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중국약리학여독리학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
  • 主办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中国药理学会,中国毒理学会
  • 影响因子: 1.1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3002
  • 国内刊号: 11-115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2-140
  • 曾用名: 中国药理学与毒力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张永祥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中奥美拉唑对比格犬铋吸收的影响

    作者:郝瑞家;刘有平;梁宁;曾文琴;杨雪明;邸欣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中奥美拉唑对比格犬体内铋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6只健康比格犬随机分为2组,分别先后po给予胶体果胶铋(B)70 mg+甲硝唑(M)250 mg+四环素(T)250 mg[BMT]或奥美拉唑(Ome)40 mg+BMT(70+250+250)mg(Ome+BMT),并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5,1,2,3,4,6,8,10,12和14 h采集血样并预处理,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并测定比格犬血浆中铋的浓度,并计算其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成功建立了测定铋血药浓度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比格犬口服BMT和Ome+BMT后铋的cmax分别为 21.7±5.3和(37.5±5.4)μg·L-1,AUC0-t分别为116.3±27.4和(170.1±30.4)μg·h·L-1,tmax分别为3.0±0.6和(3.0±0.6) h,(Ome+BMT)组比BMT组的cmax,AUC0-t显著升高(P<0.05).结论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四联疗法中奥美拉唑能显著增加比格犬体内铋的吸收.

  • 全反式维A酸给药4周对大鼠的毒性作用

    作者:陈雁虹;盖仁华;吴洪海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A酸(ATRA)重复给药4周对大鼠的毒性反应,初步确定其主要毒性靶器官及毒性反应性质和程度.方法 SD大鼠ig给予ATRA 10,50和250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每日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和死亡情况,每周记录体质量和摄食量.停药第1天和第15 天分别处死部分大鼠,进行血常规、血液生化和凝血功能检测,测定主要脏器的脏器系数并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TRA 250 mg·kg-1组给药14 d后,大鼠出现竖毛、自主活动减少、四肢乏力、眼睑部脱毛出血和呼吸急促等症状,给药18 d后大鼠出现死亡,体质量在给药7 d后随给药时间延长逐渐减轻(P<0.01),同时摄食量随给药时间延长逐渐减少(P<0.05).停药后第1天,与溶剂对照组比较,ATRA 250 mg·kg-1组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和肌酐明显下降,球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甘油三酯明显上升(P<0.01),同时血糖升高,肌酸肌酶显著降低(P<0.05);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和血小板数明显降低(P<0.0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明显减少(P<0.05);心、肝、脾、肺、肾和肾上腺系数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升高,胸腺系数明显降低(P<0.01).ATRA组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肝细胞水肿,十二指肠上皮变性、坏死,脾巨核细胞增多.停药后第15天,ATRA组的毒性反应症状有所恢复.结论 ATRA 250 mg·kg-1能造成大鼠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同时存在一定的粒系增生和骨髓抑制现象,对大鼠肝和生殖系统有损伤.

  • Toll样受体4/NF-κB 信号通路参与黄芪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抑制作用

    作者:梁灵君;王洪新;孙雪芳;喻晓春;鲁美丽;顾洁莹;何海洋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PS)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分别加入APS 25,50和100 mg·L-1作用30 min后再加入TNF-α 50 μg·L-1作用48 h.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消化分离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细胞体积;RT-PCR 检测心肌心钠素(ANP) 和Toll样受体4(TLR4) 的 mRNA 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 p65 和 IκBα的蛋白表达;ELISA 法检测细胞外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 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NF-α组心肌细胞蛋白含量增加了52.8%,细胞体积增大了66.7%,ANP和TLR4 mRNA分别增加了60.3%和68.7%,p65蛋白表达增加了50.5%,IκBα蛋白表达减少了43.1%,IL-1β表达增加了5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NF-α模型组相比,APS 50,100 mg·L-1和IκBα阻断BAY11-7082 5 μmol·L-1组蛋白含量、细胞体积、ANP mRNA、TLR4 mRNA、IL-1β和p6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APS 25 mg·L-1组蛋白含量、细胞体积和ANP 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P <0.05).结论 APS对TNF-α诱导的乳大鼠心肌细胞肥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 高表达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对血管紧张素Ⅱ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诱导的A10细胞降钙素受体样受体膜分布的影响

    作者:孙飞;唐江琼;郑元斌;秦又发;陈临溪;秦旭平

    目的 探索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RAMP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或)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诱导的降钙素受体样受体(CRLR)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表达和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揭示CGRP抑制VSMC增殖的机制.方法 通过酶切、连接、转化等方法构建pCDNA3.1(+)-RAMP1真核表达载体并稳定转染至鼠源性血管平滑肌细胞株A10中,获得稳定高表达RAMP1的细胞系.无转染细胞、转染空载体[pCDNA3.1(+)]细胞和RAMP1高表达组细胞[pCDNA3.1(+)-RAMP1]分别用AngⅡ 100 nmol·L-1、CGRP 100 nmol·L-1和CGRP+AngⅡ处理24 h,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逆转录PCR、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CRLR mRNA含量、蛋白表达及细胞膜分布.结果 单纯转染空质粒或RAMP1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AngⅡ处理对3种细胞存活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CDNA3.1(+)-RAMP1细胞经CGRP处理24 h后,细胞存活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细胞(P<0.05);经CGRP+AngⅡ处理,细胞存活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AngⅡ,CGRP和CGRP+AngⅡ处理对3种细胞CRLR mRNA表达无明显影响,但CGRP处理使pCDNA3.1(+)-RAMP1细胞中CRLR蛋白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细胞(P<0.05),而CGRP+AngⅡ处理使pCDNA3.1(+)-RAMP1细胞中CRLR蛋白明显低于其他两种细胞(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经无血清或CGRP处理后,无转染细胞和pCDNA3.1(+)细胞中的RAMP1和CRLR主要分布在胞浆区域;经AngⅡ或CGPR+AngⅡ处理后,pCDNA3.1(+)-RAMP1细胞中RAMP1和CRLR在细胞膜上的分布多于无转染细胞和pCDNA3.1(+)细胞.结论 高表达RAMP1能增强CGRP抑制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RAMP1增加CRLR的膜分布,从而增强CGRP受体对CGRP的敏感性有关.

