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피부성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709
  • 国内刊号: 12-13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7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温海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34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秀君;刘栋;聂振华

    目的 观察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观察.方法 将34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7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维A,1次、d;治疗组予以口服阿维A加凉血消风汤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2组治疗前银屑痛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A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凉血消风汤联合阿维A治疗银屑病血热型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银屑病 中药 阿维A
  • 运用贺氏针灸三通法对慢性湿疹皮损EASI评分及瘙痒症状影响的临床疗效评估

    作者:蓝海冰;徐萍萍;孙晨;徐跃容;王乐;李元文

    目的 观察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病例以2: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为贺氏针灸三通法组,对照组为糠酸莫米松软膏外用组,共观察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对照组总有效率70%,其中治疗组在改善表皮剥蚀、苔藓样变及缓解瘙痒频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复发率方面,治疗组14.71%,对照组71.42%,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贺氏针灸三通法治疗组在改善慢性湿疹的表皮剥蚀、苔藓样变及缓解瘙瘁方面优于对照组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组,且复发率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借鉴及推广.

  •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35例分析

    作者:王红兰;黄艳丽;庄永灿;游晓意

    目的 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1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35例SSSS的临床表现,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皮肤疼痛明显、口周放射状皲裂及正常皮肤尼氏征(+)为患儿特异的症状及体征,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联合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的使用,能获得显著疗效.结论 SSSS临床较少见,容易误诊,及时予明确诊断及治疗,可使患儿病情迅速缓解,获得痊愈,预后大多良好.

  • 微观中药西用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作者:张志娟

    目的 观察微观中药西用组方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6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微观中药西用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微观中药西用组给予自拟中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84.21%,总有效率为97.37%,平均疼痛缓解时间1d,平均疼痛消失时间3~5 d,平均病程4~7 d;对照组痊愈27例,治愈率71.05%,好转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47%,平均疼痛缓解时间3d,平均疼痛消失时间5~10d,平均病程7~10d;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微观中药西用配药组方,可显著改善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缓解疼痛快,病程短,不良反应少,可谓显效,值得临床推广.

  • 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韩雪松;尹东;田坤;郭星;岳致丰

    目的 阿维A胶囊联合复方青黛胶囊治疗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等分为联合用药组和阿维A组,2组患者均口服阿维A胶囊20 mg/d,午饭间口服,外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联合组同时口服复方青黛胶囊4粒、次,3次/d.2组均治疗8周后统计并评价疗效.记录并分析起效时间,并在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1次,分析复发情况.并定期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疗程结束后2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的平均起效时间为(11.52±1.21)d,阿维A组的平均起效时间(17.24±3.5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有效率87.32%,阿维A胶囊组有效率6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P<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联合治疗组复发5例,复发率10.42%;阿维A组复发率2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1,P<0.05).结论 联合用药在起效时间、治疗效果、复发率等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 银屑平丸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瑞瑶;席建元;李小鹏;祁林;谢汶芳

    目的 观察银屑平丸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屑平丸治疗,持续8周,对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测评,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8周后,2组PASI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PASI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银屑平丸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头皮扩张术治疗大面积瘢痕性秃发2例

    作者:严志;陈柳青;张良

    目的 总结头皮扩张术治疗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4年7月-2014年12月,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因头皮烫伤愈合遗留的大面积瘢痕性秃发2例.根据秃发及正常头皮的面积选择扩张器大小,将扩张器置入帽状腱膜下,放置引流管,7d后开始向扩张囊注液,注液总量据瘢痕秃发面积而定,一般修复1 em2头皮,需要注水4 mL.行扩张器取出、瘢痕秃发切除、头皮皮瓣转移术.结果 临床治疗2例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病人,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修复大面积瘢痕性秃发的理想方法.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氩气高频电刀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的68例疗效分析

    作者:唐正东

    目的 探讨氩气高频电刀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ALA-PDT)与氩气高频电刀单用治疗肛管内尖锐湿疣(CA)的优化疗效.方法 将130例肛管多发性CA患者分为2组:氩气高频电刀联合光动力疗法组(治疗组)68例,氩气高频电刀疗法组(对照组)62例,先采用氩气高频电刀祛除疣体,治疗组再用20% 5-ALA湿敷封包4h,用635 nm的红光以100 J/cm2能量照射,1次、周,共做3次ALA-PDT,对照组只进行氩气高频电刀治疗.结果 在首次氩气高频电刀治疗后4周、8周、12周及24周时分别判定其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治疗组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在24周时治疗组仅2例复发,对照组有12例复发.结论 氩气高频电刀联合ALA-PDT能快速去除疣体,复发率低,患者耐受性好,可作为治疗肛管内CA的首选方案.

