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중국현대신경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6731
  • 国内刊号: 12-13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182
  • 曾用名: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只达石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以双侧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作者:杨庆林;李众;王佳伟

    目的 总结以双侧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17年9月共7例以双侧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眼科检查、头部影像学检查、线粒体基因检测以及治疗与转归.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为(44.43±9.05)岁,高原居住时间为7(4,13)个月,病程为(28.43± 10.05)d,发病初期血红蛋白均>210 g/L;均伴不同程度双侧视乳头水肿,视力为1只眼眼前1 m指数、13只眼矫正视力>0.10,视野缺损类型为2只眼生理盲点扩大、4只眼水平下方视野缺损、2只眼中心暗点、6只眼弥漫性视野缺损;7例头部MRI可见额顶叶或侧脑室旁点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影;7只眼视神经MRI可见视神经信号增高,呈轻度强化;均予抗血小板和改善微循环治疗,随访6个月视力恢复良好.结论 以双侧视乳头水肿为主要表现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脱离高原环境、降低血红蛋白含量、辅以抗血小板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可以促进视力恢复.

  • 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六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平;李峰;李双英;张巧莲;张赛

    目的 总结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共6例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与体征、神经电生理学、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谱、脑脊液、临床诊断、治疗与转归.结果 本组6例患者发病前均有外伤或手术史,创伤至吉兰-巴雷综合征发病时间平均8d,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进行性对称性肌无力(6例)、呼吸肌麻痹(4例)和脑神经损害(4例);1例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GMI IgG阳性,1例GM1和GD1b IgG阳性;2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增加、6例蛋白定量升高、4例出现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神经电生理学以运动神经轴索损害为主.3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1例为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2例为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发病至呼吸肌麻痹时间平均3.25 d,1例呼吸机辅助通气27 d后放弃治疗,死亡;1例拒绝呼吸机辅助通气,死亡.5例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0.40 g/(kg·d),1例仅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500 mg/d.平均随访9.50个月,4例生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肌萎缩,3例肌力恢复良好,1例肌力3~4级.结论 创伤相关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可以发生于不同的创伤应激后,临床表现较严重,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及时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 天津市环湖医院2012-2017年神经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文玥

    目的 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环湖医院2012-2017年诊断与治疗的13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结果 将138例神经梅毒患者分为无症状性神经梅毒(无症状组,32例)、间质性神经梅毒(间质组,46例)和实质性神经梅毒(实质组,60例).实质组男性患者比例(x2=9.623,P=0.002;x2=7.953,P=0.005)和年龄(t=2.985,P=0.004;t=3.322,P=0.001)均高于无症状组和间质组;间质组(Z=2.394,P=0.024)和实质组(Z=2.937,P=0.004)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滴度高于无症状组;实质组蛋白定量高于无症状组(t=2.453,P=0.017).无症状组患者影像学无特异性表现;间质组有22例影像学异常,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实质组有28例影像学异常,主要表现为脑缺血、脑白质变性和脱髓鞘、脑积水.结论 神经梅毒好发于男性和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多样,应加强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以降低神经梅毒发生率.

  • 抗MuSK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合并Graves病一例

    作者:曹姗;郝洪军;刘永刚;任翠剑;许云鹤;赵小妹;赵静

    患者 男性,24岁,因视物成双伴双眼上睑下垂22个月、加重6周,于2017年7月7日至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诊.22个月前(2015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视物成双,自觉左眼不能外展,习惯性单眼视物,继而出现双眼上睑下垂,眼睑抬举费力,伴多汗、皮肤潮湿和手抖,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无头痛、言语不清、张口困难、颈肌无力、肢体无力、感觉异常、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肌肉疼痛和肌肉跳动,休息和睡眠后上睑下垂减轻,外院行头部CT检查未见异常,仅予维生素B1和B12(维生素B1 100 mg和维生素B12 500 μg肌肉注射1次后改为维生素B110 mg/次、3次/d和维生素B12 500 μg/次、3次/d口服)治疗1个月后无明显改善;16个月前(2016年3月)于外院行新斯的明试验呈阳性,甲状腺功能试验显示甲状腺功能亢进,临床疑诊“重症肌无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泼尼松(具体剂量不详)和甲巯咪唑20 mg/d口服,治疗3~4个月症状好转后自行停药;于6周前(2017年5月)双眼上睑下垂症状加重,伴视物成双,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构音障碍、肢体无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佳,自述平素饮食欠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 以吞咽困难和垂直上跳性眼震为首发症状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一例