  • 七氟烷和异氟烷急性暴露对SD幼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余梓浦;游珊;徐敏;林函;狄美琴;连庆泉

    目的 探讨挥发性麻醉药七氟烷和异氟烷急性暴露对SD大鼠幼年期学习记忆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7日龄大鼠提前0.5 h ip给予荷包牡丹碱8 mg·kg-1或蝇蕈醇1 mg·kg-1,然后暴露于含3.6%七氟烷或2.3%异氟烷的空氧混合气中,连续6 h.出生后第21天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潜伏期;取海马,免疫组化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α1亚基和BDNF表达,逆转录-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结果 氟烷组的连续5 d总潜伏期均显著延长(P<0.05);与七氟烷和异氟烷组比,提前给予荷包牡丹碱或蝇蕈醇对潜伏期无显著改善作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和逆转录-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七氟烷、异氟烷和提前给予荷包牡丹碱或蝇蕈醇组幼鼠海马GABA-A受体α1亚基蛋白与mRNA表达无明显差异;七氟烷和异氟烷组BDNF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13%,25%和23%,21%(P<0.05).与七氟烷和异氟烷组相比,提前给予荷包牡丹碱或蝇蕈醇组BDNF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七氟烷和异氟烷急性暴露能够影响SD大鼠幼年期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BDNF的表达改变有关,GABA-A受体不参与神经发育毒性的介导.

  •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小鼠胚胎干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共激活子1α表达促进其分化为心肌细胞

    作者:方海琴;赵君;崔亚雄;袁海涛;杨嵘;荣靖;赵增明;何俊;彭双清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悬滴悬浮培养法培养ESC.白藜芦醇0.44,4.4和44 μmol·L-1处理ESC 96 h.光学显微镜下记录每组自发心肌搏动数;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结构;实时PCR方法测定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PPARγ共激活子1α(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mtTFA)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COXⅣ)的基因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PPARγ,α辅肌动蛋白和PGC-1α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藜芦醇0.44和4.4 μmol·L-1可增加ESC细胞分化为自发搏动的心肌细胞数,并明显上调分化的ESC心肌特异性基因α-MHC表达,约分别为正常对照组的5.6和3.7倍;上调心肌细胞特定标识蛋白α辅肌动蛋白的表达,约为正常对照组的1.7和2.1倍;提示白藜芦醇可以促进ESC分化为心肌细胞.白藜芦醇干预各组均可上调PPARγ基因和蛋白表达,同时白藜芦醇0.44和4.4 μmol·L-1可以明显上调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因子基因表达;白藜芦醇4.4 μmol·L-1处理组线粒体数目增多,提示线粒体生物合成可能是E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重要机制.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激动PPARγ受体并上调由PGC-1α介导的线粒体生物合成,从而促进ESC分化为心肌细胞.

  • 豹皮樟总黄酮体外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

    作者:胡成穆;曹琦;解雪峰;刘洪峰;丁琦;李俊

    目的 探讨豹皮樟总黄酮(TFLC)对酒精性脂肪肝(AFL)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 大鼠自由饮用含乙醇饮料,起始浓度为5%,依次增加为10%,15%,20%,25%,30%和35%,每个浓度持续1周,第8周~第12周浓度为40%的方法制备大鼠AFL模型,原位二步灌流法分离AFL大鼠肝细胞,用细胞角蛋白18(CK18)抗体进行肝细胞鉴定.肝细胞培养16 h后加入TFLC 1,10和100 mg·L-1或谷胱甘肽(GSH)10 mmol·L-1孵育48 h.MTT法测定肝细胞存活,用试剂盒方法检测肝细胞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以及肝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免疫组化和逆转录PCR方法测定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TFLC对正常大鼠肝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TFLC 100 mg·L-1明显增加AFL大鼠肝细胞存活(P<0.05).AFL大鼠肝细胞培养液ALT和AST活性分别为(63±12)和(74±19)U·L-1,TFLC 10和100 mg·L-1分别将ALT活性降低到(42±12)和(44±8)U·L-1(P<0.05),将AST活性降低到(46±14)和(47±8)U·L-1(P<0.05).AFL大鼠肝细胞内TG含量为(2.3±0.6)mmol·L-1,TFLC 10和100 mg·L-1分别将AFL肝细胞内TG含量降低到(1.4±0.3)和(1.5±0.5)mmol·L-1(P<0.05).AFL肝细胞ADRP和PPARγ阳性表达细胞分别为(41±6)%和(37±10)%,TFLC 100 mg·L-1治疗组ADRP和PPARγ阳性表达细胞分别降低为(26±6)%(P<0.01)和(25±5)%(P<0.05).结论 TFLC可能通过改善肝细胞活性、减少肝细胞内TG生成、抑制ADRP表达及调控肝细胞PPARγ的表达,从而改善AFL大鼠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 曲尼司特对糖尿病大鼠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闫睿;符丽娟;王婧

