在尽可能根治的前提下,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摘要的具体要求

    作者:

    投稿本刊的论著、实验研究都必须附中英文摘要。中文摘要采用结构式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撰写,字数在400字左右,目的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直接明了;方法应简明具体,语句间应有逻辑性,方法中必须有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观察主要项目。结果应按研究的主要内容重点记述,并给出重要的发现和数据,不应对结果加以评论和解释。专家论坛、临床报道、综述、述评、讲座等可采用非结构式的叙述性中文摘要,字数限定在200字内。摘要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我们”、“作者发现”等术语。对摘要内容冗长、格式错误、重点不突出的文稿,将被退修。

  • 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晓云;刘蕊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及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0例正常对照者及150例CRC患者血清25(OH)D、CEA、CA19-9等指标;收集CRC患者肿瘤临床病理特征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RC患者血清25(OH)D水平[(33.17±15.75)nmmol/L]低于正常对照者[(41.18±11.59)nmmol/L],P<0.01;CEA及CA19-9水平[分别为3.67(2.14,7.20) ng/mL、8.10(3.10,18.90) U/mL],高于正常对照者[分别为2.26(1.75,3.09) ng/mL、4.82(2.90,7.35) U/mL],P<0.01;CRC患者血清25(OH)D及CEA水平一致性较差,(Kappa=0.174,P<0.05);肿瘤大体类型为非溃疡型、细胞为高中分化、临床分期为Ⅰ~Ⅱ期及无淋巴结转移的CRC患者血清CEA水平均低于大体类型为溃疡型、肿瘤细胞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及发生淋巴结转移者(P<0.05),但血清25(OH)D水平在各组间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患者血清25(OH)D与肿瘤标志物浓度,对早期诊断CRC及评估病情具有临床应用意义。

  •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曹占国;赵宏志

    贲门失弛缓症是指食管运动功能紊乱,吞咽时食管体部缺乏正常的蠕动和食管下括约肌不完全而导致食管扩张为特征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有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压、缓解症状。本病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但各种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安全性等存在一定的争议,为此,本文就贲门失弛缓症现有的治疗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 中药预处理保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佩彤;李宏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肝脏外科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将有助于肝病手术患者预后。目前临床普遍通过药物预处理来增强肝组织或肝细胞对IRI的耐受,并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已证实的HIRI的发生机制,对目前用于干预治疗HIRI的中药制剂作一简单综述,希望能对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 直肠癌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明庆;李会晨;张锡朋

    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自出现以来即受到广泛关注。TaTME手术能够避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部分缺陷,达到理想的环周切缘和远端切缘。TaTME手术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术前评估,选择适宜的病例,沿明确的组织筋膜间隙进行游离,注意解剖结构的辨识,避免神经及输尿管的损伤。新设备新器械有助于TaTME手术的开展,其安全性及有效性需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支持。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作者:杨阳;王亚薇;马信龙

    现代医学理论将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失衡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本的病理机制,而中医学则对其病因病机的概括以肾虚为主。现代医学治疗骨质疏松症偏向于开展多靶点联合用药方案,中医治疗主要采取单味及复方中药。本文就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神经鞘内转染siRNA-p300对大鼠神经病理痛阈值的影响

    作者:王鹏;郝伟;张颖;任立洁;张艳莉;单世民

    目的:探讨神经鞘内转染p300siRNA (siRNA-p300)对大鼠神经病理痛阈值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27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只。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坐骨神经压迫损伤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并鞘内置管,分别鞘内转染无关4μg siRNA和4μg siRNA-p300。假手术组单纯进行模拟手术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染前及注射后2、4、6、8、10、12和14 d分别检测3组大鼠痛阈分值,于注射后14 d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中p300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21.22±1.56)比较,对照组(14.33±4.02)和实验组(13.66±2.30)大鼠疼痛阈值在转染后第2 d开始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8.98±2.89)比较,实验组(11.23±2.20)大鼠疼痛阈值在转染后第6天开始显著升高(P<0.05);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试验组p300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0.03、0.67±0.18和0.22±0.04,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p300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300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鞘内注射siRNA-p300可显著降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提高痛阈。

  • 腰椎坚强固定后邻近节段的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郝剑;姚进;朴哲;郝钊;王奇;牛文鑫

    目的:探讨腰椎坚强固定后邻近节段的有限元法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通过逆向工程原理建立L3-L5运动节段坚强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节段运动,研究坚强固定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建立了L3-L5椎体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定量和定性验证了其有效性。通过对建立的腰椎坚强和动力固定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模拟结果显示:实验组L3-4活动度明显减小,小关节处应力集中消失,均匀分布在双侧椎弓根,椎间盘压力前屈时减小40.6%且分布较均匀,后伸减小41%,侧屈受压侧椎间盘压力减小76%,轴向压缩无明显改变,但是分布趋于均匀。结论:腰椎坚强固定后邻近运动节段椎间盘、双侧椎弓根和小关节存在很大的应力集中,可能是导致坚强固定后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的生物力学基础。

