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중국역묘화면역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2.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517/R
  • 国内刊号: 李黎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ymmy5517@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计划免疫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乙型肝炎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评价

    作者:董红军;周爱民;曹品元;陈家群;姜桂芳;何国华;盛维萍;倪红霞;黄美林;胡文火;蔡一彪;戴友良;谢服役

    宁波市江北区和镇海区自1994年起对满5周岁儿童普遍进行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1针),加强免疫接种率>90%,至今已实行了6年.为评价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在上述两个区和未实行加强免疫的宁海县,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1989~1998年出生的儿童901人和398人,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观察两组儿童阳性率和抗体滴度的差别.结果显示:加强免疫组5~6岁儿童抗-HBs的阳性率(89.90%和83.33%)显著高于未加强免疫组的同龄儿童(65.22%和61.22%),但随着年龄增长阳性率趋于接近,10岁组前者抗-HBs阳性率为67.01%,后者53.38%.加强免疫2年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达71.79%mIU/ml,至6年时降为45.00mIU/ml,未加强免疫组儿童的抗-HBs是持续下降,初免10年时其滴度为26.97mIU/ml.加强免疫组和未加强免疫组儿童的HBsAg和抗-HBc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对5周岁儿童实施加强免疫可使抗-HBs总体水平短期内明显升高,持续时间有所延长,但对儿童乙肝病毒感染无明显影响.因此认为,在儿童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10年内无需普遍实施加强免疫,5岁加强免疫在时机上不完全合理.

  • 甘肃省1996~2000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李慧;李凤琴;甄晓荣

    为了解甘肃省1996~2000年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VAPP)的发生情况,利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有关资料对VAPP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96~2000年全省共接种口服脊灰疫苗2 629万人份,发生VAPP 7例,发生率为0.27/100万,其中首次服苗者发生4例,发生率为1.62/100万,接触者发生3例,发生率为0.11/100万;病例呈高度散发,年龄均<3岁,男女之比为6∶1,临床表现典型,所有病例都残留麻痹;病毒分离以Ⅱ型疫苗相关株为多.实现无脊灰后VAPP的影响不容忽视.

  • 福建省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莹;周勇;郑金凤;洪青山

    为了解福建省基层预防接种的安全注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促进安全注射工作.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20个接种点120名接种服务提供者.结果显示:72.5%的接种点已不用玻璃注射器,93.33%的接种点实行了"一人一针一管",仍有9个点采用"一人一针"的注射方式;75.76%的接种点玻璃注射器采用压力蒸汽灭菌;8.11%的接种服务提供者未对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采取正确的处理方式;96.67%的接种服务提供者经过安全注射培训,48.33%的人未掌握安全注射知识.接种服务提供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经济情况、上级的态度和行为是安全注射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议加强对接种服务提供者的培训及监督.

  • 北京市西城区1996~2001年发热出疹性疾病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

    作者:卢立新

    为进一步降低北京市西城区麻疹发病率,分析了该区1996~2001年发热出疹性疾病(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显示:1996~2001年该区共发生RFIs爆发11起,经证实1起为风疹爆发,发病8例,10起为麻疹爆发,共41例.麻疹爆发使该区麻疹的报告发病率由低的(1998年)0.38/10万上升到高的(2000年)3.19/10万.RFIs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下:发病对象均为成年人,职业以本市服务行业和外地建筑民工为主,存在免疫空白.加强血清学诊断,开展特定人群强化免疫,提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的接种率是控制RFIs爆发的主要预防措施.

  • 江苏省计划免疫冷链设备现况调查与管理对策的探讨

    作者:施平;马福宝;王伟;黄红玉;陶红;周永林

    为了解江苏省冷链系统现状,为冷链管理与建设提供依据,现场调查了全省13个省辖市、153个县(市、区)卫生防疫站的冷链设备和资料.结果显示:全省目前有各种冷链设备1*!483台,正常运转、不正常运转、报废的分别占48.3%、23.5%、20.4%.各种冷链设备使用>13年的,冷库占50.9%,速冻器占84.5%,冰箱占52.9%,冷藏车占36.4%.目前,全省冷链仍能维持运转,但冷链现况仍存在着影响疫苗质量的诸多问题,冷链建设与发展资金不足.建议探讨切实可行的冷链评估方法,制定冷链建设与发展的相关政策,有计划地更新冷链设备和岗位人员的业务培训.

