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刊杂志

中国医刊

中国医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e 중국의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影响因子: 1.1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8-1070
  • 国内刊号: 11-394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49
  • 曾用名: 中级医刊
  • 创刊时间: 195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陈贤义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小切口结合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治疗体会

    作者:张玮曾;王玉东;刘晓梅;张达夫;董立国;董居明;刘建国;刘智海

    目的探讨小切口结合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9月采用小切口结合关节镜治疗肩袖损伤26例,术前全部行关节镜检查明确有无肩袖损伤,并同时行滑囊切除、射频清理术,其中20例于关节镜下行肩峰成形术,26例全部于小切口内(3~4cm)行肩袖修复术。结果26例全部获得随访1年以上,随访时间14~38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患肩粘连、肩袖再次断裂发生,肩关节疼痛特别是夜间疼痛均于术后明显改善,手术效果良好,根据美国洛杉矶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达84.6%,自身满意度达100%。结论本术式可明确诊断肩袖损伤情况,并同时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射频清理、肩峰成形术。小切口内直视下修复肩袖,具有损伤小,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操作简便,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高频电波刀手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疗效比较

    作者:张洪涛;宁静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 LEEP)刀手术和冷刀宫颈锥切术( CKC)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域、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A组行LEEP刀术, B组行CKC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切缘状态。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B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两组脱痂期出血B组少于A组,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切缘愈合状态无显著差异。结论认为对于CIN域、芋级患者,LEEP刀手术与冷刀锥切均可作为首选。

  • 2221例分娩方式分析

    作者:王小新;梁梦璐

    目的了解产妇分娩方式的分布情况、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221例活产新生儿及其母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出生体重组孕母自然分娩率为88.98%,然而巨大儿组孕母的自然分娩率为77.46%;随着产次的增加,新生儿出生体重亦增加,较易出现剖宫产;当孕母年龄为30~35岁时,其接受剖宫产的比例高为9.98%,当孕母年龄为20~25岁时,其接受剖宫产的比例仅有5.38%。结论分娩方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孕母年龄以及产次有关。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快速房颤临床特点观察

    作者:张新军;陈乾华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快速房颤( AF )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AF患者( A组,35例)及单纯AF患者( B组,56例)在临床表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等方面的异同。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预后(再次心律失常发生率、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 A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55.8%,组织水肿发生率56.4%;B组患者心力衰竭发生率20.3%,组织水肿发生率18.5%;A组心力衰竭发生率、组织水肿发生率显著升高。 A组患者CK-MB(53.0±5.6)U/L,cTnI (0.4±0.1)ng/ml;B组患者CK-MB(56.7±4.8)U/L,cTnI(0.5±0.2)ng/ml;差异无显著性。 A组再住院率(25.8%)与B组(8.9%)差异有显著性;A组患者病死率(13.2%)与B组(5.2%)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AF患者较易出现心力衰竭和组织水肿,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

  • 妊娠中晚期宫颈指数、基质金属蛋白酶-9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对早产的预测价值评价

    作者:于慧;林晓平

    目的分析妊娠中晚期孕妇检测宫颈指数(CI)、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对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就诊160例妊娠中晚期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足月组(86例)与早产组(74例)。检测并比较两组孕妇的CI、血浆MMP-9以及fFN水平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CI值、MMP-9及fFN水平与早产孕周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MMP-9及fFN水平与发生早产的关系。结果与足月组相比,早产组孕妇的CI值、血浆 MMP-9及 fFN水平更高(P均<0.05)。 CI值、MMP-9及fFN水平与早产孕周存在相关性(P均<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MMP-9及fFN水平均是导致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CI值、MMP-9及fFN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妊娠中晚期孕妇发生早产的结局。

  • 吗啡注射泵蛛网膜下腔镇痛对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吴芳;黄修鸿;杜建龙

    目的探讨吗啡注射泵蛛网膜下腔鞘内镇痛对晚期癌症患者镇痛效果,以及其护理特点,为临床诊疗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晚期癌症患者28例,采用吗啡注射泵鞘内镇痛方法,观察临床镇痛效果,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1周、1个月VAS评分及QS评分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8例患者在吗啡镇痛泵输注过程中,未发生蛛网膜下腔感染。治疗后1个月便秘、尿潴留、恶心呕吐、瘙痒、嗜睡情况发生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晚期癌症患者采取吗啡注射泵蛛网膜下腔镇痛临床镇痛效果好,应用安全。

