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중국약리학여독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002
  • 国内刊号: 11-1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140
  • 曾用名: 中国药理学与毒力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永祥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朱砂和朱砂安神丸对小鼠肝组织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虹;刘霞;隋怡;陆爽;吴芹;刘杰;时京珍

    目的 探讨朱砂及朱砂安神丸中汞对肝组织金属硫蛋白(MT)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小鼠分别jg给予生理盐水、HgS 0.2 g·kg-1、朱砂0.2和2 g·kg-1、朱砂安神丸1.8 g·kg-1、氯化汞(HgCl2)0.032 g· kg-1、甲基汞0.026 g· kg-1,每天1次,连续30 d,取肝组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肝汞蓄积量,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Mt-1基因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M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肝汞蓄积量与肝组织Mt-1基因和MT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gS、朱砂0.2 g·kg-1和朱砂安神丸组小鼠肝组织汞蓄积量未见明显增高,肝组织Mt-1基因和M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且未见明显病理改变.朱砂2 9·kg-1,HgCl2和甲基汞组小鼠肝汞蓄积量明显增高(P< 0.05,P<0.01),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6.9,82.2和173.1倍;肝组织Mt-1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3,11和45倍,同时MT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肝组织可见肝细胞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肝汞蓄积量与Mt-1基因和MT蛋白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对比不同形式的汞,ig给予小鼠HgS、朱砂和朱砂安神丸后肝组织汞蓄积量远低于氯化汞和甲基汞;朱砂0.2 9·kg-1和朱砂安神丸未导致肝组织Mt-1基因和MT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肝组织亦未出现病理变化.

  •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作者:贺文彬;楚世峰;陈乃宏

    目的 研究丹参总酚酸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缺血再灌注脑卒中大鼠模型,再灌注并同时静脉注射丹参总酚酸5,10和20 mg· kg-1,每天1次,连续3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后72 h大脑皮质、外周血及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内免疫细胞种类和数量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缺血后5,24和72h时缺血侧脑区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y(Inf-y)、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Ⅱ-2),Th2型细胞因子Ⅱ-10以及巨噬细胞炎症因子Ⅱ-1β等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72 h时,模型组脑内缺血侧皮质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调节性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显著升高(P<0.01),外周血和脾中上述免疫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1),提示脑内发生明显的炎症反应,外周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经丹参总酚酸1 0和20 mg· kg-1治疗后,可显著降低脑内上述免疫细胞数量(P<0.05),增加外周血中免疫细胞(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B细胞)及脾中上述免疫细胞数量(P<0.05).脑内炎症因子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5,24和72 h时,模型组大鼠缺血侧皮质炎症因子Ifn-y,Tnf-α,Ⅱ-2,Ⅱ-4,Ⅱ-10和Ⅱ-1β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丹参总酚酸1 0和20 mg· kg-1治疗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结论 丹参总酚酸可能通过抑制缺血侧脑区免疫炎症反应、减少免疫细胞浸润并抑制缺血再灌注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进而改善外周免疫抑制,减轻脑卒中后继发性炎症反应.

  • 新型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氯比普兰改善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甘丹娜;曾冰清;王灿茂;吴金刚;徐江平

