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刊杂志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중국의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1070
  • 国内刊号: 11-39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9
  • 曾用名: 中级医刊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贤义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局麻经椎板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下间盘切除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策略

    作者:侯克东;马东印;周自广

    目的 探讨局麻经椎板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确诊并采用局麻经椎板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下手术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19~75岁,平均(39.9±11.7)岁;病程2~22个月,平均(7.4±5.6)个月;肩上型突出17例,腋下型突出23例,游离型突出16例.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 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9.3±9.5)分钟,术中C型臂透视(4.6±1.1)次.4例患者术中出现颈部疼痛,给予抬高头部、降低灌注压治疗后疼痛消失.术后所有患者腰腿痛均有明显缓解,无感染或硬脊膜、神经根损伤发生;术后12例残留下肢麻木,其中4例给予营养神经治疗效果欠佳;1例术后复发,再次行局麻下经椎板间孔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症状缓解.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37例,良15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92.8%.结论 局麻经椎板间孔入路脊柱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L5-S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减少高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策略

    作者:杨弋;陈宏;张雷;王晓云;宋海涛;黄魏宁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龄(≥75岁)患者气管切开手术的术前评估与手术体会,探讨保证手术安全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行气管切开术的74例高龄(≥75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详细评估患者病情,包括年龄、性别、手术指征、全身情况、颈部情况、伴随疾病、抗凝药物使用史、插管时间等,术后详细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气管切开手术,其中3例患者因甲状腺肥大,切开甲状腺峡部并缝扎后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出血,其中1例使用凡士林纱条压迫48小时后出血停止,另1例患者压迫止血无效,行二次手术缝扎止血.4例血液透析患者手术前后24小时使用无肝素透析.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高龄患者气管切开手术的风险较高,但通过恰当的术前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 子宫骶韧带良性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伟静;吴乾凤

    目的 探讨子宫骶韧带良性肿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对2017年5月8日本科收治的1例术前疑为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术中诊断为子宫骶韧带肿瘤,遂行腹腔镜下肿瘤切除.结果 经腹腔镜剔除的肿物送病理检查后显示为子宫骶韧带良性肿瘤,经常规抗炎、补液等对症处理,患者于术后3天顺利出院,随访至2017年12月31日未见异常.结论 对于子宫骶韧带良性肿瘤,腹腔镜手术可明确诊断,且创伤小、恢复快,为适宜的治疗方案.

  • 珠海市0~6岁儿童手足口病调查分析

    作者:刘雪莲;马红梅;张宏江

    目的 探讨珠海市0~6岁儿童手足口病发病情况,为珠海市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珠海市2456例0~6岁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受检者新鲜粪便进行肠道病毒检测,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和儿茶酚胺类激素以及常规生化项目.结果 2456例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及以下幼儿为主,占73.66% (1809/2456);男女患病比例为1.62:1;发病高峰期为夏秋季;2456例患儿中检出肠道病毒534例(21.74%),其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感染52例(2.12%),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445例(18.12%),其他肠道病毒感染37例(1.51%).2456例患儿中重症病例318例,普通病例2138例.重症病例的总病毒检出率及EV71病毒检出率均高于普通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症病例的CD3+、CD3+CD8+、CD3+CD4+、CD3+CD16+CD25+T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普通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普通病例的外周血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乳酸、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均低于重症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珠海市0~6岁儿童手足口病以3岁及以下幼儿多见,夏秋季为好发季节,EV71是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临床治疗中应加以重视.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多伴有免疫功能紊乱或低下,检测与机体代谢、免疫功能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可有效反映机体在肠道病毒感染后的生理与病理变化,对防治手足口病具有重要意义.

  • 肥胖高血压患者合并胰岛素抵抗对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范玉萍;雷延明;牟建军

    目的 研究肥胖高血压患者在不同胰岛素抵抗状况下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分院收治的高血压住院患者115例,其中符合肥胖标准者65例.取65例肥胖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中位数为界,将肥胖高血压患者分为胰岛素抵抗组(38例)与非胰岛素抵抗组(27例),比较两组血脂、hs-CRP水平及肥胖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胰岛素抵抗组与非胰岛素抵抗组比较,腹围和腰臀比均升高[(96.14±5.84)cm vs(92.42±5.54)cm,P<0.05;(0.94±0.06)vs(0.91±0.07),P<0.01],hs-CRP水平明显升高[(2.27±0.86)mg/l vs(1.40±0.75)mg/l,P<0.05].两组间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肥胖高血压患者hs-CRP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31,P<0.01),与腹围、腰臀比、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肥胖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者,反映血管内皮炎症状态的敏感指标hs-CRP显著升高,其心血管发病风险可能增大.

