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rabismus &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중국사시여소아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0.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8X
  • 国内刊号: 11-3256/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82-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巧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从内斜视到外斜视的变化

    作者:孙恒;胡竹林;胡敏;杜红;李宪武;张远平;郭立云

    目的 观察调节性内斜视到间歇性外斜视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以内斜为主诉的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患者5名,回顾其平均10年的长期病历资料,对其屈光及斜视度变化等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患者为中度到重度以上远视;内斜均为调节性内斜视,但不用足矫也能达到正位,斜视度不稳定.远视程度逐年下降至轻度远视时,间歇性外斜视表现明显,有增大趋势,1年左右稳定.结论 不需要足矫的调节性内斜视患者,且斜视度数不稳定者,合并间歇性外斜视的可能性大;该类患者的外斜视不宜过早手术,否则容易欠矫.

  • 感知觉学习对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婷;杨素红;张浩;康媚霞;王渺;郝静;王丹;刘丹彦

    目的 观察和探讨感知觉学习对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的疗效.方法 收集32例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行感知觉学习训练3个月.训练前后检查斜视度,同视机检测3级视功能,Titmus立体视检查图观察近立体视,采用t检验,χ2检验数据分析.结果 训练前33cm斜视度为-15.84±7.14Δ,训练3个月后为-12.81±5.31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6,P<0.05);训练前6m斜视度为-9.18±8.59Δ,训练3个月后为-7.56±5.88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66,P>0.05).训练前32例患者均存在二级融合功能,但融合范围小,训练后分开功能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52,P>0.05);辐辏功能较前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4,P<0.05),训练后融合范围扩大.训练前近立体视≤60″的有17例,训练后≤60″的增加至24例,使用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训练前远立体视存在的有18例,训练后增至27例.结论 感知觉学习可以改善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提高其日常眼位控制能力.

  • 婴幼儿泪小管断裂的手术

    作者:廖福红

    目的 分析婴幼儿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特点,比较硬膜外麻醉管与改良的硅胶支撑管在婴幼儿泪小管断裂修复的应用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自2009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16例(16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儿,其中8例采用单路泪道留置硬膜外麻醉导管,8例采用单路泪道留置硅胶管,主要评价术后6个月时两组病例泪道冲洗通畅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时泪道冲洗不通畅者,硬膜外管3例(37.5%),硅胶管组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28).结论 婴幼儿泪小管断裂修复术使用改良的硅胶支撑管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 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雯霖;林海波;陈慕丹

    目的 探讨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72例(118眼)年龄15天~4岁的先天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2岁以上62眼植入人工晶体.其中Ⅰ组28例(46眼)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Ⅱ组44例(72眼)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前囊及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随访时间长为66个月,短为4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103眼,矫正视力0.05~0.1者,Ⅰ组3眼(6.52%),Ⅱ组0眼(0%);矫正视力0.1~0.2者,Ⅰ组10眼(21.74%),Ⅱ组1眼(1.75%);矫正视力0.3~0.4者,Ⅰ组16眼(34.78%),Ⅱ组20眼(35.09%);矫正视力≥0.5者,Ⅰ组17眼(36.96%),Ⅱ组36眼(63.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8,<0.05).后囊浑浊≥3级者Ⅰ组11眼(23.92%),Ⅱ组4眼(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6,<0.05).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中行双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后发障的发生率,有助于患儿术后视功能的重建.

  • 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蕾;冯丽

    目的 探讨小儿斜视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的疗效.方法 以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80例行择期斜视矫正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观察组140例患儿采用2u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对照组140例患儿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滴鼻,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用药30min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的诱导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的父母离别时情绪评分、镇静评分和吸入面罩接受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发生率和PAE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喉痉挛、呕吐、呼吸暂停、呛咳等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斜视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术前滴鼻,能降低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缓解患儿术前焦虑,效果显著.

  • mGluR1在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外侧膝状体的表达变化

    作者:刘松涛;刘向玲

    目的 观察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外侧膝状体mGluR1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在弱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周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缝合实验组大鼠单侧眼睑30天,建立剥夺性弱视模型.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GluR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剥夺眼对侧外侧膝状体组较剥夺眼同侧外侧膝状体组及正常对照组mGluR1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剥夺眼同侧外侧膝状体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单眼形觉剥夺后外侧膝状体mGluR1蛋白的表达降低,导致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减少,致突触可塑性发生变化可能是弱视发生的机制之一.

