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ccines and Immunization 중국역묘화면역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计划免疫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2.3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517/R
  • 国内刊号: 李黎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ymmy5517@sina.com
  • 曾用名: 中国计划免疫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编辑委员会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现场流行病学监测与质量评价

    作者:梅志强;张俊书;范富云;徐健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报告和流行病学调查,是现场流行病学监测的主要内容,是评价AFP病例监测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基础和前提。据此,对山西省1993~1999年AFP病例监测的质量进行了评估。山西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从1995年起已>1/10万,1999年为1.51/10万;现场监测的5项指标,从1996年起都达到了规定的要求,1999年都>96.0%。后1例病毒学确诊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例发生于1992年4月。1993~1999年697例AFP病例,临床诊断以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多,占43.33%;其次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占27.12%。表明山西省AFP病例监测的质量是好的。

  • 三种国产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比较

    作者:张世勇;刘新力;丁月新;夏建玲;侯通;张勇

    为考核并比较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疫苗)的免疫学效果,对314名易感儿童随机分为3组,分别接种市售昆明、杭州、长春3个厂家生产的甲肝疫苗,免疫后21、34天采血检测抗-HAV。结果显示:免疫后21天3个厂家甲肝疫苗抗-HAV阳转率分别为61.9%、60.9%和80.0%,免疫后34天分别为71.6%、66.7%和44.9%,国产高滴度甲肝疫苗安全性好,但疫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获得更好的免疫学效果。

  • 江苏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回顾及策略

    作者:刁连东

    江苏省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省份之一。消灭脊灰工作经历了:(1)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前(1956~1960年),(2)开始使用OPV(1961~1969年),(3)广泛使用OPV(1970~1978年),(4)实施计划免疫(1979~1989年),(5)消灭脊灰(1990~1999年)五个时期。回顾消灭脊灰工作的进程和所采取的策略,应该强调两点:(1)不断提高OPV免疫覆盖率。江苏省在开展计划免疫后,加强冷链和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提高和保证服苗质量;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后,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2)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江苏省于1991年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实行报病奖励制度,定期进行主动搜索,不断加强AFP病例报告和监测,如今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无脊灰证实的要求。自1993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总结评价所采取的策略,对巩固消灭脊灰工作的成果,为其它疾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 接种率监测中差值评价法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张双一;吴振华;田美成;栗凤琴;赵玉英

    差值评价法已广泛运用于儿童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但多数地区的报告接种率被评价为“不可信”。为探讨其原因,分析了接种率监测报告质量及人口因素。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均对差值评价结果有一定影响。建议进一步提高监测报告质量,并对差值评价法评价结果进行必要的校正,或用其它方法加以补充。

  • 379例发热出疹性疾病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何吉兰;方刚;童文彬;孙莉

    为了解四川省发热出疹性疾病(RFIs)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更好地开展麻疹监测,1997~2000年5月,在该省20个县采集了暴发和散发病例的急性期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捉法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结果:379例中确诊为麻疹的192例(50.66%),风疹80例(21.11%),其它RFIs 107例(28.23%)。379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44份,阳性率37.99%;风疹IgM抗体阳性40例(10.55%)。RFIs发病高峰季节为春季,发病以<15岁儿童为主,暴发病例以麻疹为主。血清学诊断是科学鉴别RFIs的重要手段。加强麻疹疫苗的有效接种和强化免疫,是加速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 麻疹疫苗佳免疫月龄的研究

    作者:王联君;陈超;周剑惠;王晶;刘桂燕

    对58对25~30岁产妇及其婴儿的麻疹抗体的研究表明,58对母婴中有51对母婴麻疹抗体滴度相同,7对不同,但只相差1个滴度,且两者抗体均处于低水平,说明母婴抗体间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胎传抗体追踪观察发现,新生儿抗体水平不高,3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已降至48.3%,6月龄和8月龄时分别降至19.0%和15.0%,6月龄和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后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4.5%和85.0%,因此可考虑将麻疹疫苗初免提前到6月龄时进行。

  • 鲁南地区1999年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许青;徐爱强;宋立志;肖作奎;张丽;王常银

    1999年山东省临沂、枣庄、济宁、泰安市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波及19个县(市、区),历时6个月,累计报告发病1!051例,占全省麻疹病例数的66.10%,罹患率为7.51/10万,死亡1例。经调查,本次麻疹暴发在时间、地理和发病人群关系上具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联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占82.02%)儿童,<7岁病例占52.61%。麻疹疫苗有效接种率低,造成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是本次暴发的直接原因,而疫情报告不及时,延误了采取应急预防措施,造成了疫情的蔓延。

    关键词: 麻疹 暴发
  • 江西省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何伟;涂秋凤;邹秋平

    为进一步了解江西省麻疹流行状况,以达到控制麻疹的目的,对江西省1999年至2000年1~10月的麻疹流行病学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全省报告麻疹3!184例,死亡1例。麻疹发病主要在15岁以下儿童,7~10岁为麻疹高发年龄段,有免疫史的麻疹病例集中在4~10岁。麻疹病例分布广泛,流行模式为散发与暴发并存,局部麻疹暴发影响了全省麻疹发病强度。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是我省目前控制麻疹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麻疹 发病率 暴发 监测
  • 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稳定性研究

    作者:刘景晔;李光普;谢宝生;李淑焱;王美桦;刘晶;李玉红;于世伟;王鹏赋

    为冻干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生产、贮存、使用等提供科学依据,对甲肝病毒L-A-1疫苗株制备的连续多批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在放置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后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疫苗置-20℃ 28个月、2℃~8℃ 20个月、25℃ 4个月、37℃ 14天,其病毒滴度仍达到≥6.5LogCCID50/ml的合格滴度,表明此疫苗稳定性良好。

