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중국현대신경질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师协会,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6731
  • 国内刊号: 12-1363/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182
  • 曾用名: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创刊时间: 200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只达石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障碍及P300电位的影响

    作者:郑秀琴;于苏文;陈升东;蒋建波

    研究背景以往研究显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但帕金森病晚期非运动性症状给患者带来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研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共纳入65例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根据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UPD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P300波,评价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帕金森病患者UPDRS总评分(t=10.872,P=0.000)和UPDRSⅠ(t=4.538,P:0.023)、UPDRS Ⅱ(t=8.846,P=0.012)、UPDRS Ⅲ(t=9.114,P=0.000)评分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发生率由治疗前的52.46%(32/61)降至29.51%(18/61),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由治疗前的42.62%(26/61)降至32.79%(20/61),HAMA(t=3.692,P=0.000)和HAMD(t=4.241,P=0.000)评分显著降低,但幻觉发生率由治疗前的18.03%(11/61)升至29.51%(18161).P300波潜伏期(t=5.924,P=0.000)和波幅(t=8.512,P=0.00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够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其认知功能.

  • 脂质代谢性肌病一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作者:侯媌媌;栾兴华;黄啸君;刘军;刘建荣;陈生弟

    患者女性,16岁.主因反复肌无力伴酸痛发作3年余,于2012年2月24日入院.患者自2008年9月至入院时共计6次出现肌无力伴酸痛感,每次发作前均有劳累或受凉史.主要表现为四肢和抬头无力,伴肌肉酸痛感,休息后症状与体征可完全缓解,发作后间歇性"酱油"尿.外院检查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显著升高,高时达30×10 3 IU/L(25~190 IU/L).2岁时曾出现"抽搐"发作,伴高热,5岁时有类似发作,经丙戊酸钠(德巴金)治疗(具体剂量不详)3年无发作,自行停药.患者外祖父母为近亲结婚,其兄2岁夭折(具体不详).

  • 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潜在临床应用

    作者:方芳;丁健青

    帕金森病为老年人群中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发病机制至今不明.近年研究表明,异常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炎症机制介导的帕金森病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小胶质细胞可在α-突触共核蛋白、环境毒素、老龄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以及内源性CD200-CD200R抑制信号减弱或缺失的情况下发生异常激活,通过分泌大量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IL-1β等)活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环氧合酶-2、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等介导神经元损伤.抑制小胶质细胞异常激活从而有效抑制免疫炎性损伤,可能是帕金森病治疗的有效新途径.

  • 浅谈神经科常见抗菌药物的应用

    作者:王东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产生、在微量时对一些特异性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及螺旋体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一种活性物质,此外,半合成抗生素、化学方法合成的仿制品等亦称为抗生素.抗菌药物系指抗细菌药物和抗真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及化学合成药物,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等.基于神经科患者的特点,抗菌药物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当发生感染性疾病时,需根据患者特殊的基础情况、感染部位、常见病原体及耐药情况、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期达到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的目的.

  •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脑脊液检查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佳伟;宋兆慧

    目前,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仍需依赖脑脊液检查结果,尤其是病原微生物的检查结果.不同炎症反应(包括细菌性、病毒性、肉芽肿性)脑脊液成分特点不同.一般病原微生物培养具特异性但敏感性较低,实际上,大多数病毒、寄生虫、真菌和慢性细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脑脊液培养常为阴性.血清病原抗体阳性仅能证明体内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唯有脑脊液检出病原抗体才表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免疫反应.

  • 玻片离心沉淀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粟秀初;赵钢;杨毅宁;戴文;刘婷婷

    采用微型脑脊液细胞玻片离心沉淀仪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对经临床明确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15940例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示该项检查方法对化脓性、病毒性、结核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炎、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具有较好的病因诊断价值;并对急性感染性中毒性脑病、脑膜癌病,肿瘤性、白血病性和出血性等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脑膜脑炎和脑病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而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脑膜脑炎等疾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垂体转移癌: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叶云霞;龚静;张文燕;何鑫;张尚福

    研究背景垂体转移癌临床罕见,诊断难度较大,容易误诊,本文拟对其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探讨.方法报告1例垂体转移性肺低分化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女性患者,4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伴视物模糊,头部cT检查显示鞍上池软组织密度结节影.术中可见肿瘤位于鞍区,大小约为2 cm×1cm×1cm.光学显微镜观察垂体结构破坏,肿瘤组织由明显异型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组成,呈巢团状或腺样排列;肿瘤细胞表达上皮膜抗原、广谱细胞角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细胞角蛋白7,不表达嗜铬素A、癌胚抗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盘碱性磷酸酶、CD117、白细胞共同抗原、CD30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15%.术后辅助左甲状腺素钠和伽玛刀治疗,4个月后死亡.结论垂体转移癌可通过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明确诊断,同时寻找原发灶.术后需辅助综合治疗.

  • 中枢神经细胞瘤

    作者:韩彤

    中枢神经细胞瘤(CNC)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982 年,Hassoun 等首次通过电子显微镜对2 例脑室内肿瘤的组织学形态进行观察,其类似于少突胶质细胞瘤,肿瘤细胞缺乏非典型有丝分裂,无"Homer?Wright玫瑰花形"形成和向成熟神经节细胞演变表现,来源于神经细胞,故命名为中枢神经细胞瘤.WHO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将其归于神经元及混合性神经元?胶质肿瘤(WHOⅡ级).好发于20 ~ 40 岁青壮年,无性别差异.