  • 聚丙烯缝线悬吊术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周元升;李泽宜;蔡建毫

    目的 探讨使用聚丙烯缝线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悬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儿童,共9例15眼,其中男5例8眼,女4例7眼;单眼3例,双眼6例.年龄3~12岁(5.78±2.64岁).所有患者使用4-0聚丙烯缝线行上睑悬吊术,术后1周、1月各随访1次,之后每6月随访1次,所有患者随访观察均超过12个月.结果 术后1周矫正良好8例14眼(93.3%),基本矫正1例1眼(6.6%),无矫正不足、未矫正及过矫者.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均随访12月以上,1例1眼由矫正良好回退为矫正不足(6.6%).6个月后,所有患者睑裂闭合不全<2mm,不同程度存在上睑迟滞现象,无出现暴露性角膜炎病例.结论 聚丙烯缝线悬吊术可安全有效矫正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 儿童快速增大的结膜黑色素肿块22例临床分析

    作者:金姬;冯佳;任艳红;史彩平;袁路;郑晓雨;朱慧慧

    目的 总结儿童快速增大的结膜黑色素肿块临床特点,以利于早期正确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5年7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22例结膜黑色素肿块患儿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年龄4~9岁,平均5.5岁;均为单眼发病.5例肿块位于睑结膜和睑缘、6例肿块位于下方球结膜、2例肿块位于上方球结膜、9例肿块位于睑裂部球结膜及角膜缘.睑裂部的9例均手术.结果 病理报告为黑色素痣.随访时间半年~3年.其中9例肿块切除术后均未复发,其他的随访未见明显扩大.结论 儿童结膜黑色素肿块良性为主,手术只要将肿块切除干净,不用扩大切除范围,术后少有复发.

  • 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屈光状态远期变化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曾莉;赵姣;胡卜丹;刘宗顺;郝更生

    目的 分析门诊就诊的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屈光状态远期变化规律.方法 对81例(81眼)3~11岁高度远视儿童进行5~22年的观察.结果 81眼高度远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初次就诊远视屈光度平均为+8.13±1.87D,末次随访远视屈光度平均为+4.46±2.74D,年均下降屈光度为0.41D,屈光度的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0,P<0.05).9~14岁年屈光度减少较快,15岁以后屈光度减少缓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屈光度减少因素是精细训练和随访时间.结论 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远视有减少趋势,精细训练和随访时间是影响远视减少的主要因素.

  • 先天性泪囊突出的CT影像学特点研究

    作者:梁天蔚;崔燕辉;于刚;吴倩;李莉;赵军阳;张诚玥

    目的 研究CT在先天性泪囊突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曾于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诊并明确诊断为先天性泪囊突出患儿共12例(19眼)的CT检查结果.结果 CT检查结果显示先天性泪囊突出的共同特点为泪囊区呈类圆形囊性低密度肿物影像,患侧骨性鼻泪管扩大,伴有或不伴有下鼻道肿物.结论 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先天性泪囊突出的解剖特征.因此,在辅助诊断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儿童视网膜检影点状光与带状光中和状态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公明;魏静

    目的 探讨儿童视网膜检影中和状态.方法 3~14岁儿童162例(324眼),睫状肌麻痹散瞳后,分别采用点状光检影验光法和带状光检影验光法,对两种检影验光方法中和状态结果比较.结果 点状光组可观察到完整的中和状态,球镜、柱镜误差可控制在±0.12D,柱镜轴位误差可控制在2°;带状光组不易观察到完整的中和状态,球镜、柱镜误差可控制在±0.25D,柱镜轴位误差可控制在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状光检影法可以充分地观察到完美的中和像且误差范围较小,熟练掌握球镜、柱镜,更换三只镜片能达到精确中和,且散光轴位可精准到2~3度.

    关键词: 检影 中和状态
  • 唐山市10-11岁小学生视力调查分析

    作者:范恩越;穆珊珊;刘凤玮;吕佳

    目的 调查10~11岁小学生视力异常比率、分布,分析影响因素,指导儿童近视的防控.方法 对唐山市10~11岁儿童3087例(6174眼),男1512人,女1575人,进行集中视力检查和用眼情况调查问卷填写分析.对视力异常儿童在医院做进一步眼科检查,明确视力异常的原因.结果 视力异常3766眼,异常率61.00%.其中近视3521眼(57.03%);远视202眼(3.27%);混合散光32眼(0.52%);眼部疾病11眼(0.18%).调查问卷分析,视力异常相关因素第一位为连续用眼时间,依次是读书写字及握笔姿势、每天户外自然光线下活动少于2小时、父母双方屈光不正、电子产品接触时间等.结论 导致10~11岁小学生视力异常主要原因是近视.主要影响因素是连续用眼时间、读写姿势等后天环境和先天遗传.

