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Electronic Version) 중국혈관외과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 影响因子: 0.81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7429
  • 国内刊号: 11-930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1008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委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深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血管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莹

    目的 探讨血管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住院部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介入栓塞术不同时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早期介入组(n=67)治疗时间距发病时间≤72小时,延期介入组(n=67)治疗时间距发病时间>72 h.参照神经功能缺损(NFI)量表、改良Rankin量表与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标准分别评定神经功能、预后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早期介入组完全栓塞率与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延期介入组,部分栓塞率与预后不良率明显低于延期介入组(P<0.05).术前两组NFI评分与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全部患者NFI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前, SF-36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早期介入组NFI 评分明显低于延期介入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延期介入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满意,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和预后状况,从而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Angiojet清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艾文佳;林少芒;张智辉;李强;李阳勇;刘金玲;王俊伟;萧剑彬

    目的 探讨Angiojet 机械清栓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一期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我科采用Angiojet 机械吸栓,辅助尿激酶溶栓(PCDT)及选择性导管吸栓,并一期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 DVT伴IVCS 18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植入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术后取出.术后1、3、6、12个月门诊随访,彩超或下肢静脉CT复查深静脉及支架血流通畅情况.结果 深静脉血栓中央型7例,混合型11例;技术成功率100%,手术时间平均(105.32±25.46)分钟;血栓抽吸时间108~480秒,平均(301.24±56.52)秒.血栓清除率Ⅲ级14例,Ⅱ级4例.1例滤器捕获血栓,无症状性肺栓塞、严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平均随访(5.56±2.78)个月,2例Ⅱ级清栓患者术后1个月内股静脉不完全栓塞(1例抗凝好转,另1例复发血栓再次手术),1例肿瘤患者半年后髂静脉支架闭塞,余15例下肢深静脉及髂静脉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急性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Angiojet清栓同期联合髂静脉腔内成形治疗方法高效、安全,对于血栓负荷大、管壁残留血栓明显的患者建议辅助导管溶栓治疗.

  • Rotarex治疗急性/亚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彬;陈学明;李晨宇;冯海;于宏志;朱仁明;房杰

    目的 探讨Rotarex 机械血栓切除系统在治疗急性/亚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6年5月经Rotarex 机械血栓切除系统治疗的17例急性/亚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患者资料.患者入院后经下肢动脉彩超或下肢动脉CTA诊断明确,行介入手术治疗,行股动脉顺行或逆行穿刺置管,对下肢动脉病变行经皮血栓切除减容治疗,术中造影评估血运改善情况,术后评估患肢缺血情况,出院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于术后半年进行门诊及彩超复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全部手术患者缺血症状均得到缓解,顺利出院,手术技术成功率94.1%,围术期并发症1例,为血管破裂出血,术中经球囊扩张及外部压迫后止血,支架植入率29.4%,合并置管溶栓治疗23.5%.所有患者获得随访,6个月通畅率100%.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急性/亚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经皮血栓切除可取得良好效果,是除传统的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外的一种微创新选择.

  • 经胫后静脉入路置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作者:党永康;杨柳;姜学超;赵海涛;郭建全;鲍永涛

    目的 探讨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就诊于赤峰市医院的急性单腿混合型下肢DVT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均给予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统计复发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患、健侧的大、小腿周径差为(1.5± 1.3)cm、(1.6±0.7)cm,优于治疗前的(6.2±1.4)cm、(4.7±1.2)cm(P<0.01).治疗后静脉通畅评分为(4±2)分,优于治疗前的(15±4)分(P<0.01).治疗后大腿消肿率为(90.13±5.98)%,小腿消肿率为(85.21±6.83)%.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3±1.3)个月,随访期内复发1例,复发率2.4%,无重要脏器出血、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经胫后静脉入路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器械简单、操作难度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护理方便、易于推广等优点.

  • 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临床研究:单中心21年回顾性分析

    作者:雍熙;杨勤;王贤芝;宁俊洁;陈钰玲;尹洪顺;汪海飞;陈镜全;郑江华;陈开

    目的 评估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的6029例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5235例(86.83%)治愈、显效506例(8.39%)、有效213例(3.53%);总有效患者5954例,总有效率为98.76%.治疗效果评分平均2.81分(治愈为3分).发生不良反应患者502例(8.33%),其中发热302例(5.01%),此外还有破溃感染68例(1.13%)、纳差28例(0.46%),过敏反应5例(0.083%)等.结论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可控.

