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피부성병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709
  • 国内刊号: 12-138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7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温海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景海霞;周辉;段德鉴;杨苹;陈绪华

    目的 观察308 nm准分子光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白癜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7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43例.治疗组每周2次皮损处照射308 nm准分子光,同时肌内注射薄芝糖肽注射液2 mL,隔日1次;对照组仅每周2次皮损处照射308 nm准分子光.2组疗程均为12周,每4周随访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8 nm准分子光联合薄芝糖肽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自制莫匹罗星溶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焦婷;刘丽琴;韩长元;张力;王金燕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常见皮肤病,皮疹多样,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渗出和结痂,亚急性湿疹渗出减少.研究证实,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在湿疹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湿疹患者皮损中金葡菌的检出率高达80%~ 100%,而正常人皮肤检出率仅有5%~30%[1-3],金葡菌的定植密度与湿疹的严重程度正相关,在湿疹发病中起重要作用[4-6].已有的多个研究显示,抗生素软膏联合激素乳膏较单用激素软膏在治疗湿疹中更具优势[7-9].但是,局部外用抗菌药物湿敷联合激素乳膏,用于治疗临床上急性、亚急性湿疹的疗效评价报道尚未见诸.笔者于2013年9月-2014年6月应用自制莫匹罗星溶液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皿治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云川;刘娜;刘英权

    目的 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皿治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60例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皿治林,研究组合用复方甘草酸苷和皿治林.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缓解率较对照组高,数据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皿治林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两药可综合从抗炎和免疫调节方面达到治疗目的.

  • 生青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作者:张翠;陈家惠;张丽娟

    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少年及青年人,春秋季节好发,病程有自限性,但部分病例可迁延至半年以上.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从2013年6月-2014年5月对我院门诊208例诊断明确的患者分组用生青汤(院内协定处方)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和单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新体卡松联合得宝松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郭涛;乔树芳;张理涛

    目的 观察新体卡松联合得宝松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纳入符合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诊断的30例患者,使用新体卡松联合得宝松治疗,观察其治疗前、治疗后5d、10d,患者的皮疹、体温、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等变化.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后5d和10d,患者的皮疹、体温、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结论 新体卡松联合得宝松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能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和化验指标,且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 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CCR6及上清液中IL-22、IL-17的表达

    作者:白明辉;栾莉;赵晔

    目的 研究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6表达及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22、IL-17的水平.方法 流式细胞仪检测25例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D8+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6的表达率,ELISA检测CD8+T细胞培养后上清液中IL-22、IL-17的水平,分别与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表面CCR6的表达率为(94.76±2.38)%,健康对照组为(72.5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anti-CD3单克隆抗体和anti-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后,10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上清夜中IL-17、IL-22水平分别为(7.17±1.51) pg/mL、(102.42±15.34) pg/m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为(2.68±1.12)pg/mL、(47.39±5.47)pg/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银屑病中CCR6可能促进外周血CD8+T细胞趋化至皮损中;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在活化的状态下可促进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加重银屑病的炎症反应.

