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 중국약물응용여감측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8157
  • 国内刊号: 11-522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0-623
  • 曾用名: 药物与临床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代红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川芎嗪对脑缺血大鼠梗死区周围纹状体增殖细胞分化的作用

    作者:王任翔;邱芬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梗死区周围纹状体增殖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 h分别腹腔注射川芎嗪20、40、80 mg·kg-1(1次·d-1,21 d),各组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 mg·kg-1,1次·d-1).术后21 d取脑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梗死区周围纹状体BrdU+/NeuN+和BrdU+/GFAP+双标细胞数.结果:缺血模型组和川芎嗪低、中、高剂量组梗死区周围纹状体BrdU+/NeuN+双标细胞分别为(25.09±10.67)%、(45.23±11.61)%、(66.11±10.73)%和(69.51±10.15)%,川芎嗪中、高剂量组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中、高剂量组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相应区域未见BrdU+/NeuN+双标细胞及BrdU+细胞.缺血模型组和川芎嗪低、中、高剂量组梗死区周围纹状体BrdU+/GFAP+双标细胞分别为(27.51±13.61)%、(31.84±11.28)%、(34.29±18.41)%和(33.38±12.99)%,川芎嗪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假手术组相应区域未见BrdU+/GFAP+双标细胞及BrdU+细胞.结论:川芎嗪对脑缺血大鼠梗死区周围纹状体增殖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有促进作用,但对向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作用不显著.

  • 莫西沙星在肺炎大鼠血液及肺组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李奕;成熙;曹玉书;徐世林;童皖宁;官振标;卓安山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灌胃给药在肺炎大鼠血液及肺组织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建立肺炎链球菌肺炎大鼠模型,莫西沙星按照42 mg·kg-1灌胃给药,采用微透析技术对肺炎大鼠的血液及肺组织同步取样,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莫西沙星游离药物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血液中游离药物浓度Tmax为(1.00±0.00)h,Cmax为(4.83±0.05)mg·L-1,肺组织内Tmax为(0.95±0.10)h,Cmax为(4.84±0.02)mg·L-1.之后两者同步下降,莫西沙星在肺组织内的穿透率为(1.256±0.321).消除半衰期(t1/2)在血液内为(2.16±0.12)h,肺组织内为(3.27±0.48)h(P<0.05).血液及肺组织的AUC(0-inf)分别为(16.94±1.52)mg·h-1·L-1和(18.57±1.17)mg·h-1·L-1(P<0.05).分布系数(AUC肺/AUC血液)为(1.216±0.041).结论:在该剂量条件下,莫西沙星灌胃给药后,在肺炎大鼠肺组织的穿透率高,血液及肺组织内的游离药物浓度较高,远超过了低抑菌浓度和防耐药突变浓度,可以有效清除肺炎链球菌,获得较好疗效.

  • 急性肺损伤ACE变化及地塞米松的拮抗作用

    作者:翁翠莲;刘庆华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ET)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的影响,为临床ALI的药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4只3个月龄雄性白兔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ET组(B组),地塞米松+ET组(C组).用静脉注射ET 700μg·kg-1方法制作ALI模型,C组在ET注射前给予地塞米松(5 mg·kg-1)干预,在实验0、0.5、1、2、4 h行血氧饱和度(PaO2/FiO2)和血清ACE检测.结果:B组PaO2/FiO2在0.5 h降至低为(265.4±70.2)mm Hg,随后逐渐升高,血清ACE活性在0.5 h升高至(68.39±6.29)u·mL-1,在1 h达到峰值(80.13±12.97)u·mL-1,2 h开始逐渐下降.C组PaO2/FiO2也呈现下降趋势,血清ACE活性呈现升高趋势,与B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塞米松可通过对血清ACE活性的抑制,对ET所致ALI产生一定的保护性作用.

