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중국현대신경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6731
  • 国内刊号: 12-13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182
  • 曾用名: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只达石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平均动脉压对预后影响研究

    作者:刘然;王娜;张旭东;毕国荣;翟志永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平均动脉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34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分为< 97 mm Hg组、97~ mm Hg组、107~ mm Hg组和≥117 mm Hg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3分)和预后不良组(mRS为3~6分),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入院时平均动脉压对发病90 d时预后的影响.结果 入院时平均动脉压<97 mm Hg组、97~ mm Hg组、107~ mm Hg组和≥117 mm Hg组预后不良者分别占34.78%(16/46)、14.29%(14/98)、15.32%(17/111)和41.38% (36/87),以97~ mm Hg组和107~ mm Hg组患者预后更好(均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为97~和107~ mm Hg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90 d时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03,0.011).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平均动脉压水平过高或过低均提示预后不良,该项指标可以作为预后预测指标.

    关键词: 卒中 血压 预后
  •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作者:肖伏龙;沈宓;高培毅

    患者 女性,32岁.因发作性头晕、呕吐8个月,意识不清2d,于2014年6月5日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左侧耳鸣、听力下降,发热、体温高时达38℃.当地医院头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以更昔洛韦(具体剂量不详)抗病毒治疗后好转.6d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低热、体温37.5℃,当地医院复查CT显示左侧颞叶低密度影,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压力300 mm H2O(1 mm H2O=9.81×10-3 kPa,80~ 180 mm H20)、蛋白定量2.86 g/L(0.15 ~ 0.45 g/L),仍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继续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2d前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小便失禁,1d前出现抽搐发作、上肢屈曲,每次持续数十秒,为求进一步明确诊断与治疗,以“意识不清待查”收入我院.

  • 回顾疾病里程碑 把握研究前沿

    作者:张成

    任何一种经典疾病,如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又称Pompe病)、结节性硬化症(TS)、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等,在对其认识的历史长河中,均有不少突破性进展的大事件.这些大事件反映人类根据当时科技水平对疾病的逐步认识过程.将其串联起来,使我们逐渐认识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对于经典疾病,回顾其研究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有助于我们了解前辈们如何详细观察和描述疾病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遗传规律,如何确定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把握疾病研究的前沿;进而学习前辈们敏锐的临床观察力、执着的工作态度、长期随访的精神,对我们的科研和临床工作具有重要借鉴和指导意义.

  • 脑转移性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

    作者:阎晓玲;石松荔;张学斌;唐帆;金树梅

    目的 报告首例脑转移性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与结果 男性患者,35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CT显示右侧颞叶占位性病变.术中可见肿瘤直径约3 cm,边界欠清晰,质地软韧,血供丰富.肿瘤由大小较一致的小圆形细胞构成,局部肿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形成“菊形团”样或乳头样结构,核分裂象活跃,与周围脑组织界限不清;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和CD56,不表达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广谱细胞角蛋白、CD3、CD20、波形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甲状腺转录因子-1、S-100蛋白、神经微丝蛋白、巢蛋白、细胞角蛋白(CK)5/6、CK8/18和CD99,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62%.外院行乙状结肠肠镜检查发现肿物,组织学呈明显双相性,由大小一致的小圆形细胞和低至中度分化的腺癌细胞构成,二者界限清晰,无移行.小圆形肿瘤细胞弥漫性表达突触素和CD56,不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腺癌细胞弥漫性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不表达突触素和CD56.结论 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为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命名和定义的肿瘤,发生脑转移者尚未见诸报道,明确诊断需依靠临床病史、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

  • 左眼疼痛眼球活动受限7个月视力下降2个月

    作者:魏宸铭;刘智;赵静;彭斌;崔丽英

    病历摘要患者 女性,37岁.因左眼疼痛、眼球活动受限7个月,视力下降2个月,于2014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7个月前(2014年4月28日)出现左眼剧烈胀痛、畏光,眼球活动可,无复视.疼痛感放射至头部,当地医院诊断为鼻窦炎.头痛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左眼球突出感,左眼睑下垂、眼球固定,左侧面部麻木,当地医院行左侧上颌窦和鼻腔鼻黏膜活检术,提示慢性炎症性改变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予甲泼尼龙40 mg/d口服和抗生素(具体方案不详)治疗1周无好转.头部MRI显示,左侧后组筛窦近眶尖部异常信号,与眶尖部关系密切,双侧鼻窦多发炎症性改变,仍考虑鼻窦炎.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自然病程演变规律

    作者:柯青;张利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是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DMD基因突变导致抗肌萎缩蛋白缺失,不仅引起肌肉运动障碍,而且引起脊柱侧弯、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等多系统疾病,患者终于成年早期死于呼吸和循环衰竭.早期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存在明显延迟.本文拟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等方面综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自然病程,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对该病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患者得到大获益.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付雅;吴士文

    目的 通过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脑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 共14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行DTI检查,以双侧顶叶白质、额叶白质、胼胝体膝部和压部、尾状核头、扣带前回、扣带中回、扣带后回、豆状核、内囊前肢和后肢、丘脑、枕叶白质、颞叶白质、海马、小脑上脚和小脑中脚等脑区为兴趣区,测定各兴趣区部分各向异性(FA)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者相比,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仅胼胝体压部FA值降低(t=-2.187,P=0.045),其余脑区FA值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胼胝体压部存在微细结构改变,然而,其与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认知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 欧洲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与护理家庭指南手册(2011版)解读