    目的 探讨新型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氯比普兰(chlorbipram)对老年小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20月龄和6月龄昆明雄性小鼠,分别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氯比普兰给药组(0.5 mg· kg-1),连续给药21 d.旷场实验检测穿越格子数、直立次数和粪便粒数;新物体识别实验(NOR)检测识别指数(RI);水迷宫实验检测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时间、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及路程和游泳速度.ELISA法测定海马环磷酸腺苷(cAMP)的含量,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和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的水平;逆转录PCR(RT-PCR)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的表达.结果 旷场实验结果显示,20月龄正常组小鼠粪便粒数明显多于6月龄正常组小鼠(P<0.05),给予氯比普兰后粪便粒数明显减少.NOR实验结果表明,20月龄正常组小鼠RI明显低于6月龄正常组小鼠(P<0.01),给予氯比普兰后RI明显升高(P<0.05),达到6月龄正常组小鼠水平.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6月龄正常组小鼠相比,20月龄正常组小鼠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明显延长(P<0.05),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和路程显著性下降(P<0.01);给予氯比普兰明显增加穿越平台次数(P<0.01),缩短第一次到达平台时间(P<0.05),延长在目标象限探索的时间和路程(P<0.01).ELISA分析结果显示,20月龄正常组小鼠海马cAMP水平明显低于6月龄正常组小鼠(P<0.01),氯比普兰能显著增加海马cAMP含量(P<0.01).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显示,20月龄正常组小鼠海马内p-PKA和p-CREB的蛋白表达明显低于6月龄正常组小鼠(P<0.01),氯比普兰能够增强p-PKA和p-CREB表达(P<0.01).RT-PCR结果表明,20月龄正常组小鼠海马内BDNF mRNA水平明显低于6月龄正常组小鼠(P<0.01),给予氯比普兰能显著提高BDNF mRNA水平(P<0.01).结论 氯比普兰可以通过影响cAMP水平,上调p-PKA和p-CREB蛋白表达,促进BDNF的转录,从而改善老年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 地佐环平对短暂电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

    作者:姬雅君;张黎明;孙树峥;李云峰;王恒林;张有志

    目的 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地佐环平(MK-801)对短暂电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拮抗剂在PTSD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①ICR小鼠ip给予MK-801 0.0125,0.025,0.05和0.1 mg· kg-1,5和10d后进行自发活动测试,观察小鼠自发活动.②连续2d给予ICR小鼠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每天15次,0.8 mA,间隔10s,持续10s)制备PTSD模型.第1天电击后5 min,ip给予MK-801 0.0125,0.025和0.05 mg· kg-1或ig给予盐酸舍曲林15 mg·kg-1,每天1次,连续16d.其中第3,8和15天测定僵住时间;第9天进行自发活动实验,观察水平跨越次数和垂直站立次数;第13天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进入开臂的次数和在开臂的滞留时间;第16天进行爬梯实验,观察爬梯数和站立次数.结果 ①MK-801 0.1 mg·kg-1连续给药5或10d可显著抑制小鼠自发活动(P<0.01),其他各给药组对小鼠自发活动无显著影响.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电击组、MK-801各剂量组及舍曲林给药组小鼠的水平跨越格数和垂直站立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电击组小鼠的僵住时间显著增加(P<0.01);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和在开臂滞留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爬梯实验中小鼠的站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电击后小鼠的PTSD样行为学变化可以被伴随给予舍曲林15 mg· kg-1逆转,但MK-801无法逆转电击后小鼠的PTSD样行为.结论 在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的剂量范围内,MK-801在小鼠短暂电击模型上无抗PTSD的行为学效应,单纯拮抗NMDA受体未必能发挥抗PTSD作用,这可能与PTSD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NMDA受体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有关.

  •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刘伟;魏武;张国香;史文芝;刘华;申徐良

    目的 探讨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增殖、耐药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Lipofectamine2000瞬时转染微RNA-34a,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效果;CCK-8法检测转染微RNA-34a细胞培养24,48和72 h后细胞存活率.转染微RNA-34a细胞给予硼替佐米5和10 nmol· L-1或马法兰50和100 μmol· L-1处理48 h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及药物敏感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微RNA-34a对细胞内CDK4,CDK6,CCND1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CK-8结果显示,转染微RNA-34a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r=-0.952,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微RNA-34a可使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转染微RNA-34a组细胞凋亡率为(5.8±0.5)%,与阴性对照组(2.3±0.3)%比较明显升高(P<0.0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微RNA-34a细胞给硼替佐米5和10 nmol· L-1或马法兰50和100 μmol· L-1处理,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表明,转染微RNA-34a可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DK4,CCND1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结论 转染微RNA-34a能够抑制RPMI-8226细胞增殖,引起细胞周期阻滞,诱发细胞凋亡,增加药物敏感性;这可能与其下调周期相关蛋白CDK4,CCND1及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有关.