    作者:吴菁;崔国红;陈伟;孙旭红;乔园

    患者女性,31岁,主因突发吞咽困难伴视物跳动感5d,于2016年12月5日人院.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吞咽困难、进食障碍,伴视物跳动感,同时出现反复呃逆、恶心、呕吐,伴头晕、饮水呛咳,无头痛、视物成双.当地医院行血常规、血液生化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拟诊为“急性胃炎”,予保护胃黏膜、止吐等对症支持治疗(具体方案不详),未见明显好转.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急诊至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饮食较差,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

  •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研究进展

    作者:詹飞霞;曹立

    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是临床罕见的、进展性中枢神经系统遗传性白质变性病,临床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和运动障碍等为主要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非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脑白质损害;特征性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伴显著轴索球样变性;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基因是目前确定的唯一致病基因.本文拟就遗传性弥漫性白质脑病合并轴索球样变的临床研究、分子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指导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庄建华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性疾病,本文旨在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其临床特点,首先介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相关前庭病理生理学,包括耳石和内淋巴比重及其与半规管空间位置关系、Flourens定律、Ewald第二定律、耳石移动致内淋巴动力学改变、半规管耦联作用、半规管与眼外肌的耦联关系和中枢速度储存机制;其次从前庭病理生理学角度剖析眩晕发作特征和眩晕眼震发作机制,水平半规管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差异,手法复位过程中眼震变化规律;后基于前庭病理生理学,对两种类型耳石的判断、手法复位和前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注意事项提出观点.

  • 梅尼埃病研究进展

    作者:肖本杰;庄建华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并以内淋巴积水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其发病原因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阐明,笔者对其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临床特征进行总结,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及深入研究.

  • 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

    作者:杨滢瑜;范宜娟;陈荣;汤芃芃

    目的 总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与结果男性患者,59岁,主诉双眼视物模糊1年余伴反应迟钝、易疲劳;头部MRI显示鞍区占位性病变.组织学形态,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或不规则排列,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样,胞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无明显核分裂象,间质内可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肿瘤细胞胞核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胞质抗线粒体抗体、S-100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和波形蛋白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3%.终病理诊断为(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复查MRI显示鞍上占位性病变,遂予放射治疗.随访10个月,视力无好转,肿瘤无明显改变.结论 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是临床罕见的发生于鞍区的肿瘤,属WHO Ⅰ级,应注意与发生于鞍区的其他肿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 阵发性腰痛2年 双下肢疼痛2个月

    作者:朱杰;蔡宾;袁晶;杨英麦;关鸿志;吴双;丁青云;彭斌;崔丽英

    患者 女性,44岁,公务员,因阵发性腰痛2年、双下肢疼痛2个月,于2018年6月25日人院.患者2年前(2016年9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腰痛,疼痛剧烈,均发生于夜间睡眠期,发作频率2~3次/晚,持续时间约30 min,起床活动后可改善,视觉模拟评分(VAS)10分,不伴头痛、恶心呕吐、心悸气短,无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当地医院诊断为“骶髂关节炎”,予针灸治疗1~2个月后症状好转.2月余前(2018年4月3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双侧膝关节酸软无力感,发作频率7~8次/d,持续时间约10 min,尤以午后显著,不伴头晕、恶心呕吐、心悸气短,无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症状进行性加重,未予特殊处理.2个月前(2018年5月14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双侧大腿深部剧烈疼痛,VAS评分10分,疼痛性质难以描述,发作频率1次/h,持续时间约5 min,无明显加重或缓解因素,并逐渐出现四肢肌肉跳动,尤以夜间显著,伴双侧大腿和膝关节酸软无力感,活动后多汗,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 100 g/L(110 ~ 150 g/L),血清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C-反应蛋白(CRP)、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抗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均于正常值范围;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透明,常规、生化、细胞学均于正常值范围,细菌涂片和培养、抗酸染色、墨汁染色呈阴性;肌电图显示,左侧腓总神经末梢潜伏期较右侧延长;双下肢血管超声、头部MRI和MRA、脊椎CT均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双下肢疼痛、肌肉跳动原因待查”,予以加巴喷丁、氨酚待因、维生素B1、甲钻胺、维生素C、乳酸亚铁口服(具体剂量不详)和针灸治疗,2~3d后双下肢疼痛略缓解.1周前(2018年6月18日)双下肢疼痛进展至腰背部,伴双足麻木感和灼烧感,活动时加重,蹲起后出现头晕伴双下肢无力,数秒后自行缓解,不伴黑蒙、意识障碍.为求进一步诊断与治疗,至我院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失眠,精神、食欲欠佳,大小便正常,近2个月体重下降6 kg.