  • 江苏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观察

    作者:汤奋扬;冯永庄;冷红英;陆培善;严旭玲

    为了解江苏省健康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的免疫状况,进行了0~2月龄婴儿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成功率监测,6月龄~、1岁、2岁、3岁、4~9岁儿童脊灰抗体水平监测。1996、1997、1999年儿童OPV免疫成功率监测结果是:Ⅰ型94.6%~98.2%,Ⅱ型98.2%~100.0%,Ⅲ型92.9%~100.0%。1995~1999年健康儿童脊灰抗体水平监测结果是:中和抗体阳性率Ⅰ型为92.3%~100.0%,Ⅱ型94.2%~100.0%,Ⅲ型94.2%~100.0%;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Ⅰ、Ⅱ、Ⅲ型分别为1∶55.6~1∶359.2、1∶110.2~1∶188.0、1∶70.8~1∶108.4。说明通过OPV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江苏省儿童对脊灰已形成了牢固的免疫保护。

  • 克拉玛依市1~17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作者:王永兵;李景挺;李君梅;黄玉莲;林彬;石峰;孟伟;唐新梅

    为进一步掌握克拉玛依市1~17岁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加速控制麻疹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1999年10月对482名1~17岁健康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进行了麻疹IgG抗体水平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本次调查1~17岁健康人群482人,抗体阳性者(≥1∶200)442人,阳性率为91.7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814.60。其中抗体阳性者属低抗体者(1∶200)115人,占调查人数的23.86%;中抗体者(1∶800~1∶3*!200)306人,占63.48%;高抗体者(>1∶3*!200)21人,占4.36%。1 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麻疹抗体水平 附表显示各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范围为72.31%~100.00%,GMT范围为1∶261.10~1∶1*!354.41。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阳性率和GMT呈现波状起伏,即1岁、7岁、14岁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呈高峰,3~4岁、9~12岁、16~17岁人群的阳性率和GMT呈低谷,这与本市现行的2针麻疹疫苗(MV)的免疫程序,即8月龄和7岁各免疫1针相符。

  • 一起麻疹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陈秀英;戴洪琛

    2000年3月3日~4月14日,山东省巨野县龙固小学发生一起小学生麻疹暴发,共发病189例,其中学生163例,罹患率15.6%。1 流行情况 巨野县龙固小学位于龙固乡龙固村,覆盖10个自然村,各自然村紧密相连,居住密集,该小学有5个年级,1*!042名学生。  3月3日出现首例病人,随后有少量病例陆续发生,3月20~27日达高峰,共发病120例,占总病例数的63.5%,其后发病逐渐减少,4月14日流行终止。发病年龄小4个月,大33岁,<7岁19例,7~13岁163例(占86.2%),>13岁7例。接种过1针次麻疹疫苗(MV)的只有3人,有接种证的11人。所有病例均有发热、皮疹、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等典型症状,平均发热时间为3天,发热>38.5℃的占78%。  采集血液标本106份,检测IgM抗体阳性98例,阳性率92.5%。未检出风疹抗体。表明这是一起典型的以小学生为主,并辐射周围村庄,引起少数散居儿童和成人发病的麻疹暴发。2 流行原因  ①由于基层卫生组织不健全,使龙固乡计划免疫工作在过去的几年里,处于无人管的状态,出现了免疫空白。MV复种工作未落实,使错过基础免疫的儿童未在复种时得到补种。②疫情报告迟缓,乡村医生疫情报告的观念淡薄,对病例仅进行治疗,不报告疫情;乡防保人员主动监测不力,在长达1个月的时间里,又是在乡驻地小学发病,乡防保人员不查不报,任其蔓延。  本次麻疹暴发,有47.8%的病例未就诊,所有就诊病例都在村卫生室,所以乡村医生是麻疹疫情报告的前沿,应强化他们疫情报告意识,提高疫情报告的灵敏性。应加强MV基础免疫,及时接种和定期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

  • 渠县健康人群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作者:刘鹏

    为了解渠县健康人群麻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抗体水平,于1999年9月对渠县3个镇(区)2~4岁、6~8岁、13~15岁年龄组的健康人群100人,分别采血,用血凝抑制(HI)试验、微量凝集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检测麻疹HI抗体、百日咳凝集抗体、白喉和破伤风抗毒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麻疹  麻疹HI抗体阳性(≥1.2)率为100%,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3.5(表1)。2 百日咳 百日咳凝集抗体阳性(≥1∶20)率为100%,保护(≥1∶320)率为76%,GMT为1∶626.83。各年龄组间的保护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5,P>0.05)(表2)。表1 渠县健康人群麻疹HI抗体水平白喉抗毒素的阳性(≥0.01 IU/ml)率为95%,抗毒素平均值为0.125 IU/ml。各年龄组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表3)。4 破伤风 破伤风抗毒素阳性( ≥0.01 IU/ml)率为95%,抗毒素平均值为0.2482 IU/ml(表4)。

  • 崇明县儿童凭证入托入园入学制度执行情况和管理措施

    作者:曹康生;曹卫中;郑志刚

    崇明县为控制和杜绝学校、托幼机构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上海市传染病防治监督处罚办法》第十四条,于1994年起,把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执行凭《儿童预防接种证》入托入园入学制度纳入卫生监督管理,每年对新生入学的凭证建卡执行情况执法检查通过“一管二帮、管帮结合”方法,不断增大监督力度,结果新生凭证入学执行率,从1994年50%呈稳步上升态势,至1998年抽查各校执行率已达100%,新生凭证建卡率1994年为60.85%,如今上升至99.03%。目前,各校凭证入托入学执行率已达100%,新生凭证建卡率为99.78%,卡片填写完整率为90%,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凭证入学工作趋向规范并良性运转。从1994年以来控制和杜绝了学校和托幼机构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由此可见,只要管理措施到位,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各项关系,简化繁琐手续,凭证入托入园入学工作是能够落到实处,收到满意效果的。