  • 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1对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高瞻;王华;肖凤君;曹晓培;孙慧燕;杨月峰;哈小琴;王立生

    目的 探讨小泛素相关修饰蛋白特异性蛋白酶1(SENP1)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20个感染复数的pLKO.1-SENP1-小发夹RNA(shRNA)-绿色荧光蛋白(GFP)干涉慢病毒(SENP1干涉组)和pPIG-U6-随机序列(scramble)-GFP对照慢病毒(GFP-SC对照组)感染HUVEC.病毒感染HUVEC 48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UVEC内SENP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GFP-SC对照组和SENP1干涉组感染效率均>97%.与GFP-SC对照组比较,SENP1干涉组HUVEC SENP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CK8法测定结果表明,SENP1干涉组HUVEC增殖能力较GFP-SC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SENP1干涉组细胞迁移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GFP-SC对照组(P<0.01).用低浓度血清(含2%胎牛血清)培养基诱导细胞凋亡24 h,SENP1干涉组细胞凋亡率即已升高到GFP-SC对照组的2倍左右(P<0.05);诱导凋亡至48 h,SENP1干涉组细胞凋亡率升高到对照组的3.2倍左右(P<0.05).结论 HUVEC内SENP1表达水平的降低不仅可以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亦可促进细胞凋亡.

  • 基于SWATH定量质谱技术的肥胖小鼠脂肪线粒体蛋白质组分析

    作者:孙佳楠;段小涛;周泉;刘明伟;孙璐

    目的 揭示肥胖诱发脂肪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变化,并探索变化的可能机制,实现针对小鼠脂肪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的深度测序和准确定量.方法 利用数据依赖型(DDA)质谱方法鉴定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中的线粒体蛋白;利用新型SWATH (sequential windowed acquisition of all theoretical mass spectra)质谱技术定量肥胖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不同脂肪组织中线粒体蛋白,同时对表达差异的线粒体蛋白进行功能分析.实验步骤:①用组织线粒体提取试剂盒特异性提取不同类型脂肪组织线粒体蛋白;②用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预分离线粒体蛋白;③利用DDA方法建立线粒体蛋白质谱文库;④利用SWATH质谱方法定量线粒体蛋白;⑤利用Peak View2.0软件提取碎片离子色谱峰并进行积分计算其峰面积;⑥根据KEGG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和GO(Gene Ontology)功能分类分析肥胖小鼠和正常小鼠脂肪组织表达差异蛋白的生物功能.结果 在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分别准确鉴定并定量线粒体定位蛋白1000和1039种,3次生物学重复实验中共鉴定包括线粒体氨肟还原成分1在内的25种线粒体蛋白在白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包括非偶联蛋白3在内的21种线粒体蛋白在棕色脂肪组织特异性表达.肥胖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白色脂肪组织中共有25种线粒体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上调倍数≥2,P<0.01),有47种线粒体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下调倍数≥2,P<0.01);棕色脂肪组织中有26种线粒体蛋白表达显著上调(上调倍数≥2,P<0.01),有21种线粒体蛋白表达显著下调(下调倍数≥2,P<0.01).结论 脂肪组织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定量及生物信息学的分析表明,肥胖导致线粒体内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脂肪酸的合成和降解以及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等重要的信号通路发生紊乱,并准确鉴定、定量其相关表达差异蛋白,为肥胖导致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 盐酸法舒地尔对体外培养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莉;赵燕;陈诚;郭莲军;陈玉华

