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urger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协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9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7-6948
  • 国内刊号: 12-1249/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31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吴咸中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腹腔镜在腹腔内疾病联合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曹保利;秦鸣放;王庆;刘笑梅;李萍

    腹腔镜手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一次手术同时完成治疗几种疾病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我院自1997年7月至2002年7月共完成腹腔镜联合治疗腹腔内疾病6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中药灌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7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海;李长虹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特发性结肠炎、非特异性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目前流行的治疗方法为中药保留灌肠,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病变累及右半结肠的病例,疗效不佳.我院自1996-2000年对17例累及右半结肠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施行了中草药联合灌注疗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结肠慢转运型便秘的外科治疗

    作者:吴青眉;杨关根

    我科1995-2001年共收治结肠慢转运型便秘患者18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结合特殊检查取得确诊,行次全结肠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

    作者:王庆相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疾病,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的20%~25%。

  • "六腑以通为用"理论在胰腺外科的应用

    作者:施维锦;季福;孙建华;姜皓;王坚;张晞文;李可为

    "六腑以通为用"是中医对脏腑正常生理功能经典的阐述之一,由此引出的"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已成为腹部疼痛常见的病机和治则.在胃肠道和胆胰外科中,这一病机已得到充分的认识和运用.1993年以来,我们在诊治慢性胰腺炎的腹痛中深感其指导意义,继而将此理论应用于壶腹周围癌胰管梗阻引起的疼痛,收到了良好效果.

  • 阴茎系带内羊肠线植入术治疗早泄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培永;王宵鹏

    早泄是临床常见的射精功能障碍,近5年来,笔者采用阴茎系带内羊肠线植入术治疗早泄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莱菔承气汤灌肠对术后腹胀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利群;陈哲宇

    腹胀是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术后胃肠吻合口和腹壁切口的愈合有很大影响,并延长病人禁食期限,影响病人术后恢复.自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莱菔承气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急腹症 术后 腹胀 中药
  • 瘘管内口切开加截断术治疗小儿肛瘘--附31例报告

    作者:赖日东;刘焕青

    自1994年1月至2000年10月,我们采用邻近内口瘘管切开加截断术治疗小儿肛瘘3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小儿肛瘘 治疗 手术
  • Crohn病22例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刘海燕

    Crohn病(简称C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国内发病率较低,急性期可发生出血、穿孔和肠梗阻等而需手术治疗.因其术前误诊率和术后复发率较高,始终受到外科医师的重视.笔者于1984-2002年共收治2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总结分析如下.

  • 复杂性肛瘘的术式探讨

    作者:杨珍宝;董顺芳

    为了解决复杂性肛瘘治疗的后遗症和并发症,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对173例病人,采用了主管道完整剥离后并内口一起切除基底部缝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肛瘘 外科手术 治疗
  • 颈动脉体瘤2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琦;赵文光;王征

    目的:探讨合理的颈动脉体瘤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22例颈动脉体瘤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与并发症的关系,并对存活病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手术后近期21例存活,1例死亡为颈动脉结扎手术引起急性脑缺血所致.21例中发生面神经损伤、迷走神经损伤各1例.6月~10年随访,平均4年5个月,1例术后5年复发,1例术后3年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肿瘤单纯切除和肿瘤切除、颈动脉重建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手术中脑神经的保护和减少脑缺血时间是预防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 腹腔感染致病菌谱的分析

    作者:孙兰菊;房杰;吴翠萍;邱奇;崔乃强

    目的:分析目前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谱及其特点.方法:对454例因腹腔感染入院的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Bio-Merieux VITEK-ams自动分析鉴定仪及GNI、GPI、ANI和YBC卡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在454例标本中,细菌阳性检出率为75.11%,其中需氧菌检出率为81.67%,厌氧菌检出率为12.15%,真菌检出率为6.18%.在所有检出菌中,肠球菌的构成增高显著,出现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近3年腹腔感染主要的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肠球菌已上升到第3位,铜绿假单胞菌有下降的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正在逐年升高.