  • 石家庄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回顾性评价

    作者:马丽莉;王丹燕;赵川;刘君卿

    石家庄市自1954年有疫情记录以来,至1992年累计报告脊髓灰质炎(脊灰)6*!36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77/10万;死亡56例,死亡率为0.023/10万。高发病年份是1965年,报告发病率为33.57/10万,死亡率为0.62/10万。自1973年石家庄市实施计划免疫以来,特别是1985年装备冷链以后,增加了免疫接种次数,提高了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效果,使脊灰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1993年至今无脊灰病例发生。  1991~1999年石家庄市开展了对4岁以下儿童9次17轮OPV强化免疫活动,服苗人数共计7*!082*!438人,接种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OPV强化免疫活动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加强领导:石家庄市成立了由卫生局、财政局、教委、供电局、交通局、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参加的计划免疫协调小组,组长由主管市长担任。②严格培训:每次活动前,由市卫生防疫站召开各县(区、市,下同)卫生防疫站站长、计划免疫科主任参加的计划免疫工作会议,按强化免疫方案要求进行技术培训,县逐级培训到乡村,使县、乡、村计划免疫人员都能熟练操作,有效地提高了免疫效果。③督导到位:市卫生防疫站组织强化免疫督导队,分片负责,责任到人,对各县的服苗情况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提高了服苗率。④宣传先行:9次OPV强化免疫活动共出动宣传车70余辆;各级电视台、电台播放宣传稿件80余篇;张贴标语、公告近万幅;

  • 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接种后致过敏反应1例

    作者:弋和琼;杨忠荣;白体君

    患儿,女,9个月,于2000年9月5日上午9时来我站预防接种门诊,常规消毒后皮下接种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0.5ml(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199912069,有效期2001-7)。下午4时,患儿因烦燥不安、精神稍差、全身出现皮疹来门诊就诊。查体:患儿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温不高,心、肝、腹部无异常。皮疹疏散分布于躯干、四肢,花生米样大小,水肿性红色丘疹,中心可见水疱,考虑为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所致过敏反应。经口服扑尔敏、苯海拉明糖浆等后症状明显好转。第3日随访患儿全身症状消失。

  • 南阳市宛城区人群HBsAg携带状况和抗-HBs水平调查

    作者:王安绪

    近年来,由于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乙肝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同时,随着经济条件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乙肝疫苗的成人接种率也不断提高。为掌握全区人群的HBsAg携带状况,为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 按0岁~、4岁~、8岁~、12岁~、18岁~、25岁~ 6个年龄组,考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城乡的可比性抽取样本。样本大小依据河南省HBsAg阳性率11%为预期感染率p,允许误差d=0.2p,95%可信限水平t=2,计算本次调查需抽取样本809人。在全区范围内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实际调查921人。2 检验方法 采用河南省洛阳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立可读ELISA试剂盒”,批号990203,有效期1999年8月3日,结果判断按使用说明书。3 资料处理 采用foxpro建立数据库,计算各特征别的HBsAg阳性率和抗-HBs阳性率,并对结果进行初步分析。4 结果与分析 本次共调查921人,HBsAg阳性34人,阳性率3.69%;抗-HBs阳性307人,阳性率33.33%。男性456人,HBsAg阳性24人,阳性率5.26%;女性465人,HBsAg阳性10人,阳性率2.15%,男女性别之间HBsAg阳性率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27,P<0.025)。男性抗-HBs阳性159人,阳性率34.87%;女性抗-HBs阳性148人,阳性率31.83%,男女性别之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 接种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告

    作者:章星辉

    接种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罕见。1999年9月,临安市锦城镇发生1例由首次接种吸附DPT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报告如下。  某女,1999年6月19日出生,足月顺产,发育良好,1999年9月22日上午9时在当地预防接种门诊进行首次接种吸附DPT,右上臂三角肌内注射0.5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81001-3,有效期2000年4月)。接种前DPT经充分摇匀,疫苗保存、接种器材准备和操作均按卫生部《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进行,同时同支DPT接种的其他人员未见不良反应。

  • 辽宁省1999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分析

    作者:袁伟;王栋;白健

    辽宁省1999年常规免疫接种报表为双月报表,全年共收到14个市卫生防疫站报表84份,报告率100%;100个县(区,下同)报告单位全年应报告600次,实际及时报告533次,迟报67次,报告及时率为88.8%。全省有8个市报告及时率为100%,有2个较差的市为50%(表1)。全省1999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麻疹疫苗(MV)、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报告接种率、估计接种率见表2。由于基层计划免疫人员更换频繁,技术素质下降,报表的填写存在一些问题,少数地区不能及时报告,出现迟报。接种率报告工作仍然存在报告质量偏差较大,疫苗应种人数之间存在明显的逻辑性错误,一些乡村医生只注重接种,不认真登记等。报告质量差,还表现出部分地区报告应种人数明显低于实际出生人数,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基层人员对底数掌握不清,应种对象掌握不完全,特别是对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常规免疫不能很好落实,有漏种现象,但也不能排除统计局出生资料存在统计或抽样误差。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基层人员的业务水平,狠抓常规免疫报告质量,进一步提高我省常规免疫接种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 基层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林成巨;刘燕

