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중국현대신경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6731
  • 国内刊号: 12-13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182
  • 曾用名: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只达石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作者:董晓宇;郑东明;佡剑非

    回顾分析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表现为发热(2例)、视物模糊(2例)、双侧下肢无力(2例)、单侧下肢无力(1例)、偏侧肢体无力(1例)、偏身感觉减退(1例)、双侧外展神经麻痹(1例)和周围神经病变(3例);脑脊液压力升高(210~270 mm H20,3例)、白细胞计数增加[(50~ 380)×106/L,3例]、蛋白定量升高(1.30 ~ 2.56 g/L,3例);MRI以颅内多发异常信号为特征.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3例恢复良好、1例于6个月后复发.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临床鲜见,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头部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效果良好.

  • 国内结节性硬化症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综合分析

    作者:黄国强;翟琼香;汤志鸿;王春;卓木清;王林淦

    目的 总结国内结节性硬化症(TSC)临床表现、基因突变位点分布特点和突变类型,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共检出3例存在致病性基因突变的结节性硬化症患儿,同时收集国内160例有明确致病性基因突变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对其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163例患者中31例(19.02%)发生TSC1基因突变,第15、21、18号外显子分别占32.26%(10/31)、16.13%(5/31)、12.90%(4/31),132例(80.98%)发生TSC2基因突变,第37、40、33号外显子分别占9.85%(13/132)、7.58%(10/132)、6.82%(9/132).TSC1突变碱基置换率为41.94%(13/31)、TSC2突变为52.27%(69/132).男性患者室管膜下结节或钙化灶发生率(x2=8.016,P=0.005)、散发性患者大脑皮质结节发生率(x2=6.273,P=0.012)、TSC2基因突变患者色素脱失斑发生率(x 2=6.756,P=0.009)和错义突变患者面部血管纤维瘤发生率(x2=4.438,P=0.035),分别高于女性患者、家族性患者、TSC1基因突变患者和其他突变类型患者.结论 TSC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第15、21、18号外显子,TSC2基因突变以第37、40、33号外显子多见.其基因型与临床表型间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结节性硬化症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价.

  • 弓形束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进展

    作者:耿杰峰;陈晓雷;许百男

    弓形束是人类语言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扩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DTT)是目前在体无创性显像大脑白质纤维束的常用方法.本文对DTT在显像弓形束解剖结构和功能特性基础研究,以及神经外科手术临床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但其准确性尚待进一步研究.

  • 有效预防缺血性卒中复发

    作者:李焰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生活方式的快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常见血管性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代谢异常、心房颤动等)明显增加,导致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升高,复发率亦相应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疾病负担居高不下.辨别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和复发的有效措施.研究显示,积极的二级预防可以减少约80%的缺血性卒中复发[1].因此,在目前对急性缺血性卒中仍普遍缺乏有效治疗的情况下,预防即成为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卒中 复发 综述
  • 头晕记忆力减退1年加重伴癫(癇)发作精神行为异常19天

    作者:姜坤;袁晶;朱以诚;崔丽英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50岁.主因头晕、记忆力减退1年,加重伴癫(癇)发作和精神行为异常19d,于2014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1年余前开始出现间断性头晕,发作时注意力不集中,不伴恶心、呕吐,记忆力逐渐减退、反应迟钝,时有提笔忘字.入院前19d,突发意识障碍、双眼上翻、四肢抽搐,持续10 min后自行缓解.外院头部CT显示额颞叶梗死灶;脑电图呈现广泛异常,以右侧大脑半球明显,可见周期性三相波.

  •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治疗缺血性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朱志中;崔立玲;尹苗苗;于洋;王宏图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共68例缺血性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分别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包括吞咽训练和进食策略训练,对照组)及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联合治疗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d,采用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 FSS)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结果 34例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型)12例、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型)8例、后循环梗死型(POCI型)10例、腔隙性梗死型(LACI型)4例;34例予以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OCSP分型TACI型10例、PACI型7例、POCI型11例、LACI型6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增加(P=0.003,0.000)、SSA评分减少(P=0.003,0.000);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VFSS评分增加(P=0.004)、SSA评分减少(P=0.020).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具有较好疗效,优于单纯吞咽功能训练.

  • 6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手术疗效及技术探讨

    作者:王胜宝;孙正辉;武琛;束旭俊;王文鑫;薛哲

    目的 评价手术切除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手术技巧.方法 65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Spetzler-Martin分级Ⅰ级7例、Ⅱ级20例、Ⅲ级23例、Ⅳ级10例、Ⅴ级5例;畸形团长径2~7 Cm,平均3.50 cm;位于大脑皮质表面31例、脑深部34例,分别为额叶19例、颞叶12例、顶叶16例、枕叶9例、小脑3例、基底节2例、侧裂4例;供血动脉分别为大脑前动脉及分支11例、大脑中动脉29例、大脑后动脉15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5例,椎动脉3例;浅静脉引流29例、深静脉引流15例、深浅静脉同时引流21例.均予以手术切除,单纯畸形团切除术45例、畸形团切除术+血肿清除术20例;单纯额叶入路6例、眶颧部入路3例、皮质入路2例、额顶叶入路8例、翼点入路10例、颞下入路3例、颞顶叶入路4例、单纯顶叶入路7例、纵裂入路7例、顶枕叶入路8例、枕下入路3例、皮质脑室入路4例.结果 65例患者中4例(6.15%)术前联合栓塞治疗,其中60例(92.31%)动-静脉畸形团全切除,5例(7.69%)于术后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分21例(32.31%)、1分23例(35.38%)、2分9例(13.85%)、3分7例(10.77%)、4分3例(4.62%)、5分2例(3.08%).平均随访12个月,6例恢复良好、3例肢体活动障碍、1例视野缺损、2例语言障碍、1例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2例仍癫痫发作而服用抗癫(痫)药物;2例死亡,1例呼吸衰竭致死亡,1例死因不明.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可有效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尤其是复杂动-静脉畸形,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分析