  • 角膜塑形镜对不同级别高度近视儿童视力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肖志刚

    目的 通过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高度屈光不正性近视的临床应用情况,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7~12岁高度屈光不正性近视儿童70例135眼,验配合适后评估正常则按规程夜间配戴8~10h.配镜后6月随访,分析患者戴镜前后裸眼近视力、等效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长度等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将患者按近视程度分为高度近视 Ⅰ 级(-6.00~-8.00D)、高度近视 Ⅱ级(-8.00~-10.00D)、高度近视 Ⅲ 级(P>-10.00D).其中高度近视 Ⅰ 级27例50眼,高度近视 Ⅱ 级32例64眼,高度近视 Ⅲ 级11例21眼.结果随访6月分析数据显示,戴镜前后患者裸眼近视力、等效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而眼轴长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高度近视组任意两组间近视力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其中高度近视 Ⅲ 级裸眼近视力和角膜曲率变化差异更显著.结论 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治儿童高度屈光不正性近视具有明显有效性.高度近视 Ⅲ 级患者疗效显著.

  • 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第3版在健康成年人中应用的比较分析

    作者:贾洪真;杨明迪;石芊;曹利群;田春雨;彭秀军

    目的 评估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第3版与第2版在健康成年人中立体视觉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双眼矫正视力正常、无眼疾的某部队官兵520人作为受试者,应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第3版检查受试者的立体视锐度,同时应用第2版进行检查作为对照,采用Kappa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第3版检测结果中,黄斑中心凹立体视(≤60″)、黄斑立体视(80″~200″)和周边立体视(≥200")的百分比分别为97.31%,1.92%和0.77%.在第2版检测结果中,分别为95.96%、2.88%和1.16%.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36,P=0.000).结论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第3版无需佩戴红绿分离眼镜,在良好的自然光线下检测立体视功能,使用方便快捷,在健康成年人的应用中具有与第2版同样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 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杜婉丽;吴彩云;张瑜

    目的 通过对足月正常新生儿和高危新生儿眼底出血病例的回顾性分析,了解导致新生儿眼底出血的高危因素,为新生儿眼底出血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眼底出血的正常新生儿80例和高危新生儿142例,对照病例正常新生儿30例,高危新生儿63例,做回顾性相关致病因素分析.结果 正常新生儿中,出生体重、胎龄、羊水污染、脐绕颈、分娩方式与新生儿眼底出血有关,但是分娩方式是引起眼底出血的主要致病因素.在高危儿中,窒息与眼底出血有主要关系.结论 分娩方式是引起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主要原因,而出生体重、胎龄、脐绕颈、羊水污染、窒息,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

  • 黄斑异位造成假性外斜视一例

    作者:唐昂藏;朱秋蓉;刘陇黔

    假性外斜视是指患者外观表现为外斜,交替遮盖试验不显示外斜.现报道假性外斜视掩盖A型内斜视一例.患儿男,6岁,因家长发现斜视于外院就诊,被告知患儿为"外斜"需进行斜视手术,故前来我院进一步就诊.患儿无眼部家族史,患儿为足月产、无围产期病史,无全身 系统疾病 .屈光检 查结果 为:OD +2. 00DS/-1.50DC ×20→0.7;OS +1.50DS/-3.25DC ×170→0.6.眼部一般检查:双眼外眼(-)、眼前节(-).眼底检查:双眼底视盘无异常,黄斑中心凹反射正常,双眼中心注视.Hirschberg test:外斜位(角膜映光点位于瞳孔中心鼻侧,偏离量约为+2-3mm)(图1).单眼运动正常;双眼运动:右眼上斜肌肌力+4,左眼上斜肌肌力+2, Bielschowsky(-).交替遮盖试验:双眼运动内至正.三棱镜遮盖法:视近+5Δ,LHT15Δ(REF、LEF,CC);+40ΔLHT 15Δ(REF、LEF,CC,向上注视);+6Δ、LHT 15Δ(REF、LEF,CC,向下注视).视远为+12Δ、LHT15Δ(REF、LEF,CC).同视机检测无同时视;客观斜视角为+15°,LHT15Δ;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横径右眼11.65mm,左眼11.01mm.眼底照相仪(Canon CR-2)检查双眼视盘- 黄斑水平间距为:OD 8.67mm,OS 8.77mm(图2),瞳距56mm.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内层色素堆积,周边未见无灌注区或渗漏等改变.本个案患儿双眼黄斑位移均>6.4mm,眼底检查显示周边视网膜隆起,颜色呈灰白色改变,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内层有色素堆积.考虑为黄斑异位并周边视网膜劈裂(图3A,B).

    关键词:
  • 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研究进展

    作者:王立华

    随着新生儿眼病筛查的开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新生儿视网膜出血得以诊断,新生儿期的视网膜出血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就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分级、检查方法、危险因素及发病机理、治疗和预后作一综述.

    关键词: 视网膜出血 新生儿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