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중국중서의결합신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587X
  • 国内刊号: 14-127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2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陈孝文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血液透析前静脉输入右旋糖酐铁预处理对透析导致血浆IL-6升高的抑制作用

    作者:马祖等;黎映静

    目的:探索血液透析前静脉输入右旋糖酐铁预处理对透析所致应激微炎症指标IL-6抑制作用.方法:选择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67例,检测透析前、透析中(透析2 h)、透析结束时、透析后(透析结束后2 h)和下次透析前血浆JL-6水平作为对照.对上述67例患者先后在不同的透析中进行如下试验:A组于血液透析前1 h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铁0.1 g;B组于透析进行1 h后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铁0.1 g.结果:透析前对照和B组血浆IL-6低于A组,对照和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中A组血浆IL-6低于对照和B组,对照低于B组;透析结束时A组血浆IL-6低于对照和B组,对照低于B组;透析后A组血浆IL-6低于对照和B组,对照低于B组;下次透析前A组血浆IL-6低于对照和B组,对照低于B组.结论:血液透析前使用右旋糖酐铁进行应激预处理能抑制透析所致的血浆IL-6水平升高.

  • 化瘀补肾下石法对大鼠肾结石的作用

    作者:段光堂;赵宗江;王慧敏;王巍;裴朝华;刘雪辉

    目的:探讨化瘀补肾下石法时Wistar大鼠肾结石的疗效及可能的治疗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用1.25%的乙二醇加1%氯化铵溶液造成大鼠肾结石模型,给予化瘀补肾下石法施治,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化瘀补肾下石法能显著降低肾结石大鼠血清Ca2+、尿酸及肾组织草酸,增加肾结石大鼠尿量、尿Ca2+、尿酸的排泄,提高血Mg2+、尿Mg2+含量,并能改善大鼠的肾功能.结论:化瘀补肾下石法对乙二醇法所致大鼠肾结石有明显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总体效果优于排石颗粒 .

  • 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冲击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都惠文;徐秀蓉

    目的:观察大剂量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冲击治疗维持性血透病人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透析的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1例,每周2次,剂量为10 000 U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周1次.B组每周1次,每次10 000 U.C组每周3 000 U皮下注射2~3次/周.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病人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4%,95.0%,86.7%.副作用少,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剂量rHuEPO冲击治疗,安全有效,可较快提高Hb,纠正贫血.

  • 透析前教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马勤;冯莺;黄月星;雷小华

    目的:探讨透前教育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血肌酐>442μ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20 ml/min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38例,随机分实验组73例和对照组65例.实验组行透前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基本状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就业、临床指标),以及开始透析时、透析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生活质量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付费方式、就业、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透析时、透析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前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透析后的生活质量.

  •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终末期肾病伴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体会

    作者:刘蔓莉;程弓;佘宁兰

    目的:观察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终末期肾病(ESRD)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8年期间进行CVVH治疗的27例ESRD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患者在CVVH治疗前后血生化(尿素氮、肌酐、钠、钾)、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心率、血压及临床症状体征变化,记录APACHEⅡ评分.结果:24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率89.9%.CVVH治疗后血压平稳,心率、呼吸有稳定下降,未出现透析失衡表现,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尿素氮、肌酐水平显著下降,酸中毒纠正;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治疗前APACHEⅡ评分相似,但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CVVH能平稳清除水分、溶质及部分细胞因子,改善心功能,稳定血流动力学,是ESRD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联合应用胸腺肽α1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作者:冯雪芳

    目的:研究胸腺肽在预防肾病综合征并发感染及协助治疗的作用.方法:6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胸腺肽α1定期注射,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O4+/CD8+)和NK细胞活性;同时观察两组病程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肾病综合征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尿蛋白转阴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发生感染者抗菌素使用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感染类别差异无统计学意叉(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CD8+,CD4+/CD8+和NK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T细胞亚群活性和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胸腺肽α1改善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的失平衡,起到双向调节免疫的作用,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

  • 尿毒清颗粒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肾功能损伤40例临床观察

    作者:贾军利

    尿毒清颗粒是纯中药制剂,该药对稳定肾功能,延缓肾衰竭有显著疗效.我科自2005年2月~2008年5月对该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致肾功能损伤肾衰竭早期进行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大黄总蒽醌含药血清对NRK细胞AQP2与AQP4表达的调节效应