    目的 研究盐酸法舒地尔(FH)对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损伤(OGD)的保护作用.方法 传代培养的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与无糖Na2S2O42 mmol· L-1孵育4h,制备OGD模型.FH 5和10μmol·L-1在OGD前2h加入.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乙炔基脱氧尿苷(EdU)掺入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DNA合成;Hoechst染色和丫啶橙(AO)/溴化乙啶(EB)荧光双染观察细胞凋亡;2,7-二氯氢化荧光素(DHCF-DA)荧光染色和硝基四氮唑蓝(NBT)还原实验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GD模型组星形胶质细胞存活率为(24±6)%,下降了4倍(P<0.01);OGD模型组LDH释放量显著升高至(366±7) U· L-1(P<0.01).加入FH 5和10 μmol·L-1的预处理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上升至(42±5)%和(43±5)%,LDH释放分别下降至290±18和(268±20) U· L-1(P<0.01),细胞EdU阳性率由OGD模型组的(47±6)%,分别下降到(35±6)%和(29±5)%(P<0.01).Hoechst染色及AO/EB双染实验结显示,FH能显著减少OGD损伤后细胞的凋亡及坏死,使晚期凋亡细胞比例减少(P<0.05);DCFH-DA荧光和NBT还原实验显示,FH降低OGD损伤后ROS水平,且FH10 μmol·L-1的预处理组降低的幅度比5 μmol·L-1的预处理组更明显,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H对传代培养的大鼠皮质星形胶质细胞OGD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有关.

  • 糖网明目颗粒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蒿长英;陈明霞;郭平;马文斌;吕海波;杜佩佩;甄林娜;刘晔;连增林

    目的 观察糖网明目颗粒(TWK)对缺氧/高糖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用CoCl2 50 iμmol· L-1和葡萄糖40 mmol ·L-1干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复制缺氧和高糖模型;分别给予TWK 1.0和2.5 9·L-1干预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半定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HIF-1α,VEGFR-2和ICAM-1蛋白含量.结果 缺氧和高糖均能使EA.hy926细胞存活率升高,显著上调HIF-1α,VEGFR-2和ICAM-1 mRNA表达和蛋白含量(P<0.05).TWK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HIF-1α,VEGFR-2和ICAM-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增加,药效有增强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WK 2.5 g· L-1使缺氧细胞存活率由(109.9±6.9)%降至(69.6±2.2)%(P<0.05);HIF-1α,VEGFR-2和ICAM-1基因表达分别由0.292±0.017,0.210±0.013和0.724±0.027降低至0.204±0.014,0.061 ±0.010和0.476±0.018(P<0.05);HIF-1α,VEGFR-2和ICAM-1蛋白含量分别由56.2±4.9,1756±145和(339±33) ng· L-1降低至38.4±1.5,1057±118和(226±15) ng·L-1(P<0.05).TWK 2.5 9·L-1使高糖细胞存活率由(111.4±7.3)%下降至(70.5±2.9)%(n=5,P<0.05);HIF-1α,VEGFR-2和ICAM-1 mRNA表达分别由0.397±0.021,0.289±0.034和0.755±0.031降低至0.247±0.015,0.079±0.005和0.531±0.025 (P<0.05);HIF-1α,VEGFR-2和ICAM-1蛋白含量分别由56±4,1824±179和(339±31)ng·L-1降低至37±1,1170±110和(260±19)ng·L-1(P<0.05).TWK 1.0 g·L-1也具有同样的作用效果.结论 TWK可能是通过调控内皮细胞HIF-1α,VEGFR-2和ICAM-1等新生血管相关因子的mRNA表达和蛋白分泌从而发挥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通路的抑制介导孕期摄食限制所致的雄性子代大鼠海马发育损伤

