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국혈관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7429
  • 国内刊号: 11-930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100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深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中期效果比较:单中心经验

    作者:杨林;刘建林;祁光裕;周红艳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支架成型术(CA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近中期效果及围术期并发症.方法 根据入组标准将颈动脉重度狭窄病例随机入组(CEA组71例,CAS组108例),比较两组围术期卒中、死亡、心梗及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记录卒中、死亡、心梗及再狭窄率,比较两组临床结局.结果 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100%,CEA组30天总卒中发生率显著低于CAS组(2.82% vs 12.04%,P=0.029),两组大卒中、小卒中各自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0天死亡、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仅出现在CAS组.CEA和CAS组高灌注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7% vs 13.89%,P=0.61);CEA组术后高血压发生率高(8.45% vs 2.78%,P=0.04),CAS组低血压发生率高(1.41% vs 10.19%,P=0.046).两组切口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3% vs 9.26%,P=0.38).平均随访24.7月,两组总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同侧卒中、死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AS组总卒中/死亡率高于CEA组(13.55% vs4.22%,P=0.045).CAS组再狭窄(>50%)发生率明显高于CEA组(13.46% vs 4.22%,P=0.043),再狭窄多引起非致残性卒中复发.结论 CEA和CAS均可有效预防卒中,CAS有更高的围术期卒中/死亡发生率,CEA具有更低的再狭窄率,术后再狭窄往往导致术后非致残性卒中复发.

  • 下肢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分型与治疗

    作者:王华;陈千益;郑恩栋;林振亮;赵章程

    目的 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予以分型,探讨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选取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和浙江省苍南县人民医院等三家医院286例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50条患肢),行Trendelenburg试验、Perthes试验、Pratt试验和彩色超声检查,分析下肢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予以分型.根据血流动力学分型予每个患者行个体化的血流动力学纠正术,随访2年观察术后的并发症和疗效.结果 根据下肢浅静脉的反流和回流情况,将下肢静脉曲张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分为6个类型.患者均根据血流动力学分型予以行血流动力学紊乱的纠正术.在2年随访中,8例(2.8%)患者术后出现隐神经损伤,26例(9%)患者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复发9例(4%).结论 我们提出了更合理、科学的下肢静脉曲张血流动力学分型,在此分型基础上施行的血流动力学纠正术,是安全有效的,有更少的并发症和更低的复发率.

  • 腔内激光消融联合泡沫硬化剂同期治疗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吉昌;李伟明;李光月;李延;从龙龙;刘超;韩阳;禄韶英

    目的 观察激光腔内消融(EVLA)同期联合属支曲张静脉泡沫硬化剂(FS)治疗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289例(452条患肢)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经知情同意采用两种治疗方式:同期EVLA(主干)联合FS(属支)治疗组(203条患肢);单纯EVLA组(249条患肢).比较两组患者主干闭合情况、术后并发症、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曲张静脉残留等指标.结果 联合组的术后曲张静脉残留率及残留数量显著低于EVLA组(P<0.05).术后6个月联合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显著优于EVLA组(P<0.05),而技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1个月联合组局部硬结、皮下淤血及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EVLA组(P<0.05),但在6个月时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EVLA联合同期属支FS治疗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一种安全、可行、能极大减少曲张静脉残留且带来早期预后改善的治疗方式.

  • 改良大隐静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骧;赵志青;田文;梅志军;景在平;周建

    目的 对比改良大隐静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与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本院行改良大隐静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患者568例(676条患肢)和接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硬化剂注射术的患者487例(585条患肢),两组随访比较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曲张均得到治愈.对照组出现皮下硬结57例,皮下瘀斑70例,血管血栓性浅静脉炎75例;改良组出现皮下硬结40例,皮下瘀斑55例,血管血栓性浅静脉炎60例.总体复发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改良组大隐静脉主干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大隐静脉腔内闭合联合点状剥脱术对大隐静脉主干和大的分支行彻底剥脱临床效果佳,手术相对微创,大隐静脉主干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 3D打印辅助覆膜支架修复术在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晗;胡明;黄群;覃忠;郭思恩;覃晓

    目的 探讨3D打印辅助技术对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方案制定和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例复杂主动脉疾病患者.术前行CT血管造影(CTA)后进行主动脉三维重建,在3D打印机进行3D打印成形主动脉形态.结合CTA结果和3D打印模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结果 患者包括胸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主动脉夹层3例,腹主动脉瘤1例,均在术前完成主动脉病变段3D模型打印,根据结果辅助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全部取得技术成功.结论 3D打印辅助覆膜支架修复术能使复杂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直观化、简单化、精准化,具有广阔的前景.

