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rug Application and Monitoring 중국약물응용여감측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8157
  • 国内刊号: 11-522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80-623
  • 曾用名: 药物与临床
  • 创刊时间: 200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郭代红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土槿乙酸B体外抗真菌活性及对白色念珠菌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

    作者:刘丽英;陈虹;高默杰

    目的:研究土槿乙酸B(PLAB)的体外抗真菌活性和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研究PLAB的体外抗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絮状表皮癣菌的活性。将白色念珠菌经不同浓度PLAB及氟康唑作用28 h后,经过皂化、提取未皂化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麦角甾醇的含量变化。结果:PLAB对白色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絮状表皮癣菌这三株菌株的MIC50分别为16、32、16μg·mL-1。PLAB能使白色念珠菌中的麦角甾醇含量下降(P<0.05),且含量变化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PLAB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通过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生物合成而发挥高效抗真菌活性。

  • 三七总皂苷中代表性皂苷含量测定方法学的建立及稳定性研究

    作者:陆燕;潘旭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三种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各种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以乙腈-水系统作为流动相,采用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三种成分的含量,并考察方法的专属性、线性、精密度和回收率;测定四种pH值溶液中三种皂苷成分的稳定性以及在高温、高湿和强光照射条件下,三七总皂苷粉末中三种皂苷成分的稳定性。结果: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在选定的梯度洗脱条件下,方法专属性良好,三种皂苷可有效分离和定量;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良好;精密度RSD值均小于2%;三种皂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8±0.60)%、(98.86±0.34)%和(100.19±0.64)%,方法准确性良好。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溶液状态下,三种皂苷的稳定性趋势基本一致,稳定性与pH值密切相关,在pH 1.2溶液中药物迅速降解,24 h含量即降低了约80%;而在pH 4.5溶液、pH 6.8溶液以及水中,三种成分的稳定性均良好,24 h内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在三七总皂苷粉末中,三种代表性皂苷对湿、热和光照均不敏感,10 d内含量基本保持稳定;但是在高湿条件下,粉末有一定的吸湿性。结论:所建立的液相方法准确、可靠,溶液状态下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稳定性与pH密切相关,随pH的降低稳定性变差,而在固体状态下则稳定性良好。

  • 临床药师园地栏目介绍

    作者:

    为了更好地积累与借鉴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经验,我刊特设临床药师园地栏目。
      主要刊载内容:1)各科临床用药的典型病例讨论;2)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妊娠、婴幼儿、器官移植等特殊人群的用药选择;3)疑难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讨论;4)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相关病例;5)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有借鉴意义的典型病例。

  • 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膜制备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霍中华;尹鹏;侯乐伟;吕盛;胡君;储著凌;栾荣刚;胡国强

    目的:探索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为后续进行体内相关研究打好基础。方法:将知母皂苷B-Ⅱ与聚乳酸(PLLA)按照不同比例制成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膜;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LC-MS/MS检测方法对纤维膜理化性质表征、生物相容性、缓释性能等进行测试;采用CCK-8法检测载药纳米膜缓释药物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2%的知母皂苷B-Ⅱ浓度为佳载药浓度;在制备载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的过程中,静电纺丝技术能保持两种组分各自的化学特征及物理性质;知母皂苷B-Ⅱ对纤维膜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两者相容性较好;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膜可有效释放知母皂苷B-Ⅱ,明显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活性,在48 h、72 h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母皂苷B-Ⅱ纳米纤维膜通过缓释药物可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

  • HPLC法测定人血清中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浓度及临床应用

    作者:黄晓会;刘艳;张健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二氢钾缓冲液(pH=3.2)(7.5∶92.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36 nm;柱温:30℃;进样量:25μL;二极管阵列检测。内标法定量,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互为内标。结果:去甲万古霉素低、中、高3个浓度(3.125、25.000、50.000μg·mL-1)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5%、102.2%、103.1%,万古霉素低、中、高3个浓度(3.125、25.000、50.000μg·mL-1)的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6.2%、100.8%、103.5%,日内精密度RSD小于3.24%,日间精密度RSD小于6.12%。结论:本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好,操作简便,符合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 临床评价栏目介绍

    作者:

    为了紧扣药物应用与监测主旨,关注临床热点药物发展动态,我刊将临床评价栏目设为重点栏目。此栏目主要刊载药物的临床研究、疗效观察、安全性评价、经济学评估、循证药学等内容。对于质量较高尤其是基金课题资助的稿件可以优先刊出,刊载周期为4~6个月。欢迎广大医、药、护及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 HPLC法测定薄荷苯酚软膏中苯酚的含量

    作者:蔡乐;白林;徐风华;任韡;王欢欢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薄荷苯酚软膏中苯酚的含量。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方法处理薄荷苯酚软膏,用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0∶4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71 nm,柱温:45℃。结果:苯酚在9~3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为0.68%(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薄荷苯酚软膏中苯酚的含量测定。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14年征订启事

    作者: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药学类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范围包括药物在临床研究与应用中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学评价,药理毒理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生物利用度研究等,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临床评价、实验研究、临床药师园地、不良反应调查、用药分析、药房管理、病例监测等。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 狼疮性肾炎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田书慧;任天舒;史国兵;赵庆春;丁宁