  • 应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分析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人格特征

    作者:张长春;杜万君;牛光胜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人格特征关系。方法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及酒精戒断症状量表测查106例住院的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结果以年龄35岁为界分析两组患者兴奋性、敢为性和次级人格因素;以日饮酒量32标准杯为界分析两组患者乐群性和有恒性;按病程5年为界分析两组患者世故性、独立性和自律性;按精神症状的有无分析两组患者幻想性和独立性;以治疗的依从性好差分析两组的有恒性、幻想性、世故性和次级因素;以上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长期饮酒可表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

  • 胃蛋白酶原在胃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王永席;贾泽博;翟红兵;王莎莎;车军;马锦屏;苏丽萍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胃蛋白酶原玉( PG玉)、胃蛋白酶原域( PG域)及PG玉/PG域( PGR)对胃部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血清PG玉、PG域、PGR在胃部疾病中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三种指标的改变在胃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胃溃疡( GU)、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血清PG玉、PGR含量均较健康者显著增高;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胃癌血清PG玉、PGR较健康者、CSG、GU、DU显著降低。结论血清PG玉、PG域、PGR的测定对诊断和鉴别胃部疾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对CAG、胃癌的临床筛查有一定的作用,适合大批量的普查和体检,值得临床应用。

  • 不同止血方式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性乏力出血的效果比较

    作者:陈玉婷;初晓丽;陶丽玲;陈倩

    目的探讨不同止血方式在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性乏力出血的效果。方法对78例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出血的患者分别采用宫腔填塞纱条术及B-Lynch缝合术止血,分别对其术中止血效率、术后结局预后等方面作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取得良好的止血治疗效果,其在干预前出血量、干预后出血量、术中总出血量、干预前时间、干预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方法均有良好的结局预后,其在输血例数、切除子宫数及术后感染率上差异比较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填塞纱条和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性乏力出血效果均较明显,在术中可根据患者出血情况、宫腔容积不同分别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法或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可避免继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DIC等并发症。

  • Shh、Smo、Ptch 和 Gli-1在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价值的研究

    作者:武壮壮;吕智;刘小丽;冯毅;李立志;陈军;白军军;张维松

    目的研究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中Shh、Smo、Ptch、Gli-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7例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石蜡标本及8例正常骨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石蜡标本中Shh、Smo、Ptch和Gli-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显示骨肉瘤患者中Shh、Smo、Ptch、Gli-1蛋白比正常骨组织中明显高表达;Smo的表达程度与患者的Enneking分期相关,余指标与临床特征无关;9例肺转移的骨肉瘤患者中Gli-1阳性表达的程度与未转移者有明显差异。结论 Shh、Smo、Ptch、Gli-1在骨肉瘤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有助于对骨肉瘤患者的早期诊断;骨肉瘤中Smo的表达程度与Enneking分期有相关性;Gli-1可作为判断骨肉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胰腺癌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肿瘤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建伟;许阳;李潜;赵晓航;王成锋

    目的评价胰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 CTCs )同病理和预后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患者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使用方法为免疫磁珠负性富集和免疫荧光鉴定。总结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后每月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本组83例,包括胰头癌12例,胰体癌3例,胰尾癌5例。肿瘤病理分期为Ⅰ期2例,Ⅱ期9例,Ⅲ期8例,Ⅳ期33例。共取得外周血标本124份,CTCs检出率为70.1%(87/124)。随访时间为1~26个月。累计1年生存率为21.7%,中位生存时间139.5天。结论 CTCs是胰腺癌判断预后的敏感指标,在胰腺癌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ATP光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的疗效分析

    作者:夏松云;黄颖;商微;李秀琴;陈蕾

    目的研究ATP光治疗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价ATP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外阴上皮非瘤样变2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鳞状上皮增生107例,硬化苔藓68例,硬化苔藓合并鳞状上皮增生型90例。患者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42.2岁。平均病程5.7年(3个月至18年),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评价其疗效(分为治愈、有效、无效,以治愈例数及有效例数计算有效率)。结果265例患者中233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治疗后6个月226例治疗有效,有效率为97.0%。临床治愈140例(占60%),有效86例(占37%),无效7例(占3.0%)。治疗后6个月有32例患者再次出现症状,再次行ATP治疗,其中30例再次有效。治疗12个月有效率为96.1%。所有ATP光无创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ATP红外生物效应技术对外阴上皮非瘤变患者的瘙痒症状及皮损恢复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非常适宜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口腔卫生宣教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张玉革;张华;刘鸥;郑君