    作者:程思源;徐丹;钟卫华;张崇;张郦;张璐;汪晖

    目的 观察孕期摄食限制(PFR)所致雄性子代鼠海马结构及功能损伤改变,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健康Wistar雌性大鼠受孕后第11~20天(GD11 ~GD20)限食,给予正常对照组日均摄食量的50%,部分孕鼠于GD20麻醉处死取胎鼠;其余孕鼠自然生产所得雄性子代鼠断奶后给予高脂饮食喂养,一批于生后17周龄(PW17)麻醉处死,另一批从PW17起,21 d内给予慢性不可预知性刺激(UCS)后,于PW20处死,取海马组织.采用HE染色和(或)透射电镜进行组织学观察,ELISA试剂盒检测胎鼠血皮质酮水平,PCR检测海马糖皮质激素受体(G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路、突触可塑性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FR胎鼠海马显示亚细胞水平病理损伤,胎血皮质酮水平增加了1.19倍(P<0.05),Gr mRNA表达升高了38%(P<0.05),Bdnf、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1(Nr1)、Nr2B和突触蛋白Ⅰ的mRNA表达分别降低了25.0%,16.1%,16.1%和17.6%(P<0.05).与高脂对照组相比,PFR成年子代鼠海马仅显示轻微病理改变,而PFR成年子代鼠在UCS后,海马病理损伤明显,表现为锥体细胞层极薄,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数目减少和核皱缩,同时海马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及Nr1 mRNA表达分别显著降低了51.0%,50.0%,52.0%和33.3%(P<0.05,P<0.01).结论 PFR可致雄性子代鼠海马结构及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PFR所致的母源性高GC引起子代鼠海马Bdnf通路抑制有关.

  • 抗氧化剂2-吲哚啉酮衍生物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恩东;张超;王坤平;詹轶群;杨晓明;李长燕

    目的 探讨2-吲哚啉酮衍生物(PMID)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用PMID 2,5和10 μmol· L-1预处理HEK293T细胞2h,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10 μg·L-1刺激8h.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PMID对TNF-α诱导的NF-κB报告基因和ICAM启动子报告基因的影响;对照组HEK293T细胞单用TNF-α 10 μg· L-1处理,实验组用PMID 10 μmol· L-1预处理细胞2h,加入TNF-α10 μg·L-1,分别在0,10,30,60 min后收取细胞,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MID对TNF-α诱导的IκBα降解和P65入核的影响;对照组用PMID 10 μmol·L-1处理H EK293T细胞12h,实验组用10 μmol· L-1PMID处理4h,后用TNF-α 10 μg· L-1刺激8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MID对NF-κB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白细胞介素6 (IL-6)、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结果 TNF-α单用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活性明显增加(P<0.01),ICAM报告基因活性增加(P<0.05).PMID预处理细胞后再采用TNF-α刺激,与TNF-α单用组比较,PMID 2 μmol·L-1时,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活性降低(P<0.05),ICAM报告基因活性无明显变化;PMID 5 μmol· L-1时,NF-κB和IFN-β报告基因活性明显降低(P<0.01),ICAM报告基因活性降低(P<0.05);PMID 10 μmol·L-1时,NF-κB,ICAM和IFN-β报告基因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TNF-α单用组比较,PMID预处理后再用TNF-α处理,在10,30和60 min 3个时间点,IκBα表达增高(P<0.05),细胞核中P65表达减弱(P<0.05),胞浆中的P65表达增加(P<0.05).加入PMI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对NF-κB下游靶基因IL-6和MCP的表达明显抑制(P<0.01),对IFN-γ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加入TNF-α刺激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6,MCP和IFN-γ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加入PMID处理后,与TNF-α单用组比较,/L-6,MCP和IFN-γ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PMID作为抗氧化剂,可负调控NF-κB信号通路.

  • 灵芝多糖肽对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毛慧慧;游育红

    目的 研究灵芝多糖肽(GLPP)对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出生1~3d的SD乳大鼠进行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取培养3~4d的心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R组和GLPP给药组(12.5,25,50和100 mg· L-1).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电镜检测细胞形态改变和线粒体损伤;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以Fluo-3/AM荧光指示剂负载,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变化;以活性氧(ROS)敏感的荧光探针2,7-二氢二氯荧光素(DCFH-DA)标记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ROS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GLPP 12.5,25,50和100 mg· L-1组细胞存活率与H/R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组可见线粒体损伤,GLPP给药组可以减轻线粒体损伤.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GLPP组与H/R组比较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小(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R组[Ca2+]i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高(P<0.01);与H/R组比较,GLPP给药组细胞[Ca2+]i减少,细胞内ROS含量降低(P<0.01).结论 GLPP对H/R损伤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内自由基含量和减轻细胞内钙超负荷有关.

