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中国医药导刊

中国医药导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uide 중국의약도간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 主办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中心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0959
  • 国内刊号: 11-439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9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药导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胡大一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神经外科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陆茸;贡换龙;马莹;尹玲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神经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肺部感染发生率,痰培养结果、引起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520例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共60例;痰培养阳性共50例(革兰阴性杆菌26例、革兰阳性球菌15株、真菌9例)。肺部感染组患者年龄平均(60.56±12.40)岁、合并意识障碍38.33%、预防使用抗菌素66.67%、实施侵入性操作56.67%高于无肺部感染组的(44.23±15.80)岁、35.00%、35.00%、25.00%;白蛋白水平平均(32.87±2.98)g/L低于无肺部感染组的(35.97±2.44)g/L (P<0.05),是引起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平均(33.28±7.34)天,死亡率20.00%均高于同期无肺部感染患者(18.27±6.34)天,5.00%(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其影响因素复杂,可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死亡率,应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减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 超声和腹部X射线平片在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中的价值比较

    作者:方慧;刘国伟;徐庆华

    目的:比较超声和腹部X线平片对于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的实用价值进行分析,以便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方法:选取收入我院的120例患有急性肠梗阻的儿童,均在进行手术前行超声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手术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这两种检查方法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超声的确诊率为97%,腹部X线平片的确诊率为85%,腹部X线平片检查明显低于超声检查,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1),超声对于儿童急性肠梗阻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腹部X线平片的确诊率。结论:传统腹部平片诊断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而超声确诊儿童急性肠梗阻的正确率接近于100%,与X线等其他检查相比超声对于梗阻的原因诊断准确性也极高,是否发生绞窄性肠梗阻超声检查比X线平片显示更有价值。

  •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晓

    目的:评价改良后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在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到2012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50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按照患者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每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以及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等各项指标。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80%,手术时间为(54.5±6.3)h,住院时间为(7.2±1.2)d,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133.4±4.4)ml;改良组患者的总治愈率为96%,手术时间为(54.5±6.3)h,住院时间为(6.1±0.9)d,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25.6±1.3)ml;改良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常规组要好,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方法能明显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手术以及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

  • 小儿烧伤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陶宏军;汪洋;肖前华;廖燕来;刘华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的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2月本院烧伤科132例烧伤患儿,按烧伤程度分为轻度烧伤组、中度烧伤组和重度烧伤三组,同时选取体检中心的43例正常健康患儿作为对照组。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和对照组相比。然后动态检测三组患儿血浆内毒素水平,探索变化规律。结果:入院时检测血浆内毒素,轻度和中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检测中,入院8h时,中、重度组和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和中度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内毒素水平上升,第四天达到高峰,14天左右轻、中度恢复正常,重度稍高于正常值。结论:小儿烧伤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程度与烧伤程度成正比。

    关键词: 小儿 烧伤 内毒素
  •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

    作者:杨跃涛;谷丽新;王玉华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方法: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确诊的通过手术治疗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1.7%,开腹组总有效率77.8%,腹腔镜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开腹组,手术后排气时间、术中患者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很多特点,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明显优势。

  • 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松;王琴;姜丹;李红

    目的:观察低蛋白饮食联合复方α酮酸片(开同)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选取我院肾病科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确诊尿毒症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人,实验组应用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蛋白质饮食,于治疗前、1月、3月后检测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激素(iPTH)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1、3月P3-分别为(1.87±0.13) mmol/L、(1.76±0.12) 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2.30±0.09)mmol/L、(2.29±0.11) mmol/L;iPTH治疗1月、3月检测为(316.2±91.3) pg/ml、(145.3±87.7)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380.3±83.8) pg/ml、(376.5±87.6)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蛋白饮食联合开同可以有效降低血磷,纠正低钙血症,改善尿毒症患者的钙磷代谢紊乱。

  • 脊柱外伤结核手术前后入路选择的对比研究

    作者:郝应文;蔡佳

    目的:研究脊柱外伤结核手术前后入路固定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外伤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依据患者内固定方式的不同分为前路内固定组和后路内固定组,每组各50例。前路内固定组经前路进行病灶清除,并行植骨融合术和前路钉棒或钉板内固定术;后路内固定组行经前路进行病灶清除,并行植骨融合术和后路行椎弓根后外侧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植骨融合时间和矫形率等。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畸形矫正率、植融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治疗脊柱外伤结核安全有效,内固定的前后入路应综合患者病变部位、术前Cobb角、患者体质等具体情况选择。

  • 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和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严重粉碎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廖腾;王众;王益平

    目的:探讨了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和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严重粉碎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严重粉碎性胫骨平台骨折,采用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及锁定加压板固定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20例患者随访12个月发现,患者骨折均达到愈合标准,且无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等现象。膝关节HSS评分手术治疗后12个月优良率达到了90%,效果显著。结论: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植骨大大的改善了骨折端的血运情况,同时还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让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能尽早的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促进骨质愈合,临床效果更加确实、可靠。

  • 可吸收界面螺钉在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贾树贞

    目的:分析可吸收界面螺钉在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72例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术中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对照组采用金属钉,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1%,略高于对照组的8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下肢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界面螺钉在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附着点断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及功能状况,且安全性更佳。

  •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颅脑外伤并发呼吸功能不全中的救治效果

    作者:贡换龙;陆茸;马莹;尹玲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在颅脑外伤并发呼吸功能不全中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80例颅脑外伤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选择SIMV、A/C或PSV通气模式,根据病情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80例经鼻气管插管一次成功,成功率100%,平均(2.01±0.28)min;操作中无骨折、鼻窦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留管平均(8.45±3.45)d;发生肺部继发感染5例,声音嘶哑10例,鼻出血9例,导管不全阻5例,意外拔管4例;72例存活出院,死亡8例,抢救成功率90.00%。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抢救颅脑外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具有简便、迅速、创伤小、可反复应用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 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的探讨