  • 滤器相关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腔内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崔超毅;殷敏毅;黄新天;李维敏;陆民;杨广林;黄晟;蒋米尔;陆信武;刘晓兵

    目的 探讨滤器相关下腔静脉血栓形成(IVCT)血管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本中心行腔内治疗的46例滤器相关IVC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者的总体靶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为86.9%.40例患者成功开通下腔静脉滤器闭塞段到单侧/双侧髂股静脉闭塞段,手术操作的平均时间为(2.0±0.3)h.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置入新的下腔静脉滤器,围术期死亡率为0,没有出现严重的出血及肺动脉栓塞情况,无腔内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6±2)d,腔内治疗的总体临床症状缓解率为92.5%.39例(84.8%)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个月.随访显示下腔静脉滤器以及植入的支架形态学良好,未出现支架或滤器断裂,血管壁刺破等情况.术后12个月下腔静脉及髂股静脉内支架内再狭窄率为7.7%.结论 结合抗凝治疗的腔内治疗对于滤器相关IVCT具有满意的疗效,但是在血管开通的技术成功率和远期通畅率等方面,仍有进一步的提高.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月琳;于同;刘昭;周敏;刘晨;乔彤;黄佃;张明;冉峰;王炜;刘长建

    目的 观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讨论支架后再狭窄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纳入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治疗ASO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闭塞的患者77例(107条肢体),分为开放手术20条,复合手术12条,血管腔内成形术56条,基因药物治疗3条,截肢16条.术后再狭窄闭塞发生的时间为术后0.5 ~48个月,平均12.27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69例,随访率88.23%.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2个月.随访期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39例,发生率为56.52%,术后3、6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有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术后24个月,各组治疗效果有显著区别,其中外科手术旁路术组的再狭窄率低(15.00%),单纯球囊扩张组的再狭窄率高(78.57%).结论 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每个再狭窄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体化治疗方案.尽量避免过多支架植入.必要时应配合开放手术,术后予以正规药物治疗.

  • 改良法超声引导下分次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作者:钟锐;刘晓琳;林勇;胡赟;李伟佐;杨乐平

    目的 探讨改良法超声引导下分次注入小剂量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超声引导下注入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58例,其中33例用改良法为研究组,25例用常规法为对照组,分别测量瘤腔较大径线、瘤颈内径.观测改良法凝血酶用量、疗效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与常规法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瘤腔较大径线、瘤颈长度及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凝血酶用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一次治疗成功率为100%,均未产生不良事件.结论 改良法超声引导下分次注射小剂量凝血酶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可以用较少的凝血酶用量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预防性抗凝对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研究

    作者:高芳宁;郭松林;商芳;杨媛;阴继凯;王磊;张章

    目的 对照那屈肝素评估利伐沙班对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置管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接受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78例,化疗期间未使用任何抗凝药物的作为对照组(n=21),PICC置管后使用抗凝药物者分为利伐沙班组(n=32)和那屈肝素组(n=25).利伐沙班组和那屈肝素组根据D-二聚体是否大于1μg,/ml,分别分为D-二聚体>1μg/ml组和D-二聚体<1 μg/ml组.抗凝预防治疗疗程均为15 d.结果 对照组有2例发生DVT,发生率为9.5%,而PICC置管后使用抗凝药物的两组,D-二聚体>1 μg/ml组和D-二聚体<1 μg/ml组均未发生DVT.使用抗凝药组与对照组相比,DVT发生率显著降低(x2=5.83,P<0.05).那屈肝素组发生1例皮下出血,利伐沙班组无出血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和那屈肝素均可以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DVT的发生率,利伐沙班相对更加方便、安全.

  • 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的近期效果观察

    作者:张宏光;韩冰;周辰光;吉国辉;杨铮;张亮;赵磊;范忠臣

    目的 观察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腔内治疗的36例(46条患肢)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观察腔内治疗成功率、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变化、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统计通畅率变化.结果 43条患肢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3.48%(43/46);腔内治疗成功患者ABI从术前的0.42±0.16提高到术后的0.83±0.21 (P<0.01);术后随访6、12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7.67%、90.70%.术中髂动脉破裂1例(3.03%),术后血肿形成1例(3.03%),未出现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 腔内治疗TASC 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创伤小,通畅率高且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精准溶栓及机械性血栓清除术在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蒋鹏;李金勇;程志远;张蕴鑫;贾伟;田轩;刘建龙

    目的 探讨目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溶栓及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不同方法选择,对比精准溶栓(血管内封闭导管)与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急性DV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10月收治的24例下肢骨折合并急性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其中A组12例给予精准导管溶栓(血管内封闭导管,TAPAS导管),B组12例给予机械性血栓清除(Aspirex旋吸导管),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静脉通畅率及肢体消肿率情况.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两组患者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4.33 ±4.74)%、(86.0±2.89)%,肢体消肿率分别为(73.83±15.49)%、(76.50±1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血管内封闭导管精准溶栓以及使用机械性血栓清除治疗急性DVT效果明显,安全可靠,两者在静脉通畅率及肢体消肿率方面疗效相当.

  • 药物涂层球囊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深明;姚陈;何榕洲

    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现状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我国常见的血管疾病.由于动脉硬化闭塞,肢体长期血供不足,患者常出现跛行症状,一些患者甚至进展为严重的慢性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据报道约有3%~ 10%的人受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相关症状的影响,年龄大于70岁者更是上升到15%~20%[1,2].40%~50%的CLI患者因治疗无效而不得不截肢,其中大约20%的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3].目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改善、药物治疗、指导下运动、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等.