  • 喂养方式对婴儿食物过敏原的差异性影响

    作者:刘悦;兰凤荣;李静;赵丽媛

    目的 探讨喂养方式与婴儿食物过敏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2月在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皮肤科接受过敏原检测的婴儿370例,年龄在出生后4~12个月.通过问诊获取每一位受检婴儿的喂养方式、家族性过敏史、服药史以及过敏症状,同时采用MORA生物共振方法检测其过敏原.根据每一位患儿的喂养情况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并对各组患儿对不同食物过敏反应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在蛋白类常见食物过敏原中,母乳喂养组患儿对牛奶、蛋类、肉类的过敏反应发生率(25.8%,38.3%,16.4%)与人工喂养组(27.3%,40.9%,14.5%)和混合喂养组(26.5%,39.4%,1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工喂养组患儿时海鲜类、豆类和坚果类的过敏反应发生率(38.2%,45.5%,36.4%)显著高于母乳喂养组(28.1%,31.2%,22.7%)和混合喂养组(23.5%,32.6%,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非蛋白类常见食物过敏原中,母乳喂养组患儿对酵母、小麦、草莓的过敏反应发生率(22.7%,18.8%,19.5%)显著高于人工喂养组(11.8%,10.9%,9.1%)和混合喂养组(12.9%,8.3%,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母乳喂养不能降低婴儿对牛奶蛋白过敏的风险,人工喂养可能会增加婴儿对海鲜类、豆类和坚果类过敏的风险,母乳喂养可能导致婴儿对小麦、酵母、草莓具有较高的过敏风险.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 白细胞介素-17对人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莉莉;隗祎;杨骥;李明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对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功能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IL-17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黑素细胞48 h,用L-DOPA法检测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NaOH溶解法检测黑素合成量.荧光定量PCR检测高浓度IL-17A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和MITF等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Annexin V/PI双色标记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高浓度IL-17A诱导黑素细胞凋亡的比例.结果 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IL-17A对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的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的IL-17A可抑制酪氨酸酶、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和MITF基因mRNA的表达,但无明显诱导黑素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 IL-17可通过抑制黑素合成关键基因mRNA的表达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素,可能参与了白癜风黑素细胞的损伤.但因其无直接诱导黑素细胞凋亡的作用,推测并非是导致白癜风黑素细胞丢失的主要原因.

  • 白芍总苷对急性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35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小艳;陈星宇;朱玲玲;逄明杰;张洪英

    目的 观察急性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服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2、IL-35的变化,进一步探讨TGP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6例急性期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患者,给予口服TGP(3次/d,2粒/次),连服2个月,服药前后抽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2、IL-35的水平.同时选取25例健康对照组.结果 急性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12表达水平为(288.69±12.92) pg/mL,高于健康对照组(131.14±9.8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服用TGP后,表达水平下降至(130.79±10.23) pg/mL,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IL-35表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24.40±3.81) pg/mL和(28.20±4.04) pg/mL.银屑病组服TGP后,IL-35上升至(55.76±11.62) pg/mL,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P可能通过调节IL-12、IL-35的表达水平而对银屑病起治疗作用.

  • 近五年汞污染趋势皮肤病分类检测结果分析报告

    作者:刘倩;张怀亮;潘钰蔚;高倩;陈正琴;许昌春;吉娟;张新翠;俞玉芳

    目的 通过汞检测的结果分析,了解汞污染对人体危害的趋势.方法 采用MORA-Super经络生物共振仪,通过人体体表经络穴位广泛开展人体内不耐受物质和器官检测.结果 共测3 343例,结果中含汞319例,2008年4例(1.25%)、2009年32例(10.03%)、2010年83例(26.02%)、2011年93例(29.15%)、2012年107例(33.55%).结论 皮肤病汞5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病种以免疫性皮肤病汞检出率高,为43.48%;其他皮肤病的检出率在8.61%-16.67%之间,也不容忽视.在12岁以下儿童及60岁以上老人也多有发现,需引起重视.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例

    作者:胡荣毅;黄萌;周小勇;段逸群

    报告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合并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女,20岁.于2013年2月因面部起红斑,口腔溃疡,低热,检查抗SM(+),抗RNP(+),抗SSA(+),ANA(1:1 000),抗dsDNA(+),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服用甲泼尼松龙片及羟氯喹片治疗过程中出现红斑、水疱、大疱,大面积表皮剥脱,给予甲泼尼松龙片及人免疫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后皮疹好转出院.

  • 中医药辨证治疗Sweet综合征1例

    作者:王善纬;李萍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四肢及面颈部皮疹加重2周,于2013年6月3日来我院门诊就诊.约1年前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后,颈部、前臂、面部遂见以丘疹、红斑为主的皮疹,大小不等,初起不以为意,未规范治疗.后皮损加剧,至上海市皮肤病医院诊治,病理诊断为Sweet综合征,排除肿瘤、麻风等病因后,即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症减,药停即发.