  • 桑黄多糖P1对肝癌HepG2细胞周期和钙调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钟石;李有贵;林天宝;吕志强;计东风

    目的 探讨桑黄多糖P1抑制人源性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 桑黄多糖P16.25~200 mg· L-1与HepG2细胞作用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桑黄多糖P1 100和200 mg· L-1与HepG2细胞作用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细胞内Ca2+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K-ras和c-fos基因表达;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CaMKⅡ和Kras蛋白表达.结果 桑黄多糖P1对HepG2细胞存活的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显著提高,100和200 mg·L-1时抑制率高达44.0%和61.3%.桑黄多糖P1 200 mg· L-1处理48h S期细胞百分含量明显升高,由对照组的(23.3±3.4)%升高至(37.8±2.2)%(P<0.01),而G2/M期细胞百分含量明显降低,由对照组的(15.3±1.2)%降至(3.4±1.9)%(P<0.01);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桑黄多糖P1 100和200 mg·L-1处理48 h后CaM,CaMKⅡ,EGF,EGFR,K-ras和c-fos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1);Western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桑黄多糖P1作用48 h后HepG2细胞内CaMK Ⅱ和K-ras蛋白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桑黄多糖P1 200 mg·L-1处理细胞后,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显著升高,0~20 min内分别由951增至1430(P<0.01),而对照组一直维持在1 150左右.结论 桑黄多糖P1可能通过提高细胞内Ca2+浓度以及下调CaM,CaMKⅡ,EGF,EGFR,K-ras和c-fos基因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S期阻滞,从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

  • 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对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胡中慧;吴纯启;李加恒;王翔;董延生;原野;丁日高;廖明阳;王全军

    目的 探讨亚硫酸氢钠穿心莲内酯(ASB)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 HK-2细胞在DMEM/F12培养液培养24 h后,在经ASB作用2h前,分别加入N-乙酰-L-半胱氨酸(NAC)10 mmol· L-1、2-氨基-4(丁基磺酸亚氨)-丁酸(BSO)2 mmol· L-1及30 min前分别加入过氧化氢酶(CAT)1000 U· L-1、环孢素A (CsA)50 μmol·L-1,再经ASB作用24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用酶标仪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ATP酶(T-ATP)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MMP)和活性氧(ROS);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胱天蛋白酶酶原3、Bcl-2、Bax和细胞色素c(Cyt c)蛋白的表达.结果 ASB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K-2细胞增殖,作用24和48 h后IC5o值分别为19.1±3.6和(11.6±3.9)g·L-1.ASB 20 9·L-1处理HK-2细胞24 h后,G2/M期细胞由对照组的(23.3±1.0)%增至(37.0±0.8)%(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B组LDH漏出率和ROS水平明显增加,MMP呈下降趋势;与ASB 20 9·L-1组相比,加入还原剂NAC后,细胞存活率和MMP水平明显增加(P<0.05),LDH和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加入CsA后,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LDH和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增加(P<0.05).随着ASB浓度增加,HK-2细胞上清液中的MDA水平明显增加,GSH,SOD和T-ATP酶活性逐渐减弱;同时细胞内胱天蛋白酶原3、Bax和Cyt c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ASB对HK-2细胞的毒性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HK-2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改变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耗竭细胞内GSH和SOD,导致细胞内ROS大量堆积,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Cyt c等凋亡因子从线粒体释放,进而引发细胞凋亡或坏死.