    作者:刘青;李锋;任秦有;刘晓渭;李军昌;王汉民;张鹏;杜永平;王文

    目的:探讨大黄总蒽醌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NRK细胞水通道蛋白2(AQP2)、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调节效应.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大黄总蒽醌低、中、高剂量组(0,1 400,2 500,4 500 mg·kg-1·d-1灌胃),7 d后麻醉处死取血制备含药血清.体外培养NRK细胞并给予不同浓度大黄含药血清培养液24 h处理,采用免疫荧光检测AQP2、AQP4的定位,Western blot及半定量RT-PCR检测AQP2、AQP4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AQP2、AQP4主要表达在NRK细胞膜上,2 500,4 500 mg·kg-1·d-1大黄总蒽醌含药血清培养液可抑制NRK细胞的AQP2、AQP4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总蒽醌含药血清可抑制NRK细胞AQP2、AQP4基因转录与翻译,提示大黄的利尿作用可能与调节AQP2、AQP4表达有关.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作者:盛晓华;汪年松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CRRT)是在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所有连续性清除溶质,对肾脏功能起支持作用的各种血液净化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CRRT的应用范围不仅包括早的重症急性肾衰竭,更包含了临床各种危重症的抢救[1~2],如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血症(Sepsi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严重创伤、烧伤等.

  • IgA肾病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作者:贾妮亚;王彩丽

    原发性IgA肾病(primary IgA nephropathy,IgAN)系指除外某些系统性疾病引起的,免疫病理中肾小球系膜区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以肾小球系膜增生为基本组织学改变的肾小球疾病.1968年首先在由法国学者Berger和Hinglais提出又称Berger病(berger's disease).肾活检检出率在我国高达40%~47.2%,以青壮年男性多见,是我国发病率高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有资料显示近10年有上升趋势.

  • miRNA在肾脏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华;樊均明

    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普遍存在的参与转录后水平基因表达调控的小分子RNA,近年来关于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研究很多,本文主要对miRNA研究中涉及肾脏纤维化的机制进行简要概述.1 miRNA的产生和作用机制1.1 miRNA的定义miRNA是一类具有21~25个核苷酸的单链小RNA,由具有发夹结构的约70~90个碱基大小的单链RNA前体经过酶加工后生成,是一些非编码小分子,靶向性的作用于mRNA参与基因转录后表达的调控,对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进程有决定性意义.

  • 浅析雷公藤制剂毒副反应及中医药减毒效应

    作者:王鑫;孙伟

    雷公藤(trioerygium wilfordii hook)系卫茅科植物,又名黄藤木、断肠草、菜虫药、红药等.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味苦、辛,性凉,大毒.归肝、肾经.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肿止痛、解毒杀虫.其药用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已有近2000年的应用历史,是迄今为止免疫抑制作用可靠的中药之一.自从上世纪70年代末临床医学开始在慢性肾小球疾病中使用雷公藤以来,目前雷公藤制剂已经作为肾脏病领域应用非常广泛的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炎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NS)、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狼疮性肾炎(LN)等疾病的治疗,在肾移植中也可作为抗器官排斥的维持用药.

  • 原发性小血管炎治疗进展

    作者:徐天;陈楠

    原发性小血管炎是目前尚未明确病因的一类小血管炎,以血管壁坏死性炎症、纤维素样坏死为病理特征,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ANCA)在原发性小血管炎中的检出率很高,因而又称之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AAV),常见的原发性小血管炎,包括显微镜下型多血管炎(MPA)、韦格纳氏肉芽肿(WG)及过敏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高尿酸血症发生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钟晓容;庄永泽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227例HBV-GN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其高尿酸血症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227例HBV-GN患者中高尿酸血症71例,总发生率31.28%,随着eGFR的下降,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增高.单因素分析发现Scr≥132.6/μmol/L、高血压、系膜增生程度、肾小球硬化率、新月体形成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等是其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Scr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为HBV-GN高尿酸血症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HBV-GN是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常见的病因之一.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与血肌酐水平、肾小管间质病变等有关.

  • 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作者:施蓓莉;倪兆慧;汤俊达;蔡宏;张敏芳;王琴;牟珊;曹励欧;俞赞哲;严玉澄;钱家麒

    目的:通过研究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探讨炎症在狼疮性肾炎左心室肥厚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28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病史、生化检查、免疫学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心脏超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7例患者中,左心室肥厚的发生率为78.75%(n=226).存在左心室肥厚的患者年龄较大[(40.92±14.16)岁vs(35.43±11.88)岁]、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8.03(3.22~30.95)mg/L vs 3.93(1.48~9.48)mg/L] 及血尿酸水平[(491.78±29.35)μmol/L vs(402.44±17.03)μmol/L]明显升高,而血红蛋白[(90.62±22.99)g/L vs(105.95±22.43)g/L]及肾小球滤过率[(66.05±4.68)ml·min-1·1.73 m-2、Is(90.24±4.52)ml·min-1·1.73 m-2]显著降低.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左心室重量指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0.314,P<0.01).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左心室重量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β=0.338,P<0.01).结论:狼疮性肾炎患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呈正相关并且是其独立危险因素,提示炎症对狼疮性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可能起重要作用,积极干预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防治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大黄(庶虫)虫丸治疗肾纤维化血瘀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亚明;殷敏;邓跃毅;何立群;朱戎;张志刚;张春菘;钟逸斐;张金福