  •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变化

    作者:杨笑;吴若芬;窦春阳;孔繁元;李莉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是严重威胁生命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尤其是婴幼儿症状多不典型,故疾病早期容易误诊,并导致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目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学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观察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变化,进一步深入了解其表现及演变特点,以提高对其早期识别能力及对诊断治疗效果的判断.方法采集新鲜脑脊液以细胞玻片离心法制片,经迈-格-姬染色进行形态学分类.结果 所有人组病例脑脊液细胞学均有异常.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平均(310.19±156.26)×106/L,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淋巴细胞比例为(66.56±14.08)%,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组(P=0.037),但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组(P=0.000).与化脓性脑膜炎组比较,结核性脑膜炎组和病毒性脑膜炎组单核细胞(P=0.000,0.020)和浆细胞(P=0.001,0.004)比例升高,而且结核性脑膜炎组浆细胞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P=0.001).结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为:早期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随病程进展出现程度不同的混合细胞反应,治疗有效者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较快,逐渐转化为淋巴细胞反应,伴有单核细胞和浆细胞,并持续较长时间;无效者则长期呈混合细胞反应.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特点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T-SPOT.TB法检测脑脊液单个核细胞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张秀英;吴若芬;范学文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传统的脑脊液分析和放射学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延误治疗时机,因此临床急需敏感性更高的快速检查方法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本文采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单个核细胞,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检查方法.方法分别收集结核性脑膜炎(30例)和非结核性脑膜炎(30例)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冻存和复苏后采用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干扰素-γ分泌的T细胞数目,分别计算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脑脊液ELISPOT试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93.33%(28/3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3.33%(1/30);检测灵敏度93.33%、特异度96.67%,假阳性率3.33%、假阴性率6.67%,阳性似然比28.33、阴性似然比o.07.外周血ELISPOT试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76.67%(23/3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13.33%(4/30),检测灵敏度76.67%、特异度86.67%,假阳性率13.33%、假阴性率23.33%,阳性似然比5.79、阴性似然比0.15.外周血ELISPOT试验阳性检出率与脑脊液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isher确切概率法:P=o.254).结论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单个核细胞结核杆菌感染率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率,而且脑脊液单个核细胞ELISPOT试验检测效率呈高于外周血检测效率之趋势.

  • 改良脑脊液标本镜检处理程序临床应用

    作者:张岳峰;王华成

    研究背景脑炎的明确诊断有赖于在脑实质或脑脊液中发现病原体,但脑脊液标本制备过程中所经历的离心、洗涤等步骤均可导致病原体结构破坏、丢失,直接影响诊断效度.为了提高阳性检出率,有必要对传统脑脊液标本镜检处理程序中可能导致病原体减少的步骤进行改良.方法采集23例疑似病毒性脑炎患者和10例对照者的脑脊液标本,分别采用加入戊二醛溶液使之终浓度达2.5%,混匀、静置4h后肉眼观察沉淀物形成再离心收集病原体方法;或不经戊二醛溶液处理即离心收集病原体方法.Gimenze染色检测脑脊液病原体.结果对照组患者两种脑脊液处理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疑似病毒性脑炎组经传统脑脊液标本镜检10例Pandy球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经改良脑脊液标本镜检23例均可见沉淀物形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7例患者脑脊液培养可见病原体生长,经Gimenz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聚合酶链反应明确诊断为立克次体感染.结论改良脑脊液标本镜检处理方法可有效分离细胞、病原体和蛋白质.

  • 脑脊液CFP-10和Ag85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丹;何玲;初凤娜;丁曼;孙晓敏;崔俐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目前仍是临床难点,寻找结核性脑膜炎早期特异性诊断指标是目前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探讨脑脊液培养分泌蛋白-10(CFP-10)和A985蛋白复合物表达水平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结核性脑膜炎(30例)、非结核性颅内感染(27例)和对照(29例)受试者脑脊液CFP-10和A985蛋白复合物表达水平.结果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CFP-10和Ag85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O.74和1.10 pg/ml,均高于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O.02±0.01)、(0.54±0.10)pg/m1]和对照组[(0.02±0.01)、(O.52±0.11)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60.958,P=O.000;H=57.972,P=0.00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8,P=0.253;t=0.980,P=0.329).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CFP-10和A985蛋白复合物表达水平高于非结核性颅内感染患者和对照者,检测这两项实验室指标的变化可协助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

  • 神经精神狼疮脑脊液细胞学特点

    作者:赵燕环;邵宇权;任海涛;钱敏;关鸿志;陈琳

    研究背景神经精神狼疮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报道,我们尝试对本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为临床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对76例临床诊断明确且符合入组条件的神经精神狼疮患者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 25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异常,16例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其中8例同时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轻度升高、9例为淋巴细胞一中性粒细胞混合性炎症反应.24例淋巴细胞激活并伴单核细胞激活,其中17例可见单核细胞异常吞噬现象,表现为单核细胞吞噬淋巴细胞、浆细胞和(或)红细胞等;17例脑脊液中发现浆细胞.结论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基于临床、神经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查等方法.其脑脊液细胞学呈现炎症反应和异常吞噬细胞,具有一定特点和诊断意义.

  • 神经变性疾病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进展

    作者:杨丽立;王维治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类临床表型复杂、难以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疾病群,发病隐匿且多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关键.探寻神经变性疾病特异性的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对指示或评价特定神经变性损害,以及对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在常见神经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中的研究现状,以及对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辅助价值进行概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