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trabismus &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중국사시여소아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 影响因子: 0.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328X
  • 国内刊号: 11-3256/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82-5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巧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

    作者:诸力伟;郭新

    目的 垂直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垂直斜视病例43例,其中麻痹性斜视33例,垂直性分离性偏斜(DVD)8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2例.检查双眼和单眼运动、角膜映光法、三棱镜遮盖试验及同视机检查垂直和水平斜视角,垂直斜视角3Δ~60Δ,水平斜视角10Δ~70Δ,作牵拉试验和Bielschowsky头位倾斜试验.手术一期完成31例,二期手术12例.手术选择在高位眼,麻痹眼及非注视眼.上斜肌麻痹26例行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减弱术,5例行下斜肌和垂直直肌手术.1例上直肌麻痹行对侧眼下斜肌后退术,另1例行同侧眼下直肌后退术.8例DVD均采用一眼或双眼上直肌等量或不等量后退,后退量为6~9mm,合并下斜肌亢进的同时作下斜肌减弱术,其中1例行下斜肌转位术.2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行下直肌后退术.结果 40例病人第一眼位正位,复视消失.2例DVD患者术后明显改善,1例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术后垂直斜视8Δ. 结论 垂直斜视的手术起点是垂直斜度大于10Δ,在斜度大视野内起作用的肌肉上手术,垂直斜视矫正应保证正前方及前下方注视野,手术宜选择在高位眼,麻痹眼及非注视眼上进行.

    关键词: 垂直斜视 手术治疗
  • 硅胶管逆行置入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鼻泪管阻塞

    作者:朱建霞

    目的 观察内固定硅胶管置入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9例(52眼)鼻泪管阻塞患者实施类Y形硅胶管逆行置入术,并定期给予药物冲洗.结果 52眼中成功置入硅胶管51眼,手术成功率98.08%;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43例45眼,治愈率88.24%,好转3例4眼,好转率7.84%,总有效率96.08%,无效2例2眼.结论 硅胶管置入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鼻泪管阻塞简便快捷,疗效肯定,且对慢性化脓性泪囊炎有效,特别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儿童弱视综合疗法分析

    作者:周炼红;张云成;邢怡桥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特点及效果. 方法128例(172眼)患儿按照全国统一弱视诊断标准确诊后,进行戴镜、遮盖以及增视训练等方法治疗.并对弱视的类型、弱视的程度、患者的年龄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弱视治愈的时间进行分析. 结果弱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其中治愈率为73.26%,进步为20.35%,无效为6.4%;治愈疗程平均为6.5个月.屈光不正性弱视、~6岁组治愈率高.结论 弱视的疗效与弱视的类型、弱视的程度、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综合疗法可以提高弱视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

    关键词: 弱视 治疗
  • 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勇

    目的 探讨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采用减弱下斜肌、上或下直肌的减弱和加强手术,矫正斜视手术.结果 经过斜视手术后,垂直眼位、水平眼位、代偿头位多数获得满意矫正.结论 减弱上斜肌的直接对抗肌下斜肌手术是治疗上斜肌麻痹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 上斜肌麻痹 手术
  • 固定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作者:高淑琴;兰志辉;吴倩;董光美;张历浊;孙长峰

    固定性内斜视是指单眼或双眼固定在内斜位上,不能向其它方向转动的一种特殊类型斜视[1],临床上较为少见,患者多因眼球极度内转而不能视物就诊.

  • Suresight筛选仪在儿童屈光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曹宜;赵涛;代娅

    目的 为了快速、初步了解学龄前儿童群体中的屈光状态及变化.及时发现超出生理范围可能影响视力的屈光异常,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弱视.方法 用Suresight筛选仪自然状态下筛查15933人(31866眼).对屈光异常者中313人(626眼)做散瞳验光明确诊断.结果 6月~5岁儿童群体屈光筛查,屈光异常率为18.89%.超过仪器测量范围及仪器测量不出者占2.31%.各年龄段中,6个月屈光异常率高,1岁以后下降,4~5岁又有上升趋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x2=431.05,P<0.01).复查屈光异常者313人(626眼),自然状态下Suresight筛查仪筛查的屈光异常结果与散瞳检影比较,球镜度数相关系数r=0.536(P<0.01).柱镜度数相关系数r=0.754(P<0.01).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自然状态下Suresight筛选仪在仪器测量范围内的屈光筛查异常者中,24.45%确诊为弱视.超过仪器测量范围及仪器检测不出者,均为弱视.结论 Suresight筛选仪适用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屈光筛查,对屈光筛查异常者应尽早行静态屈光检查,明确诊断.

  • 先天性眼球震颤伴垂直代偿头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马惠芝;岳以英;李宁东;崔丽红

    目的 探讨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伴垂直代偿头位的手术矫正方法.方法 1998~2006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眼球震颤伴有垂直代偿头位患者12例,根据下颌内收或上抬的垂直头位测定中间带位置和头位扭转角度,采用双眼垂直肌后退和缩短术进行中间带移位.结果 12例患者中(下颌上抬7例,下颌内收5例)有9例术后代偿头位完全改善,3例术后仍残留10°以上的垂直头位.结论 通过双眼垂直肌等量后退和缩短进行中间带移位可以明显改善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垂直代偿头位,并能提高正前方双眼视力.