  •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因子8类泛素修饰抑制因子MLN4924对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裴钰君;朱宁;郭银汉;王庆阳

    目的 观察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因子8(NEDD8)类泛素修饰抑制因子MLN4924对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LN4924 0.25 ~4.0 iμmol·L-1与U937细胞、THP-1细胞、Mo7e细胞和RAW264.7细胞作用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MLN4924 0.25~8.0 μmol·L-1与RAW264.7细胞作用24 h,用Western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EDD8类泛素化修饰的主要底物cullin蛋白表达水平.MLN4924 0.5 μmol·L-1作用于RAW264.7细胞24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 MLN4924 0.25~4.0 μmol· L-1作用24 h对RAW264.7细胞、U937细胞、THP-1细胞和Mo7e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52,3.11,2.89和0.76 μmol· L-1;对正常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MLN4924 0.25~8.0 μmol· L-1作用24 h,NEDD8类泛素化修饰的cullin蛋白表达减少(P<0.01),表明RAW264.7细胞NEDD8修饰逐渐减少.MLN4924 0.5,1.0和2.0 μmol· L-1作用于RAW264.7细胞24 h,G0/G1期细胞百分率由正常对照组的(61.3±1.3)%分别升高到(64.5±1.5)%(P<0.05),(69.5±2.3)%(P<0.01)和(72.8±1.7)%(P<0.01),细胞凋亡率由正常对照组的(1.5±0.3)%分别升高到(2.3±0.5)%,(4.3±0.9)%(P<0.05)和(7.5±0.8)%(P<0.01).结论 MLN4924能够明显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并诱导其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 纳米材料对胎盘屏障功能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婉怡;许恒毅;杨林;况慧娟;傅芬

    纳米材料因其粒径小和比表面积大等独特理化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等各个领域,其对人体及环境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也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纳米材料孕期暴露对后代发育的影响更是备受关注.近年来,数种常见纳米氧化物、碳纳米材料、量子点及金属纳米材料对胎盘屏障毒性作用的相关研究发现,多数纳米材料能够穿过胎盘屏障并破坏胎盘正常结构,甚至影响子代的生长发育及性成熟,其毒性程度常与纳米材料尺寸、包被材料、剂量和暴露方式相关.纳米材料的胎盘屏障毒性作用机制研究也取得进展,期望能有更为科学完善的体系以对纳米材料毒性进行全面评价.

  • 卵巢功能早衰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作者:严大为;周莉;孙祖越

    卵巢功能早衰是一种以卵巢功能提前衰退为主要特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建立一种理想可靠的卵巢功能早衰动物模型对治疗卵巢功能早衰药物的开发以及机制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利用免疫、基因缺失、环境、激素合成酶缺失、药物、促性腺激素和应激等因素可成功制备卵巢功能早衰动物模型.虽然各种因素造模的优缺点不同,但均可将动情周期、性激素水平、卵巢的结构功能和生育力等作为卵巢功能早衰模型成功与否的评价指标,为成功建立卵巢功能早衰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 黄酮类化合物在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秦;吴辉;张蓓蓓;吴晓俊

    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及亨廷顿病等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神经炎症、内源性抗氧化剂缺失、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损伤以及铁离子代谢异常等.研究表明,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防治具有一定的疗效.黄酮类化合物可抑制神经炎症、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抗谷氨酸神经毒性并调节铁代谢平衡,从而减缓神经细胞损伤并改善学习记忆和脑血管功能.

  • N-乙酰半胱氨酸:一种治疗药物成瘾和复吸的候选化合物

    作者:马宏;柯钰婷;陈凌红;周文华

    抗药物成瘾和复吸的药物研发一直是成瘾研究的热点,迄今具有抗成瘾和复吸作用的药物仍较少.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抗氧化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胶质细胞的胱氨酸/谷氨酸转运体,提高突触间隙的谷氨酸浓度,间接地调控谷氨酸能和多巴胺能神经通路.临床研究发现,乙酰半胱氨酸具有抗成瘾药物复吸作用,是治疗药物成瘾的候选药物.本文主要综述了乙酰半胱氨酸调控药物依赖通路的作用机制,系统总结了乙酰半胱氨酸抗药物复吸的临床研究,以期为乙酰半胱氨酸的临床应用和开发提供依据和思路.