    关键词: 腹腔感染 细菌 分布
  • 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心肌TNFα及SOD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巩鹏;王忠裕;王洪江;陈海龙;关风林

    目的:探讨黄芪对梗黄心肌组织中TNFα、SOD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及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RT-PCR法扩增cDNA,电泳扫描后半定量分析TNFα、SOD基因mRNA表达,组间比较.结果:黄芪可明显降低梗黄大鼠心肌组织中TNFα、mRNA基因表达,上调SOD mRNA表达,降低血浆中TNFα水平,并使SOD合成增多,对梗黄心肌损害起到保护作用.结论:黄芪通过下调TNFα mRNA基因表达、上调SOD mRNA表达、降低血清中TNFα水平,并使SOD合成增多,在多层次、多靶点通过双相调节作用,保护梗黄对心肌的损害.

  • 开放性骨折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孟令权;王增立;汪阳林;赵娟;王文红

    目的:明确Ⅱ型及Ⅲ型开放骨折病人SIRS持续时间、预防应用抗生素与伤口感染率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伤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个部位Ⅱ型及Ⅲ型开放骨折的临床资料,t′检验比较感染与非感染伤口SIRS持续时间,χ2检验比较SIRS消失前、后停用抗生素的伤口感染率,分析感染伤口的细菌培养结果.结果:感染伤口的SIRS持续时间较非感染伤口的SIRS持续时间长(P<0.05);SIRS消失后停用抗生素较SIRS消失前停用抗生素的伤口感染率低(P<0.05);伤口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结论:SIRS持续时间是评估Ⅱ型及Ⅲ型开放骨折伤口感染和指导预防应用抗生素的较好方法.

  • 全膝置换术后预防假体松动研究

    作者:韩慧;李欣;王裕民;曾宪铁;徐澄

    目的:探讨双膦酸盐类(阿仑膦酸钠)对早期预防全膝置换术后假体松动的意义.方法:36个人工膝关节置换首次膝关节骨密度采集为手术后的2周.骨密度采集后开始口服阿仑膦酸钠10 mg/d,连续服用3个月后复查膝关节骨密度变化.结果:用药前、后各区骨矿化含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用药前、后各区骨矿化含量具有明显差异(P<0.005),用药前、后各区骨矿化含量差量进行统计学交叉分析,各区差量统计学分析显示R1与R2、R1与R3、R1与R4、R2与R3及R3与R6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5).结论:阿仑膦酸钠对预防全膝置换术后假体早期松动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直肠腔内三维超声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评价

    作者:韩洪秋;赵丽中;王元通;崔振华;郭学玲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三维超声术前诊断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直肠癌浸润肠壁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侵及周围组织脏器的情况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IR3-DUS检查直肠癌浸润肠壁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很高;IR3-DUS检查显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率随着肠壁浸润的加深而增加;IR3-DUS检查直肠癌侵及周围组织脏器与术中探查所见符合率很高.结论:IR3-DUS术前诊断直肠癌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胆胰和胃冲剂对大鼠重型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曹立瀛;刘四清;李勇;王保强;王东;邝刚;赵群;郭振武

    目的:探讨胆胰和胃冲剂对大鼠重型急性胰腺炎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96只,复制重型急性胰腺炎模型,并设假手术组、重型急性胰腺炎组及胆胰和胃冲剂治疗组,分别于模型制作后2 h、6 h、12 h、24 h检测各组动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内皮素(ET)、动脉血氧分压(PO2)的含量及肺脏病理情况.结果:重型急性胰腺炎各组的TNF-α、ET含量与假手术组各相同时段相比明显升高(P<0.05),PO2(除2 h组)含量与假手术组各时段相比明显下降(P<0.05);治疗2 h组与重型急性胰腺炎2 h组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12、24 h组TNF-α、ET含量与重型急性胰腺炎组各相同时段相比明显下降,PO2明显升高(P<0.05).结论:重型急性胰腺炎时可导致肺损伤,胆胰和胃冲剂能调控炎症介质的释放,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减轻肺损伤.

