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중국현대신경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6731
  • 国内刊号: 12-13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182
  • 曾用名: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只达石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

    作者:付蓓蓓;姜文新;秦碧勇;李颖波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共13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l、3、5、7、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治疗周期.结果 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显效率为95.56%(129/135),总有效率为100%(135/135).手术前后VAS评分(F=46.891,P=0.000)和PSQI评分(F=55.99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l、3、5、7和30 d VAS评分(t=6.395,P=0.012;t=8.104,P=0.000;t=5.693,P=0.013;t=8.294,P=0.000;t=7.193,P=0.007)和PSQI评分(t=7.142,P=0.006;t=3.959,P=0.034;t=7.142,P=0.006;t=3.959,P=0.034;t=8.104,P=0.000)均低于术前.平均治疗周期(15.97±2.44)d,各年龄组患者治疗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84,P=0.001),≤30岁组治疗周期短(q=4.593,P=0.019;q=5.693,P=0.018;q=4.583,P=0.021;q=7.204,P=0.008;q=5.593,P=0.013)、>70岁组治疗周期长(q=5.593,P=0.013;q=8.104,P=0.000;q=7.142,P=0.006;q=5.693,P=0.011;q=4.298,P=0.033).结论 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改善睡眠质量,有望成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理想方法.

  • 颅内动脉开窗畸形致缺血性卒中临床研究

    作者:刘尖尖;高金立;薛迎红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开窗畸形致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缺血性卒中与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关系.方法与结果 共11例颅内动脉开窗畸形致缺血性卒中患者,头部MRI显示,梗死灶位于脑桥5例(5/11)、内囊后肢3例(3/11)、左侧丘脑1例(1/11)、左侧半卵圆中心1例(1/11)、双侧枕叶合并左侧颈内动脉动脉瘤1例(1/11);头部MRA显示,开窗畸形发生于基底动脉9例(9/11)、左侧椎动脉1例(1/11)、右侧大脑后动脉1例(1/11);其中,5例脑桥缺血性卒中系基底动脉(4例)和右侧大脑后动脉(1例)开窗畸形所致,3例内囊后肢缺血性卒中均系基底动脉开窗畸形所致,1例左侧丘脑缺血性卒中系左侧椎动脉开窗畸形所致,1例左侧半卵圆中心缺血性卒中系基底动脉开窗畸形所致,1例双侧枕叶缺血性卒中系基底动脉开窗畸形所致.均予抗血小板、调脂和清除自由基治疗,无一例缺血性卒中复发.结论 颅内动脉开窗畸形可以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与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 肺动-静脉瘘致脑栓塞一例

    作者:许春燕;马英;朱飞奇

    患者 女性,43岁,主因突发言语障碍伴右侧肢体乏力1h,于2016年12月14日19:00入院.患者入院1h前(18:00)在正常行走过程中突发右侧肢体无力、跌倒、偏瘫,无法言语,但神志清楚,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吐白沫,左侧肢体未见明显异常,急诊至我院就诊,头部CT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于超急性期予以阿替普酶40 mg静脉溶栓治疗,临床症状改善,遂收入院.

  • 伴颅内压升高的侧脑室黄色肉芽肿一例

    作者:师璐;段建钢;吉训明

    患者 女性,48岁,主因头痛14月余,加重伴视物模糊5个月,于2017年11月17日人院.患者1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程度较轻,以右侧前额叶显著,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休息后稍缓解,同时伴行走不稳,易向右侧倾倒,无明显视物模糊、视物成双,无明显肢体无力、麻木感,无恶心、呕吐;急诊至当地医院测量收缩压为160~ 180 mm Hg(1 mm Hg=0.133 kPa),行头部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头痛待查”,予药物治疗(具体方案不详)1个月后行走不稳好转,头痛无明显改善.