    目的对传统口腔卫生宣教与电教式口腔卫生宣教的临床效率进行比较,观察电教式口腔卫生宣教的优点。方法拍摄口腔卫生宣教录像片,内容包括正确刷牙,牙线和间隙刷的使用。在候诊室循环播放4个月。对两种口腔卫生宣教的用时和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教式口腔卫生宣教平均节省口腔临床护士16.98分钟/天,全科12名护士共节省194.1分钟/天,两种方式的口腔宣教效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口腔卫生宣教》教学片的拍摄适合临床使用,可大大提高助疗的效率,同时在口腔护士教学领域也具有广泛的用途。

  • 我院皮肤科外用药风险评估

    作者:刘京伟

    目的了解皮肤科门诊处方外用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皮肤科全部外用药门诊处方,对皮肤科排名前10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皮肤科排名前10的外用制剂药品使用量以进口合资药品高,其次为医院自制药品;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中以激素类用药、抗病毒用药、抗真菌用药、痤疮类用药为主。结论皮肤科外用制剂品种较多,范围较广,结构合理,可以满足临床治疗各种皮肤疾病的需要。

  • 正常妊娠期血脂参考值探讨

    作者:马海会;李楠;杨洁;郭春燕;鲍筝

    目的探讨不同妊娠时期正常孕妇血脂的参考值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既往健康、孕期无并发症的健康孕妇(观察组)1100例,和同时期体检未孕妇女(对照组)350例的血脂水平变化,连续监测观察组早孕期(12~14周),中孕期(28~30周),晚孕期(37~40周)血脂水平。应用罗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监测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建立正常孕妇血脂参考值,结果建立早中晚孕期血脂正常参考值。结果正常孕妇血脂参考值范围为:早孕期TC<5.05 mmol/L、TG<1.59mmol/L、HDL>2.05mmol/L、LDL<2.60mmol/L;中孕期TC<6.81mmol/L、TG<3.06mmol/L、HDL>2.26mmol/L、LDL<4.02mmol/L ;晚孕期TC<7.07mmol/L、TG<3.80mmol/L、HDL>2.17mmol/L、LDL<4.15mmol/L。孕期高脂血症的标准:早孕期TC>5.53mmol/L、TG>2.01mmol/L、HDL<2.05mmol/L、LDL>3.04mmol/L;中孕期TC>7.51mmol/L、TG>3.74mmol/L、HDL<2.26mmol/L、LDL>4.59mmol/L;晚孕期TC>7.81mmol/L、TG>4.53mmol/L、HDL<2.17mmol/L、LDL>4.71mmol/L。结论通过对1100例部分健康孕妇血脂连续监测,建立孕妇血脂正常参考值,确立了孕期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水平。

  • 硫化氢对U937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李玲;韩霖;贾丽萍;钟光珍

    目的研究硫化氢对U937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传代培养U937细胞,进行佛波酯诱导后,分为三组[对照组、硫氢化钠( NaHS)组、炔丙基甘氨酸( PPG)组]进行酵母菌吞噬实验,吞噬作用时间4小时。另分四组[对照组、NaHS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 PDTC)组、PDTC+NaHS组]进行墨汁颗粒吞噬实验,吞噬作用时间2小时。酵母菌吞噬结束后,进行显微镜下计数每百个U937细胞吞噬的酵母菌的数目(即吞噬指数)以及发生吞噬的细胞数目(即吞噬率)。墨汁颗粒吞噬结束时,进行细胞洗涤、破碎, Elisa测定540nm吸光度值。结果 NaHS显著地增加了U937细胞对酵母菌的吞噬率以及吞噬指数。而PPG显著地抑制了U937细胞的吞噬率以及吞噬指数。墨汁颗粒吞噬实验显示,NaHS组U937细胞的吞噬墨汁颗粒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DTC+NaHS组显著低于NaHS组。结论 NaHS促进了U937细胞的吞噬能力,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促进核因子-κB的表达实现的。

  • 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三期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分析