    作者:许金秀;耿凤芹;王光亚;付冬霞;苏娜

    目的:探讨抑郁症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240例T2DM患者经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分为血管病变组与血管非病变组,血管病变组142例,男性76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59.70±11.12)岁,病程4~12年,平均9年。血管非病变组98例,男性56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1.48±12.53)岁,病程0.9~10年,平均4年。比较血管病变组与血管非病变组抑郁症发生率;同时按抑郁症分为糖尿病(DM)抑郁症组和DM非抑郁症组, DM抑郁症组76例,男性40例,女性36例,平均年龄(58.48±11.53)岁,病程3~12年,平均8年。DM非抑郁症组164例,男性92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52.70±10.12)岁,病程0.9~11年,平均5年。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DM下肢血管病变组抑郁症患者55例,发生率38.7%;非血管病变组抑郁症患者21例,发生率21.4%;血管病变组抑郁症发生率较非病变组显著增高(P<0.05);DM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55例,发生率72.4%;DM非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患者87例,发生率53.0%;DM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与DM非抑郁症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抑郁症与T2DM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是T2DM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 776例在职医护人员视频显示终端视疲劳现状分析#

    作者:金茹娜;吴丹巍

    目的:分析在职医护视频显示终端(VDT)视疲劳的现状。方法:对某医院在职医护人员发放VDT视疲劳调查问卷,收集个人资料、屈光状态、VDT使用时间、VDT使用类型、眼部症状及缓解方式等信息。结果:在职医护人员VDT视疲劳的发病率达52.3%,视疲劳组在21~50岁、有屈光不正、每天使用VDT的时间总和在5h以上、每次连续使用时间在3h以上方面的人数均多于非视疲劳组,而两组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另外,电脑和手机是经常被使用的VDT类型,眼部症状以视物模糊、眼皮沉重感、眼痛居多,闭目休息为主要缓解方式。结论:有过半的在职医护人员被VDT视疲劳所困扰,需引起医护人员自身与医院管理层面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VDT视疲劳 医护人员
  • 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

    作者:刘凯东;张乐;白月奎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在胃肠道肿瘤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胃肠道肿瘤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胃肠减压量和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生长抑素治疗胃肠道肿瘤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帮助腹腔炎症消退,促进胃肠动力恢复。

  • 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利华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治疗方案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我科就诊的糖尿病足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包括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并积极治疗其他并发症,加强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采用除常规治疗方案,尚联合中药口服及中药外治。通过两组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症状评分及踝肱血压指数(ABI)来评估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愈合率和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患者症状评分分级均有好转,观察组好转更明显,其0级占58.33%,1级占33.33%,比较对照组治疗情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ABI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其间ABI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方案能良好改善患者糖尿病足的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足病疼痛、发凉和麻木等症状,改善了ABI值,从而促进了糖尿病足的治疗、改善了其预后。

  • 免费修复低保老年人全口义齿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柳;王力敏;李玉增;干春凤;沈银环;刘玉凤

    目的:探讨免费修复低保老年人全口义齿的修复方法和修复效果,为改进全口义齿修复提供借鉴。方法:对58例低保老年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做法和临床实际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全口义齿修复成功53例,占91.4%,5例失败,占8.6%。结论:对无牙低保老年人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合理调整患者就医焦虑情绪,指导患者积极配合。

  • 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46例临床急救观察

    作者:谭志永

    目的:探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46例临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46例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液体复苏方法分为A组(常规快速液体复苏组)23例和B组(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3例,将两组患者中不同休克程度者的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24h输血量及治疗前后的血乳酸、凝血指标、血细胞比容进行比较。结果:B组不同休克程度患者的治愈率高于A组,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均低于A组,24h输血量小于A组,治疗后4h的血乳酸、凝血指标、血细胞比容均优于A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更高,可更为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 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检测及意义分析

    作者:金爱红;周霞平;周凤珍

    目的:研究HPV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分为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检测HPV阳性例数、含量及HPV阳性患者中HPV DNA亚型的构成情况。结果:HPV阳性例数和含量均呈现宫颈炎组<宫颈癌前病变组<宫颈癌组;HPV阳性患者中HPV-DNA-16阳性率80.68%、HPV-DNA-18阳性率71.59%。结论:高危HPV DNA类型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89例

    作者:陈德禄;胡志强;黄洁;范洁

    目的:通过改正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方法,尽量地扩大咽腔,减少手术的并发症,以提高因咽腔阻塞造成的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适当标准选择适合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的患者为对象,并随机分为A、B二组,A组为实验组,行新改正的UPPP术;B组为对照组,行普通的H-UPPP术。再比较两组之间手术前后咽腔截面积的改变情况以及远期疗效,以观察改良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左右径:术前为(1.63±0.41)cm,术后为(3.09±0.15)cm,远期为(2.98±0.33)cm;前后径:术前为(0.72±0.2)cm,术后为(1.71±0.16)cm,远期为(1.58±0.25)cm;对照组左右径为:术前为(1.69±0.37)cm,术后为(3.02±0.2)cm,远期为(2.71±0.4)cm;前后径:术前为(0.69±0.24)cm,术后为(1.49±0.18)cm,远期为(1.12±0.15)cm。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结果相差非常显著。远期有效率:A组为94%,B组为87.5%,A组优于B组,但经卡方检验,χ2=1.09,P>0.05,相差不显著。结论:新改正的UPPP术式,在改善咽腔截面积方面优于传统的H-UPPP术式,尤其是改变竖径方面更加明显;对OSAHS远期疗效上也稍优于传统的H-UPPP术。

  • 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作者:寻正为

    目的:对患者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两种方法比较脑梗死后出血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自2007到2011年收治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患者32例,对32例患者均采用CT和MRI检测脑内梗塞灶的数量,部位以及大小,MRI和CT均进行头部横断面扫描,厚度均为8mm,并进行拍照观察,每个截面10~12张影像,后综合进行分析诊断。结果:MRI对于脑基底层和脑干等部位的检查更敏感,MRI检测出的脑梗死后出血性的例数也多余CT,MRI检测出25例脑梗死后出血转变的患者,占到78.1%,远远多于CT诊断患有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7例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的患者,两种手段检测出的病灶、形态均有差异,但MRI成像更易观察。结论:临床上MRI对脑梗死后出血转变的诊断价值远高于CT。