  • 远视引起弱视的临界值测定

    作者:孙强;曹东;李珊

    目的 探察我国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病因中远视因素的筛查临界值和诊断临界值.方法 诊断性试验,5~7岁单纯远视6331眼(附带散光<0.50DC);远视伴轻度散光312眼(0.50DC≤散光<1.00DC),用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找出临界值.结果 单纯远视的筛查临界值是2.00DS,诊断临界值是2.75DS:远视带轻度散光的结果中大径线值同单纯远视的结果.结论 5-7岁儿童中,远视引起弱视的佳筛查I临界值是球镜或大径线≥2.00DS:远视引起弱视的诊断临界值是远视或大径线≥2.75DS.

  • 综合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甸萍;傅东红;陆融;浦丽娟;徐丽芳;包欣;林菁;臧涵怡

    目的 探讨综合法治疗伴有远视眼弱视儿童的疗效及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伴有远视的弱视儿童265例(503眼),经戴镜、遮盖治疗、弱视训练及精细目力训练等弱视综合治疗1~3年,观察治疗效果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在265例伴有远视的弱视儿童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好,有效率为77.0%,明显高于斜视性弱视(61.3%)和屈光参差性弱视(48.7%),3组问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弱视的治愈率为96.5%,与中度弱视(67.5%)和重度弱视(23.6%)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伴有轻度远视的弱视治愈率为96.6%,中度远视治愈率为85.7%,高度远视治愈率为39.3%,3组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弱视儿童的治疗年龄和注视性质对弱视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 伴有远视的弱视儿童综合法治疗的疗效与弱视的类型、弱视的程度、远视屈光度及注视性质和年龄有密切的关系,弱视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 远视眼 弱视 疗效
  • 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

    作者:王素萍

    目的 探索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有效手术方式.方法 对54例95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应用下斜肌后徒转位法.依据上斜程度确定下斜肌新附着点的位置.上斜小于6Δ16眼转位到下直肌止端水平后1mm;上斜7~11Δ45眼,转位到下直肌止端水平;上斜大于11Δ34眼,前移到下直肌止端前1mm或2mm(1mm25眼,2mm9眼)其中1例单眼上斜50~80Δ者联合同侧上直肌后徙6咖,对合并水平斜视者,则采用水平直肌后徙和缩短术同时矫正水平斜视.结果 术后满意者93眼((17.89%),好转者2眼(2.11%),无1例无效者.95眼术后下斜肌亢进均消失.无1例上转受限者.结论 下斜肌后徒转位术是治疗伴有下斜肌亢进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

    关键词: 斜视 斜肌 手术
  • 94例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临床观察

    作者:张朋利;陈俊娥;孙则红;梁勇

    间歇性外斜视由于其自身特点,近年来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特点,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其中集合不足型是公认的手术效果不容易满意的一类斜视.

  • 压贴镜在婴幼儿无晶体眼的应用

    作者:龚淑贤;陈丹;欧阳芳;黄华林

    目的 评价压贴镜联合弱视训练在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的疗效.方法 连续收集44例(87眼),年龄为4~30个月婴幼儿分为2组.治疗组23例(45眼)为先天性白内障,均在全麻下行白内障注吸及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术,术毕在全麻状态下,由视光师检影验光,术后一周配压贴球镜,联合红光闪烁弱视治疗,随访6~18月.对照组为正常婴幼儿21例(42眼),视觉发育正常.2组治疗或观察前后均采用优先注视法检查视力. 结果1.术后随访时视力明显高于出院时视力(P<0.05),但低于正常对照组视力(P<0.05).2.术中检影屈光度为+14DS~+20DS,其中+16DS~+17DS者26眼占57.718%.3.连续性后囊膜环形撕囊,可以保持视轴区透明,观察期内未见明显后发障. 结论婴幼儿先天性白内障术中全麻状态下检影验光,用压贴球镜矫正屈光不正,验光准确,镜片轻便,婴幼儿易接受,值得推广.术后及时弱视训练,可促进视觉发育.

  • 间歇性外斜视手术量与术前立体视状况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芹;许乐文;刘晓红

    目的 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术前立体视状况与手术量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47例常规手术量矫正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术前远近立体视觉及术后眼位,与16例术前有远立体视并采用调整手术量患者手术后眼位对比研究.结果 回顾性资料中,术前无立体视觉和只有近立体视觉的患者,其术后正位率,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有远立体视者,其术后正位率与术前无立体视及只有近立体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资料中,术前有远立体视觉的26例患者均在常规手术量的基础上适当减少手术量,术后眼正位率,与术前无立体视及仅有近立体视而采用常规手术量的患者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术前有远立体视的间歇性外斜视,适当减小手术量,不影响手术成功率.