    目的 研究曲尼司特对糖尿病大鼠肾纤维化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1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72 h后每天分别ig给予曲尼司特100和200 mg·kg-1,每天1次,连续12周.测定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UP)和血清尿素氮(BUN)含量及肾指数;Masson染色观察肾形态,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肾组织MCP-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FBG、BUN、24 h UP含量和肾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曲尼司特100和200 mg·kg-1组BUN、24 h UP含量、肾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BUN由(21.0±3.5)mmol·L-1分别降低到14.5±2.6和(10.1±3.7)mmol·L-1,24 h UP由(39.3±6.6)mg分别降低到27.0±4.5和(23.7±6.0)mg(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区增宽,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肾MCP-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曲尼司特100和200 mg·kg-1组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减少,肾MCP-1表达明显下降(P<0.05).其中曲尼司特200 mg·kg-1组效果更为明显(P<0.01).结论 曲尼司特可能通过减少MCP-1表达,从而延缓肾间质纤维化的发展.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水通道蛋白9磷酸化与砷耐受性的关系

    作者:曹亦菲;谭晓华;黄仙红;何平;连福治;邓卢翠;杨磊

    目的 探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和抗砷性ECV-304(AsRE)细胞株中水通道蛋白AQP9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以及其对亚砷酸钠(NaAsO2)耐受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NaAsO2 2.5~40 μmol·L-1作用24 h对ECV-304和AsRE细胞株的毒性.NaAsO2 2.5~20 μmol·L-1处理ECV-304和AsRE细胞株2 h,实时定量PCR法测定AQP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AQP9和p38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AQP9蛋白磷酸化水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法测定细胞内砷含量.结果 NaAsO2在AsRE和ECV-304细胞的IC50分别为12.59和4.06 μmol·L-1.在NaAsO2同浓度下,AsRE细胞内砷摄入量均低于ECV-304细胞(P<0.05).NaAsO2处理ECV-304和AsRE细胞后,AQP9 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下调,但在AsRE细胞中的下调幅度显著高于ECV-304细胞(P<0.05);AQP9蛋白水平在AsRE细胞呈浓度增加而下降,而ECV-304细胞中则无明显变化;ECV-304细胞中AQP9磷酸化水平随浓度有所上升,AsRE细胞中AQP9磷酸化水平则一直维持在更高的表达水平.NaAsO2处理后,p38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在两个细胞株间无明显变化.结论 AsRE细胞中AQP9的磷酸化水平与砷耐受性有明显相关性,其可能机制是AQP9通过影响细胞对砷的摄入影响砷的耐受性.

  •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对新生大鼠肺组织发育的影响

    作者:应燕芬;胡小娅;梁园;林锦;吴海山;蔡晓红;林振浪;陈尚勤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否参与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DEHP)影响肺组织形态发育的过程.方法 SD新生大鼠于出生后第1天开始分别ip给予DEHP 10,100和750 mg·kg-1,每天1次.每组1/2大鼠持续染毒14 d,剩余1/2大鼠持续染毒21 d.染毒结束后第2天处死大鼠,取新鲜肺组织,提取总RNA,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MP-9,TIMP-1和TGF-β1 mRNA 的表达;其余部分石蜡包埋,制备石蜡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形态观察,或者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MP-9,TIMP-1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DEHP染毒14 d,与溶剂对照组比较,DEHP 100和750 mg·kg-1组新生大鼠肺泡发育受抑制,肺间质比例增大(P<0.05);DEHP 10,100和750 mg·kg-1组MMP-9和TGF-β1 mRNA表达随着DEHP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 0.979,P<0.01;r=0.990,P<0.01),MMP-9和TGF-β1蛋白表达亦随着DEHP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增加(r=0.770,P<0.01;r=0.959,P<0.01);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r=0.904,P<0.01;r=0.795,P<0.01).DEHP染毒21 d,DEHP 10,100和750 mg·kg-1组肺间质比例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MMP-9和TGF-β1 mRNA表达随着DEHP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r=0.879,P<0.01;r=0.904,P<0.01),MMP-9和TGF-β1蛋白表达亦随着DEHP染毒剂量的增加而下降(r=0.935,P<0.01;r=0.819,P<0.01);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r=0.819,P<0.01;r=0.619,P<0.01).结论 DEHP通过影响肺组织MMP-9,TIMP-1和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影响新生大鼠肺组织形态发育.

  • 敌敌畏对斑马鱼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作用表现

    作者:蒲韵竹;王卓;王丽星;陈怡君;钟玉绪;李前;付爱玲;赵宝全

    目的 考察敌敌畏对斑马鱼遗传和生殖毒性作用表现.方法 斑马鱼成鱼分别暴露于敌敌畏0,0.95,2.85和4.65 mg·L-1溶液中,在持续染毒7和14 d后,测定斑马鱼性腺指数,显微镜下观察雄鱼精子质膜完整性;血细胞微核实验测定微核率.结果 染毒7 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敌敌畏4.65 mg·L-1组斑马鱼的雌鱼性腺指数、雄性精子数量和精子质膜完整性百分比显著降低(P<0.01),血细胞微核率显著增高(P<0.01);敌敌畏2.85 mg·L-1组雄性斑马鱼精子质膜完整性百分比也显著下降(P<0.01).染毒14 d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敌敌畏0.95,2.85和4.65 mg·L-1组斑马鱼的雌鱼性腺指数,雄鱼精子数量和精子质膜完整性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敌敌畏4.65和2.85 mg·L-1组血细胞微核率显著增高(P<0.01).敌敌畏4.65和2.85 mg·L-1染毒14 d组的雌鱼性腺指数、雄鱼精子数量和精子质膜完整性百分比及血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同浓度7 d染毒组(P<0.01).结论 敌敌畏对斑马鱼的遗传和生殖毒性作用及其表现说明斑马鱼有望成为遗传和生殖毒性评价模型.