    1例女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入院后因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发肺部感染及消化道不适症状,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瑞巴派特片等治疗后症状改善,其后予以环磷酰胺及对症支持治疗。结合患者病情特点,药师对该患者进行全程药学监护,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同时对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出建议,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经对症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1例多种心血管疾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李一意;谢小云;魏文树;宋洪涛

    1例77岁女性患者,因反复胸闷、心悸15年,加重1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3级(很高危),高血压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胃窦溃疡。入院给予抗炎、抗血小板、调节血脂、止痛、房颤转复、降血压、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患者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血糖代谢紊乱、胃黏膜损伤、骨质疏松等症状,对甲泼尼龙片、盐酸胺碘酮、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考虑到埃索美拉唑可能与氯吡格雷存在代谢酶竞争,从而导致氯吡格雷抗栓效果不充分,临床药师建议将埃索美拉唑调整为泮托拉唑。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1例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徐丽婷;贾雄;杜慧;孙爱军;巩慧敏;贾正平

    1例22岁女性患者,因“恶心、呕吐、腹痛、胸闷3 d”入院,入院诊断为肝功能不全、重症心肌炎、肺部感染。临床药师在用药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药学监护,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不良相互作用、保肝药物的选择等,同时对患者出院带药、服药注意事项、定期复查项目等进行用药教育,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 1例股骨头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张晋萍;葛卫红;李园园

    1例59岁男性患者,因左股骨头置换术后肿胀疼痛10 d入院。患者3个月前行左股骨头置换术,近10天来切口部肿胀疼痛,并有脓性液体渗出。入院后行清创术+假体取出旷置术,并行脓液细菌培养。术后经验性给予左氧氟沙星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5d后脓液培养结果示:大肠埃希菌,临床药师根据药敏结果建议改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临床采纳。用药10 d后导管尖端细菌培养检出大肠埃希菌,CRP、N均较前明显上升;入院第20天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中介,临床药师再次会诊时建议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并行切口清创术。3d后,患者血常规逐渐恢复正常,病情得到控制。

  • 154例患者664次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分析

    作者:黄春燕;郭代红;朱曼

    目的:通过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监测数据的分析,探讨谷浓度有效范围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54例接受万古霉素药物治疗的患者,对664例次血清谷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平均血药浓度谷值(14.18±9.28)mg·L-1,处于有效浓度范围内的为204例次(30.72%),超过有效浓度上限、处于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有效目标浓度的有124例次(18.68%)。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监测例次及调整用药比例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结论:依据万古霉素的有效目标浓度值调整给药剂量,更适合个体化用药需求,对于复杂感染的患者必要时可突破当前有效浓度范围的上限。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开通优秀论文发表绿色通道

    作者: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有效性与安全性Meta分析

    作者:刘旭;蔡芸;朱亚萍;李娇

    目的:对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以“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尿路感染”等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全面查询国内发表文献的数据库,运用Rev Man 5.1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总样本量1110例,Meta分析结果为有效性、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细菌清除率的合并OR值分别为1.81(P=0.01)、1.67(P=0.002)、0.75(P=0.21)、1.70(P=0.10)。结果提示莫西沙星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细菌清除率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对莫西沙星口服及静脉两种给药方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口服给予莫西沙星治疗尿路感染的有效率及治愈率高于左氧氟沙星,而静脉给予莫西沙星有效率及治愈率与左氧氟沙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路感染治疗中,莫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疗效好,安全性好,但由于样本量小、研究质量不高、方法描述不详等,只能为临床研究提供低强度证据。

  • 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华;张红;邓小虎

    目的:评价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对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具有膝关节炎的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膝关节腔穿刺,注入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 mg与复方倍他米松7 mg,注射前及注射后4周与8周评估关节病变情况。结果:注射治疗4周与8周后患者关节疼痛评分、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4周及治疗后8周患者膝关节平均滑膜厚度分别为(6.7±2.0)、(5.8±2.2)、(4.2±2.3)mm,膝关节滑膜增厚明显减轻,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乃至8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复方倍他米松可减轻关节炎症,安全性较好。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致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作者:王秀菊;王晓;高文娟

    1例62岁男性患者,因肺癌接受TP方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400 mg,d1+注射用顺铂(冻干型)70 mg, d1-2,辅以康莱特注射液化疗。在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结束30 min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气喘、头晕、黑朦,BP 77/39 mm Hg,HR 152次·min-1,律齐。给予卧床休息、低流量吸氧、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 mg、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治疗,患者在用药后1 h血压恢复正常,用药10 h后心率也逐渐恢复正常。次日,患者继续应用注射用顺铂(冻干型)静脉化疗,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 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呋塞米联用致不良反应1例