  • 综合疗法治疗女性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30例初探

    作者:张琳玲;荣光辉;邹桂连;麦爱芬;陶璇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女性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皮肤科就诊且符合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断标准的60例女性面部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乙氧苯柳胺软膏外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医学护肤品薇诺娜舒敏保湿特护霜治疗.2组疗程均为2个月,同时2组均随访2个月,记录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随访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综合疗法治疗女性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安全有效,且不易复发,患者依从性好.

  • 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及高危HPV感染的影响

    作者:李育胜;袁定芬

    目的 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及感染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对疗效与复发的影响.方法 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科门诊入选67名确诊的CA患者,进行ALA-PDT治疗,连续3次为1个疗程,疗程前后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和高危型HPV检测结果的变化.结果 ALA-PDT治疗67例CA患者的有效率高达100%、痊愈率88.06%、疣体清除率96.84%、总复发率11.86%.患者感染高危型HPV可降低PDT的疗效并增加患者的复发率.完成PDT疗程后,高危型HPV感染的转阴率为40%,提示高危型HPV感染可以得到缓解或清除.结论 相较于以往的治疗方法,ALA-PDT治疗CA是一种疗效好、低复发、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对于HPV潜伏感染的清除也具有临床应用优势.

  • 原发皮肤的儿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外型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任发亮;陶玥;朱进;甘立强;黎璨;谭琦;王华

    目的 报道1例原发皮肤的儿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外型,并回顾文献,学习该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分析本例原发皮肤的儿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外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组化及治疗预后,并复习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11岁男性患儿表现为皮肤结节、斑块伴乏力,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肝酶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凝血时间延长,血液EBV-PCR高度复制.组织病理提示局部或弥漫大小不一淋巴细胞浸润,可见核碎裂,部分细胞核大深染.免疫组化:CD3(+)、CD20(-)、CD56(+++)、颗粒酶B(+)、T细胞胞浆内抗原-1(+)、Ki-67约30% ~40%(+);EB病毒编码RNA原位杂交(+++).诊断:原发皮肤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外型.告知病情后家属放弃治疗.结论 不同于鼻型,本病的临床表现特异性不高,易误诊为脂膜炎等,多合并系统受累,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免疫组化、EBV病原学检验及结合临床表现.尽管采用强势化疗,本病仍预后不良.

  • 茶多酚对长波紫外线诱导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的防护作用

    作者:张倩雯;刘清;江娜;张尔婷;李华平;李润祥;梁碧华;李振洁;朱慧兰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长波紫外线(UVA)诱导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光学显微镜、MTF法检测UVA对细胞形态及增殖活性影响,构建UVA致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用MTT法检测茶多酚对细胞增殖活性影响,获得茶多酚对HaCaT细胞适浓度;检测茶多酚处理前后细胞增殖活性(MTT法)、细胞膜损伤(LDH)情况;Western blot、RT-PCR检测荼多酚处理前后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2,Nrf2)蛋白胞内分布、Nrf2 mRNA及下游Ⅱ相解毒酶表达情况.结果 20 J/cm2 UVA致HaCaT细胞形态学改变且抑制细胞增殖活性(0.11±0.50;P<0.05),可用于构建UVA致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模型;茶多酚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增殖活性,11 μg/mL为本实验适茶多酚浓度;相比对照组、UVA组的细胞增殖活性(1.043±0.203;0.113±0.050)和LDH(1.000±0.092;1.858±0.016),照射前加入茶多酚可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活性(1.322±0.080;均P<0.05)和减少LDH释放(0.500±0.079;均P<0.05);Western blot、RT-PCR结果显示,茶多酚可显著增加核内Nrf2蛋白表达,上调Nrf2 mRNA(1.804±0.229)及下游Ⅱ相解毒酶SOD mRNA(1.172±0.148)、CAT mRNA(1.617±0.259)、GCLCmRNA(1.183±0.083)、GCLM mRNA(1.228±0.256)的表达.结论 茶多酚可有效防护UVA诱导HaCaT细胞急性光损伤,且茶多酚可增加核内Nff2蛋白及其mRNA和下游Ⅱ相解毒酶mRNA的表达,茶多酚的光防护作用可能与Nrf2信号通路有关.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抗氧化能力和亚型分布及对氧磷酶1活性分析