  • 橄榄叶提取物对实验性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

    作者:宫德正;耿成燕;姜丽平;王丽辉;吉村宽辛;仲来福

    目的 探讨橄榄叶提取物(OLE)对实验性兔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手钻在健康新西兰白兔左后膝关节软骨上打3个直径3 mm、深4 mm的洞,制备关节软骨损伤模型.OLE治疗组通过自由饮水每天给予OLE 500 mg·kg-1,连续21 d;模型对照组自由饮用蒸馏水.3周后,处死家兔,用单盲法肉眼观察评分,评价3个损伤部位(洞)软骨的愈合情况;通过石蜡切片和HE染色于光镜下检查损伤部位软骨再生情况;采用番红O和阿尔辛蓝染色分别检测损伤部位蛋白多糖和糖胺聚糖的合成;分别取左右两侧股二头肌和股内侧大收肌称重,计算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肌肉质量的比率.结果 经单盲法肉眼观察评分,OLE治疗组软骨损伤部位3个洞的愈合总评分为(7.2±1.9),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4.6±1.3)(P<0.05).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OLE治疗组在软骨损伤部位(洞)不仅有大量再生的成熟软骨组织,而且再生的软骨组织周围环绕大量增殖的未分化的软骨胚胎细胞;模型对照组在损伤部位(洞)几乎看不见再生的软骨,仅有大量的再生纤维组织.番红O和阿尔辛蓝染色检查结果表明,OLE治疗组软骨损伤部位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合成明显多于模型对照组(P<0.05),糖胺聚糖含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差异.OLE治疗组股二头肌质量的比率[(100.1±5.7)%]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89.0±4.9)%](P<0.05),OLE治疗组股内侧大收肌质量的比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 OLE对关节软骨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 金纳米粒子对CHO-K1细胞毒性的谷胱甘肽作用机制

    作者:李武珊;陈丽君

    目的 探讨金纳米粒子(AuNP)对卵巢细胞CHO-K1的毒性作用及谷胱甘肽(GSH)的对抗作用.方法 AuNP 10~100 μmol·L-1作用卵巢细胞CHO-K1 72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AuNP 10 μmol·L-1,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20 μmol·L-1及GSH 1 mmol·L-1单独或联合作用细胞72 h,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AnnexinⅤ-FITC和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AuNP 10 μmol·L-1,BSO 20 μmol·L-1及GSH 1 mmol·L-1单独或联合作用细胞48 h,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微丝,JC-1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AuNP 10~100 μmol·L-1对正常的CHO-K1细胞存活无明显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uNP 10 μmol·L-1 和BSO 20 μmol·L-1联合作用,可明显抑制CHO-K1细胞存活,抑制率为(80±2)%(P<0.01),胞体皱缩、变圆,细胞骨架微丝破坏;凋亡率为(66±6)%(P<0.0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加(P<0.01);加入外源性的GSH可逆转AuNP对因细胞GSH水平受抑而产生的细胞毒性.结论 AuNP对CHO-K1细胞损伤可能与GSH水平降低有关.

  • VND3207及其代谢产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作者:王晓楠;关华;周平坤;蔡耘;钱小红

    目的 建立液质联用(HPLC-MS/MS)方法,同时测定血浆中VND3207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并探讨VND3207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SD大鼠ig给予VND3207 70 mg·kg-1后,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浆样品经C18反相液相色谱柱梯度洗脱,采用串联质谱正离子检测多反应监测模式对VND3207及其代谢产物丁香酸和丁香醇进行定量分析,计算VND3207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VND3207、丁香酸和丁香醇的定量线性范围均为2~2000 μg·L-1,低定量下限为2 μg·L-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CV均<15%,准确度为91.2%~110.7%.通过测定SD大鼠ig给予VND3207 70 mg·kg-1后12 h的血药浓度,计算VND3207,丁香酸和丁香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19.37±10.56,1825.32±719.97和(9.89±1.75)mg·L-1·min;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78.0±44.6,114.4±17.9和(66.0±23.8)min.结论 建立了快速、灵敏、准确地同时定量大鼠血浆中VND3207,丁香酸和丁香醇液质联用分析方法.VND3207被大鼠快速吸收,其中大量VND3207被氧化为丁香酸,少量被还原为丁香醇.

  •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诱导的抑郁大鼠血清中神经递质含量的动态变化

    作者:郭秉荣;杨岚;刘佳丽;秦雪梅;高晓霞

    目的 观察慢性不可预知应激(CUS)并配合孤养诱导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过程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变化,探讨神经递质作为诊断抑郁症的客观、可量化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CUS并配合孤养模型建立抑郁大鼠动物模型,以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旷场实验(穿格数和直立次数等)结果评定大鼠行为学的动态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HPLC-FD)测定血清中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左旋多巴(L-DOPA)、5-羟基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酪氨酸(Tyr)和色氨酸(Trp)等10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对体质量、糖水偏爱率和旷场数据等行为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行为学与神经递质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期间第14天,模型组直立次数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22天,模型组体质量、糖水偏爱率、穿格数和直立次数均显著降低(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造模期间第6天,模型组Tyr和5-HIAA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9天,NE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22天,NE和5-H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造模期间第15和22天,NE,5-HIAA,HVA和5-HT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 NE,HVA和5-HT的变化趋势为降低的程度逐渐增大,与行为学结果变化趋势接近;而Tyr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5-HIAA,L-DOPA,DA,DOPAC,Trp和E呈波动性变化.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成分可代表93.47%的信息,结果可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5-HT,NE和HVA与第一主成分的相关性好.结论 血清中神经递质在CUS诱导抑郁样行为过程中呈动态变化,其中NE,5-HT和HVA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鼠的抑郁状态和程度,可作为诊断抑郁症的临床辅助指标.