  • 椎管内(髓内及硬脊膜下)脂肪瘤

    作者:韩彤

    椎管内(髓内及硬脊膜下)脂肪瘤与胚胎期原始脑膜残留和异常脂肪分化相关,若脂肪组织内陷于椎管,扰乱神经沟正常闭合,可合并脊柱裂、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拴系、皮下脂肪瘤和皮毛窦等症状.脂肪瘤可发生于髓内,也可起源于脊膜下方且向外生长形成硬脊膜下脂肪瘤,通常位于脊髓背侧近中线处,累及数个椎体节段.

    关键词:
  • 内淋巴囊肿瘤

    作者:阎晓玲

    内淋巴囊肿瘤(ELST)是临床罕见的颞骨内淋巴源性神经上皮组织肿瘤,低度恶性,约有10%与Von Hippel-Lindau病(简称VHL病)相关.肿瘤组织由乳头状和囊性结构组成(图1);肿瘤细胞常呈单层排列、也可以呈双层,细胞呈扁平状、细长、矮立方状或柱状,胞核位于细胞中央,胞质呈嗜酸性淡染或透明;肿瘤细胞呈小腺体样和滤泡样排列,部分含高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胶样分泌物,类似甲状腺样组织;未见核分裂象和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表达细胞角蛋白(CK)和波形蛋白(Vim,图2),不表达甲状腺球蛋白(TG)和CD10.

    关键词:
  • 前庭自旋转试验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康复疗效的评价

    作者:米悦;张金玲;何京川;张强

    目的 分析前庭神经炎患者前庭自旋转试验的特征表现及临床意义,以及在前庭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42例前庭神经炎患者,分别以增益、相移、非对称性偏向作为前庭自旋转试验的评价参考指标.结果 本组42例患者增益降低占73.81%(31/42)、相移延迟占61.90% (26/42)、非对称性偏向占19.05% (8/42),与对照组相比,增益降低(x2=17.890,P=0.000)和相移延迟(x2=12.446,P=0.00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对称性偏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10,P=0.920).康复治疗3个月后,前庭自旋转试验显示联合治疗组患者增益降低与相移延迟基本恢复至正常值范围,增益降低(x2=8.005,P=0.005)和相移延迟(x2=8.400,P=0.004)发生率较单纯药物治疗组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前庭自旋转试验可用于分析前庭神经炎患者的高频区间半规管功能状态,有助于前庭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价;于前庭神经炎早期施行前庭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半规管转换临床分析

    作者:耿娟娟;黄惠娥;张弛;崔勇

    目的 探讨Barbecue法治疗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过程中耳石发生半规管转换的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与结果选择2010年1-12月共66例符合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的病例,施以Barbecue法复位治疗,治疗过程中6例(9.09%)转变为后半规管耳石、10例(15.15%)转变为背地性眼震;50例(75.76%)未发生半规管转换,3例(4.55%)治疗后30 d随访时复发.治疗后30d随访时,治疗总有效率达95.45%(63/66),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向地性眼震型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过程中可能发生耳石半规管转换,应密切关注眼震特点,务求尽早发现并再次行手法复位.

  • 复位无效且磁共振成像阴性的位置性眩晕临床特点初探

    作者:李斐;李海燕;陈瑛;顾欢欢;周晓闻;高博;尚辰勇;庄建华

    目的 对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眼震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案.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共43例位置性眼震患者,随机(随机数字表法)接受氯硝西泮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大慢相角速度评价急性期药物疗效;另选择其中21例近2个月发作频繁患者,分为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并记录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单次发作时间×发作次数),分析盐酸氟桂利嗪对眼震发作的预防作用.结果 43例患者中有29例符合确定的和很可能的前庭性偏头痛,其眼震类型分别为水平背地性(23例,53.49%)、水平向地性(3例,6.98%)、垂直下跳性(4例,9.30%)和混合性(13例,30.23%),眼震持续时间长并缺乏渐强渐弱特点.治疗3d后,氯硝西泮组患者大慢相角速度[2.40(0.00,17.15)o/s]显著降低,急性期疗效优于氟桂利嗪组[18.85(1.58,35.75)°/s;Z=-2.284,P=0.022)];2个月后预防治疗组患者每月眩晕平均发作天数[1(0,2)d]缩短,与对照组[3.50(1.50,6.50)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096,P=0.036).结论 手法复位无效且MRI阴性的位置性眩晕可能与中枢功能异常有关,排除相关禁忌证后,急性期予以氯硝西泮治疗具有缓解眩晕和眼震作用,尤以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疗效更佳;频繁发作者可预防性应用盐酸氟桂利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