    关键词: 冷链设备 调查
  • 川 渝 黔地区不同的脊髓灰质炎Ⅱ型疫苗重组病毒的分析

    作者:张勇;张礼璧;侯晓辉;秦明辉;凌华;叶绪芳;祝双利

    2000年,四川省(川)、重庆市(渝)及贵州省(黔)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6株脊髓灰质炎(脊灰)Ⅱ型病毒,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用RT-PCR-RFLP法进行型内鉴定,并对病毒基因VP1区及3D区核苷酸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6株病毒均为脊灰Ⅱ型(VP1区)与Ⅰ型(3D区)的重组株,但是重组方式呈三种表现.按患儿粪便标本采集地点的不同,将6株病毒分为3个组:A组的2例重组株,3D区为典型Ⅰ型序列,分布于贵州省仁怀市和水城县;B组的2例重组株重组位点发生在3D区第6 226~6 243位,在其前面为Ⅱ型序列,以后的核苷酸序列为Ⅰ型序列,分布于重庆市及四川省广安市;C组的2例重组株重组位点发生在3D区第6 270~6 306位,其前面为Ⅱ型序列,以后为Ⅰ型序列,在四川省马尔康县及简阳市发现.全部6株病毒VP1区的903个核苷酸与SabinⅡ株相比,同源性各自为99.8%,3D区则呈现有不同方式的重组,重组位点不同,且其分布地区各异,显示重组株的普遍性及多样性,其重组株的来源是多源性的,并已呈局部地区内有限的循环.

  • 福建省脊髓灰质炎Ⅱ型疫苗重组株病毒特性与分析

    作者:潘伟毅;郑金凤;侯晓辉;郑红;方勇;蔡志坤;杨秀惠

    对福建省脊髓灰质炎(脊灰)Ⅱ型病毒基因的VP1区和3D区进行PCR-RFLP分析,结果有5株为脊灰Ⅱ型疫苗重组株病毒,均表现为VP1区为Ⅱ型疫苗株,3D区为Ⅲ型疫苗株,有4株在VP1区出现不同于标准脊灰Ⅱ型疫苗株病毒的变异.流行病学资料揭示,分离出脊灰Ⅱ型重组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大多具有脊灰的症状,且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而从"零"剂次免疫儿童或近6个月从未服过脊灰疫苗儿童的粪便标本中,只分离到此病毒.这表明福建省自然环境中存在脊灰Ⅱ型疫苗重组株病毒循环,此病毒可能是这类AFP病例的致病因子.在我国保持无脊灰状态下如何控制脊灰Ⅱ型重组株病毒的致病,适时采取相应对策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 贵州省1997~2000年高危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及聚集性临床符合脊髓灰质炎病例分析

    作者:朱青;叶绪芳;刘航;苏飞;宋群峰

    为提高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对贵州省1997~2000年高危AFP病例及聚集性临床符合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997~2000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948例,其中高危AFP病例76例,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9例,聚集性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组.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高危AFP病例从1997年的22例降为2000年的9例,聚集性高危AFP病例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亦明显减少,且无聚集性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提示:在无脊灰证实后,及时对高危AFP病例进行调查分析,是及时发现高危地区,迅速发现输入病例,防止脊灰野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

  • 青海省阻断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免疫活动效果评价

    作者:段万瑞;王学文;赵建海;石西安;陈暹;张昕伟

    青海省1999年10月发生了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后,为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开展了10次应急免疫、"扫荡"式免疫和周边地区强化免疫活动.为了解其效果,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扫荡"式免疫活动各年龄组服苗人数均高于统计局人数;与1994/1995年强化免疫的同一出生队列相比,3个出生队列人数分别增加27.91%、11.59%、6.94%,1个队列人数减少2.45%;"扫荡"式免疫与强化免疫发现"零"剂次免疫儿童数是历次免疫活动中多的,两次"扫荡"式免疫"零"剂次儿童数相比下降6.18%,表明"扫荡"式免疫和强化免疫效果显著.经近两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未发现脊灰病例和野病毒,表明免疫活动达到了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的.