    作者:布茂振;尹国阳;张利勇;张士刚;王继跃

    目的 回顾分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以评价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安全性.方法 39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共完成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于术后30 d评价手术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术后30 d内不良事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407例次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成功率为100%,术后30 d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4.42%(18/407)、次要并发症24.08%(98/40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吸烟(P=0.039)和入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P=0.001)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早.期(30 d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积累手术经验、提高手术技巧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吸烟和入院时mRS评分≥3分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

  •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伟明;杨帅;王轶钧;何鑫;陆建春;谢青

    目的 探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疗效.方法 共6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0例)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6和12周时,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P=0.004,0.000,0.000)、FMA上肢功能评分(均P=0.000)、BBS评分(P=0.005,0.000,0.000)均高于治疗前,FMA下肢功能评分仅治疗后6和12周时高于治疗前(均P=0.000).与对照组相比,mCIMT组患者治疗后2、6和12周时mBI(均P=0.000)、FMA(上肢:均P=0.000;下肢:均P=0.000)、BBS(均P=0.000)评分亦不同程度增加.结论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优于常规康复训练.

  • 虚拟现实系统对乙状窦前入路微创显露颈静脉孔区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汤可;周青;周敬安;赵亚群;刘策

    目的 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并探讨微创化策略.方法 15具(30侧)尸头标本行CT和MRI扫描,影像学数据输入虚拟现实系统以构建颈静脉孔区三维解剖模型,选择骨性标记点绘制圆柱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将圆柱直径缩小模拟手术路径微创化,观察并测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中所包含的解剖结构.结果 虚拟现实系统模拟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露颈静脉孔区的手术路径可清晰显示所包含的神经、血管等解剖结构的空间层叠顺序,微创化前后手术路径均由岩骨内面神经垂直段与乙状窦之间经过,包含部分乙状窦,不包含小脑半球.微创化后手术路径体积,以及路径中岩骨骨性结构和静脉窦体积均小于微创化前(P=0.000);微创化前后后组脑神经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结论 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手术路径微创化可在有效显露颈静脉孔区靶结构的情况下减少重要解剖结构的损伤.

  •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要点

    作者:于士柱

    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分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和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前者好发于淋巴造血系统,常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后者包括累及淋巴造血系统和(或)中枢神经系统的Rosai-Dorfman病、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欧迪海姆-奇斯特病、幼年性黄色肉芽肿和播散性黄色瘤、脉络丛黄色肉芽肿、脉络丛黄色瘤.本文简要介绍上述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与鉴别要点.由于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病率低,未能引起神经外科和病理科医师的足够重视,易造成误诊和误治.因此,了解此类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与治疗水平.

  • 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岳伟;刘彬;于德林;刘淑玲;纪勇

    目的 分析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以为颈部血管超声在脑卒中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启示.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市4个城市社区956名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部血管超声筛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部位、大小,管腔狭窄或闭塞,以及血流频谱特征.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受试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点.结果 (1)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1.55%(684/956),且男性高于女性(79.08%对65.87%;x 2=20.067,P=0.000).(2)颈动脉粥样硬化以斑块形成常见,占81.58%(558/684),其次为内-中膜增厚(13.01%,89/684),中至重度狭窄或闭塞少见(5.41%,37/684),其中男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例低于女性(7.08%对18.38%;x2=19.269,P=0.000)、斑块形成比例高于女性(86.46%对77.16%;x2=9.824,P=0.002).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中位评分为1.79分,且男性高于女性[1.98(0.70,3.26)分对1.52(0.20,2.84)分;Z=2.304,P=0.042].颈动脉斑块多见于颈动脉球部(36.61%),其次为锁骨下动脉(22.18%).颈动脉狭窄表现为颈内动脉狭窄(30名)、椎动脉狭窄(4名)、椎动脉闭塞(3名),其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10名.(3)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x2=212.067,P=0.000),其中<70岁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检出率高于≥70岁者(10.68%对6.03%;x2=5.101,P=0.024),≥60岁者颈动脉斑块(72.26%对28.99%;x2=64.850,P=0.000)和中至重度狭窄或闭塞(5.24%对0.98%;x2=10.174,P=0.001)检出率均高于<60岁者.结论 天津市城市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具有较高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颈部血管超声用于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简便无创、准确可靠,是脑卒中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 警惕脑卒中后早期和晚期抑郁

    作者:张钰;曾丽莉;刘建荣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在临床工作中易忽视,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脑卒中后抑郁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康复、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与脑卒中高复发率、高病残率和高病死率密切相关.为提高对脑卒中后早期和晚期抑郁的认识与重视,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就脑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筛查与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综述
  • 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与评价

    作者:吴卓丽;王少石

    脑卒中后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由于认知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瘫痪、感觉运动障碍、视野缺损等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但不规范的营养支持也可以导致肺感染、尿路感染等疾病增加.随着近年对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营养支持过程中胃肠道功能的评价和维护.为统一和规范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管理,本文对脑卒中患者营养评定和胃肠功能评价常用方法进行综述,以期推动中国脑卒中患者营养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词: 卒中 营养支持 综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