    为使规范化接种门诊能快速有序发展,笔者对全县基层接种门诊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本次共发出调查表36份,确认有效表35份。结果如下。1 接种门诊用房严重不足 在调查的35个接种门诊中,房屋使用面积≥50m2的只有2个,占5.7%;有31个用房面积<30m2,占88.6%;其中有11个用房<15m2,占31.4%。60.3%的接种门诊未与医院的门诊用房分开,71.4%的接种门诊只有1间房,既是办公室、资料室,又是预诊室、接种室。2 冷链不完整 按照规范每个接种门诊必须有1台正常运转的冰箱,配置≥5只冷藏包,≥40只冰排。调查显示,在35个接种门诊中,有17.1%无冰箱,冷藏包、冰排均未达到要求,目前拥有的冷藏包、冰排分别只有标准的34.3%和18.4%。3 接种器材、药品配备不足 有71.4%的接种门诊无汤匙、茶杯或数量达不到要求,11.4%无急救药品、镊子、体温表,22.9%无听诊器,48.6%无压舌板,51.4%只有1~2块压舌板,不能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4 消毒、保暖、降温设施不足 有20%的接种门诊无电风扇,22.8%无取暖设备,5个无紫外线消毒设施。

  • 岱山县0~6岁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状况调查

    作者:王达特

    岱山县位于舟山群岛北部,总人口216*!158人,0~6岁儿童11*!266人。1999年12月通过工商、公安、计划生育等部门协作,发动乡(镇,下同)卫生院防疫医生、乡村医生挨家逐户开展流动儿童普查,共发现0~6岁流动儿童225人,分布于10个乡。与常住儿童比例为1∶50.07,(城镇1∶38,农村1∶76,零星岛1∶347)。流动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多以捕鱼或经商为生,散居各村,无聚居地。居住时间>1年的占68%。225名流动儿童中,外省户籍148人,来自11个省,以安徽省为多,共104人。本省外县(市,下同)户籍77人,分散来自24个县,以0~2岁比例稍高。  流动儿童的建卡、建证率和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麻疹疫苗(MV)接种率见附表。1~6岁流动儿童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66.16%,非常明显低于常住儿童的98.57%(χ2=105.82,P<0.005)。不同来源的流动儿童接种率不同,外省户籍流动儿童接种率非常明显低于本省户籍的流动儿童(χ2=27.08,P<0.005)。  198名1~6岁儿童中,四苗基础免疫不合格者67人。经调查未接种的原因是:不知道要接种占75%;不知道要接种第2、3针占16%;不知道接种地点及无人领孩子去接种占9%。不合格接种148人次,超期接种占95%。

  • 崇明县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控制效果分析

    作者:曹康生;郑志刚;曹卫中;徐芳妹

    崇明县自1993年起认真抓紧了计划免疫工作中的质量控制,以《上海市街道医院、乡卫生院计划免疫工作规范》为标准,逐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除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外,又注入了适合本县实际情况的新内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督促检查制度,从而使各项计划免疫工作质量全面提高。目前全县已形成一支初具规模、业务技术日趋成熟的计划免疫专业队伍,全面实现了计划免疫接种门诊规范化,各种生物制品坚持按正常渠道运作,冷链运转质量进一步提高。经过多年努力,学龄前儿童建卡率持续保持在98.29%~100%,1993年以来各种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21%~99.98%,加强(复种)免疫接种率在1999年达97.32%,四苗全程免疫覆盖率为98.58%~100%,及时率已达97.23%。自1973年以来已连续27年无白喉病例报告,自1983年以来已连续17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28/10万以下(自1986年以来已连续14年无本县麻疹病例发生),百日咳发病率控制在0.75/10万以下。儿童、学生凭证入托入园入学执行率保持在100%,凭证入学建卡率达97.81%,其中新生凭证入学建卡率为99.78%,卡片填写完整率达90%。自1994年以来杜绝了托幼机构、中、小学校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计划免疫工作始终保持良好态势,与上海市先进区、县差距正进一步缩小,在疾病控制、计划免疫门诊规范化、凭证入学、计划免疫保偿制等领域处于先进行列,已进入历史好时期,为今后计划免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 接种不同针次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临床反应观察

    作者:孙小丽;陈卫峰

    吸附百白破混合制剂(DPT)的接种反应较为常见,我们对乳山市满3月龄儿童进行了接种不同针次DPT临床反应的观察,现简报如下。1 疫苗和方法 DPT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按要求于臀部肌内注射DPT0.5ml,接种后于不同时间观察有无局部、全身反应和硬结、化脓等发生。2 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发生率为20.99%,中、强反应率为7.85%。全身反应发生率随针次增加而升高,各针次反应率和中、强反应率的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63.26,102.85;P<0.01)(表1)。

  • 患慢性肺病的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的健康和经济效益

    作者:

    为评价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对患慢性肺病的老年人健康上的益处和经济上的效益,对确诊患有慢性肺病并享有医疗管理服务的老年人中进行了一项2年的回顾性间接群体研究。评价了两年(1993年11月15日~1995年11月14日)间患肺炎和流行性感冒(流感)的入院、死亡病例及其住院费用。利用多种变数模型控制受试者年龄与健康的基线使用行政系统的数据去比较疫苗接种者与非接种者的研究结果。在两个流感流行季节中评估联合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的叠加效益。  此次共调查了1*!898名受试者。结果显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可以明显降低肺炎住院(调整后的危险比例为0.57;95%可信度0.38~0.84;P=0.005)和死亡(调整后的危险比例为0.71;95%可信度0.56~0.91;P=0.008)。至于非肺炎引起的住院,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调整后的危险比例为0.91;95%可信度0.77~1.07;P=0.24)。在两个流感流行季节的观察表明,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疫苗的效益是可以叠加的。比较接种两种疫苗和未接种任何疫苗的人群得出的结果显示:接种两种疫苗的人群可以减少肺炎和流感引起的住院率,调整后的危险比例为0.28[95%可信度(0.14-0.58);P<0.001],而调整后的死亡比例为0.18[95%可信度(0.11-0.31);P<0.001]。两年的研究证明了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可以减少直接的医疗开支。结论是:对患有慢性肺病的老年人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是可以减少肺炎引起的住院,减少死亡和节省直接的医疗开支。