  • 少脂肪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综合影像学表现

    作者:杨蕾;周纯武

    目的 分析少脂肪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超声的影像学表现,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13例术前影像检出少量脂肪、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CT、MRI和超声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13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中,13例(100%)为单发,11例(84.62%)位于肝被膜下,12例(92.31%)呈圆形或卵圆形,1例(7.69%)呈不规则形,13例(100%)边界清楚.肿瘤大径为1.8~9.1cm,平均3.6cm.10例为肌样型,其中3例为上皮样型, 7例为梭形细胞型.2例MRI平扫肿瘤内见少许流空血管影.CT及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程度高于肝实质,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略高于、等于或低于肝实质,4例肿瘤边缘见包膜样强化影,2例肿瘤内见不规则渐进式强化结节,超声检查呈不均匀低回声,1例见高回声包膜样结构.3例为血管型,CT平扫呈低密度,MR平扫肿瘤内见多发迂曲流空血管影,CT及MRI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与肝实质相仿,肿瘤边缘见包膜样强化影.超声检查呈高回声,边缘见低回声晕环.13例(100%)免疫组化HMB-45阳性.13例患者随访时间1~12年,均无转移或复发.结论 少脂肪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增强扫描常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特点,难以与肝细胞肝癌鉴别.肿瘤边缘连续或不连续、厚壁或薄壁包膜样强化影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结合肝硬化、实验室检查结果阴性等临床资料,有助于该病的正确诊断.

  • 不同时间应用咖啡因预防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善雨;周勤;余仁强;陈长春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应用咖啡因预防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胎龄25~32周早产儿4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时间分为生后24小时内给药组、生后24小时至3天给药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生后24小时至3天给药组呼吸暂停发生率、气管插管率、氧疗天数、用药天数均低于生后24小时内给药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601,P=0.033;χ2=5.490,P=0.019;t=2.939,P=0.005;t=2.300,P=0.027).两组脑室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生后24小时至3天预防性应用枸橼酸咖啡因可能降低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气管插管发生率,减少氧疗天数及用药天数.

  • 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应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观察

    作者:孙雪松;张帅;巩圆圆;李国华;王玉竹;吴丽萍

    目的 探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在颈内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4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方便取样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77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语言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采用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教育,讲解颈内中心静脉置管和维护等相关知识.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知识认知和置管前担心程度以及干预后舒适度总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知识认知总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担心程度总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接受导管程度和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导管使用天数为4~11天[(6.37±1.54)天],对照组为2~7天[(3.97±1.04)天],差异有显著性(t=11.218,P=0.000).在患者愿意选择的健康教育形式中,研究组选择图片、文字与语言教育66例(85.7%),对照组选择图片、文字与语言教育45例(67.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图文式健康教育路径能有效提高患者对中心静脉置管知识的认知程度以及满意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导管使用率.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雪莲;汪伟;汪仁斌;张春瑜;邢小燕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共同患病危险因素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肌电图结果将患者分为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NDPN组)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组(DPN组),比较两组患者DN相关生化指标以及DN患病率的差异.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s,UAER)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参考Mogensen DN分期,将36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白蛋白尿组(包括单纯糖尿病、DNⅠ期和Ⅱ期患者)19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 30~300mg/24h)84例、临床白蛋白尿组(UAER>300mg/24h)57例及终末肾衰组[eGFR<15ml/(min?1.73m2)]29例,比较各组DPN患病率的差异.以逐步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DN和DPN的共同患病风险因素.结果 DPN组DN患病率明显高于ND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依照UAER分组时,随着UAER升高,DPN患病率也逐渐上升,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DPN与DN的共同风险因素包括年龄、病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 DPN与DN间有相关性,二者存在共同的患病风险因素.

  • 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管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治时间的影响

    作者:赵留庄;王丽娟;周晓梅

    目的 研究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管理模式是否能明显缩短农村及乡镇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治时间.方法 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专门管理小组,建立联合管理模式,小组中的专门人员针对农村及乡镇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n=200)的就诊、转诊、检查及治疗等全部诊治过程进行管理和指导,记录转诊时间、候诊时间、从发病到神经内科专科就诊时间、检查时间、就医时间,并与同期未进行联合管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n=200)所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联合管理的观察组患者转诊时间[(0.47±0.11)小时]、候诊时间[(2.69±0.87)分钟]、就诊时间[(17.07±1.41)小时]、就医时间[(17.31±1.41)小时]和检查时间[(17.01±4.24)分钟]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8.12±3.17)小时、(15.37±0.62)分钟、(41.99±3.43)小时、(53.14±3.78)小时和(90.60±4.80)分钟],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联合管理模式能明显减少农村及乡镇地区脑梗死患者的院前及院内延误时间,是适用于农村及乡镇地区患者可行的急性脑梗死临床管理模式.