    关键词: 平阳霉素 血管瘤
  • 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应用于动静脉瘘封堵材料的动物研究

    作者:杨文超;赵珺;梅家才;邵明哲;潘烨;张健;吴海生;汪涛;于敏;蒋玉洁;黄月亭;赵常利;张小农

    目的 构建犬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对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后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 实验用比格犬10只,构建犬髂内动静脉瘘动物模型,分为实验组(镁锌合金材料植入动静脉瘘)5只和对照组(仅动静脉瘘造模)5只,比较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及切口反应情况,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4、8及12周检测血清肝肾功电解质(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氮及血镁锌浓度)生化指标,按照计划在术后12周处死实验犬,取出动静脉瘘标本及肺肝肾心等重要脏器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结果 两组实验动物饮食、活动正常、切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术前及术后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及尿素氮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镁浓度在术后1周、血锌及肌酐浓度在术后1、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时间点血镁锌及肌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 HE 染色示实验组动静脉瘘处动脉内膜较对照组稍增生,未发现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和间质未出现异常形态、肿胀及明显炎症反应;肺泡结构和功能完整,未发现明显血栓形成;肝、心细胞未出现水肿及坏死.结论 新型可降解镁锌合金材料植入犬动静脉模型后,对血液生化指标及重要脏器结构功能无明显影响,可作为动静脉瘘的理想封堵材料,具有良好的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 硫酸乙酰肝素疗法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文超;赵珺;梅家才;邵明哲;潘烨;张健;吴海生;汪涛;于敏;蒋玉洁;黄月亭

    目的 观察硫酸乙酯肝素疗法在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过程中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探讨硫酸乙酰肝素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背部皮肤创面模型,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将30只糖尿病大鼠分为两组:实验组(n=15)采用皮下注射0.5 ml 硫酸乙酰肝素(0.3 mg/L),对照组(n=15)则采取皮下注射0.5 ml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并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研究两组大鼠创面炎症反应和FGF、KGF、TGF-β和IL-6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后5天中性粒细胞相对于对照组较少,肉芽组织无明显水肿;术后10天中性粒细胞较前减少,伴有局部毛细血管增生;术后15天新生肉芽组织基本完成修复,而对照组创面仍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术后第10和15天,实验组FGF和TGF-β阳性表达含量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5天,实验组KGF 阳性表达含量水平较对照组高,而 IL-6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乙酰肝素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创面炎症反应,调节FGF、KGF、TGF-β和IL-6含量水平,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的生长,从而达到创面愈合.

  • 下肢静脉曲张各种微创手术方式的评价及展望

    作者:蒋劲松;陈磊

    下肢静脉曲张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我国成年男女的患病率分别高达10%~15%与20%~25%[1],已成为国内各大基层医院的主要病种之一.该疾病好发于久站及其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在我国,早期的静脉曲张往往不受重视,就诊时大都已有下肢皮肤瘙痒、色素沉着,甚至慢性溃疡,故手术治疗自然成为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首选[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针对下肢静脉曲张手术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泡沫硬化疗法、静脉腔内激光闭合以及射频闭合等微创手术方法正逐步取代传统手术[3].联合应用各类技术实行个体化治疗,对于血管外科医生而言已不再陌生,但是临床医生对以上各种技术手段的实际掌握及应用却存在盲目和随意.所以,我们对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常用微创新技术进行了回顾,进一步了解各种微创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畴,为静脉曲张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理清思路.

    关键词:
  • 髂静脉支架进入下腔静脉长度的探讨

    作者:李文东;李晓强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liac vein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又称为May—Thurner 综合征、Cockett综合征,是指髂静脉被从其前面跨过的右髂动脉压迫,导致静脉管腔内粘连、管腔狭窄或闭塞等改变,引起髂静脉血流受阻、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IVCS 是产生下肢静脉高压的1个常见病因[2],持续性下肢静脉高压可引起组织血液循环障碍、下肢水肿和皮肤营养改变,这些是引起反复性静脉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同时IVCS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1个重要危险因素[2-4].