  • 3-溴丙酮酸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作者:胡立娟;崔瑞;田文聪;王丰

    目的:观察3溴丙酮酸(3-BrPA)对MiaPaCa-2胰腺癌细胞的生长调节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3-BrPA处理胰腺癌细胞,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己糖激酶Ⅱ(HK-Ⅱ)的表达水平,用葡萄糖、乳酸检测试剂盒检测癌细胞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的速率,MTT法测定细胞增殖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μmol/L 3-BrPA不影响HIF-1α和HK-Ⅱ的蛋白表达,而25、50、100μmol/L的3-BrPA则能抑制HIF-1α和HK-Ⅱ的蛋白表达(P<0.05),对HIF-1α的抑制率分别为(16.49±2.23)%、(35.18±4.76)%、(68.74±5.65)%,对HK-Ⅱ的抑制率分别为(19.18±4.13)%、(45.07±5.12)%、(59.82±4.75)%。在所用的高浓度(100μmol/L)3-BrPA显著降低癌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P<0.05)。3-BrPA能抑制胰腺癌细胞的增殖,10、25、50、100μmol/L处理的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99±1.37)%、(8.72±3.92)%、(16.34±6.49)%和(56.11±17.22)%,50μmol/L与100μmol/L 3-BrPA造成的抑制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BrPA对MiaPaCa-2胰腺癌细胞生长和葡萄糖代谢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和HK-Ⅱ的表达得以实现。

  • 统计学方法记述要求

    作者:

    统计学符号一律按GB 3358-19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采用斜体排印。常用的符号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s,(3)标准误用sx,(4)t检验用t,(5)F检验用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r,(8)自由度用希文小写υ,(9)概率用P。对于定量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特点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于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定性变量的性质和频数所具备的条件及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对于回归分析,应结合专业知识和散布图,选用合适的回归类型,不应盲目套用简单直线回归分析;对具有重复实验数据检验回归分析资料,不应简单化处理;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全面、合理的解释和评价。统计学方法的记述不能笼统记录为SPSS或SAS软件,而应写明所用统计学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均数比较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等,必要时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4.35,χ2=5.33,F=12.09等);在用不等式表示P值时,一般情况下选用P>0.05、P<0.05和P<0.013种表达方式,无须再细分。当涉及到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总体率等)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

  • 腱鞘巨细胞瘤致低血磷性骨软化症1例

    作者:胡伟龙;马镇川;季卫锋;毛矛;马霜霜

    患者男性,56岁。因“反复腰痛3年余,加重伴乏力半年”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部疼痛伴腰部下坠感,未予重视及治疗。疼痛逐渐加重,随后全身多处关节亦逐渐出现疼痛乏力,局部无明显红肿表现,伴有活动受限,晨起关节僵硬不明显。半年前症状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既往曾诊断为“T8~12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疏松症”,行T11~12椎体成形术,口服骨化三醇及钙剂抗骨质疏松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体质尚可,家族中无类似病史,发病以来饮食正常,无发热、偏食、腹泻及明显消瘦等症状,无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体格检查:蹒跚步态,淋巴结无肿大,胸廓对称,胸腹部无明显阳性体征。左手示指中节掌侧可见一约2 cm×1.5 cm大小椭圆形质软肿物,边界尚清,固定,无明显压痛。脊柱轻度侧弯,T8~12椎体棘突压痛(+),叩击痛(+)。髋、膝、肩、腕关节等全身多处均压痛明显,活动受限,双下肢无水肿。肌肉无明显萎缩,肌力IV级,生理反射存,病理征阴性。骨密度检查,正位脊柱0.933 g/m2,左侧股骨颈0.978 g/m2。X线示下胸椎及上腰椎椎体变形。腰椎MR检查示T8~12椎体压缩性骨折,T12为著,T4椎体血管瘤。全身骨骼99mTc-MDP显像示双侧肋骨、脊柱胸腰段、左侧股骨头、双侧膝关节、踝关节等多部位骨骼放射性分布不均匀,局部见放射性异常浓聚灶。全身多发性骨代谢异常增强,恶性肿瘤骨转移优先考虑(图1)。PET-CT检查示骨骼骨质密度稍低,以脊柱椎体及双侧髂骨较明显,骨小梁略稀疏,髂骨局部多发小圆型低密度影,PDG代谢不均匀。骨髓穿刺活检示红系增生活跃占29.0%,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形态基本正常,淋巴细胞占14.5%,形态正常,全片骨髓瘤细胞可见约占3%。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血钾、甲状旁腺激素、抗O、类风湿因子、肿瘤类(男性)、ESR未见明显异常,免疫固定电泳、轻链、降钙素检测正常,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阴性。数次查血磷分别为0.48 mmol/L、0.34 mmol/L、0.43 mmol/L、0.47 mmol/L、0.27 mmol/L(正常值0.81~1.65 mmol/L)。碱性磷酸酶分别为213 U/L、250 U/L、377 U/L、567 U/L、495 U/L(正常值45~125 U/L)。24 h尿磷12.8 mmol/ L(正常22~48 mmol/L)。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左示指中节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示指中节一约2 cm×1.5 cm×1.5 cm大小肿物(图3)。切除并送病理检查,结果示左手示指腱鞘巨细胞瘤。免疫组化结果(B)P53少数(+),ki-67(3%+),CD68灶(+),CD163(+),S-100(-),CD34(-),SWA(-), Desmin(-),CK广谱(-)(图2)。终诊断为肿瘤性低血磷骨软化症。术后2周内血磷明显回升,分别为0.80 mmol/L、0.85 mmol/L、0.79 mmol/L、1.10 mmol/L。术后一个半月随访,全身多处骨骼肌肉疼痛乏力症状亦较术前显著缓解。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2015年修订稿)

    作者:侯玉芬;刘政

    目的:在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倡议指导下建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行业标准,以规范评价治疗及研究的结果。方法: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结合临床,反复推敲,编撰制定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中,无论在医学论文、科学研究,以及学位论文撰写都有了行业标准可寻。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标准的制定,有着较高的临床及科研研究的使用价值,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及疗效有了统一的、规范的行业标准。在本专业中可以推荐使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