  • 减张减压术中合理硬膜修补面积的临床报告

    作者:刘明辉;侯保辉;季泰令

    目的:评价人工硬脑膜减张修复硬膜去骨瓣减压术减张修复硬膜所需人工硬膜面积大小对降低脑静脉回流障碍及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影响,探讨减张修复硬膜所需人工硬膜合理面积。方法:回顾性分析德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A、B、C三组,减张减压术中人工硬膜修补面积为减压窗硬膜面积的40%~60%病例为A组;修补面积大于减压窗面积60%病例为B组;修补面积小于减压窗硬膜面积的40%病例为C组。比较三组病例术后出现脑静脉回流障碍及硬膜下积液、减压是否充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间术前GCS评分、平均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A组、B组,及A组、C组进行统计学比较,A组在术后并发症及减压不充分方面分别优于B、C两组。结论:在减张减压术中人工硬膜修补面积为减压窗硬膜面积的40%~60%大小情况下有效降低脑静脉回流障碍及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对于临床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胸部小切口技术应用于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红梅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技术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共纳入50例入住我院确诊为食管中下段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处理后,观察组患者给予胸部小切口食管中下段癌根治切除术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12.7±60.2) ml、术后引流量(174.4±121.3)ml、术后引流时间(112.4±60.2)min、住院时间(8.9±1.2)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90.4±120.5)ml、术后引流量(318.6±132.6)ml、术后引流时间(290.6±120.5)min、住院时间(12.9±4.2)d,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吻合口瘘、乳糜胸、肺部感染是患者发生的主要并发症,其中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占8.0%,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8例,占32.0%,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小切口技术在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且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疗效均较传统治疗好。

  • 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研究

    作者:王众;吴亚乐;李骥;廖腾

    目的:观察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92例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的5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45.2±6.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9.7±5.8)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为(7.2±1.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8±2.0)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1.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拉力螺钉联合钢丝张力带对髌骨骨折的治疗作用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康复优良率,并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状况,促进患者康复。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孙琪;刘卓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睡眠打鼾并发作性心悸患者测量血压、血脂、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及24h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各种心律失常,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OSAS组及非OSAS组,将两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与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相比,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对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影响更大。

  •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MR与CT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比研究

    作者:桂凯红

    目的:研究MR与CT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MR与CT在该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对比分析;结果:经过研究表明,采用MR与CT治疗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方面均具有较好的效果,相比较而言,MR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诊治重建中采用MR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而且相比较CT技术而言,优势对比明显。

  • 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费玲;张军;王长厚;付金国;马晓丽

    目的:探讨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浓度在预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的作用。方法:入选临床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冠状动脉狭窄处于临界病变的患者10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50例。分为不稳定斑块组(A组)56例和稳定斑块组(B组)44例,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 C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浓度,用血管内超声成像(IVUS)评价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特征、稳定性,相关性分析评价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浓度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的关系。结果:A组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浓度显著高于B组及C组(均P<0.05),IVUS显示A组病变血管的偏心指数、重构指数、斑块面积脂核大小(P均<0.05)、斑块负荷(P<0.01)均明显大于B组,纤维帽厚度(P<0.01)及管腔面积(P<0.05)明显小于B组,血清PAPP-A水平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386, P<0.01),与偏心指数(r=0.251,P<0.05)、重构指数(r=0.287,P<0.05)、脂核大小(r=0.310,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与IVUS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稳定性的指标成显著性相关,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斑块易损性的血液学指标。

  • 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作者:高翔;陈彪;吴丽娜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所做的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从其中选出80例进入研究,其中麻醉方式为全麻的患者进入单纯全麻组40例,麻醉方式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进入复合麻醉组40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h、4h、8h、12h和24h的疼痛程度评分,重度痛发生率及术后患者的24h内的镇痛药物使用量。结果: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单纯全麻组(P<0.05),重度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低于单纯全麻组(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重度痛发生并减少镇痛药物用量。

  • 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取息肉术43例分析

    作者:赵文鹏;朱开梅;丁晓煜;朱宗迅;李渊;于大山;李斌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的手术指征、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为43例患者行全腹腔镜下保胆术式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更改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其余39例均顺利行全腹腔镜下保胆术。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随访3~28个月,无复发,胆囊功能良好。结论:对部分胆囊功能良好、保胆意愿强烈的患者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取息肉术安全、可行,既保全了有功能的脏器又符合现代微创理念。

  •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因素分析

    作者:张彤

    目的:分析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胰漏的因素。方法:分析PD 136例病患术前、后与胰漏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D术后胰漏发生率为23.5%(32/136),因胰漏有关的死亡率为50%(2/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胰空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胰管内支架放置方式与胰漏的发生无关(P>0.05)。细胰管(直径<3mm)、术前DBIL(≥170μmol/L)、胰腺质软、胰头癌型病患和术前ALB (≥30g/L)与胰漏发生显著相关(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LB(≥30g/L)、术前DBIL(≥170μmol/L)、细胰管(直径<3mm)、软质胰腺和胰头癌病患行PD术后容易发生胰漏(P<0.05或P<0.01)。结论:综合考虑病患的术前ALB、术前DBIL、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和胰头癌等指标,采用“个体化”的防治措施,可大限度降低胰漏的发生。

  • 血液稀释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崔守信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可行性。方法:将72例TIA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250ml静滴,同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2次/d,连用10d;对照组按医嘱常规治疗。治疗10d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化验指标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稀释疗法联合低分子肝素更有利于阻止TIA患者病情进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而且安全、可靠。

  • 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胡超;王建华;张纲;谭颖徽

    目的: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颌骨骨折患者61例为研究对象,把所有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1),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颌骨牵引钉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颌骨骨折患者采用颌间牵引和微型钛板内固定联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明显降低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 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疗效

    作者:赵铁彦;赵华;樊晨;陈文斌;院存珍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术中和术后应用的合理性。方法:将76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38例术中配合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Ⅱ组38例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残石率及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与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结果:Ⅰ组术后有3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7.9%,Ⅱ组术后有5例患者残余结石,残石率为13.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术中纤维胆道镜结石取净率为85.7%,Ⅱ组术后纤维胆道镜取净率为5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胆管结石术中或术后应用纤维胆道镜有助于降低残石率,提高治疗效果,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胸片和临床症状肺结核筛查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延安

    目的:评估胸片和临床症状对肺TB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所有对象经症状问卷筛查、胸片(CXR)、和(或)痰涂片或培养。结果:存在CXR异常者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73%。症状筛查结合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32%。涂片显微镜检查未能增加可疑病人,联合症状和CXR筛查敏感性达100%,特异性达65%。结论:仅用CXR筛查即呈现较单纯症状筛查高的准确度,联合CXR和症状筛查有高的敏感性。