    作者:崔瑶;秦明照;陈一文;陈莹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 CHD)合并慢性肾脏病( CKD)三期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特点。方法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239例,分为CHD合并CKD3组68例,单纯CHD组100例,同期住院的无CHD及CKD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71例。记录一般情况,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计算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 AIP)。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IMT)、踝臂指数(ABI)测定、心脏超声检查及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计算24小时脉压(24PP)。结果 CHD+CKD三期组AIP、IMT高于CHD组及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CHD+CKD三期组ABI低于CHD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CHD+CKD三期组PP高于CHD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IP、IMT、ABI、24PP异常在老年CHD合并CKD三期患者中更明显,上述指标可能为这一人群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的评估指标。

  • 瞬时弹性超声诊断仪实施脂肪衰减参数评价病理确诊的肝细胞脂肪变

    作者:朱梦飞;刘静;王洁;高岭;陈公英;施军平;娄国强

    目的评价瞬时弹性超声诊断仪( FibroTouch)实施脂肪衰减参数( FAI)无创定量诊断脂肪肝与肝穿病理结果的对比及相关分析。方法使用FibroTouch对病理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患者及无脂肪变的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进行肝脏脂肪含量测定,记录患者年龄、血清总胆红素( TBi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清白蛋白( ALB)、体质量指数( BMI)、肝脏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情况。结果57例NAFLD患者及46例CHB患者,在男女比例、TBil、ALB、ALT、AST、肝脏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上,差异无显著性;但在年龄、BMI、FAI值方面,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经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测定的FAI值与BMI及肝细胞脂肪变相关;按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分组( F0:<5%肝细胞脂肪变;F1:5%~32.99%肝细胞脂肪变;F2:33%~65.99%肝细胞脂肪变;F3:>66%肝细胞脂肪变),结果随着肝细胞脂肪变加重,其FAI值逐渐升高,且F1、F2、F3患者FAI值的cutoff 值分别为:199 dB/m、228 dB/m、262 dB/m。结论 FibroTouch测定的FAI值能评价肝细胞脂肪变,且与病理结果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鞍旁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肖华锋;马林;安维民;刘梦雨;王玉林;王岩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成像对鞍旁脑膜瘤和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鞍旁脑膜瘤和16例鞍旁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常规磁共振平扫、3D-ASL及增强扫描影像资料,测量肿瘤内大血流量(CBF)值与正常白质区CBF值并求比值(nCBF),对两组间nCBF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鞍旁脑膜瘤组nCBF值(7.075±3.878)明显高于鞍旁海绵状血管瘤组(1.568±2.099),差异有显著性。结论3D-ASL灌注成像可鉴别鞍旁脑膜瘤与鞍旁海绵状血管瘤。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低血糖发生原因分析

    作者:牟华英

    目的通过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方法随机抽取123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病程进行记录和统计,严密观察其治疗过程,通过血糖仪末梢指尖进行血糖监测,依照年龄大小、并发症数目、对糖尿病认知程度分组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5~45岁、无并发症及对糖尿病认知水平高的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患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强化治疗后,患者年龄、是否出现并发症及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三因素对于低血糖发生率具有重要影响。

  • 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脑电双频指数的影响

    作者:杨宁;石妤;王巧恒;左明章

    目的比较老年和青壮年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在意识消失和疼痛反应消失时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方法拟行全麻患者共104例,青壮年组(18~64岁)和老年组(≥65岁)各52例,ASAⅠ~II级。靶控输注(TCI)异丙酚预计血浆浓度(Cp)从1.2μg/ml开始,每30秒升高0.3μg/ml,直至意识消失,维持异丙酚意识消失时的效应室浓度( Ce)不变,同时 TCI 瑞芬太尼 Cp=2.0ng/ml,每30秒升高0.3ng/ml,以50Hz,80mA,0.25ms,4秒的强直刺激为疼痛刺激,以此刺激不能引起体动反应作为疼痛消失的终点,记录各时点异丙酚的Cp、Ce、脑电双频指数( BIS)、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计算青壮年组和老年组在意识消失时异丙酚效应室浓度以及对疼痛刺激反应消失时BIS50~95及95%可信区间,探讨靶控输注异丙酚伍用瑞芬太尼对老年患者BIS的影响。结果老年组意识消失时异丙酚EC50~95为1.5~2.0μg/ml 明显低于青壮年组2.2~2.9μg/ml,但两组患者在意识消失和对疼痛刺激体动反应消失时的BIS50~95时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患者在意识消失所需异丙酚浓度明显低于青壮年,在意识消失和对疼痛刺激体动反应消失时的BIS值并没有差异。