  • 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政;杨林;黄楚楚;魏华;许恒毅

    研究发现,纳米二氧化钛可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生殖系统也有一定的损伤作用.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生殖毒性作用主要包括干扰并抑制精子和卵子增殖、扰乱激素平衡、损伤生殖器官和危害子代的生长发育等.已知的毒性作用机制有因精子的损伤、基因表达的改变和性激素的失衡等导致雄性小鼠繁殖力下降;因血液生化参数的改变、性激素的失衡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变等导致雌性小鼠繁殖力下降.本文就纳米二氧化钛对小鼠生殖毒性的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介导胰岛β细胞凋亡及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作者:张之;张燕;李学军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不仅与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在胰岛B细胞功能障碍和细胞凋亡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高糖通过招募碳水化合物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到TXNIP的启动子,ChREBP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p300相互作用,引起TXNIP的转录,TXNIP介导高糖诱发的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NOD样受体3炎症小体激活、凋亡和自噬障碍等.可通过诱导微小RNA-204的表达下调鸟类MafA蛋白哺乳动物同系物而抑制胰岛素基因转录,抑制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进而抑制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TXNIP通过抑制硫氧还蛋白系统影响细胞的生存,同时还是介导细胞线粒体凋亡和内质网应激凋亡途径的枢纽分子.抑制TXNIP可能是一个阻止糖尿病进程的有效靶点.本文就TXNIP在胰岛细胞凋亡和胰岛功能障碍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

  • 中药有效成分治疗高尿酸血症基础研究进展

    作者:王红权;詹杰;王小波;邹亮

    对高尿酸血症(HUA)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主要有效成分有黄酮类如槲皮素、越桔果渣黄酮、葛根素和红旱莲总黄酮等,皂苷类如穿山龙总皂苷和萆薜总皂苷等,香豆素类如秦皮总香豆素和岩白菜素等.这些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多个靶点和作用机制防治HUA,已阐明的主要机制包括:①直接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②直接抑制血清和肝黄嘌呤氧化酶和腺苷脱氨酶活性;③下调肾尿蛋白转运体1和葡萄糖转运子9及其基因表达预防尿酸过度生成,上调肾有机阴离子转运体1蛋白及其基因表达促进尿酸排泄;④调节雌二醇和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水平;⑤改善或减少HUA的脂质过氧化.

  •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李登科;马清温;孙震晓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药理作用研究在国内外取得明显的研究进展.EG对谷氨酸诱导产生的神经损伤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等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起促智作用,具有促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及抑制骨溶解作用,并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能显著降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起降血脂等作用;同时EG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EG毒性较小,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其代谢符合单室模型一级动力学过程,在大鼠心、肝、脑和肾中分布较多,大约有45%的原形药物经尿和粪便排出体外.

  • 莱菔硫烷对代谢性疾病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付建飞;李真;张慧琴;王安世;杨立峰;王欣;张晓宏

    近年来,肥胖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代谢性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等代谢紊乱相互交织,导致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莱菔硫烷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绿花椰菜中的植物化学物,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抑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期研究显示,莱菔硫烷对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症、糖尿病及其多种并发症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未来可能为代谢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新靶点.本文从调节脂肪细胞分化、脂质代谢、胰岛素分泌、葡萄糖代谢和抗氧化损伤等方面对莱菔硫烷改善肥胖、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线粒体动力学与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立;关凤英;于洋

    线粒体动力学即线粒体融合和分裂保持动态平衡的过程,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过程决定线粒体形态的可塑性.这种动态平衡的稳定是维持线粒体功能和机体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并且受多种化学酶及蛋白等因素调节.因线粒体为细胞能量代谢中心,故线粒体动力学与人类代谢性疾病的关联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可以引起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障碍,并且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

  • 基于毒性通路扰动的药物安全性评价新策略

    作者:彭双清;王以美;郭家彬;赵君

    安全性是决定创新药物研发成败的关键因素.传统的药物毒性测试与安全性预测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毒性通路扰动的毒性测试策略已成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针对传统毒性测试方法存在的问题,简要介绍了毒性通路的内涵及其毒理学意义,重点阐述了基于毒性通路扰动的安全性评价新策略的提出及其发展,并以药物线粒体毒性预测为例,介绍了毒性测试新策略的原理及应用,为药物安全性评价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