  • 动态心电图监测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对比分析

    作者:兰翠娟;何翠玲;郑香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后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298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与联合放化疗的动态心电图资料。结果:在患者的心律和动态心电图异常率方面比较,联合放化疗组、化疗组心律增加和心电图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同时联合放化疗组心律增加和心电图异常率均化疗组比较,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后动态心电图改变进行分析,是对患者心脏检测可靠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治疗的科学性。

  • 急性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敖勇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出血(ICH)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基础。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急性ICH患者329例,根据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和存活组,分别为65例和264例,采用回归模型研究急性ICH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脑疝(χ2=62.753,P=0.001)、入院时的GCS评分<8分(χ2=46.569,P=0.001)、入院时意识状态差(χ2=74.241,P=0.001)、入院心电图异常(χ2=6.223,P=0.013)、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χ2=34.391,P=0.001)是急性ICH预后影响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脑疝(OR=3.692,95%CI:1.691~7.953)、入院时的GCS评分<8分(OR=2.586,95%CI:1.583~6.438)、入院时意识状态差(OR=4.218,95%CI:1.853~8.337)、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OR=1.984,95%CI:1.297~5.290)是急性ICH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脑疝、入院GCS评分<8分入院患者意识差、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急性ICH患者进行重点关注,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38颗隐裂、劈裂牙保存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毛晓东

    目的:探讨隐裂、劈裂牙保存治疗的方法。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门诊的磨牙横隐裂、纵隐裂,斜行劈裂38例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40~60岁,共38颗隐裂、劈裂牙,劈裂线可累及髓腔,髓底未分裂,部分累及根上3mm未根折,牙髓治疗采用局部麻醉下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再做全冠修复,治疗4周以上;隐裂牙直接进行冠部修复。结果:38例隐裂、劈裂牙患者的38颗牙经修复治疗和1~3年定期复诊及随访显示,1年有效病例(成功与有效)35例,有效率92.1%;2年有效病例33例,有效率86.8%;3年有效病例30例,有效率78.9%。有7例失败。结论:选择正确适应证和方法,对隐裂、劈裂牙采用牙髓治疗,根管填充治疗和全冠修复的保存治疗,疗效可靠。

  • 三种不同牙体材料治疗老年人楔状缺损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程汇;王红光

    目的:对银汞合金、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体Dyract治疗老年人楔状缺损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牙科的65例老年楔状缺损患者共计430颗患牙,分别使用银汞合金、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和复合体Dyract进行修复,6个月及12个月后进行随访和复查,使用改良型USPHS评价体系对楔状缺损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修复失败的原因。结果:修复后6个月,三组患者的成功率有显著的差异(χ2=13.323,P=0.001),但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χ2=0.360,P=0.548);12个月后再进行随访发现,三组患者的成功率仍有显著的差异(χ2=18.814,P<0.001),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差异(χ2=5.202,P=0.023);三组患者固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χ2=30.795,P<0.001),但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差异不明显(χ2=0.005,P=0.942);边缘密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82.142,P<0.001),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与复合体Dyract组之间差异不显著(χ2=2.225,P=0.329);边缘着色方面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39.799,P<0.001),而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组的边缘着色问题也明显高于复合体Dyract组(χ2=9.728,P=0.008);表面形态缺损方面三组则并无明显的差异(χ2=4.867,P=0.301);结论:复合体Dyract是修复老年人楔状缺损的较理想材料。

    关键词: 楔状缺损 老年 疗效
  • 动态心电图监测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吴超凡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在冠心病(CHD)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05例CHD患者行DCG监测,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率、发作持续时间及ST段下降幅度,同时观察心肌缺血阀值(MIT)及变异性(IV)。结果:105例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3.8%(67/105),ST段缺血性改变902阵次,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36.2%(38/105),ST段缺血性改变282阵次,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作持续时间与ST段压低幅度无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白天发作阵次高于夜间,但发作持续时间、ST段压低幅度及MIT变异性(IV)则低于夜间,不同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G监测能显著提高CHD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效果的比较研究

    作者:张建林;孟秀荣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与硬膜外麻醉(EA)应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本院接诊的60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用E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术中情况、麻醉效果、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发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恶心、呕吐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P<0.05),在寒颤、低血压、头痛、辅助用药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优秀率83.3%显著优于对照组60.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CSEA在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及安全性方面优于EA。

  • 采用分流管调整术治疗急性进展的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雄;赵奇煌;李锦平

    目的:对急性进展的正常颅压脑积水(NPH)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间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例表现为急性进展NPH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57~74岁,平均65.3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诊断为脑积水,6例被诊断为NPH,2例治疗过程中诊断为NPH。患者入院前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6例放置可调压抗虹吸分流管,2例放置可调压分流管。分析诊断其要点及治疗经过。结果:8例急性进展NPH患者,行全麻下分流管调整术治疗,均成功救治,术后随访3~30月,患者症状均获得改善,7例患者恢复正常,1例患者出院时候偶有尿失禁,随访3月后恢复正常。结论:急性进展的NPH患者,分流管调整到低压力症状缓解不理想,行脑脊液分流装置调整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岚;刘彤

    目的:分析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原因及手术适应证,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病例资料。结果:产科子宫切除术占分娩总数0.58%,其中剖宫产子宫切除占剖宫产手术的0.28%,阴道分娩子宫切除占阴道分娩的0.017%,胎盘因素是子宫切除的首要原因。结论:产科子宫切除术是挽救产妇生命的有效措施,但要从严掌握手术指征,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胎盘因素孕产妇应警惕产后子宫出血。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防止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发生。

  • 疏风润燥法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晓荣;安化捷

    目的:探讨疏风润燥法治疗风燥犯肺证的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感冒后咳嗽患者,男55例,女30例,年龄20~70岁,病程3~8周,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男30例,女13例,年龄25~70岁,采用口服强力枇杷露治疗,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20~65岁,服用美敏伪麻溶液,7天为1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咳嗽、咳痰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1)对照组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05%;治疗组痊愈19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中10例患者分别出现嗜睡、头晕、心悸、恶心等不良反应,治疗组中无相应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疏风润燥法是治疗风燥犯肺证的感冒后咳嗽的有效方法。