  • 腹内环移位术式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术中的应用

    作者:胡伟东;秦瑞领;刘永合

    小儿腹股沟斜疝为常见多发病,本术式不解剖腹股沟管经腹横纹小切口入腹腔,将腹内环转移腹膜外.根据小儿斜疝并非腹壁薄弱的解剖特点,改变腹股沟管在小儿近似垂直状态,减轻腹腔脏器对腹股沟管压力,切口小、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避免了解剖腹股沟管手术的并发症.1993~2001年治疗185例,报告如下.

  • 老年胆囊炎胆囊结石180例治疗体会

    作者:王喜栋;丁守成;王长有

    近年来,老年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这类病人体内主要脏器多有退行病理变化或伴有其它疾病,在治疗中应特别予以重视.我院1992年10月- 2002年10月手术治疗180例,现分析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尖锐湿疣

    作者:龙德时

    笔者从1995年8月2002年5月,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肛门尖锐湿疣7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症

    作者:朱毓平

    乳腺增生症又称乳腺结构不良症或乳腺上皮增生,是乳房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较复杂,与女性内分泌紊乱及情感变化有关.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138例,总结如下.

  • 带钢丝克氏针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向科明;赖洪华;曾意荣;黄永强

    锁骨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大部分患者是直接损伤所致.由于肩锁关节解剖形态的特殊,在整复和固定上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锁骨远端骨折伴脱位.以往常采用克氏针内固定,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自1995年3月至2000年2月,笔者采用带钢丝克氏针固定法治疗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23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手术治疗膝关节三联征21例

    作者:杨志成

    外伤致前十字韧带、内侧副韧带及内侧半月板三者合并损伤者,谓之膝关节三联征(O Donohue Triad).是严重危害膝关节功能的复杂性损伤之一,且误诊率高,处理也较复杂.现将我院1995~2001年收治的21例讨论于下.

  • 氦氖激光配合针刺治疗面部偏侧萎缩12例

    作者:蒋靖;孙彤;吴之伍

    面部偏侧萎缩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少见病,1825年由Parry首先报道,目前无特殊的疗法.

  • 梅花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7例

    作者:刘彦平;沈敏娟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以沿神经分布的群集水疱及神经痛为主要特征,与中医文献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蜘蛛疮"等相似.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72例

    作者:王金江;张金芳

    肠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而粘连性肠梗阻又是急性肠梗阻中为多见的.作者自1990年3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急性肠梗阻406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172例,占42.4%,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桥本病外科治疗体会

    作者:高鹰;潘拓

    笔者1998-2001年共收治桥本病30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桥本病 病因 诊断 治疗
  • 带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16例

    作者:杨振虎;王晓玲;侯岩珂;李世华;韩富芹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之一.1995年6月-1997年6月,我们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滑膜切开、开窗减压和带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移植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16例,经1.5~3.5年的随访,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动力髁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4例

    作者:杨国栋;曾昭洋

    动力髁钢板螺钉(DCS)内固定是"AO"(于1958年由瑞士外科医生创建的骨折内固定研究组逐渐成为内固定学派及遵循的技术法则)倡导用于股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内固定方法[1],笔者自1998年5月至2001年9月,采用DCS内固定及术后配合练功疗法治疗股骨髁上和髁间骨折24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 乳痛灵治疗乳腺增生病60例

    作者:黄淑兰;杜钰生;张庚扬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5%以上.本病因乳腺组织发生腺叶及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小叶与小叶周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而得名.属于中医"乳癖"范畴.笔者2000年6月-2002年9月采用我院研制的乳痛灵Ⅰ号、乳痛灵Ⅱ号治疗乳腺增生病人6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关键词: 中药 乳房 乳腺增生
  • 伤口感染50例治疗体会