  • 1例急性胆管炎患者的用药分析及药学监护

    作者:王丹;王燕萍;张帆;张建萍;武新安

    1例71岁女性患者,因"间断高热、寒战、呕吐2个月余加重1周"入院,既往曾3次行胆囊手术,入院诊断为急性胆管炎.入院后禁食水、胃肠减压,行胆总管探查及引流术,给予抗感染、预防应激性溃疡、保肝及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临床药师对该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在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保肝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用药建议,与医生积极沟通并得到了认可.经过18 d的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1例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肺癌患者的药学监护及分析

    作者:谢婷婷;王东晓

    1例58岁男性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因"确诊肺腺鳞癌2个月"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患者血常规和血生化正常,给予吉西他滨(1.8 g,d1,d8)+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30 mg,d1-7)+卡铂(0.4 g,d1),同时给予护肝、护胃和止吐等对症治疗.临床药师结合诊治指南并与医生积极沟通,应关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的使用剂量及疗程,同时在化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治疗期间,患者并未出现不适症状,嘱其出院后定期复查、随访.

  • 中国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策略的系统评价

    作者:杨静;宋虹漪;韩璐;杨春松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全面收集国内有关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策略的文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3604例患者.依从性提高措施包括教育干预(n=13)、护理干预(n=10)、行为干预(n=3)、患者父母心理干预(n=1)、品管圈模式(n=1)、电话随访(n=1).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干预之后能有效提高患儿依从性.结论:国内未成年癫痫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提高策略研究结果样本量不大,随访周期较短,建议在未来研究中开展大样本、长时间随访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可以提高我国抗癫痫药物服药依从性的干预措施,为合理用药提供研究证据.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疑致过敏性休克1例

    作者:陈芬;李秀池;徐克明

    1例63岁女性患者,因右眼间断胀痛1年伴视物模糊加重20 d入院.既往左眼无光感1年余,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第1天给予降低眼压、营养神经、活血治疗,在第2天继续静滴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 min后患者出现嘴唇麻木、口唇发绀、胸腹部疼痛、尿急、气促.立即进行气道插管、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静推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静滴多巴胺注射液、碳酸氢钠注射液,经1小时40分钟积极抢救,患者仍未恢复生命体征,宣布患者临床死亡.

  • 氟尿嘧啶致严重口腔黏膜炎1例

    作者:邓杰;殷家福;杨柱梅;沈志强

    1例38岁女性患者,清宫术后5个月余,病理检查结果为"侵蚀性葡萄胎".术后末次氟尿嘧啶注射液单药化疗后,主因严重口腔黏膜炎3 d入院.入院诊断为"侵蚀性葡萄胎Ⅲ期低危化疗后"、"严重口腔黏膜炎".患者口腔黏膜多处破溃严重,少许出血点,无法进食,口齿不清,初始治疗给予康复新液(10 mL,bid,po),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4000 IU,qd,外用)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肠外营养及相关感染指标检测,加强口腔清洁.3 d后患者口腔黏膜炎有所好转,继续原方案治疗.6 d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可进流食,停用肠外营养药物.14 d后患者情况基本恢复正常,口齿清晰,可正常进食,当日出院.

  • 盐酸特拉唑嗪致尿失禁1例

    作者:肖彦革;张倩影;汤智慧

    1例54岁女性患者,因高血压伴肾上腺增生给予盐酸特拉唑嗪(2 mg,qn).用药第7天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未予处理.剂量加倍(2 mg,bid)后第2天患者出现尿失禁.剂量减半后(2 mg,qn)第3天,患者尿失禁症状逐渐缓解,但尿频、尿急等症状持续存在.停药24 h后,患者尿频、尿急等症状完全消失.

  • 干扰素致间质性肺炎合并多发性神经损伤案例分析

    作者:王艳丽;焦萍;朱曼

    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增多症使用干扰素近40 d.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高40℃,咳嗽剧烈,伴咯粉红色黏痰,上午较重,伴前臂疼痛,周身不适,肢体感觉异常,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稍有改善,但出院后仍有低热、咳嗽.之后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给予抗炎、祛痰及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患者自觉乏力,体质量下降10 kg,后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0 d,患者咳嗽减轻,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入院后考虑为干扰素导致的药源性肺损伤及神经损伤,给予泼尼松治疗3 d后,患者乏力、指端麻木感减轻;8 d后患者无乏力,指端麻木感明显减轻,复查胸部影像较之前吸收明显,患者出院.