  •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庄凌云;梅林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NP方案化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并随访2年。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趋势上高于对照组,两组近期疗效相近。但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N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有效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范文化

    目的:探讨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完全依从与部分及不依从患者相关指标上的差异,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4例患者完全依从44.77%,部分及不依从55.23%;单因素检验9个研究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包括年龄大、初中以下文化、经济收入低、缺乏疾病知识、病情重、慢性患者、药物种类多、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自费治疗,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依从性危险因素:文化程度低、缺乏溃疡性结肠炎知识、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经济收入少(OR分别为3.40、3.23、2.97、2.6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影响因素复杂,通过对文化程度低患者反复讲述加强家庭支持、实施健康教育、选择适当的给药方式及药物剂型、根据患者实际经济状况选择具有成本/效果比值高药物以提高其依从性。

  • 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

    作者:王晓佳

    目的:探索胺碘酮不同给药方法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恶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胺碘酮药物3~5mg/kg静脉注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静脉注射治疗基础上联合胺碘酮口服给药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两组患者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4h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及其家属满意率方面,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胺碘酮静脉注射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恶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好,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并降低复发率,并且安全性以及患者满意度较高。

  • 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

    作者:陈广湛;李月弟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托普利联合安体舒通治疗20天,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7%(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所有疗程。结论:卡托普利、安体舒通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治疗效果显著。

  • 慢性肾脏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他汀类药物干预

    作者:赵森;秦明照

    慢性肾脏病(CKD)是绝大多数肾脏疾病包括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小管、肾血管性疾病及继发于高血压、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的肾脏病的临床统称,已成为广受关注的焦点。据统计,目前美国约有8百万CKD患者[1],欧洲人群肾脏病的发病率则更高[2]。我国近10年也有相关研究,“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群中CKD患病率为10.83%[3]。CKD已被认为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近些年关于他汀类药在CKD及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将对血脂异常的CKD患者他汀类药物应用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 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应分析

    作者:苏鹏涛;杨华东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效果和佳方案。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10月我院择期进行上肢手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I组给予0.375%罗哌卡因,II组给予0.5%罗哌卡因,对比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差异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II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 多烯磷脂酰胆碱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作者:苏渊金;邹营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在预防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护肝作用。方法:将乳腺癌术后首次化疗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化疗首日开始每日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护肝,对照组30例单用化疗。观察比较化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化疗前两组ALT、TBI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治疗组ALT、TBIL均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减轻乳腺癌术后化疗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

  •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杨新波

    目的:探讨华蟾素胶囊对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63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西药组30例,西药组采用口服硫酸吗啡,治疗组口服华蟾素胶囊,对比两组治疗癌性疼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效时间、生活质量以及KPS和NRS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9%,西药组为86.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平均起效时间为(11.4±4.7) min,西药组为(29.6±5.61)min,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体重相比,治疗组体重增加率为87.9%,高于西药组60.0%(P<0.05)。两组KPS评分和NR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蟾素对癌性疼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不良反应低。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静脉溶栓药物疗效的比较

    作者:王忠明;马艳艳;姜嫱芝;王淑萍;王东颖

    目的:研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静脉溶栓药物的疗效及副反应的比较。方法:随机分组选用114例ASTEMI用重组链激酶(r-sk)及124例ASTEMI用尿激酶(UK)分别做全身静脉溶栓,比较疗效及副反应。结果:r-sk与UK在治疗ASTEMI的再通率分别为81.6%、69.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副反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r-sk血管再通率高,是治疗ASTEMI有效安全的溶栓药物。

  • 多吉美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张任;赵黎

    目的:探讨分析多吉美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以来转移性肾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吉美治疗,实验组给予白细胞介素-2联合多吉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19.0%(8/42),完全缓解率为16.7%(7/42);实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33.3%(14/42),完全缓解率为26.2%(11/42)。实验组有效率和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药联合应用没有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发生,但两药的常见不良反应依旧存在。结论:多吉美联合白细胞介素-2能够提高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但不良反应的发生无减少,治疗过程应注意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防,以提高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雷钟情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单用达克宁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复发率、和治疗前后的临床体征情况。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的总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51.67%,显著高于对照组38.33%,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白带增多、黏膜充血、疼痛、涂片结果阳性等临床体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体征例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的复发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氟康唑联合达克宁栓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效果明显,且安全性也较高,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用药提供了指导。

  • 奥拉西坦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辉;韩玉明;张笑雨;张慧

    目的:通过与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奥拉西坦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110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应用胞二磷胆碱钠1.0g,,静点,每日1次,红花注射液100mg静点,1/日,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液,4.0g,静点,每日1次,疗效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7%,显著高于对照组72.5%,P<0.01。结论:奥拉西坦联合红花注射液具有活化脑细胞、改善脑供血,促进智力和瘫痪肢体恢复功效。

  • 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降脂疗效

    作者:张光民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降脂疗效及血脂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降脂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脂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降脂效果显著,全面改善各项血脂指标。

  • 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在妊娠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蓝明永

    目的:探讨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在妊娠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住院治疗妊娠高血压孕妇的资料,从中选取48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硫酸镁解痉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甲基多巴联合拉贝洛尔,每10分钟调整药物剂量,以快速控制血压至140~150/90~100mmHg,每5小时监测一次孕妇的心脏指数及外周阻力,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两组孕妇平均动脉压、脐血流、24h尿蛋白及外周阻力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心脏指数得到提升,较治疗前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孕妇治疗后出现相关不良反应,基本无明显差异。结论:拉贝洛尔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明显改善母婴结局。

  • 莲芪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白燕;温俊邦

    目的:探讨莲芪胶囊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组加服莲芪胶囊,对照组加服平消胶囊。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KPS积分、CD4+、CD4+/CD8+比值、NK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莲芪胶囊能增强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放射增敏剂甘氨双唑钠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作用#

    作者:陆小军;张晶晶

    目的:研究甘氨双唑钠(CMNa)对鼻咽癌放射治疗的增敏作用和不良反应。方法:4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增敏组(放射治疗+CMNa)20例,对照组(单纯放疗)20例,两组放射治疗方法和剂量相同。对照组病例进行常规放疗治疗,增敏组采取常规放疗同时使用CMNa。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增敏组治疗结束时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的完全消退率(CR率)或部分消退率(PR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增敏组鼻咽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达到CR和PR时所需要的放疗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MNa合并放疗治疗鼻咽癌有增敏作用,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探讨血必净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美芬