    作者:马路生

    我院在1990-2000年间共收治了感染伤口50例,经清创引流后全部采用二期缝合技术促进伤口愈合,缩短了病程,缩小了皮肤瘢痕,增强了皮肤组织的连续性,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伤口 感染 缝合 治疗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囊炎384例

    作者:马开敏;王宪国;苏计传;王树兰;郑桂军;徐习跃

    1994年3月- 2000年5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38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应激状态下前列腺素E2的合成与代谢

    作者:于泳浩;崔乃强

    前列腺素E2(PGE2)具有广泛的生理和病理功能,在心血管、胃肠、呼吸和生殖系统均具有重要作用,是炎症、疼痛、发热反应中的重要介质[1],研究认为肺脏是PGE2重要的作用器官和代谢场所,可主动摄取并降解循环中的PGE2[2].

  • 自身免疫因素导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晓辉;周智恒;刘忠德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abacterial prostatitis,CAP)是中青年男性常见病,其患病率比细菌性前列腺炎高8倍.但其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

  • 四肢骨恶性肿瘤保存肢体的治疗

    作者:王式鲁;刘杰;毕荣修

    在我国,四肢骨恶性肿瘤占全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41%[1],致残率高,可危及生命,预后差.在以往,骨恶性肿瘤一经确诊即采用截肢术,以期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但往往效果不佳,病死率高达80%~90%,且术后伤残严重,患者难以接受.

  • VEGF的作用及其在腹部外科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杨涛;吴咸中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亦称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一种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

  • 急性胰腺炎时细胞凋亡与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毕旭东;赵晶;付晓光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已取得长足进步,将急性重型胰腺炎的病死率降低至16%左右.国内外学者的实验研究表明,胰腺炎的轻重程度与细胞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从细胞凋亡的角度展望急性重型胰腺炎的治疗远景.

  • 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矫浩然;张庚扬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高达60%.动脉硬化性疾病主要指动脉硬化闭塞症,其次是糖尿病动脉闭塞症.在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物质不断扩大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可引起动脉管腔狭窄、闭塞,使肢体出现慢性或急性缺血症状,这种疾病被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ASO是AS逐渐发展的结果,真正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清楚,多认为本病的病因是多源性的,现就ASO的病因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内皮素在糖尿病血管病变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雁南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皮素(endothelin,ET)在糖尿病,尤其是糖尿病性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报道,这对进一步研究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发病机理和防治对策起到重要作用.

  • 大承气颗粒对腹部手术后内毒素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方步武;崔乃强;吴咸中;孔棣;周振理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对腹部手术后血中内毒素、细胞因子等的影响.方法:根据手术类型及大小分层随机将21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并用安慰剂,观察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承气颗粒.于术前1 d开始口服大承气颗粒,术后次日开始予大承气颗粒灌肠(除外部分结肠切除者)至可口服时,改用口服大承气颗粒.术前及术后0、3、7、14 d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内毒素、IL-6、新喋呤.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术前大便次数有增多趋势(P=0.05),手术结束至术后第3 d、第4~7 d、第8~14 d大便次数显著增多(P<0.01);术后首次出现肠鸣音、排气及大便所需时间均缩短(P<0.05);术毕内毒素低于对照组(P<0.05),IL-6有降低趋势(P=0.056);术后第3 d新喋呤亦呈降低趋势(P=0.069).术毕IL-6水平与术后开始大便所需时间呈正相关(r=0.578,P<0.05).结论:手术前后口服和/或灌肠使用大承气颗粒可促进中等以上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降低循环内毒素水平,并有一定的减低术后IL-6和新喋呤升高的作用,对改善术后状态有一定价值.