    目的:观察大黄座虫丸时肾纤维化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扩大其临床适应证.方法:108例各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均经肾穿刺确诊,肾组织纤维化病理积分≥5分,以前瞻、随机、单盲、对照法分为治疗组72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贝那普利和潘生丁口服,治疗组另予大黄(庶虫)虫丸口服,疗程为4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后Set、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血栓烷B2(TXB2)、纤溶酶原活化抑制荆(PAI)等水平的改变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的血瘀证积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BUN及TXB2的下降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的重复肾穿病例,其病理改变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病例.结论:以上述方法控制肾纤维化进展的临床疗效确切,所检测指标和病理改变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 儿童紫癜性肾炎血清、尿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作者:郑雯洁;陈晓英;陈敏广;王德选;刘延霞;杨青;林瑞霞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3例HSPN、21例HSP患儿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和尿液MIF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24 h尿蛋白(TUP)、尿红细胞的关系.其中11例HSPN患儿进行肾穿刺活检术获得肾组织标本,比较不同病理程度血、尿MIF水平的变化.结果:HSPN组尿液MIF水平显著高于HSP组及对照组(P<0.05,P<0.01);3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中尿MIF水平随蛋白尿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TUP≥1.0 g组显著高于0.15 g≤TUP<1.0 g组和TUP≤0.15 g组(P均<0.01);3组之间血M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血尿组尿液MIF水平高于镜下血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病理Ⅲ~Ⅳ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Ⅰ~Ⅱ级组及对照组(P<0.05,P<0.01),病理Ⅰ~Ⅱ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Ⅲ~Ⅳ级组的血MI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Ⅰ~Ⅱ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表达上调可能是HSPN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尿MIF水平能反映肾病理损伤程度.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HSPN病情的一个非侵入性指标.

  • 血磷对血液透析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的影响

    作者:杨涛;蔡美顺;王玉柱;任树风

    目的:检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探讨血磷等因素对MHD患者FGF-23的影响.方法:MHD患者67例,对照组肾小球过滤率正常共28例,MHD患者根据血磷水平分为低磷组、血磷达标组和高磷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中FGF-23的水平,测定对照组及MHD患者血中碱性磷酸酶、钙、磷水平.结果:MHD组血清FGF-23高于时照组(P<0.01);低磷组、血磷达标组和高磷组FGF-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磷组甲状旁腺激素明显高于低磷组及血磷迭标组(P<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未见到血磷与FGF-23的相关性(r=0.018,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25(OH)2D3是MHD患者FGF-23的影响因素(β=0.521,P<0.01).结论:MHD患者血中FGF-23水平明显升高,血磷不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FGF-23升高的影响因素.

  • 急性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患者超滤和溶质转运的变化

    作者:罗琼;王青;姜蕾;聂李平;侯霜;郑磊;陈丽;廖玉梅;高敏

    目的:研究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发生急性腹透相关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腹膜对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变化,以及急性腹膜炎对患者血清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3月期间因腹透相关性腹膜炎住院的22例CAPD患者(男12例,女10例)进行研究,收集腹膜炎发生后第1、3、6、9、12天的血和腹透液标本,分别检测血和腹透液常规及肌酐、糖、白蛋白、Na+、K+.同时记录每天腹透超滤量,并查看患者腹膜炎发生前后一次的腹膜平衡试验(PET)结果和腹膜炎发生前2周每日超滤量并计算其均值,分别作为腹膜炎发生后腹膜对肌酐转运及腹膜超滤情况的基线对照组.腹膜溶质转运的计算通过同一时间点该溶质腹透液与血浆的比值(D/P)测得.结果:与腹膜炎发生前腹透超滤量相比,腹膜炎发生后第1、3天超滤量明显减少,呈负超滤(P<0.01);腹膜炎发生后各时间点肌酐D/P值均较腹膜炎发生前肌酐D/P)值明显升高(P<0.05);腹膜炎发生后第3、6、9、12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腹膜炎发生第1天(P<0.05).结论:CAPD合并急性腹膜炎时腹膜超滤功能降低,尤以腹膜炎早期更明显;急性腹膜炎导致腹膜对肌酐的转运增加及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