  • 流行性感冒疫苗

    作者:

    在过去的10年里,随着使用疫苗预防流行性感冒(流感),并使用抗流感药物的增加,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些措施对健康及社会经济产生了有利影响。在很多国家由于人们寿命的延长,使得更多的人患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这在流感流行期间给卫生系统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同时,随着国际间交流的增加,也增大了病毒流行的可能性,因此人们需要新的预防和治疗流感的方法。本文主要是帮助健康工作权威人士每年为国家制定预防流感的策略,包括一切可减少流感发病率、死亡率和严重症状的方法,另外还指出目前需加强监测,以提供关于流感的更多的数据,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由于误诊,很多人认为流感是小病。流感的症状与其它一些感染相似,流感这一病名常被误用于一些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而且人们往往认识不到细菌性肺炎或其它一些更严重的情况初是由流感引起的,因此利用实验室诊断来判断流感病毒的流行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尤为重要。  在温带,每年都会发生流感流行,造成短期内发病增多,总死亡率上升。一般是在秋冬季到春季流行,在某一地区一般持4~6周;在2~3个月期间传播至其它地区。在大多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实验室证明流感可全年发生,每年会有1~2个高峰。  在流感大流行期间,流感的发病率可达到5%~30%。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国家,很多人需要一般治疗或由于严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这些严重疾病主要是感染病毒或继发细菌性肺炎,或由于以前曾有心脏病、肺病等慢性病。

  • 通 告

    作者:

    敬请各位作者注意,投稿时应附有:①单位介绍信,证明所投稿件的真实性和科学性;作者排名无争议;②每篇文章首页左下角应有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目前从事的主要研究工作;③若该项工作获得基金资助,应注明基金名称和项目编号;④审稿费20元和文章的软盘。

  • 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

    作者:许文波

    麻疹是我国计划免疫的6种传染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 球每年仍有麻疹病例约4*!000万,其中100万儿童死于麻疹,在疫苗可预 防的病毒性疾病当中麻疹仍是死亡例数多的。麻疹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 ,我国从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特别是1978年开展计划 免疫工作之后,我国麻疹发病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在1987~1999 年,我国麻疹的报告发病率每年仍在5/10万~10/10万。“九五”期间 ,麻疹在我国法定的35种传染病发病数中排在前6位,估计麻疹实际发病率 高于报告发病率,麻疹仍然是严重危害我国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WHO要求在已经建立无脊髓灰质炎地区的国家将消除麻疹做为下一个目 标。卫生部在1997年已经发布了《加速麻疹控制规划指南》。加强 我国麻疹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是控制、消除、消灭麻疹的基础工作。  麻疹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属。麻疹病毒属包括犬疫病毒(Can ine distemper viruses),牛疫病毒(Rinder pest virus)、羊疫病毒(Peste des petit r uminants)、鲸疫病毒(Cetacean virus)和海狮 疫病毒(Phocid distemper virus)。麻疹病毒属中 各病毒有抗原交叉,根据核蛋白编码基因的序列分析提示麻疹病毒接近于牛 疫病毒。麻疹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人类是麻疹病毒的储存宿主,麻疹病毒只 能自然感染人和一些类人猿。1954年Enders和Reebles第1 次用细胞培养技术从麻疹患者急性期血中分离到麻疹病毒。60年代初美国、 前苏联、日本和中国相继独自用本国(或他国)分离的麻疹野病毒研制成功麻 疹减毒活疫苗。1 麻疹病毒基因  麻疹病毒为单股RNA,负链,不分节段,基因组全长为15.894k b,其基因结构如图1所示。麻疹病毒有6个结构基因,编码6个主要结构蛋 白。从基因3′端开始依次为核蛋白(Nucleoprotein,N)、 磷酸蛋白(Phosphoprotein,P)、膜蛋白(Matrix protein,M)、血溶素也称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 n,F)、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依赖于RN A的RNA聚合酶(Large protein,L)。另外两个非结构蛋 白V和C蛋白也由P基因编码,C和V两种蛋白功能尚不十分清楚。

  • 安徽省麻疹野毒株的首次分离和鉴定

    作者:何维宽;余文周;周淑洁;张莲芝;沈永刚;戴振威;李业强;许文波

    为了监测安徽省现流行的麻疹野毒株,在1998、1999年的2起麻疹暴发中,用绒猴淋巴母细胞(B95a)分离到4株麻疹野病毒,通过血凝试验、血吸附试验、中和试验对分离到的麻疹病毒进行特性鉴定。该4株病毒无血凝和血球吸附活性,我国人类疫苗免疫后,血清能中和这4株病毒,但中和此野毒株的滴度低于中和疫苗株滴度的2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提示,该4株病毒属于麻疹病毒第八基因组(H group)。继续监测我国各省麻疹流行株的基因和抗原变异,对我国强化麻疹控制及麻疹消除、消灭十分必要

  • 麻疹监测病例分类标准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作者:徐爱强;许青;宋立志;肖作奎;王常银;王同展;张丽

    结合山东省1999年麻疹监测资料,对麻疹监测病例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卫生部1998年提出的分类标准与我省现行分类标准的优缺点,为今后我国加速麻疹控制乃至消除麻疹各阶段麻疹监测病例的分类标准提供依据。

  • 世界卫生组织美洲区1996~1999年麻疹监测资料分析

    作者:

    987~1995年,除美国和讲法语、荷兰语的加勒比海的几个岛 屿之外,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洲区的所有国家都开展了麻疹疫苗(MV )的初始强化免疫活动。>1.46亿的1~14岁儿童接种了MV,约占目 标年龄组的93%。自1993年以来,38个国家开展了后续式MV免疫活 动,总平均免疫接种率90%。  自1990年以来,年麻疹发病率一直保持下降的趋势,直到1997年 主要在巴西发生的麻疹发病率的回升。随着平均接种率的上升,每年报告≤10 例的国家在稳定增加。1996~1999年,44个国家或 地区中的18个(占41%)无麻疹病例报告。  1996年,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2*!253例,其中2*!109例(17% )得到确诊。在所有确诊病例中,923例(44%)为实验室确诊或与实验 室确诊的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联系。1*!184例(56%)只根据临床 表现确诊。在每周向泛美卫生组织(PAHO)提供麻疹数据的44个国家或 地区中,24个(55%)报告无麻疹确诊病例,32个(73%)报告≤10 例。1996年WHO美洲区的大部分地区已无麻疹。1996 年,美国(48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和加拿大(327例)两国的确诊病例 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分别占整个西半球的39%和88%。1996年WHO美 洲区未报告与麻疹有关的死亡病例。  1997年,WHO美洲区麻疹发病数急剧回升,确诊病例总数达53*!6 83例(占105*!372例疑似病例的51%)。在确诊病例中,32*!948 例(61%)为实验室确诊或与实验室确诊的病例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联系,2 0*!735例(39%)只根据临床表现而确诊。1997年,巴西(确诊52*! 284例)和加拿大(579例)的确诊病例占WHO美洲区的99%。19 97年报告>100例确诊病例的其它国家包括:巴拉圭(143例)、美国 (138例)、阿根廷(125例)和瓜德罗普岛(116例)。  1997年,巴西圣保罗州报告了65*!540例麻疹疑似病例,其中23*! 907例(36%)为实验室确诊或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有流行病学意义 的联系。18*!148例(28%)只根据临床表现确诊而无实验室诊断,确诊 病例总数达42*!055例。

  • 美国1999年麻疹发病情况

    作者:

    1999年美国各州和地方卫生部门共向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 DC)暂报100例确诊麻疹病例,与1998年报告的病例数相等。自199 7年以来美国麻疹发病率一直维持在≤0.5/100万水平。  1999年报告的100例病例中,33例为输入病例,67例为本土病 例(指在美国本土感染的病例)。67例本土病例中,33例与输入有关,3 4例不知病毒来源。尽管一些与输入有关的病例有病毒学证据,但没有只依靠 病毒学证据进行分类的报道。  输入病例占全部麻疹病例的33%,延续了自1992年以来输入病例所 占比例增长的趋势。输入病例中14例为国际旅行者,19例为美国居民在国 外旅行期间感染。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区域划分,这些输入麻疹病例有10例来自西 太平洋区,东地中海、欧洲、东南亚区分别有6例,美洲区有2例,非洲区有1例, 有2例不知来源。  输入病例将麻疹病毒传播给了33个输入相关麻疹病例。每1例输入病例 平均传染了1例输入相关病例(范围:0~14)。在7个传播链中发现了输 入的病毒学证据,包括7个输入病例和26个输入相关病例。每个链中,分离 出的病毒的基因型与输入病例所在国正在循环的病毒基因型一致。与从英国、 意大利、瑞典输入病例,分离出了一个新的麻疹病毒基因型。与WHO麻疹病毒中心数据库 比较将这个基因型定为D7。  1999年,分类为不明来源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34%,自1995年 以来这个比例一直在降低。在34例不明传染源的病例中,10例为孤立病人 ,与其他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意义的联系,其余的24例发生在4起暴发中。  1999年,31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报告无确诊麻疹病例,10个州报告 的病例数占全部病例的86%,9个州报告了不明传染源病例。33周内所有 报告的麻疹病例均为输入相关病例(未报告不明传染源病例),其中包括连续 12周(第19~30周)报告的病例。  在美国3*!140个县中,16个(占0.5%)报告了不明传染源病例。 在这些县中,有10个县第1周内发生不明传染源病例,第2和第4周之间有 5个县发生了不明传染源病例,1个县在不连续的11周发生不明传染源病例。

  •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和肠套叠

    作者:

    1998年轮状病毒疫苗在美国被批准使用,在随后的市场监测中发现 ,轮状病毒疫苗的使用可能与肠套叠有关。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包括在多个 州的病例对照研究)后,终于证实轮状病毒疫苗的使用确与肠套叠有关,于是 生产厂商将轮状病毒疫苗撤出了市场。随后人们开始关注包括口服脊髓灰质炎疫 苗(OPV)在内的口服疫苗是否与肠套叠有关。为确定OPV与肠套叠的可 能关系,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开展了一些研究。  截止2000年6月,很多研究的初期分析结果已完成。美国疾病控制和 预防中心(CDC)特别成立了一个工作组进行讨论,目的是:①估计已开展 的关于OPV和肠套叠可能存在关系研究的技术方面的问题;②决定一些实验 现象是否代表着OPV和肠套叠有关或无关。  2000年6月15~16日,工作组在美国的亚特兰大举行会议,与会 人员由来自众多学科的专家组成,包括:本研究初的调查员、临床医生、消化 道专家、统计人员、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与会人员还包括来自世界卫 生组织(WHO)、泛美卫生组织(PAHO)及加拿大、古巴和英国的代表 、美国CDC和学术界的专家。  8项研究的内容都是关于OPV和肠套叠是否有关系,其中一项是在加拿 大、5项在英国、2项在美国进行的。2项以基本人口作为调查对象的研究表 明:OPV和肠套叠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一项是由美国CDC开展的“疫苗安全 数据自动传输装置(VSD)”研究,结果发现服用第2剂OPV后,发生肠 套叠的危险性明显增加(OR=3.0;95%可信限为1.5~5.3)。 在美国通常在4月龄时给予第2剂OPV。在服用OPV后22~28天,患 肠套叠危险性增加,由此推断OPV和肠套叠有关。英国的健康阶段性统计( HES1)发现:在英国4月龄的儿童服用第3剂OPV后14~27天,肠 套叠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在这两项研究中,服用其它剂的OPV后,未发现肠 套叠的发生有明显改变。其余几项未发现服用OPV和肠套叠相关。在英国利 用同一种实验方法对同一人群进行检验,未发现OPV和肠套叠存在明显的关系。  会议后要求专家们列出各项研究的优缺点,并自己做出判断:OPV和 肠套叠是否有关及原因,或难以做出判断的数据方面的原因等。共有14位专 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无人赞同OPV和肠套叠有关;2人(14%)认为目 前掌握的数据不足,难以做出是否有关的判断;11人(79%)认为有理由 相信OPV和肠套叠无关;1人(7%)未发现它们存在着因果关系。  这样,专家们以压倒多数的优势认为:目前有理由相信OPV和肠套叠无 关。但是所有的研究都有其局限性,现在还很难断定在个别病例中,OPV所 引起的危险性的轻微上升。另外,一些研究数据不足,难以断定OPV和肠套 叠的关系。另有一些专家认为,即使有这些数据,也很难说明4~5月龄肠套 叠发病率上升的原因。