  • 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在关节结核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红伟;李晓非;黄山;梁桂亮

    目的 探讨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在关节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95例关节结核患者为研究组,34例非关节部位的结核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GeneXpert MTB/RIF检测,并与抗酸涂片染色法和结核分枝杆菌液体培养(BACTEC MGIT-960液体培养)进行比较,计算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诊断关节结核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 95例研究组患者的脓液标本中,84例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11例阴性;34例对照组患者的脓液标本中,2例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阳性,32例阴性.以临床诊断(含BACTEC MGIT-960液体培养)为金标准,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为88.42%,特异性为94.12%,阳性预测值为97.67%,阴性预测值为74.42%.研究组中抗酸染色阳性11例,阴性84例,敏感性为11.58%;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阳性30例,阴性65例,敏感性为31.58%.对照组中抗酸染色和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均为阴性,其特异性均为100%.Gene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优于抗酸染色和快速培养,特异性与抗酸染色及快速培养无明显差异.以BACTEC MGIT-960液体培养结果为金标准,GeneXpert MTB/RIF对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8.8%.结论 GeneXpert MTB/RIF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耗时短,可提高关节结核的检出率.

  • 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涛;王倩

    目的 观察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10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52例)采用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48例)采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Lanza分级标准评分及胃黏膜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上腹疼痛或不适、反酸或胃灼热、饱胀或呃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镜下胃黏膜炎症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PGE2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G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药物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丙谷胺西咪替丁可改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 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脑型疟疾患者的经验总结

    作者:李桂平;张环环;张素珍;吴美灵;刘盈盈;张敏;刘萍

    目的 探讨应用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恶性脑型疟疾的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纳入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3例恶性脑型疟疾患者,在常规抗疟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先进行红细胞置换再进行血浆置换,单次治疗时间4.0~5.0小时,采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10~11单位、病毒灭活冰冻血浆1500~2000ml+4%白蛋白1250ml.每次治疗后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检测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等.结果 3例患者经3~6次血液置换后,意识恢复,血疟原虫检查阴性,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生命体征等明显改善,病情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在常规抗疟疾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红细胞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脑型疟疾安全有效,可作为重型疟疾的辅助治疗措施.

  • 重症患者规范化护理查房模式的建立与实践

    作者:李奇;周翔;孙建华;方宁

    目的 评价规范化护理查房在重症护理查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s,ICU)收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4年1-12月采用常规每日护理查房的124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采用规范化每日护理查房的1355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59% vs 1.9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规范化护理查房能够有效降低ICU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成人(牙合)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丹;安文秀;赵爱齐;陈正岗;张月;张强;刘文君;郭庆圆

    目的 探讨(牙合)平面与上气道形态功能以及舌骨相对位置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9-12月选取青岛大学80名骨性Ⅰ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牙合)面角度(OP-SN)数值(10°≤OP-SN<15°、15°≤OP-SN<20°、20°≤OP-SN<25°)分为A、B、C 3组,各组分别为18、42、20名.对3组进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的X线片测量结果及睡眠检测结果差异和颅颌面结构与上气道形态功能的线性关系.结果 OP-SN与SNA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SNB角(由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牙槽座点所构成的角)呈负相关(r分别为-0.501、-0.780,P<0.01);OP-SN与ANB角(由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与下牙槽座点构成的角)呈正相关(r=0.582,P<0.01);OP-SN与其他测量值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不同矢状骨面型的(牙合)存在显著差别且Ⅱ类、Ⅰ类、Ⅲ类错颌畸形的(牙合)面角度呈递减趋势.