  • 抗乙肝病毒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HBsAg阳性、HBV-DNA复制的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

    作者:方一卿;吴平;鲁盈;毛俐婵;胡云琴;汤绚丽

    目的:探讨抗乙肝病毒联合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HBsAg阳性、HBV-DNA复制的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HBV-MN)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肾活检确诊并住院治疗和随访的20例HBV-MN成人患者,分成乙肝活动组(10例)和无乙肝活动组(10例),血清HBsAg阳性、HBV-DNA>1 000拷贝/ml的HBV-MN患者称乙肝活动组,接受抗乙肝病毒联合免疫抑制剂加ACEI和/或ARB治疗;血清HBsAg阴性、HBV-DNA<1 000拷贝/ml的HBV-MN患者称无乙肝活动组.仅接受免疫抑制剂加ACEI/ARB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缓解率、副反应发生率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1)乙肝活动组伴有高血压3例(30%),无乙肝活动组伴有高血压6例(60%),两组惠者均有浮肿和血尿;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Y)、血白蛋白(Alb)、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病例光镜和电镜下表现均无差异;肾组织免疫荧光显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均在3种及以上,两组间C1q和纤维蛋白原沉积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乙肝活动组完全缓解率60%,总缓解率100%,平均缓解时间13.7个月;无乙肝活动组完全缓解率70%,总缓解率90%,平均缓解时间13.2个月.(4)治疗副反应:乙肝活动组1例出现血HBV-DNA升高,1例出现肝酶升高;无乙肝活动组2例出现肝酶升高,减药物剂量后肝酶恢复正常,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HBV-MN患者的肾脏损害程度并不取决于血中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HBV-MN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若血中乙肝病毒复制者,在严密监测情况下,抗乙肝病毒联合激素或/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能是一种对疾病有益的尝试.

  • 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作者:于俊生;李建英;刘先英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300例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包括非透析患者126例、血液透析患者114例、腹膜透析患者60例,按SGA评分方法分为轻、中、重度营养不良,根据慢性肾衰竭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指标,分析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微炎症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hs-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亚组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较其他三组均明显增高(P<0.01或P<0.05),湿热证及热毒证亚组血清hs-CRP、IL-6水平高于其他两组(P<0.01或P<0.05),湿热证亚组TNF-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或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hs-CRP、IL-6、TNF-α在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患者与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及湿热、热毒证密切相关.

  • 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IgA肾病的相关性

    作者:李小伟;熊佩华

    目的:探讨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与IgA肾病(IgAN)患者病情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方法(EIA)测定35例IgAN患者尿MIF浓度,并与肾脏病理分级、24 h尿蛋白(TU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等进行分组分析,以10例健康体检者作时照组.结果:IgAN患者尿MIF浓度较健康人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病理分级增加而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MIF水平与24 h蛋白尿水平显著相关(r=0.787,P<0.01),与Ccr、血尿无显著相关;随着病情控制,治疗后尿MI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gAN尿MIF浓度明显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于患者病情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 NAC对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

    作者:杨永红;李建华

    目的:研究缺氧复氧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表达及N-乙酰半胱胺酸(NAC)对其的影响.方法:选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复氧组、不同浓度(1 mmol/L、5 mmol/L、10 mmol/L)NAC干预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与细胞凋亡表达.结果:缺氧复氧后HK2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提高,HK2细胞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数量增多,且随缺氧时间的延长,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逐渐升高,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数量逐渐增多;NAC呈剂量关系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同时呈剂量关系减少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数量.结论:缺氧复氧诱导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产生,诱导HK2细胞凋亡和死亡;NAC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减少细胞和坏死细胞的数量.

  • 当归补血汤对高糖条件下系膜细胞增殖及NF-kB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必发;张莹雯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培养在高糖条件下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及GMC中核转录因子-kB(NF-kB)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DN)防治中的意义.方法:(1)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动态观察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各组GMC增殖情况;(2)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各种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各组GMC中NF-k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高糖能明显刺激体外培养的GMC增殖,同时细胞中NF-kB蛋白表达也增加(P<0.05).而当归补血汤能明显抑制GMC增殖及细胞中NF-kB蛋白表达也相应减少(在相同的观察点,与高糖组相比P<0.01.与其他对照组相比P<0.05),并呈一定量效关系,即随糖或药物浓度的增加,GMC增殖及细胞中NF-kB蛋白表达也相应增加或减少.结论:高糖可促进GMC增殖及GMC中NF-kB蛋白的表达的增加,当归补血汤能明显抑制高糖条件下GMC增殖及其细胞中NF-kB蛋白表达的增加,从而发挥预防和治疗肾小球硬化,进而延缓DN的进展.