  • 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作者:

     2000年1月12~14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了关于先天性风疹综合 征(CRS)全球发病情况和预防问题的会议。会议使用的数据是自1984年 关于CRS和风疹国际会议后,日益增多的将风疹疫苗纳入常规免疫的发展中国家 在CRS方面的经济负担的有效数据。会议的主题包括重新研究风疹和CRS 的流行模式、监测需求和免疫策略。  CRS会造成失聪、失明和智力障碍等。加纳、以色列、牙买加、墨西哥 、阿曼、巴拿马、新加坡、斯里兰卡、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数据表明,每年C RS的发病率为0.6/1*!000~4.1/1*!000活产儿,这通常与风疹暴发有关 。在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成本效益分析都表明:当风疹疫苗常规免疫的覆盖率≥8 0%时其效益远高于成本。估计发展中国家每年要发生CRS>10万例。  1969年风疹疫苗作为一种单价疫苗首先在美国和欧洲批准使用,然后又发 展为麻疹-风疹联合疫苗(MR)和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疫苗(MMR) 。1996年已有78个国家或地区将风疹疫苗纳入常规免疫。据WHO掌握的情 况,截止2000年4月,214个国家或地区中已有111个(52%)将 风疹疫苗纳入常规免疫。但WHO不同地区使用风疹疫苗的国家所占比例不同:非 洲区2%,东南亚区20%,东地中海区50%,西太平洋区57% ,欧洲区68%,美洲区89%。从1996年开始,美洲区和西太平 洋区使用风疹疫苗的国家不断增多,这些地区已消灭了脊髓灰质炎,并开始 迎接新的挑战。  将风疹疫苗纳入国家常规免疫中,与国家的经济状况有关。很多国家包括 原来未将风疹疫苗纳入常规免疫的国家,将风疹疫苗作为自付费用的疫苗可自己决定 是否使用。  大规模使用风疹疫苗为制定消除风疹的免疫策略提供了实验依据。在很多 消除CRS的活动中,首先受到保护的是育龄期妇女。如果在婴儿期开展风疹 疫苗的接种,妇女应同时或提前接种风疹疫苗。如风疹疫苗的接种率能长期> 80%,可将其纳入儿童免疫程序中。如儿童风疹疫苗的接种率较低,就会 增加风疹流行的危险性,增加育龄期妇女的感染机会,结果可能造成CRS发 病数的增加。因此维持儿童风疹疫苗高接种率非常重要。

  • 巩固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成果发展我国免疫预防事业

    作者:

    2000年10月29日,在日本东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证实会议上,WHO西太平洋区办事处主任尾身茂博士,根据WHO西太平洋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提交的“WHO西太平洋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成员判定,WHO西太平洋区所有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确认本地区实现无脊灰”的结论,向出席WHO西太平洋区无脊灰证实会议的近千名代表郑重宣布,本区域已经阻断了脊灰野病毒传播,实现了无脊灰目标。这是继美洲区之后WHO第二个区域实现该目标,这是广大计划免疫人员向新世纪的好献礼。占全球人口四分之一以上的WHO西太平洋区实现无脊灰目标,无疑是全球终消灭脊灰的重要进展,而且对于仍有脊灰流行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消灭脊灰目标是一个很大鼓舞,也增强了全球早日实现消灭脊灰目标的信心。WHO西太平洋区在宣布实现无脊灰目标的同时,指出本区域实现无脊灰的成就是脆弱的,目前面临的挑战仍然十分严峻,距离全球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任重而道远,必须将所有的努力持续到全球消灭脊灰的庄严时刻。  我们今天祝贺WHO西太平洋区免除脊灰危害的成功,并不表明消灭脊灰工作已大功告成,只要一天全球不消灭脊灰,就不能放松工作,必须稳定现有的计划免疫机构和队伍,继续开展现有的各项消灭脊灰的常规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巩固有效的流行病学监测和实验室网络。要继续提高免疫预防的管理水平和规范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免疫人员素质;要深入进行免疫预防的相关立法、政策的调查研究,制定新世纪初期我国免疫预防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以推动免疫预防工作的持续发展。