  • β-氯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发育毒性

    作者:徐永学;刘丽丽;王健;闫艳春

    目的 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探讨一种高效氯氰菊酯β-氯氰菊酯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丙酮为助溶剂,配制β-氯氰菊酯0.05,0.1,0.15,0.2,0.6和1 mg·L-1,采用换水式每12 h更换一半β-氯氰菊酯溶液,对斑马鱼胚胎进行96 h暴露处理,采用显微镜观察β-氯氰菊酯0.05,0.1,0.15,0.2,0.6和1 mg·L-1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测定受精后24 h(24 hpf)自主抽动次数、48 hpf心率及孵化率、72和96 hpf体轴弯曲个体比例等.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β-氯氰菊酯0.05,0.1,0.15,0.2,0.6和1 mg·L-1组斑马鱼胚胎在24 hpf前形态上未出现明显异常,48 hpf以后表现出体轴弯曲、心包囊肿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症状,β-氯氰菊酯0.2 mg·L-1组幼鱼胸鳍发育即受到严重抑制且黑色素减少体色偏黄;随着β-氯氰菊酯浓度的增加,斑马鱼胚胎在24 hpf时每分钟自主抽动次数由正常对照组的(0.72±0.19)次增加至(3.83±1.07)次(P<0.05);48 hpf孵化率由对照组的(15.5±4.3)%升高至(98.9±1.2)%(P<0.05).β-氯氰菊酯0.05 mg·L-1组72 hpf和96 hpf体轴弯曲个体比例分别为6.6%和10%,β-氯氰菊酯1 mg·L-1组分别为97.8%和100%.结论 β-氯氰菊酯对斑马鱼胚胎的神经及形态发育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

  • 蛇床子素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调节肝细胞内脂肪酸代谢

    作者:沈洪;周峰;薛洁;谢梅林

    目的 探讨蛇床子素是否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调节肝细胞内的脂肪酸代谢.方法 大鼠肝细胞在用蛇床子素12.5~100 μmol·L-1作用24 h后,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TG)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PPARα mRNA表达的变化.PPARα抑制剂MK886 1 μmol·L-1预处理肝细胞2 h后,观察蛇床子素100 μmol·L-1作用24 h后对细胞内TG和FFA含量以及PPARα调控的靶基因包括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2、脂肪酸合酶(FAS)、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肉碱软脂酰转移酶(CPT)-1a、脂肪酸转运蛋白(FATP)4和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蛇床子素12.5~100 μmol·L-1可明显降低肝细胞内 TG和FFA的含量(P<0.01),同时也能明显增加肝细胞内PPARα mRNA的表达(P<0.01).在用PPARα抑制剂MK886预处理后,蛇床子素降低肝细胞内TG和FFA的作用则明显被减弱(P<0.01),同时抑制SREBP-1/2,FAS和DGAT mRNA表达的作用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P<0.01),增加CPT-1a,FATP4和L-FABP mRNA表达的作用也明显减弱或完全消失(P<0.01).结论 蛇床子素通过激活肝细胞中PPARα后可降低细胞中的TG和FFA含量,其机制与激活PPARα后随后抑制SREBP-1/2,FAS和DGAT的基因表达以及增加CPT-1a,FATP4和L-FABP的基因表达有关.

  • 艾洛替尼耐药的卵巢癌SKOV3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特性

    作者:赵青;任志广;贾砚寒;魏寅祥;李新颖;黎燕;李亚里;彭晖

    目的 通过体外建立艾洛替尼(Erl)耐药的人浆液性卵巢癌细胞系SKOV3/Erl,并探讨其耐药机制,为卵巢癌靶向性治疗的耐药性研究提供细胞模型及依据.方法 采用逐步递增联合大剂量冲击法诱导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从Erl 1 μmol·L-1开始处理,以Erl 2,4,8,16和 25 μmol·L-1反复换液传代,终维持浓度为10 μmol·L-1,共诱导10个月.取SKOV3和SKOV3/Er1细胞,加入不同浓度艾洛替尼、紫杉醇、米托蒽醌、表柔比星、拓扑替康、长春新碱和甲氨蝶呤等药物,作用72 h,磺酰罗丹明B染色法检测耐药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细胞和SKOV3/Er1细胞的细胞周期.Western印迹法检测Erl刺激对敏感和耐药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信号通路产生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SKOV3/Er1细胞表面ATP结合盒(ABC)转运蛋白中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4(TLR4)的表达;检测脂多糖(LPS)刺激对紫杉醇耐受的SKOV3/Erl细胞的敏感度.结果 Erl对SKOV3细胞的IC50为(9.54±1.04)μmol·L-1,而对SKOV3/Erl细胞的IC50为(21.63±1.05)μmol·L-1,耐药倍数约为2.26,诱导成功的SKOV3/Erl对紫杉醇、长春新碱、米托蒽醌和甲氨蝶呤的耐药倍数均在3倍以上.与SKOV3细胞相比,SKOV3/Erl 细胞G0/G1期比例上升,S期比例下降,G2/M期几乎无变化.Erl刺激后,与SKOV3细胞相比,SKOV3/Erl细胞中p-HER1,p-ERK与p-AKT水平上调.SKOV3/Erl细胞膜上Pgp,BCRP和MRP1表达有微弱上调,而TLR4显著上调;脂多糖可强烈刺激SKOV3/Erl细胞增殖,并且对紫杉醇杀伤起到保护作用,而亲本细胞则相对不敏感.结论 成功建立了对Erl耐受的人卵巢癌耐药细胞SKOV3/Erl.其表现出的多药耐药机制可能与TLR4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 OVCAR细胞转染miR-130b下调多梳基因-1蛋白表达增加对卡铂敏感性