    目的: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热治疗中血必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于我院诊断为恶性肿瘤伴发热患者130例,按其诊治顺序进行编号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芬必得口服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血必净注射液静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临床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治疗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20例,治疗有效率为69.23%,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38%明显高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08%,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发热治疗中,血必净临床治疗疗效确切、显著,不良反应少,退热效果稳定。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

    作者:陆俊沛;黄剑辉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我院无症状颈动脉斑块患者75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法分组。A组接受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接受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用药1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的差异性。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发现,B组患者TG、TC等指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现,B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均明显小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在调节血脂水平的基础上逆转颈动脉斑块的发生和发展,对减少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导致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王春秀

    目的:分析导致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开展血流感染预防提供可靠地相关资料。方法:362例外周静脉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数据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可能引起患者导管PICC置管后出现血流性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置管时间、外周血象、穿刺次数、化疗的次数以及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等6种情况在有无血流感染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外周血象、化疗次数、穿刺次数、管置时间、糖尿病是PICC置管引起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本项研究认为导管PICC置管导致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是临床患者的年龄、化疗次数、外周血象、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和患者是否伴有糖尿病疾病,临床应加强以上因素的预防,从而降低导管PICC置管患者的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病率。

  •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张慧;吴琼娅;黄琴;向春艳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相关的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期选择120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导致肺部感染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结果:排痰不畅及误吸、侵入性操作、意识障碍、激素和抗生素长期使用、营养不良和患有肺部原发病均为引起神经外科NCU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各项有效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NCU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应用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作者:徐冬梅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产妇400例,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母婴床分开护理。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作为评定产妇抑郁程度的工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的抑郁评分(SDS)、焦虑评分(SAS)、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非别是(31.7±3.3)分、(32.2±3.9)分、(11.1±1.1)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及入院时的评分(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更适应现在产妇的需求,能有效减少产妇焦虑抑郁情况发生,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服务的综合素质。

  •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的探讨

    作者:郑宝玲;吴美霞

    目的:探讨重症心力衰竭(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护理方式。方法:108例HF患者,男65例,女43例,年龄41~85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在65%~90%者,遵医嘱给予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精心护理,护理方式包括:无创呼吸机使用的指导和观察、上机前的解释沟通和告知、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等。结果:108例HF患者经药物和无创呼吸机治疗3~9d,平均(7.2±2.7)d,好转脱机99例,3例死于心律失常(室颤),4例病情加重,给予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病情好转,2例死于多个脏器衰竭,主要并发症是胃肠胀气和排痰不畅。结论:重度HF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已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应用时要注意原发病的有效控制,监测电解质;对患者认真细致的观察和护理是保障此项治疗顺利进行的的关键。

  • 心理护理对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

    作者:刘颖;马博聪;张红斌;赵明;杨春洁;高芳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状动脉慢血流(CSF)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80例CSF患者,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阳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治疗及护理。出院时再次行SAS和SDS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CSF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效果的观察与成本探析

    作者:王爱民;郑筱芳;肖思瑜

    目的:观察和探析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手术室使用后的2938件眼科器械的处理方式,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室使用后的3473件眼科器械的处理情况,设为观察组。两组器械的类型、使用情况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使用优化摆放后进行清洗,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清洗方式。结果: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7.33%,对照组为83.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经五倍放大镜检测,观察组的合格率为95.33%,对照组为81.33%,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损耗率为0.24%,对照组的则为0.55%,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化摆放后大大提升了对眼科器械的保护程度,又不影响清洗效率,进而有效控制医疗成本。故优化摆放方式对眼科器械清洗效果具有积极的价值。

  • 血清CRP及LDH联合检测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判断中的价值

    作者:胡晓敏;刘坤;谭聪

    目的:观察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轻度:30例,中度:28例,重度:32例)和34例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患者(P<0.05),而轻、中度患者两种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清CRP和乳酸脱氢酶是急性颅脑损伤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 81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临床分析和治疗

    作者:罗砚馨

    目的:探讨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取特殊部位子宫肌瘤患者共81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62例,无临床症状19例。进行手术治疗后,总体恢复良好。结论:早期发现、治疗,能够避免子宫肌瘤增大而增加手术难度及并发症的发生。

  • 剖宫产术产后出血原因及防治分析

    作者:刘桂英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后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行剖宫产手术的的760例产妇中30例出现产后出血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本院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情况比较,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出血量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造成孕妇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剖宫产手术、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切口裂开以及凝血功能障碍等。对于存在宫缩乏力或胎盘因素的患者提前做好预防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在治疗产后出血症中,可采取压迫止血、B-Lynch缝合术等治疗措施,必要时可进行子宫切除手术,以保证产妇的生命安全。

  • 儿童外伤性脑梗死15例诊治分析

    作者:尚杰雄

    目的:研究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唐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5例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15例患儿均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受伤程度与临床体征不成比例,均于伤后24h内出现迟发性偏瘫,48h内CT扫描发现脑实质内梗死病灶。15例患儿除1例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外,其余14例均采用保守治疗。结果:9例患儿住院20~35天后痊愈出院,6例有肢体运动不适的患儿继续在门诊康复治疗1~3个月,出院后对患儿继续随访6个月,15例恢复良好,未出现残疾、智力障碍等并发症,有1例患儿由于梗死灶范围较大,而遗留下右手手指精细运动稍差。15例患儿6个月后复查颅脑CT,12例恢复正常,3例原病变区遗留有软化灶。结论: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疗效关键在于早期针对性治疗,而及时CT检查与复查是早期明确诊断从而早期治疗的有效的手段。

  •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效果

    作者:李国春;勇超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30例确诊为严重烧伤患者休克期并发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与对照组(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一周为一个疗程。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如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心率(HR)、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率及病死率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两组病患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病患在WBC、HR、PLT及病死率方面与对照组有着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严重烧伤后休克期并发脓毒症的病患而言,采用常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疗效分析

    作者:李鸿;姚晶;罗德富

    目的:观察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根据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将SAP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27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感染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之间平均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对于SAP治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 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伟邦

    目的:评价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例胃间质瘤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去我院同期收治的6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管拔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具有较短的手术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级较少的术中出血量,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瘤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胃管拔出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HIV感染者行腹腔镜手术对主要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观察