    作者:李寅;孙成荣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肾病综合征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250 mL+呋塞米注射液40 mg,qd,ivgtt。输注至8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恶心、呕吐,伴腹痛、全身大汗、精神萎靡,测BP 95/70 mm Hg,HR 90~95次·min-1,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异丙嗪注射液(12.5 mg,im)、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iv)以及奥美拉唑注射液(60 mg,iv),20 min后测BP 120/80 mm Hg,患者继而出现寒战,T 39.5℃,给予物理降温,肌注柴胡注射液4 mL。患者仍述腹痛,尤以下腹部明显,给予导尿,1 h后腹痛缓解,恶心、呕吐消失,3h后体温下降,患者病情逐渐平稳。

  •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先后致皮疹、红细胞巨幼化及高敏综合征

    作者:梅昕;童波;郭玲玲;刘立民

    1例64岁男性患者,因癫痫反复发作口服丙戊酸钠(500 mg,bid)及拉莫三嗪(25 mg,qd)进行治疗,30 d后因发热、皮疹、抽搐、行走障碍入院。骨穿刺结果提示红细胞形态呈巨幼化,予氯雷他定(10 mg,qd,po)及复方甘草酸苷(60 mg, qd,ivgtt),停用拉莫三嗪,改用口服丙戊酸钠(早上750 mg,下午500 mg)抗癫痫,12 d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继续服用丙戊酸钠抗癫痫。2 d后患者皮疹及发热再次加重入院,予甲泼尼龙(40 mg,bid,ivgtt)、氯雷他定(10 mg,qd,po)及复方甘草酸苷(60 mg,qd,ivgtt),停用丙戊酸钠改用苯巴比妥钠(100 mg,bid,im)抗癫痫治疗,20 d后改为苯巴比妥钠(30 mg,bid, po),期间患者发热及皮疹消退、肝功能恢复,于第22天出院。

  • 2010-2012年武汉地区32家医院抗抑郁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贡雪芃;何泉;杜光

    目的:了解2010-2012年武汉地区抗抑郁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10-2012年抗抑郁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率、限定日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武汉地区抗抑郁药物用药总金额环比增长29.7%和11.4%。SSRIs及SNRIs类抗抑郁药物分别占用药总金额的50%和30%。用药总金额排序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文拉法辛、帕罗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复方制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的用药频度高。结论:2010-2012年本地区抗抑郁药物应用显著增长,SSRIs及SNRIs类抗抑郁药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作者:郭胜才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1994-2012年临床应用参麦注射液出现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进行整理,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ADR发生时间、既往过敏史、原患疾病、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系统、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86例ADR中,男性37例(43.02%),女性49例(56.98%),多数ADR发生在用药后30 min内。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类型较多,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机体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以过敏性休克为常见。结论:引起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因素较多,机制较复杂。应严格控制药品质量,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测,切实做到合理用药。

  • 2008-2013年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文献分析

    作者:黄惠明

    目的:调查他汀类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以“他汀”、“横纹肌溶解”为检索词,检索PubMed、CNKI、VIP数据库,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用药关联性、治疗与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4篇文献,合计59例患者。他汀类药物所致横纹肌溶解症多发生于70岁以上患者。乏力、肌痛是他汀类药物致肌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辛伐他汀引起横纹肌溶解发病率高,共35例(59.32%)。用药至发病短时间为12 h,长超过10年,多数累计用药时间大于1年。经过对症治疗后,45例痊愈,11例好转,3例死亡。结论:密切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他汀类药物对高龄、合并用其他调脂药的患者可能会增加肌病发生的风险,易出现肾功能损害,一旦出现横纹肌溶解,应立即停药,给予血液净化、碱化尿液、保护肝肾功能等治疗。

  •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影响因子新数据

    作者:

    据2013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杂志2012年的影响因子为0.894,在38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名列第4位;综合评价总分44.1,在38种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8位,在1930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688位。

  • 替加环素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作者:李昱霖;梁志欣;王彬;朱曼;骆海伦;陈良安;佘丹阳

    目的:提高对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的认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病例中患者一般情况、原患疾病、不良反应类型、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方法及转归等进行分析,同时报道1例使用替加环素后引起低血糖反应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10例替加环素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其中胰腺炎8例,腹泻1例,凝血功能异常1例。本文报道的1例78岁男性患者诊断为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机械通气过程中,痰培养多次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在使用替加环素静脉滴注后出现顽固性低血糖。结论:应用替加环素时,应高度警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安全用药。

  • 病例监测栏目介绍

    作者:

    病例监测栏目主要刊登关于典型病例的用药选择、药品不良反应个案、药物滥用误用等对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借鉴意义的稿件。在病例临床资料中,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既往病史、临床检查与诊断、治疗情况、处理与预后等。讨论部分应参考2010年以后的相关文献对药品与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评价与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机制、防范措施、用药注意事项、个体化用药及对临床的警示意义等进行深入分析。病例监测类文章均需提供尽量详细的中英文摘要。

  • 新型药物载体--醇质体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作者:林碧雯;王文娟;王洪权;周勇;李恒进

    醇质体作为一种新型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变形性好、皮肤刺激性小、透皮效果佳、皮肤滞留量大、可以进行细胞内传递药物等优点,使其在经皮给药过程中更加有效。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醇质体的特点、透皮吸收性及在抗感染药、激素透皮给药、关节炎用药及大分子药物透皮递送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表明醇质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开发价值。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05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