    作者:林琳;程晓东;傅真富

    目的 观察miR-130b对卡铂抗卵巢癌的增敏作用,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 OVCAR细胞Lipofectiamine 2000转染miR-130b模拟物和无miR-130b基因功能的miR-130b阴性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转染效果.转染细胞给予对倍稀释卡铂100,50,25,12.5,6.25,3.12,1.56和0.78 μmol·L-1处理68 h.MTT法检测OVCAR细胞存活;Western印迹法检测多梳基因-1(Bmi-1)蛋白表达.结果 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miR-130b模拟物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miR-130b表达的相对值分别为0.22±0.08,0.46±0.12和0.23±0.10,miR-130b模拟物转染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卡铂对正常对照组、miR-130b模拟物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卵巢癌OVCAR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32.4±4.6,14.7±2.1和(31.4±4.2)μmol·L-1,miR-130b模拟物转染组IC50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1).正常对照组、miR-130b模拟物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细胞多梳基因-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5±0.16,0.21±0.12和0.77±0.18,miR-130b模拟物转染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OVCAR细胞转染miR-130b可以显著增加卡铂对其敏感性,下调多梳基因-1蛋白表达可能是miR-130b增敏的作用机制之一.

  • 抗抑郁新化合物SIPI-C和SIPI-F对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作者:周慧;汪溪洁;翁志洁;李建其;马璟

    目的 研究抗抑郁新化合物SIPI-C和SIPI-F对PC12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初步探讨其神经毒性的机制.方法 接种PC12细胞于经胶原Ⅰ包被的培养皿,加入钙离子荧光探针Fluo-3/AM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别记录①有钙外液中,10 μmol·L-1的SIPI-A,B,C和F对PC12细胞[Ca2+]i的影响;②有钙外液中,1,10和100 μmol·L-1的SIPI-C和SIPI-F对[Ca2+]i的影响;③有钙外液中,硝苯地平10 μmol·L-1对10 μmol·L-1的SIPI-C或SIPI-F作用的影响;④无钙细胞外液中,10 μmol·L-1 SIPI-C和SIPI-F对[Ca2+]i的影响.结果 有钙外液中,SIPI-A 10 μmol·L-1给药后[Ca2+]i下降,10 μmol·L-1的SIPI-B,SIPI-C和SIPI-F分别使[Ca2+]i增加27%(P<0.05),84%(P<0.05)和87%(P<0.01);SIPI-C和SIPI-F明显升高[Ca2+]i;同时给予SIPI-C 10 μmol·L-1和硝苯地平10 μmol·L-1或SIPI-F 10 μmol·L-1和硝苯地平10 μmol·L-1,给药后荧光强度立即上升达到峰值,随后下降,[Ca2+]i分别增加24%和15%(P<0.05).在无钙外液中,SIPI-C和SIPI-F 10 μmol·L-1分别使[Ca2+]i增加16%和18%(P<0.01).结论 抗抑郁化合物SIPI-C和SIPI-F可以引起PC12细胞中[Ca2+]i显著增加,此影响可能与其神经毒性有关.

  • 去甲斑蝥素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期阻滞与凋亡

    作者:李瑞婧;洪兴福;季媛媛;孙震晓

    目的 考察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究其诱导细胞发生有丝分裂期阻滞及凋亡的过程及相关性.方法 NCTD 30,60,120和240 μmol·L-1分别作用人卵巢SK-OV-3细胞24,48和72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NCTD 60 μmol·L-1分别作用SK-OV-3细胞0,6,12和24 h后,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NCTD 60 μmol·L-1分别作用SK-OV-3细胞0,6,12和24 h,倒置显微镜下检测其对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Giemsa染色检测细胞核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细胞内微管分布及有丝分裂期纺锤体形成的影响.NCTD 60 μmol·L-1分别作用12和36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再将NCTD 60 μmol·L-1作用12 h后的细胞,采用温和的机械振荡法分离为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继续作用24 h,流式细胞术及Giemsa染色检测分析两个时相两种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结果显示,NCTD 30~240μmol·L-1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时间(P<0.05)和浓度依赖性(P<0.05);NCTD作用SK-OV-3细胞24,48和72 h的IC50分别为(261.3±2.4)μmol·L-1,(48.3±1.7)μmol·L-1和(10.9±1.0)μmol·L-1.NCTD 60 μmol·L-1分别作用于SK-OV-3细胞0,6,12和24 h,SK-OV-3细胞逐渐表现出G2/M期阻滞,呈时间依赖性;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NCTD引起SK-OV-3细胞逐渐收缩变圆,与周围细胞分离;Giemsa染色可见处于有丝分裂期的细胞显著增多,多个核细胞比例增多;免疫荧光染色发现,NCTD组细胞的微管系统受到干扰,有丝分裂期细胞纺锤体形成异常.NCTD作用细胞12和36 h凋亡率分别达20.4%和62.3%; 将NCTD作用12 h的细胞,人工振荡分离为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检测凋亡情况,同时检测继续作用24 h后两组细胞凋亡情况,发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SK-OV-3细胞凋亡率大于处于有丝分裂期的细胞.结论 NCTD主要通过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G2/M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生长.干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微管的组装和纺锤体的形成可能是NCTD诱导SK-OV-3细胞M期阻滞的原因之一.NCTD诱导的SK-OV-3细胞发生凋亡可不依赖细胞M期阻滞.