  • 宁夏回族自治区县、乡、村三级计划免疫人力资源及冷链设备现况调查

    作者:李丽;黄河;刘天锡

    为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县、乡、村三级计划免疫人力资源及冷链设备的现况,对全自治区29所卫生防疫机构及乡级预防保健机构中从事计划免疫的工作人员及冷链设备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方法与内容 全自治区29所卫生防疫机构的计划免疫科及乡级预防保健科或计划免疫室作为调查单位,调查对象为从事计划免疫的工作人员及冷链设备。按统一印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交通方便的县、乡由专门调查员询问调查,逐项登记;其余均由被调查单位填写,加盖公章,函寄。调查内容包括:①计划免疫工作人员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等;②冷链设备及运转情况等。所有资料统一输入计算机数据库,用SPSS软件包处理。2 计划免疫工作人力资源情况2.1 县、乡级 本次共调查县、乡级从事计划免疫工作人员667人,其中男性375人,女性292人,各占56.22%、43.78%。参加工作年限及从事计划免疫工作年限的中位数分别为14年和10年。县、乡级计划免疫工作人员中25~40岁的分别占总人数的69.78%和69.48%(表1),说明全自治区计划免疫工作人员队伍长期以来比较稳定,且具有较合理的年龄结构,后续力量充足。2.2 村级 本次共调查330个乡的2*!570个行政村,2*!669个免疫接种点。全自治区共有兼职计划免疫乡村医生3*!464名,≥46岁的乡村医生1*!761人,占50.84%。每个行政村平均有1.35人。近10年来,乡村医生正规化、系统化专业培训工作从未间断,到目前为止,经过培训的乡村医生≤45岁中专水平考试达标率为89.50%,≥46岁逐项培训考试达标率84.4%。

  • 全球今后消灭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展望

    作者:徐爱强;于竞进

     1985年,泛美卫生组织(PAHO)首先提出到1990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美洲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的目标。1991年9月,秘鲁报告了美洲区后1例本土脊灰病例。1994年8月经过国际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证实,正式宣布美洲区实现无脊灰目标。1995年2月16~17日,WHO在总部召开了全球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第1次会议,标志着全球消灭脊灰已逐步进入证实阶段。现将全球今后消灭脊灰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展望概述如下。1 加速目前脊灰野病毒流行地区的工作进程  目前,脊灰野病毒流行主要集中在3个地区:南亚、西非和非洲中部。WHO 1999年报告全球共有6*!700例被确诊的脊灰病例。WHO非洲区共2*!783例,实验室确诊233例。其中安哥拉多,为1*!103例(实验室确诊53例);其次为尼日利亚967例(实验室确诊94例);肯尼亚、乍得、尼日尔、埃塞俄比亚等26个国家也发生脊灰流行。WHO东地中海区共787例,实验室确诊449例。其中巴基斯坦多,为466例(实验室确诊294例);其次为阿富汗141例(实验室确诊62例);伊拉克、索马里、苏丹、也门等9个国家也发现脊灰病例。WHO东南亚区共3*!129例,实验室确诊1*!073例。其中印度发生脊灰流行,为2*!645例(实验室确诊1*!042例);孟加拉为335例(实验室确诊25例);印度尼西亚、尼泊尔、泰国等国家也有脊灰病例。这些国家人口出生率高、经济贫困甚至发生战乱,积累了大量的易感人群,脊灰野病毒甚至脊灰Ⅱ型野病毒仍然在这些国家流行,因此单纯依靠目前消灭脊灰的措施很难在短时间内彻底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而如何加速上述地区和国家消灭脊灰工作的进程,将直接关系到全球实现消灭脊灰目标的时间表。因此,WHO就此在多次会议上反复讨论,拟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促进这些地区和国家消灭脊灰工作。这些措施包括继续开展口服脊灰疫苗(OPV)和其它疫苗的国家免疫日(NIDs)活动,专门开展补充性或选择性监测活动,派遣专业工作队具体指导工作等。同时,号召各有关国际组织,继续增加对这些地区和国家消灭脊灰工作的支持。目前,上述一些国家消灭脊灰工作进展迅速,可望在不久阻断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循环。

  • 山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低的原因与对策

    作者:周长清;胡永红;何召璋;肖黎明

    自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以来,洪江市乙肝疫苗接种率一直很低,据1999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全程合格接种率仅为24.5%。为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我们对乙肝疫苗接种率低的原因作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对策。1 接种率低的原因1.1 乡村缺乏宣传 据调查,有61.5%的儿童家长不知道要接种乙肝疫苗。所有乡、镇无一做过正式的深入广泛的宣传,只是在村防疫员会上或接种现场讲一讲。当见到来接种者寥寥无几甚至无人接种时,也就不再宣传。1.2 接种对象难以承受接种费用 村级3针乙肝疫苗接种费用30~40元,而常规的预防接种只需1~2元,洪江山区经济发展滞后,对乙肝疫苗费用难以承受,不愿接种。1.3 村级未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服务 村级接种乙肝疫苗的时间不统一,300多个村大多数无冰箱,不可能随时提供接种服务。再者,山区住户分散偏远,村防疫员不愿因一两个儿童接种而去乡、镇卫生院领疫苗上门接种。1.4 乡级人为改变乙肝疫苗免疫程序或对程序理解错误 洪江市计划免疫冷链双月运转一次,与乙肝疫苗0、1、6个月免疫程序的时间不同步。有些乡、镇卫生院的防疫专干为节省时间,人为改变第3针接种时间;而有些乡防疫专干对免疫程序理解错误,以为只要第1针与第3针间隔5个月,第2针与第3针间隔1~4个月都可以,影响了乙肝疫苗的合格接种。1.5 接种工作不规范,接种未登记卡、证 洪江市乙肝疫苗接种缺乏规范化管理,业务指导不到位。接种时忽略使用接种证和免疫卡,出现接种无证无卡现象,导致调查时无据可查,使接种率降低。2 对策2.1 抓好宣传 可采取下村巡回宣传和发放宣传材料相结合,有线电视与广播相结合,同时村级也要利用有效的宣传方式。

中国疫苗和免疫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