    关键词: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诊治进展

    作者:韩道正;孙蓬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是指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MA)腔内的血液从SMA内膜撕裂口进入中膜,或由于SMA中膜滋养动脉破裂出血,使中膜分离,并沿SMA长轴方向扩展,造成SMA真假腔分离的一种病理改变.SMA是腹主动脉三大主要分支中的第二支,起源于腹主动脉前表面稍低于第一腰椎水平,起始部有胰腺颈部和脾动脉横跨,其走行与主动脉的夹角比腹腔干与主动脉的夹角小[1].SISMAD在1947年由Bauersfeld[2]首次描述,尸检中报告的SISMAD 发生率为0.06%[3].该病早期常常是以病例报告的形式呈现,然而影像诊断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对急性腹痛患者进行检查,特别是CT 腹部检查大大增加SISMAD患者的诊断数量,因此SIS-MAD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
  • 3D打印技术在血管外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同磊;孙羽东;周建;赵志青;景在平

    3D 打印技术(three dimensional printing,3DP)起源于19世纪末,21世纪转向市场应用.因其造模耗时短、精密复制、一体化成型、可用于术前风险评估等优势,现已在骨科、颌面外科、口腔科、血管外科等多个临床医学领域广泛开展应用,其重要性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1].尤其在血管外科疾病领域,二维成像检查往往缺失了许多重要的空间信息[2],而3DP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3DP可以将细小、复杂的动静脉模型完美还原,使体外预实验、预操作成为现实,评估了手术风险[3],更加直观地同患者取得沟通和交流,极大地降低了术中意外、术后并发症以及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关键词:
  • 继发性淋巴水肿的诊治进展

    作者:靳松;孙自强;金星;李胜

    淋巴水肿是由于淋巴管阻塞后淋巴回流障碍,过多的富含蛋白质的液体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的水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淋巴水肿是指淋巴系统先天发育有缺陷,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淋巴水肿.继发性淋巴水肿是有明确发病原因的淋巴水肿,常见病因包括丝虫病、外科手术、放疗、创伤、反复感染和肿瘤浸润转移等[1].我国曾是丝虫性淋巴水肿严重的国家之一,但到21世纪初,我国已基本消灭了丝虫病,目前已较难见到丝虫性淋巴水肿.随着接受外科根治性手术和(或)放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断增多,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有报道称,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在6%~30%[2],盆腔恶性肿瘤术后的发生率在1%~47%[3],头颈部肿瘤术后的发生率在22%~56%[3].发生率的变化受到水肿的定义、随访时间的差异以及淋巴水肿危险因素(如高龄,感染和肥胖等)的影响[4].本文详细阐述了继发性淋巴水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关键词:
  • TurboHawk斑块旋切及Rotarex除栓导管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现状

    作者:师贞爱;刘育齐;何子聪;张艳

    目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PTS)已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重要治疗方法,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PTA或PTA联合PTS治疗在股腘动脉(femoro popliteal artery,FPA)疾病中的通畅率并不理想,如 PTA 的5年通畅率仅有30%[1],PTA+PTS治疗腘动脉疾病的2年一期通畅率为64.2%[2].随着腔内治疗技术、装置及理论的发展,各种减容治疗成为目前研究的热门.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斑块减容设备开始被应用于外周动脉病变的治疗,如Simpson 斑块切割导管、Trac-Wright导管及Auth Rotablator 导管,但由于疗效不理想,很快就被 SilverHawk/TurboHawk、Rotarex、Excimer Laser、Jetstream、Orbital atherectomy 等装置取代.斑块切除减容装置因不同的设计原理,如切除、刮取、旋磨、消融等而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及疗效特点,本文旨在对TurboHawk斑块旋切导管及Rotarex除栓导管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覆膜支架治疗白塞病合并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作者:蒋庆君;吴鉴今;邹思力;曲乐丰