  • 弱视眼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研究

    作者:沈苓;孙志河;张丰菊

    目的 通过对正常儿童与弱视儿童的颜色视觉诱发电位的对比分析,探讨颜色视觉诱发电位对弱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弱视儿童35名,正常儿童40名,分别进行左右眼的等亮度的黑-白、红-白、绿-白、蓝-白色棋盘格的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并使用俞自萍设计的5色盲检查图分别检查受检者的色觉,记录结果并分析.结果 (1)正常眼的颜色VEP的P1波的振幅以红-白刺激的振幅为高,其次为蓝-白,再次为黑-白,绿-白刺激的振幅低;P1波的潜伏期以红-白刺激的潜伏期为短,其次为蓝-白,再次为黑-白,绿-白的潜伏期长.(2)弱视组的VEP四种刺激的P1波的振幅均值均较正常组为低,P1波的潜伏期均值均较正常组延长.(3)弱视组的P1波的振幅降低:黑-白刺激与蓝-白刺激有显著性差异,红-白刺激与绿-白刺激无显著性差异;弱视组P1波的潜伏期延长:黑-白刺激无显著性差异,红-白、绿-白、蓝-白刺激均有显著性差异.(4)弱视组无色觉异常病例.结论 (1)颜色VEP检查可作为弱视诊断的客观检查.(2)用蓝-白刺激的颜色VEP检查比常用的黑-白刺激的VEP检查更具合理性.(3)中心注视的弱视眼无色觉异常.

  • Duane眼球后退综合征合并鳄鱼泪一例

    作者:许江涛

    患儿,男,2岁2月.因进食时流泪1年零10个月伴视物时低头、收下颌1年零7个月而就诊.患儿出生后4个月时出现进食双眼流泪,出生后7个月时出现视物时低头、收下颌,专注视物时尤为明显.

  • 单卵双生女同因肌止点异常在不同年龄发生内斜视

    作者:于宁;陈宁

    病例1 肖研,女6岁,双胞胎之妹,出生后发现内斜视.未治疗,6月前来我院就诊,角膜映光OD+45°,双眼内直肌亢进.

  • 梅毒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一例

    作者:杨少远;党光福;马宝峰;边广庆

    患者男,65岁,因右眼视力逐渐下降3个月于2005年10月11日入院.左眼自幼弱视,否认其他病史.入院检查: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前手动(矫正不提高).

  • 周期性内斜视

    作者:邵毅;裴重刚

    周期性内斜视(Cyclic Esotropia)又称隔日性内斜视、时钟机制性内斜视、生理节奏性内斜视[1],是指眼位呈现时间周期规律变化且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的一种罕见特殊类型斜视.

  • 关于弱视患者视知觉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孟;刘陇黔

    近年来,随着心理物理学方法的发展,人们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视觉刺激模式(visual stimuli).

  • 眼脉动振幅研究进展

    作者:岳红云;贺翔鸽

    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 IOP)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由随着心动周期的过程由不断变化的成份构成,眼脉动振幅(ocular pulse amplitude OPA),是指一个心动周期过程中,大IOP与小值之间的差值.

  • 宁波市盲校学生视残情况调查

    作者:王育文;袁建树;杨梁燕;龚雁;张大矛;王鹏赟

    目的 通过调查宁波盲校在校学生视力情况并分析其原因,说明早期预防和康复对儿童视残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41名盲校学生进行眼科检查,并对致病原因、残存视力以及儿童视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先天性和遗传性眼病是致盲的主要因素,其中第一位为先天性眼球震颤、小眼球小角膜等,占总例数的34.15%,第二位为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占总例数的26.83%.有视力残存者即低视力及以上者(视力>0.02)28人占62.29%,视力为光感至指数之间者9人占21.95%,无光感者4人占9.75%,盲目者共计31.7%.结论 宁波市盲校学生眼病致盲原因中,主要是先天性遗传性眼病,提示儿童眼病及早发现并治疗的迫切性.

  • 间歇性外斜视病人与正常人眼外肌肌酶组织化学染色的比较

    作者:孙恒;李宪武;杜红;郭立云;孙卫锋

    目的 研究间歇性外斜视病人与正常人眼外肌的肌酶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探讨间歇性外斜视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取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和正常人近附着点处的内直肌进行HE染色和mATPase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定量比较慢肌和快肌纤维的比例和分布.结果 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和正常人的慢肌纤维和快肌纤维的比例无差异.结论 1.间歇性外斜视病人内直肌的慢肌和快肌纤维比例的改变不是间歇性外斜视的可能病因.2.人眼外肌肌球蛋白ATP酶染色酸性前孵育液的适pH值是4.3~4.4,碱性前孵育似乎无法区分两型肌纤维.3.人眼外肌内直肌慢肌纤维所占的比例是随位置而变化(从肌附着点向后其比例增加).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3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6 01 02 04
1995 01 02 03 04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