    作者:高田原;田琼;刘文丽;穆欣;张键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抗氧化能力和亚型分布及对氧磷酶1(PON1)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检测50例SLE和50例健康对照组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IL)-6、MCP-1、SAA等多种SLE相关标志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总HDL抗氧化能力;用lipoprint system分析HDL亚型;以酶水解底物对氧磷法和乙酸乙酯法检测PON1对氧磷酶活性及其芳香酯酶活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SLE组HDL-C(P=0.012)和ApoA1(P=0.003)浓度显著下降;SLE组总HDL抗氧化能力(P=0.002)、HDL亚型(P<0.05)浓度、PON1芳香酯酶活性(P=0.001)显著低于对照组;SLE组hsCRP、ESR、IL-6、MCP-1、SAA显著增加(P<0.05).SLE组HDL-C和总HDL抗氧化能力与PON1芳香酯酶活性及PON1对氧磷酶活性成正相关(P<0.05),与ESR、hsCRP、IL-6、MCP-1、SAA呈负相关(P<0.05),其中PON1芳香酯酶活性和ESR与总HDL抗氧化能力具相关性.结论 HDL抗氧化能力及PON1活性降低、HDL亚型改变、系统性炎症增加等多因素可能导致SLE患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增加.

  • 纳米微针对人皮肤屏障功能及红斑的影响

    作者:陶艳玲;苗颖颖;吴婷妍;刘娟;许阳;徐百;骆丹;周炳荣

    目的 研究纳米微针处理对面部皮肤屏障功能及红斑的影响.方法 募集16例临床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例.1组受试者随机一侧面颊部使用针长为0.25 mm的纳米微针处理6遍,另一侧使用针长为0.25 mm的传统微针处理6遍;另1组受试者随机一侧面颊部使用针长为0.5 mm的纳米微针处理6遍,另一侧使用针长为0.5mm的传统微针处理6遍.在处理前、处理后即刻、处理后4、8、24、48、72 h分别检测经皮水分丢失(Trans-epidermal water loss,TEWL)、角质层含水量及红斑量.结果 经针长为0.25 mm的纳米微针和传统微针处理后,两侧面颊部TEWL、角质层含水量和红斑量数值均无显著性差异.针长为0.5 mm的纳米微针和传统微针处理后,在处理后即刻、4、8、24 h时点上,纳米微针侧TEWL数值显著低于传统微针侧;在处理后8h时点上,纳米微针侧红斑量数值显著低于普通微针侧.不同针长的纳米微针在处理后4~8 h内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均能恢复至基线水平.而传统微针侧,皮肤处理后48~72h内TEWL、角质层含水量、红斑量才能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 与相同针长的传统微针治疗相比,纳米微针处理后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较小,并且恢复更快.

  • 水源性肢端角化病1例

    作者:王维;郝爽;谢艳秋

    患者男,27岁.双手足遇水后出现灰白色丘疹、斑决3~5年.左手背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显著角化过度,真皮浅层血管周围较多淋巴细胞浸润,汗管轻度扩张.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病史.诊断:水源性肢端角化病.嘱患者少接触水,未进行治疗.

    关键词: 水源性 肢端 角化病
  • 红皮病型银屑病合并多处鳞癌1例

    作者:尚进;李鸿国;程琦;肖波;王海艳;于尧;王长荣;孙先伟;赵帅;沈金峰

    报告1例红皮病型银屑病合并多处鳞癌患者.患者男,61岁.全身起鳞屑性红斑30年,右下肢破溃1年余.皮肤科情况:头面部、躯干和四肢可见弥漫性浸润性红斑,被覆大量麸皮样鳞屑,不易脱落,躯干四肢散在淡褐色丘疹及色素沉着斑,手足部皮肤整片角质剥脱,点状出血现象阴性,头部皮损区头发呈束状.全部指、趾甲部增厚、浑浊,双足趾甲变形,无甲剥离及脱落.左上臂见1个约鹅蛋大类圆形植皮区.右小腿内侧可见1个约3.0 cm×2.0 cm类“纺锤形”溃疡,边缘呈堤状隆起,表面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周围无明显无红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考虑鳞状细胞癌.诊断:1、红皮病型银屑病;2、鳞状细胞癌.

  • 以顿挫型带状疱疹为首诊的艾滋病1例

    作者:商婷;彭明霞;张燕

    目的 报告1例以顿挫型带状疱疹为首诊症状的艾滋病(AIDS).方法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果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1∶8(±)阳性,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阳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ELISA)阳性,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阳性,诊断为AIDS合并带状疱疹、梅毒.结论 临床上遇到带状疱疹年轻患者伴剧烈神经痛者,如排除糖尿病等系统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应警惕HIV感染.