  • 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5例诊疗分析

    作者:叶任;王迪;李洁

    目的 探讨围产期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收治的35例围产期DVT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发病时间、类型、高危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等.结果 围产期DVT多发生于产褥期[24例(68.6%)],左下肢多见[28例(80.0%)],周围型多发[26例(74.3%)].围产期不规律产检、低龄或高龄、长期卧床、具有妊娠合并症或内科疾病和既往DVT病史或血栓家族史是围产期DVT的高危因素.患肢肿胀是常见的临床表现.34例(97.1%)孕产妇经超声诊断,1例(2.9%)经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所有孕产妇均采用全身抗凝及局部溶栓治疗,仅1例(2.9%)发生肺栓塞.结论 DVT及继发的肺栓塞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和生命,对于高危孕产妇应警惕DVT的可能,预防性抗凝治疗,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 阿尔茨海默病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头颅CT对比观察

    作者:王永锋;徐重洋

    目的 对比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健康老年人头颅CT影像学表现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民医院和宁波市第二医院就诊的AD患者(AD组)、MCI患者(MCI组)及健康体检老年人(对照组)各80例,均采用西门子64排双源CT机进行头颅扫描,电压120kV,电流380mAs,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观察比较各组患者的CT测量参数,包括外侧裂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头间径、第三脑室宽度、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等.结果 与AD组比较,MCI组患者额角指数、尾状核头间径明显增高,第三脑室宽度、脑沟宽度、大脑纵裂宽度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MCI组患者外侧裂宽度、第三脑室宽度、大脑纵裂宽度均明显增高,额角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头颅CT参数测量为MCI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客观依据,有利于进一步治疗及预防AD的发生.

  • 手术入路对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下肢长度的影响

    作者:唐竞;周一新;张纪;柳剑

    目的 探讨前入路和后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对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组22例(44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4~67岁,平均(50±9)岁;股骨头坏死Ⅲ期或Ⅳ期1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后入路组24例(48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7~62岁,平均(48±7)岁;骨性关节炎7例,股骨头坏死Ⅲ期或Ⅳ期1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测量肢体长度,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全部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术前测量两组患者下肢长度差异无明显差别.术后前入路组下肢长度差异为0.5~6.8mm,平均(2.0±1.5)mm,后入路组下肢长度差异为0~14.8mm,平均(4.6±4.0)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入路组患者中出现功能性不等长的比例(13%)明显高于前入路组(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后入路手术相比,采用平卧位的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下肢长度更加准确.

  • 联合药物治疗对骨质疏松骨折术后骨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波;彭茂秀

    目的 考察联合用药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骨痛的缓解作用.方法 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73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合并胸腰椎压缩骨折伴骨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应用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碳酸钙D3及活性维生素D3).将73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7例)术后在应用基础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阿仑磷酸钠片,B组(36例)加用阿仑磷酸钠片和依降钙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骨痛情况、骨密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骨痛VAS评分分别为(2.39±0.73)分和(1.05±0.34)分,均较治疗前[分别为(4.58±0.97)分和(4.62±1.04)分]显著改善(P<0.05),且B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A组与B组的腰椎骨密度分别为(0.815±0.140)g/cm2和(0.794±0.112)g/cm2,均较治疗前[分别为(0.709±0.126)g/cm2和(0.713±0.130)g/cm2]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轻,血清钙、磷水平无明显异常.结论 联合用药可改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术后的骨痛,增加骨密度,且药物不良反应轻.

  • 免疫介导性帕金森综合征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唐毅;杨坚炜;郭冬梅;邱琼琼;楚长彪

    目的 提高对免疫介导性帕金森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4例免疫介导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和免疫特点.结果 4例患者均符合帕金森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例检出抗神经元抗体,2例随访发现原发肿瘤,1例合并干燥综合征.4例患者经免疫调节和(或)原发肿瘤治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熟悉免疫介导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和免疫特征有助于临床识别及诊断,免疫调节及原发肿瘤治疗有助于改善免疫介导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维护

    作者:张金林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特点、影响因素及维护方法,以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取本院2015—2016年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77例,按照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规范进行使用和维护,观察患者动静脉瘘的使用情况及转归.结果 77例老年患者中7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正常,7例出现内瘘狭窄、闭塞、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规范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护理和日常维护,有助于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的通畅率,延长使用寿命.

  •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丁雷鸣;李军;郑珍慧;骆松梅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月4月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择期行手术治疗,术中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应用丙泊酚维持麻醉,而观察组静吸七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5分钟(T0)、气腹30分钟(T1)、手术结束时(T2)测定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肾上腺素(adrenaline,A)、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A)、血糖(glucose,GLU)水平以评估患者的应激反应水平,并测定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surplus pulse O2,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术前1天及术后1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lon,MMSE)和连线试验(trail making test,TMT)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并记录两组患者头昏、恶心呕吐、嗜睡、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T0时COR、A、NA、GLU及HR、MAP、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T1、T2时间点COR、A、NA、GLU、HR、MAP、SpO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天时观察组的MMSE评分为(27.97±0.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28±0.62)分,TMT完成时间为(35.20±1.85)秒,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9.36±2.13)秒,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效果显著,且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及对血流动力学、认知功能的影响,是一种安全、高效、理想的麻醉方法.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早期卵巢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丁宝;张建华;潘娜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早期卵巢癌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于本院行全面分期手术的早期卵巢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围术期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和预后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5年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比较,在围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降低早期卵巢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者子宫内膜整合素β3及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研究