  • 衔接蛋白p66Shc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簇产生中的作用

    作者:聂静;孙林;刘伏友;刘映红;孙岩;邹莎琳

    目的:观察高糖环境下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中p66Shc的表达和磷酸化,以及p66Shc瞬时高表达对高糖诱导的HK-2线粒体活性氧簇产生的影响,为探讨糖尿病肾病线粒体ROS产生的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常规培养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将30 mmol/L D-葡萄糖在不同时间点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K-2细胞,采用Real-time-PCR检测p66Shc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m blot检测p66Shc蛋白、磷酸化p66She-Ser36蛋白的表达;进一步将pcDNA3.1 hisp66Shc质粒转染HK-2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66Shc高表达对高糖诱导的线粒体活性氧簇产生的影响.结果:30 mmol/L D-葡萄糖能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66Sh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增强p66Shc第36位丝氨酸的磷酸化;在30 mmol/D-葡萄糖作用下,转染p66Shc的HK-2线粒体ROS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及空载体转染组(P<0.05).结论:p66Shc参与了高糖诱导的线粒体活性氧簇的产生,可能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管氧化损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FSGS患者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活力及转分化的影响

    作者:周宏久;吴丽丹;陶静莉;杨陈;刘华锋

    目的:探讨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患者尿蛋白对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活力及转分化的影响.方法:用硫酸铵沉淀法提取FSGS患者尿液中的总蛋白成分.应用不同浓度尿蛋白处理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然后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不同浓度尿蛋白刺激后HK-2细胞LDH值并计算其释放率、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不同浓度尿蛋白刺激后HK-2细胞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所提取的尿蛋白主要成分为白蛋白、转铁蛋白和IgG等,分别占59.3%、15.3%和13.8%;肾小管上皮细胞LDH释放率和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随尿蛋白浓度的升高而升高;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随着尿蛋白浓度的升高而下降.结论:FSGS尿蛋白可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转分化而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 绞股蓝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及内皮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黄平;金李君;钱康

    目的:观察绞股蓝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血管紧张素及内皮素表达的影响,以了解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单侧肾切除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绞股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缬沙坦对照组),观察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AngⅡ,ET-1含量变化,AT1R mRNA及ETAR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肾组织AngⅡ,ET-1含量显著减少,AT1R mRNA及ETAR mRNA明显下调,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绞股蓝颗粒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RAS系统及内皮素系统紊乱有关.

  • 遗传性Bartter综合征2例

    作者:王怀兰;崔彩霞

    病例患儿,女,4岁.因发热4 d,烦渴,多尿,神志恍惚1 d于2007年10月25日入院.平日多饮、多尿、进食少、活动少,常有腹泻,间断发作,每次可持续2~3 d.查体:体温39.3℃,心率130次/min,血压80/60mmHg,体重9.5 kg,身高80cm.神志恍惚,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0.3 cm,方颅,眼窝凹陷,口周发绀,口唇干燥,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颈软,鸡胸,可见串珠肋和郝氏沟,双肺呼吸音粗,心音低钝,腹略胀,肝大,剑下0.5 cm,质软,肠鸣音减弱,四肢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

  • 名老中医李莹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

    作者:刘新瑞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终结果,具有病程久、花费多、进行性发展等特点,而西医治疗手段有限.名老中医李莹教授为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临证50余载,精心揣摩,对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治疗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一系列治疗方法.

  • 醛固酮拮抗剂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作用Navaneethan SD,et al.Clin J Am Soc Nephrol,2009,4(3):542-551.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在使用RAS抑制剂如ACEI或ARB治疗蛋白尿的患者时,治疗的早期常导致醛固酮水平的降低,但是治疗进行几个月后,醛固酮水平就会升高,即出现"醛固酮的逃逸现象",这种现象限制了RAS抑制剂降低尿蛋白及肾保护作用.对于这些患者,在使用ACEI或/和ARB的基础上加用醛固酮拮抗剂会不会带来延缓.肾脏病进展的益处,本文即针对这个问题,荟萃分析以往的相关研究评价醛固酮拮抗剂的作用.

  • 血尿的鉴别诊断

    作者:袁发焕;程悦

    血尿(hematuria)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包括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前者肉眼可见尿为血色;后者是指10 ml中段新鲜尿,1500 r/min离心沉淀5 min,取沉渣镜检,红细胞计数(RBC)≥3个/HP,或者Addis计数RBC>50万/12 h,或者尿红细胞排泄率>10万/h.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