  • 皮肤Rosai-Dorfman病1例

    作者:宋显利;柳曦光;李琛;马国章

    1 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因右侧小腿及足背、足底出现多处成簇性淡红色丘疹结节2年余,于2014年3月12日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处集簇的丘疹结节,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经中药艾蒿熏蒸,火针外治配合口服抗组胺药治疗无明显效果,为明确诊断遂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体健,无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家族中无遗传病及类似病史.

    关键词: 皮肤 Rosai-Dorfman病
  • 乳腺癌合并泛发性扁平苔藓1例

    作者:高峰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因额、躯干泛发红色丘疹斑片伴瘙痒半年于2015年5月来我科就诊.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乳房内出现肿块,同时躯干部出现散在针头至粟粒大紫红色丘疹,略痒.当时因左乳房于沈阳军区总医院诊断为“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治疗,而皮疹无明显不适,故未诊治.后皮疹逐渐增多,融合成片,面积增大,瘙痒加重,遂就诊.

  • 幼年局限型毛发红糠疹1例

    作者:姜群群;柳君如;陈洪晓

    患儿女,9岁,四肢关节鳞屑性红斑伴掌跖角化痒1个月.组织病理示:表皮部分区域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大致交替出现,部分区域水平与柱状角化不全交替出现,毛囊角栓,其周围灶性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轻度棘细胞间水肿,部分表皮突和真皮乳头相应增宽.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管周轻度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浸润.诊断为毛发红糠疹.

  • 阴毛及双下肢毳毛阴虱病1例

    作者:周立奉;路荣;李曦春;郭瑾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因阴部瘙痒1个月余、双下肢瘙痒近1个月,于2016年10月就诊.1个月前患者阴部出现瘙痒,自感瘙痒处有虫体蠕动,夜间较为明显,未诊治,瘙痒感渐加剧,约1周后,双小腿亦出现类似阴部的瘙痒感,3d前患者在双小腿毛发根部捉到几只“活动性小虫”,见图1,遂来我院就诊.既往体健,发病前否认不洁性史,曾有在外住宿史.

  • 紫色毛癣菌致小儿头癣1例

    作者:刘亚红;王聪聪;张宇;聂振华;李桂珍

    患儿男,1岁,额顶部大片鳞屑性斑片伴脱发1个月余.皮屑镜检可见发内成串孢子.28℃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SDA)培养出圆形,光滑发亮,有典型紫色色素绒毛状菌落.镜下可见菌丝较粗有多数分隔,有大量关节孢子和后壁孢子不规则畸形分支,无大小分生孢子.诊断:紫色毛癣菌所致头癣(黑癣).

  • 复方消银膏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临床观察

    作者:贺海英;曲生明;李福秋;苏姗姗;李扬;范丹丹

    目的 观察复方消银膏治疗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分组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轻中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复方消银膏组、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组、消银膏组.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开始后第1周、2周、4周、8周,对患者皮损进行评估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终比较3者临床疗效指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种药物均在治疗第2周起效,且复方消银膏与激素药膏起效速度相当,均优于消银膏.结论 复方消银膏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与丙酸氯倍他索乳膏疗效相当,均优于消银膏.

  • 河南地区寻常型银屑病389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彩芳;屠远辉;刘爱民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并易复发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本研究立足河南,以中医证候为切入点,探讨银屑病发病与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证候分布规律,对更深入认识本病,指导银屑病临床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分析

    作者:蒋建华;卜晓琳;范娟

    目的 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方法 对2010年1月-2013年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住院的106例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3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伴发代谢相关性疾病的情况作比较.结果 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伴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症和肥胖的几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银屑病组中男性患代谢综合症(22.22%)和高尿酸血症(30.00%)均高于女性患者(6.25%,6.25%,P<0.05).对照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合并各种代谢相关性疾病与无代谢相关性疾病比较,在年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年龄更大.在病程、发病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严重程度方面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合并有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的银屑病患者,合并的代谢相关性疾病数量越多,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越重.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常伴发高血压、Ⅱ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综合征及肥胖等代谢相关性疾病.男性较女性患者更易伴发高代谢综合征和高尿酸血症,合并代谢性疾病的患者年龄更大,代谢相关性疾病的发生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合并的代谢相关性疾病数量越多,银屑病的严重程度越重.因此应重视银屑病患者健康宣教.