    作者:马彩辉;古少君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 43,Cx43)表达水平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而分析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者35例作为观察组,既往有正常生育史者15例作为对照组,于黄体中期行宫腔镜检查并取内膜,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β3和Cx43表达的HSCORE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腔上皮整合素β3表达的平均HSCORE评分分别为0.22±0.34和0.57±0.48,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两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整合素β3表达未见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x43表达的平均HSCORE评分分别为2.11±0.83和1.49±0.77,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而两组子宫内膜上皮部的Cx43表达未见明显差别(P>0.05).结论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者妊娠失败可能与子宫内膜腔上皮整合素β3表达降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x43表达升高有关.

  • 留学生临床教学中反馈机制的建立与探索

    作者:张希;陈丽芬;张国君

    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留学生教育.如何应对留学生临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合理运用教学反馈机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临床教师和教学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对留学生临床教学中反馈机制的建立与运用做了初步探讨,探索适合留学生特点的临床教学反馈模式.

  • 脓毒症抗感染治疗新5R原则

    作者:周翔;刘大为

    自2002年欧洲重症医学学会(ESICM)、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国际"脓毒症"基金会(ISF)共同发布《巴塞罗那宣言》以来,脓毒症就成为全球重症医学面临的重大的使命之一.十余年来,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于2004年、2008年、2012年及2016年分别发布并更新了全球脓毒症治疗(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SSC)指南 [1-4],新的即为于2018年5月在线发布的SSC指南2018年更新,首次提出了感染性休克复苏1小时集束化治疗的具体步骤.这些指南不断总结全球这一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规范了临床行为,提高了临床治疗水平 [5],但同时脓毒症的发病率仍然呈快速上升趋势,病死率仍高达18%以上[6-8].2017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正式将脓毒症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作为WHO的重大任务之一,并呼吁各国政府为此加大投入.

    关键词:
  • IDSA 2016年版《曲霉菌感染临床诊疗指南》更新剖析

    作者:陈黎雄;陈德昌

    曲霉菌病是曲霉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气管、肺、胃肠道、神经系统、骨骼等多器官系统,包括3种主要形式,即:侵袭性曲霉菌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慢性曲霉菌病、过敏性曲霉菌病.ICU病房存在各种高危人群,如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硬化、实体器官肿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肺移植患者,以及较长时间的ICU住院(大于21天)的患者等,因此曲霉菌感染发生率较高.曲霉菌感染占所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5.9%~12%,是导致ICU患者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越来越受到ICU临床医生的关注,尽早干预、规范预防和治疗IA已成为临床共识.

    关键词:
  • 脓毒症患者持续免疫抑制状态时的免疫监测和治疗进展

    作者:孙磊;郑俊波;于凯江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炎性免疫反应,临床发生率高,死亡风险大,可由机体任何部位的感染引起[1].既往研究认为脓毒症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过度炎症反应,之后发展为免疫抑制状态,但近年研究发现,脓毒症早期虽以促炎反应为主要表现,但抗炎反应也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随着炎症介质不断消耗及免疫细胞不断凋亡,患者进入免疫抑制状态[2-3].

    关键词:
  • 从重症医学角度看IDSA对SSC的质疑

    作者:司向;管向东

    脓毒症的诊治一直是重症医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为了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欧洲危重症医学会(ESICM)、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以及国际脓毒症基金会(ISF)于2002年联合发起了"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n,SSC)",并于2004年发布了第一版《严重脓毒症与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1].自2004年以来,每4年都会对指南进行一次更新[2,3],指南的发布对重症医学领域统一脓毒症认知及规范脓毒症诊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 中国ICU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现状

    作者:吴昌德;郭凤梅;邱海波

    念珠菌属是人体正常菌群,存在于人体的皮肤、上呼吸道、肠道和阴道黏膜上.重症患者一方面由于病情危重,需要进行各种有创监测,并应用广谱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另一方面器官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受损,是念珠菌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念珠菌感染的患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且病死率较高.本文就中国ICU患者侵袭性念珠菌感染的现状、危险因素、菌种分布及诊治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中国医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