  • 糖皮质激素疑致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

    作者:任远勤;王哲;张莉;张成栋;舒鹤

    1例67岁男性患者,因"进行性排尿困难伴双下肢麻木、无力5 d"入院,诊断为脊髓炎.既往体健,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大剂量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冲击治疗,后逐渐减量改为小剂量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第26天,患者出现腹痛、腹泻症状,查血淀粉酶升高(553 U·L-1),腹部CT示胰腺略饱满,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排除原发疾病及其他用药等诱发因素,考虑急性胰腺炎为甲泼尼龙相关不良反应,遂停用甲泼尼龙片,同时给予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乌司他丁、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qd)等药物治疗胰腺炎.后因胰腺炎发展迅速,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于第34天放弃治疗出院.

  •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尹航;于倩;戴维群

    目的:了解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病历381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单次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是否标注滴速及冲管、安全性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超剂量用药率为16.27%,溶媒不适宜率为24.67%,适应证不适宜率为16.80%,联合用药率为44.88%.结论: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95例万古霉素用药点评分析

    作者:南楠;孙艳

    目的:了解我院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我院2016年1–12月使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信息进行采集,共计纳入95例患者,对其科室分布、病原菌检测、疗效、血药浓度监测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5例患者科室分布中,以血液科(14.74%)及骨科(13.68%)万古霉素的使用率高;病原学送检率为78.95%;治疗有效例数为86例(90.53%);监测血药浓度9例(9.47%).结论:我院万古霉素使用情况基本合理,需加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促进其合理应用.

  • 2012–2016年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应用及与细菌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徐德铎;陈险峰;张莉;周洵;金晓玲;陶霞

    目的:探讨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其耐药率的相关性,为提高碳青霉烯类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统计2012–2016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消耗金额、使用频度、占全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占比和4种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并将耐药率与使用频度占比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12–2016年期间,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增长了97.6%,总使用频度增长了111%,使用频度占比提高了41.5%,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的使用频度占比呈显著正相关(r=0.888,P<0.05),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与碳青霉烯类的使用频度占比之间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碳青霉烯类的使用对部分革兰阴性菌的耐药率变化影响较大,其临床应用需要加强管控.

  • 药物咨询中206例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燕荣;甄健存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咨询中发现的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案例,来提升咨询水平,为更好地指导患者合理用药、警示临床甄别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用药咨询中心2014–2016年间记录的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案例,对咨询者年龄、性别、就诊科室、药物相互作用分类、药物品种、疾病诊断等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案例分析,总结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206例,40岁以下(含40岁)占24.27%,40岁以上占75.73%.涉及临床科室12个.药物代谢动力学相互作用126例(61.17%),药效学相互作用80例(38.83%).结论:通过药物咨询这一有效平台,可以及时避免与纠正一些潜在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用药咨询中心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的有效屏障.

  • 我院7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董莫然;徐丹;万里燕;魏建英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2–2016年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共计718例ADR监测报告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结果:718例ADR中,临床医护人员填报率28.41%,药学人员填报率71.59%;发生ADR患者女性(54.04%)略高于男性(45.96%);患者平均年龄(63.4±1.1)岁,老年患者发生率高;涉及的药物分类中,抗感染药物所致ADR发生率高(315例,37.59%),其中头孢类抗感染药物多(134例);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所致ADR发生率高,占58.77%;ADR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占比多(47.59%).结论:我院ADR监测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临床提供了ADR方面的相关信息支持,进一步达到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 66例静脉滴注莫西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计紫超;赵环宇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所致ADR报告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所致ADR报告,共计66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66例ADR报告中,男性患者35例(53.03%),女性患者31例(46.97%),平均年龄(67.33±20.12)岁;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多(31.87%),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26.09%)、肝胆系统(14.49%)等;早出现症状者为首次给药10 min后,迟为给药2周后;严重不良反应报告2例,表现为药物性肝损害(1例),谵妄、躁动、四肢抽搐(1例).结论:静脉滴注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多轻微、可逆,但仍需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足够重视,加强用药监护,保证用药安全.

  • 药师角度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评价与分析

    作者:安胜男;张婉璐;任文静;付桂英

    目的:评价我院近5年各科室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利用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系统统计近5年上报的不良反应报告,共计765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ADR种类等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765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种类高依次是抗感染药、肿瘤用药、营养支持用药和肝脏疾病辅助用药,严重和新的ADR分别是18例和2例,中药注射剂共12种,发生ADR时间短暂,且多见于老年人.结论:老年和女性是发生ADR高危人群,同时应警惕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和奥沙利铂引起的新的不良反应.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