  • 阿托伐他汀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转导而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

    作者:屈文慧;郁盛雪;隋海娟;金迎新;金向楠;金英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Ato)对体外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突起生长促进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取培养7 d大脑皮质神经元,分为Ato 10 μmol·L-1作用48 h组和阻断剂+Ato组,先分别加入阻断剂PD98059 50 μmol·L-1、LY294002 30 μmol·L-1、曲西立滨(TCBN)2.5 μmol·L-1和西罗莫司(雷帕霉素,Rapa) 100 nmol·L-1作用1 h,再加入Ato共同作用48 h.应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突起生长状况;Western 印迹法检测磷酸化的磷酸肌醇依赖激酶1(PDK1)、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磷酸化的核糖体S6激酶(p70S6K)和磷酸化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 1(p-4E-BP1)的表达.结果 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Ato 10 μmol·L-1组可明显促进突起生长,表现为突起总长度增加、一级突起数目增多、末端分支数增多及胞体面积增大.PD98059,LY294002,TCBN和Rapa均可阻断Ato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促进作用.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Ato 10 μmol·L-1可显著上调p-PDK1,p-Akt(Ser473),p-mTOR,p-p70S6K和p-4E-BP1蛋白表达水平(P<0.01).LY294002可显著阻断Ato引起的p-PDK1,p-Akt(Ser473) 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TCBN 可显著阻断Ato引起的p-mTOR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Rapa可明显阻断Ato引起的p-p70S6K和p-4E-BP1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1).结论 Ato对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突起发育的促进作用可能与激动MEK/ERK信号转导通路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可能与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重楼皂苷的制备及其抗A型流感病毒活性

    作者:蒲秀瑛;刘宇;李言;张伟杰;王恒瑞

    目的 研究重楼皂苷的制备及体内外对A型流感病毒(IAV)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柱层析和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从重楼中提取重楼皂苷Ⅰ,Ⅱ,Ⅵ和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纯度.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重楼皂苷Ⅰ,Ⅱ,Ⅵ和Ⅶ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其体外对IAV的直接灭活作用、对IAV吸附和侵入细胞的阻断作用及对IAV在靶细胞内增殖的抑制作用.用IAV滴鼻法制备IAV感染小鼠模型,模型制备4 h后分别每天ig给予重楼皂苷Ⅰ 5和10 mg·kg-1及阳性对照药奥司他韦3 mg·kg-1,每天分2次给药,连续5 d,自给药后每天观察并记录小鼠发病情况和死亡数,共观察14 d,计算小鼠死亡率和生命延长率,评价其体内抗IAV作用.结果 提取分离得到的重楼皂苷Ⅰ,Ⅱ,Ⅵ和Ⅶ的纯度分别为95.3%,90.2%,92.4%和86.8%.重楼皂苷Ⅰ,Ⅱ,Ⅵ和Ⅶ浓度分别低于50,12.5,6.25和12.5 mg·L-1时,未见对靶细胞MDCK的细胞毒性.重楼皂苷Ⅰ 6.25,12.5,25和50 mg·L-1,重楼皂苷Ⅱ 6.25和12.5 mg·L-1,重楼皂苷Ⅵ 3.13和6.25 mg·L-1,重楼皂苷Ⅶ 6.25和12.5 mg·L-1及奥司他韦40 mg·L-1对IAV均有显著的直接灭活作用(P<0.01),对IAV吸附和侵入靶细胞亦具有一定的阻断作用(P<0.01),对IAV在靶细胞内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1).重楼皂苷Ⅰ 5 和10 mg·L-1可明显降低IAV感染小鼠的死亡率(P<0.01),由流感病毒感染组的8/10均下降到2/10;并可延长IAV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P<0.01),存活时间由(8.5±0.3)d分别延长到12.7±0.4和(13.2±0.5)d(P<0.01),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9.4%和 55.3%,效果与奥司他韦近似.结论 从植物重楼中分离到高纯度的重楼皂苷Ⅰ,Ⅱ,Ⅵ和Ⅶ,重楼皂苷Ⅱ,Ⅵ和Ⅶ在体外具有较好的抗IAV活性,重楼皂苷Ⅰ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抗IAV活性.

  • 结肠癌化学造模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郭蒙;叶华;朱宇珍;吴琼;郑学宝

    化学致癌物质是诱导人类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结肠癌化学造模方法是研究结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和抗肿瘤药物疗效的重要工具.随着造模方法研究的深入,目前化学造模所常用到的致癌化学物有偶氮类、杂环氨类、芳香胺类、烷基亚硝酰胺类等,种类繁多,且作用机制各不相同;给药途径各异,有口服、灌肠、腹腔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等;实验动物经常采用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这些因素均能影响造模成功率与成瘤率,本文从致癌剂、给药途径、实验动物及作用机制四个方面对结肠癌化学造模作一综述.

  • 纳米颗粒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周维;李艳博;郭彩霞

    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纳米材料的大量出现和广泛应用,人们接触纳米材料的机会大大增加.纳米材料将通过环境暴露、职业暴露以及医源性暴露作用于人类,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纳米颗粒暴露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纳米颗粒心血管系统毒性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细胞、动物和流行病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就国内外有关纳米颗粒物心血管系统毒性研究的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 幼年注射氟西汀诱导制备成年ICR小鼠抑郁模型