  • 丘脑供血及丘脑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

    作者:刘毅;孙邈;吉训明;王翠;蔺建文;王苏平

    丘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的2%~3%.丘脑解剖学结构复杂,供血动脉变异繁多,因此丘脑缺血性卒中临床表现多样,急性期临床难以准确诊断.本文旨在归纳和总结丘脑解剖学结构、丘脑供血及丘脑缺血性卒中相应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丘脑缺血性卒中的全面认识,提高急性期的诊断与治疗效率.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丘脑 综述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陈晓雷;徐兴华;张家墅

    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均较高,相较药物保守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尚存争议,但外科手术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有前景的方法.目前手术方式主要有3种,开颅血肿清除术可以直视下清除血肿,止血可靠,但手术切口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神经功能恢复常不够理想;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手术切口较小,对正常脑组织影响较小,但血肿清除不彻底,可能增加颅内感染风险;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手术切口较小,可以有效减少神经纤维束损害,血肿清除彻底.上述3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尚缺乏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期待微创手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比较(MISICH)研究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数据和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 脑出血血压管理研究进展:中国学者海外报道

    作者:刘培培;巫嘉陵

    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管理一直备受关注,急性脑出血强化降压试验(INTERACT)及其Ⅱ期试验(INTERACT2)公布的结果为脑出血血压管理提供了可靠证据.本文拟重点介绍中国学者近3年在国外杂志上发表的与INTERACT和INTERACT2试验相关的高质量临床研究,以为脑出血急性期血压管理的临床策略提供依据.

  • 重度抑郁症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进展

    作者:崔志强;凌至培

    近1/3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对正规抗抑郁治疗、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无效.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重度抑郁症作为一种新的方法,仅在少数医学中心开展,病例数较少.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缺乏有效的靶点核团,刺激参数尚不统一,疗效仍存争议,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拟对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刺激参数、手术疗效和并发症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一种新型脑缺血小鼠模型的制作方法

    作者:李欢欢;葛红飞;张超;邹永杰;钟俊;方煊宇;胡荣

    研究背景 在线拴法、光化学法诱导血栓形成、凝血块栓塞法等常用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基础上,推广一种新型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永久性阻断小鼠大脑中动脉远端制备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模型,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实时监测脑血流量,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和HE染色检测缺血灶,Clark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监测显示,电凝灼烧离断大脑中动脉后,脑血流量明显降低.TTC染色显示,缺血区仅局限于大脑皮质.HE染色显示,缺血区神经细胞大部分死亡,缺血区周围可见明显的细胞密集,考虑是炎性细胞和各种神经细胞.模型制备后l、3、7和14 d,小鼠平均体重分别为22、20.70、19.50和20.10 g;Clark评分中身体对称性评分分别为0.75、0.75、0.50和0.50分,步态评分均为0分,攀爬评分均为0分,转圈实验评分为0.50、0.75、0.50和0.25分,前肢对称性评分均为0.25分,强迫转圈评分均为0分,胡须反应性评分为l、1、1和0.50分.结论 经优化的新型大脑中动脉远端闭塞小鼠模型可以模拟局灶性脑缺血且神经功能缺损较轻微,可以作为一种实验模型用以研究神经损伤后血管病理生理改变和修复过程以及神经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参与的神经细胞及其作用机制.

  •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新体会

    作者:王晔晖

    目的 探讨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共8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单侧或双侧、单孔或多孔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采取术中不冲洗、术后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20×103 U/次、2次/d)的方法,计算治愈率,记录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和感染)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0.60±0.16)h;注射尿激酶3d后脑组织均复位;平均随访(4.00±0.22)个月,治愈85例、治愈率为98.84%,复发1例、复发率为1.16%;无一例发生术后颅内出血、感染或需再次手术.结论 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术中不冲洗、术后血肿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显著,复发率较低.

  • CT灌注成像评价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血肿周围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邓洪;余海涵;张晔;张萍;潘超;张中原;唐洲平