  • 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

    作者:刘东磊;杨洁;李安;黄辉;王玉梅;和京果;毕桂英;彭丽燕;张莉莉;丁长芳;孙美平

    为了解国产轮状病毒疫苗在北京市儿童中的使用效果和人体反应,在东城区和西城区选择112名7月龄~4岁儿童为对象.所用疫苗为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服疫苗前和服苗4~5周后采血,用中和试验检测轮状病毒Ⅰ、Ⅱ、Ⅲ、Ⅳ型和LLR型抗体.服苗前、后双份血清检测均合格者53人,此53人服苗后各型抗体阳转率为63.16%~76.47%,≥4倍增长率为45.28%~60.38%,各型中和抗体免疫前后平均值增长2.77~3.72倍.112人服苗后的副反应观察表明,低热反应发生率为6.25%,高热发生率为1.79%.本次观察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对各型均有较稳定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7~11月龄婴儿对轮状病毒疫苗有成熟的免疫反应能力.

  • 安徽省1998~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分析

    作者:余文周;周淑洁;何维宽;戴振威

    为了解安徽省加速控制麻疹进展,对1998~2001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策略进行了分析.自采取加速控制麻疹措施后,麻疹发病率下降显著,1996~2000年年平均发病率比1991~1995年下降了67.72%;麻疹仍每隔2年流行1次,持续2年;每年3~6月是发病高峰季节;平均发病年龄逐年增大,2001年为11.06岁,但仍属小年龄发病模式;爆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60%以上,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建议继续采取以下控制麻疹的策略:①提高和维持高水平2剂麻疹疫苗接种率;②有必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③进一步加强麻疹及其它出疹性疾病监测.

  • 0~15岁健康人群及产妇血清百日咳抗体水平的检测

    作者:王静敏;Qiushui He;李洁;袁林;沈叙庄;Jussi Mertsola;杨永弘

    为了解0~15岁健康人群及产妇血清特异性百日咳IgG抗体水平,随机选取山西省太原市458人作为检测对象,根据年龄分为9个组:脐血组(58例)、0~5月龄(33例)、6~11月龄(62例)、1~2岁(50例)、3~5岁(50例)、6~8岁(50例)、9~12岁(49例)、13~15岁(48例)、产妇(58例).其中有54例为配对脐血组及产妇组.取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百日咳特异性IgG抗体.结果表明,百日咳IgG抗体水平1~2岁高,13~15岁低,0~5月龄处于较低水平.配对脐血组及产妇组的百日咳IgG抗体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41,P<0.01).百日咳抗体水平在13~15岁低,<6月龄次之,1~2岁高.为根除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对年长儿及成人进行百日咳加强免疫是必要的.

  • 广州市1999~2000年新生儿破伤风监测

    作者:黄肇康

    广州市从1999年3月起,按照卫生部和广东省卫生厅的统一部署,并根据外地人口就诊和转诊较多的特点,制定了<广州市新生儿破伤风监测行动计划(试行)>,开展新生儿破伤风(NT)监测工作.现将1999年和2000年的监测分析如下.

  • 影响农村卡介苗早期接种的原因

    作者:顾平;张世娟

    卡介苗接种应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然而在农村由于种种原因及时接种率较低,虽然儿童在1周岁内卡介苗接种率也能达到100%,但80%的是在出生后查漏补种中完成的.影响卡介苗及时接种的原因有:

  • 一起校园麻疹爆发的调查

    作者:张正旺;于子河

    2001年5月21日~6月14日,隆德县上梁乡新化村小学发生麻疹爆发,发病40例,罹患率5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咳嗽、眼结膜炎,少数可见柯氏斑.经实验室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29例,并发肺炎3例.

  • 云南省2000年麻疹监测状况分析

    作者:吴燕;李琼芬

    云南省麻疹年平均发病率一直处于全国较前位次,为了掌握麻疹流行规律,探讨高发原因,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现将2000年麻疹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 广东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的监测分析

    作者:鄢心革;郑焕英;柯昌文;林永杰;邵晓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在对脊灰病毒进行监测的同时,也分离到大量的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NPEV是无菌性脑炎、脑膜炎的主要病因,同时有些型别也是造成小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对NPEV做进一步研究.现对1995~2000年分离到的230株NPEV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 广元市1998~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刘玉萍;何晓俊

    广元市自开展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麻疹发病又回升,并在部分地区出现爆发.为了解麻疹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为制订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现将1998~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接种吸附百白破联合疫苗后出现全身过敏性皮疹1例报告

    作者:张康柱

    某男,1997年8月31日出生,有3次百白破联合疫苗(DPT)接种史,未出现任何接种反应.家族无过敏史.1999年4月28日16时左右,于右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吸附DPT(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80512-2,有效期:1999年11月28日)0.5ml,注射后约30min,于项背部先出现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于17时10分左右到我院内儿科就诊.