  • 复发性皮肤腺样囊腺癌1例

    作者:李杉;常飞

    患者女,60岁,左腿无痛性肿块30余年,切除术后包块复发伴皮肤溃烂3个月.皮肤组织病理:癌组织呈腺管样或实片状,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异型性明显,胞浆少,核大深染,间质致密;免疫组化结果:瘤细胞34 βE 12(+),KI-67(+)(阳性率约40%),HMB 45(-),Vimentin(+),S100(-),AE 1/AE 3/(+)/(-).诊断:皮肤腺样囊性癌.

  • 皮肤淋巴管瘤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孔迎辉;徐漫远;江明

    回顾1例左肩背部皮肤淋巴管瘤行CO2脉冲激光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规律治疗后,随访至今,病情未见反复.病理诊断为皮肤淋巴管瘤.

  • 掌跖脓疱汤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昂远;刘越阳;李铁男;孙晓杰;陈晴燕;王强;梁秀宇

    目的 探讨掌跖脓疱汤治疗掌跖脓疱病(PPP)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索其对PPP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7和白细胞介素(IL)-22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掌跖脓疱汤治疗PPP作用机制.方法 符合PPP热毒证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改良的PASI积分方法(PPPSAI)对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外周血中TNF-α、IL-17和IL-22的含量,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掌跖脓疱汤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为70%,治疗前后患者症状和体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4,P<0.05);不良反应轻微.PP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NF-α、IL-17和IL-22表达水平分别为(256.30±521.40),(903.01±889.50)和(123.04±181.31) pg/mL,显著高于治疗后(91.38±53.17),(146.29.11±87.18)和(57.59±35.37) pg/mL;也显著高于对照组(26.30±30.33),(12.14±15.25)和(3.13±2.43) pg/mL,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PP患者外周血TNF-α,IL-17和IL-22表达水平可能与本病有关,可能参与掌跖脓疱病的发病过程.掌跖脓疱汤治疗本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微,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IL-17和IL-22表达有关.

  •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的干预性研究

    作者:翟慧娟;朱明明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皮肤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每天于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125 mg/kg),连续42 d,制备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在造模21d后,黄芪组小鼠在其两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每侧穴位注射0.01 mL;生理盐水组在同样穴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注射21d后处死,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与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 对照组与模型组小鼠血清及皮肤组织中的各项上述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提高衰老小鼠血清和皮肤中SOD活性(P<0.01),增加HYP含量(P<0.01),降低MDA含量(P<0.01);生理盐水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可阻止由D-半乳糖引起的衰老现象,对延缓和预防皮肤衰老具有一定作用.

  • 中药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研究

    作者:史永俭;张春敏;刘园园;杨帆

    目的 探讨自体表皮移植联合中药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白癜风患者单纯自体表皮移植和同时联合中药治疗前后局部皮损组织液中白细胞介素(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前白癜风患者局部皮损组织液中IL-18、TNF-α以及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各细胞因子水平基本恢复正常,且联合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移植组(P<0.05).结论 白癜风患者局部皮损处存在免疫状态异常,中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表皮移植的成功率.

  •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中波窄谱紫外线治疗寻常性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锋;宋印娥;杨帆;刘孝兵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紫外线光疗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方法 80例轻中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紫外线光疗外用维A酸软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1.6±2.5)d和(21.3±4.1)d,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A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SI评分均比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7.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0%和6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紫外线光疗对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借鉴.

  • 窄谱中波紫外线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增殖及代谢影响研究

    作者:安彩霞;赵亚楠;李婷婷;王红娟;普雄明

    目的 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and ultraviolet B,NB-UVB)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代谢的影响.方法 不同剂量的NB-UVB作用于体外培养纯的黑素细胞,细胞增殖与活性测定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测定黑素细胞增殖的影响;多巴氧化方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NaOH裂解法测定黑素含量.结果 NB-UVB对体外培养黑素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效应;而对黑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生成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结论 NB-UVB对黑素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而对其功能有促进作用.