    作者:刘艳芹;张晶;赵楠;陈红霞;张黎明;张有志;李云峰

    目的 通过幼年注射氟西汀(Flu)制备成年小鼠抑郁模型,探讨其表观有效性和预测有效性.方法 幼年ICR小鼠出生后第4到第21天连续ip给予Flu 10 mg·kg-1(幼年诱导模型组),正常饲养至9周龄后,分为模型组、ig给予Flu 10 mg·kg-1和氟哌啶醇0.1 mg·kg-1组,连续3周后开始检测实验,测试期间继续给药,测试完成后小鼠为12~13周龄.开场实验检测跨格数,悬尾实验检测不动时间,明暗穿箱实验检测明暗穿箱次数.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幼年诱导模型组小鼠成年后,自主活动显著减少(跨格数:83±30 vs 58±19;站立数:32±10 vs 20±8),悬尾不动时间显著延长[83±46 vs (128±56)s],明暗穿箱次数显著减少(18±5 vs 10±4).小鼠连续ig给予Flu 10 mg·kg-1后,自主活动显著增加(跨格数:58±19 vs 85±41; 站立数:20±8 vs 30±12),悬尾不动时间显著缩短[128±56 vs (71±40)s],明暗穿箱次数显著增加(10±4 vs 17±7),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给予氟哌啶醇0.1 mg·kg-1组小鼠,各指标数据无明显改变,同时表现出镇静作用.结论 幼年小鼠注射Flu成年后的表现符合抑郁模型表观有效性和预测有效性特征,有望成为制备更合理的抑郁症动物模型方法.

  • 雌二醇诱导雌性大鼠真性性早熟模型的建立

    作者:杨嵘;张立实;王以美;张丽;黄丽娜;张廷芬;束玉磊;赵君;彭双清

    目的 应用17β-雌二醇(E2)建立雌性大鼠真性性早熟模型.方法 15日龄雌性SD仔大鼠采用ig给予雌二醇50 μg·kg-1连续5 d制备性早熟模型.观察大鼠阴门开启平均日龄(VO)、第一个发情间期出现的平均日龄(D1)和性周期稳定后第一个发情期出现的平均日龄(E1);测定血清中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雌激素(E2)水平;计算子宫、卵巢和阴道指数;逆转录PCR法测定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Kiss-1、G蛋白偶联受体54(GPR54)mRNA和垂体GnRH受体(GnRHR)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VO,D1和E1分别提前了14.6 d,14.5 d和11.3 d(P<0.05),阴道指数相对升高了151%(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中LH,FSH和E2水平明显升高(P<0.05);GnRH,Kiss-1,GPR54和GnRHR 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应用17β-雌二醇可以使雌性大鼠正常的性发育提前,可以考虑用于建立真性性早熟模型.

  • 应用基准剂量法探讨氯蜱硫磷的参考剂量

    作者:何贤松;李亭亭;乙楠楠;吴惠;王霞;赵敏娴;王灿楠

    目的 应用基准剂量(BMD)法探讨氯蜱硫磷(毒死蜱)的参考剂量.方法 80只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ig给予氯蜱硫磷0.25,0.5,1,2,4,8和16 mg·kg-1,每天1次,连续21 d.21 d后处死大鼠测定大鼠大脑皮质、海马和血清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观察氯蜱硫磷的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采用R语言的PROAST28.1软件包计算BMD及其下限值,将BMD下限值除以安全系数100得到氯蜱硫磷的参考剂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氯蜱硫磷4,8和16 mg·kg-1使大鼠海马中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氯蜱硫磷2,4,8和16 mg·kg-1使大鼠皮质中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氯蜱硫磷1,2,4,8和16 mg·kg-1使大鼠血清中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随着氯蜱硫磷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海马、皮质和血清中的AChE活性表现出下降趋势.以AChE活性作为指标,海马、皮质和血清中氯蜱硫磷的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分别为低于2.0,1.0,0.5 mg·kg-1的剂量,BMD分别为0.81,0.90和0.41 mg·kg-1,参考剂量分别为5.5,4.6和3.6 μg·kg-1;为人类膳食安全,将氯蜱硫磷的参考剂量定为3.6 μg·kg-1.结论 BMD法可制定比未观察到损害作用剂量法更加安全的参考剂量,并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 利用化学蛋白组学方法分析小鼠肝中氨甲蝶呤相互作用蛋白质

    作者:于晓明;张丽华;张玉奎

    目的 利用基于亲和色谱的化学蛋白组学方法分析小鼠肝组织匀浆液中与氨甲蝶呤相互作用蛋白,探讨氨甲蝶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键合氨甲蝶呤的琼脂糖凝胶作为亲和材料,从小鼠肝组织匀浆液中亲和富集与氨甲蝶呤相互作用蛋白,采用含有吐温-20的缓冲液洗涤凝胶,去除凝胶表面非特异吸附蛋白,采用高浓度盐洗脱凝胶亲和富集蛋白,对洗脱蛋白进行胰蛋白酶酶解,酶解产物进行HPLC/MS分析和数据库搜索.结果 对洗脱样品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键合氨甲蝶呤的琼脂糖凝胶可以富集小鼠肝组织中与氨甲蝶呤相互作用蛋白.对洗脱样品酶解产物进行质谱分析鉴定了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等23种蛋白.结论 基于亲和色谱的化学蛋白组学方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发现药物相互作用蛋白的方法.

  • 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学与宿主靶向抗病毒策略

    作者:伯晓晨;杨静;王升启

    以病毒蛋白为靶的抗病毒药物面临易产生耐药、抗病毒谱较窄等诸多问题,宿主分子靶向已经成目前抗病毒药物研究的重要策略,宿主靶标的辨识是宿主靶向药物设计的关键.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将成为抗病毒药物宿主靶标辨识和宿主-病毒联合靶向治疗策略设计提供有力工具.近年来通过蛋白质组学、大规模基因沉默、基因芯片等实验得到了大量的病毒感染相关宿主分子和病毒-宿主分子相互作用关系,为在病毒-宿主分子网络水平揭示病毒生存策略奠定了基础.整合病毒感染基因表达谱和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可以构建病毒感染激活网络,进而通过网络分析获得关键的宿主因子.正在发展的动态蛋白质组学和动态网络分析技术将为建立更加真实的病毒-宿主分子网络模型,进而辨识有效的宿主靶标提供有力工具.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