  • A型肉毒素治疗瘢痕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斌;李静;胡惠清

    目的 武汉市第九医院探讨A型肉毒素治疗机体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共收治8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病理表现,并观察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5次后,瘢痕长轴逐渐缩短,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瘢痕长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每个时间点观察组瘢痕长轴长度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素治疗机体瘢痕增生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中医辨证治疗阴虚湿滞型湿疹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王禹毅;刘毅;卢芳;宁春竹;陈征;郝进;刁庆春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阴虚湿滞型湿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结局评价者盲、阳性药物对照试验设计.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中药口服,1剂、d,肤光洗剂外用,2次/d.西医治疗组: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1次/d,复方氟米松外用,1~2次、d.疗程20 d,每10d观察1次.结果 治疗20 d后,2组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10.50±3.81、8.28±2.94降到4.53±2.37、3.93±2.28,瘙瘁程度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2.38±0.52、2.14±0.77降到1.50±0.54、0.93±0.92.2组都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中医综合治疗阴虚湿滞型湿疹安全有效,20 d疗效和西医常规治疗相当.

  • 活血消银片对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和PASI指数的影响以及其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付曼妮;石年

    目的 观察活血消银片对银屑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影响以及其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5年6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78例,使用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活血消银片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口服阿维A胶囊,观察组口服阿维A胶囊和活血消银片.比较2组治疗前后VEGF水平和PASI指数,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VEGF水平和PAS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EGF水平和PASI指数显著减低(P<0.05和P<0.01),但观察组对VEGF水平和PASI指数的减低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2.3%(36/3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9.5%(31/3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5/3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39),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消银片可以显著减低银屑病患者VEGF水平和PASI指数,临床疗效显著、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银屑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和相关临床指标分析

    作者:李影;于宁;陆家睛;易雪梅;丁杨峰

    目的 调查我院银屑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120例银屑病患者和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98例对照病例,应用腹部超声检测2组中NAFLD的发生率.同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y-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L)、低密度脂蛋白(LDL-L)、甘油三酯(rG)及空腹血糖(FBS)水平.结果 银屑病组中NAFLD发病率升高(46.7%vs.30.6%,P=0.016).银屑病并发与无并发NAFLD者比较,2组血清AST、TC、HDL-L及LDL-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银屑病并发NAFLD者血清ALT、GGT、TG和FBS明显高于无并发者(均P<0.01).结论 银屑病易并发NAFLD,合并NAFLD银屑病患者常伴随肝酶、血脂及血糖代谢异常.

  • 与银屑病相关的T辅助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曾亚军;李玲玲;段行武;张润田;陈广山

    银屑病是一种由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介导参与的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疾病.关于银屑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研究发现可能与Th1、Th2、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Th22细胞及Th9细胞的异常活化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有关.该文围绕这些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主要从近年所发现的Th细胞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角度综述了近年来与银屑病T辅助细胞的实验研究进展,阐述各个辅助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关联机制,以期能帮助笔者更深入地了解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并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 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真菌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朝丰;胡小平;伍方佩;于波

    皮肤真菌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主要治疗方法是局部或系统使用抗真菌药物,但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近年来,光动力疗法被应用于皮肤真菌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能有效治疗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且不良反应小,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真菌病的研究进展多有报道.

  • 刘巧教授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临床经验

    作者:王莹莹;刘巧

    痤疮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临床上将25岁仍然有或以后才开始发生的疾患称为迟发性痤疮,以女性患者居多[1].本文旨在介绍刘巧教授在治疗女性迟发性痤疮的经验,主要包括从皮损、部位、经期、体质、邪毒进行辨病辨证,以及疏风清热法、补益肝肾法、疏肝解郁化火法的临床应用,并结合随症加减用药,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 糠酸莫米松乳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外用糖皮质激素依然是许多皮肤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临床上存在的“激素恐怖”问题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致使许多皮肤病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为大限度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曾经组织国内多位知名专家一起制定了规范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专家共识[1].由于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较多,该共识并不能对每一个药物进行详细论述,有鉴于此,笔者又组织部分专家对常用的外用糖皮质激素-糠酸莫米松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讨论.

  • 多汗症及腋臭的肉毒素注射治疗专家共识

    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医美微创注射治疗学组

    排汗(出汗)为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多汗症指的是汗液分泌量超过自身体温调节及体内平衡所需而发生的过量出汗,常发生于手掌、足跖、腋窝等外泌汗腺密集的部位.腋臭俗称“狐臭”,表现为双侧腋下散发出难闻气味,被认为与顶泌汗腺(大汗腺)的分泌物经由表面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有关.多汗症和腋臭为皮肤科常见疾病,两者可独立发病或同时发生,给患者的生活及人际交往造成了极大困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青少年及青春期的中、大学生等集体生活环境下的群体.

    关键词: 多纤症 腋臭 肉毒素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