  • 烟台市区2001年病毒性肝炎监测分析

    作者:林建平;王新华

    病毒性肝炎(肝炎)历年来在烟台市区传染病发病中占重要地位,为探讨肝炎的流行趋势,掌握病原学分型情况,为制订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2001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作者:沈笑梅;杨太华

    患儿女,3月龄.2000年5月15日下午初服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糖丸1粒,次日晨家长即发现面部及躯干有少许淤点,随即全身皮肤出现较多紫癜,门诊查血PT 11×109/L,遂入院.病后患儿无发热等症.

  • 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实施

    作者:刘霞

    关键词: 乙型肝炎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监测

    作者:刘霞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 美国2000年麻疹发病情况

    作者:马丽莉;冯琳

    关键词: 美国 麻疹
  • 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阻断本土麻疹传播的进展

    作者:刘纳;冯琳

  • 疫苗和生物制品

    作者:马丽莉;冯琳

    关键词: 疫苗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考核评价

    作者:刘霞

    关键词: 乙型肝炎 疫苗免疫
  • 乙型肝炎疫苗及其免疫程序

    作者:刘霞

    关键词: 乙型肝炎疫苗
  • 无脊髓灰质炎状态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刘丹青;戴振威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活动取得了巨大进展,世界卫生组织6个区中有两个区已宣布为无脊灰区.但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将面临许多问题:脊灰野病毒的输入,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流行,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的发生,以及免疫、监测、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工作,开展VDPV的监测,做好实验室脊灰野病毒封存与销毁工作,可根据国家的财力调整更改疫苗品种的免疫策略.

  • 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琪;王岩

    实现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目标后,已无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循环,但需维持口服脊灰疫苗(OPV)的高免疫覆盖率.OPV会在少数的服苗者或其接触者中发生与疫苗相关的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现对OPV引发的VAPP发生率、病毒型别分布、人群分布、OPV免疫剂次与VAPP发生的关系等进行综述.世界各地VAPP的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美国1/250万(疫苗分发量),英国为1/140万,我国北京、上海市VAPP的发生率分别为1.7/100万和0.52/100万.病毒型别主要为Ⅲ型,其次为Ⅱ型.主要发生在<1岁儿童,且多为首次服苗后.VAPP的发生主要与疫苗毒株抗原漂移、毒力回升和基因重组有关.机体免疫缺陷者更易发生.联合应用OPV与增效型灭活脊灰疫苗(eIPV)或单用eIPV进行免疫是否能有效地减少VAPP的发生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 新世纪的挑战——全球疫苗与免疫联盟

    作者:徐婷婷;杨永弘

    抗生素和疫苗的研制与应用有效地控制了儿童感染性疾病,改变了儿科疾病的疾病谱,是20世纪医学上的大贡献.天花的消灭和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即将消灭是全球范围内儿童免疫的巨大成果.扩大免疫规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是各国政府免费对儿童6种常见传染病的免疫行动,发达国家EPI接种率>80%,我国则达90%.然而不能不看到,某些贫穷国家接种率只有5%,结核病有增多的趋势,麻疹、百日咳、白喉时有流行.呼吸道感染和腹泻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新的有效疫苗有待纳入EPI中.儿童疫苗的研制与预防接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 麻疹的分子流行病学与监测

    作者:

    本文为作者在首届全国麻疹实验室网络研讨会的学术报告,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许文波副研究员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王莉霞助理研究员校.麻疹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属中各病毒核蛋白基因的亲缘关系树状图提示,麻疹病毒与牛瘟病毒相近(图1).麻疹病毒为单股负链核糖核酸(RNA),约16kb,如病毒基因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麻疹病毒有6个结构基因,编码6个主要结构蛋白.从基因3′端开始依次为核蛋白(N)、磷酸蛋白、膜蛋白、血溶素也称融合蛋白(F)、血凝素蛋白(HA)和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病毒核蛋白呈螺旋状,直径18nm.病毒包膜上有2个糖蛋白,为HA和F,其功能是吸附和融合细胞膜,使病毒进入细胞进行复制.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有多个基因型.麻疹病毒只能感染人类和灵长类.感染麻疹的后续并发症包括包涵体脑炎(MIBE)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中国疫苗和免疫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