  • 头皮脂溢性皮炎的外用药物治疗

    作者:付蓉;李元文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丘疹鳞屑性炎症性皮肤病,常累及头皮、面颈部和躯干上部等皮脂腺丰富的皮肤部位,其中发于头皮者更为常见,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饮食调节和对症处理以外,主要以去脂、杀菌、抗炎、止痒为主.其中,局部外用药以其使用安全、疗效可靠,得到较广泛的临床应用.

  • 白芍总苷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小艳;陈星宇;张洪英

    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ia,TGP)是从白芍药根部提取的,白芍总苷是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具有抗炎、镇痛、抗应激及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总苷可将患者过高或者过低的免疫功能调节至正常状态,抑制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和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功能.近年来,白芍总苷在皮肤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皮肤源性慢性瘙痒神经生理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黄林雪;李利

    瘙痒是许多皮肤原发性疾病及某些系统性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甚至预后,但目前缺乏针对性治疗.近年来,传递瘙痒信号的特定神经纤维亚单位的发现深化了人们在慢性瘙痒神经生理机制方面对瘙痒发病机制的认识,尤其是瘙痒神经通路和多种内源性致痒物质及其选择性受体与瘙痒的密切关系.深入研究慢性瘙痒的发病机制有助于临床新型高效安全抗瘙痒药物的研发.笔者主要对皮肤源性慢性瘙痒神经通路相关神经生理及相关分子机制方面进行总结.

  • 血热证理论在皮肤科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秦万章

    血热泛指人体中津血、营血之血分之热.血热证是津液气血和卫气营血辨证《新血证论》中与血瘀证、血虚证、血燥证等同一范畴独立的证.其具有津血、营血之血热的功能紊乱,亦有津血、营血之血热的物质基础改变.其病因以“外邪”和“内伤”为主.外邪有风、热、湿、毒、燥等邪;内伤主要为气虚、血虚、阴虚及血瘀致病.血热证的辨证论治有其特定的理法方药.血热证的诊断指征主要根据临床皮肤、黏膜之红、肿、热、痛,红色的炎性斑疹、丘疹、结节及肿块为其诊断要点,全身五脏六腑之血热表现亦有一定特色.实验室有各种炎性细胞升高、浸润以及炎性因子异常等.血热证常见于红斑狼疮、皮肌炎、银屑病、药疹、血管炎、丹毒、痈疽、光感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红皮病等多种炎症性皮肤病.血热证的本质研究,根据血热证贯穿着红斑狼疮及银屑病的全过程,对其进行临床及实验室探讨以示血热证全貌.研究提示除了两者临床上具有明显的炎症表现外,一般血象、病理、免疫测定及相关炎性因子检查,包括白细胞介素、转化生长因子、黏附分子均呈现异常的炎性反应,提示血热证与现代医学之免疫学炎症、变态反应炎症,生物源性炎症(如细菌性炎症、病毒性炎症等)和理化刺激性炎症等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前述血热证指标异常的患者经凉血清热法和凉血解毒法等凉血法治疗后均获得明显改善,也说明血热证的本质与炎症异常相关.凉血法有改善血热证上述异常的作用.可以这样论定中医之血热证即是皮肤病领域现代医学之炎症.

  • 实事求是报喜告忧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作者:吴绍熙

    近有幸拜读陈学荣教授等主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深深体会该书非常实事求是:报喜更报忧.全书在简介中医理论及中药现代研究基础上实事求是地肯定了作者的临床心得,这方面当然是好的个人心得.而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报告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实事求是系统地介绍了中医药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如雷公藤片中出现雷公藤ⅡA,木通中的马兜铃酸等的不良反应,有理有据地告知一些中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警示在临床应引起注意,不能只考虑中医药的优点而忘其可能的不良反应,以免造成病人的损失,这些都是作者的实践心得,金玉良言.

    关键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