  • 盆腔脏器脱垂国际量化分期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陆叶

    盆腔器官脱垂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对于盆腔器官脱垂的分期,我国一直沿用的是1981年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两病”协作组制定的分度方法,由于该方法存在准确性不高,缺乏量化指标,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采用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 POP-Q)系统。下面就POP-Q评估系统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欣

    盆底器官脱垂( POP)的患者可能会合并各种下尿路症状,尤其是尿失禁( SUI )和膀胱过度活动症( OAB)。尿动力学检查以帮助确定患者下尿路症状的潜在病因,是直观、量化反映膀胱功能和尿道功能的重要方法。尿动力学检查的几个基本指标包括尿流率、膀胱测压和尿道测压等。本文予以简要介绍。

  • 肛肠动力学检查在盆腔脏器脱垂病情评估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作者:丁曙睛

    盆腔脏器脱垂( POP)多发于女性,据估计60岁以上的女性25%存在某种程度的POP[1]。该类疾病是指包括膀胱、子宫、阴道及部分肠道因盆腔结缔组织退化、创伤、先天发育不良或某些疾病引起损伤、张力下降等导致其支持及括约功能减弱,引发盆腔器官位置和(或)功能异常。患者除了表现膀胱、阴道或子宫脱垂引起的阴道肿物、排尿障碍、性功能异常外,常同时出现肠道相关症状,主要包括排便困难、大便失禁和慢性肛门直肠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盆底整体理论从前盆、中盆疾病的研究逐渐延伸至后盆, POP患者中引入包括肛肠动力学检查的多学科整体评估可为该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信息,有助于治疗方案的决策和优化[2,3]。广义的肛肠动力学检查主要包括:肛管直肠测压、排粪造影( X 线检查、MR 检查)、结肠传输试验、盆底肌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查,狭义的定义主要指肛管直肠测压。本文仅涉及狭义概念。

  • 口服避孕药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作者:赵牧童

    口服避孕药( OC)在临床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其避孕效果明确,并常应用于经前紧张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子宫功能失调性出血、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的治疗,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使用OC可能诱发多种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类早孕反应、突破性出血、停经、色素沉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改变、体重增加等。除上述一般不良反应外,还可能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后果较严重,有时可导致死亡,是妇产科医生及心血管医生应该共同研究的问题。

  • 如何选择胶体液进行复苏,我们知道多少?--2012年欧洲重症医学会胶体液治疗共识发布后的思考

    作者:周翔;刘大为;隆云

    液体复苏是重症患者循环复苏中常遇到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各种体液丢失途径的存在或血管床容积的改变导致重症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存在容量的相对或绝对不足。但选择何种液体进行复苏为合适一直是重症医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

  • 高血压病

    作者:

    高血压病是指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通常简称为高血压。长期的血压升高可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和功能,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

    作者:杨舫;经燕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1岁,主因“未避孕未怀孕3年”于2011年4月就诊于本院。患者为育龄期妇女,曾于2004年1月因右卵巢畸胎瘤蒂扭转,于广东某医院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畸胎瘤剥除术,术中发现左侧卵巢先天发育不良,术后恢复良好,无任何不适。患者于2008年结婚,婚后夫妇同居,一直未避孕未怀孕。配偶精液常规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于2010年2月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示右侧输卵管通畅,左侧通而不畅、上举。患者既往月经规律,自测基础体温示典型双相。患者平素无明显不适,偶有排卵期下腹疼痛,伴腰骶酸胀。舌黯红,苔薄白,脉细。