    作者:邓建宁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在行腹腔镜手术时其主要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为HIV病毒感染者手术治疗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手术的16例胆囊疾病患者做研究对象,将其根据HIV阳性与否分为观察组8例,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诊为HIV感染阳性;对照组8例,HIV检测感染为阴性。两组患者采用择期手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于术前1d、术后3d、7d检测血常规、白蛋白及CD3、CD4、CD8、CD4/CD8百分比情况。观察组采用bDNA方法检测HIV-RNA,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7天外周白细胞总数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CD4差异显著。观察组术后3天CD4值显著低于术前1天、术后7天,差异显著。对照组术前后CD4无显著差异。两组CD4/CD8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HIV感染阳性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其主要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可被短暂轻度抑制,对手术安全影响轻微,术前检测CD4可作为提高手术安全性的评估指标。

  • 经后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管哑铃型肿瘤25例分析

    作者:熊健;许永涛;佘远举

    目的:探讨研究经后路一期手术切除腰椎管哑铃型肿瘤的术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收治25例行经后路一期手术治疗的腰椎管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诊治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完全切除,均经手术证实确诊为腰椎管哑铃型肿瘤,其中神经鞘瘤20例,5例神经纤维瘤。手术时间1.5~4.5h,出血量80~350ml,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年,行MRI复查,腰椎恢复良好,无肿瘤复发病例,基本都能生活自理。结论:经后路一期手术切除是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

  •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卜波;陈桂华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到2012年9月在我院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4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治疗,46例患者在手术后下床时间为5~18d,平均为(6.2±1.4)d;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5~31d,平均为(19.3±3.5)d;患者出院随访6~12个月,其优良率为97.8%。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置换术进行治疗,可以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显著的提高。

  • 尼麦角林在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黄淮;孙志华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在老年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方法:96例慢性血管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10mg尼麦角林,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多普勒观察患者大脑中动脉(MCV)、椎动脉(AV)治疗前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收缩期血流速度(VP),并计算脉动指数(PI),评价尼麦角林对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多普勒观察治疗组患者MCV、VA治疗后Vp、VE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P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应用于慢性脑血管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 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作者:王淑侠

    目的:观察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对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给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退热、退疹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在退热、退疹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痰热清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有协同作用,安全有效。

  • 严重交通事故致外伤性肝破裂86例临床分析

    作者:许喜崇;赵象文;张建东;赖智权;许宇铃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交通事故致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严重交通事故致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措施,分析治愈情况。结果:临床特点:①闭合性肝损伤比例82.56%明显高于开放性损伤比例17.44%,差异显著(P<0.05);②伴发伤中肋骨骨折、胰腺及脾脏受损比例高于其他损伤部位;③AAST分类中,76.53%的患者属于Ⅰ级、Ⅱ级,其中Ⅰ级损伤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级别,差异显著(P<0.05)。经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后82例痊愈,治愈率95.35%,术后6例(6.98%)发生血肿、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对症治疗后痊愈。结论:交通事故伤者外伤性肝破裂要及时诊断,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 活血及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AQP4和PA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曾侠林;艾华;张君

    目的:探讨活血及利水中药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AQP4和PAR-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将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活血组和利水组,每组40只,采用免疫组法测定AQP4和PAR-1蛋白表达。结果:APQ4和PAR-1表达假手术组较低,模型组表达1d明显提高,3d为高点,5d仍具有较高水平;活血组和利水组大鼠各时间点PAR-1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4和PAR-1蛋白表达具有显著性正相关性。结论:活血及利水中药能改善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水肿。

  • 川穹嗪改善Aβ1-42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实验研究#

    作者:付晖;肖建民

    目的:探讨川穹嗪对于Aβ1-42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避暗实验、跳台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通过胞内钙影像测定胞内钙浓度变化。结果:避暗实验和跳台实验均表明,高中低剂量组的川穹嗪与模型组相比,能显著增加潜伏期,减少错误次数(P<0.05);胞内钙影像结果表明,在有钙或无钙外液两种情况下,川穹嗪均降低海马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结论:川穹嗪可显著改善Aβ1-42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川穹嗪降低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调节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可塑性和信号传递有关。

  • 食管癌细胞中CHK2-T68蛋白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洁;祝淑钗

    目的:探讨RNA干扰53BP1、MDC1蛋白表达对体外食管癌Eca109细胞中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HK2-T68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野生型Eca109细胞、利用RNA干扰技术构建的低表达53BP1或MDC1的稳定转染Eca109细胞、及空质粒转染Eca109细胞分别接种至六孔板内,待细胞贴壁生长后,给予5Gy γ射线照射,照射后0~12h收集细胞。应用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4组细胞在照射后各时间点CHK2-T68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上述4组细胞CHK2-T68蛋白的表达在照射后1h内上升,之后逐渐下降,至照射后12h降至基础水平。空质粒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53BP1或MDC1转染组CHK2-T68蛋白的阳性表达细胞数下降较为明显(P<0.05),但是两组的变化趋势同正常组,53BP1转染组CHK2-T68蛋白的表达峰值低于MDC1转染组(P<0.05)。结论:低表达53BP1或MDC1,使照射后体外食管癌Eca109细胞中CHK2-T68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

    关键词: 53BP1 MDC1 CHK2-T68 RNA干扰
  • 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建立的探讨

    作者:刘春涛;王悦华

    目的:探讨建立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临床决策流程方案的方法。方法:以现有的胆囊结石治疗的诊疗规范、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为依据,针对特定临床决策问题“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筛选决策条件、行动(治疗方案),提取决策规则,建立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结果:共筛选出7项决策条件和7种治疗方法,建立了包含19组规则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结论:所建立的临床决策流程方案基本上能够涵盖胆囊结石治疗方法选择的常见的临床情况。

  • 医学英语教学中师资分析及学生现状的初步探讨

    作者:王吉云;马志敏;李志明

    随着医学迅猛进步的发展,医学文献、国际医学会议、医学书籍以及交流学者访问已成为跟进医学进展的主要途径。而医学的国际交流语言主要是英语,这成为当代的医学生了解医学前沿进展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及应用医学英语的关键。目前大多数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英语课程,分为大学本科医学英语教学和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是一种学术英语,不同于普通英语,虽然课堂教学的原则是相通的,但是,其教学与普通英语教学还是存在诸多不同,不能简单将普通英语教学法应用到医学英语教学中。既往的医学英语教师的经历显示,医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1~3]。