    关键词:
  •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及诊疗现状

    作者:张杨;蔡念;李辉;梁刚柱;张望德

    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并且增加了卫生保健资源消耗.其主要的相关致死原因就是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是导致DF并发症的3个病理原因,往往同时发生.周围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在DF发病中的作用一直被低估了.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ation,DFU)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DM患者住院治疗的首要原因.半数DFU患者存在PAD,是导致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很难被发现.对合并PAD的DFU患者作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促进DFU伤口愈合、降低截肢率的关键,本文将对此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 肥大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作者:高斌;孙羽东;朱江;赵宣凯;谢永富;赵志青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累及大中血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引起心脏疾病及脑卒中的主要的原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脂质堆积、炎症细胞浸润、基质降解等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破裂的重要机制[1,2].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展及斑块稳定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通过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促进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聚集;通过增加胆固醇积聚而促进泡沫细胞形成;通过分泌的中性蛋白酶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影响斑块稳定性等[3].本文就MCs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 慢性下肢静脉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作者:何静;王军;杨涛

    慢性静脉疾病(chronic venous diseases,CVD)是因静脉的结构或功能异常而使静脉血回流不畅、静脉压力过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CVD以下肢病变为主,症状主要包括下肢的疼痛、肿胀、沉重感,皮肤发痒、灼热感、水肿,不安定腿等,体征主要包括毛细血管扩张、静脉曲张,皮肤营养改变(如色素沉着、脂性硬皮病、湿疹、溃疡)等[1-9].CVD包括的病变广泛,从无任何症状的微小毛细血管扩张到严重的经久不愈的溃疡,在人群中发生普遍,轻微病变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发展到重度病变时可造成大量劳动力的损失和社会卫生经济资源的消耗.

    关键词:
  • 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方法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作者:谢永富;陶振荣;孙羽东;赵志青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原因.目前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的临床指南中,颈动脉狭窄的管理策略仍然是基于管腔狭窄的程度.这些指南大部分的依据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3个大型临床随机试验[NASCET (North American Symptomatic Carotid Endarterectomy Trial),ECST(European Carotid Surgery Trial),和VACS (Veterans Affairs Cooperative Study program)].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基于狭窄程度的病情管理在评估脑卒中风险上受到挑战,并引发热烈讨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在脑卒中风险评估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梳理当前研究进展,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单纯腘静脉陷迫治疗1例:手术是必须的吗?

    作者:马骎;傅麒宁;赵渝

    患者,男性,63岁.因“双下肢静脉蚓曲样改变20余年,加重伴左下肢肿胀2个月”于2016年9月8日入院.患者20余年前出现双下肢静脉迂曲凸起,不伴有双下肢乏力,无酸胀、疼痛、麻木、瘙痒,无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病程中患者双下肢静脉扩张进行性加重,出现双下肢静脉隆起、扭曲,以左小腿下段明显,2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伴左下肢肿胀.入院查体见左下肢较对侧明显增粗,双下肢可见浅静脉隆起及扭曲,以左足及左小腿为主,无溃疡,浅静脉扭曲成团处可触及结节,有按压痛(图1).

    关键词:
  • 准分子激光消蚀术联合药物洗脱球囊治疗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闭塞1例

    作者:武雪亮;李杨;王钊;高喜翔;佟铸;郭建明;郭连瑞;谷涌泉

    患者,男性,76岁,因“右下肢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年,间歇性跛行3个月伴静息痛2周”于2017年9月9日入院.患者1年前出现下肢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约100 m,行下肢血管造影示右侧股浅动脉近中段重度狭窄,左侧股浅动脉近段轻度狭窄,并行右侧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患者3个月前症状复发,跛行距离约50 m,复查下肢血管造影示右侧股浅动脉支架术后重度狭窄、闭塞.患者存在吸烟史50年,高血压25年、高血脂10年等高危因素.入院体格检查示双侧股、腘动脉可触及,左侧足背、胫后动脉可触及,右侧足背、胫后动脉未触及.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测量左测0.92,右侧0.58.

    关键词:
  • 主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后肝素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症1例

    作者:王吉阳;陈作观;刁永鹏;吴志远;李鹏;谭树平;兰勇;李大军;李拥军

    患者,男性,66岁.因“间歇性跛行2年,加重1个月余”于2017年4月11日入院.查体:右下肢小腿内侧皮肤颜色淡红,右侧小腿触痛,右足背及膝下1/3感觉减弱,双下肢皮温发凉,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和胫后动脉未及搏动.下肢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 示:双肾开口分叉以远的腹主动脉至双髂总动脉闭塞;肠系膜下动脉起始部节段性管腔狭窄,右肾动脉开口中度狭窄,双侧髂内、髂外动脉大部分闭塞(图1).实验室检查:血小板125×109/L、D-二聚体158 ng/ml(上限255 ng/ml).既往高血压30年,心包积液2年(约20 ml).患者入院前曾于当地医院行低分子肝素治疗近3周,效果欠佳.

    关键词: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200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