  • 左乙拉西坦致药物高敏反应1例

    作者:董静静;彭晓音;王立文

    1病历简介
      患者,男,2岁6个月。主因“45天内抽搐9次,皮疹2天”入院。第1次抽搐于体温39.4℃时出现,表现为口出怪声、双眼向左上方凝视、口周青紫、四肢僵硬、呼之不应,持续约2分钟。后无热抽搐4次,表现形式及持续时间类似,发作间期无异常表现。院外24小时动态脑电图示清醒期枕区慢波活动增多,予左乙拉西坦口服每日2次,0.1g/次(每日16mg/kg),2天后就诊于本院。入院后查视频脑电图醒睡各期可见慢波活动增多,遂继续口服原剂量左乙拉西坦。服药第7天颜面部及躯干部出现少量淡红色丘疹,痒感不明显,口服氯苯那敏及氯雷他定5天后皮疹消退。期间家长自行停用左乙拉西坦3天,无热抽搐4次,家长遂再次自行口服原剂量左乙拉西坦。再次口服原剂量左乙拉西坦后无皮疹及其他不适,无抽搐,遂3天后渐加量至0.15g/次,每日2次(每日25mg/kg),加量第4天(即再次服药第7天)患儿颜面及全身皮肤再次出现红色斑丘疹,融合成大片,痒感明显,颜面部、眼睑及手足明显肿胀,同时伴有发热,体温高39℃。血常规:白细胞14.66×109/L、中性粒细胞0.742、嗜酸性粒细胞0.033(0.005~0.05);血生化:谷丙转氨酶549.9U/L(0~40)、谷草转氨酶549.5U/L(0~40)、肌酸肌酶同工酶67U/L(0~16)。考虑为左乙拉西坦过敏所致药物高敏反应,遂停用左乙拉西坦,予西替利嗪、氯苯那敏抗过敏,甲泼尼龙每日10mg/kg,共3日冲击及人免疫丙种球蛋白(2g/kg,分5天)抑制免疫反应,同时予保肝、外用药止痒等处理。停用左乙拉西坦第6天即无新出皮疹,颜面部、眼睑及手足肿胀消退,第8天体温正常,第37天肝酶恢复正常。皮疹消退后曾予托吡酯0.5mg/kg口服4天,有新出皮疹,不除外过敏,遂停用。期间患儿无抽搐发作,复查视频脑电图正常,暂未予抗癫痫药物,随访至今无抽搐发作。既往史无特殊。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无抽搐及遗传病史。患儿祖父对“氯苯那敏”过敏。

  • 反复腹胀病例分析

    作者:尹秋艳;王鑫;李志鹏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9岁,因间断腹胀11年来诊。患者11年前妊娠期间出现四肢水肿,同时血压升高,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顺产后1天出现四肢水肿、憋气。在当地医院诊治,自诉存在“低蛋白血症、胸腔积液”,予补充白蛋白及利尿治疗后,水肿消退,憋气缓解,此后间断傍晚出现上腹胀满,同时伴四肢水肿、腰背酸痛,有排气排便,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腹泻,次日晨逐渐有所减轻。严重时腹胀可持续3~4天(行胃肠减压,但无明显气体引出),腹胀每月发作1次,每次持续1~3天。自诉水肿发作与月经无明显关系,间断口服双氢克尿噻利尿,水肿可消退。但腹胀及四肢水肿发作逐渐频繁,且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有时腹胀持续约1个月)。10个月前某军区总医院查癌胚抗原( CEA)、甲胎蛋白( AFP)均正常,胃镜检查提示胃多发溃疡( A1期)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胃黏膜溃疡。口服奥美拉唑抑酸,腹胀仍间断发作。6个月前至华西医院诊治,腹部彩超提示肝、胆、胰、脾、双肾、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螺旋CT平扫+增强显示:左侧附件见一低密度影,右肾小囊肿。血生化、肝、肾功能正常,白蛋白( ALB )44g/L,球蛋白( GLB )31.7g/L,谷氨酰转肽酶( GGT)52IU/L,碱性磷酸酶(ALP)88IU/L,总胆红素(TBiL)18.4μmol/L;血常规:WBC 5.48×109/L,中性粒细胞0.522,血红蛋白( Hb)168g/L,血小板(PLT)204×109/L;胃镜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底糜烂)。5个月前某军区总医院做立卧位腹平片肠道可见部分积气及粪便影,未见确切液气平。患者现腹胀发作频繁。患者自发病来,神志清,精神稍差,腹胀时食欲缺乏,睡眠差,尿量可,体重无明显变化。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硬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的综合管理

    作者:科技部“十二五”重大专项联合课题组

    1背景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延缓或阻止代偿期肝硬化向失代偿期的进展,减少失代偿期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门静脉高压及相关并发症发生,延长生存期。因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对改善疾病临床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HBV相关肝硬化整体治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亚太、欧洲和美国肝病学会更新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指南或共识,都明确指出应该给予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然而,目前各国指南或共识中提出的抗病毒治疗意见比较简单,难以完全满足临床实践的需求。为此,我们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系统总结国内外研究进展,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制订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对HBV相关肝硬化进行规范化的临床诊断、评估和抗病毒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

中国医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