    作者:李西华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与护理家庭指南手册是在欧洲神经肌肉病治疗协会主导下,与美国肌营养不良协会、美国家庭患者肌营养不良协会和世界家庭患者肌营养不良协会共同合作完成,并得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为期3年的资金支持.指南连续两期刊登在Lancet Neurol,从不同学科视角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评价,内容涵盖诊断,激素治疗,康复管理,矫形治疗,呼吸肌、心脏和胃肠道护理,社会心理治疗,外科手术及急诊注意事项等各方面,推荐为首选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诊断与治疗指南.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昨天、今天和明天

    作者:张成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临床描述阶段(1836-1985年)、分子诊断完善与治疗探索阶段(1985-2020年),以及发病机制阐明、基因治疗或针对发病机制治疗阶段(2020年以后).1836-1985年主要是对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病理学、生化学和遗传规律的描述,1985-2020年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基因诊断方法、探索治疗方案.2020年后,基因治疗方法如外显子跳跃治疗和通读治疗有可能应用于临床.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数据库的建立

    作者:李西华;赵蕾;胡超平;施亿赟;周水珍;王艺

    研究背景 我国是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病率高的国家之一,虽然国际间建立的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数据库为临床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但在我国尚未全面开展.本研究参照日本Remudy登记表的设计,建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数据库(CHFU),为国际间合作提供了条件.方法 纳入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的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229例,登记患儿性别、年龄、明确诊断年龄、地域分布、DMD基因突变类型、家族史、行走能力、心肺功能、激素治疗和康复干预等信息.结果 229例患儿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194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35例;均为男性;>3~4岁(16.59%,38/229)和>7~8岁(14.85%,34/229)是明确诊断的高峰年龄.基因突变类型以缺失突变为主,在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中分别占65.46%(127/194)和74.29%(26/35);有家族史者占23.14%(53/229);17.53%(34/194)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丧失行走能力,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保留行走能力;接受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监测的患儿分别占46.29%(106/229)和17.90%(41/229);接受泼尼松0.75 mg/(kg·d)治疗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占26.29%(51/194).结论 CHFU数据库详细描述了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基因型、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康复情况,不仅为患者管理提供全面详细的信息,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临床试验的发展、推动前瞻性治疗性研究,以及更好地管理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及其家庭.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小鼠神经肌肉接头特征研究

    作者:朱瑜龄;孙毅明;张惠丽;张誉;李亚勤;陈孟龙;王倞;张成

    目的 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小鼠骨骼肌肌膜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变化和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和mdx小鼠各8只,HE染色观察肌细胞组织学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腓肠肌肌膜dystrophin蛋白表达变化和神经肌肉接头形态.结果 C57BL/6小鼠腓肠肌肌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呈多角形,胞核位于细胞周边、极少数位于肌纤维中心;肌膜均匀表达dystrophin蛋白;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完好.Mdx小鼠腓肠肌肌细胞大小不一致,呈圆形,部分胞核趋中心化;仅少量或个别肌细胞表达dystrophin蛋白;mdx种鼠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断裂成小片段,突触前膜神经末梢突起增多、变细,而mdx幼鼠神经肌肉接头形态与C57BL/6小鼠基本一致;mdx小鼠神经肌肉接头数目明显减少,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横截面积明显减小,肌细胞间神经轴突明显变细.结论 Mdx小鼠骨骼肌肌膜dystrophin蛋白缺失并非导致神经肌肉接头改变的直接因素,可能与病情进展有关.

  • 15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临床分析

    作者:邴琪;胡静;赵哲;沈宏锐;李娜

    目的 探讨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激素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分析155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首诊临床资料,反复间断予地塞米松5~10 mg/d静脉滴注10~ 15 d和醋酸泼尼松0.50 ~ 0.75 mg/(kg·d)口服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儿下肢运动功能、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晴(99mTc-MIBI)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所示的心肌核素显像.结果 (1)随访70例反复激素治疗的患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下肢运动功能改善(蹲起:Z=207.000,P=0.034;上楼梯:Z=237.000,P=0.008).(2)首诊的155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于3岁达峰值,8岁后逐年下降(均P< 0.05).随访的70例患儿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于静脉滴注激素后较治疗前下降(P=0.000);于口服小剂量激素1个月后较静脉滴注后升高(P=0.000),但仍低于治疗前(P=0.008).(3)77例患儿99mTc-MIBI GMPI显像均显示不同程度心肌受累,左心室放射性核素分布明显不均匀,以心尖部(55例)、下壁(45例)、前壁(30例)显著.结论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亚临床期即出现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8岁后逐年下降;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维持下肢运动功能、延长行走时间、降低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减少肌细胞破坏均有效,建议尽早开始激素治疗.

  • 定量等长肌力测定在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下肢肌力测定中的信度评价

    作者:史惟;李惠;苏怡;陆恺;侯芳华;杨红

    目的 评价定量等长肌力测定在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下肢肌力测定中的信度.方法 共21例Duchenne型(19例)和Becker型(2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采用手持式肌力测定仪检测患儿髋、膝、踝等部位肌群肌力,比较不同检测者间和同一检测者两次测试结果间的相关性,以评价手持式肌力测定仪的不同检测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结果 手持式肌力测定仪测定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下肢肌群具有良好的不同检测者间信度(ICC=0.762 ~ 0.978)和重测信度(ICC=0.690 ~ 0.938),但二者对远端肌群(足跖屈和足背屈)信度均相对较低.结论 手持式肌力测定仪在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下肢肌力测定中具有较好的不同检测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可以用于监测肌力变化和评价临床疗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