  • 羧甲基纤维素预防术后肠粘连的实验研究

    作者:孙鸿斌;杨关根;李有柱

    目的:探索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用大鼠肠粘连的动物模型观察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预防术后肠粘连,并与透明质酸钠进行对比.结果:羧甲基纤维素能明显减轻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其抗粘连效果优于透明质酸钠.结论: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羧甲基纤维素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效果满意,尤其对术后大面积、广泛粘连的预防效果更佳,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 大黄素对大鼠重症胰腺炎TNFα、IL-6及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余少鸿;雷正明;张培明;陈永兵

    目的:探讨大黄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作用机理.方法:用胰胆管内逆行注射去氧胆酸钠法制作大鼠SAP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大黄素治疗组,动态测定术后0 h、6 h、12 h各组血清TNFα及IL-6浓度,并取胰组织作病理学检查,同时应用TUNEL技术分析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黄素给药后6 h及12 h时血清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腹水量减少,胰组织病变程度改善;术后6 h SAP组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为(3.92±0.94),大黄素治疗组为(26.50±6.72),两组比较,P<0.05.结论:大黄素可明显抑制大鼠胰酶及TNFα、IL-6的释放,并且诱导已受损的不可恢复的腺泡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大鼠重症胰腺炎的病情发展.

  • 大面积皮肤撕脱伤1例报告

    作者:郎庆雪;李健美;姜桂玲

    患者,某女,30岁.因热滚轴挤压右上肢伴皮肤缺失4 h入院.体温37.6℃,脉搏113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80/60 mmHg,神志清,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右前臂和右上臂皮肤撕脱并缺失,深筋膜暴露,部分肌肉、肌腱断裂,右桡骨上端约2 cm×2 cm外露,创面色泽灰暗,有渗血.拍片示右尺骨下端骨折,无移位.入院诊断:右上肢热压伤合并大面积皮肤撕脱;低血容量性休克;右尺骨下端不完全骨折.入院后立即建立两路输液通道,补充水、电解质和新鲜全血治疗休克.同时,应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清除污染物.修剪缺血严重和发生坏死的组织,修复断裂的肌腱,用临近筋膜瓣覆盖外露的骨面和肌腱,仔细止血.自右大腿切取薄中厚皮,采用邮票状植皮方法封闭创面.

  • 穴位注射治疗腹部术后顽固性呃逆82例

    作者:邓永峰;翟新志;胡湘莲;段玲;余艳萍;李建华

    呃逆是腹部手术后并发症之一,致病因素多,治疗较困难.尤其是顽固性频繁呃逆,不但影响手术创伤愈合,而且影响呼吸、循环、代谢等全身功能状态.笔者1992 - 2001年进行穴位注射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冈下肌压痛点松解治疗上肢麻痛113例

    作者:李国栋;张举丽;朱云花

    笔者在临床中发现,部分以上肢麻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颈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而冈下肌处有明显压痛,并向上肢传射.自1997年8月- 2002年2月共治疗113例.报告如下.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急腹症6例分析

    作者:郑文郁;叶澍

    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kacidosis ,DKA)病人中,有6例误诊为急腹症而行剖腹探查术.现分析报告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86例

    作者:张敬东

    急性穿孔是溃疡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传统疗法一直以手术治疗为主,近几年我们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就8年来收治的86例报道如下.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门瘙痒症216例

    作者:赵宝林;马锦文

    我科自1998年起对216例肛门瘙痒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7例分析

    作者:朱元廷

    我院1988 - 2001年手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结肠 便秘 术式
  • 不同药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伟华;冯贵起;吴建国

    近几年来,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好发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临床尤以直肠发病多见,约占75%左右.目前治疗比较有效方法之一为中西药联合灌肠.

  • 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治疗

    作者:张学义;舒依;徐伟;王跃华

    在临床中,部分混合痔患者术后因惧怕肛痛而不敢解大便,便结难出,加重了痛苦.笔者应用麻仁润肠丸和自制的槐角润肠丸分别予以治疗,现报告如下.

  • 药物动脉注射疗法在周围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秀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药物动脉注射疗法具有重要作用.20世纪40年代,苏联学者应用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动脉注射治疗闭塞性动脉内膜炎等疾病取得疗效.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药物动脉注射治疗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80年代以来,我国药物动脉注射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受到重视和普遍应用.由于药物直接注入患肢动脉内,增加肢体血液内药物浓度,更能发挥药物作用和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