    患者,男性,40岁.因"间歇性腹痛1年,加重3个月"于2017年11月3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发生中上腹部绞痛,期间多次行胃镜检查均提示浅表性胃炎或胃溃疡,予以对症治疗症状无好转.3个月前腹痛症状加重,并逐渐出现腰背部疼痛.1周前患者发现腹部搏动性肿块,遂在当地医院行腹部超声提示疑似腹主动脉瘤,进一步行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示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呈"囊袋样",约4 cm× 9 cm(图1).转至本院后追问病史,患者曾于4年前反复出现低烧、口腔溃疡、下肢游走性红斑,确诊为白塞病,后行口服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现口服沙利度胺(25 mg/d),目前症状控制良好.体格检查:血压120/70 mmHg(1 mmHg=0.133 kPa),舟状腹,脐周上可触及大小约为4 cm×4 cm的搏动性肿物,边界规则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34 mm/h,C反应蛋白13.06 mg/L.住院期间患者腹痛加重,血压升至160/100 mmHg,予以控制血压,镇静止痛稳定病情,口服沙利度胺控制白塞病病情.

    关键词:
  • 全身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王乾英;张玉明

    患儿,男性,14岁.因"反复皮下肿物14年余,发现贫血8年"于2014年4月14日入院.患儿出生后即发现全身有多发软性皮下肿物,部分表面呈暗蓝色瘀斑状,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并对患儿行背部、右腕部、左肩部及头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患儿其后仍反复出现新发血管瘤,多次予"平阳霉素"、"无水酒精"等瘤体内注射、"白凡士林"外敷、"射频消融"等保守治疗后未见明显效果.既往血常规、贫血五项、骨髓涂片提示缺铁性贫血,原因不详,予"速力菲、维生素C、叶酸"治疗后贫血症状明显改善.但患儿出现血管瘤处疼痛,家长自行停药.

    关键词:
  • 血管外膜囊肿2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作者:李延;李光华;王吉昌;禄韶英

    患者1,男性,51岁.以"左下肢肿胀2个月余"于2016年7月25日入院.该患者2个月前出现左下肢肿胀,活动后及长时间站立后加重,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可能",口服华法林,2.5 mg,1次/天,服用1个月,因皮肤紫癜和牙龈出血停药,下肢肿胀未见明显好转.有吸烟史30年,15支/日,无手术及外伤史.专科查体:左侧大腿中段较右侧粗8 cm,左小腿较对侧粗4 cm.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示左侧股静脉部有椭圆形软组织压迫,管腔狭窄(图1A、B).左下肢顺行血管造影示股静脉狭窄明显(图1C).明确检查后结合病史仔细分析排除 DVT 可能,诊断为股静脉外膜囊肿.于2016年7月27日行囊肿剥除术(图2),术后病理结果证实诊断(图3),于2016年7月29日出院.半年后行血管彩超复查,无复发.

    关键词:
  •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肾动脉分支动脉瘤2例

    作者:李志国;吴志远;陈跃鑫;刘昌伟;李拥军

    患者1,女性,28 岁.查体发现左侧肾动脉瘤2个月,于2015 年7 月9 日收入院.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三维重建提示:左肾动脉近肾门处一肾动脉分支动脉瘤,大小约2.5 cm×1.9 cm.出瘤动脉分为3 支,分别供应肾脏下极和部分中极(图1A).拟使用裸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肾动脉分支动脉瘤.遂于2015 年7 月17 日行大动脉造影、左肾动脉瘤栓塞、肾动脉分支重建术.

    关键词:
  • D-二聚体对下肢动脉血栓性闭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健;陆京伯;李强;刘正军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对下肢动脉闭塞缺血患者动脉闭塞性质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下肢动脉闭塞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测定.其中55例患者手术证实动脉闭塞段含有大量的血栓成分(血栓组),其余79例患者为非血栓性下肢动脉闭塞(非血栓组).通过Mann–Whitney U test对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血栓组 D-二聚体水平中位数(P25, P75)为2.45(1.14,3.47)mg/L FEU,非血栓组为0.64(0.43,0.98)mg/L FEU,血栓组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01).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动脉闭塞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 第八届中国静脉外科论坛在郑州召开

    作者:陈章颖;王丽萍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国际静脉学联盟中国静脉学分会、河南省医学会联合主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共同承办的第八届中国静脉外科论坛暨国际静脉学联盟中国静脉大会、第二次河南血管外科学年会于2017年12月8日~10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

    关键词: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 与 PE 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 和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关键词:
中国血管外科(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2008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