    目的 探讨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简称引流术)对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0例自发性幕上出血患者于引流术后行CT灌注成像,以血肿侧和对侧镜像区血肿中央区、血肿周围水肿区、血肿周围水肿区外侧(距离水肿边缘1 cm)和远隔皮质区作为兴趣区,测量各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1)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不同程度低灌注.与对侧镜像区相比较,血肿侧血肿中央区CBF值(P=0.000)和CBV值(P=0.000)降低、MTT值延长(P=0.000),但未见峰值;血肿周围水肿区CBF值(P=0.000)和CBV值(P=0.000)降低、MTT值延长(P=0.000);血肿周围水肿区外侧CBF值(P=0.000)和CBV值(P=0.000)降低;而血肿侧与对侧镜像区远隔皮质区CBF、CBV、MTT和TT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脑出血后自血肿中央区至远隔皮质区灌注参数呈阶梯样改变.血肿侧自血肿中央区至远隔皮质区CBF值和CBV值逐渐增大(均P<0.05)、MTT值逐渐减少(均P<0.05),而TT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侧镜像区血肿中央区、血肿周围水肿区、血肿周围水肿区外侧与远隔皮质区CBF、CBV、MTT和TT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引流术后血肿周围水肿区CBF值(P=0.000)和CBV值(P=0.000)高于术前.结论 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明显提高血肿周围组织血流灌注.

  • 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和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向开诚;罗义华

    目的 探讨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老年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压、神经功能和意识状况的保护作用.方法 共11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随机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对照组,58例)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联合亚低温疗法(联合组,58例),监测颅内压、血清S-100B蛋白和血糖水平,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神经功能,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价意识状况.结果 两组术后颅内压升高,至术后3d达峰值,随即下降,至术后7d时仍高于术后即刻(对照组:t =55.232,P=0.000;t=74.233,P=0.000;t =67.583,P=0.000;t=59.642,P=0.000;t=52.852,P=0.000;t=45.865,P=0.000;联合组:t=28.765,P=0.000;t=54.233,P=0.000;t=33.402,P=0.000;t=27.379,P=0.000;t=16.122,P=0.000;t=7.444,P=0.000).术后3、5和7d血清S-100B蛋白(对照组:t=9.443,P=0.000;t=12.952,P=0.000;t=18.832,P=0.000;联合组:t=11.454,P=0.000;t=15.404,P=0.000;t=20.439,P=0.000)和血糖(对照组:t=11.580,P=0.000;t=14.592,P=0.000;t=17.482,P=0.000;联合组:t=12.343,P=0.000;t=15.231,P=0.000;t=19.631,P=0.000)均低于术后即刻.术后2、4、12、24和48周ESS评分高于术后即刻(对照组:t=30.533,P=0.000;t=39.273,P=0.000;t=43.853,P=0.000;t=48.924.P=0.000;t=53.322,P=0.000;联合组:t=38.943.P=0.000;t=43.595,P=0.000;t=49.923,P=0.000;t=52.594,P=0.000;t=58.943,P=0.000).术后1和7 d GCS评分均高于术前(对照组:t=10.434,P=0.000;t=15.232,P=0.000;联合组:t=13.432,P=0.000;t=17.532,P=0.000).而联合组患者颅内压(F=111.553,P=0.000)、血清S-100B蛋白(F=9.834,P=0.000)和血糖(F=8.094,P=0.001)低于,ESS评分(F=10.689,P=0.000)和GCS评分(F=7.343,P=0.007)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4/58)对5.17%(3/58);校正X2=0.000,P=1.000],无一例发生硬膜外血肿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亚低温疗法辅助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可以降低老年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和意识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基底节区出血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研究

    作者:周晓娜;石峰;陈鑫龙;张倩;郭凤娟;王继俭;李洪泉;巫嘉陵;卓杰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出血血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简称引流术)后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共80例行引流术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早期康复组在引流术后2天、对照组在引流术后7天均予为期2周的康复治疗;在康复治疗前、治疗2周和3个月随访时评定患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以及3个月随访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预后评估,同时统计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康复治疗2周和3个月随访时FMA评分(t=-16.288,P=0.000;t=-45.638,P=0.000)和BI评分(t=-20.188,P=0.000;t=-48.938,P=0.000)高于治疗前,3个月随访时FMA评分(t=-29.350,P=0.000)和BI评分(t=-28.750,P=0.000)高于治疗2周时;早期康复组各观察时间点FMA评分(F=7.505,P=0.008)和BI评分(F=7.029,P=0.010)均高于对照组.3个月随访时早期康复组患者预后优于对照组(Z=-3.591,P=0.000),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5%(18/40)对67.50% (27/40);X2=4.114,P=0.043].结论 基底节区出血引流术后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再出血风险.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