  • TOSOH HLC-723 G7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性能评价

    作者:姜明建;黄珍珍;翁镔;车思思

    目的:评价日本TOSOH HLC-723 G7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方法: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指南文件,对TOSOH公司HLC-723G7糖化分析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LAC)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生物参考区间及携带污染率进行了验证,并与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CV批内<1/4Tea(CLIA’88),CV批间<1/3Tea(CLIA’88);实验结果准确度平均偏倚(SE%)在1.114%,符合卫生部允许的偏差范围;各项目可报告范围试验测定值结果与预测值接近,重复试验各项目结果相关性好( r 2=0.9986),线性理想(斜率接近1);生物参考区间与厂商提供的性能指标相符;携带污染率低于1%。结论:TOSOH G7糖化分析仪对于糖化血红蛋白(HBLAC)的检测,在精密度、准确度、生物参考区间、线性范围和污染携带率等五个方面均达到了临床检验的要求。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的相关因素及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王方勇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抗核抗体,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选择9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80例健康人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自身抗体总阳性率为48.6%,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7.3%)和健康对照组(2.5%)。自身抗体阳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47.3±15.5)大于自身抗体阴性组(38.1±14.9)(P<0.05)。自身抗体阳性组中肝纤维化发生率(68.6%)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48.1%)(P<0.05)。但两组间性别构成和HCV RNA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慢性丙型肝炎的诊治和病情评估。

  • 老年人痰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情况分析

    作者:杨安芳

    目的:分析老年人痰液细菌培养及耐药性情况,将科学合理的依据提供给诊断、治疗临床疾病和运用抗菌药物方面,从而促进临床疗效的显著提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的痰夜标本的痰夜培养和耐药结果资料。结果:老年人痰液细菌培养结果表明,耐药率高的为铜绿假单胞杆菌,其次为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在痰液耐药性方面,耐药率高的为青霉素类,其次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结论:临床有效检测致病菌的耐药性并将其向临床医务工作人员通报有利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临床用药进行有效的指导。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水平测定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郭媛;陈晖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其相关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之间收录的112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观察组,并按照其体重分为观察1组(非肥胖)和观察2组(肥胖),并选取同期到我院体检的120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并按照其体重分为对照1组(非肥胖)和对照2组(肥胖),分别测定4组血清中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变化。结果:通过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测定分析,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比较无明显的差异,但是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游离脂肪酸的水平与BMI、腰围、TC、LDL-C和总睾酮呈现正相关性,与HDL-C和M120-180呈现负相关性。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的高于正常人,并且含量与患者的BMI、腰围、TC、LDL-C和总睾酮呈现正相关性,而与HDL-C和M120-180呈现负相关性。

  • 丹参酮ⅡA治疗ACS患者预后影响研究启动

    作者:

    一项由广东省中医院牵头,近20家医院共同参与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影响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正式启动,这是国内首个关于植物来源单体化药注射剂用于ACS患者PCI治疗的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评价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预处理对ACS患者围PCI治疗期心肌损伤、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的影响等。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危及生命。中医中药治疗AMI的临床实践中尚存问题,有关AMI的中医临床研究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等多重因素令中医治疗措施难以进入有关现代AMI诊疗指南,因此加强中医药的基础及理论研究、明确药理作用,才能提高中药治疗效果。丹参酮ⅡA磺酸钠前期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抗炎、调脂、清除自由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按照循证医学和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的要求,这项研究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提供循证依据,为从事心血管病的医务人员提供更规范的治疗策略。

  • 碘克沙醇的安全性再度得到临床证明

    作者:

    近日,《英国放射学杂志》全文发表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徐亚伟教授牵头的中国患者使用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的上市后监测研究临床试验结果。研究表明,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在中国人群中是一种安全性和耐受性好的对比剂。碘克沙醇的安全性再次得到了证实。更为重要的是,该项临床试验入组人群为常规进行各项需要对比剂注射的患者,并且患者来自95个不同的中心,这也保证了该试验应用于临床的适用性、可靠性极高,发生偏倚的可能性降至了低。因此,试验结果对指导临床工作者从选择性使用碘克沙醇转变为常规使用碘克沙醇提供了依据。目前我国心血管病介入诊疗中广泛使用的是以碘克沙醇为代表的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作为一种新型的非离子型、等渗的双体含碘造影剂,不会引起血浆渗透压的改变,减小细胞形态和血管舒缩改变,减轻病人的不适和不良反应。由于缺少中国人群的安全性数据,有必要进行一个大规模的研究进行收集。在徐亚伟和吕滨教授的协同组织下,在95个研究中心共入组了20185例中国患者使用碘克沙醇,成为目前全球大规模的对比剂相关临床研究。

  • CFDA部署2014年药品监管重点任务

    作者:黄宏星

    2月27~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CFDA)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药品监管工作会议上,研究部署了2014年药品监管重点任务。CFDA张勇局长出席会议并从七个方面对进一步做好药品监管工作强调了明确要求:(1)要充分认识药品监管工作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维护药品安全的使命感、责任感。(2)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聚焦重点难点化解风险隐患。(3)要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稳步构建保障药品安全的长效机制。(4)要清醒认识药品监管工作的复杂性,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药品监管队伍。(5)要正确理解监管和服务的关系,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6)要主动适应药品监管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能力。(7)要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吴浈副局长提出5点明确要求:(1)各地要按照总局部署的重点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继续围绕非法中药提取物、化工原料生产药品制剂、非法包材和辅料、网上违法售药、中药材市场等突出问题,开展打击整治工作。(2)在监管工作中,要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信心,要积极主动,敢于出击、敢于坚持、敢于担当。(3)要针对本地区特点,明确工作重点,不放过任何案件线索,紧抓不放、一查到底、坚决查实、处理到位。(4)要抓住《药品管理法》修订契机,针对药品监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度缺陷,着力开展药品监管制度研究,积极主动地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5)要加大宣传力度,坚决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舆论引导,逐步占领社会舆论阵地,树立全系统监管为民,科学、公正、权威的形象。

中国医药导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4 06 07 08 09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